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6587998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641191.9

申请日:

20170605

公开号:

CN206821715U

公开日:

201801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3/00,A01K63/04,A01K61/10

主分类号:

A01K63/00,A01K63/04,A01K61/10

申请人:

福建省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

发明人:

钟全福,叶小军,樊海平,章兆兴,邓志武,吴联泽,张坤

地址:

353299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双溪东门江滨东路234号

优先权:

CN201720641191U

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林志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养殖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包括进出水循环管道、用于存放似鮈亲鱼的容器及增加水中溶氧的增氧装置,所述增氧装置与所述容器连接,所述进出水循环管道与所述容器连接,所述进出水管道上设有管道增压泵;所述容器的横截面呈圆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通过模拟似鮈产卵所需自然环境的水流状态,在产前进行水流刺激促熟,使催产药物能够起到正常的生理作用,显著提高似鮈亲鱼的成熟度和催产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出水循环管道、用于存放似鮈亲鱼的容器及增加水中溶氧的增氧装置,所述增氧装置与所述容器连接;所述容器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进出水循环管道包括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三水管及第四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及第三水管分别与所述第四水管连接;所述容器的侧壁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水管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容器连通;所述容器的底面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水管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容器连通;所述第二水管位于所述第一水管与第三水管之间,所述第二水管沿所述容器的内壁周向设置;所述第四水管上设有管道增压泵,所述管道增压泵位于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管及所述第三水管上均设有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三水管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的进水端、第二水管的出水端及第三水管的出水端均设有拦鱼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底面背离容器的中心凸出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底面背离容器的中心凸出呈半球形,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容器的底面的正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装置包括充气式增氧机、气管及微孔曝气管,所述微孔曝气管设置于所述容器的底部,所述充气式增氧机通过所述气管与所述微孔曝气管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似鮈(Pseudogobio vaillanti),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鮈亚科、似鮈属,俗称“麻姑”、“肉公”、“棍子鱼”、“马头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水域,是一种小型的流水性底栖经济鱼类,虽然体型较小,但其出肉率高,肌间刺小,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价格高、需求量大,具有较高的渔业价值。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适宜产卵繁殖的环境条件日益减少等因素,似鮈自然种群资源急剧下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量。有关似鮈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尚未见报道,主要原因是由于似鮈具有特定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生物学特点,苗种人工繁育中存在亲鱼(亲鱼是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也叫种鱼)人工催产率极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包括进出水循环管道、用于存放似鮈亲鱼的容器及增加水中溶氧的增氧装置,所述增氧装置与所述容器连接;所述容器的横截面呈圆形;

所述进出水循环管道包括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三水管及第四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及第三水管分别与所述第四水管连接;所述容器的侧壁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水管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容器连通;所述容器的底面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水管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容器连通;所述第二水管位于所述第一水管与第三水管之间,所述第二水管沿所述容器的内壁周向设置;

所述第四水管上设有管道增压泵,所述管道增压泵位于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模拟似鮈产卵所需自然环境的水流状态,在产前进行水流刺激促熟,使催产药物能够起到正常的生理作用,显著提高似鮈亲鱼的成熟度和催产率(使似鮈亲鱼催产率提高到80%以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过进出水循环管道及管道增压泵以实现自动循环用水,具有节水、节地、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为似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养殖提供良好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容器;2-增氧装置;21-充气式增氧机;22-气管;23-微孔曝气管; 3-第一水管;4-第二水管;5-第三水管;6-第四水管;7-管道增压泵;

8-流量控制阀;9-排水阀;10-拦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的水流状态对似鮈亲鱼进行产前促熟以提高似鮈亲鱼的催产率。

请参照图1,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包括进出水循环管道、用于存放似鮈亲鱼的容器1及增加水中溶氧的增氧装置2,所述增氧装置2与所述容器1连接;所述容器1的横截面呈圆形;

所述进出水循环管道包括第一水管3、第二水管4、第三水管5及第四水管 6,所述第一水管3、第二水管4及第三水管5分别与所述第四水管6连接;所述容器1的侧壁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水管3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容器1 连通;所述容器1的底面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水管5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容器1连通;所述第二水管4位于所述第一水管3与第三水管5之间,所述第二水管4沿所述容器1的内壁周向设置;

