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6593200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1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643596.0

申请日:

20170731

公开号:

CN107535391A

公开日:

201801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1/10,A23K10/12,A23K10/18,A23K10/20,A23K10/22,A23K10/24,A23K10/26,A23K10/30,A23K10/37,A23K20/105,A23K20/142,A23K20/147,A23K20/158,A23K20/174,A23K20/20,A23K20/24,A23K50/80

主分类号:

A01K61/10,A23K10/12,A23K10/18,A23K10/20,A23K10/22,A23K10/24,A23K10/26,A23K10/30,A23K10/37,A23K20/105,A23K20/142,A23K20/147,A23K20/158,A23K20/174,A23K20/20,A23K20/24,A23K50/80

申请人:

浦江县酉泽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弋博

地址:

322200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前吴乡罗塘村童宅村41号

优先权:

CN201710643596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包括:育苗、搭建养殖池、施肥消毒、饲料制备、放养、鳅病防治。有益效果为:经过强化后的丰年虫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适合作为泥鳅的开口饵料,该育苗条件有利于提高泥鳅幼体的免疫能力、应激能力、抗菌抗病能力,提高其成活率与生长发育速度;泥鳅摄食腐熟肥料、水草、水蚯蚓、人工饲料等饵料,杂食性摄食可以提高泥鳅的抗病能力、免疫力、抗菌能力,使泥鳅减少患病虫害的几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

1.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包括:育苗、搭建养殖池、施肥消毒、饲料制备、放养、鳅病防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苗步骤中以强化过的丰年虫投喂泥鳅幼苗,丰年虫的强化步骤为称取裂壶藻、小球藻、卵磷脂脂质体、鱼粉、鱼油、鱼蛋白水解物、尿素、硝酸铵、磷酸钙、发酵农家肥、活性多肽充分混合均匀后粉碎成10-45微米大小的颗粒,强化喂养丰年虫8-10小时即可投喂给鳅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苗步骤为:育苗池面积为1-2亩,池底平整无杂草,水深0.3-0.5米,进水口架设60-90目拦网,放苗前7-10天以15-20kg/亩漂白粉进行清池,然后进行浮网和试水操作;将鳅苗以30-40万尾/亩的密度进行培育,选择强化后的丰年虫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丰年虫的强化饵料为裂壶藻10-15份、小球藻10-15份、卵磷脂脂质体20-25份、鱼粉15-25份、鱼油20-25份、鱼蛋白水解物28-33份、尿素20-23份、硝酸铵18-20份、磷酸钙15-20份、发酵农家肥60-80份、活性多肽1-2份充分混合均匀后粉碎成10-45微米大小的颗粒,强化喂养丰年虫8-10小时即可投喂给鳅苗;投喂量开始时可占种苗总体重的2-5%,以后可逐渐增至8-10%,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鳅苗体长达8-10厘米时,即可进入成鳅饲养阶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苗步骤中的活性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SCASRCKSRCRARRCGYYVSVCYFYRGRCYCRCLR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搭建养殖池步骤为:稻田翻耕后,在距离田埂内侧50-60厘米处沿四周开挖宽60-80厘米、深50-60厘米的环沟,主沟位于稻田中央,在稻田四周开挖长、宽、深分别为2.5-3米、1.5-1.8米和0.6-0.8米的鱼溜,鱼溜与鱼沟相通;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成对角,按照高灌低排的原则,进水口应高于水面20-30厘米,并用60-80目的纱网过滤进水,排水口建在稻田的另一端鱼沟低处,也要用60-80目纱网过滤出水;在排水口一端的田埂上开设2-3个溢水口,也要用60-80目纱网过滤出水,以便控制水位;在鱼沟、鱼溜开挖成型后,将稻秆、油菜秆、玉米秸秆等植物秸秆碎料在鱼沟、鱼溜底部铺上3-5厘米,在秸秆上面铺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5-8厘米,如此重复1-2次,然后在表面覆盖3-5厘米的细壤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肥消毒步骤为:在鳅苗放养前要对稻田鱼沟和鱼溜进行彻底消毒,每亩用30-50千克生石灰化水均匀泼洒,在插秧前10-15天每亩稻田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200-300千克做基肥,以培育泥鳅适口的天然饵料,在环沟四角位置移植一些苦草、小米草和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种植面积为环沟面积的6-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饲料制备步骤为:称取豆饼粉20-25份、小麦粉12-15份、鱼粉20-25份、蚕蛹料25-30份、血粉3-5份、骨粉1-2份、复合氨基酸0.2-0.3份、维生素C0.05-0.1份、酵母粉0.1-0.15份混合均匀即得人工饲料,人工饲料不能直接投喂泥鳅,需要经过一个驯化的过程;训食时,可用人工饲料60-70份加入新鲜的河蚌肉浆30-40份用3-4毫米模孔绞肉机压制成直径3-4毫米、长度为3-4厘米的软条形饵料,略微风干即可投喂,逐渐减少河蚌肉浆的占比即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养步骤为:放养鳅苗前30-40天按照30-40kg/亩的量投放水蚯蚓,在水稻插秧后10-12天按2-2.5万尾/亩的放养量放养鳅苗,鳅苗下田前用10-20ml/L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5-8分钟,以杀灭鳅苗体表的病原体,鳅苗应经过环沟水调温后下田;鳅苗放养后,稻田水深要保持8-10厘米,养殖中期正是高温季节,稻田水深应保持在12-15厘米;鱼沟和鱼溜的水质要始终保持“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溶解氧保持在2-5毫克/升,pH值保持在6.5-7.5,注意观察鱼沟、鱼溜的水质变化,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1-2天就要加注一次新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鳅病防治步骤为:每隔10-15天用0.5-0.6mg/L聚维酮碘在鱼沟和鱼溜均匀喷洒,以消毒水体;5月、8月初用三黄粉按饲料添加量5-6g/kg投喂,连用5-7天,以预防泥鳅细菌性疾病;每月用驱虫散按饲料添加量0.1-0.15g/kg投喂,每天1次,连用2-3天,以预防寄生虫类疾病;成鳅长至10-15尾/千克即可收获。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技术背景

泥鳅属鳅科,形体小,细长,只有三、四寸,且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在中国分布各地,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可食用、入药,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生活在湖池,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俗称“天上斑鸠,地上泥鳅”,泥鳅与鳗鲡、黄鳝并称“淡水三参”,具极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素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泥鳅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适应性强,沟渠、河流、稻田、池塘、水库等均可进行养殖,病害少、投入低、风险小、易养殖、效益高。近年来,随着农药及工业废水的污染,野生泥鳅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天然泥鳅苗种来源较困难。

泥鳅又称为“黄鳅”,“黄鳅熬芋头”,平常泥鳅价格是50 元/千克左右,春节期间泥鳅供不应求,价格直线上升达100 元/千克。目前,野生泥鳅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人工养殖成为市场供应的主要渠道。南方稻田多且肥沃,壤土的底质又具有良好的保肥、保水功能,推广稻田生态养殖泥鳅前景广阔。

关于泥鳅的养殖技术有很多方法,现有技术如授权公众号为

CN 104221963 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泥鳅规模化生态养殖方法,该发明方法在泥鳅养殖 全程以水蚯蚓作为泥鳅饵料,具有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其将泥鳅寸苗直接投放入养殖池中,寸苗对环境不适应,从而造成其高死亡率,不利于泥鳅的生长,而且养殖过程中没有对养殖池进行灭菌消毒,容易使泥鳅因感染病虫害而死亡。

