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59399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09490.4

申请日:

1995.08.31

公开号:

CN1133962A

公开日:

1996.10.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24F 11/00申请日:19950831授权公告日:20020626终止日期:20120831|||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1/00

主分类号:

F24F11/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芝;

发明人:

田中达夫; 松井高一; 佐藤尚人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

优先权:

1994.12.13 JP 308966/94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王树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具有内藏于天花板或天花板附近柜内机组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室内机组和具有如下的控制部(17),该控制部在此室内机组空气排出口处设置上下风向调整机构,在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方向至朝向斜下方上的范围内控制送出空气风向,同时在供暖运行时进行控制,在送出空气的风向在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时控制使送风量比朝向斜下方时的送风量小,具有在供暖运行中能有效地防止居住者产生气流或暖风感的不愉快感等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空调器,包括设于天花板内或天花板附近柜内、具有面向室内 的空气吸入口和排出口的箱体,通过上述吸入口吸入室内空气、通过 上述排出口将空气向室内送出的送风量可变的送风机,使与通过上 述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设置在上述排出 口上、控制送出空气风向的风向调整机构,以及对上述送风机的送风 量和上述风向调整机构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在进行供暖运行方式时,控制使固 定成送出空气沿着与天花板大致平行状态被送出时的送风量比向斜 下方送出空气时的送风量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检测 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同时,所述控制 装置驱动上述风向调整机构,使在用上述温度检测机构检测的温度 比设定温度低时,将送出空气的风向固定成向斜下方方向,而在达到 设定温度时,将送出空气的风向固定成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的送出 状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驱 动上述风向调整机构,使向着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方向送出的空气 以规定的周期朝向斜下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具 备按照运行方式变更上述规定周期的周期变更机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在 送出空气的风向从朝向斜下方至被固定成沿着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 方向送出状态前,使送出空气的风向在与上述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方 向和斜下方向对上述风向调整机构进行摇动动作的控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具 有进一步检测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的 同时,在使上述风向调整机构产生摇动动作时,把控制使送出空气的 风向朝向斜下方时用上述温度检测机构检测的温度和控制使送出空 气的风向朝向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方向时用上述温度检测机构检测 的温度进行比较,当两者的差比规定值大时,使风向朝向斜下方的控 制时间比朝向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方向的控制时间长。
7: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风向调整机构包括控制送出空气的风向在从朝向斜下方方 向至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方向的范围内的上下风向调整机构和沿左 右方向控制送出空气风向的左右风向调整机构。当控制送出空气风 向在与天花板面大致为平行方向时,用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左右 风向调整机构,使送出空气的风向沿左右方向变宽广。
8: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控制装置按照从上述排出口至室内侧壁面为止的距离变更 上述送风机的送风量。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控 制上述风向调整机构,使从运行开始至经过规定时间为止将送出空 气的风向固定在朝向斜下方方向上,其后,将送出空气的风向固定在 与上述天花板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

说明书


空调器

    本发明涉及具有内藏于天花板或天花板附近柜内室内机组的空调器。

    空调器类型中,有一类具有安装在室内天花板或天花板附近框内室内机组,被称为天花板或天花板附近柜内藏式空调器。

    该空调器室内机组具有埋入天花板或天花板附近柜内的箱体,以及安装在此箱体内的室内热交换器和送风机,使从室内吸入的空气通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再次向室内送出。

    向室内送出空气的风向,一般用被称为“风向调整机构”的风向调整板进行控制。此风向调整角度,以往根据室内温度等通过居住者用遥控器等进行调整,或通过设置在此空调器内的微处理器自动进行调整。

    例如,在供暖开始时等室内温度较低场合,通过使上述风向调整板角度朝向下方,使室内迅速变暖和,当室内温度已上升时,通过将风向调整板角度调整成大致水平,防止送出的暖风直接吹向居住者。

    然而,上述天花板或天花板附近的柜内内藏型空调器存在以下所述需解决的课题。

    就是,以往的空调器当室内温度上升后,如上所述,要通过将风向调整板的角度调整成大致水平,使居住者不感到气流存在,防止居住者产生不愉快感。

    但是,即使使风向调整板朝向水平方向时,仍会发生使送出空气与室内壁面相碰撞、送至壁面而向下流通的情况,因而在居室内引起暧空气的对流,从而使居住者产生不愉快感。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成立,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在供暖运行中有效防止居住者因感到气流或暖风的存在而产生不愉快感的天花板或天花板附近柜内内藏型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具有以下多个方案,即:

    第1方案,包括埋设在室内天花板或天花板附近的柜内、具有向室内开口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地箱体,设置在此箱体内、使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流过上述排出口、且能改变其送风量的送风机,设置在上述箱体内、与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设置于上述排出口、对送出空气的风向、在从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至朝向斜下方范围进行控制的风向调整机构,上述控制装置在供暖运行时进行控制,使在将送出空气的风向控制成与天花板大致平行时使上述送风机的送风量比在将送出空气的风向控制成朝向斜下方时的送风量小。

    第2方案,是在上述第1方案的空调器中,还具有可检测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上述控制装置在用上述温度检测机构检测的温度比设定温度低的场合,把由上述风向调整机构送出空气的风向固定在朝向斜下方方向,当达到设定温度时,把上述风向固定在与上述天花板面大致平行的方向。

    第3方案,是在上述第2方案的空调器中,上述控制装置,把已固定在与上述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方向、由风向调整机构送出空气的风向按规定周期控制朝向斜下方方向。

    第4方案,是在上述第3方案的空调器中,上述控制装置具有按照运行方式变更上述规定周期的机构。

    第5方案,是在上述第1方案的空调器中,上述控制装置在将由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送出空气的风向从朝向斜下方转移到固定在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方向前,对风向调整机构进行摇动动作控制,使送出空气的风向在与上述天花板面大致平行的方向和朝向斜下方之间变动。

    第6方案,是在第5方案的空调器中,具有检测从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使风向调整机构处于摇动动作的同时,上述控制装置把在将送出空气的风向控制朝向斜下方时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温度和在将风向控制成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方向时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温度进行比较,当此两者的差比规定值大时,使风向朝向斜下方时的控制时间比将风向控制成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时的时间长。

    第7方案,是在上述第1~6方案的任一方案的空调器中,具备在从斜下方方向至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方向范围内对上述风向调整机构送出空气的风向进行控制的上下风向调整机构和对送出空气的风向沿左右方向控制的左右风向调整机构,在将送出空气的风向按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方向进行控制时,用上述控制装置对上述左右风向调整机构进行控制,使送出空气的风向沿左右方向变宽广。

    第8方案,是在上述第1~6方案的任一方案的空调器中,上述控制装置按照从上述排出口至室内侧壁为止的距离变更上述送风机的风量。

    第9方案,是在上述第1方案的空调器中,上述控制装置,在从运行开始起至经过规定时间止,对上述风向调整机构进行控制,要把由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送出空气的风向固定在朝斜下方方向,其后将上述风向固定在与上述天花板面大致平行的方向。

    根据第1方案,能在用来自天花板和天花板附近的暖和区域的辐射热使居室暖和的辐射式供暖运行和利用暖气流的通常对流式供暖运行间进行转换,而且,通过使在进行辐射式供暖运行时送风机的送风量比进行对流式供暖运行时的要小,能防止在进行辐射式供暖运行时在室内居住空间引起暖气对流。

    根据第2方案,能在运行开始时等,用对流式供暖迅速使居室暖和。

    根据第3方案,在辐射式供暖运行中,通过按规定周期进行对流式供暖运行,能检测居室温度。

    根据第4方案,能在睡眠运行方式等中减少进行对流式供暖的次数。

    根据第5方案,能在进行辐射式供暖运行前,通过使上下风向调整机构摇动,能消除居室和天花板附近的温差。

    根据第6方案,在居室和天花板附近的温差较大场合,能迅速消除该温度差。

    根据第7方案,在进行辐射式供暖运行时,能使送出空气到达天花板的各个角落。

    根据第8方案,能在辐射式供暖运行中防止送出空气与室内壁面相碰撞,能有效防止在居室内产生暖气对流。

    根据第9方案,通过从运行开始起的规定时间将送出空气的风向固定在朝斜下方,进行对流式供暖,能使辐射式供暖迅速开始。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供暖运行时暖气流走向的示意图,

    图2为上述实施例室内机组简要纵剖面图,

    图3为表示上述实施例左右风向调整机构动作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上述实施例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定时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定时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定时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定时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简要组成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简要组成图。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例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2对本发明天花板内藏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组基本构造进行说明。

