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6590212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959238.0

申请日:

20171016

公开号:

CN107593339A

公开日:

201801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22/22,A01K61/51,A01K61/59,A23K50/80,A23K10/30,A23K10/37,A23K10/26

主分类号:

A01G22/22,A01K61/51,A01K61/59,A23K50/80,A23K10/30,A23K10/37,A23K10/26

申请人:

贾庆光

发明人:

贾庆光

地址:

5453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融水镇融洲风情28栋18-1

优先权:

CN201710959238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姜司晨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水稻品种选择;2)稻田选择;3)稻田地块改造;4)小龙虾虾苗放养;5)小龙虾日常管理;6)螺狮的繁育;7)螺狮投放种苗;8)螺狮饲养管理;9)稻田追肥。本发明具体优点如下:1、可以稳量增收,粮食产量不减,每亩还可增收几千元。2、可以除草灭害,消灭田里的杂草和水生生物,尤其是许多危害性幼虫。3、小龙虾游动、觅食有助于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增加田水溶氧量。4、小龙虾以螺狮为食,通过新陈代谢,小龙虾排出的粪便起到了增肥的作用,从而使化肥、农药的用量相对较少,确保水稻稳产优质,实现高效、生态、安全。

权利要求书

1.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水稻品种选择;2)稻田选择;3)稻田地块改造;4)小龙虾虾苗放养;5)小龙虾日常管理;6)螺狮的繁育;7)螺狮投放种苗;8)螺狮饲养管理;9)稻田追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水稻品种选择为晚稻中的晚熟品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稻田面积为10-14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稻田地块改造是指田埂高70-80cm,上窄下宽,底部宽40-50cm,顶部宽20-30cm;稻田四周挖环形沟作为养虾沟,沟宽2-4m,深1m;稻田底部和养虾沟底部铺15-25cm厚的肥泥,田埂底部每隔10cm-20cm开洞,使虾可自由捕食螺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是按照30-50kg/亩放养亲虾,自行繁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小龙虾日常管理是指3-5周后,每天向养虾沟中投入3-5公斤/亩的全价饵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螺狮的繁育是在稻田地块之内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螺狮,雌雄比例为1:1,自然繁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螺狮投放种苗从自螺狮繁育2-3周后,从稻田地块内挖出0.2-0.3kg/亩的螺狮放入养虾沟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螺狮饲养管理是指在幼螺生长旺季,即4-11月份之间添喂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动物内脏、下脚料,投料时间为每天上午1次,日投喂量为螺体重量的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中,稻田追肥量为底肥使用量的30%-4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和农业产品套种套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小龙虾: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厘米,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额剑具侧棘或额剑端部具刻痕。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小龙虾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

螺蛳,中国特有属,分布于云南、江苏的湖泊中。壳大型,高70毫米以上。外形呈圆锥形或塔圆锥形;壳面有棘状或乳头状突起,或仅有光滑螺棱。厣为角质薄片。雌雄异体,卵胎生,全年皆可繁殖。螺蛳以宽大的足部匍匐于湖底。肉味鲜美,螺黄(雄性生殖腺)更是人们喜食的佳品。

小龙虾稻田养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养殖模式,其养殖过程可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个阶段,上半年的稻田尚未种稻,此时稻田以养虾为主,若下半年的稻田种植水稻后不再养虾,则全年的养殖与种植过程称为“虾稻连作”;若下半年在种植水稻的同时,继续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则称为“虾稻共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稻品种选择;

2)稻田选择;

3)稻田地块改造;

4)小龙虾虾苗放养;

5)小龙虾日常管理;

6)螺狮的繁育;

7)螺狮投放种苗;

8)螺狮饲养管理;

9)稻田追肥。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1)中,水稻品种选择为晚稻中的晚熟品种。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2)中,稻田面积为10-14亩。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3)中,稻田地块改造是指田埂高70-80cm,上窄下宽,底部宽40-50cm,顶部宽20-30cm;稻田四周挖环形沟作为养虾沟,沟宽2-4m,深1m;稻田底部和养虾沟底部铺15-25cm厚的肥泥,田埂底部每隔10cm-20cm开洞,使虾可自由捕食螺狮。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4)中,是按照30-50kg/亩放养亲虾,自行繁殖。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5)中,小龙虾日常管理是指3-5周后,每天向养虾沟中投入3-5公斤/亩的全价饵料。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6)中,螺狮的繁育是在稻田地块之内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螺狮,雌雄比例为1:1,自然繁殖。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7)中,螺狮投放种苗从自螺狮繁育2-3周后,从稻田地块内挖出0.2-0.3kg/亩的螺狮放入养虾沟中。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8)中,螺狮饲养管理是指在幼螺生长旺季,即4-11月份之间添喂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动物内脏、下脚料,投料时间为每天上午1次,日投喂量为螺体重量的2-3%。