发明内容

本方法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幼苗进行强化饲养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包括:育苗、搭建养殖池、施肥消毒、饲料制备、放养、鳅病防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育苗:育苗池面积为1-2亩,池底平整无杂草,水深0.3-0.5米,进水口架设60-90目拦网,放苗前7-10天以15-20kg/亩漂白粉进行清池,然后进行浮网和试水操作;将鳅苗以30-40万尾/亩的密度进行培育,选择强化后的丰年虫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丰年虫的强化饵料为裂壶藻10-15份、小球藻10-15份、卵磷脂脂质体20-25份、鱼粉15-25份、鱼油20-25份、鱼蛋白水解物28-33份、尿素20-23份、硝酸铵18-20份、磷酸钙15-20份、发酵农家肥60-80份、活性多肽1-2份充分混合均匀后粉碎成10-45微米大小的颗粒,强化喂养丰年虫8-10小时即可投喂给鳅苗;投喂量开始时可占种苗总体重的2-5%,以后可逐渐增至8-10%,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鳅苗体长达8-10厘米时,即可进入成鳅饲养阶段;活性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SCASRCKSRCRARRCGYYVSVCYFYRGRCYCRCLRC;活性多肽可以促进丰年虫对强化饵料的消化吸收,提高强化效率,经过强化后的丰年虫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将强化后的丰年虫投喂泥鳅幼苗后,可以改变幼苗体内的脂肪结构,有利于提高泥鳅幼体的免疫能力、应激能力、抗菌抗病能力,提高其成活率与生长发育速度;

搭建养殖池:稻田翻耕后,在距离田埂内侧50-60厘米处沿四周开挖宽60-80厘米、深50-60厘米的环沟,主沟位于稻田中央,在稻田四周开挖长、宽、深分别为2.5-3米、1.5-1.8米和0.6-0.8米的鱼溜,鱼溜与鱼沟相通;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成对角,按照高灌低排的原则,进水口应高于水面20-30厘米,并用60-80目的纱网过滤进水,排水口建在稻田的另一端鱼沟低处,也要用60-80目纱网过滤出水;在排水口一端的田埂上开设2-3个溢水口,也要用60-80目纱网过滤出水,以便控制水位;在鱼沟、鱼溜开挖成型后,将稻秆、油菜秆、玉米秸秆等植物秸秆碎料在鱼沟、鱼溜底部铺上3-5厘米,在秸秆上面铺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5-8厘米,如此重复1-2次,然后在表面覆盖3-5厘米的细壤土;人为地构建了既疏松又肥沃的泥鳅生活栖息地,有利于泥鳅的生长,腐熟有机肥即可为泥鳅提供饵料,又可供水蚯蚓取食,配合人工饲料喂养,杂乱摄食更加有利于泥鳅的迅速成长;

施肥消毒:在鳅苗放养前要对稻田鱼沟和鱼溜进行彻底消毒,每亩用30-50千克生石灰化水均匀泼洒,在插秧前10-15天每亩稻田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200-300千克做基肥,以培育泥鳅适口的天然饵料,在环沟四角位置移植一些苦草、小米草和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种植面积为环沟面积的6-8%;消毒可以有效减少泥鳅患病虫害的几率,提高其成活率与成长速度;

饲料制备:称取豆饼粉20-25份、小麦粉12-15份、鱼粉20-25份、蚕蛹料25-30份、血粉3-5份、骨粉1-2份、复合氨基酸0.2-0.3份、维生素C0.05-0.1份、酵母粉0.1-0.15份混合均匀即得人工饲料,人工饲料不能直接投喂泥鳅,需要经过一个驯化的过程;训食时,可用人工饲料60-70份加入新鲜的河蚌肉浆30-40份用3-4毫米模孔绞肉机压制成直径3-4毫米、长度为3-4厘米的软条形饵料,略微风干即可投喂,逐渐减少河蚌肉浆的占比即可;人工饲料含有维生素、氨基酸、脂肪等泥鳅生长必须的物质,并且具有高蛋白、适口性好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泥鳅的摄食量,并且促进泥鳅的消化吸收,有助泥鳅的存活与生长;

放养:放养鳅苗前30-40天按照30-40kg/亩的量投放水蚯蚓,在水稻插秧后10-12天按2-2.5万尾/亩的放养量放养鳅苗,鳅苗下田前用10-20ml/L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5-8分钟,以杀灭鳅苗体表的病原体,鳅苗应经过环沟水调温后下田;鳅苗放养后,稻田水深要保持8-10厘米,养殖中期正是高温季节,稻田水深应保持在12-15厘米;鱼沟和鱼溜的水质要始终保持“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溶解氧保持在2-5毫克/升,pH值保持在6.5-7.5,注意观察鱼沟、鱼溜的水质变化,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1-2天就要加注一次新水;鳅苗经强化饵料营养强化后其免疫能力、应激能力、抗菌抗病能力都大大提高,在放养至稻田后可以较快的适应新环境,从而减低死亡率;

