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草抑芽剂施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烟草抑芽剂施用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656219.1 (22)申请日 2015.10.12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28445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2.03 (73)专利权人 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地址 550081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龙滩 坝路29号 (72)发明人 陈伟 潘文杰 林叶春 陈懿 高维常 李洪勋 熊晶 殷坤勤 张荣春 (74)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吴无惧 (51)Int.Cl. A01G 7/06(20。
2、06.01) 审查员 狄强 (54)发明名称 一种烟草抑芽剂施用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草抑芽剂施用方法, 包 括以下处理步骤: 1) 将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 剂均匀喷洒或涂抹于塑料袋内; 或者将吸附有上 述抑芽剂的抑芽剂载体置于塑料袋内; 或者两种 方法组合起来使用; 2) 烟株花蕾伸长至开花阶 段, 先人工抹去2.0cm长的腋芽, 再用经步骤1) 处理的塑料袋, 将全部花序连同最上部的3-4片 烟叶套住, 适当拴紧袋口, 直至烟叶采收完毕。 通 过将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施于塑料袋内 并套在未打顶烟株顶部, 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 间, 空间内高温环境易使抑芽剂雾化, 利于。
3、烟株 有效吸收, 提高抑芽效果, 使用时不受天气影响, 避免抑芽剂浪费及其对土壤、 烟叶造成的残留污 染。 同时,上部烟叶质量改善效果明显。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CN 105284452 B 2018.01.02 CN 105284452 B 1.一种烟草抑芽剂施用方法, 采用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 处理步骤: 1) 将抑芽剂均匀喷洒或涂抹于塑料袋内; 或者将吸附有抑芽剂的抑芽剂载体置于塑料 袋内; 或者将前两种方法组合起来使用; 其中, 所述抑芽剂载体为棉球、 海绵、 纸张或棉布; 2) 在烟株花蕾伸长至开花阶段, 先人工抹去2.0cm长的腋芽, 再用经步。
4、骤1) 处理的塑 料袋, 将全部花序连同最上部的3-4片烟叶套住, 适当拴紧袋口, 直到烟叶采收完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草抑芽剂施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 中所用的抑芽 剂为用纯净水稀释过的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稀释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草抑芽剂施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抑芽剂稀释到使用说 明书规定的浓度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草抑芽剂施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 中抑芽剂每袋用量 为10-15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草抑芽剂施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塑料袋厚度为0.018 0.020mm, 长度为45-50cm, 宽度为25。
5、-3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草抑芽剂施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套袋后的烟株有效留叶数 为烤烟品种常规打顶后的有效叶片数量。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284452 B 2 一种烟草抑芽剂施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草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的施用方法, 属于烟草栽培农药 使用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 烟草是以烟叶为收获对象的作物, 为提高烟叶产量及质量, 在烟叶现蕾 开花后必须去除其生长点, 调控顶端优势, 抑制生殖生长, 促进营养生长。 同时为了避免烟 株叶腋长出腋芽, 消耗养分, 降低烟叶产量和质量, 在烟叶打顶后还必须及时。
6、去除腋芽。 0003 我国目前烟草生产去除腋芽的方式为人工抹芽和化学抑芽, 其中人工抹芽费工费 时, 劳动强度大, 生产成本高, 且容易传播病害。 化学抑芽是目前烟草上普遍采用的抑芽方 法, 具有省工省时, 劳动强度小, 生产成本低的优势。 目前化学抑芽主要采用杯淋或者涂抹 抑芽剂的方法, 抑芽剂暴露在空气中, 不仅不利于抑芽剂的有效吸收, 同时也会增大抑芽剂 的用量; 如果施用不当, 抑芽剂溅落在烟叶上, 影响烟叶的安全性。 抑芽剂施用后遇到降雨 天气, 在雨水的冲洗下, 抑芽效果大大降低; 而且抑芽剂也会附着在烟叶上或流入土壤, 造 成烟叶和土壤农药残留超标。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
7、解决的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烟草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施用方法, 能够避免不利天气对抑芽剂施用的影响, 减少抑芽剂用量, 提高抑芽效果, 减小抑芽剂对烟 叶造成的残留污染, 改善烟叶品质, 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烟草抑芽剂施用方法, 采用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 剂, 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0006 1) 将抑芽剂均匀喷洒或涂抹于塑料袋内; 或者将吸附有抑芽剂的棉球、 海绵、 棉 布、 纸张等抑芽剂载体, 置于塑料袋内; 或者将前两种方法组合起来使用; 0007 2) 在烟株花蕾伸长至开花阶段, 先人工抹去2.0cm长的腋芽, 再用经步骤1) 处理 的塑料袋,。