进一步的,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所述步骤9)中,稻田追肥量为底肥使用量的30%-4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是一种立体养殖体系,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是推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产品安全、促进产业融合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优点如下:

1、可以稳量增收,粮食产量不减,每亩还可增收几千元。

2、可以除草灭害,消灭田里的杂草和水生生物,尤其是许多危害性幼虫。

3、小龙虾游动、觅食有助于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增加田水溶氧量。

4、小龙虾以螺狮为食,通过新陈代谢,小龙虾排出的粪便起到了增肥的作用,从而使化肥、农药的用量相对较少,确保水稻稳产优质,实现高效、生态、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稻品种选择;水稻品种选择为晚稻中的晚熟品种;

2)稻田选择;稻田面积为10亩;

3)稻田地块改造;稻田地块改造是指田埂高70cm,上窄下宽,底部宽40cm,顶部宽20cm;稻田四周挖环形沟作为养虾沟,沟宽2m,深1m;稻田底部和养虾沟底部铺15cm厚的肥泥,田埂底部每隔10cm开洞,使虾可自由捕食螺狮;

4)小龙虾虾苗放养;是按照30kg/亩放养亲虾,自行繁殖;

5)小龙虾日常管理;小龙虾日常管理是指3周后,每天向养虾沟中投入3公斤/亩的全价饵料;

6)螺狮的繁育;螺狮的繁育是在稻田地块之内每平方米投放20个螺狮,雌雄比例为1:1,自然繁殖;

7)螺狮投放种苗;螺狮投放种苗从自螺狮繁育2周后,从稻田地块内挖出0.2kg/亩的螺狮放入养虾沟中;

8)螺狮饲养管理;螺狮饲养管理是指在幼螺生长旺季,即4月份添喂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动物内脏、下脚料,投料时间为每天上午1次,日投喂量为螺体重量的2%;9)稻田追肥;稻田追肥量为底肥使用量的30%。

实施例2:

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稻品种选择;水稻品种选择为晚稻中的晚熟品种;

2)稻田选择;稻田面积为14亩;

3)稻田地块改造;稻田地块改造是指田埂高80cm,上窄下宽,底部宽50cm,顶部宽30cm;稻田四周挖环形沟作为养虾沟,沟宽4m,深1m;稻田底部和养虾沟底部铺25cm厚的肥泥,田埂底部每隔20cm开洞,使虾可自由捕食螺狮;

4)小龙虾虾苗放养;是按照50kg/亩放养亲虾,自行繁殖;

5)小龙虾日常管理;小龙虾日常管理是指5周后,每天向养虾沟中投入5公斤/亩的全价饵料;

6)螺狮的繁育;螺狮的繁育是在稻田地块之内每平方米投放30个螺狮,雌雄比例为1:1,自然繁殖;

7)螺狮投放种苗;螺狮投放种苗从自螺狮繁育3周后,从稻田地块内挖出0.3kg/亩的螺狮放入养虾沟中;

8)螺狮饲养管理;螺狮饲养管理是指在幼螺生长旺季,即11月份添喂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动物内脏、下脚料,投料时间为每天上午1次,日投喂量为螺体重量的3%;

9)稻田追肥;稻田追肥量为底肥使用量的40%。

实施例3:

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稻品种选择;水稻品种选择为晚稻中的晚熟品种;

2)稻田选择;稻田面积为12亩;

3)稻田地块改造;稻田地块改造是指田埂高75cm,上窄下宽,底部宽45cm,顶部宽25cm;稻田四周挖环形沟作为养虾沟,沟宽3m,深1m;稻田底部和养虾沟底部铺20cm厚的肥泥,田埂底部每隔15cm开洞,使虾可自由捕食螺狮;

4)小龙虾虾苗放养;是按照40kg/亩放养亲虾,自行繁殖;

