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19707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7CN104219707A21申请号201310206849X22申请日20130529H04W24/10200901H04W36/0020090171申请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100080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甲16号申请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72发明人梁双春秦博方媛霍筱宁袁静陈彦名成梦虹胡亚希段伟希罗枫马智詹义吕良栋刘佳孙超陈光宇李端罗建迪李健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91代理人郭润湘54发明名称一种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方法、装。
2、置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人工方式无法在短时间内优化成片小区整体网络容量的问题。在所述方法中,获取成片小区中各小区的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无线测量报告;确定所述测量报告中服务小区接收信号强度与每个邻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进一步得到从服务小区切换到邻小区的话务量随小区间切换参数变化的函数;通过目标优化算法确定使成片小区中各小区接入的话务量总和最大的小区间切换参数;按照所确定的小区间切换参数设置所述成片小区的各小区间切换参数。51INTCL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15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15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1。
3、9707ACN104219707A1/4页21一种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成片小区中各小区的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无线测量报告;对于所获取的每一条测量报告,确定所述测量报告中服务小区接收信号强度与每个邻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对于所述成片小区中的每一对配置了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邻区关系的小区,在预设的统计周期内,统计各差值出现的次数,设定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和差值最小值SSDIFFIJMIN,确定从指定差值SSDIFFIJ到所述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占从所述差值最小值SSDIFFIJMIN到所述差值最大值SSDI。
4、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的比例,得到所述比例随所述指定差值SSDIFFIJ变化的第一函数QIJSSDIFFIJ,其中I,J1N,I不等于J,N为所述成片小区中小区的个数;根据所述第一函数得到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占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的比例随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参数变化的第二函数;构造用于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目标函数,设定优化算法的约束条件,确定所述成片小区中各小区间切换参数,其中所述目标函数包括其中,MAX表示使大括号内的值最大,GIJ为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SI为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且未发生切换的话务量;按照确定的小区间切换参数设置所述成片小。
5、区中各小区间的小区间切换参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间切换参数包括HIJ,其中,HIJ为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门限;对于所述成片小区中的每一对配置了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邻区关系的小区,如果切换方式为当用户终端接收到的小区I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小区J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HIJ时,触发用户终端从小区I到小区J的切换,则确定所述第二函数为PIJHIJ,其中PIJHIJ1QIJHIJ所述约束条件包括第一约束条件,所述第一约束条件为其中P表示括号()内的事件发生的概率,TI为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HIK为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K的小区间切换门限,K,N1N。。
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间切换参数包括HIJ、CI和CJ,其中其中HIJ为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门限,CI为通过调整小区I的天线下倾角使得用户终端接收到的小区I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量,CJ为通过调整小区J的天线下倾角使得用户终端接收到的小区J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量;对于所述成片小区中的每一对配置了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邻区关系的小区,如权利要求书CN104219707A2/4页3果切换方式为当用户终端接收到的小区I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小区J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HIJ时,触发用户终端从小区I到小区J的切换,则确定所述第二函数为PIJHIJ,CI,CJ,其中。
