具有整体的导引元件的电连接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62021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18559.X

申请日:

2013.04.08

公开号:

CN104103954A

公开日:

2014.10.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13/631申请日:20130408|||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3/631; H01R13/46

主分类号:

H01R13/631

申请人:

泰科电子公司;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发明人:

Y.赵; R.P.尼科尔斯; G.赵; M.A.布兰切菲尔德

地址: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吴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104),包括连接器壳体(114),其相对于互相垂直的接合轴(191)、横轴(192)以及定向轴(193)定位。连接器壳体包括面向沿着接合轴的一配合方向(M1)的配合侧(112)、面向沿着横轴相反方向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侧(122,124)、和面向沿着定向轴的方向的顶侧(118)。顶侧在第一端部侧和第二端部侧之间基本上平面地延伸。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140,142)分别由第一和第二端部侧(122,124)限定。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的每个包括沿着配合侧设置并且构造成接合电气部件的电触头(134)和导引特征(135,137)。至少一些电触头沿着定向轴与导引特征对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连接器(104),包括连接器壳体(114),该连接器壳体相对于互相垂直的接合轴(191)、横轴(192)以及定向轴(193)定位,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
配合侧(112),所述配合侧面向沿着所述接合轴的一配合方向(M1)并且构造成在配合操作期间接合电气部件;
面向沿着所述横轴的相反方向的第一端部侧和第二端部侧(122,124);以及
面向沿着所述定向轴的方向的顶侧(118);
所述配合侧沿着所述横轴和所述定向轴延伸,所述顶侧在所述第一端部侧和第二端部侧之间延伸并且从所述第一端部侧到所述第二端部侧为基本平面的,第一配合区域和第二配合区域(140,142)分别由所述第一端部侧和所述第二端部侧(122,124)限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区域和所述第二配合区域中的每个包括沿着所述配合侧设置并且构造成接合所述电气部件的电触头(134)和导引特征(135,137),并且至少一些电触头沿着所述定向轴与所述导引特征对齐。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114)包括与所述顶侧(118)相反的安装侧(120),所述第一配合区域(140)的电触头(134)形成第一阵列(162),其中所述第一阵列位于所述第一导引特征(135)和所述安装侧(120)之间,或者所述第一导引特征(135)位于所述第一阵列和所述安装侧(120)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114)包括安装突起(174),该安装突起从所述安装侧突出并且构造成接合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阵列(162)的至少一些电触头(134)沿着所述定向轴(193)与所述安装突起(174)对齐。

4.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区域(140)的至少一些电触头(134)布置成沿着所述定向轴延伸的列(163,164,165)。

5.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114)包括与所述顶侧(118)相反的安装侧(120),所述安装侧包括从所述安装侧突出并且构造成接合电路板的安装突起(174)。

6.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导引特征和第二导引特征(135,137)中的至少一个是导引腔(136,138)或导引突起(236,238)之一。

7.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114)包括与所述顶侧(118)相反的安装侧(120),该安装侧包括安装突起(174),所述第一配合区域(140)的电触头(134)包括从所述安装侧突出的触头尾部(152),所述安装突起位于所述触头尾部和所述配合侧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7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安装突起(174)沿着所述定向轴(193)与所述第一导引特征(135)对齐。

9.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电路板(102),该电路板具有前边缘(108)和延伸到该前边缘的板表面(111),所述电连接器沿着所述板表面安装。

10.
  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114)包括与所述顶侧(118)相反的安装侧(120),其中所述顶侧、所述安装侧以及所述端部侧(122,124)限定了所述配合侧的周界,该周界是矩形的。