5)小龙虾日常管理;小龙虾日常管理是指4周后,每天向养虾沟中投入4公斤/亩的全价饵料;

6)螺狮的繁育;螺狮的繁育是在稻田地块之内每平方米投放26个螺狮,雌雄比例为1:1,自然繁殖;

7)螺狮投放种苗;螺狮投放种苗从自螺狮繁育3周后,从稻田地块内挖出0.25kg/亩的螺狮放入养虾沟中;

8)螺狮饲养管理;螺狮饲养管理是指在幼螺生长旺季,即8月份添喂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动物内脏、下脚料,投料时间为每天上午1次,日投喂量为螺体重量的2.5%;

9)稻田追肥;稻田追肥量为底肥使用量的3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959238.0 (22)申请日 2017.10.16 (71)申请人 贾庆光 地址 5453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 县融水镇融洲风情28栋18-1 (72)发明人 贾庆光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49 代理人 姜司晨 (51)Int.Cl. A01G 22/22(2018.01) A01K 61/51(2017.01) A01K 61/59(2017.01) A23K 50/80(2016.01) A23K 10/30。

2、(2016.01) A23K 10/37(2016.01) A23K 10/26(2016.01) (54)发明名称 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 殖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水稻品种选择; 2)稻田 选择; 3)稻田地块改造; 4)小龙虾虾苗放养; 5)小 龙虾日常管理; 6)螺狮的繁育; 7)螺狮投放种苗; 8)螺狮饲养管理; 9)稻田追肥。 本发明具体优点 如下: 1、 可以稳量增收, 粮食产量不减, 每亩还可 增收几千元。 2、 可以除草灭害, 消灭田里的杂草 和水生生物, 尤其是许多危害性幼虫。 3、 小龙虾 游动、 觅食有助于。

3、稻田松土、 活水、 通气, 增加田 水溶氧量。 4、 小龙虾以螺狮为食, 通过新陈代谢, 小龙虾排出的粪便起到了增肥的作用, 从而使化 肥、 农药的用量相对较少, 确保水稻稳产优质, 实 现高效、 生态、 安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7593339 A 2018.01.19 CN 107593339 A 1.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水稻品种选择; 2)稻田选择; 3)稻田地块改造; 4)小龙虾虾苗放养; 5)小龙虾日常管理; 6)螺狮的繁育; 7)螺狮投放种苗; 8)螺狮饲养管理; 9)稻田追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混养螺。

4、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 中, 水稻品种选择为晚稻中的晚熟品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 中, 稻田面积为10-14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 中, 稻田地块改造是指田埂高70-80cm, 上窄下宽, 底部宽40-50cm, 顶部宽20-30cm; 稻田四 周挖环形沟作为养虾沟, 沟宽2-4m, 深1m; 稻田底部和养虾沟底部铺15-25cm厚的肥泥, 田埂 底部每隔10cm-20cm开洞, 使虾可自由捕食螺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稻田混。

5、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 中, 是按照30-50kg/亩放养亲虾, 自行繁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5) 中, 小龙虾日常管理是指3-5周后, 每天向养虾沟中投入3-5公斤/亩的全价饵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6) 中, 螺狮的繁育是在稻田地块之内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螺狮, 雌雄比例为1:1, 自然繁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7) 中, 螺狮投放种苗从自螺狮繁育2-3周后, 从稻田地。

6、块内挖出0.2-0.3kg/亩的螺狮放入养虾 沟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8) 中, 螺狮饲养管理是指在幼螺生长旺季, 即4-11月份之间添喂青菜、 土豆、 豆饼、 米糠、 鱼虾 残体及动物内脏、 下脚料, 投料时间为每天上午1次, 日投喂量为螺体重量的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9)中, 稻田追肥量为底肥使用量的30-40。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593339 A 2 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和农业。

7、产品套种套养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 虾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小龙虾: 也称克氏原螯虾、 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 形似虾而甲壳坚硬。 成体长约5.6 11.9厘米, 暗红色, 甲壳部分近黑色, 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 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 有时 具黑色波纹。 螯狭长。 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 甲壳上明显具颗粒。 额剑具侧棘或额 剑端部具刻痕。 是淡水经济虾类, 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 因其杂食性、 生长速度快、 适应 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 藻类、 水生昆虫、 动物尸体等, 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 小龙虾近年来在中国已。