所述第四水管6上设有管道增压泵7,所述管道增压泵7位于第一水管3与第二水管4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为:由于似鮈为激流性小型鱼类,通常在深潭与急流浅滩间的漫水滩边产卵,对产卵的条件要求很高,水流要急,在现有人工控制条件下,仅通过人工注射激素诱导的方法对似鮈亲鱼进行催产的效果差,缺乏有效的流水刺激,催产药物无法通过正常生理途径起作用,存在催产率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容器的横截面为圆形,通过管道增压泵将容器流入到第四水管的水至第三水管及第二水管,由于第二水管沿所述容器的内壁周向设置使得从第二水管流出的水流与容器内壁相切,形成横向环流,第三水管的水从容器底面的第二开口流出形成纵向水流,进而达到模拟似鮈产卵所需自然环境的水流状态,在产前进行水流刺激促熟,使催产药物能够起到正常的生理作用,使似鮈亲鱼催产率提高到80%以上,显著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模拟似鮈产卵所需自然环境的水流状态,在产前进行水流刺激促熟,使催产药物能够起到正常的生理作用,显著提高似鮈亲鱼的成熟度和催产率(使似鮈亲鱼催产率提高到80%以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过进出水循环管道及管道增压泵以实现自动循环用水,具有节水、节地、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为似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养殖提供良好的基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水管4及所述第三水管5上均设有流量控制阀8,所述第三水管5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9。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第二、三水管上设置流量控制阀来控制容器内的水流量以达到有效的刺激似鮈亲鱼的刺激流量,使催产药物能够起到正常的生理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管3的进水端、第二水管4的出水端及第三水管5 的出水端均设有拦鱼栅10。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拦鱼栅防止亲鱼进入循环管道造成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1的底面背离容器1的中心凸出呈弧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容器的底面设计成上述弧形可以避免出现水流死角,使容器中的亲鱼均能得到充分的水流刺激,进而促熟。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1的底面背离容器1的中心凸出呈半球形,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容器1的底面的正中心。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容器的底面设计成半球形,并将第二开口设置在底面的正中心使得从第三水管流出的水从容器的底部喷出并与第二水管流出的水流形成旋涡状,充分模拟自然状态下的急流,使得容器内的亲鱼均得到等效的流水刺激。

进一步的,所述增氧装置2包括充气式增氧机21、气管22及微孔曝气管 23,所述微孔曝气管23设置于所述容器1的底部,所述充气式增氧机21通过所述气管22与所述微孔曝气管23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微孔曝气管铺设于容器的底部,充气式增氧机通过气管向微孔曝气管输送氧气,进而给容器内的亲鱼提供充足的氧气,防止亲鱼缺氧造成难产。

进一步的,所述容器1的个数为2个以上,2个以上的容器1以所述第四水管6为轴呈周向分布。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2个以上容器,可将雌雄亲鱼分开催产,方便操作,同时,一次可对更多量的鱼进行催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关闭排水阀,向容器1中加水至浸没所述第一开口,分别打开第二水管4上的流量控制阀8及第三水管5上的流量控制阀8,启动管道增压泵7运转,容器1中的水通过第一水管3流经第四水管6再从第二水管4的出水端和第三水管5的出水端流入容器1,在容器1内形成向上的环形水流;

步骤2:调节第二水管4上的流量控制阀8及第三水管5上的流量控制阀8,使容器1内的水流量达到0.04~0.05m3/min,然后启动增氧装置2向容器1内的水增氧;