说明书

具有整体的导引元件的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导引元件以便于与另一电连接器配合。
背景技术
在一些通信系统中,电连接器沿着电路板的前边缘进行安装以形成电路板组件。电连接器能够从电路板传送电力、数据信号或者电力和数据信号二者和/或将电力、数据信号、或者电力和数据信号二者传送到电路板。电连接器包括配合侧,该配合侧背向所述前边缘且具有沿着其布置的电触头。电触头在配合操作期间接合对应的电触头。
在配合操作期间,电路板组件可在插入方向上向着另一个电气部件前进。与电连接器配合的电气部件例如可以为另一个电路板组件或背板组件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的配合侧面向插入方向。这样的电路板组件一般包括在配合操作期间将电连接器对齐的导引结构。例如,一个电连接器的导引柱或销可在插入方向延伸并且可插入到另一个电连接器的导引腔中。
虽然电连接器可操作适合于传送电流,但是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可具有一些限制,该限制致使它们对一些应用是不适合的或不希望有的。例如,电触头和导引机构的布置会限制沿着电路板的前边缘的可用空间。更具体地说,已知的电连接器包括两个导引腔,该两个导引腔位于电连接器的相反侧,而电触头直接位于导引腔之间。导引腔和电触头沿着配合侧处于相同的高度或水平。因而,沿着前边缘的可另外由额外的电触头占据的空间替代地可由导引腔占据。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适合于与另一连接器对齐同时允许比已知的电连接器具有更多或更大密度的电触头的电连接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相对于彼此垂直 的接合轴、横轴和定向轴定位。连接器壳体包括配合侧,该配合侧面向沿着所述接合轴的配合方向并且构造为在配合操作期间接合电气部件;面向沿着所述横轴的相反方向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侧;以及面向沿着所述定向轴的方向的顶侧。配合侧沿着所述横轴和定向轴延伸,顶侧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部侧之间延伸并且从第一端部侧到第二端部侧基本为平面的。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分别由第一和第二端部侧限定。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的每个包括沿着所述配合侧设置并且构造成接合电气部件的电触头和导引特征。至少一些电触头沿着所述定向轴与所述导引特征对齐。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形成的电路板组件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形成的可用于图1的电路板组件的电连接器的单独的透视图;
图3是可用于图1的电路板组件的电连接器的前端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线4-4截得的电连接器的侧视横截面图;
图5是可由图1的电连接器使用的安装突起的侧视图;
图6是可由图1的电连接器使用的安装突起的端视图;
图7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单独的透视图,该电连接器可在配合操作期间接合图2的电连接器;
图8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前端视图;
图9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前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描述的实施例可包括具有电触头和至少一个导引特征的电连接器。电触头可构造为用于传送数据信号(以下称为电触头)或构造为用于传送电力(以下称为电力触头)。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可沿着电路板的前边缘定位并且面向平行于由电路板限定的平面的方向。这样的连接器可称为直角插孔组件或直角插头组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可背向板表面使得电连接器面向垂直于电路板的平面的方向。这样的电连接器可称为竖直的插孔组件或竖直的插头组件。
电触头和导引特征可布置成比已知的电连接器具有更多或更大密度的 触头。如在此使用的,导引特征是电连接器的一结构,该结构被指定为与配合连接器(例如,另一个电连接器)的互补结构相互作用来对齐电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使得电触头得以合适地接合。举例来说,导引特征可以为导引突起或导引模块。该导引模块具有大小和形状设计成接收导引突起的腔。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导引模块”包括接收所述突起的腔以及限定该腔的表面。在配合操作期间,导引突起可接合限定所述腔的表面。
在此描述的电连接器可具有更多的用于定位电触头或增加新的触头的横向空间,而没有增加电连接器的宽度。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具有面向沿着接合轴的配合方向的配合侧。该配合侧被限定在电连接器的端部侧之间。电触头可沿着配合侧从连接器的一个端部侧到另一个端部侧进行分布。导引特征可沿着垂直于接合轴的定向轴(或竖直轴)与电触头对齐。如在此使用的,导引特征和电触头沿着所述定向轴彼此对齐,如果平行于所述定向轴和接合轴的平面与电触头和所述导引特征的至少一部分相交。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引特征位于至少一些电触头之上以使得电触头位于导引特征和电路板之间。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导引特征位于至少一些电触头之下,使得所述导引特征位于所述至少一些电触头和电路板之间。在特定的实施例中,与导引特征对齐的电触头是信号触头。
实施例可具有平面的或平坦的顶侧,与已知电连接器不同,该顶侧在导引特征和电触头上方延伸。平面的顶侧可允许制造商使用相同的工具用于安装电连接器到电路板。可选地,实施例可利用安装突起,该安装突起将电连接器直接耦接到电路板而没有使用额外的构件(例如,安装螺钉)。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形成的电路板组件100的透视图。如所示的,电路板组件100相对于相互垂直的轴191-193定向,其包括接合或配合轴191、横轴192、和定向或安装轴193。电路板组件100可包括电路板102和安装在其上的电连接器104。电路板组件100还可包括其它部件,例如直接耦接到电路板102的分离的导引机构(未示出)或电连接器106。电路板102具有沿着接合轴191延伸的侧边缘109、110和沿着横轴192在侧边缘109、110之间延伸的前边缘(leading edge)108。电路板102具有板表面111,该板表面具有安装到其上的电连接器104和电连接器106。电连接器104构造成接合(例如,配合到)互补的电连接器,例如图7所示的电连接器204。
电路板组件100可被用于各种应用中。举例来说,电路板组件100可被 用于电信和计算机应用、路由器、服务器、超型计算机和不间断电源(UPS)系统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组件100是包括背板电路板(未示出)的背板系统或组件的一部分,该背板电路板在操作期间正交于电路板102延伸。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电路板组件100可描述为子卡组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组件100可构造为与具有配合连接器的互补电路板组件(未示出)配合。在配合操作之后电路板基本上为边对边布置(edge-to-edge),并且具有在相对的边缘之间延伸的连接器。因此,两个电路板可通过配合的电连接器彼此电耦接。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可描述为板-对-板连接器。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4可类似于在由TE Connectivity研发的MINIPAK HD电力连接器产品系列或MULTI-BEAM XL连接器产品系列中的能够传送电力和数据的连接器。另一方面,电连接器106可专门地致力于或主要致力于传送数据。例如,电连接器106可类似于在还由TE Connectivity研发的STRADA Whisper或Z-PACK TinMan产品系列中的连接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6能够以高速,例如10Gb/每秒、20Gb/每秒、或更高的速度来传送数据信号。
电连接器104、106各自具有配合侧112、113,该配合侧112、113面向沿着接合轴191的配合方向M1。在配合操作期间,配合侧112、113被定向为面向其它的电气部件(未示出),例如安装在背板或其它电路板上的配合连接器、汇流条、或两者的任何组合。
图2是电连接器104的单独的透视图。电连接器104包括连接器壳体114,该壳体114具有配合侧112和背侧116,其中配合侧112和背侧116面向沿着接合轴191的相反的方向。如图2所示,中心轴194在配合侧和背侧112,116之间延伸。中心轴194平行于接合轴191延伸。连接器壳体114还包括沿着定向轴193面向相反方向的顶侧118和安装侧120、以及沿着横轴192面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侧122、124。配合侧112和背侧116、安装侧120和顶侧118、以及端部侧122、124可表示连接器壳体114的外侧。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114大致为块状的。然而,替代的构造可被用于其它的实施例中。