7、PIJHIJ,CI,CJ1QIJHIJCICJ;所述约束条件包括第一约束条件,所述第一约束条件为其中,P表示括号()内的事件发生的概率,TI为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HIK为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K的小区间切换门限,K,N1N。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IJ满足所述成片小区中各小区间的HIJ的绝对值之和最小或平方和最小。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IJ满足当所述成片小区的小区I与小区J互配置为邻区时,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门限HIJ与从小区J切换到小区I的小区间切换门限HJI之和小于预设的负值。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
8、束条件还包括第二约束条件和第三约束条件;所述第二约束条件为对于所述成片小区中的每一个小区I,SITIJ为小区I的邻区GIJ;所述第三约束条件为对于所述成片小区中的每一个小区J,J为小区I的邻区GIJSJRJ,其中RJ为小区J的话务量上限,SJ为在小区J内申请接入且未发生切换的话务量。7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测量报告为周期性上报的无线测量报告。8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为接收信号电平RXLEV、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接收信号码功率PCCPCHRSCP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中的一个。9。
9、一种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成片小区中各小区的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无线测量报告;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对于所获取的所述成片小区中的每个用户终端上报的每一条测量报告,确定所述测量报告中服务小区接收信号强度与每个邻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对于所述成片小区中的每一对配置了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邻区关系的小区,在预设的统计周期内,统计各差值出现的次数,设定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和差值最小值SSDIFFIJMIN,确定从指定差值SSDIFFIJ到所述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占从所述差值最小值SSDI。
10、FFIJMIN到所述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的比例,得到所述比例随所述指定差值SSDIFFIJ变化的第一函数QIJSSDIFFIJ,其中I,J1N,I不等于J,N为所述成片小区中小区的个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函数确定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占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的比例随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参数变化的第二函数;权利要求书CN104219707A3/4页4处理单元,用于构造用来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目标函数,设定优化算法的约束条件,确定所述成片小区中各小区间切换参数,其中所述目标函数包括其中,MAX表示使大括号内的值最大,GIJ为。
11、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SI为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且未发生切换的话务量;设置单元,用于按照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的小区间切换参数设置所述成片小区的各小区间的小区间切换参数。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间切换参数包括HIJ,其中HIJ为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门限;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对于所述成片小区中的每一对配置了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邻区关系的小区,如果切换方式为当用户终端接收到的小区I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小区J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HIJ时,触发用户终端从小区I到小区J的切换,则确定所述第二函数为PIJHIJ,其中PIJHIJ1QIJ。
12、HIJ所述约束条件包括第一约束条件,所述第一约束条件为其中P表示括号()内的事件发生的概率,TI为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HIK为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K的小区间切换门限,K,N1N。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区间切换参数包括HIJ、CI和CJ,其中HIJ为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门限,CI为通过调整小区I的天线下倾角使得用户终端接收到的小区I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量,CJ为通过调整小区J的天线下倾角使得用户终端接收到的小区J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量;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对于所述成片小区中的每一对配置了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邻区关系的小区,如果切。
13、换方式为当用户终端接收到的小区I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小区J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HIJ时,触发用户终端从小区I到小区J的切换,则确定所述第二函数为PIJHIJ,CI,CJ,其中PIJHIJ,CI,CJ1QIJHIJCICJ;所述约束条件包括第一约束条件,所述第一约束条件为其中,P表示括号()内的事件发生的概率,TI为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HIK权利要求书CN104219707A4/4页5为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K的小区间切换门限,K,N1N。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HIJ满足所述成片小区中各小区间的HIJ的绝对值之和最小或平方和最小。13。