步骤3:将注射了催产药物的亲鱼放入所述容器1内,在到达效应时间后,关闭管道增压泵7,捞取亲鱼进行人工授精,其中,效应时间是指从注射催产剂到亲鱼发情产卵的这段间隔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由于似鮈为激流性小型鱼类,通常在深潭与急流浅滩间的漫水滩边产卵,对产卵的条件要求很高,水流要急,在现有人工控制条件下,仅通过人工注射激素诱导的方法对似鮈亲鱼进行催产的效果差,缺乏有效的流水刺激,催产药物无法通过正常生理途径起作用,存在催产率低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容器的横截面为圆形,通过管道增压泵将容器流入到第四水管的水至第三水管及第二水管,由于第二水管沿所述容器的内壁周向设置使得从第二水管流出的水流与容器内壁相切,形成横向环流,第三水管的水从容器底面的第二开口流出形成纵向水流,进而达到模拟似鮈产卵所需自然环境的水流状态,在产前进行水流刺激促熟,使催产药物能够起到正常的生理作用,使似鮈亲鱼催产率提高到80%以上,显著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模拟似鮈产卵所需自然环境的水流状态,在产前进行水流刺激促熟,使催产药物能够起到正常的生理作用,显著提高似鮈亲鱼的成熟度和催产率(使似鮈亲鱼催产率提高到80%以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过进出水循环管道及管道增压泵以实现自动循环用水,具有节水、节地、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为似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养殖提供良好的基础。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包括进出水循环管道、用于存放似鮈亲鱼的容器1及增加水中溶氧的增氧装置2,所述增氧装置2与所述容器1连接;所述容器1的横截面呈圆形;

所述进出水循环管道包括第一水管3、第二水管4、第三水管5及第四水管 6,所述第一水管3、第二水管4及第三水管5分别与所述第四水管6连接;所述容器1的侧壁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水管3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容器1 连通;所述容器1的底面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水管5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容器1连通;所述第二水管4位于所述第一水管3与第三水管5之间,所述第二水管4沿所述容器1的内壁周向设置;

所述第四水管6上设有管道增压泵7,所述管道增压泵7位于第一水管3与第二水管4之间。

所述增氧装置2包括充气式增氧机21、气管22及微孔曝气管23,所述微孔曝气管23设置于所述容器1的底部,所述充气式增氧机21通过所述气管22 与所述微孔曝气管23连接。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所述容器1中加水至浸没所述第一开口,启动管道增压泵7运转,容器1中的水通过第一水管3流经第四水管6再从第二水管4的出水端和第三水管5的出水端流入容器1,在容器1内形成向上的环形水流;

步骤2:启动增氧装置2后,将注射了催产药物的亲鱼放入所述容器1内,在到达效应时间后,关闭管道增压泵7,捞取亲鱼进行人工授精,其中,效应时间是指从注射催产剂到亲鱼发情产卵的这段间隔时间。

实施例2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更好地模拟自然环境下似鮈亲鱼催产所需刺激的水流速度,使催产药物能够起到正常的生理作用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水管4及所述第三水管5上均设有流量控制阀8,所述第三水管5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9。

当然,为了防止亲鱼进入循环管道造成堵塞,所述第一水管3的进水端、第二水管4的出水端及第三水管5的出水端均设有拦鱼栅10;为了避免容器出现水流死角,使容器中的亲鱼均能得到充分的水流刺激,进而促熟,所述容器1 的底面背离容器1的中心凸出呈半球形,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容器1的底面的正中心;为了方便将雌雄亲鱼分开催产的操作,也提高催产的效率及产量,所述容器1的个数为2个以上,2个以上的容器1以所述第四水管6为轴呈周向分布。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关闭排水阀,向容器1中加水至浸没所述第一开口,分别打开第二水管4上的流量控制阀8及第三水管5上的流量控制阀8,启动管道增压泵7运转,容器1中的水通过第一水管3流经第四水管6再从第二水管4的出水端和第三水管5的出水端流入容器1,在容器1内形成向上的环形水流;

步骤2:调节第二水管4上的流量控制阀8及第三水管5上的流量控制阀8,使容器1内的水流量达到0.04~0.05m3/min,然后启动增氧装置2向容器1内的水增氧;