如在此使用的,空间上相对的术语,例如“前(front)”、“后(back)”、“顶(top)”、“之上(above)”、“之下(below)”等,在此用来便于描述以将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进行区分。这样的术语参照具有如图 1-6所示的朝向的电连接器104进行使用,其中所述定向轴193平行于重力方向延伸。然而,应当理解,这样的空间上相对的术语可包括在使用或操作中的连接器(或它的部件)的不同朝向。更具体地说,如果定向轴193平行于如图2所示的重力方向延伸,那么顶侧118位于其它侧之上。然而,如果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104围绕中心轴194顺时针方向转动90°使得横轴192平行于重力方向延伸,那么顶侧118将比端部侧122低。因此,术语“顶(top)”可包括其中顶侧118位于其它侧之上或低于至少一侧的两个方位。同样地,其它的空间上相对的术语并不用来意图将所述实施例限制到图2或其它图所示的朝向。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114可具有沿着轴191-193测量的尺寸。该尺寸包括沿着接合轴191测量的第一尺寸D1、沿着横轴192测量的第二尺寸D2和沿着定向轴193测量的第三尺寸D3。尺寸D1、D2、和D3可分别称为连接器壳体114的长度、连接器壳体114的宽度和连接器壳体114的高度。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宽度D2大于长度D1和高度D3。在其它的实施例中,长度D1和高度D3的任何一个或两者可大于宽度D2
连接器壳体114可具有通向配合侧112的多个触头腔。换句话说,可通过配合侧112进入触头腔。例如,连接器壳体114可包括由内壁或分隔器130分开的第一和第二触头腔126、128。内壁130位于沿着宽度D2的大约一半处,但是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可具有不同的位置(例如,沿着宽度D2的1/3或2/3)。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内壁130可不位于触头腔126、128之间并分开触头腔126、128,而是,连接器壳体114可包括通向配合侧112的单个触头腔。
触头腔126、128中的每个在配合侧112处分别具有腔开口127、129。触头腔126、128中的每个可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电触头132、134。电触头132的尺寸可设计成用于传送电力,因而可称为电力触头。电触头134的尺寸可设计成用于传送数据信号,因而可称为信号触头。因而,电触头132的大小和形状可设计成大于电触头134的尺寸和形状。例如,电触头132可具有比电触头134的厚度更大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触头132相对于彼此可具有不同的长度和/或轮廓。例如,在图2中,电触头132A的端部可比电触头132B的端部更接近腔开口127。虽然未示出,但是电触头134也可具有不同的长度和/或轮廓。
连接器壳体114还可包括第一和第二导引特征135、137。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导引特征是具有沿着接合轴191延伸的腔的导引模块,因而在下文中将称为导引模块。导引模块135、137分别具有腔136、138,其大小和形状设计成接收和定向例如来自电连接器204(图7所示)的互补的导引突起。腔136通向配合侧112并通向连接器壳体114内的触头腔126。因此,腔136和触头腔126可以为单个腔的部分。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腔136可称为触头腔126的导引部。同样地,腔138通向配合侧112并通向连接器壳体114内的触头腔128。腔138和触头腔128可认为是单个腔的部分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腔138可称为触头腔128的导引部。
配合侧112沿着横轴192和定向轴193延伸并且面向沿着接合轴191的配合方向M1。配合侧112构造为在配合操作期间接合电气部件,例如图7所示的电连接器204。电连接器204可具有用于接合电连接器104的互补的特征。在配合操作期间,电连接器104可向着电连接器204移动和/或电连接器204可向着电连接器104移动。
在图2中,安装侧120构造成沿着电路板102(图1)的前边缘108(图1)进行安装。如所示的,安装侧120可包括由面向边缘的壁150连结的悬垂部146和接口部148。面向边缘的壁150沿着定向轴193和横轴192延伸并且面向背侧116。在操作中,前边缘108构造成与面向边缘的壁150接口连接并且沿着面向边缘的壁150延伸。例如,前边缘108可接合面向边缘的壁150或定位成靠近面向边缘的壁150。因而,悬垂部146可越过(clear)前边缘108并且位于前边缘108前方。接口部148构造成直接安装到板表面111上(图1)并且与板表面111接口连接。
如所示的,电连接器104可具有多个触头尾部152,该多个触头尾部沿着定向轴193在安装方向M2上从接口部148突出。图2中的触头尾部152是电触头134的部分。同样地,电触头132可具有触头尾部154(图3所示),其从安装侧120的接口部148突出。触头尾部152、154可具有柔性的(compliant)或压配合结构,其构造为接合电路板102的对应镀覆通孔(PTH)(未示出)并且通过该通孔变形。因而,触头尾部152、154可机械和电气地接合对应的镀覆通孔。触头尾部152、154可在操作期间通过摩擦接合(例如,干涉配合)保持电接合到镀覆通孔。
图3是电连接器104的前端视图。如所示的,触头腔126、128中的每 个可具有多个电触头132和多个电触头134。电触头132、134可全部暴露在对应的触头腔内。替代地,一个或多个电触头132、134可在对应的插座腔内被隔离。
可选地,电触头132、134可基本为平面的。例如,电触头134的导体路径160(图4所示)可延伸穿过连接器壳体114并且位于共同的平面内。作为一个示例,图3示出了单个的电触头134′。电触头134′具有位于触头腔126内的暴露的配合部156′,该配合部构造成接合电连接器204(图7)的电触头234(图7所示)。电触头134′还具有从安装侧120突出的触头尾部152′。配合部156′和触头尾部152′位于触头平面P1内并且在触头平面P1内延伸。触头平面P1可平行于由定向轴193和接合轴191限定的平面延伸。电触头132中的每个可以类似的方式沿着平行于触头平面P1和由定向轴193和接合轴191限定的平面延伸。在替代的实施例中,电触头132、134不是平面的,使得导体路径160没有位于共同的平面中。
如所示的,电触头132、134可沿着连接器壳体114的指定的横向区域或部分设置在触头腔126、128中。例如,连接器壳体114可包括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140、142和沿着横轴192在配合区域140、142之间延伸的中心区域144。配合区域140、142可分别由端部侧122、124限定。虽然在图3中仅示出了一个中心区域144,但是在其它的实施例中,配合侧112可具有位于配合区域140,142之间的超过一个的中心区域。
配合区域140、142分别包括端部侧122、124,并且从对应的端部侧延伸到连接器壳体114一深度。例如,每个配合区域140,142沿着横轴192延伸一横向距离。如图3所示,配合区域140从端部侧122延伸一横向距离X1。配合区域142从端部侧124延伸一横向距离X2。中心区域144沿着横轴192在配合区域140、142之间延伸一横向距离X3。如所示的,横向距离X3为横向距离X1或横向距离X2的至少三倍(3X)大。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区域144和配合区域140、142中的每个沿着定向轴193延伸共同的竖直距离Y1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侧118基本为平面的并且从端部侧122延伸到端部侧124(例如,从端部侧122开始并且直到延伸到端部侧124)。如在此使用的,一侧是“基本为平面的”,如果该侧的区域的至少75%是共面的(例如,置于或位于共同的平面内)同时该区域的其余部分延伸到电连接器中(例如, 向着中心轴194(图2))。更具体地说,其余部分可不从对应的侧向外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区域的至少80%位于共同的平面内或,更特别地,所述区域的至少90%或95%位于共同的平面内。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共同的平面平行于由接合轴191和横轴192限定的平面延伸。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单个类型的安置工具可用来安装电连接器104。例如,一工具可压靠顶侧118以将触头尾部152、154压入电路板102中。这不像已知的具有非平面的顶侧的要求特殊类型的安置工具的电连接器。
端部侧122、124、顶侧118和安装侧120可限定配合侧112的周界。在某些实施例中,配合侧112的周界是如图3所示的矩形状的。然而,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周界可以是其它的多边形的形状或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曲的边缘。例如,端部侧122、124可以向外弯成弓形。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电触头132可以是仅位于配合侧112的中心区域144中的电力触头,而电触头134可以是仅位于配合区域140、142中的信号触头。在替代实施例中,配合区域140、142和/或中心区域144可包括两种类型的触头。在其它替代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4可仅包括信号触头或仅包括电力触头。导引模块135、137和对应的腔136、138分别位于配合区域140、142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些电触头132直接位于腔136、138之间,使得平行于安装侧120延伸的平面P3可与每个腔136、138和至少一些电触头132相交。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配合区域140的至少一些电触头134和腔136可沿着定向轴193彼此对齐。同样地,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配合区域142的至少一些电触头134和腔138可沿着定向轴193彼此对齐。如在此使用的,导引模块的腔和电触头沿着定向轴193彼此对齐,如果平行于接合和定向轴191,193延伸的平面与电触头和至少一部分腔相交的话。
