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滴灌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堵塞滴灌管.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350972.3 (22)申请日 2017.12.15 (71)申请人 柳州市鼎福通用机械厂 地址 545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城中 区荣军路四区203号 (72)发明人 黄玉莲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340 代理人 李家恒 (51)Int.Cl. A01G 25/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防堵塞滴灌管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堵塞滴灌管, 属于滴灌 管技术领域。 包括管体; 以及滴头, 所述滴。
2、头设置 在管体外, 并沿管体轴向间隔均匀布置; 所述滴 头包括滴头壳体和渗液头, 所述滴头壳体贴合在 管体外并与管体形成容腔, 所述管体位于该容腔 处设置有进水孔, 所述滴头壳体上设有与进水孔 相对且外露于滴头壳体的出水孔; 所述渗液头位 于所述容腔内且其一端通过进水孔与管体固定, 渗液头内设有呈螺旋形设置的细孔, 细孔一端对 应进水孔, 另一端位于渗液头侧面并连通容腔; 渗液头上对应滴头壳体的出水孔处设有凸起, 所 述凸起内大外小, 并能够对应插入所述出水孔。 本发明能够解决土壤阻塞滴头流道的技术问题, 其结构简单, 成本低, 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3、 107810840 A 2018.03.20 CN 107810840 A 1.一种防堵塞滴灌管,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管体; 以及 滴头, 所述滴头设置在管体外, 并沿管体轴向间隔均匀布置; 所述滴头包括滴头壳体和 渗液头, 所述滴头壳体贴合在管体外并与管体形成容腔, 所述管体位于该容腔处设置有进 水孔, 所述滴头壳体上设有与进水孔相对且外露于滴头壳体的出水孔; 所述渗液头位于所 述容腔内且其一端通过进水孔与管体固定, 渗液头内设有呈螺旋形设置的细孔, 细孔一端 对应进水孔, 另一端位于渗液头侧面并连通容腔; 渗液头上对应滴头壳体的出水孔处设有 凸起, 所述凸起内大外小, 并能够对应插入所。
4、述出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滴灌管,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铜片, 所述铜片设置 在所述容腔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滴灌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渗液头呈柱形设置, 且 其中心轴线与进水孔中心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堵塞滴灌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孔为同一平面的螺旋 形设置; 包括多组平行设置的细孔, 细孔沿渗液头中心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细孔相对位于渗 液头内一端通过位于渗液头中间的通道连通进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滴灌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腔呈圆柱状, 其高度 大小为渗液头高度大小的四分之三。 权 利 要 求 书 1/1 。
5、页 2 CN 107810840 A 2 一种防堵塞滴灌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滴灌管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防堵塞滴灌管。 背景技术 0002 滴灌是迄今为止农田灌溉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 但因其价格较高, 一度被称作 “昂贵技术” , 仅用于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中, 目前大部分地区采用的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不仅需要浪费大量的水资源, 而且由于水量过大, 灌溉阶段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 容易造成 土壤板结, 是一种极其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大规模的田间试验发现地埋滴灌存在诸多问题, 如灌水均匀性差, 滴头容易堵塞, 作物根系有可能穿破毛管或入侵滴头, 鼠虫啃咬, 系统维 护困难等问题依然存。