步骤3:将注射了催产药物的亲鱼放入所述容器1内,在到达效应时间后,关闭管道增压泵7,捞取亲鱼进行人工授精,其中,效应时间是指从注射催产剂到亲鱼发情产卵的这段间隔时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模拟似鮈产卵所需自然环境的水流状态,在产前进行水流刺激促熟,使催产药物能够起到正常的生理作用,显著提高似鮈亲鱼的成熟度和催产率(使似鮈亲鱼催产率提高到80%以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过进出水循环管道及管道增压泵以实现自动循环用水,具有节水、节地、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为似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养殖提供良好的基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641191.9 (22)申请日 2017.06.05 (73)专利权人 福建省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 公司 地址 353299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双溪东 门江滨东路234号 (72)发明人 钟全福 叶小军 樊海平 章兆兴 邓志武 吴联泽 张坤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 通合伙) 35214 代理人 林志峥 (51)Int.Cl. A01K 63/00(2017.01) A01K 63/04(2006.01) A01K 61/10(2017.01。

2、)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养殖领域, 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 包括进出水 循环管道、 用于存放似鮈亲鱼的容器及增加水中 溶氧的增氧装置, 所述增氧装置与所述容器连 接, 所述进出水循环管道与所述容器连接, 所述 进出水管道上设有管道增压泵; 所述容器的横截 面呈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 新型的装置通过模拟似鮈产卵所需自然环境的 水流状态, 在产前进行水流刺激促熟, 使催产药 物能够起到正常的生理作用, 显著提高似鮈亲鱼 的成熟度和催产率。 权利要求书。

3、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206821715 U 2018.01.02 CN 206821715 U 1.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进出水循环管道、 用于存放似鮈 亲鱼的容器及增加水中溶氧的增氧装置, 所述增氧装置与所述容器连接; 所述容器的横截 面呈圆形; 所述进出水循环管道包括第一水管、 第二水管、 第三水管及第四水管, 所述第一水管、 第二水管及第三水管分别与所述第四水管连接; 所述容器的侧壁设有第一开口, 所述第一 水管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容器连通; 所述容器的底面设有第二开口, 所述第三水管通 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容器连通; 所述第二水管位于所述第一。

4、水管与第三水管之间, 所述 第二水管沿所述容器的内壁周向设置; 所述第四水管上设有管道增压泵, 所述管道增压泵位于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水管及所 述第三水管上均设有流量控制阀, 所述第三水管连接有排水管, 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管的进 水端、 第二水管的出水端及第三水管的出水端均设有拦鱼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的底面背 离容器的中心凸出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似鮈亲鱼催。

5、产率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的底面背 离容器的中心凸出呈半球形, 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容器的底面的正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氧装置包括 充气式增氧机、 气管及微孔曝气管, 所述微孔曝气管设置于所述容器的底部, 所述充气式增 氧机通过所述气管与所述微孔曝气管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821715 U 2 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养殖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似鮈(Pseudogobio vaillanti), 隶属于鲤。

6、形目、 鲤科、 鮈亚科、 似鮈属, 俗称 “麻 姑” 、“肉公” 、“棍子鱼” 、“马头鱼” , 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水域, 是一种小型的流水性底栖 经济鱼类, 虽然体型较小, 但其出肉率高, 肌间刺小, 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 市场价格高、 需求 量大, 具有较高的渔业价值。 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捕捞, 环境污染和适宜产卵繁殖的环境条 件日益减少等因素, 似鮈自然种群资源急剧下降, 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量。 有关似鮈人工繁殖 技术研究尚未见报道, 主要原因是由于似鮈具有特定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生物学特点, 苗种 人工繁育中存在亲鱼(亲鱼是指发育到性成熟阶段, 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 也叫种鱼) 人工。

7、催产率极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 提供一种能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 置。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 包括进出水循环管道、 用于存 放似鮈亲鱼的容器及增加水中溶氧的增氧装置, 所述增氧装置与所述容器连接; 所述容器 的横截面呈圆形; 0006 所述进出水循环管道包括第一水管、 第二水管、 第三水管及第四水管, 所述第一水 管、 第二水管及第三水管分别与所述第四水管连接; 所述容器的侧壁设有第一开口, 所述第 一水管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容器连通; 所述容器。