如图3所示,配合区域140的至少一些电触头134位于腔136和安装侧120之间,配合区域142的至少一些电触头134位于腔138和安装侧120之间。配合区域140中的电触头134可形成第一阵列162。可选地,阵列162可包括至少两列沿着定向轴193在安装侧120和顶侧118之间延伸的电触头134。例如,配合区域140中的电触头134布置成三列163-165。列163-165中的每个可具有五个(5)电触头,在配合区域140中总共十五个(15)电触头。如图3所示的,列163沿着触头平面P1延伸,列165沿着触头平面 P2延伸。每个触头平面P1,P2可与腔136相交。虽然未示出,但是列164也沿着与腔136相交的触头平面延伸。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阵列162的每个电触头134可沿着定向轴193与腔136对齐。配合区域142可具有与阵列162中的电触头134类似布置的电触头134的第二阵列166。
如图3所示,腔138的宽度被限定在平行于定向轴和接合轴193、191延伸的平面P4和P5之间。电触头134的整个阵列166可位于平面P4、P5之间,而平面P4,P5没有与电触头134相交。因此,配合区域140、142可包括位于各自的腔136或138和安装侧120之间的电触头的整个阵列。然而,在替代的实施例中,仅一些电触头134位于对应的腔和安装侧120之间。例如,列163和/或列165可沿着没有与腔136相交的触头平面延伸。
通过将导引模块135、137和对应的腔136、138分别定位在配合区域140、142中,以及定位在相应的电触头134之上或之下,电连接器104会比其它的已知连接器使用更少的横向空间。因而,电触头的总数量和/或密度会增加,同时仍提供了将电连接器104与电连接器204(图7)对齐的有效途径。
图4是沿着图3的线4-4或更具体地说触头平面P2(图3)截得的电连接器104的侧向横截面图。电连接器104可包括多个引线框架170,每个引线框架都具有多个电触头134。在图4中仅示出了一个这样的引线框架170。电触头134中的每个包括一个配合部156、一个触头尾部152、以及在所述配合部156和触头尾部152之间延伸的对应的主体部172。一个引线框架170的电触头134可位于单个触头平面中,例如触头平面P1(图3)中。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引线框架的电触头134可不位于单个的触头平面中。多个引线框架170可沿着连接器壳体114的宽度D2(图2)彼此间隔开。
可选择地,连接器壳体11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安装突起174。安装突起174可与连接器壳体114一体形成。例如,安装突起174和连接器壳体114的其它特征可由共同的模具形成,使得形成了连续的材料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安装突起174被紧固到安装侧120。
安装突起174可位于触头尾部152和配合侧112之间。更具体地,电触头134的主体部172的导体路径160可延伸穿过连接器壳体114,使得电触头134越过(clear)安装突起174并且触头尾部152在比安装突起174更靠近背侧116的位置处从安装侧120突出。更具体地说,触头尾部152位于安 装突起174和背侧116之间。
如所示的,腔136从配合侧112延伸完全穿过连接器壳体114到背侧116。安装突起174也位于配合区域140中。在特定的实施例中,共同的空间容积(例如,配合区域140)可包括腔136、电触头134的整个阵列162(图3)和安装突起174。安装突起174中的每个和电触头134中的每个可与腔136对齐。
图5是安装突起174的侧视图,图6是安装突起174的端视图。安装突起174可远离安装侧120突出一距离Y2,如图5所示,并且具有基本为圆形的轮廓,如图6所示。安装突起174还可包括径向伸出的肋状延伸部176。该肋状延伸部176从安装突起174的外表面178径向向外突出。安装突起174构造成直接插入电路板102(图1)的孔或孔眼(未示出)中。肋状延伸部176的尺寸设计成与所述孔的壁相干涉,使得安装突起174与所述孔干涉配合。因而,安装突起174可有助于将电连接器104(图1)固定到电路板102。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4不需要用于将电连接器固定到电路板102的额外的构件(例如,螺钉或其它的紧固件)。
图7是电连接器204的单独的透视图。电连接器204与电连接器104(图1)互补。例如,电连接器204可具有接收电连接器104的元件的开口或腔,并可具有由电连接器104的开口和腔接收的结构特征(例如,突起)。换句话说,电连接器104、204的尺寸可设计成彼此配合以建立除电连接之外的机械或物理接合。
因而,相对于电连接器104,电连接器204可具有相似但互补的电触头、腔、结构特征等的布置。例如,电连接器204可具有连接器壳体214,该连接器壳体214包括相反的配合侧212和背侧216、相反的顶侧218和安装侧220、以及相反的端部侧222,224。配合侧212沿着横轴292延伸并且在配合操作期间面向沿着接合轴291的配合方向M3。安装侧220面向沿着定向轴293的安装方向M4并且构造成安装到电路板(未示出)。可选地,安装侧220可包括安装突起274,该安装突起274构造成由电路板的孔或孔眼(未示出)接收。该安装突起274可成形为类似于安装突起174(图4)。
类似于连接器壳体114(图2),连接器壳体214包括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240、242和中心区域244,中心区域244沿着横轴292在配合区域240,242之间延伸。配合区域240、242可分别由端部侧222、224限定。电连接 器204还可包括耦接到连接器壳体214的电触头232和电触头234。在图7中,电触头232设置在对应的插座腔280内,电触头234设置在插座腔282内。插座腔280、282的大小和形状可分别设计成接收电触头132、134(图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电触头232处于中心区域244中,电触头234处于配合区域240,242中。
电连接器204还可包括第一和第二导引特征236、238。在图7中,导引特征是大小和形状设计成分别由腔136、138(图2)接收的突起。因而,导引特征在下文中将称为导引突起236、238。导引突起236、238沿着接合轴291延伸并且具有部分圆形的或圆顶状的端部。导引突起236、238分别位于配合区域240,242中。如同电连接器104一样,配合区域240的至少一些电触头234位于导引突起236和安装侧220之间,配合区域242的至少一些电触头234位于导引突起238和安装侧22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同电触头134和电触头132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腔136、138一样,电触头234和电触头232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导引突起236、238具有相似的空间关系。例如,配合区域240可包括整个阵列262的电触头234、导引突起236以及安装突起274之一。配合区域242也可包括整个阵列(未示出)的电触头234、导引突起236之一以及安装突起274之一。
中心区域244可包括大小和形状设计成接收内壁130(图2)的狭槽230。在配合操作期间,会发生以下事件:(a)电触头132插入到插座腔280中并且接合电触头232;(b)电触头134插入到插座腔282中并且接合电触头234;(c)内壁130插入到狭槽230中;以及(d)导引突起236、238分别插入腔136、138中。
图8和9示出了其中电触头位于导引特征和顶侧之间的实施例。具体地,图8和9分别示出了电连接器304、404的配合侧312、412的前端视图。关于图8,电连接器304类似于电连接器104(图1),但是导引特征和电触头可被布置成彼此不同。例如,电连接器304具有连接器壳体314,连接器壳体314具有构造成安装到电路板(未示出)的安装侧320。电连接器304包括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340、342以及在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340、342之间延伸的中心区域344。电连接器304的电触头332沿着配合侧312设置在中心区域344内。电触头334沿着配合侧312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 340、342内。还示出的,电连接器304可包括从电连接器304的安装侧320突出的安装突起374。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配合区域340、342分别具有导引特征335、337。导引特征335、337分别包括腔336、338。至少一些电触头334可与对应的腔对齐。例如,第一配合区域340的腔336和电触头334沿着定向轴393彼此对齐。更具体地说,平行于定向轴393延伸的触头平面P6可延伸通过至少多个电触头334并且与腔336相交。腔336位于第一配合区域340的电触头334和安装侧320之间。
关于图9,电连接器404类似于电连接器204(图7)。电连接器404构造成在配合操作期间接合电连接器304(图8)。如所示的,电连接器404具有构造成安装到电路板(未示出)的安装侧420。电连接器404包括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440、442和在二者之间延伸的中心区域444。电触头434沿着配合侧412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440、442的插座腔482内。还示出的,电连接器404可包括从电连接器404的安装侧420突出的安装突起474。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配合区域440、442分别具有导引特征435、437,其分别包括导引突起436、438。至少一些电触头434可与对应的导引突起对齐。例如,第一配合区域440的导引突起436和电触头434沿着定向轴493彼此对齐。更具体地说,平行于定向轴493延伸的触头平面P7可延伸通过至少多个电触头434并且与导引突起436相交。导引突起436位于第一配合区域440的电触头434和安装侧420之间。