14、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HIJ满足当所述成片小区的小区I与小区J互配置为邻区时,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门限HIJ与从小区J切换到小区I的小区间切换门限HJI之和小于预设的负值。14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条件还包括第二约束条件和第三约束条件;所述第二约束条件为对于所述成片小区中的每一个小区I,SITIJ为小区I的邻区GIJ;所述第三约束条件为对于所述成片小区中的每一个小区J,J为小区I的邻区GIJSJRJ,其中RJ为小区J的话务量上限,SJ为在小区J内申请接入且未发生切换的话务量。15如权利要。
15、求9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测量报告为周期性上报的无线测量报告。16如权利要求9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信号强度为接收信号电平RXLEV、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接收信号码功率PCCPCHRSCP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中的一个。17一种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侧设备,用于获取成片小区中各小区的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无线测量报告;对于所获取的每一条测量报告,确定所述测量报告中服务小区接收信号强度与每个邻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对于所述成片小区中的每一对配置了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邻区关。
16、系的小区,在预设的统计周期内,统计各差值出现的次数,设定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和差值最小值SSDIFFIJMIN,确定从指定差值SSDIFFIJ到所述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占从所述差值最小值SSDIFFIJMIN到所述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的比例,得到所述比例随所述指定差值SSDIFFIJ变化的第一函数QIJSSDIFFIJ,其中I,J1N,I不等于J,N为所述成片小区中小区的个数;根据所述第一函数得到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占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的比例随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参数变化的第。
17、二函数;构造用于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目标函数,设定优化算法的约束条件,确定所述成片小区中各小区间切换参数,其中所述目标函数包括其中,MAX表示使大括号内的值最大,GIJ为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SI为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且未发生切换的话务量;按照确定的小区间切换参数设置所述成片小区中各小区间的小区间切换参数;用户终端,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上报无线测量报告。权利要求书CN104219707A1/15页6一种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方法、装置和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背景技术0002调整天线下倾角和切换门限等参数,是小区容量优化。
18、的常用手段。但目前用人工方式进行网络容量优化的方法通常对有限个数小区(例如23个)进行参数调整,无法保证成片小区整体的网络容量最优,其中,成片小区为地理位置上相邻的多个小区或虽然地理位置上不相邻,但相互配置为邻区的多个小区。如果对成片小区进行容量优化,涉及到小区容量资源等因素,人工方式调整参数将很难达到优化的效果,并且即使有改善,也多为凭网络参数调整经验,经过多次尝试,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现有的网络容量优化方法,存在以下缺点00031)由于需要人工来分析网络容量问题,进行优化配置,网络优化工程师通常精力有限,在短时间内改善整个网络的质量需要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00042)网络优化工作人员只能。
19、逐个小区地对容量问题进行定位和调整,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不能保证成片小区达到整体最优的效果。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人工方式无法在短时间内优化成片小区整体网络容量的问题。000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方法,包括0007获取成片小区中各小区的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无线测量报告;0008对于所获取的每一条测量报告,确定所述测量报告中服务小区接收信号强度与每个邻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0009对于所述成片小区中的每一对配置了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邻区关系的小区,在预设的统计周期内,统计各差值出。
20、现的次数,设定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和差值最小值SSDIFFIJMIN,确定从指定差值SSDIFFIJ到所述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占从所述差值最小值SSDIFFIJMIN到所述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的比例,得到所述比例随所述指定差值SSDIFFIJ变化的第一函数QIJSSDIFFIJ,其中I,J1N,I不等于J,N为所述成片小区中小区的个数;0010根据所述第一函数得到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占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的比例随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参数变化的第二函数;0011构造用于获取小区间。