鳅病防治:每隔10-15天用0.5-0.6mg/L聚维酮碘在鱼沟和鱼溜均匀喷洒,以消毒水体;5月、8月初用三黄粉按饲料添加量5-6g/kg投喂,连用5-7天,以预防泥鳅细菌性疾病;每月用驱虫散按饲料添加量0.1-0.15g/kg投喂,每天1次,连用2-3天,以预防寄生虫类疾病;成鳅长至10-15尾/千克即可收获;聚维酮碘和三黄粉有助于预防泥鳅的细菌性疾病,提高其成活率与生长速度,在保证稻田养殖泥鳅的口感、肉质的同时,提高养殖产量与养殖速度,泥鳅摄食腐熟肥料、水草、水蚯蚓、人工饲料等饵料,杂食性摄食可以提高泥鳅的抗病能力、免疫力、抗菌能力,使泥鳅减少患病虫害的几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活性多肽可以促进丰年虫对强化饵料的消化吸收,提高强化效率,经过强化后的丰年虫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适合作为泥鳅的开口饵料,该育苗条件有利于提高泥鳅幼体的免疫能力、应激能力、抗菌抗病能力,提高其成活率与生长发育速度;2)腐熟有机肥既可为泥鳅提供饵料,又可供水蚯蚓取食,配合人工饲料喂养,杂乱摄食更加有利于泥鳅的迅速成长;3)泥鳅摄食腐熟肥料、水草、水蚯蚓、人工饲料等饵料,杂食性摄食可以提高泥鳅的抗病能力、免疫力、抗菌能力,使泥鳅减少患病虫害的几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池面积为1亩,池底平整无杂草,水深0.3米,进水口架设60目拦网,放苗前7天以15kg/亩漂白粉进行清池,然后进行浮网和试水操作;将鳅苗以30万尾/亩的密度进行培育,选择强化后的丰年虫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丰年虫的强化饵料为裂壶藻10g、小球藻10g、卵磷脂脂质体20g、鱼粉15g、鱼油20g、鱼蛋白水解物28g、尿素20g、硝酸铵18g、磷酸钙15g、发酵农家肥60g、活性多肽1g充分混合均匀后粉碎成10微米大小的颗粒,强化喂养丰年虫8小时即可投喂给鳅苗;投喂量开始时可占种苗总体重的2%,以后可逐渐增至8%,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鳅苗体长达8厘米时,即可进入成鳅饲养阶段;2)稻田翻耕后,在距离田埂内侧50厘米处沿四周开挖宽60厘米、深50厘米的环沟,主沟位于稻田中央,在稻田四周开挖长、宽、深分别为2.5米、1.5米和0.6米的鱼溜,鱼溜与鱼沟相通;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成对角,按照高灌低排的原则,进水口应高于水面20厘米,并用60目的纱网过滤进水,排水口建在稻田的另一端鱼沟低处,也要用60目纱网过滤出水;在排水口一端的田埂上开设2个溢水口,也要用60目纱网过滤出水,以便控制水位;在鱼沟、鱼溜开挖成型后,将稻秆、油菜秆、玉米秸秆等植物秸秆碎料在鱼沟、鱼溜底部铺上3厘米,在秸秆上面铺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5厘米,如此重复2次,然后在表面覆盖3厘米的细壤土;3)在鳅苗放养前每亩用30千克生石灰化水均匀泼洒,在插秧前10天每亩稻田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200千克做基肥,以培育泥鳅适口的天然饵料,在环沟四角位置移植一些苦草、小米草和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种植面积为环沟面积的6%;人工饲料投喂泥鳅前需要经过一个驯化的过程,可用人工饲料60g加入新鲜的河蚌肉浆40g混合投喂,逐渐减少河蚌肉浆的占比即可;4)放养鳅苗前30天按照30kg/亩的量投放水蚯蚓,在水稻插秧后10天按2万尾/亩的放养量放养鳅苗,鳅苗下田前需消毒,鳅苗应经过环沟水调温后下田;鳅苗放养后,稻田水深要保持8厘米,养殖中期正是高温季节,稻田水深应保持在12厘米;鱼沟和鱼溜的水质要始终保持“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溶解氧保持在2毫克/升,pH值保持在6.5,注意观察鱼沟、鱼溜的水质变化,适时加注新水;5)每隔10天用0.5mg/L聚维酮碘在鱼沟和鱼溜均匀喷洒,以消毒水体;5月、8月初用三黄粉按饲料添加量5g/kg投喂,连用5天,以预防泥鳅细菌性疾病;每月用驱虫散按饲料添加量0.1g/kg投喂,每天1次,连用2天,以预防寄生虫类疾病;成鳅长至10尾/千克即可收获。

实施例2:

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将鳅苗以40万尾/亩的密度进行培育,选择强化后的丰年虫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丰年虫的强化饵料为裂壶藻15g、小球藻15g、卵磷脂脂质体25g、鱼粉25g、鱼油25g、鱼蛋白水解物33g、尿素23g、硝酸铵20g、磷酸钙20g、发酵农家肥80g、活性多肽2g充分混合均匀后粉碎成45微米大小的颗粒,强化喂养丰年虫10小时即可投喂给鳅苗;投喂量开始时可占种苗总体重的5%,以后可逐渐增至10%,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鳅苗体长达10厘米时,即可进入成鳅饲养阶段;活性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SCASRCKSRCRARRCGYYVSVCYFYRGRCYCRCLRC;活性多肽可以促进丰年虫对强化饵料的消化吸收,提高强化效率;

2)搭建养殖池:搭建养殖池,在鱼沟、鱼溜开挖成型后,将稻秆、油菜秆、玉米秸秆等植物秸秆碎料在鱼沟、鱼溜底部铺上5厘米,在秸秆上面铺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8厘米,如此重复2次,然后在表面覆盖5厘米的细壤土;人为地构建了既疏松又肥沃的泥鳅生活栖息地,有利于泥鳅的生长,腐熟有机肥即可为泥鳅提供饵料,又可供水蚯蚓取食,配合人工饲料喂养,杂乱摄食更加有利于泥鳅的迅速成长;

3)施肥消毒:在鳅苗放养前要对稻田鱼沟和鱼溜进行彻底消毒,每亩用50千克生石灰化水均匀泼洒,在插秧前15天每亩稻田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300千克做基肥,以培育泥鳅适口的天然饵料,在环沟四角位置移植一些苦草、小米草和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种植面积为环沟面积的8%;消毒可以有效减少泥鳅患病虫害的几率,提高其成活率与成长速度;

4)饲料制备:称取豆饼粉25g、小麦粉15g、鱼粉25g、蚕蛹料30g、血粉5g、骨粉2g、复合氨基酸0.3g、维生素C0.1g、酵母粉0.15g混合均匀即得人工饲料,人工饲料不能直接投喂泥鳅,需要经过一个驯化的过程;训食时,可用人工饲料670g加入新鲜的河蚌肉浆40g用4毫米模孔绞肉机压制成直径4毫米、长度为4厘米的软条形饵料,略微风干即可投喂,逐渐减少河蚌肉浆的占比即可;人工饲料含有维生素、氨基酸、脂肪等泥鳅生长必须的物质,并且具有高蛋白、适口性好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泥鳅的摄食量,并且促进泥鳅的消化吸收,有助泥鳅的存活与生长;

5)放养:放养鳅苗前40天按照40kg/亩的量投放水蚯蚓,在水稻插秧后12天按2.5万尾/亩的放养量放养鳅苗,鳅苗下田前用20ml/L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8分钟,以杀灭鳅苗体表的病原体,鳅苗应经过环沟水调温后下田;鳅苗放养后,稻田水深要保持10厘米,养殖中期正是高温季节,稻田水深应保持在15厘米;鱼沟和鱼溜的水质要始终保持“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pH值保持在7.5,注意观察鱼沟、鱼溜的水质变化,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2天就要加注一次新水;鳅苗经强化饵料营养强化后其免疫能力、应激能力、抗菌抗病能力都大大提高,在放养至稻田后可以较快的适应新环境,从而减低死亡率,;

6)鳅病防治:每隔15天用0.6mg/L聚维酮碘在鱼沟和鱼溜均匀喷洒,以消毒水体;5月、8月初用三黄粉按饲料添加量6g/kg投喂,连用7天,以预防泥鳅细菌性疾病;每月用驱虫散按饲料添加量0.15g/kg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以预防寄生虫类疾病;成鳅长至15尾/千克即可收获;聚维酮碘和三黄粉有助于预防泥鳅的细菌性疾病,提高其成活率与生长速度,在保证稻田养殖泥鳅的口感、肉质的同时,提高养殖产量与养殖速度,泥鳅摄食腐熟肥料、水草、水蚯蚓、人工饲料等饵料,杂食性摄食可以提高泥鳅的抗病能力、免疫力、抗菌能力,使泥鳅减少患病虫害的几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实施例3:

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包括:育苗、搭建养殖池、施肥消毒、饲料制备、放养、鳅病防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育苗:育苗池面积为2亩,池底平整无杂草,水深0.4米,进水口架设60目拦网,放苗前10天以18kg/亩漂白粉进行清池,然后进行浮网和试水操作;将鳅苗以33万尾/亩的密度进行培育,选择强化后的丰年虫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丰年虫的强化饵料为裂壶藻10份、小球藻15份、卵磷脂脂质体25份、鱼粉20份、鱼油24份、鱼蛋白水解物30份、尿素20份、硝酸铵18份、磷酸钙20份、发酵农家肥65份、活性多肽2份充分混合均匀后粉碎成30微米大小的颗粒,强化喂养丰年虫8小时即可投喂给鳅苗;投喂量开始时可占种苗总体重的5%,以后可逐渐增至8%,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鳅苗体长达10厘米时,即可进入成鳅饲养阶段;活性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SCASRCKSRCRARRCGYYVSVCYFYRGRCYCRCLRC;活性多肽可以促进丰年虫对强化饵料的消化吸收,提高强化效率,经过强化后的丰年虫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将强化后的丰年虫投喂泥鳅幼苗后,可以改变幼苗体内的脂肪结构,有利于提高泥鳅幼体的免疫能力、应激能力、抗菌抗病能力,提高其成活率与生长发育速度;