具有整体的导引元件的电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具有整体的导引元件的电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具有整体的导引元件的电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整体的导引元件的电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整体的导引元件的电连接器.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03954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103954A21申请号201310118559X22申请日20130408H01R13/631200601H01R13/4620060171申请人泰科电子公司地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申请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72发明人Y赵RP尼科尔斯G赵MA布兰切菲尔德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代理人吴艳54发明名称具有整体的导引元件的电连接器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104),包括连接器壳体(114),其相对于互相垂直的接合轴(191)、横轴(192)以及定向轴(193)定位。连接器壳体包括面向沿着接。

2、合轴的一配合方向(M1)的配合侧(112)、面向沿着横轴相反方向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侧(122,124)、和面向沿着定向轴的方向的顶侧118。顶侧在第一端部侧和第二端部侧之间基本上平面地延伸。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140,142)分别由第一和第二端部侧(122,124)限定。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的每个包括沿着配合侧设置并且构造成接合电气部件的电触头(134)和导引特征(135,137)。至少一些电触头沿着定向轴与导引特征对齐。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附图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03954ACN10410。

3、3954A1/1页21一种电连接器(104),包括连接器壳体(114),该连接器壳体相对于互相垂直的接合轴(191)、横轴(192)以及定向轴(193)定位,所述连接器壳体包括配合侧(112),所述配合侧面向沿着所述接合轴的一配合方向(M1)并且构造成在配合操作期间接合电气部件;面向沿着所述横轴的相反方向的第一端部侧和第二端部侧(122,124);以及面向沿着所述定向轴的方向的顶侧(118);所述配合侧沿着所述横轴和所述定向轴延伸,所述顶侧在所述第一端部侧和第二端部侧之间延伸并且从所述第一端部侧到所述第二端部侧为基本平面的,第一配合区域和第二配合区域(140,142)分别由所述第一端部侧和所述。

4、第二端部侧(122,124)限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区域和所述第二配合区域中的每个包括沿着所述配合侧设置并且构造成接合所述电气部件的电触头(134)和导引特征(135,137),并且至少一些电触头沿着所述定向轴与所述导引特征对齐。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114)包括与所述顶侧(118)相反的安装侧(120),所述第一配合区域(140)的电触头(134)形成第一阵列(162),其中所述第一阵列位于所述第一导引特征(135)和所述安装侧(120)之间,或者所述第一导引特征(135)位于所述第一阵列和所述安装侧(12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

5、器壳体(114)包括安装突起(174),该安装突起从所述安装侧突出并且构造成接合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阵列(162)的至少一些电触头(134)沿着所述定向轴(193)与所述安装突起(174)对齐。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区域(140)的至少一些电触头(134)布置成沿着所述定向轴延伸的列(163,164,165)。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114)包括与所述顶侧(118)相反的安装侧(120),所述安装侧包括从所述安装侧突出并且构造成接合电路板的安装突起(174)。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导引特征和第二导引特征(135,137)中的。

6、至少一个是导引腔(136,138)或导引突起(236,238)之一。7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114)包括与所述顶侧(118)相反的安装侧(120),该安装侧包括安装突起(174),所述第一配合区域(140)的电触头(134)包括从所述安装侧突出的触头尾部(152),所述安装突起位于所述触头尾部和所述配合侧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7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安装突起(174)沿着所述定向轴(193)与所述第一导引特征(135)对齐。9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电路板(102),该电路板具有前边缘(108)和延伸到该前边缘的板表面(111),所述电连接器沿着所述板表面安。

7、装。10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器壳体(114)包括与所述顶侧(118)相反的安装侧(120),其中所述顶侧、所述安装侧以及所述端部侧(122,124)限定了所述配合侧的周界,该周界是矩形的。权利要求书CN104103954A1/8页3具有整体的导引元件的电连接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导引元件以便于与另一电连接器配合。背景技术0002在一些通信系统中,电连接器沿着电路板的前边缘进行安装以形成电路板组件。电连接器能够从电路板传送电力、数据信号或者电力和数据信号二者和/或将电力、数据信号、或者电力和数据信号二者传送到电路板。电连接器包括配合侧,该配合。

8、侧背向所述前边缘且具有沿着其布置的电触头。电触头在配合操作期间接合对应的电触头。0003在配合操作期间,电路板组件可在插入方向上向着另一个电气部件前进。与电连接器配合的电气部件例如可以为另一个电路板组件或背板组件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的配合侧面向插入方向。这样的电路板组件一般包括在配合操作期间将电连接器对齐的导引结构。例如,一个电连接器的导引柱或销可在插入方向延伸并且可插入到另一个电连接器的导引腔中。0004虽然电连接器可操作适合于传送电流,但是如上所述的电连接器可具有一些限制,该限制致使它们对一些应用是不适合的或不希望有的。例如,电触头和导引机构的布置会限制沿着电路板的前边缘的可用空间。更具体。

9、地说,已知的电连接器包括两个导引腔,该两个导引腔位于电连接器的相反侧,而电触头直接位于导引腔之间。导引腔和电触头沿着配合侧处于相同的高度或水平。因而,沿着前边缘的可另外由额外的电触头占据的空间替代地可由导引腔占据。0005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适合于与另一连接器对齐同时允许比已知的电连接器具有更多或更大密度的电触头的电连接器。发明内容0006根据本发明,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相对于彼此垂直的接合轴、横轴和定向轴定位。连接器壳体包括配合侧,该配合侧面向沿着所述接合轴的配合方向并且构造为在配合操作期间接合电气部件;面向沿着所述横轴的相反方向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侧;以及面向沿着所述定向轴的方向。

10、的顶侧。配合侧沿着所述横轴和定向轴延伸,顶侧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部侧之间延伸并且从第一端部侧到第二端部侧基本为平面的。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分别由第一和第二端部侧限定。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的每个包括沿着所述配合侧设置并且构造成接合电气部件的电触头和导引特征。至少一些电触头沿着所述定向轴与所述导引特征对齐。附图说明0007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形成的电路板组件的透视图;0008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形成的可用于图1的电路板组件的电连接器的单独的透视说明书CN104103954A2/8页4图;0009图3是可用于图1的电路板组件的电连接器的前端视图;0010图4是沿着图3的线44截得的电连接器的侧视横截面图;。

11、0011图5是可由图1的电连接器使用的安装突起的侧视图;0012图6是可由图1的电连接器使用的安装突起的端视图;0013图7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单独的透视图,该电连接器可在配合操作期间接合图2的电连接器;0014图8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前端视图;0015图9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的前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在此描述的实施例可包括具有电触头和至少一个导引特征的电连接器。电触头可构造为用于传送数据信号(以下称为电触头)或构造为用于传送电力(以下称为电力触头)。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可沿着电路板的前边缘定位并且面向平行于由电路板限定的平面的方向。这样的连接器可称。

12、为直角插孔组件或直角插头组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可背向板表面使得电连接器面向垂直于电路板的平面的方向。这样的电连接器可称为竖直的插孔组件或竖直的插头组件。0017电触头和导引特征可布置成比已知的电连接器具有更多或更大密度的触头。如在此使用的,导引特征是电连接器的一结构,该结构被指定为与配合连接器(例如,另一个电连接器)的互补结构相互作用来对齐电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使得电触头得以合适地接合。举例来说,导引特征可以为导引突起或导引模块。该导引模块具有大小和形状设计成接收导引突起的腔。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导引模块”包括接收所述突起的腔以及限定该腔的表面。在配合操作期间,导引突起可接合限定所述。

13、腔的表面。0018在此描述的电连接器可具有更多的用于定位电触头或增加新的触头的横向空间,而没有增加电连接器的宽度。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具有面向沿着接合轴的配合方向的配合侧。该配合侧被限定在电连接器的端部侧之间。电触头可沿着配合侧从连接器的一个端部侧到另一个端部侧进行分布。导引特征可沿着垂直于接合轴的定向轴(或竖直轴)与电触头对齐。如在此使用的,导引特征和电触头沿着所述定向轴彼此对齐,如果平行于所述定向轴和接合轴的平面与电触头和所述导引特征的至少一部分相交。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引特征位于至少一些电触头之上以使得电触头位于导引特征和电路板之间。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导引特征位于至少一些电触头之。