21、切换参数的目标函数,设定优化算法的约束条件,确定所述成片小区中各小区间切换参数,其中所述目标函数包括说明书CN104219707A2/15页7其中,MAX表示使大括号内的值最大,GIJ为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SI为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且未发生切换的话务量;0012按照确定的小区间切换参数设置所述成片小区中各小区间的小区间切换参数。00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装置,包括0014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成片小区中各小区的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无线测量报告;0015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对于所获取的所述成片小区中的每个用户终端上报的每一条测量报告,确定所述测量报告中服务小区接。
22、收信号强度与每个邻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0016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对于所述成片小区中的每一对配置了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邻区关系的小区,在预设的统计周期内,统计各差值出现的次数,设定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和差值最小值SSDIFFIJMIN,确定从指定差值SSDIFFIJ到所述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占从所述差值最小值SSDIFFIJMIN到所述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的比例,得到所述比例随所述指定差值SSDIFFIJ变化的第一函数QIJSSDIFFIJ,其中I,J1N,I不等于J,N为所述成片小区中小区的个数。
23、;0017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函数确定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占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的比例随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参数变化的第二函数;0018处理单元,用于构造用来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目标函数,设定优化算法的约束条件,确定所述成片小区中各小区间切换参数,其中所述目标函数包括其中,MAX表示使大括号内的值最大,GIJ为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SI为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且未发生切换的话务量;0019设置单元,用于按照所述处理单元确定的小区间切换参数设置所述成片小区的各小区间的小区间切换参数。002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系统,包括0021网络侧。
24、设备,用于获取成片小区中各小区的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无线测量报告;对于所获取的每一条测量报告,确定所述测量报告中服务小区接收信号强度与每个邻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对于所述成片小区中的每一对配置了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邻区关系的小区,在预设的统计周期内,统计各差值出现的次数,设定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和差值最小值SSDIFFIJMIN,确定从指定差值SSDIFFIJ到所述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占从所述差值最小值SSDIFFIJMIN到所述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的比例,得到所述比例随所述指定差值SSD。
25、IFFIJ变化的第一函数QIJSSDIFFIJ,其中I,J1N,I不等于J,N为所述成片小区中小区的个数;根据所述第一函数得到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占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的比例随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参数变化的第二函数;构造用于获说明书CN104219707A3/15页8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目标函数,设定优化算法的约束条件,确定所述成片小区中各小区间切换参数,其中所述目标函数包括其中,MAX表示使大括号内的值最大,GIJ为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SI为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且未发生切换的话务量;按照确定的小区间切换参数设置所述成片小区中各小区间的小区间切换参数。0022用。
26、户终端,用于向所述网络侧设备上报无线测量报告。002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实时获取成片小区的用户终端上报的无线测量报告,得到小区间切换话务量占小区的申请接入话务量的比例随小区间切换参数变化的函数,利用该函数构造优化算法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确定成片小区中各小区的小区间切换参数,使得成片小区中各小区的话务量总和最大。与现有的人工方式进行网络容量优化的方法相比,由于采用系统自动收集测量报告、统计分析,自动调整小区间切换参数来进行网络容量优化,因此更省时省力,并达到实时优化网络的目的;由于采用了目标优化,优化方法更科学,优化结果更准确;由于在优化过程中考虑。
