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肠手术后吻合口导管。
背景技术
直肠癌低位和超低位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该并发症治疗较为 困难。目前,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很多外科医生都会选择“预防性回结肠造口” 这一手术方式,来降低直肠吻合口瘘发生的风险,该术式的主要特点是,通过 在回结肠进行预防性造口,将粪便转流至体外,进而避免肠内容影响吻合口愈 合,待吻合口愈合良好后,择机进行二次还纳造口手术。该手术的不足在于预 防性造口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巨大打击,二次手术也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 苦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肠手术后吻合 口导管,能够有效防治吻合口瘘。由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直肠手术后吻合口导管,包括伞状水囊和管体,所述管体的中空部分 为引流通道,所述管体的一端为引流通道内口,该引流通道内口与伞状水囊的 小端连通,所述管体的另一端为引流通道外口,注水通道和冲洗通道均平行置 于管体外壁内,所述注水通道的一端密封连接伞状水囊的小端的侧壁,所述注 水通道的另一端为注水口,液体从该注水口经过注水通道后进入伞状水囊能够 将该伞状水囊鼓起,所述伞状水囊的大端用于与肠壁结合,所述冲洗通道的靠 近伞状水囊的一端设有冲洗通道内口,该冲洗通道内口与管体外连通,所述冲 洗通道的另一端为冲洗通道外口。
所述的直肠手术后吻合口导管,所述伞状水囊的大端端部设有金属线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1. 独特的伞状水囊设计可以有效将肠内容物与吻合口隔离,为吻合口的愈合提供 一个良好的肠腔内环境;2.通过冲洗通道对吻合口周围进行冲洗,有助于清除吻 合口周围异物,控制局部感染,此外,通过该管向肠腔内注入造影剂,也有助 于判断吻合口的愈合情况;3引流通道细长柔韧,具有很好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预防性回结肠造口”手术的多个缺点,通过独特 的肠腔内引流途径来预防低位或超低位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也可以对直 肠癌术后吻合口瘘进行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伞状水囊的小端与引流通道内口和注水通道的端部连接部分的截面 图;
图3是冲洗通道内口部分与引流通道和注水通道对应部分的截面图。
图中标记说明:1.引流通道内口;2.伞状水囊;3.注水通道;4.引流通道; 5.冲洗通道内口;6.冲洗通道;7.注水口;8.引流通道外口;9.冲洗通道外口;10. 金属线圈;11.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主要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直肠手术后吻合口导管作进一步详细的 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直肠手术后吻合口导管,包括伞状水囊2和 管体11,所述管体11的中空部分为引流通道4,所述管体11的一端为引流通 道内口1,该引流通道内口1与伞状水囊2的小端连通,所述管体11的另一端 为引流通道外口8,注水通道3和冲洗通道6均平行置于管体11外壁内,所述 注水通道3的一端密封连接伞状水囊2的小端的侧壁,所述注水通道3的另一 端为注水口7,液体从该注水口7经过注水通道3后进入伞状水囊2能够将该伞 状水囊2鼓起,所述伞状水囊2的大端用于与肠壁结合,所述伞状水囊2的大 端端部设有金属线圈10,所述冲洗通道6的靠近伞状水囊2的一端设有冲洗通 道内口5,该冲洗通道内口5与管体11外连通,所述冲洗通道6的另一端为冲 洗通道外口9。
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技术特征的作用:
引流通道4,可以将伞状水囊2上方的肠腔内容物完全引流至体外;
伞状水囊2,水囊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延展性,可以与肠壁紧密结合,防止肠 腔内容物接触吻合口,伞状设计还有助于肠腔内容物聚集至引流通道内口1,此 外,水囊的大端端部设有一金属线圈10,有助于在X线下对伞状水囊2及导管 整体进行定位,液体从注水口7经过注水通道3后进入伞状水囊2能够将该伞 状水囊2鼓起;
冲洗通道6:通过该管道可以向吻合口附近注入生理盐水或抗生素,对吻合 口局部进行冲洗,加速吻合口生长,此外,也可以经该管道向肠腔内注入显影 剂或显色剂,判断吻合口的愈合情况;
注水通道3:通过注水口7经过注水通道3向伞状水囊2内注入液体。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步骤如下:
1患者准备:患者保持左侧卧位,双手抱膝,充分扩肛并在肛门口处涂抹润 滑剂;
2检查导管:通过注水口7向伞状水囊2内注入20ml液体,检查伞状水囊 2是否渗漏;将金属导丝分别插入引流通道4和冲洗通道6中,检查这两个通道 是否通畅;
3导管置入体内:在导管表面涂抹润滑剂,在金属导丝的引导下,经肛门将 导管缓慢送入肠腔内,管体11与伞状水囊2的连接端的位置要高于吻合口平面 10-15cm(置管深度可以通过导管表面刻度线确定,也可以在术中直视下进行测 量),位置确定后在体外将导管固定于肛门口处,通过注水口7向伞状水囊2 内注入20-30ml液体,充水后的伞状水囊2需与肠管紧密结合,并确保伞状水 囊2上方肠内容物不能经此渗入吻合口处,而后抽出金属导丝,将肠内容物收 集装置连接至引流通道外口8,密切观察肠腔引流物的性状及数量,并作好详细 记录;
4吻合口周围冲洗:每日定时经冲洗通道6向肠腔内注入药物或生理盐水, 确保清除吻合口周围异物和残留肠内容物,控制吻合口周围局部感染,详细记 录每次冲洗液体的出入量;
5检查吻合口愈合情况:①经冲洗通道6向肠腔内注入50ml生理盐水,10 分钟后将生理盐水吸出,如出量与入量相等证明吻合口愈合良好;②经冲洗通 道6向肠腔内注入20ml泛影葡胺,在X线下观察是否有造影剂经瘘口渗出肠壁 外,如没有即可证明瘘口已经愈合良好。③经冲洗通道6向肠腔内注入美兰 10ml,观察腹腔引流通道是否有美兰出现,若未见美兰及证明吻合口已愈合良 好;
6导管取出体外:确定吻合口愈合良好后,将伞状水囊2内的液体吸出,缓 慢将导管拔出体外,检查导管是否完整。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独特巧妙的设计,对直肠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发挥 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通过肠腔内引流方式降低了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 避免了“预防性回结肠造口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巨大打击,大大减少了患者的 痛苦以及医疗资源的浪费。此外,对于已经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它可以避免 肠内容物与瘘口接触,进而加速瘘口的生长愈合,缩短患者的住院周期,节省 了医疗费用。此外,该导管还具有可行性强、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患者不适 感轻微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开展。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 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