    将箱体1内藏于天花板内,此箱体1上具有朝向室内一侧形口的吸入口2和排出口3,而且其内面用绝热材料5复盖。

    在此箱体1内,将室内热交换器6配置在与上述吸入口2相对的位置上,将横流风扇(送风机)7配置在与排出口3相对的位置上。用图中虚线表示的风扇电动机8使此横流风扇7动作,形成使从上述吸入口2吸入此箱体1内的室内空气通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6后流经上述排出口3。

    此外,在此排出口3内的范围内配置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和左右风向调整机构10。以下风向调整机构9具有将宽度方向一端支承成为可摇动、并可开闭此排出口的上下风向调整板11,以及摇动驱动此上下风向调整板11的驱动电动机12。

    使此上下风向调整板11宽度方向的另一端11a(顶端部)在将排出口3关闭时比上述排出口3的边缘更向外伸出,如图2所示,通过适当打开(例如20°),成为能控制使送出空气的风向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此外,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通过大的打开,成为能控制使送出空气的风向朝向斜下方。

    因此,能进而将此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构成使上述送出空气的风向在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方向和朝斜下方方向间变化。

    如图2和图3(a)所示,所述左右风向调整机构10,由用多根中心轴13支承成可自由摇动的多块左右风向调整板14以及驱动此左右风向调整板14使其沿左右方向摇动的左右风向调整板驱动用电动机15组成。

    通过如图3(b)所示那样驱动此左右风向调整板14的结构,能实现使送出空气的风向随着送出而逐渐扩大方向那样的控制(向宽广方向送出的转换控制)。

    接下来,参照图1对此空调器室内机组的安装位置进行说明:

    图1(a)中,虚线表示离开地面为1.8m的高度。当考虑居住者的身高时,此虚线以下空间成为居住空间。

    如该图所示,将上述室内机组埋设在距地面为1.8m以上高度的天花板内,在对其排出空气的风向按图1(b)所示那样控制时,使居住期间的居住者不感到送出气流的存在。

    此外,如后述那样,形成对此空调器实行与自室内机组的排出口3至室内壁面上的相互间距离X(图1(b)所示)相对应的控制。因此,进行此室内机组安装的作业者在进行此室内机组安装时,测量至上述壁面为止的距离X,用图1(c)所示的深度开关16输入此距离X。

    以下,对该空调器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用设置在上述室内机组箱体1内的控制部(CPU、控制装置)17进行此空调器的控制。

    如图4所示,形成使该控制部17分别和上述风扇电动机8、上下风向调整驱动用电动机12、左右风向调整驱动用电动机15相连,对各机构进行控制。

    此外,如图2所示,在上述吸入口2内设置为检测吸入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9(温度检测机构),也使此温度传感器19和上述控制部17相连。此温度传感器19的检测值在图1(a所示风向控制场合成为居室空间温度的检测值,在图1(b)所示风向控制场合,成为天花板附近温度的检测值。

    此外,该空调器具有作为外部输入装置、能进行温度设定以及运行方式(制冷或供暖运行、睡眠方式、以及辐射方式的接通与关闭)设定等的遥控器21(操作器),也使此摇控器21和上述控制部17相连。此外,还使上述深度开关16和此控制部17相连,形成将上述设定距离X向此控制部17内输入的形式。

    此外,使设置在室外等处对压缩机驱动用电动机进行控制的变换电路22和此控制部17相连,构成通过此变换电路22也能进行上述压缩机的控制(供暖能力控制)。

    现对此控制部17的功能进行说明。

    该控制部17具有以下功能:

    第1,供暖运行时,在从运行开始时起设定为辐射方式场合,且在由上述温度传感器19检测的吸入空气温度(居室温度)比用上述摇控器21等设定的设定温度T1(在此实施例中例如为20℃)还低的场合,使通过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形成的风向向斜下方固定(图1(a)),此外,当居住空间温度达到上述设定温度T1时,将风向固定在与天花板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图1(b))。

    第2,在图1(b)的场合,对用上述风扇电动机8产生的送风量进行控制,使此时的风量比控制使风向朝向斜下方时的(图1(a))送风量小。

    第3,使与设定的上述距离X相对应来决定图1(b)场合的送风量,且控制使排出空气不与室内壁面碰撞。

    第4,在图1(b)场合,每次以规定的周期h(例如30分钟)控制使由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形成的风向如图1(a)所示那样朝向斜下方,其时,用上述温度传感器19检测居室内温度。而且,当该居室温度低至规定值T2以下时,控制使由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形成的风向固定朝向斜下方,使居室变暖。