27、了成片小区的各小区的小区间切换参数,而优化的目标是使成片小区各小区的申请接入的话务量的总和最大,因此能兼顾成片小区中所有小区整体话务量。附图说明0024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方法过程的示意图;0025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装置结构的示意图;0026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方法中,获取成片小区中各小区的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无线测量报告,对于所获取的每一条测量报告,确定测量报告中服务小。
28、区接收信号强度与每个邻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对于成片小区中的每一对配置了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邻区关系的小区,在预设的统计周期内,统计各差值出现的次数,设定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和差值最小值SSDIFFIJMIN,确定从指定差值SSDIFFIJ到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占从差值最小值SSDIFFIJMIN到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的比例,得到比例随指定差值SSDIFFIJ变化的第一函数QIJSSDIFFIJ,其中I,J1N,I不等于J,N为成片小区中小区的个数;根据第一函数得到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占在。
29、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的比例随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参数变化的第二函数;构造用于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目标函数,设定优化算法的约束条件,确定成片小区中各小区间切换参数,其中目标函数包括其中,MAX表示使大括号内的值最大,GIJ为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SI为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且未发生切换的话务量;按照确定说明书CN104219707A4/15页9的小区间切换参数设置成片小区中各小区间的小区间切换参数。0028本发明的实施例适用的通信制式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OFMOBILECOMMUNICATION,GSM、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
30、LTIPLEACCESS,CDMA)IS95、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时分双工长期演进(TIMEDIVISIONDUPLEXINGLONGTERMEVOLUTION,TDDLTE)、频分双工长期演进(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LONGTERMEVOLUTION,FDDLTE)、长期演进增。
31、强(LONGTERMEVOLUTIONADVANCED,LTEADVANCED)等。0029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方法过程的示意图,该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0030S101获取成片小区中各小区的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无线测量报告;0031S102对于所获取的每一条测量报告,确定测量报告中服务小区接收信号强度与每个邻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0032S103对于成片小区中的每一对配置了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邻区关系的小区,在预设的统计周期内,统计各差值出现的次数,设定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和差值最小值SSDIFFIJMIN,确定从指定差值SSDIFFIJ到。
32、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占从差值最小值SSDIFFIJMIN到差值最大值SSDI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的比例,得到该比例随指定差值SSDIFFIJ变化的第一函数QIJSSDIFFIJ,其中I,J1N,I不等于J,N为成片小区中小区的个数;0033S104根据第一函数得到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占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的比例随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参数变化的第二函数;0034S105构造用于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目标函数,设定优化算法的约束条件,确定成片小区中各小区间切换参数。0035S106按照确定的小区间切换参数设置成片。
33、小区各小区间切换参数。0036其中,在S101步骤中,获取成片小区中各小区的用户终端上报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无线测量报告。003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成片小区为地理区域上相邻的多个小区;或者虽然地理区域上不相邻,但配置为邻区的多个小区;或者既包括地理区域上相邻的多个小区,也包括虽然地理区域上不相邻,但配置为邻区的多个小区。0038用户终端上报的无线测量报告是用户终端根据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侧设备下发的无线测量控制命令,对信号强度、信号质量等按照控制命令进行测量并上报测量报告,测量报告中包括测量值。无线测量报告的上报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周期性上报、事件触发上报、周期性和事件触发混合上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接。
34、收信号强度的周期性测量上报为例进行描述,对于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接收信号强度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对于GSM系统,接收信号强度可如协议3GPPTS0508V8230814中所定义的接收信号电平RXLEV,其取值范围如表1所示;对于TDSCDMA或WCDMA系统,接收信号强度可如协议3GPPTS251239111中所定义的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接收信号码功率(PRIMARYCOMMONCONTROLPHYSICALCHANNELRECEIVEDSIGNALCODEPOWER,PCCPCHRSCP),其取值范围如说明书CN104219707A5/15页10表2所示;对于TDDLTE系统,接收信号强度可如。
