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个人计算机卡连接器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到个人计算机卡连接器。它的使用方法就是把个人计算机卡插入连接器,更具体地涉及插入表面固定型的个人计算机卡连接器,在其中每一个插头接点的末端部分的前端都被焊到了印刷电路板上。
例如,用于笔记本式个人计算器中的个人计算机卡(记忆卡)也就是一种插入或拿出于个人计算机卡连接器的卡。这一连接器是为特定目的而设计的。近年来,随着个人计算机卡形状的标准化,个人计算机卡连接器的插头接点尺寸和排列及其它方面的标准化,使市场对能用于更广泛不同目的的个人计算机卡连接器的需求突然增大。
一般地说,个人计算机卡连接器有一管座部分,其中有许多通过压力固定方法按预定排列固定在插套中的插头接点;有引导个人计算机卡插入或拿出地框架;有固定在每一框架上的弹出装置弹出个人计算机卡。每一插头接点的一端为大体上是圆柱形的接点端,这样插头接点可插入及拿出于个人计算机卡的插套。在接点端的背部是一锚定部分,它与插套中的插孔内壁锚定。当通过插孔内壁中的锚定部分锚定每一插头接点,使其被冲压和固定在插套中时,前面形成的插头接点的窄长的末端部分由插套背部方向向下突出在外。末端的前部与一焊盘校直并软熔焊接,从而个人计算机卡装到印刷电路板上。
在上述的表面固定型个人计算机卡连接器中,依照所要求的突出于插套的接点末端间的平行度和印刷电路板的焊盘上末端部分的前部(焊接部分)的平滑性,弯曲这些大量插头接点的每一个末端部分。当把连接器连到印刷电路板以便使末端校正于焊盘时,现在使用连接模板可避免焊接的错误。固大约0.3mm厚的末端很容易变形并且间距受限于1.27mm。然而在拿走连接模板后,相对较长的末端由于它们的弹性可能使其未校准于焊盘。如果出现这一情况,末端部分的前部就达不到所要求的平滑度,因此导致焊接错误。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这么一个个人计算机卡连接器,在其中插头接点的末端部分的前部与焊盘高精度地校直以便末端部分按预定位置容易地、可靠地焊接到印刷电路板上。
表面固定型个人计算机卡连接器实现了上述目的。在其中,有许多按预定排列顺序固定在插套中的插头接点。每一个插头接点的窄长的末端部分都从插套中伸出,而末端部分的前部都焊到了印刷电路板上,其中,插套上固定有插架使插架底表与印刷电路板的连接面极近地相对,插架中有许多引导管,许多的插头接点的末端部分位于其中并且插架的底表与末端部分的前部有弹性接触。
插架可用于放置从插套中伸出的许多的插头接点的末端部分,方法是把末端部分插进引导管。因此,插套中固定有插架可保持末端部分间的所要求的平行度。此外,相对印刷电路板位于向上位置的末端部分的前部(焊接部分)与插套中固定的任何插架的底面保持弹性接触可保持末端部分的前部间所要求的平行度。因此,使插架底面对着连接面可阻止末端部分的前部的不当放置。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个表面连接型个人计算机卡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2是上述整个个人计算机卡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3是上述整个个人计算机卡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4是上述连接器套管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5是在上述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接点关键部分的透视图。
图6是插头接点的制造流程图,展示的是插头接点平面形状的变化。
图7是连接器中插套机体部分的平面图。
图8是图7中插套机体部分的前视图。
图9是连接器中插套底盘部分的平面图。