    第5,在实行第4功能时,在将运行方式设定成睡眠运行方式时,将上述周期h设定成比通常运行方式时要长。

    第6,在将排出空气的风向固定在与天花板大致平行方向时,控制使左右风向调整机构10向图3(b)所示宽广送风转换。

    以下,参照图5所示定时图,对空调器动作和上述控制部17的功能同时进行说明:

    上述控制部17依据用上述温度传感器19检测的吸入空气温度对上述风扇电动机8(横流风扇7)、上下风向调整驱动用电动机12(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以及左右风向调整驱动用电动机15(左右风向调整机构10)进行控制。

    在运行开始时,上述控制部17根据上述第1功能,控制使由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形成的风向固定朝向斜下方。在此状态,上述控制部17向上述风扇电动机8和上述变换电路22发生命令,使上述压缩机动作,使该空调器进行供暖运行。

    据此,对于室内居住空间(1.8m以下空间),如图1(a)所示,使暖风向斜下方送出。因此,室内居住空间成为对流式供暖居住空间。

    同时,使在居室内对流的空气被吸入上述室内机组的吸入口2内。也就是说,在形成对流式供暖场合,用设置在此吸入口2上的上述温度传感器19测出的温度表示该居住空间温度。

    另外,如果此吸入空气温度达到设定温度T1(图5所示,例如20℃),上述控制部17控制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如图1(b)所示,控制使送出空气风向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当风向被控制沿此方向时上述排出空气因变暖而在室内上部形成对流的同时对天花板面加热。

    据此,仅在高度为1.8m以上的天花板附近形成暖风对流区域,此天花板附近的温度如图1(b)所示例如上升至40℃。而且,位于1.8m以下的居住空间因来自天花板面和天花板附近暖气范围的辐射热而变暖。据此形成“辐射式供暖”。

    此外,在图1(b)场合,当上述排出空气风量大(强)时,将发生上述排出空气与壁面相碰撞,从而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沿壁面向下方流通,在居住空间内引起暖风对流。

    一般居住者当感觉到因室内温度过份上升后的暖风对流时,也就产生不愉快感。因此,利用本发明的第2、第3功能,通过使图1(b)场合的送风量比图1(a)所示场合的还小,且设定与距离X对应的送风量,可防止上述送出空气和壁面相撞。

    据此,使居住者当室内变暖后因仅是辐射供暖而不感到暖风的对流,从而能感到十分舒适。

    此外,在使由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形成的风向固定成与天花板大致平行时,上述控制部17基于第6功能,如图3(b)所示控制使由上述左右风向调整机构10形成的风向向宽广送风转换。据此,能使送出的空气到达室内各个角落,使整个居室成为良好的辐射式供暖居室。

    此外,在地板下温度很低等场合,考虑仅以辐射供暖,如图5中点划线(i)所示居室温度随时间会逐渐下降,通过发挥上述控制部17的第4功能能避免产生这样的事态。

    就是在图5中,每隔一定周期h1(例如15分钟)使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动作,使上述送出空气的风向朝向斜下方。据此,如图1(a)所示,暂时进行对流方式供暖。此时,由于在上述吸入口2吸入从居室对流流过的空气,因此能用上述温度传感器19检测上述居室的温度t1~t4。

    上述控制部17把此居室温度t1~t4与预先存储的规定温度t2(例如t1—5℃)相比较,当居室温度低于此规定温度t2时再次控制使由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形成的风向固定在朝斜下方方向上,用对流供暖方式使上述居室变暖和。

    在此实施例中,在第4次测出的居室温度t4比规定温度t2低时,进行此控制。

    此外,以上所述通常为辐射运行方式,然而,当房间为寝室、运行方式被设定成睡眠运行方式时,上述控制部17发挥第5功能,进行图5(b)所示的控制。

    就是基于第4功能,把由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的控制风向向斜下方转换的周期从上述周期h1变换成比其还长的周期h2(例如30分钟)。据此,能有效防止就寝者感觉有因对流供暖形成的气流感的存在。

    若按上述构造,如下所述,具有能良好和有效地进行辐射式供暖的效果:

    第1,具有能使辐射式供暖迅速开始的效果。

    就是,即使在进行辐射式供暖场合,最初以对流式供暖直接使居室变暖。此外,通过用横流风扇7加大送风量,能使居室温度迅速上升。

    据此,具有能更迅速向辐射式供暖转换的效果。

    第2,具有能进行设有气流感(暖风感)的舒适辐射式供暖的效果。

    就是,在进行辐射式供暖场合,能使横流风扇7的送风量比对流式供暖时的小。此外,能按照到室内壁面为止的距离来设定进行辐射式供暖时送风量的大小(送出空气的强度)。

    据此,能有效防止送出空气与壁面碰撞后在居室空间内流通。因此,如图1(b)所示,能仅在天花板附近的空间形成暖气对流,仅以来自此暖气对流区域的辐射热使房间变暖。此外,能通过使送风量变少,使在天花板附近形成的暖气流变得很薄。

    据此,具有能进行使居住者无气流感和暖风感的舒适供暖的效果。

    第3,具有能对居室温度进行监视的同时进行辐射式供暖的效果。

    就是,本发明能就在进行辐射式供暖中,周期地使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动作,用检测吸入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9测定居室温度。

    据此,即使不使用辐射温度传感器等特别的传感器也能检测辐射式供暖运行中居室的温度。

    此外,在检测出的居室温度低于规定值场合,就这样,能通过使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的控制风向固定朝向斜下方进行对流式供暖。据此,由于可—面辅助以对流式供暖,一面继续进行辐射式供暖,从而能防止居室温度降低、使辐射供暖良好且有效地进行。

    第4,具有即使在将运行方式设定在睡眠运行方式场合,也有能良好地继续进行辐射式供暖的效果。

    就是,由于若采用辐射式供暖,如上所述能较少产生气流感,从而获得舒适的睡眠。此外,在进行睡眠方式运行场合,为监视居室温度,以较长周期进行使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动作,据此,具有能使居住者的睡眠不受干扰,使辐射式供暖继续进行的效果。

    下面,参照图6对本发明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

    并且,由于此第2实施例空调器构造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对其进行说明。

    此外,此第2实施例在供暖运行时,是关于在从运行开始设定辐射方式场合到使辐射供暖开始为止的开始控制的变化,故从开始辐射式供暖以后的控制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

    就是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已说明的上述控制部17的功能中,前述第1功能以外的功能(第2-6的功能)和基于这些功能的动作与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对其说明。

    此第2实施例的控制部17,为了进行辐射式供暖的开始控制而具有如下功能:

    第1,自运行开始时使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动作,使上述送出空气的风向周期地在朝向斜下方和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方向间转换。

    第2,基于上述温度传感器19的检测值对由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控制的风向朝向斜下方时的吸入空气温度(居室温度)和与天花板大致平行时的吸入空气温度(天花板附近温度)进行比较,在该温度差较大场合,把使用向朝向斜下方的控制时间设定得较长。

    第3,从运行开始,将上述左右风向调整机构10的风向控制转换成向宽广方向送出。

    以下参照图6所示定时图对基于此功能的空调器动作进行说明:

    当上述控制部17以遥控器21等接受运行开始指令,就向上述变换电路22发出命令,使上述压缩机高速动作。就是设定在开始时具有较高的供暖能力。

    而且,此控制部17基于其第1功能,从运行开始时使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产生摇动动作,并基于其第2功能,对用上述温度传感器19测出的将由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的风向控制朝向斜下方时的吸入空气温度和风向控制与天花板大致平行时的吸入空气温度进行比较。

    图6中,t1,t3,t5和t7表示风向控制与天花板大致平行时的吸入空气温度,即天花板附近的温度。此外,t2,t4,t6,t8表示风向控制朝向斜下方时的吸入空气温度,即居室的温度。

    而且,当此温度差处于规定值以上场合,就是与天花板附近相比居室温度较低的场合,按照此温度差值,使风向朝向斜下方的时间比例变长(在本实施例为t3~t4间)。据此,由于能用对流式供暖有效地使居室变暖和,形成使整个房间温度达到均匀化方向的温度控制。

    而且,如果上述温度差十分小,上述控制部17使由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控制的风向固定在与天花板大致平行的方向,因此,成为在此以后可进行辐射式供暖。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与上述第1实施例不同,上述控制部17从运行开始时,把由上述左右风向调整机构10的控制风向设定成向宽广方向送出。据此,能使送出的空气到达房间的各个角落。

    若根据这样的构造,能取得如下说明的效果:

    第1,在使辐射式供暖运行开始时,使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产生摇动动作后,把由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控制的风向固定成与天花板大致平行,转向进行辐射式供暖。