8、 将全部花序连同最上部的3-4片烟叶套住, 适当拴紧袋口, 直到烟叶采收完毕。 0008 优选地, 所述步骤1) 中所用的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为用纯净水稀释过的抑 芽剂稀释液。 0009 优选地, 所述抑芽剂稀释到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浓度范围。 0010 优选地, 在步骤1) 中抑芽剂每袋用量为10-15ml。 0011 优选地, 所述塑料袋厚度为0.0180.020mm, 长度为45-50cm, 宽度为25-30cm, 选 用该种尺度的塑料袋能够有效的将烟株花序和小烟叶罩住, 并能粘附足量的抑芽剂。 0012 优选地, 套袋后的烟株有效留叶数为烤烟品种常规打顶后的有效叶片数量, 这样 能在保。
9、证烟农收益的情况下, 进一步的改善烟叶质量。 0013 发明人指出: 上述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是中国烟叶公司目前推荐使用的抑 芽剂。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5284452 B 3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通过将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施于塑料袋内; 或者 吸附在棉球、 海绵、 纸张、 棉布等抑芽剂载体上, 并将其置于塑料袋内; 或者同时采用上述两 种方法, 然后将塑料袋套在未打顶的烟株上。 该种方式在烟株顶端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 间, 空间内的高温环境容易使抑芽剂雾化, 有利于烟株顶部的叶片、 花蕾等幼嫩组织对内吸 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的有效吸收, 提高抑芽效果,。
10、 避免抑芽剂的浪费, 减少抑芽剂用量, 降低抑芽剂对土壤、 烟叶造成的残留污染。 同时在使用时也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 保障抑芽 效果。 0015 总之, 本发明具有减工降本效果明显, 抑芽效果良好, 烤后烟叶质量改善等优点, 特别适合用于烟叶抑芽剂的施用技术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 述。 0017 本发明烟草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施用方法的具体做法是: 0018 实施例1: 0019 1) 采用纯净水将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稀释至说明书规定的浓度范围, 其中 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为中烟烟叶公司目前推荐使用。
11、的抑芽剂; 0020 2) 将稀释好的抑芽剂溶液均匀喷洒于塑料袋内部, 每袋用量为10-15ml, 选用的塑 料袋厚度为0.0180.020mm, 长度为45-50cm, 宽度为25-30cm; 0021 3) 在烟株花蕾伸长至初花阶段, 先人工抹去2.0cm长的腋芽, 再用喷洒或涂抹抑 芽剂溶液的塑料袋, 将全部花序连同最上部的3-4片烟叶套住, 适当拴紧袋口, 直至烟叶采 收完毕。 0022 实施例2: 0023 1) 采用纯净水将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稀释至说明书规定的浓度, 其中内吸 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为中烟烟叶公司目前推荐使用的抑芽剂; 0024 2) 将棉球、 海绵、 纸张、 。
12、棉布等浸泡在稀释好的抑芽剂溶液中, 充分吸附抑芽剂溶 液10-15ml后, 再将该棉球、 海绵、 纸张、 棉布等置于塑料袋内, 选用的塑料袋厚度为0.018 0.020mm, 长度为45-50cm, 宽度为25-30cm; 0025 3) 在烟株花蕾伸长至开花阶段, 先人工抹去2.0cm长的腋芽, 再用带有抑芽剂溶 液的塑料袋, 将全部花序连同最上部的3-4片烟叶套住, 适当拴紧袋口, 直至烟叶采收完毕。 0026 实施例3: 0027 1) 采用纯净水将内吸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稀释至说明书规定的浓度, 其中内吸 型或局部内吸型抑芽剂为中烟烟叶公司目前推荐使用的抑芽剂; 0028 2) 将一部。
13、分抑芽剂溶液均匀喷洒于塑料袋内部, 另一部分吸附在棉球、 海绵、 纸张 或棉布上, 再将该棉球、 海绵、 纸张或棉布置于塑料袋内; 抑芽剂溶液总用量为10-15ml, 选 用的塑料袋厚度为0.0180.020mm, 长度为45-50cm, 宽度为25-30cm; 0029 3) 在烟株花蕾伸长至开花阶段, 先人工抹去2.0cm长的腋芽, 带有抑芽剂溶液的 塑料袋, 将全部花序连同最上部的3-4片烟叶套住, 适当拴紧袋口, 直至烟叶采收完毕。 0030 下面为一组对比试验, 选用中烟烟叶公司推荐使用的30%甲戊烯效唑乳油抑芽剂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5284452 B 4 (北京。
14、市东旺农药厂) , 采用打顶后杯淋法与本发明比较, 如下表。 表中抑芽率(%)=(对照芽 数处理芽数)/对照芽数100%, 抑芽效果(%)=(对照芽鲜重处理芽鲜重)/对照芽鲜重 100%。 0031 表1 抑芽率和抑芽效果比较 0032 0033 表2 上部烟叶化学成分比较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5284452 B 5 0034 0035 表3 上部烟叶评吸质量比较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5284452 B 6 0036 0037 表1是发明人采用本发明与打顶后杯淋法的抑芽效果对比, 可看出本发明的抑芽 率及抑芽效果均好于杯淋法, 后期效果更为明显。 表2是采用本发明与常规打顶后上部烟叶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5284452 B 7 化学成分的比较, 可知采用本发明后的上部烟叶化学品质明显改善, 其化学成分协调性优 于常规打顶。 表3是采用本发明与常规打顶后上部烟叶评吸质量对比, 可知采用本发明后的 上部烟叶评吸质量要高于常规打顶。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5284452 B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