图10是图9中底部侧视的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11是连接器中插套后的插架的平面图。
图12是图11中插架的前视图。
图13是连接器中插套前面插架的平面图。
图14是图13中插架的后视图。
图15是在制造流程后在连接器中插头接点的末端部分的形状图。
图16是连接器的框架透视图。
图17是用于固定框架的地金属配件的侧视图。
图18是用于固定框架的地金属配件的平面图。
图19是固定框架的地金属配件关键部位图。
图20是固定在连接器套管后面的框架图。
图21是图6中制造流程中的插头接点处于交叉时变化的横截面图。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整个表面连接型个人计算机卡连接器的平面图;图2是整个连接器的侧视图;图3是整个连接器的前视图;图4是连接器套管部分的横截面图。根据这些图,连接器主要有一个套管部分3,其中有许多经加压按预定排列固定到插套2中的插头接点1。二个大体例转C型的框架4,经过它个人计算机卡(图中所示)插入或拿出连接器,每一框架4上有一弹性装置,这一装置有一弹出杆5和推杆6。
如图5所示,插头接点1在一端是大体圆柱型接触部分11,在另一端是窄长的末端部分12,在接触部分11后面有一凸出部分13,凸出部分13与末端部分12的基部成直角并和末端部分12厚度相同。此外,它还有一锚定部分13,是一个与凸出部分13凸起方向大致成直角的表面,并与插套2中的插头孔2a锚定。进一步,它有一模板承受部分13b,它是由凸出部分13的后表面形成。这样可与模板(无显示)接触把插头接点压入插套2中。更具体一点,接触部分11的前部是锥形,接触部分11的其它部分是直径0.44mm的圆柱形。末端部分12和凸出部分13都是0.3mm厚,末端部分12是按预定形状制造的。
如图6所示,插头接点1的制造流程如下。图中制造流程从左至右。
在制造插头接点1中,首先准备一个由传送带传送的厚度为0.3mm的环形金属板半成品14。对金属板半成品14冲压和加压形成窄长部分15,稍后它成为接触部分11。继续加压形成窄长部分15的前部和斜的侧面。然后,继续冲压形成直线型的更窄的部分17(包括窄长部分15),它是从大体为L-形固定部分16中伸出,之后固定部分16弯成直角使更窄的部分17在其侧直立。然而,在更窄部分17侧立之前,在窄长部分15后面的更窄的部分17的侧面形成锚定部分13a。此后,直立的更窄部分17的前部从底盘处切下并且沿着直立更窄部分17直立方向加压窄长部分15,从而形成大体为圆柱形的接触部分11,它的前部制成锥形而其它部分的直径为0.44mm。给与数字16相连的底部加压形成窄长部分18,稍后它变成末端部分12,接下来从环形金属板半成品14上切割下预计的数量,且把窄长部分18制成末端部分12。相邻2个末端部分12间的间隔设为1.27mm。
由传送带传送的上述获得的预计数量的插头接点1由接触部分11开始插入插套2中的插头孔2a中且与传送带分开。然后,通过锚定插头孔2a内壁中的锚定部分13a从而调整每一末端部分12凸出的数量。最后,通过切割校直每一末端部分的前部,由此完全把插头接点1固定到插套中。
在这一实施例中,通过沿更窄部分17直立方向加压直立的更窄部分19的窄长部分15的方法,从0.3mm厚的薄金属板半成品制成大体上为圆柱形接触部分11是可能的。因此,用相对便宜的金属板半成品14制造插头接点1成为可能而不用厚度不同且很贵的材料。在更窄部分17侧立前,把稍后成为接触部分11(或者窄长部分15)的冲压过的更窄部分17的侧面加压,使其面积更小。因此,在更窄部分17侧立后继续加压使接触部分11表面成多光滑的曲线,这样就不会形成粗糙的侧面,因而使制造方法更适用制造非常可靠的插头接点1。
在这样制造插头接点1过程中,在接触部分11后的更窄部分17的薄片部分成为薄片13。锚定于插套2中插孔2a内壁的锚定部分13a,是由与薄片13表面树立方向垂直的表面形成。从而使锚定部分13a的方向大体垂直于插头接点1的排列方向。因此,不会增加由于加压固定插头接点而产生插套2的变形,这样使固定的插头接点1间距离不断校正。在插头接点1中,薄片13的后部制成多模板承受部分13,模板与之相接把插头接点1加压固定到插套2中。由于模板承受部分13b与插头接点1的排列方向成直角,没有任何尺寸限制,因而既使插头接点排列间隔窄到1.27mm,模板承受部分13b也可占有很大面积,因而利于加压固定的操作。