8、的底面设有第二开口, 所述第三水管 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容器连通; 所述第二水管位于所述第一水管与第三水管之间, 所 述第二水管沿所述容器的内壁周向设置; 0007 所述第四水管上设有管道增压泵, 所述管道增压泵位于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之 间。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模拟似鮈产卵所需自然环境的水 流状态, 在产前进行水流刺激促熟, 使催产药物能够起到正常的生理作用, 显著提高似鮈亲 鱼的成熟度和催产率(使似鮈亲鱼催产率提高到80以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操作简 便, 通过进出水循环管道及管道增压泵以实现自动循环用水, 具有节水、 节地、 降低劳动强 度等优。

9、点, 为似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养殖提供良好的基础。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 标号说明: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6821715 U 3 0011 1-容器; 2-增氧装置; 21-充气式增氧机; 22-气管; 23-微孔曝气管; 3-第一水管; 4-第二水管; 5-第三水管; 6-第四水管; 7-管道增压泵; 0012 8-流量控制阀; 9-排水阀; 10-拦鱼栅。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 构造特征、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 以下结合实施 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4 本实用新。

10、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 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的水流状态对似鮈亲鱼进行产 前促熟以提高似鮈亲鱼的催产率。 0015 请参照图1, 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 包括进出水循环管道、 用于存放似 鮈亲鱼的容器1及增加水中溶氧的增氧装置2, 所述增氧装置2与所述容器1连接; 所述容器1 的横截面呈圆形; 0016 所述进出水循环管道包括第一水管3、 第二水管4、 第三水管5及第四水管 6, 所述 第一水管3、 第二水管4及第三水管5分别与所述第四水管6连接; 所述容器1的侧壁设有第一 开口, 所述第一水管3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容器1 连通; 所述容器1的底面设有第二开 口, 所述第三水管5通过所述第二。

11、开口与所述容器1连通; 所述第二水管4位于所述第一水管 3与第三水管5之间, 所述第二水管4沿所述容器1的内壁周向设置; 0017 所述第四水管6上设有管道增压泵7, 所述管道增压泵7位于第一水管3与第二水管 4之间。 001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为: 由于似鮈为激流性小型鱼类, 通常在深潭与急 流浅滩间的漫水滩边产卵, 对产卵的条件要求很高, 水流要急, 在现有人工控制条件下, 仅 通过人工注射激素诱导的方法对似鮈亲鱼进行催产的效果差, 缺乏有效的流水刺激, 催产 药物无法通过正常生理途径起作用, 存在催产率低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容器的横 截面为圆形, 通过管道增压泵将容器流。

12、入到第四水管的水至第三水管及第二水管, 由于第 二水管沿所述容器的内壁周向设置使得从第二水管流出的水流与容器内壁相切, 形成横向 环流, 第三水管的水从容器底面的第二开口流出形成纵向水流, 进而达到模拟似鮈产卵所 需自然环境的水流状态, 在产前进行水流刺激促熟, 使催产药物能够起到正常的生理作用, 使似鮈亲鱼催产率提高到80以上, 显著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 0019 从上述描述可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模拟似鮈产卵 所需自然环境的水流状态, 在产前进行水流刺激促熟, 使催产药物能够起到正常的生理作 用, 显著提高似鮈亲鱼的成熟度和催产率(使似鮈亲鱼催产率提高到80以上。

13、); 本实用新 型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通过进出水循环管道及管道增压泵以实现自动循环用水, 具有节 水、 节地、 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 为似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养殖提供良好的基础。 0020 进一步的, 所述第二水管4及所述第三水管5上均设有流量控制阀8, 所述第三水管 5连接有排水管, 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排水阀9。 0021 由上述描述可知, 通过在第二、 三水管上设置流量控制阀来控制容器内的水流量 以达到有效的刺激似鮈亲鱼的刺激流量, 使催产药物能够起到正常的生理作用。 0022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水管3的进水端、 第二水管4的出水端及第三水管5 的出水端 均设有拦鱼栅10。 说 明 书。