    据此,与从最初开始进行辐射式供暖情况相比,能迅速使居室变暖和。图6的最下部的图是表示居室温度变化的图。图中的点划线表示从最初开始仅进行辐射式供暖场合的温度上升,图中实线表示本实施例场合的温度上升。就是能达到使居室温度更迅速上升。

    此外,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由于在运行开始时使天花板附近和居室两者变暖和。能使整个房间变暖达到均匀温度。这样,通过在转向进行辐射式供暖前预先使房间均匀变暖,具有能在转向进行辐射式供暖后有效防止居室温度下降的效果。

    第2,在天花板附近和居室间温度差较大场合,通过按照此温度差设定使控制风向朝向斜下方的时间比例比控制使风向朝向与天花板大致平行方向的时间长,据此,具有能更有效使空间温度均匀化的效果。

    下面,参照图7对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

    此第3实施例是有关把由此空调器的供暖从对流式供暖(图1(a))向辐射式供暖(图1(b))转换时的控制。

    就是,上述第1、第2实施例是有关进行供暖运行时设定从运行开始时进行辐射方式运行场合的开始控制,而本实施例是有关从已用对流式供暖使室内变暖和状态,通过选择辐射方式,向进行辐射式供暖转移时的控制。

    此外,由于空调器自身构造与上述第1实施例构造相同,故省对其说明。

    此第3实施例的控制部17为了进行上述控制而具有以下功能:

    第1,一旦接收来自遥控器21等的向辐射式供暖运行转换的指令,使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摇动,使由此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的控制风向周期地在朝向斜下方和与天花板大致平行方向间进行变化。

    第2,对使用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控制的风向朝斜下方进行控制时的吸入空气温度(居室温度)和使风向朝向与天花板大致平行进行控制时的吸入空气温度(天花板附近温度)进行比较,在该温度差较大场合,将风向控制朝向斜下方的时间比例设定得较大。

    第3,若接收到运行转换指令,把由上述左右风向调整机构10的风向控制向宽广送风控制进行转换。

    第4,若接收到运行转换指令,对变换电路22发出命令,提高压缩机的输出,提高供暖能力。

    以下,参照图7的定时图对基于此功能的运行转换动作进行说明:

    当上述控制部17接到运行转换指令,通过发挥其第1~4的功能,能尽量防止居室温度下降。

    就是,当突然将对流式供暖转换成辐射式供暖时,由于在此转换时刻来自天花板的辐射热变少,一旦使居室温度下降,此刻,会使居住者有寒冷的感觉。

    然而,此时的控制部17基于上述第4功能,使增加上述压缩机的输出、使供暖能力提高的同时,通过基于第1功能使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摇动,用对流式供暖使上述居室变暖的同时慢慢向辐射式供暖进行转移。

    而且,在此期间,在居室温度急剧下降时,与上述第2实施例一样,通过基于第2功能,消除天花板附近和居室间温度差,使整个房间温度达到均匀化。

    此外,如果此温度差十分小,上述控制部17将使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停止,把送出空气的风向固定在与天花板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据此,使该空调器的运行从对流式供暖向辐射式供暖转移。

    此外,上述控制部17通过接受运行转换信号,将上述左右风向调整机构10转换成向宽广方向送风,有效地使整个房间变暖。

    若根据这样的构造,可取得如下效果:

    就是,在此第3实施例中,是通过使上下风向调整机构10摇动的程序,而不是突然将对流式供暖向辐射式供暖转换。据此,由于能短时间合并使用对流式供暖和辐射式供暖,因而能抑制室内温度下降。

    具体地说,能按照图7的最下部的图所示那样控制居室温度。在此图中,虚线表示的是使对流式运行突然向辐射式供暖转换时居室温度的变化,实践表示的是进行此第3实施例控制场合的居室温度变化。就是,在此第3实施例中由于合并使用使对流式供暖慢慢向辐射式供暖转移,能有效抑制居室温度的下降。

    此外,此时如同图所示,由于使压缩机的输出增加,使对流式供暖能力提高,能更有效地抑制室内温度的下降。

    综上所述,如图所示,具有能防止上述居室温度下降的同时能向辐射式供暖转移的效果。

    以下,参照图8对第4实施例进行说明。

    此第4实施例和第1、第2实施例一样,是有关供暖运行时,从运行开始时起设定辐射形式时的运行开始控制。此实施例的空调器构造由于和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故省略对其说明。

