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球阀等阀装置的阀杆脱出防止结构。 在一般的阀杆脱出防止结构中,阀杆上一体形成有一凸缘,该阀杆从阀壳体的内侧插入阀杆孔中,该阀杆凸缘与阀壳体的内侧相啮合。这种构造的优点是简单、易于密封,但是随着阀装置的高压化,为了获得较高的密封性,就必须使用长阀杆,这引起了新的问题。
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为了将一根比阀壳体内部的高度尺寸长的阀杆101从阀壳体102的内侧插入阀杆孔103内,就要在阀壳体的下部设置一个与阀杆孔103的大小相配合的阀杆插入孔104。在这里,将阀杆101首先经由阀杆插入孔104插入阀壳体102内,接着插入阀杆孔103内。然后用适当的堵塞装置105将阀杆插入孔104封住。这种结构其构造变得复杂化,并且包含有阀杆插入孔104附加密封处的外部泄漏的危险性。
日本特公昭60-5833 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将阀杆从阀壳体外部插入阀杆孔内这种形式的公知的阀杆脱出防止结构。如图5所示,在这种阀杆脱出防止结构中,多个沿着径向收缩并被插入阀杆孔107内地圆弧状挡环109,其外周部胀大并嵌合在阀壳体106的阀杆孔107的内壁上所设的沟槽108内。在挡环109的内周壁与阀杆110的外周壁之间设有一套筒111,用以将套筒111保持在位的卡环112,则啮合在阀杆110或阀杆孔107的另一个沟槽113中。阀杆脱出压力,即阀壳体内的压力,通过阀杆110、与阀杆成一体的凸缘114、挡环109以及阀孔107内壁上的沟槽108传递至阀壳体106上。这种结构,有利的是,除了在阀110与阀壳体的阀杆孔107之间的那个部位之外,没有其它的密封部位。
但是,这种公知的阀杆脱出防止结构,由于需要多个挡环109、多个如套筒111和卡环112之类的较小的零件以及与它们相嵌合的槽108和113,使构造复杂化,其制造及组装也要求增加很多的时间和劳力,尤其是阀杆孔107的内壁上加工沟槽,在技术上是非常困难的。
挡环109的宽度、即其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从构造上必然受到阀杆孔107的内径与阀杆110的外径之间的差值的限制,实际上只有很小的允限。因此,作用在阀杆110上的脱出压力、即阀壳体内的压力最终是由较小的挡环109和该挡环嵌入的沟槽108来承受,从而使挡环109和沟槽108必然受到应力,这样,可能承受的脱出压力就被限制在较小的值。
这种情况下,具有挡环109和该挡环109与之嵌合的沟槽108的阀壳体106,其材质或强度成了确定可能承受的脱出压力时所必须特别加以考虑的因素。
鉴于上述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杆脱出防止结构,其构造简单、易于制造和组装,同时还可显著增大其可能承受的脱出压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阀杆脱出防止结构,它包括:一具有阀杆孔的阀壳体;一从上方插入阀杆孔内的阀杆,它具有凸缘;多个分割套筒,它们在阀壳体内从横方向安装在该阀杆上,与凸缘相邻;一具有凹部的阀壳体的内壁,该凹部几乎全包围住分割套筒。
在组装时,首先将带有凸缘的阀杆从上方插入阀壳体的阀杆孔内,在阀壳体内将分割的套筒从横方向安装到该阀杆上;然后将阀杆提升,使分割的套筒接触阀壳体内壁的凹部。这样,阀杆靠阀杆凸缘和分割套筒支持在阀壳体上,防止其脱出。这时,分割套筒几乎全周面被阀壳内壁的凹部所包围,装组后的分割套筒不会从阀杆上脱开。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a).由于阀杆脱出压力是通过阀杆凸缘、分割套筒以及阀壳体内壁凹部而传递至阀壳体上,所需的零件数非常小,而且不需在阀杆或阀壳体上设置沟槽,因此构造变得简单,制造及组装所需的劳力和时间也可大幅度地削减。
(b).分割套筒不用穿过阀杆孔,可以从阀壳体内侧直接地安装在阀杆上,因此本质上不用考虑阀杆孔的内径和阀杆的外径,而可根据需要来将分割套筒制成任意尺寸。通过将分割套筒与阀壳体内部凹部之间的接触面积适当加大,可以不用特别考虑分割套筒和阀壳体的材质,就能将允许的脱出压力设定至所需的数值。
(c).由于分割套筒几乎整个周面被阀壳体内壁的凹部所环绕,组装后的分割套筒不会从阀杆上分离。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 是本发明阀杆脱出防止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2 是上述阀杆脱出防止结构的分割套筒的透视图;
图3 是上述阀杆脱出防止结构的组装说明图;
图4 是现有的阀杆脱出防止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5 是另一种现有的阀杆脱出防止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在图1中,阀杆3具有使阀体1进行回转的连结部2,连结部2的上方设有一体成形的凸缘4。多个(特别是图2中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情况的两个)圆弧状的分割套筒5,从横方向安装在阀杆3的外周面,这在后面要详述。分割套筒5的下部一体形成有凸缘6,该分割套筒5置放在阀壳体7的阀杆孔8内壁9上形成的与分割套筒5及凸缘6的形状相对应的阶梯形凹部10内。这样,阀壳体内壁9的凹部10几乎全周包围分割套筒5及其凸缘6。
分割套筒5的凸缘6并不是必要的,可以省去。在这种情况下,使分割套筒5的上端面与阀壳体内壁9的凹部10的上端面相接,这样来形成凹部10。
另外,分割套筒5的下端面与阀杆3的凸缘4之间,以及分割套筒5的内周面与阀杆3的外周面之间,分别夹装有止推轴承11和径向轴承12,使得在使用时,阀杆3的旋转操作能更加圆滑地进行。在本实施例的情况,各轴承11和12是由低摩擦的合成树脂制的环件构成的。另外,为防止径向轴承12的位置偏移,也可在阀杆3的外周面上凹设沟槽13。
在上述结构中,阀壳体7内的压力、即阀杆3的脱出压力,是通过阀杆3的凸缘4、止推轴承11、分割套筒5、分割套筒5的凸缘6以及阀壳体内壁9的凹部、即通过上述各构件相互间的较大的接触面积而传递到阀壳体的内壁9上的。分割套筒5以及分割套筒5的凸缘6被凹部10几乎全周面包围,从而防止了分割套筒5在使用中偏移或脱落。
图3概略示出阀杆脱出防止结构的组装过程。在组装时,将预先装有止推轴承11及径向轴承12的阀杆3从阀壳体7的外侧插入阀杆孔8内。这里,阀杆3的凸缘4的外径比阀杆孔8的内径小,当阀杆3插入时,其凸缘4不构成障碍。
接着,将分割套筒5从横方向安装在阀杆3的处于阀壳体7内的部位上。最后,将阀杆3提升,分割套筒5及其凸缘6被嵌入阀壳体内壁9的凹部10内,完成了阀杆脱出防止结构的组装过程。
上面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作出各种变化和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