14、下,使得所述导引特征位于所述至少一些电触头和电路板之间。在特定的实施例中,与导引特征对齐的电触头是信号触头。0019实施例可具有平面的或平坦的顶侧,与已知电连接器不同,该顶侧在导引特征和电触头上方延伸。平面的顶侧可允许制造商使用相同的工具用于安装电连接器到电路板。可选地,实施例可利用安装突起,该安装突起将电连接器直接耦接到电路板而没有使用额外的构件(例如,安装螺钉)。0020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形成的电路板组件100的透视图。如所示的,电路板组件100相对于相互垂直的轴191193定向,其包括接合或配合轴191、横轴192、和定向或安装轴193。电路板组件100可包括电路板102和安装在其上的。

15、电连接器104。电路板组件说明书CN104103954A3/8页5100还可包括其它部件,例如直接耦接到电路板102的分离的导引机构(未示出)或电连接器106。电路板102具有沿着接合轴191延伸的侧边缘109、110和沿着横轴192在侧边缘109、110之间延伸的前边缘LEADINGEDGE108。电路板102具有板表面111,该板表面具有安装到其上的电连接器104和电连接器106。电连接器104构造成接合(例如,配合到)互补的电连接器,例如图7所示的电连接器204。0021电路板组件100可被用于各种应用中。举例来说,电路板组件100可被用于电信和计算机应用、路由器、服务器、超型计算机和不。

16、间断电源(UPS)系统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组件100是包括背板电路板(未示出)的背板系统或组件的一部分,该背板电路板在操作期间正交于电路板102延伸。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电路板组件100可描述为子卡组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组件100可构造为与具有配合连接器的互补电路板组件(未示出)配合。在配合操作之后电路板基本上为边对边布置EDGETOEDGE,并且具有在相对的边缘之间延伸的连接器。因此,两个电路板可通过配合的电连接器彼此电耦接。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可描述为板对板连接器。0022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4可类似于在由TECONNECTIVITY研发的MINIPAKHD电力。

17、连接器产品系列或MULTIBEAMXL连接器产品系列中的能够传送电力和数据的连接器。另一方面,电连接器106可专门地致力于或主要致力于传送数据。例如,电连接器106可类似于在还由TECONNECTIVITY研发的STRADAWHISPER或ZPACKTINMAN产品系列中的连接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6能够以高速,例如10GB/每秒、20GB/每秒、或更高的速度来传送数据信号。0023电连接器104、106各自具有配合侧112、113,该配合侧112、113面向沿着接合轴191的配合方向M1。在配合操作期间,配合侧112、113被定向为面向其它的电气部件(未示出),例如安装在背板或其它。

18、电路板上的配合连接器、汇流条、或两者的任何组合。0024图2是电连接器104的单独的透视图。电连接器104包括连接器壳体114,该壳体114具有配合侧112和背侧116,其中配合侧112和背侧116面向沿着接合轴191的相反的方向。如图2所示,中心轴194在配合侧和背侧112,116之间延伸。中心轴194平行于接合轴191延伸。连接器壳体114还包括沿着定向轴193面向相反方向的顶侧118和安装侧120、以及沿着横轴192面向相反方向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侧122、124。配合侧112和背侧116、安装侧120和顶侧118、以及端部侧122、124可表示连接器壳体114的外侧。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

19、器壳体114大致为块状的。然而,替代的构造可被用于其它的实施例中。0025如在此使用的,空间上相对的术语,例如“前(FRONT)”、“后(BACK)”、“顶(TOP)”、“之上(ABOVE)”、“之下(BELOW)”等,在此用来便于描述以将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进行区分。这样的术语参照具有如图16所示的朝向的电连接器104进行使用,其中所述定向轴193平行于重力方向延伸。然而,应当理解,这样的空间上相对的术语可包括在使用或操作中的连接器(或它的部件)的不同朝向。更具体地说,如果定向轴193平行于如图2所示的重力方向延伸,那么顶侧118位于其它侧之上。然而,如果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104。

20、围绕中心轴194顺时针方向转动90使得横轴192平行于重力方向延伸,那么顶侧118将比端部侧122低。因此,术语“顶(TOP)”可包括其中顶侧118位于其它侧之上或低于至少一侧的两个方位。同样地,其它的空间上相对的术语并不用来意图将所述实施例限制到图2或其它图所示的朝向。说明书CN104103954A4/8页60026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114可具有沿着轴191193测量的尺寸。该尺寸包括沿着接合轴191测量的第一尺寸D1、沿着横轴192测量的第二尺寸D2和沿着定向轴193测量的第三尺寸D3。尺寸D1、D2、和D3可分别称为连接器壳体114的长度、连接器壳体114的宽度和连接器壳体11。

21、4的高度。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宽度D2大于长度D1和高度D3。在其它的实施例中,长度D1和高度D3的任何一个或两者可大于宽度D2。0027连接器壳体114可具有通向配合侧112的多个触头腔。换句话说,可通过配合侧112进入触头腔。例如,连接器壳体114可包括由内壁或分隔器130分开的第一和第二触头腔126、128。内壁130位于沿着宽度D2的大约一半处,但是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可具有不同的位置(例如,沿着宽度D2的1/3或2/3)。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内壁130可不位于触头腔126、128之间并分开触头腔126、128,而是,连接器壳体114可包括通向配合侧112的单个触头腔。0028触头腔126、1。

22、28中的每个在配合侧112处分别具有腔开口127、129。触头腔126、128中的每个可包括设置在其中的电触头132、134。电触头132的尺寸可设计成用于传送电力,因而可称为电力触头。电触头134的尺寸可设计成用于传送数据信号,因而可称为信号触头。因而,电触头132的大小和形状可设计成大于电触头134的尺寸和形状。例如,电触头132可具有比电触头134的厚度更大的厚度。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触头132相对于彼此可具有不同的长度和/或轮廓。例如,在图2中,电触头132A的端部可比电触头132B的端部更接近腔开口127。虽然未示出,但是电触头134也可具有不同的长度和/或轮廓。0030连接器。

23、壳体114还可包括第一和第二导引特征135、137。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导引特征是具有沿着接合轴191延伸的腔的导引模块,因而在下文中将称为导引模块。导引模块135、137分别具有腔136、138,其大小和形状设计成接收和定向例如来自电连接器204(图7所示)的互补的导引突起。腔136通向配合侧112并通向连接器壳体114内的触头腔126。因此,腔136和触头腔126可以为单个腔的部分。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腔136可称为触头腔126的导引部。同样地,腔138通向配合侧112并通向连接器壳体114内的触头腔128。腔138和触头腔128可认为是单个腔的部分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腔138可称为触头腔1。

24、28的导引部。0031配合侧112沿着横轴192和定向轴193延伸并且面向沿着接合轴191的配合方向M1。配合侧112构造为在配合操作期间接合电气部件,例如图7所示的电连接器204。电连接器204可具有用于接合电连接器104的互补的特征。在配合操作期间,电连接器104可向着电连接器204移动和/或电连接器204可向着电连接器104移动。0032在图2中,安装侧120构造成沿着电路板102(图1)的前边缘108(图1)进行安装。如所示的,安装侧120可包括由面向边缘的壁150连结的悬垂部146和接口部148。面向边缘的壁150沿着定向轴193和横轴192延伸并且面向背侧116。在操作中,前边缘1。