除了插头接点1,下面介绍管套部分3的组成部分。
管套部分3主要有一插套2,其中加压固定有预计数量的插头接点1,2个插架7和8分别位于插套2的前部和后部。插套2有2个机体9即相同形状的上下两个机体,在机体下为底盘部分10直接与印刷电路板连接表面相接。每一机体中加压固定有插头接点1。在位于插套2后面的插架7使插头接点1的末端部分12从上机体9中向下伸出。另一个位于插套2前部的插架8使插头接点1的末端部分12从下机体9中向下伸出并指向插架8。
插套2的一机体9为图7和8所示的模压部分,图7和8分别为机体9的平面和前视图。底盘部分10为图9和10所示的模压部分,图9和10分别为底盘部分10的平面和部分模截面侧视图。插架7如图11和12所示的模压部分,图11和12分别为插架7的平面和前视图。插架8如图13和14所示的模压部分,图13和14分别为插架8的平面和后视图。根据这些图,在插架7的前和底侧有许多平行的导管,其中可放置从上机体9中伸出的许多插头接点1的末端部分12。在插架8的后和底侧有许多平行的导管8a,其中可放置从下机体9伸出的许多插头接点1的末端部分12。把插架7固定到底盘部分的方法是把底盘部分10的凸出部分10a插入插孔7b,并且插架8固定到底盘部分10的方法是把底盘部分10的凸出部分10b插入插孔8b中。在把插架7和8固定到底盘部分12前,可根据图15所示制造插头接点1末端部分12的前部12a(或焊接部分),这相对于印刷电路板19是向上方向的。如完成此前并有导管且末端部分12位于其中的插架7和8固定到了底盘部分10上,那么使每一末端部分12的前部12a与插架7或8的底部有弹性接触,保持所需的前部的平滑度。因此,当插套2与印刷电路板19相连且插架7和8的底面非常近地面对连接面对,可准确无误按预定位置把末端部分12的前部12a置于印刷电路板19上。
从前面的描述中可清楚知道,许多插头接点1的每一末端部分12位于导管7a中或8a中,且底部与末端部分12的前部12a有弹性接触的插架7和8被固定到了插套2中,这样不仅保持了所需的末端部分12的平行度,而且保持了焊接到印刷电路板19上的前部12a的平滑度。因此,把插套2连接到印刷电路板19上且使插架7和8的底表非常近地面对连接面可不断地阻止末端部分12的前部12a的错误放置或倾斜。并且更易于可靠地在预定位置上把末端部分12焊接到印刷电路板19上。
下面介绍框架4和本实施例表面连接型个人计算机卡连接器的弹起装置(每一弹出杆5和推杆6)。
在连接器中,2个大体C-形的框架4相互在上下位置上并相互固定起来。(参考图16)上面的框架4与插套2的上机体9的侧壁相固定,下面的框架4与插套2的下机体9的侧壁相固定。上面的框架的固定方法是卡住一大体下形状的定位器4a。它是从框架背部的左右两侧伸出来,框架背部紧靠上机体9的侧壁。下框架的固定方法是卡住靠着插套2的下机体9侧壁的定位器4a。每一框架4有一对槽管20和一桥路部分21。图中前后伸出的槽管20,被用于引导个人计算机卡,以卡横着方向的两侧沿槽管插入或移出。此外,前部确定引导插入点4b。桥路部分21连接槽管20的后部。当主机体9的侧壁卡位定位器4a时,加压固定到机体9上的插头接点1面对引导插入点4b的内部。每一框架4中,桥路部分21可根据一对槽管20沿图16中箭头B方向灵活弯曲使桥路部分21与槽管20相连的这部分相对地更窄。2个圆形凸起21a和21b在框架4中的桥路部分21的中间部5突起。这两个凸起21a和21b被插入弹出杆5中间部分的2个轴孔5a和5b中。在这两个圆形凸起中,圆形凸起21a起到旋转轴的作用使框架4旋转地支持弹出杆5。每一框架4中的一个槽管突出一杆支持框架4c支持推杆6使其自由前进和后退。弹出杆5一端在推杆6后有一两腿部分6a,且在弹出杆5另一端的接点5c在弹出杆5转动时在管套部分3的弯角处能稍微向前和向后运动。弹出杆5由金属制成,推杆是模压部分。