搭建养殖池:稻田翻耕后,在距离田埂内侧60厘米处沿四周开挖宽80厘米、深60厘米的环沟,主沟位于稻田中央,在稻田四周开挖长、宽、深分别为3米、1.5米和0.8米的鱼溜,鱼溜与鱼沟相通;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成对角,按照高灌低排的原则,进水口应高于水面30厘米,并用60目的纱网过滤进水,排水口建在稻田的另一端鱼沟低处,也要用60目纱网过滤出水;在排水口一端的田埂上开设3个溢水口,也要用60目纱网过滤出水,以便控制水位;在鱼沟、鱼溜开挖成型后,将稻秆、油菜秆、玉米秸秆等植物秸秆碎料在鱼沟、鱼溜底部铺上5厘米,在秸秆上面铺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5厘米,如此重复2次,然后在表面覆盖5厘米的细壤土;人为地构建了既疏松又肥沃的泥鳅生活栖息地,有利于泥鳅的生长,腐熟有机肥即可为泥鳅提供饵料,又可供水蚯蚓取食,配合人工饲料喂养,杂乱摄食更加有利于泥鳅的迅速成长;

施肥消毒:在鳅苗放养前要对稻田鱼沟和鱼溜进行彻底消毒,每亩用40千克生石灰化水均匀泼洒,在插秧前12天每亩稻田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250千克做基肥,以培育泥鳅适口的天然饵料,在环沟四角位置移植一些苦草、小米草和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种植面积为环沟面积的8%;消毒可以有效减少泥鳅患病虫害的几率,提高其成活率与成长速度;

饲料制备:称取豆饼粉25份、小麦粉14份、鱼粉24份、蚕蛹料28份、血粉4份、骨粉2份、复合氨基酸0.3份、维生素C0.1份、酵母粉0.15份混合均匀即得人工饲料,人工饲料不能直接投喂泥鳅,需要经过一个驯化的过程;训食时,可用人工饲料70份加入新鲜的河蚌肉浆40份用3毫米模孔绞肉机压制成直径3毫米、长度为3厘米的软条形饵料,略微风干即可投喂,逐渐减少河蚌肉浆的占比即可;人工饲料含有维生素、氨基酸、脂肪等泥鳅生长必须的物质,并且具有高蛋白、适口性好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泥鳅的摄食量,并且促进泥鳅的消化吸收,有助泥鳅的存活与生长;

放养:放养鳅苗前30天按照40kg/亩的量投放水蚯蚓,在水稻插秧后12天按2.2万尾/亩的放养量放养鳅苗,鳅苗下田前用15ml/L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6分钟,以杀灭鳅苗体表的病原体,鳅苗应经过环沟水调温后下田;鳅苗放养后,稻田水深要保持8厘米,养殖中期正是高温季节,稻田水深应保持在15厘米;鱼沟和鱼溜的水质要始终保持“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pH值保持在7.2,注意观察鱼沟、鱼溜的水质变化,适时加注新水,高温季节2天就要加注一次新水;鳅苗经强化饵料营养强化后其免疫能力、应激能力、抗菌抗病能力都大大提高,在放养至稻田后可以较快的适应新环境,从而减低死亡率;

鳅病防治:每隔10天用0.5mg/L聚维酮碘在鱼沟和鱼溜均匀喷洒,以消毒水体;5月、8月初用三黄粉按饲料添加量6g/kg投喂,连用7天,以预防泥鳅细菌性疾病;每月用驱虫散按饲料添加量0.15g/kg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以预防寄生虫类疾病;成鳅长至12尾/千克即可收获;聚维酮碘和三黄粉有助于预防泥鳅的细菌性疾病,提高其成活率与生长速度,在保证稻田养殖泥鳅的口感、肉质的同时,提高养殖产量与养殖速度,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中的常规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SEQUENCE LISTING

<110> 浦江县酉泽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120> 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130> 1

<160> 1

<170> PatentIn version 3.5

<210> 1

<211> 36

<212> PRT

<213> 人工合成

<400> 1

Ser Cys Ala Ser Arg Cys Lys Ser Arg Cys Arg Ala Arg Arg Cys Gly

1 5 10 15

Tyr Tyr Val Ser Val Cys Tyr Phe Tyr Arg Gly Arg Cys Tyr Cys Arg

20 25 30

Cys Leu Arg Cys

35

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643596.0 (22)申请日 2017.07.31 (71)申请人 浦江县酉泽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22200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前吴乡 罗塘村童宅村41号 (72)发明人 孙弋博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548 代理人 李静 (51)Int.Cl. A01K 61/10(2017.01) A23K 10/12(2016.01) A23K 10/18(2016.01) A23K 10/20(2016.01) A23K。

2、 10/22(2016.01) A23K 10/24(2016.01) A23K 10/26(2016.01) A23K 10/30(2016.01) A23K 10/37(2016.01) A23K 20/105(2016.01) A23K 20/142(2016.01) A23K 20/147(2016.01) A23K 20/158(2016.01) A23K 20/174(2016.01) A23K 20/20(2016.01) A23K 20/24(2016.01) A23K 50/80(2016.01) (54)发明名称 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规模化养殖泥。

3、鳅的方法, 包 括: 育苗、 搭建养殖池、 施肥消毒、 饲料制备、 放 养、 鳅病防治。 有益效果为: 经过强化后的丰年虫 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 适合作为泥鳅 的开口饵料, 该育苗条件有利于提高泥鳅幼体的 免疫能力、 应激能力、 抗菌抗病能力, 提高其成活 率与生长发育速度; 泥鳅摄食腐熟肥料、 水草、 水 蚯蚓、 人工饲料等饵料, 杂食性摄食可以提高泥 鳅的抗病能力、 免疫力、 抗菌能力, 使泥鳅减少患 病虫害的几率,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序列表1页 CN 107535391 A 2018.01.05 CN 107535391 A 1.规模化养殖泥鳅的。

4、方法, 包括: 育苗、 搭建养殖池、 施肥消毒、 饲料制备、 放养、 鳅病防 治,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育苗步骤中以强化过的丰年虫投喂泥鳅幼苗, 丰年虫的强化步骤为 称取裂壶藻、 小球藻、 卵磷脂脂质体、 鱼粉、 鱼油、 鱼蛋白水解物、 尿素、 硝酸铵、 磷酸钙、 发酵 农家肥、 活性多肽充分混合均匀后粉碎成10-45微米大小的颗粒, 强化喂养丰年虫8-10小时 即可投喂给鳅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育苗步骤为: 育 苗池面积为1-2亩, 池底平整无杂草, 水深0.3-0.5米, 进水口架设60-90目拦网, 放苗前7-10 天以15-20kg/。