35、协议3GPPTS36133914中所定义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RECEIVINGPOWER,RSRP),其取值范围如表3所示。上述GSM、TDSCDMA、WCDMA、TDDLTE系统仅为示例,不应视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0039上报值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DBM)RXLEV0480040表10041上报值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DBM)PCCPCHRSCP_LEV_00PCCPCHRSCP240055表40056上报值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位DB)PRSCP_DIFF0240057表50058说明书CN104219707A128/15页13上报值测量数据区间分布(单。
36、位DB)RSRP_DIFF0240059表60060在S103步骤中,根据在S102步骤中获取的测量报告中的服务小区接收信号强度和每个邻小区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SSDIFF,统计各差值出现的次数。比如服务小区接收信号强度和邻小区接收信号强度差值为24DB,在统计周期内出现了10次,则SSDIFF110。0061假定成片小区中有N个小区,N为大于1的整数,小区I和小区J为成片小区中的两个小区,且配置了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邻区关系,其中I,J1N。可以设定服务小区I接收信号强度与邻小区J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最小值为SSDIFFIJMIN,在本实施例中为SSDIFF0,24DB。然后根据在步骤S102。
37、中所确定的服务小区I接收信号强度与邻小区J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统计各差值出现的次数。再根据此结果,分析对于指定差值SSDIFFIJ,从SSDIFFIJ到SSDIFFIJMAX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占SSDIFFIJMIN到SSDI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的次数之和的比例。例如,当SSDIFFIJ15DB时,从SSDIFFIJ到SSDIFFIJMAX区间内各差值出现次数占从SSDIFFIJMIN到SSDIFFIJMAX的区间内各差值出现次数之和的比例为SSDIFF10SSDIFF50/SSDIFF0SSDIFF50。SSDIFFIJ取不同的值,计算得到的该比例值不同,从而得到该比例随。
38、SSDIFFIJ变化的函数QIJSSDIFFIJ,记为第一函数。0062其中,在S104步骤中,根据第一函数得到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占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的比例随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参数变化的第二函数;0063在S104步骤中,小区间切换参数可包括HIJ,其中HIJ为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门限;0064对于成片小区中的每一对配置了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邻区关系的小区,如果切换方式为当用户终端接收到的小区I的接收信号强度与接收到的小区J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HIJ时触发用户终端从小区I到小区J的切换,根据第一函数,则可得到设置不同的小区间切换门限HIJ时,服。
39、务小区I中的用户终端由于切换而被邻小区J吸收的数量占在服务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的比例,则进而可以得到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说明书CN104219707A139/15页14J的话务量占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的比例随小区间切换参数HIJ变化的第二函数PIJHIJ1QIJHIJ;0065在S104步骤中,小区间切换参数除了小区间切换门限HIJ外,还可包括CI、CJ,其中CI为通过调整小区I的天线下倾角使得用户终端接收到的小区I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量,CJ为通过调整小区J的天线下倾角使得用户终端接收到的小区J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量。0066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优化计算的灵活性、得到更好的优。
40、化结果。通过调整小区的天线下倾角,控制在小区边缘的接收信号强度,使其参与到小区间切换参数的调整中。调整天线下倾角的效果可等效为在用户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上叠加一个调整值,在小区边缘处,用户终端接收的小区接收信号强度分布将产生平移。此时如果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门限HIJ不变,从小区I切换至小区J的话务量将改变。设分别通过调整小区I和小区J的天线下倾角改变信号传播损耗,从而使得用户终端接收到的小区I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量和小区J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量分别为CI、CJ,同样,则对于成片小区中的每一对配置了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邻区关系的小区,如果切换方式为当用户终端接收到的小区I的接收信号。
41、强度与接收到的小区J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值小于HIJ时触发用户终端从小区I到小区J的切换,则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占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的比例将变为PIJHIJ,CI,CJPIJHIJCICJ,即发生了相应的平移,从而得到了小区I切换到邻小区J的话务量占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的比例随HIJ、CI、CJ变化的函的第二函数PIJHIJ,CI,CJ1QIJHIJCICJ。0067此外,也可考虑不改变小区间切换门限HIJ,只调整小区I和小区J的天线下倾角来改变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占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的比例,则相应的优化算法在不改变小区间切换门限的情况下,得到各小区的最优的天。