14、 2/5 页 4 CN 206821715 U 4 0023 由上述描述可知, 设置拦鱼栅防止亲鱼进入循环管道造成堵塞。 0024 进一步的, 所述容器1的底面背离容器1的中心凸出呈弧形。 0025 由上述描述可知, 容器的底面设计成上述弧形可以避免出现水流死角, 使容器中 的亲鱼均能得到充分的水流刺激, 进而促熟。 0026 进一步的, 所述容器1的底面背离容器1的中心凸出呈半球形, 所述第二开口位于 所述容器1的底面的正中心。 0027 由上述描述可知, 将容器的底面设计成半球形, 并将第二开口设置在底面的正中 心使得从第三水管流出的水从容器的底部喷出并与第二水管流出的水流形成旋涡状, 充。

15、分 模拟自然状态下的急流, 使得容器内的亲鱼均得到等效的流水刺激。 0028 进一步的, 所述增氧装置2包括充气式增氧机21、 气管22及微孔曝气管 23, 所述微 孔曝气管23设置于所述容器1的底部, 所述充气式增氧机21通过所述气管22与所述微孔曝 气管23连接。 0029 由上述描述可知, 将微孔曝气管铺设于容器的底部, 充气式增氧机通过气管向微 孔曝气管输送氧气, 进而给容器内的亲鱼提供充足的氧气, 防止亲鱼缺氧造成难产。 0030 进一步的, 所述容器1的个数为2个以上, 2个以上的容器1以所述第四水管6为轴呈 周向分布。 0031 由上述描述可知, 设置2个以上容器, 可将雌雄亲鱼。

16、分开催产, 方便操作, 同时, 一 次可对更多量的鱼进行催产。 003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关闭排水阀, 向容器1中加水至浸没所述第一开口, 分别打开第二水管4上的流量控制阀8及第三水管5上 的流量控制阀8, 启动管道增压泵7运转, 容器1中的水通过第一水管3流经第四水管6再从第 二水管4的出水端和第三水管5的出水端流入容器1, 在容器1内形成向上的环形水流; 0033 步骤2: 调节第二水管4上的流量控制阀8及第三水管5上的流量控制阀8, 使容器1 内的水流量达到0.040.05m3/min, 然后启动增氧装置2向容器1内的水增氧; 0034 步。

17、骤3: 将注射了催产药物的亲鱼放入所述容器1内, 在到达效应时间后, 关闭管道 增压泵7, 捞取亲鱼进行人工授精, 其中, 效应时间是指从注射催产剂到亲鱼发情产卵的这 段间隔时间。 003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由于似鮈为激流性小型鱼类, 通常在深潭与急流浅滩间 的漫水滩边产卵, 对产卵的条件要求很高, 水流要急, 在现有人工控制条件下, 仅通过人工 注射激素诱导的方法对似鮈亲鱼进行催产的效果差, 缺乏有效的流水刺激, 催产药物无法 通过正常生理途径起作用, 存在催产率低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容器的横截面为圆 形, 通过管道增压泵将容器流入到第四水管的水至第三水管及第二水管, 由于第。

18、二水管沿 所述容器的内壁周向设置使得从第二水管流出的水流与容器内壁相切, 形成横向环流, 第 三水管的水从容器底面的第二开口流出形成纵向水流, 进而达到模拟似鮈产卵所需自然环 境的水流状态, 在产前进行水流刺激促熟, 使催产药物能够起到正常的生理作用, 使似鮈亲 鱼催产率提高到80以上, 显著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 0036 从上述描述可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模拟似鮈产卵 所需自然环境的水流状态, 在产前进行水流刺激促熟, 使催产药物能够起到正常的生理作 用, 显著提高似鮈亲鱼的成熟度和催产率(使似鮈亲鱼催产率提高到80以上); 本实用新 说 明 书 3/5 页 5 。