5、亩漂白粉进行清池, 然后进行浮网和试水操作; 将鳅苗以30-40万尾/亩的密 度进行培育, 选择强化后的丰年虫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 丰年虫的强化饵料为裂壶藻10-15 份、 小球藻10-15份、 卵磷脂脂质体20-25份、 鱼粉15-25份、 鱼油20-25份、 鱼蛋白水解物28- 33份、 尿素20-23份、 硝酸铵18-20份、 磷酸钙15-20份、 发酵农家肥60-80份、 活性多肽1-2份 充分混合均匀后粉碎成10-45微米大小的颗粒, 强化喂养丰年虫8-10小时即可投喂给鳅苗; 投喂量开始时可占种苗总体重的2-5%, 以后可逐渐增至8-10%, 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 鳅 苗体长达8。

6、-10厘米时, 即可进入成鳅饲养阶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育苗步骤中的活 性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 SCASRCKSRCRARRCGYYVSVCYFYRGRCYCRCLR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搭建养殖池步骤 为: 稻田翻耕后, 在距离田埂内侧50-60厘米处沿四周开挖宽60-80厘米、 深50-60厘米的环 沟, 主沟位于稻田中央, 在稻田四周开挖长、 宽、 深分别为2.5-3米、 1.5-1.8米和0.6-0.8米 的鱼溜, 鱼溜与鱼沟相通; 进、 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成对角, 按照高灌低排。

7、的原则, 进水 口应高于水面20-30厘米, 并用60-80目的纱网过滤进水, 排水口建在稻田的另一端鱼沟低 处, 也要用60-80目纱网过滤出水; 在排水口一端的田埂上开设2-3个溢水口, 也要用60-80 目纱网过滤出水, 以便控制水位; 在鱼沟、 鱼溜开挖成型后, 将稻秆、 油菜秆、 玉米秸秆等植 物秸秆碎料在鱼沟、 鱼溜底部铺上3-5厘米, 在秸秆上面铺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5-8厘米, 如此重复1-2次, 然后在表面覆盖3-5厘米的细壤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施肥消毒步骤 为: 在鳅苗放养前要对稻田鱼沟和鱼溜进行彻底消毒, 每亩用30-。

8、50千克生石灰化水均匀泼 洒, 在插秧前10-15天每亩稻田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200-300千克做基肥, 以培育泥鳅适 口的天然饵料, 在环沟四角位置移植一些苦草、 小米草和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 种植面积为 环沟面积的6-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饲料制备步骤 为: 称取豆饼粉20-25份、 小麦粉12-15份、 鱼粉20-25份、 蚕蛹料25-30份、 血粉3-5份、 骨粉1- 2份、 复合氨基酸0.2-0.3份、 维生素C0.05-0.1份、 酵母粉0.1-0.15份混合均匀即得人工饲 料, 人工饲料不能直接投喂泥鳅, 需要经过一个驯化的。

9、过程; 训食时, 可用人工饲料60-70份 加入新鲜的河蚌肉浆30-40份用3-4毫米模孔绞肉机压制成直径3-4毫米、 长度为3-4厘米的 软条形饵料, 略微风干即可投喂, 逐渐减少河蚌肉浆的占比即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放养步骤为: 放 养鳅苗前30-40天按照30-40kg/亩的量投放水蚯蚓, 在水稻插秧后10-12天按2-2.5万尾/亩 的放养量放养鳅苗, 鳅苗下田前用10-20ml/L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5-8分钟, 以杀灭鳅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7535391 A 2 苗体表的病原体, 鳅苗应经过环沟水调温。

10、后下田; 鳅苗放养后, 稻田水深要保持8-10厘米, 养殖中期正是高温季节, 稻田水深应保持在12-15厘米; 鱼沟和鱼溜的水质要始终保持 “肥、 活、 嫩、 爽” , 水色以黄绿色为佳, 溶解氧保持在2-5毫克/升, pH值保持在6.5-7.5, 注意观察 鱼沟、 鱼溜的水质变化, 适时加注新水, 高温季节1-2天就要加注一次新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鳅病防治步骤 为: 每隔10-15天用0.5-0.6mg/L聚维酮碘在鱼沟和鱼溜均匀喷洒, 以消毒水体; 5月、 8月初 用三黄粉按饲料添加量5-6g/kg投喂, 连用5-7天, 以预防泥鳅细菌。

11、性疾病; 每月用驱虫散按 饲料添加量0.1-0.15g/kg投喂, 每天1次, 连用2-3天, 以预防寄生虫类疾病; 成鳅长至10-15 尾/千克即可收获。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7535391 A 3 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技术背景 0002 泥鳅属鳅科, 形体小, 细长, 只有三、 四寸, 且它体形圆, 身短, 皮下有小鳞片, 颜色 青黑, 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 因而滑腻无法握住, 前段略呈圆筒形, 后部侧扁, 腹部圆, 头 小、 口小、 下位, 马蹄形, 眼小, 无眼下刺, 须5。

12、对, 鳞极其细小, 圆形, 埋于皮下, 体背部及两侧 灰黑色, 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 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 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 排列成行, 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其他各鳍灰白色。 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 日本、 朝鲜、 俄罗斯及印度等地。 在中国分布各地, 南方分布较多, 北方不常见。 全年都可采 收, 夏季最多, 泥鳅捕捉后, 可鲜用或烘干用, 可食用、 入药, 泥鳅被称为 “水中之参” , 生活在 湖池, 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 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 无论外表, 体形, 生活习性都不同, 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0003 泥鳅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 有俗称 “天上斑。

13、鸠, 地上泥鳅” , 泥鳅与鳗鲡、 黄鳝并称 “淡水三参” , 具极高食用和药用价值, 素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泥鳅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 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 适应性强, 沟渠、 河流、 稻田、 池塘、 水库等均可进行养殖, 病害少、 投 入低、 风险小、 易养殖、 效益高。 近年来, 随着农药及工业废水的污染, 野生泥鳅的生态环境 遭到破坏, 天然泥鳅苗种来源较困难。 0004 泥鳅又称为 “黄鳅” ,“黄鳅熬芋头” , 平常泥鳅价格是50 元/千克左右, 春节期间泥 鳅供不应求, 价格直线上升达100 元/千克。 目前, 野生泥鳅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 的需求, 人工养殖成为市场供应的。

14、主要渠道。 南方稻田多且肥沃, 壤土的底质又具有良好的 保肥、 保水功能, 推广稻田生态养殖泥鳅前景广阔。 0005 关于泥鳅的养殖技术有很多方法, 现有技术如授权公众号为 CN 104221963 B的中国发明专利, 公开了一种泥鳅规模化生态养殖方法, 该发明方法 在泥鳅养殖 全程以水蚯蚓作为泥鳅饵料, 具有节约成本的优点, 但是其将泥鳅寸苗直接投 放入养殖池中, 寸苗对环境不适应, 从而造成其高死亡率, 不利于泥鳅的生长, 而且养殖过 程中没有对养殖池进行灭菌消毒, 容易使泥鳅因感染病虫害而死亡。 发明内容 0006 本方法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幼苗进行强化饲养的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0。