42、线下倾角,使得成片小区总体话务量最大。0068综上,可以得到服务小区切换到邻小区的话务量占服务小区申请接入的话务量的比例随小区间切换参数变化的函数。0069其中,在S105步骤中,构造用于获取小区间切换参数的目标函数,设定优化算法的约束条件,确定成片小区中各小区间切换参数。007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对于待优化的成片小区内的小区I,其所能提供的话务量资源上限为RI,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为TI(TI中包括由于小区拥塞等原因被小区I拒绝接入的话务量和成功接入小区I的话务量)。TI可分为两部分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且未发生切换的话务量SI(SI中包括成功接入且仍以小区I为服务小区的话务量以及被拒绝。
43、接入的话务量),以及从小区I切换到其他各小区的话务量之和(这里,假设邻区为J,则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为GIJ,相应的小区间切换门限为HIJ)。0071对于变量SI、GIJ、以及需要调整的小区间切换参数(I、J1N),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为0072目标函数一、说明书CN104219707A1410/15页150073其中,MAX表示使大括号内的值最大。0074优选地,为了尽量减少用户终端切换前后的接收信号强度波动,可同时在优化目标中考虑减小小区间切换门限HIJ的绝对值。所以在公式1中描述的目标函数基础上可增加公式2或公式3中描述的目标函数,此时,采用多目标优化的方法进行优化。0075目标函数。
44、二、0076目标函数二、MINI1,2,NJ为小区I的邻区,JI|HIJ|30077根据现实环境小区运行的方式可设置上述优化目标的约束条件。0078约束条件一、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GIJ满足第二函数的约束。0079优选地,约束条件一中还可考虑小区间切换重叠的情况,即小区I中的用户终端同时满足切换至小区J、K的条件,但由于接收信号强度差情况更好等原因而最终切换至小区K,所以在计算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话务量占比时,应将这部分话务量去除。0080优选地,约束条件还可包括约束条件二和约束条件三,0081约束条件二、对于每个小区I,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TI应不小于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且未发生。
45、切换的话务量SI和切换至各邻区J的话务量GIJ之和;0082约束条件三、对于每个小区J,在小区J内申请接入且未发生切换的话务量SJ与从其他各小区I切换至小区J的话务量之和应不大于小区J的话务量上限RJ;0083优选地,为了防止乒乓切换的出现,约束条件还可包括约束条件四0084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小区间切换门限HIJ与从小区J切换到小区I的小区间切换门限HJI之和应小于一个预设的负值P,其中P0。0085上述的约束条件一、约束条件二、约束条件三、约束条件四分别为0086约束条件一、0087情况一、小区间切换参数仅包含HIJ的情况0088约束条件一如公式4所限定008900900091其中P表示。
46、括号()内的事件发生的概率,K,N1N。0092情况二、小区间切换参数包含HIJ、CI、CJ0093约束条件一如公式5所限定00940095说明书CN104219707A1511/15页160096其中P表示括号()内的事件发生的概率,K,N1N。0097约束条件二、三、四分别如公式6、7、8所限定0098SITIJ为小区I的邻区GIJ60099J为小区I的邻区GIJSJRJ70100HIJHJIP80101下面以公式5为例,解释约束条件一,对公式4的解释同理。在公式5中,QIJHIJCICJ为不满足从小区I切换到小区J的切换条件,保留在小区I中的话务量占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的比例。通常。
47、,符合切换条件的邻区不仅是小区J,而是存在多个候选邻区,如果仅考虑了一个邻区,适用场景有限。因此公式5中右边第三项K为小区I的邻区,KJPXHIJCICJ,XYHIJHIKCKCJ表示同时满足切换到小区J和小区K的条件,但是切换到小区K占在小区I内申请接入的话务量的比例。如果还有其他符合切换条件的邻区,即邻区个数N大于等于3,则满足N个邻区切换条件的概率使用公式0102以六个相邻小区为例0103GIJ1QIJHIJCICJJ为小区I的邻区,KJPXHIJCICJ,XYHIJHIKCKCJ0104K、L均为小区I的邻区,K,LJPXHIJCICJ,XYHIJHIKCKCJ,XZHIJHILCLC。
48、J0105K、L、M均为小区I的邻区,K,L,MJPXHIJCICJ,XYHIJHIKCKCJ,XZHIJHILCLCJ,XDHIJHIMCMCJ0106K、L、M、N均为小区I的邻区,K,L,M,NJPXHIJCICJ,XYHIJHIKCKCJ,XZHIJHILCLCJ,XDHIJHIMCMCJ,XEHIJHINCNCJ0107K、L、M、N、O均为小区I的邻区,K,L,M,N,OJPXHIJCICJ,XYHIJHIKCKCJ,XZHIJHILCLCJ,XDHIJHIMCMCJ,XEHIJHINCNCJ,XFHIJHIOCOCJ)TI90108其中XSSDIFFIJ,YSSDIFFIK,ZS。
49、SDIFFILDSSDIFFIM,ESSDIFFIN,FSSDIFFIO,符号“”表示属于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差值集合,其中IJ、IK、IL、IM、IN和IO分别表示服务小区为小区I,邻小区分别为为小区J、K、L、M、N、O。0109优选地,根据实际情况的限制,除了上述约束条件,优化中涉及的各值还应设置各自的上限及下限。如小区间切换门限可设定一可选范围以避免过早切换或过晚切换等问题。0110由于优化目标中的以及约束条件中的QIJHIJCICJ或QIJ(HIJ)均为相应参数的非线性表达式,因此该优化问题同时存在线性及非线性约束条件。通常可以使用非线性拉格朗日和罚函数方法计算。这里我们引用内点惩罚函数算法对上述模型进行求解。0111对于此优化问题MINXFXSTGX0,可定义惩罚函数PX,FXILNGIX,其中为惩罚因子。当被选取为一个很小的正数时,如X满足约束条件,则惩罚函数中除FX以外的部分将接近于0,而惩罚函数的值将接近FX的值,于是优化问题可转化为MINX,PX,STGX0。另一方面,如X接近约束边界,惩罚函数PX将趋于正无穷。也即在不满足优化条件的情况下,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