    此第4实施例的控制部17具有以下功能:

    第1,在运行开始时,把由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的控制风向固定朝向斜下方,进行对流式供暖(图1(a))。

    第2,从运行开始若经过规定时间(例如5分钟),通过使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摇动,进行合并使用对流式供暖和辐射式供暖的供暖运行。而且,在居室温度和天花板附近温度间有温度差的情况,与上述第2实施例一样,设定使上述风向朝向斜下方控制的时间比例比使与天花板表面大致平行的控制时间要长。

    第3,根据其第2功能,若室内温度达到均匀温度T1,把由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的控制风向固定成与天花板大致平行的方向,向辐射式供暖转移。

    图8为表示使用此第4实施例的控制部17进行控制的定时图。

    就是,上述控制部17若接受了运行开始指令,通过把由上述风向调整机构9的控制风向固定朝向斜下方,开始对流或供暖。而且,从运行开始若经过例如5分钟,通过使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的摇动,使天花板附近的供暖(辐射式供暖)也开始。而且,在室内温度达到均匀的温度T1之时,基于第3功能,完全转向上述辐射式供暖。

    此外,上述控制部17基于上述第2功能,控制上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9的摇动动作和第2、第3实施例一样,是为了达到室内温度均匀化。

    根据这样的构造,能取得以下的效果:

    就是,在此第4实施例中,由于在使辐射式供暖开始时,在最初用对流式供暖有效地使居室变暖和后,通过合并使用对流式供暖和辐射式供暖达到使室内温度均匀化,从而具有能有效防止在向辐射式供暖转移后居室温度发生变化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第1~4的实施例,还可有在不改变本发明要领范围的各种变化。

    例如,在上述第1~4的实施例中,使用了仅设有一个送风口3的室内机组,然而,如图9所示,也可以使用设置两个送风口3,从两侧送风的室内机组。

    在使用此室内机组时,要将此室内机组安放在天花板的大致中央处,且也同样,用上述深度开关16输入从送风口3到室内壁面上的距离X。

    据此,能取得和上述第1~4的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第1~4的实施例中,是对本发明适用于具有天花板内藏式室内机组的空调器场合进行说明,然而,并不限于此,如图10所示,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具有内藏于设置高度为1.8m以上的天花板附近柜内室内机组的空调器。

    主要是要具有安装在此居住空间还高位置的室内机组的空调器。此外,也存在天花板高度很高,例如4m以上的场合,通过将室内机组设置在1.8m以上室内壁面内,能取得和上述第1~4的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室内居住空间设定为1.8m以下,然而,也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将2.0m以下定义为居住空间,将上述室内机组安装在2.0m以上。

    此外,在上述第1、2和第4实施例中,基于温度传感器19的检测温度进行运行开始的控制,然而也不限于此,也可使与检测温度无关,从运行开始起,以无条件的规定时间进行对流式供暖。

    例如,在合并使用空调器和其它取暖器(石油炉、地板下取暖器等)等场合,由于不能从上述温度传感器19得到有效信息,也存在这样无条件地使用对流式供暖,使辐射式供暖开始的安全进行的情况。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发明,通过仅在天花板附近形成暖气流区域,能进行使居住者不感到暖风或气流存在的舒适供暖(辐射式供暖)。尤其通过使进行辐射式供暖时的送风量比进行对流式供暖时的送风量小,具有能使在天花板附近形成的暖气区域变薄的效果。

    此外,通过在进行辐射式供暖运行前,合并使用对流式供暖运行,能使辐射式供暖迅速开始的同时,能有效防止在进行辐射式供暖运行以后居室温度的下降。

    此外,由于通过在进行辐射式供暖运行中还定期地进行对流式供暖,能从吸入空气的温度检测室内居住空间的温度,从而能不使用辐射温度传感器进行辐射式供暖运行的控制。

空调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空调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空调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调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器.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具有内藏于天花板或天花板附近柜内机组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室内机组和具有如下的控制部(17),该控制部在此室内机组空气排出口处设置上下风向调整机构,在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方向至朝向斜下方上的范围内控制送出空气风向,同时在供暖运行时进行控制,在送出空气的风向在与天花板面大致平行时控制使送风量比朝向斜下方时的送风量小,具有在供暖运行中能有效地防止居住者产生气流或暖风感的不愉快感等效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