25、08构造成与面向边缘的壁150接口连接并且沿着面向边缘的壁150延伸。例如,前边缘108可接合面向边缘的壁150或定位成靠近面向边缘的壁150。因而,悬垂部146可越过(CLEAR前边缘108并且位于前边缘108前方。接口部148构造成直接安装到板表面111上(图1)并且与板表面111接口连接。0033如所示的,电连接器104可具有多个触头尾部152,该多个触头尾部沿着定向轴说明书CN104103954A5/8页7193在安装方向M2上从接口部148突出。图2中的触头尾部152是电触头134的部分。同样地,电触头132可具有触头尾部154(图3所示),其从安装侧120的接口部148突出。触头尾。

26、部152、154可具有柔性的(COMPLIANT)或压配合结构,其构造为接合电路板102的对应镀覆通孔(PTH)(未示出)并且通过该通孔变形。因而,触头尾部152、154可机械和电气地接合对应的镀覆通孔。触头尾部152、154可在操作期间通过摩擦接合(例如,干涉配合)保持电接合到镀覆通孔。0034图3是电连接器104的前端视图。如所示的,触头腔126、128中的每个可具有多个电触头132和多个电触头134。电触头132、134可全部暴露在对应的触头腔内。替代地,一个或多个电触头132、134可在对应的插座腔内被隔离。0035可选地,电触头132、134可基本为平面的。例如,电触头134的导体路。

27、径160(图4所示)可延伸穿过连接器壳体114并且位于共同的平面内。作为一个示例,图3示出了单个的电触头134。电触头134具有位于触头腔126内的暴露的配合部156,该配合部构造成接合电连接器204(图7)的电触头234(图7所示)。电触头134还具有从安装侧120突出的触头尾部152。配合部156和触头尾部152位于触头平面P1内并且在触头平面P1内延伸。触头平面P1可平行于由定向轴193和接合轴191限定的平面延伸。电触头132中的每个可以类似的方式沿着平行于触头平面P1和由定向轴193和接合轴191限定的平面延伸。在替代的实施例中,电触头132、134不是平面的,使得导体路径160没有。

28、位于共同的平面中。0036如所示的,电触头132、134可沿着连接器壳体114的指定的横向区域或部分设置在触头腔126、128中。例如,连接器壳体114可包括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140、142和沿着横轴192在配合区域140、142之间延伸的中心区域144。配合区域140、142可分别由端部侧122、124限定。虽然在图3中仅示出了一个中心区域144,但是在其它的实施例中,配合侧112可具有位于配合区域140,142之间的超过一个的中心区域。0037配合区域140、142分别包括端部侧122、124,并且从对应的端部侧延伸到连接器壳体114一深度。例如,每个配合区域140,142沿着横轴192延。

29、伸一横向距离。如图3所示,配合区域140从端部侧122延伸一横向距离X1。配合区域142从端部侧124延伸一横向距离X2。中心区域144沿着横轴192在配合区域140、142之间延伸一横向距离X3。如所示的,横向距离X3为横向距离X1或横向距离X2的至少三倍(3X)大。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区域144和配合区域140、142中的每个沿着定向轴193延伸共同的竖直距离Y1。0038在一些实施例中,顶侧118基本为平面的并且从端部侧122延伸到端部侧124(例如,从端部侧122开始并且直到延伸到端部侧124)。如在此使用的,一侧是“基本为平面的”,如果该侧的区域的至少75是共面的(例如,置于或位于共。

30、同的平面内)同时该区域的其余部分延伸到电连接器中(例如,向着中心轴194(图2)。更具体地说,其余部分可不从对应的侧向外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区域的至少80位于共同的平面内或,更特别地,所述区域的至少90或95位于共同的平面内。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共同的平面平行于由接合轴191和横轴192限定的平面延伸。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单个类型的安置工具可用来安装电连接器104。例如,一工具可压靠顶侧118以将触头尾部152、154压入电路板102中。这不像已知的具有非平面的顶侧的要求特殊类型的安置工具的电连接器。0039端部侧122、124、顶侧118和安装侧120可限定配合侧112的周界。在某些实。

31、施例说明书CN104103954A6/8页8中,配合侧112的周界是如图3所示的矩形状的。然而,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周界可以是其它的多边形的形状或包括一个或多个弯曲的边缘。例如,端部侧122、124可以向外弯成弓形。0040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电触头132可以是仅位于配合侧112的中心区域144中的电力触头,而电触头134可以是仅位于配合区域140、142中的信号触头。在替代实施例中,配合区域140、142和/或中心区域144可包括两种类型的触头。在其它替代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4可仅包括信号触头或仅包括电力触头。导引模块135、137和对应的腔136、138分别位于配合区域140、142中。

32、。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些电触头132直接位于腔136、138之间,使得平行于安装侧120延伸的平面P3可与每个腔136、138和至少一些电触头132相交。004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配合区域140的至少一些电触头134和腔136可沿着定向轴193彼此对齐。同样地,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配合区域142的至少一些电触头134和腔138可沿着定向轴193彼此对齐。如在此使用的,导引模块的腔和电触头沿着定向轴193彼此对齐,如果平行于接合和定向轴191,193延伸的平面与电触头和至少一部分腔相交的话。0042如图3所示,配合区域140的至少一些电触头134位于腔136和安装侧120之间,配合区域1。

33、42的至少一些电触头134位于腔138和安装侧120之间。配合区域140中的电触头134可形成第一阵列162。可选地,阵列162可包括至少两列沿着定向轴193在安装侧120和顶侧118之间延伸的电触头134。例如,配合区域140中的电触头134布置成三列163165。列163165中的每个可具有五个(5)电触头,在配合区域140中总共十五个(15)电触头。如图3所示的,列163沿着触头平面P1延伸,列165沿着触头平面P2延伸。每个触头平面P1,P2可与腔136相交。虽然未示出,但是列164也沿着与腔136相交的触头平面延伸。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阵列162的每个电触头134可沿着定向轴1。

34、93与腔136对齐。配合区域142可具有与阵列162中的电触头134类似布置的电触头134的第二阵列166。0043如图3所示,腔138的宽度被限定在平行于定向轴和接合轴193、191延伸的平面P4和P5之间。电触头134的整个阵列166可位于平面P4、P5之间,而平面P4,P5没有与电触头134相交。因此,配合区域140、142可包括位于各自的腔136或138和安装侧120之间的电触头的整个阵列。然而,在替代的实施例中,仅一些电触头134位于对应的腔和安装侧120之间。例如,列163和/或列165可沿着没有与腔136相交的触头平面延伸。0044通过将导引模块135、137和对应的腔136、1。

35、38分别定位在配合区域140、142中,以及定位在相应的电触头134之上或之下,电连接器104会比其它的已知连接器使用更少的横向空间。因而,电触头的总数量和/或密度会增加,同时仍提供了将电连接器104与电连接器204(图7)对齐的有效途径。0045图4是沿着图3的线44或更具体地说触头平面P2(图3)截得的电连接器104的侧向横截面图。电连接器104可包括多个引线框架170,每个引线框架都具有多个电触头134。在图4中仅示出了一个这样的引线框架170。电触头134中的每个包括一个配合部156、一个触头尾部152、以及在所述配合部156和触头尾部152之间延伸的对应的主体部172。一个引线框架1。