8、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 0003 螺蛳, 中国特有属, 分布于云南、 江苏的湖泊中。 壳大型, 高70毫米以上。 外形呈圆 锥形或塔圆锥形; 壳面有棘状或乳头状突起, 或仅有光滑螺棱。 厣为角质薄片。 雌雄异体, 卵 胎生, 全年皆可繁殖。 螺蛳以宽大的足部匍匐于湖底。 肉味鲜美, 螺黄(雄性生殖腺)更是人 们喜食的佳品。 0004 小龙虾稻田养殖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养殖模式, 其养殖过程可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 两个阶段, 上半年的稻田尚未种稻, 此时稻田以养虾为主, 若下半年的稻田种植水稻后不再 养虾, 则全年的养殖与种植过程称为 “虾稻连作” ; 若下半年在种植水稻的同时, 继续在稻田 里养殖。

9、小龙虾, 则称为 “虾稻共作” 。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提供了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 养殖方法。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 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水稻品种选择; 0008 2)稻田选择; 0009 3)稻田地块改造; 0010 4)小龙虾虾苗放养; 0011 5)小龙虾日常管理; 0012 6)螺狮的繁育; 0013 7)螺狮投放种苗; 0014 8)螺狮饲养管理; 0015 9)稻田追肥。 0016 进一步的, 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所述步骤1)中, 水稻品。

10、种选 择为晚稻中的晚熟品种。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7593339 A 3 0017 进一步的, 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所述步骤2)中, 稻田面积为 10-14亩。 0018 进一步的, 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所述步骤3)中, 稻田地块改 造是指田埂高70-80cm, 上窄下宽, 底部宽40-50cm, 顶部宽20-30cm; 稻田四周挖环形沟作为 养虾沟, 沟宽2-4m, 深1m; 稻田底部和养虾沟底部铺15-25cm厚的肥泥, 田埂底部每隔10cm- 20cm开洞, 使虾可自由捕食螺狮。 0019 进一步的, 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

11、养殖方法, 所述步骤4)中, 是按照30- 50kg/亩放养亲虾, 自行繁殖。 0020 进一步的, 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所述步骤5)中, 小龙虾日常 管理是指3-5周后, 每天向养虾沟中投入3-5公斤/亩的全价饵料。 0021 进一步的, 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所述步骤6)中, 螺狮的繁育 是在稻田地块之内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螺狮, 雌雄比例为1:1, 自然繁殖。 0022 进一步的, 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所述步骤7)中, 螺狮投放种 苗从自螺狮繁育2-3周后, 从稻田地块内挖出0.2-0.3kg/亩的螺狮放入养虾沟中。 0023。

12、 进一步的, 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所述步骤8)中, 螺狮饲养管 理是指在幼螺生长旺季, 即4-11月份之间添喂青菜、 土豆、 豆饼、 米糠、 鱼虾残体及动物内 脏、 下脚料, 投料时间为每天上午1次, 日投喂量为螺体重量的2-3。 0024 进一步的, 上述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所述步骤9)中, 稻田追肥量 为底肥使用量的30-40。 00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是一种 立体养殖体系,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是推动农业转方式、 调结构的重要举措, 是实现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增加农民收入、 稳定粮食生产、 。

13、保障产品安全、 促进产业融合等具有 重要的作用。 0026 具体优点如下: 0027 1、 可以稳量增收, 粮食产量不减, 每亩还可增收几千元。 0028 2、 可以除草灭害, 消灭田里的杂草和水生生物, 尤其是许多危害性幼虫。 0029 3、 小龙虾游动、 觅食有助于稻田松土、 活水、 通气, 增加田水溶氧量。 0030 4、 小龙虾以螺狮为食, 通过新陈代谢, 小龙虾排出的粪便起到了增肥的作用, 从而 使化肥、 农药的用量相对较少, 确保水稻稳产优质, 实现高效、 生态、 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实施例1: 0032 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33 1)。