15、007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包括: 育苗、 搭建养殖池、 施肥消毒、 饲料制备、 放养、 鳅病防治,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育苗: 育苗池面积为1-2亩, 池底平整无杂草, 水深0.3-0.5米, 进水口架设60-90目拦 网, 放苗前7-10天以15-20kg/亩漂白粉进行清池, 然后进行浮网和试水操作; 将鳅苗以30- 40万尾/亩的密度进行培育, 选择强化后的丰年虫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 丰年虫的强化饵料 为裂壶藻10-15份、 小球藻10-15份、 卵磷脂脂质体20-25份、 鱼粉15-25份、 鱼油20-25份、 鱼 说 明 书 。

16、1/6 页 4 CN 107535391 A 4 蛋白水解物28-33份、 尿素20-23份、 硝酸铵18-20份、 磷酸钙15-20份、 发酵农家肥60-80份、 活性多肽1-2份充分混合均匀后粉碎成10-45微米大小的颗粒, 强化喂养丰年虫8-10小时即 可投喂给鳅苗; 投喂量开始时可占种苗总体重的2-5%, 以后可逐渐增至8-10%, 每天上下午 各投喂一次, 鳅苗体长达8-10厘米时, 即可进入成鳅饲养阶段; 活性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 SCASRCKSRCRARRCGYYVSVCYFYRGRCYCRCLRC; 活性多肽可以促进丰年虫对强化饵料的消化吸 收, 提高强化效率, 经过强化后的。

17、丰年虫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高, 将强化后的丰年 虫投喂泥鳅幼苗后, 可以改变幼苗体内的脂肪结构, 有利于提高泥鳅幼体的免疫能力、 应激 能力、 抗菌抗病能力, 提高其成活率与生长发育速度; 搭建养殖池: 稻田翻耕后, 在距离田埂内侧50-60厘米处沿四周开挖宽60-80厘米、 深 50-60厘米的环沟, 主沟位于稻田中央, 在稻田四周开挖长、 宽、 深分别为2.5-3米、 1.5-1.8 米和0.6-0.8米的鱼溜, 鱼溜与鱼沟相通; 进、 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成对角, 按照高灌低 排的原则, 进水口应高于水面20-30厘米, 并用60-80目的纱网过滤进水, 排水口建在稻田的 另一端。

18、鱼沟低处, 也要用60-80目纱网过滤出水; 在排水口一端的田埂上开设2-3个溢水口, 也要用60-80目纱网过滤出水, 以便控制水位; 在鱼沟、 鱼溜开挖成型后, 将稻秆、 油菜秆、 玉 米秸秆等植物秸秆碎料在鱼沟、 鱼溜底部铺上3-5厘米, 在秸秆上面铺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 肥5-8厘米, 如此重复1-2次, 然后在表面覆盖3-5厘米的细壤土; 人为地构建了既疏松又肥 沃的泥鳅生活栖息地, 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腐熟有机肥即可为泥鳅提供饵料, 又可供水蚯蚓 取食, 配合人工饲料喂养, 杂乱摄食更加有利于泥鳅的迅速成长; 施肥消毒: 在鳅苗放养前要对稻田鱼沟和鱼溜进行彻底消毒, 每亩用30-50。

19、千克生石灰 化水均匀泼洒, 在插秧前10-15天每亩稻田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200-300千克做基肥, 以 培育泥鳅适口的天然饵料, 在环沟四角位置移植一些苦草、 小米草和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 种植面积为环沟面积的6-8%; 消毒可以有效减少泥鳅患病虫害的几率, 提高其成活率与成 长速度; 饲料制备: 称取豆饼粉20-25份、 小麦粉12-15份、 鱼粉20-25份、 蚕蛹料25-30份、 血粉3- 5份、 骨粉1-2份、 复合氨基酸0.2-0.3份、 维生素C0.05-0.1份、 酵母粉0.1-0.15份混合均匀 即得人工饲料, 人工饲料不能直接投喂泥鳅, 需要经过一个驯化的过程; 训食时,。

20、 可用人工 饲料60-70份加入新鲜的河蚌肉浆30-40份用3-4毫米模孔绞肉机压制成直径3-4毫米、 长度 为3-4厘米的软条形饵料, 略微风干即可投喂, 逐渐减少河蚌肉浆的占比即可; 人工饲料含 有维生素、 氨基酸、 脂肪等泥鳅生长必须的物质, 并且具有高蛋白、 适口性好的特点, 有助于 提高泥鳅的摄食量, 并且促进泥鳅的消化吸收, 有助泥鳅的存活与生长; 放养: 放养鳅苗前30-40天按照30-40kg/亩的量投放水蚯蚓, 在水稻插秧后10-12天按 2-2.5万尾/亩的放养量放养鳅苗, 鳅苗下田前用10-20ml/L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5-8分 钟, 以杀灭鳅苗体表的病原体, 鳅苗应。

21、经过环沟水调温后下田; 鳅苗放养后, 稻田水深要保 持8-10厘米, 养殖中期正是高温季节, 稻田水深应保持在12-15厘米; 鱼沟和鱼溜的水质要 始终保持 “肥、 活、 嫩、 爽” , 水色以黄绿色为佳, 溶解氧保持在2-5毫克/升, pH值保持在6.5- 7.5, 注意观察鱼沟、 鱼溜的水质变化, 适时加注新水, 高温季节1-2天就要加注一次新水; 鳅 苗经强化饵料营养强化后其免疫能力、 应激能力、 抗菌抗病能力都大大提高, 在放养至稻田 后可以较快的适应新环境, 从而减低死亡率; 鳅病防治: 每隔10-15天用0.5-0.6mg/L聚维酮碘在鱼沟和鱼溜均匀喷洒, 以消毒水体; 说 明 书。

22、 2/6 页 5 CN 107535391 A 5 5月、 8月初用三黄粉按饲料添加量5-6g/kg投喂, 连用5-7天, 以预防泥鳅细菌性疾病; 每月 用驱虫散按饲料添加量0.1-0.15g/kg投喂, 每天1次, 连用2-3天, 以预防寄生虫类疾病; 成 鳅长至10-15尾/千克即可收获; 聚维酮碘和三黄粉有助于预防泥鳅的细菌性疾病, 提高其 成活率与生长速度, 在保证稻田养殖泥鳅的口感、 肉质的同时, 提高养殖产量与养殖速度, 泥鳅摄食腐熟肥料、 水草、 水蚯蚓、 人工饲料等饵料, 杂食性摄食可以提高泥鳅的抗病能力、 免疫力、 抗菌能力, 使泥鳅减少患病虫害的几率,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3、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 活性多肽可以促进丰年虫对强化饵料的 消化吸收, 提高强化效率, 经过强化后的丰年虫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 适合作为 泥鳅的开口饵料, 该育苗条件有利于提高泥鳅幼体的免疫能力、 应激能力、 抗菌抗病能力, 提高其成活率与生长发育速度; 2) 腐熟有机肥既可为泥鳅提供饵料, 又可供水蚯蚓取食, 配 合人工饲料喂养, 杂乱摄食更加有利于泥鳅的迅速成长; 3) 泥鳅摄食腐熟肥料、 水草、 水蚯 蚓、 人工饲料等饵料, 杂食性摄食可以提高泥鳅的抗病能力、 免疫力、 抗菌能力, 使泥鳅减少 患病虫害的几率,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24、 0009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育苗池面积为1亩, 池底平整无杂草, 水深0.3米, 进水口架设60目拦网, 放苗前7天以 15kg/亩漂白粉进行清池, 然后进行浮网和试水操作; 将鳅苗以30万尾/亩的密度进行培育, 选择强化后的丰年虫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 丰年虫的强化饵料为裂壶藻10g、 小球藻10g、 卵 磷脂脂质体20g、 鱼粉15g、 鱼油20g、 鱼蛋白水解物28g、 尿素20g、 硝酸铵18g、 磷酸钙15g、 发 酵农家肥60g、 活性多肽1g充分混合均匀后粉碎成10微米大小的颗粒, 强化喂养丰年虫8。