更具体地讲,在这一连接器中,当插入上或下卡插入点4b任何之一的个人计算机卡沿框架4前进到管套部分3时,弹出杆5的卡接点5c被推进个人计算机卡中使其退后。当出现这一情况时,个人计算机卡中插口接点与插头接点1连接后,推杆6立即向前运动,这样完成卡的插入。要取出插进的个人计算机卡,推动相应推杆6使弹出杆5如图1中所示逆时针旋转,且卡接点5c向前运动。因此,个人计算机卡被推进到接点5c处且与插头接点1分离,以便用手就可轻易地把卡从卡插入口4b处取出。
从上面介绍可知,本实施例的表面连接型个人计算机卡连接器有机体部分9,上下排列。其中有按预定排列固定的插头接点1,有框架4,其在前端有一卡插入点4b且其后端固定在机体9上;有由框架4支持的一个弹出杆5和一个推杆6。因此,它是这样一种连接器,在其中个人计算机卡可插入上或下框架任何一个,从而可操纵2个个人计算机卡。这里,上下两个框架4相互固定在总共4个部位。在前面2个,后面2面。前部的框架左右两侧通过地金属配件固定在一起,即地末端。在使用金属配件固定框架4前,它们的形状分别在图17和18中金属配件侧视和平面图中展示。如图19所示,当从框架4的槽管20中突出的直角凸起4d在舌头部分22a间被加压固定并被弯曲,且底部薄片部分22b与从框架4的底部突出的凸起4e齿合以便根据印刷电路板19而确定位置时,可容易地通过地金属配件22固定上下框架4。当通过此方法地金属配件22固定框架4,伸向地金属配件前端的一对弯曲弹性部分22c和插入上下框架4内的个人计算机卡表面有弹性接触,并且底部薄片部分22在连接过程中与印刷电路板19的地管(没有图示)加压接触。
因此,当连接器的结构是有两个一个人计算机卡操纵框架4,框架上下安置为两层使连接器能操纵2个个人计算机卡时,且当在许多部位固定两个框架4的地金属配件22的一部分作用为地末端时,那就没有必要制造一新框架操纵2个个人计算机卡,及为每一框架4结合分开的地末端。因此,可大幅度降低成本。此外,地金属配件22的使用减少固牢配件的使用,从而使所需配件和装配人工时间降为最低。进一步,可从外部轻易地固定框架4,因而利于装配。
在连接器中,插套2和框架4是分开的组成部分,这样在管套部分3自动连动印刷电路板19后插套2可卡位框架4。如本实施例的上述描述,框架4的桥路部分21可根据一对槽管29灵活地弯曲。因此,如图20所示连接之后在地框架4固定到管套部分3中,在框架4后部的定位器4a很容易地被插套侧壁卡位,只要通过向管套部分3推动框架4中的定位器,同时在印刷电路板19的连接表面上斜着弯曲桥路部分21。因此,即使当框架4下以前连有其它组成部分,可制成完整的框架和以前连接的管套部分3的结构而不会出现框架断裂情况,因而确保高密度连接。此外,既然框架4被固定在已连接的管套部分3上,相对成本低的树脂材料如PBT可用于制造框架4,从而避免使用具有高热阻材料。
上述的2个印刷电路卜操纵连接器比1个个人计算机卡操纵连接器为一倍的插头接点1,且末端部分12不仅从插套2后且从插套2前伸出。因此,虽然在实施例中在插套2后面和前面分别连有插架7和8,但是对一个个人计算机卡操纵连接器来说只需使用一个插架。
虽然在上述介绍中,插套2的机体9和底盘部分10是分开的组成部分,稍后形成完整结构,但插架可连接到插套上形成一完整模压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即插套的底盘部分和机体为分开的组成部分且相对印刷电路板的连接表面机体有不同连接高度时,只需变化底盘部分的高度从而进行简单的模压成形及插头接点的末端部分成形,从而避免进行变化机体形状这一复杂操作。
从上述介绍所知,根据本发明的个人计算机卡连接器,把有导管的插架固定到插套上可保持许多插头接点末端部分的所需的平行度。使每一末端部分的前部(焊接部分5)与任何一插架具有弹性接触可保持前部的平滑度。因此,在非常近地距离使插架底表面对印刷电路板的连接表面可高效地,不断地防止末端部分的前部的错误放置和倾斜,从而在预定位置实现末端部分和印刷电路板的简单、可靠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