14、水稻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选择为晚稻中的晚熟品种; 0034 2)稻田选择; 稻田面积为10亩; 0035 3)稻田地块改造; 稻田地块改造是指田埂高70cm, 上窄下宽, 底部宽40cm, 顶部宽 20cm; 稻田四周挖环形沟作为养虾沟, 沟宽2m, 深1m; 稻田底部和养虾沟底部铺15cm厚的肥 泥, 田埂底部每隔10cm开洞, 使虾可自由捕食螺狮; 0036 4)小龙虾虾苗放养; 是按照30kg/亩放养亲虾, 自行繁殖;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7593339 A 4 0037 5)小龙虾日常管理; 小龙虾日常管理是指3周后, 每天向养虾沟中投入3公斤/亩的 全价饵料; 00。

15、38 6)螺狮的繁育; 螺狮的繁育是在稻田地块之内每平方米投放20个螺狮, 雌雄比例 为1:1, 自然繁殖; 0039 7)螺狮投放种苗; 螺狮投放种苗从自螺狮繁育2周后, 从稻田地块内挖出0.2kg/亩 的螺狮放入养虾沟中; 0040 8)螺狮饲养管理; 螺狮饲养管理是指在幼螺生长旺季, 即4月份添喂青菜、 土豆、 豆 饼、 米糠、 鱼虾残体及动物内脏、 下脚料, 投料时间为每天上午1次, 日投喂量为螺体重量的 2; 9)稻田追肥; 稻田追肥量为底肥使用量的30。 0041 实施例2: 0042 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43 1)水稻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选择为晚。

16、稻中的晚熟品种; 0044 2)稻田选择; 稻田面积为14亩; 0045 3)稻田地块改造; 稻田地块改造是指田埂高80cm, 上窄下宽, 底部宽50cm, 顶部宽 30cm; 稻田四周挖环形沟作为养虾沟, 沟宽4m, 深1m; 稻田底部和养虾沟底部铺25cm厚的肥 泥, 田埂底部每隔20cm开洞, 使虾可自由捕食螺狮; 0046 4)小龙虾虾苗放养; 是按照50kg/亩放养亲虾, 自行繁殖; 0047 5)小龙虾日常管理; 小龙虾日常管理是指5周后, 每天向养虾沟中投入5公斤/亩的 全价饵料; 0048 6)螺狮的繁育; 螺狮的繁育是在稻田地块之内每平方米投放30个螺狮, 雌雄比例 为1:1。

17、, 自然繁殖; 0049 7)螺狮投放种苗; 螺狮投放种苗从自螺狮繁育3周后, 从稻田地块内挖出0.3kg/亩 的螺狮放入养虾沟中; 0050 8)螺狮饲养管理; 螺狮饲养管理是指在幼螺生长旺季, 即11月份添喂青菜、 土豆、 豆饼、 米糠、 鱼虾残体及动物内脏、 下脚料, 投料时间为每天上午1次, 日投喂量为螺体重量 的3; 0051 9)稻田追肥; 稻田追肥量为底肥使用量的40。 0052 实施例3: 0053 稻田混养螺狮和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54 1)水稻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选择为晚稻中的晚熟品种; 0055 2)稻田选择; 稻田面积为12亩; 0056 3)稻田地。

18、块改造; 稻田地块改造是指田埂高75cm, 上窄下宽, 底部宽45cm, 顶部宽 25cm; 稻田四周挖环形沟作为养虾沟, 沟宽3m, 深1m; 稻田底部和养虾沟底部铺20cm厚的肥 泥, 田埂底部每隔15cm开洞, 使虾可自由捕食螺狮; 0057 4)小龙虾虾苗放养; 是按照40kg/亩放养亲虾, 自行繁殖; 0058 5)小龙虾日常管理; 小龙虾日常管理是指4周后, 每天向养虾沟中投入4公斤/亩的 全价饵料; 0059 6)螺狮的繁育; 螺狮的繁育是在稻田地块之内每平方米投放26个螺狮, 雌雄比例 为1:1, 自然繁殖;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7593339 A 5 006。

19、0 7)螺狮投放种苗; 螺狮投放种苗从自螺狮繁育3周后, 从稻田地块内挖出0.25kg/ 亩的螺狮放入养虾沟中; 0061 8)螺狮饲养管理; 螺狮饲养管理是指在幼螺生长旺季, 即8月份添喂青菜、 土豆、 豆 饼、 米糠、 鱼虾残体及动物内脏、 下脚料, 投料时间为每天上午1次, 日投喂量为螺体重量的 2.5; 0062 9)稻田追肥; 稻田追肥量为底肥使用量的35。 0063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其依然可 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7593339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