25、小 时即可投喂给鳅苗; 投喂量开始时可占种苗总体重的2%, 以后可逐渐增至8%, 每天上下午各 投喂一次, 鳅苗体长达8厘米时, 即可进入成鳅饲养阶段; 2) 稻田翻耕后, 在距离田埂内侧50 厘米处沿四周开挖宽60厘米、 深50厘米的环沟, 主沟位于稻田中央, 在稻田四周开挖长、 宽、 深分别为2.5米、 1.5米和0.6米的鱼溜, 鱼溜与鱼沟相通; 进、 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成对 角, 按照高灌低排的原则, 进水口应高于水面20厘米, 并用60目的纱网过滤进水, 排水口建 在稻田的另一端鱼沟低处, 也要用60目纱网过滤出水; 在排水口一端的田埂上开设2个溢水 口, 也要用60目纱网过滤出。

26、水, 以便控制水位; 在鱼沟、 鱼溜开挖成型后, 将稻秆、 油菜秆、 玉 米秸秆等植物秸秆碎料在鱼沟、 鱼溜底部铺上3厘米, 在秸秆上面铺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 5厘米, 如此重复2次, 然后在表面覆盖3厘米的细壤土; 3) 在鳅苗放养前每亩用30千克生石 灰化水均匀泼洒, 在插秧前10天每亩稻田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200千克做基肥, 以培育泥 鳅适口的天然饵料, 在环沟四角位置移植一些苦草、 小米草和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 种植面 积为环沟面积的6%; 人工饲料投喂泥鳅前需要经过一个驯化的过程, 可用人工饲料60g加入 新鲜的河蚌肉浆40g混合投喂, 逐渐减少河蚌肉浆的占比即可; 4) 放养鳅苗。

27、前30天按照 30kg/亩的量投放水蚯蚓, 在水稻插秧后10天按2万尾/亩的放养量放养鳅苗, 鳅苗下田前需 消毒, 鳅苗应经过环沟水调温后下田; 鳅苗放养后, 稻田水深要保持8厘米, 养殖中期正是高 温季节, 稻田水深应保持在12厘米; 鱼沟和鱼溜的水质要始终保持 “肥、 活、 嫩、 爽” , 水色以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107535391 A 6 黄绿色为佳, 溶解氧保持在2毫克/升, pH值保持在6.5, 注意观察鱼沟、 鱼溜的水质变化, 适 时加注新水; 5) 每隔10天用0.5mg/L聚维酮碘在鱼沟和鱼溜均匀喷洒, 以消毒水体; 5月、 8月 初用三黄粉按饲料添加量5g/。

28、kg投喂, 连用5天, 以预防泥鳅细菌性疾病; 每月用驱虫散按饲 料添加量0.1g/kg投喂, 每天1次, 连用2天, 以预防寄生虫类疾病; 成鳅长至10尾/千克即可 收获。 0010 实施例2: 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育苗: 将鳅苗以40万尾/亩的密度进行培育, 选择强化后的丰年虫作为幼体的开口饵 料, 丰年虫的强化饵料为裂壶藻15g、 小球藻15g、 卵磷脂脂质体25g、 鱼粉25g、 鱼油25g、 鱼蛋 白水解物33g、 尿素23g、 硝酸铵20g、 磷酸钙20g、 发酵农家肥80g、 活性多肽2g充分混合均匀 后粉碎成45微米大小的颗粒, 强化喂养丰年虫10小时。

29、即可投喂给鳅苗; 投喂量开始时可占 种苗总体重的5%, 以后可逐渐增至10%, 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 鳅苗体长达10厘米时, 即可 进入成鳅饲养阶段; 活性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 SCASRCKSRCRARRCGYYVSVCYFYRGRCYCRCLRC; 活性多肽可以促进丰年虫对强化饵料的消化吸收, 提高强化效率; 2) 搭建养殖池: 搭建养殖池, 在鱼沟、 鱼溜开挖成型后, 将稻秆、 油菜秆、 玉米秸秆等植 物秸秆碎料在鱼沟、 鱼溜底部铺上5厘米, 在秸秆上面铺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8厘米, 如此 重复2次, 然后在表面覆盖5厘米的细壤土; 人为地构建了既疏松又肥沃的泥鳅生活栖息地, 有利于泥。

30、鳅的生长, 腐熟有机肥即可为泥鳅提供饵料, 又可供水蚯蚓取食, 配合人工饲料喂 养, 杂乱摄食更加有利于泥鳅的迅速成长; 3) 施肥消毒: 在鳅苗放养前要对稻田鱼沟和鱼溜进行彻底消毒, 每亩用50千克生石灰 化水均匀泼洒, 在插秧前15天每亩稻田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300千克做基肥, 以培育泥鳅 适口的天然饵料, 在环沟四角位置移植一些苦草、 小米草和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 种植面积 为环沟面积的8%; 消毒可以有效减少泥鳅患病虫害的几率, 提高其成活率与成长速度; 4) 饲料制备: 称取豆饼粉25g、 小麦粉15g、 鱼粉25g、 蚕蛹料30g、 血粉5g、 骨粉2g、 复合氨 基酸0.3g、。

31、 维生素C0.1g、 酵母粉0.15g混合均匀即得人工饲料, 人工饲料不能直接投喂泥 鳅, 需要经过一个驯化的过程; 训食时, 可用人工饲料670g加入新鲜的河蚌肉浆40g用4毫米 模孔绞肉机压制成直径4毫米、 长度为4厘米的软条形饵料, 略微风干即可投喂, 逐渐减少河 蚌肉浆的占比即可; 人工饲料含有维生素、 氨基酸、 脂肪等泥鳅生长必须的物质, 并且具有 高蛋白、 适口性好的特点, 有助于提高泥鳅的摄食量, 并且促进泥鳅的消化吸收, 有助泥鳅 的存活与生长; 5) 放养: 放养鳅苗前40天按照40kg/亩的量投放水蚯蚓, 在水稻插秧后12天按2.5万尾/ 亩的放养量放养鳅苗, 鳅苗下田前用。

32、20ml/L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8分钟, 以杀灭鳅苗体 表的病原体, 鳅苗应经过环沟水调温后下田; 鳅苗放养后, 稻田水深要保持10厘米, 养殖中 期正是高温季节, 稻田水深应保持在15厘米; 鱼沟和鱼溜的水质要始终保持 “肥、 活、 嫩、 爽” , 水色以黄绿色为佳, 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 pH值保持在7.5, 注意观察鱼沟、 鱼溜的水 质变化, 适时加注新水, 高温季节2天就要加注一次新水; 鳅苗经强化饵料营养强化后其免 疫能力、 应激能力、 抗菌抗病能力都大大提高, 在放养至稻田后可以较快的适应新环境, 从 而减低死亡率, ; 6) 鳅病防治: 每隔15天用0.6mg/L聚维酮碘在。