36、70的电触头134可位于单个触头平面中,例如触头平面P1(图3)说明书CN104103954A7/8页9中。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引线框架的电触头134可不位于单个的触头平面中。多个引线框架170可沿着连接器壳体114的宽度D2(图2)彼此间隔开。0046可选择地,连接器壳体11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安装突起174。安装突起174可与连接器壳体114一体形成。例如,安装突起174和连接器壳体114的其它特征可由共同的模具形成,使得形成了连续的材料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安装突起174被紧固到安装侧120。0047安装突起174可位于触头尾部152和配合侧112之间。更具体地,电触头134的主体部17。

37、2的导体路径160可延伸穿过连接器壳体114,使得电触头134越过(CLEAR)安装突起174并且触头尾部152在比安装突起174更靠近背侧116的位置处从安装侧120突出。更具体地说,触头尾部152位于安装突起174和背侧116之间。0048如所示的,腔136从配合侧112延伸完全穿过连接器壳体114到背侧116。安装突起174也位于配合区域140中。在特定的实施例中,共同的空间容积(例如,配合区域140)可包括腔136、电触头134的整个阵列162(图3)和安装突起174。安装突起174中的每个和电触头134中的每个可与腔136对齐。0049图5是安装突起174的侧视图,图6是安装突起17。

38、4的端视图。安装突起174可远离安装侧120突出一距离Y2,如图5所示,并且具有基本为圆形的轮廓,如图6所示。安装突起174还可包括径向伸出的肋状延伸部176。该肋状延伸部176从安装突起174的外表面178径向向外突出。安装突起174构造成直接插入电路板102(图1)的孔或孔眼(未示出)中。肋状延伸部176的尺寸设计成与所述孔的壁相干涉,使得安装突起174与所述孔干涉配合。因而,安装突起174可有助于将电连接器104(图1)固定到电路板102。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4不需要用于将电连接器固定到电路板102的额外的构件(例如,螺钉或其它的紧固件)。0050图7是电连接器204的单独的透。

39、视图。电连接器204与电连接器104(图1)互补。例如,电连接器204可具有接收电连接器104的元件的开口或腔,并可具有由电连接器104的开口和腔接收的结构特征(例如,突起)。换句话说,电连接器104、204的尺寸可设计成彼此配合以建立除电连接之外的机械或物理接合。0051因而,相对于电连接器104,电连接器204可具有相似但互补的电触头、腔、结构特征等的布置。例如,电连接器204可具有连接器壳体214,该连接器壳体214包括相反的配合侧212和背侧216、相反的顶侧218和安装侧220、以及相反的端部侧222,224。配合侧212沿着横轴292延伸并且在配合操作期间面向沿着接合轴291的配合。

40、方向M3。安装侧220面向沿着定向轴293的安装方向M4并且构造成安装到电路板(未示出)。可选地,安装侧220可包括安装突起274,该安装突起274构造成由电路板的孔或孔眼(未示出)接收。该安装突起274可成形为类似于安装突起174(图4)。0052类似于连接器壳体114(图2),连接器壳体214包括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240、242和中心区域244,中心区域244沿着横轴292在配合区域240,242之间延伸。配合区域240、242可分别由端部侧222、224限定。电连接器204还可包括耦接到连接器壳体214的电触头232和电触头234。在图7中,电触头232设置在对应的插座腔280内,电触头。

41、234设置在插座腔282内。插座腔280、282的大小和形状可分别设计成接收电触头132、134(图2)。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电触头232处于中心区域244中,电触头234处于配合区域240,242中。0053电连接器204还可包括第一和第二导引特征236、238。在图7中,导引特征是大说明书CN104103954A8/8页10小和形状设计成分别由腔136、138(图2)接收的突起。因而,导引特征在下文中将称为导引突起236、238。导引突起236、238沿着接合轴291延伸并且具有部分圆形的或圆顶状的端部。导引突起236、238分别位于配合区域240,242中。如同电连接器104一样,配合区域。

42、240的至少一些电触头234位于导引突起236和安装侧220之间,配合区域242的至少一些电触头234位于导引突起238和安装侧220之间。005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同电触头134和电触头132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腔136、138一样,电触头234和电触头232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导引突起236、238具有相似的空间关系。例如,配合区域240可包括整个阵列262的电触头234、导引突起236以及安装突起274之一。配合区域242也可包括整个阵列(未示出)的电触头234、导引突起236之一以及安装突起274之一。0055中心区域244可包括大小和形状设计成接收内壁130(图2)的狭槽230。在配。

43、合操作期间,会发生以下事件(A)电触头132插入到插座腔280中并且接合电触头232;(B)电触头134插入到插座腔282中并且接合电触头234;(C)内壁130插入到狭槽230中;以及(D)导引突起236、238分别插入腔136、138中。0056图8和9示出了其中电触头位于导引特征和顶侧之间的实施例。具体地,图8和9分别示出了电连接器304、404的配合侧312、412的前端视图。关于图8,电连接器304类似于电连接器104(图1),但是导引特征和电触头可被布置成彼此不同。例如,电连接器304具有连接器壳体314,连接器壳体314具有构造成安装到电路板(未示出)的安装侧320。电连接器30。

44、4包括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340、342以及在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340、342之间延伸的中心区域344。电连接器304的电触头332沿着配合侧312设置在中心区域344内。电触头334沿着配合侧312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340、342内。还示出的,电连接器304可包括从电连接器304的安装侧320突出的安装突起374。0057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配合区域340、342分别具有导引特征335、337。导引特征335、337分别包括腔336、338。至少一些电触头334可与对应的腔对齐。例如,第一配合区域340的腔336和电触头334沿着定向轴393彼此对齐。更具体地说,平行于定向轴393延伸的触。

45、头平面P6可延伸通过至少多个电触头334并且与腔336相交。腔336位于第一配合区域340的电触头334和安装侧320之间。0058关于图9,电连接器404类似于电连接器204(图7)。电连接器404构造成在配合操作期间接合电连接器304(图8)。如所示的,电连接器404具有构造成安装到电路板(未示出)的安装侧420。电连接器404包括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440、442和在二者之间延伸的中心区域444。电触头434沿着配合侧412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配合区域440、442的插座腔482内。还示出的,电连接器404可包括从电连接器404的安装侧420突出的安装突起474。0059在示出的实施例中,配合。

46、区域440、442分别具有导引特征435、437,其分别包括导引突起436、438。至少一些电触头434可与对应的导引突起对齐。例如,第一配合区域440的导引突起436和电触头434沿着定向轴493彼此对齐。更具体地说,平行于定向轴493延伸的触头平面P7可延伸通过至少多个电触头434并且与导引突起436相交。导引突起436位于第一配合区域440的电触头434和安装侧420之间。说明书CN104103954A101/7页11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03954A112/7页12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03954A123/7页13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03954A134/7页14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03954A145/7页15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4103954A156/7页16图7说明书附图CN104103954A167/7页17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4103954A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