19、CN 206821715 U 5 型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通过进出水循环管道及管道增压泵以实现自动循环用水, 具有节 水、 节地、 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 为似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养殖提供良好的基础。 0037 实施例1 0038 请参照图1, 一种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 包括进出水循环管道、 用于存放似 鮈亲鱼的容器1及增加水中溶氧的增氧装置2, 所述增氧装置2与所述容器1连接; 所述容器1 的横截面呈圆形; 0039 所述进出水循环管道包括第一水管3、 第二水管4、 第三水管5及第四水管 6, 所述 第一水管3、 第二水管4及第三水管5分别与所述第四水管6连接; 所述容器1的侧壁设有第。

20、一 开口, 所述第一水管3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容器1 连通; 所述容器1的底面设有第二开 口, 所述第三水管5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容器1连通; 所述第二水管4位于所述第一水管 3与第三水管5之间, 所述第二水管4沿所述容器1的内壁周向设置; 0040 所述第四水管6上设有管道增压泵7, 所述管道增压泵7位于第一水管3与第二水管 4之间。 0041 所述增氧装置2包括充气式增氧机21、 气管22及微孔曝气管23, 所述微孔曝气管23 设置于所述容器1的底部, 所述充气式增氧机21通过所述气管22 与所述微孔曝气管23连 接。 0042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43 步骤1:。

21、 向所述容器1中加水至浸没所述第一开口, 启动管道增压泵7运转, 容器1中 的水通过第一水管3流经第四水管6再从第二水管4的出水端和第三水管5的出水端流入容 器1, 在容器1内形成向上的环形水流; 0044 步骤2: 启动增氧装置2后, 将注射了催产药物的亲鱼放入所述容器1内, 在到达效 应时间后, 关闭管道增压泵7, 捞取亲鱼进行人工授精, 其中, 效应时间是指从注射催产剂到 亲鱼发情产卵的这段间隔时间。 0045 实施例2 0046 请参照图1,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为了进一步更好地模拟自然环境下似 鮈亲鱼催产所需刺激的水流速度, 使催产药物能够起到正常的生理作用进一步的在所述第。

22、 二水管4及所述第三水管5上均设有流量控制阀8, 所述第三水管5连接有排水管, 所述排水 管上设有排水阀9。 0047 当然, 为了防止亲鱼进入循环管道造成堵塞, 所述第一水管3的进水端、 第二水管4 的出水端及第三水管5的出水端均设有拦鱼栅10; 为了避免容器出现水流死角, 使容器中的 亲鱼均能得到充分的水流刺激, 进而促熟, 所述容器1 的底面背离容器1的中心凸出呈半球 形, 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容器1的底面的正中心; 为了方便将雌雄亲鱼分开催产的操作, 也提高催产的效率及产量, 所述容器1的个数为2个以上, 2个以上的容器1以所述第四水管6 为轴呈周向分布。 0048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

23、, 包括以下步骤: 0049 步骤1: 关闭排水阀, 向容器1中加水至浸没所述第一开口, 分别打开第二水管4上 的流量控制阀8及第三水管5上的流量控制阀8, 启动管道增压泵7运转, 容器1中的水通过第 一水管3流经第四水管6再从第二水管4的出水端和第三水管5的出水端流入容器1, 在容器1 内形成向上的环形水流;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6821715 U 6 0050 步骤2: 调节第二水管4上的流量控制阀8及第三水管5上的流量控制阀8, 使容器1 内的水流量达到0.040.05m3/min, 然后启动增氧装置2向容器1内的水增氧; 0051 步骤3: 将注射了催产药物的亲鱼放入。

24、所述容器1内, 在到达效应时间后, 关闭管道 增压泵7, 捞取亲鱼进行人工授精, 其中, 效应时间是指从注射催产剂到亲鱼发情产卵的这 段间隔时间。 0052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高似鮈亲鱼催产率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模 拟似鮈产卵所需自然环境的水流状态, 在产前进行水流刺激促熟, 使催产药物能够起到正 常的生理作用, 显著提高似鮈亲鱼的成熟度和催产率(使似鮈亲鱼催产率提高到80以 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通过进出水循环管道及管道增压泵以实现自动循环 用水, 具有节水、 节地、 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 为似鮈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养殖提供良好的 基础。 005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6821715 U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8 CN 206821715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