33、鱼沟和鱼溜均匀喷洒, 以消毒水体; 5月、 8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107535391 A 7 月初用三黄粉按饲料添加量6g/kg投喂, 连用7天, 以预防泥鳅细菌性疾病; 每月用驱虫散按 饲料添加量0.15g/kg投喂, 每天1次, 连用3天, 以预防寄生虫类疾病; 成鳅长至15尾/千克即 可收获; 聚维酮碘和三黄粉有助于预防泥鳅的细菌性疾病, 提高其成活率与生长速度, 在保 证稻田养殖泥鳅的口感、 肉质的同时, 提高养殖产量与养殖速度, 泥鳅摄食腐熟肥料、 水草、 水蚯蚓、 人工饲料等饵料, 杂食性摄食可以提高泥鳅的抗病能力、 免疫力、 抗菌能力, 使泥鳅 减少患病虫害的几率。

34、,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0011 实施例3: 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包括: 育苗、 搭建养殖池、 施肥消毒、 饲料制备、 放养、 鳅病防 治,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育苗: 育苗池面积为2亩, 池底平整无杂草, 水深0.4米, 进水口架设60目拦网, 放苗前10 天以18kg/亩漂白粉进行清池, 然后进行浮网和试水操作; 将鳅苗以33万尾/亩的密度进行 培育, 选择强化后的丰年虫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 丰年虫的强化饵料为裂壶藻10份、 小球藻 15份、 卵磷脂脂质体25份、 鱼粉20份、 鱼油24份、 鱼蛋白水解物30份、 尿素20份、 硝酸铵18份、 磷酸钙20份、 发酵农家肥65份、 活性。

35、多肽2份充分混合均匀后粉碎成30微米大小的颗粒, 强 化喂养丰年虫8小时即可投喂给鳅苗; 投喂量开始时可占种苗总体重的5%, 以后可逐渐增至 8%, 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 鳅苗体长达10厘米时, 即可进入成鳅饲养阶段; 活性多肽的氨 基酸序列为: SCASRCKSRCRARRCGYYVSVCYFYRGRCYCRCLRC; 活性多肽可以促进丰年虫对强化 饵料的消化吸收, 提高强化效率, 经过强化后的丰年虫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高, 将 强化后的丰年虫投喂泥鳅幼苗后, 可以改变幼苗体内的脂肪结构, 有利于提高泥鳅幼体的 免疫能力、 应激能力、 抗菌抗病能力, 提高其成活率与生长发育速度; 搭。

36、建养殖池: 稻田翻耕后, 在距离田埂内侧60厘米处沿四周开挖宽80厘米、 深60厘米的 环沟, 主沟位于稻田中央, 在稻田四周开挖长、 宽、 深分别为3米、 1.5米和0.8米的鱼溜, 鱼溜 与鱼沟相通; 进、 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成对角, 按照高灌低排的原则, 进水口应高于水 面30厘米, 并用60目的纱网过滤进水, 排水口建在稻田的另一端鱼沟低处, 也要用60目纱网 过滤出水; 在排水口一端的田埂上开设3个溢水口, 也要用60目纱网过滤出水, 以便控制水 位; 在鱼沟、 鱼溜开挖成型后, 将稻秆、 油菜秆、 玉米秸秆等植物秸秆碎料在鱼沟、 鱼溜底部 铺上5厘米, 在秸秆上面铺施腐熟的畜禽。

37、粪有机肥5厘米, 如此重复2次, 然后在表面覆盖5厘 米的细壤土; 人为地构建了既疏松又肥沃的泥鳅生活栖息地, 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腐熟有机 肥即可为泥鳅提供饵料, 又可供水蚯蚓取食, 配合人工饲料喂养, 杂乱摄食更加有利于泥鳅 的迅速成长; 施肥消毒: 在鳅苗放养前要对稻田鱼沟和鱼溜进行彻底消毒, 每亩用40千克生石灰化 水均匀泼洒, 在插秧前12天每亩稻田施腐熟的畜禽粪有机肥250千克做基肥, 以培育泥鳅适 口的天然饵料, 在环沟四角位置移植一些苦草、 小米草和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 种植面积为 环沟面积的8%; 消毒可以有效减少泥鳅患病虫害的几率, 提高其成活率与成长速度; 饲料制备: 称。

38、取豆饼粉25份、 小麦粉14份、 鱼粉24份、 蚕蛹料28份、 血粉4份、 骨粉2份、 复 合氨基酸0.3份、 维生素C0.1份、 酵母粉0.15份混合均匀即得人工饲料, 人工饲料不能直接 投喂泥鳅, 需要经过一个驯化的过程; 训食时, 可用人工饲料70份加入新鲜的河蚌肉浆40份 用3毫米模孔绞肉机压制成直径3毫米、 长度为3厘米的软条形饵料, 略微风干即可投喂, 逐 渐减少河蚌肉浆的占比即可; 人工饲料含有维生素、 氨基酸、 脂肪等泥鳅生长必须的物质, 说 明 书 5/6 页 8 CN 107535391 A 8 并且具有高蛋白、 适口性好的特点, 有助于提高泥鳅的摄食量, 并且促进泥鳅的消。

39、化吸收, 有助泥鳅的存活与生长; 放养: 放养鳅苗前30天按照40kg/亩的量投放水蚯蚓, 在水稻插秧后12天按2.2万尾/亩 的放养量放养鳅苗, 鳅苗下田前用15ml/L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泡消毒6分钟, 以杀灭鳅苗体表 的病原体, 鳅苗应经过环沟水调温后下田; 鳅苗放养后, 稻田水深要保持8厘米, 养殖中期正 是高温季节, 稻田水深应保持在15厘米; 鱼沟和鱼溜的水质要始终保持 “肥、 活、 嫩、 爽” , 水 色以黄绿色为佳, 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 pH值保持在7.2, 注意观察鱼沟、 鱼溜的水质变 化, 适时加注新水, 高温季节2天就要加注一次新水; 鳅苗经强化饵料营养强化后其免疫能 。

40、力、 应激能力、 抗菌抗病能力都大大提高, 在放养至稻田后可以较快的适应新环境, 从而减 低死亡率; 鳅病防治: 每隔10天用0.5mg/L聚维酮碘在鱼沟和鱼溜均匀喷洒, 以消毒水体; 5月、 8月 初用三黄粉按饲料添加量6g/kg投喂, 连用7天, 以预防泥鳅细菌性疾病; 每月用驱虫散按饲 料添加量0.15g/kg投喂, 每天1次, 连用3天, 以预防寄生虫类疾病; 成鳅长至12尾/千克即可 收获; 聚维酮碘和三黄粉有助于预防泥鳅的细菌性疾病, 提高其成活率与生长速度, 在保证 稻田养殖泥鳅的口感、 肉质的同时, 提高养殖产量与养殖速度,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0012 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中的。

41、常规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 在此不进行赘述。 0013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 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 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 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107535391 A 9 SEQUENCE LISTING 浦江县酉泽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规模化养殖泥鳅的方法 1 1 PatentIn version 3.5 1 36 PRT 人工合成 1 Ser Cys Ala Ser Arg Cys Lys Ser Arg Cys Arg Ala Arg Arg Cys Gly 1 5 10 15 Tyr Tyr Val Ser Val Cys Tyr Phe Tyr Arg Gly Arg Cys Tyr Cys Arg 20 25 30 Cys Leu Arg Cys 35 序 列 表 1/1 页 10 CN 107535391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