6、在, 也因此导致了地埋滴灌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 0003 专利201310237141.0公开了一种滴管, 设有管体, 管体上设有主管区及浇灌区, 在 主管区内设有主流道, 在浇灌区内设置至少2个连通串接的浇灌单元, 浇灌单元一端设有连 通该主流道的连通部和一连通连通部的浇灌流道与一狭窄部, 浇灌流道于邻接狭窄部处形 成颈缩部, 且浇灌单元于颈缩部的入水端形成一尺寸渐缩的增速段, 并于颈缩部的出水端 设置一外露于管体的外出水孔。 该专利使用具有定向性, 具体是管体方向进水方向必须固 定, 同时由于浇灌区均与主管区连通使得浇灌区压力几无相差, 狭窄部形成所述效益不明 显, 同时滴灌也不能够解。
7、决作物根系入侵滴头的问题。 0004 因此, 需要一种可以防止植物根系或土壤阻塞滴头流道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 针对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防堵塞滴灌管, 能够能够解决土壤 阻塞滴头流道的技术问题, 其结构简单, 成本低, 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堵塞滴灌管, 包括管体; 以 及 0007 滴头, 所述滴头设置在管体外, 并沿管体轴向间隔均匀布置; 所述滴头包括滴头壳 体和渗液头, 所述滴头壳体贴合在管体外并与管体形成容腔, 所述管体位于该容腔处设置 有进水孔, 所述滴头壳体上设有与进水孔相对且外露于滴头壳。
8、体的出水孔; 所述渗液头位 于所述容腔内且其一端通过进水孔与管体固定, 渗液头内设有呈螺旋形设置的细孔, 细孔 一端对应进水孔, 另一端位于渗液头侧面并连通容腔; 渗液头上对应滴头壳体的出水孔处 设有凸起, 所述凸起内大外小, 并能够对应插入所述出水孔。 0008 本发明在于将实际产生滴灌的滴孔内置, 将外露的出水孔加大, 这样不会因为出 水孔的大小影响出水, 同时不会因为出水孔过小而造成阻塞现象发生。 具体是, 通过细孔作 为滴灌通道, 且细孔位于容腔内, 由管体供给的水先从细管渗出, 然后在容腔内汇集, 最后 流出; 最容易阻塞部分内置, 不外露, 而与土壤接触的出水孔可以根据需要加大或减。
9、少, 这 样隔绝了阻塞现象发生。 0009 优选的, 还包括铜片, 所述铜片设置在所述容腔内侧壁上。 这里细孔通过渗水形式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7810840 A 3 设置, 水经过进水孔, 再到细孔, 然后到容腔, 水中氧气与铜片生成氧化铜, 从而生成含有氧 化铜的溶液, 最后在出水孔流出, 并在出水孔形成含有氧化铜的泥土区域从而抑制作物根 系阻塞外出水孔。 0010 优选的, 所述渗液头呈柱形设置, 且其中心轴线与进水孔中心轴线重合。 这样整体 对称均匀, 使得在不同情况下放置时, 均可以很好发挥作用。 0011 优选的, 所述细孔为同一平面的螺旋形设置; 包括多组平行设。
10、置的细孔, 细孔沿渗 液头中心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细孔相对位于渗液头内一端通过位于渗液头中间的通道连通 进水孔。 这样防止细孔由于水质不佳造成阻塞, 多组细孔可以一组细孔出现问题时其他依 然可以工作。 0012 优选的, 所述容腔呈圆柱状, 其高度大小为渗液头高度大小的四分之三。 这样保证 出水孔出水流畅。 0013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 本发明在于将实际产生滴灌的滴孔内置, 将外露的出水孔加大, 这样不会因为出 水孔的大小影响出水, 同时不会因为出水孔过小而造成阻塞现象发生。 具体是, 通过细孔作 为滴灌通道, 且细孔位于容腔内, 由管体供给的水先从细管。
11、渗出, 然后在容腔内汇集, 最后 流出; 最容易阻塞部分内置, 不外露, 而与土壤接触的出水孔可以根据需要加大或减少, 这 样隔绝了阻塞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6 附图中, 1-管体、 2-滴头、 3-滴头壳体、 4-渗液头、 5-进水孔、 6-细孔、 7-凸起、 8-出 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 0018 如图1所示, 防堵塞滴灌管包括管体1和滴头2, 滴头2包括滴头壳体3和渗液头4。 0019 管体1为供水通道。 0020 滴头2, 滴头2设置在管体1外, 并沿管体1轴向间隔均匀布置。 滴头2包括滴头壳。
12、体3 和渗液头4, 滴头壳体3贴合在管体1外并与管体1形成容腔, 管体1位于该容腔处设置有进水 孔5, 滴头壳体3上设有与进水孔5相对且外露于滴头壳体3的出水孔8。 渗液头4呈柱形设置, 且其中心轴线与进水孔5中心轴线重合。 这样整体对称均匀, 使得在不同情况下放置时, 均 可以很好发挥作用。 渗液头4位于容腔内且其一端通过进水孔5与管体1固定, 渗液头4内设 有呈螺旋形设置的细孔6, 细孔6一端对应进水孔5, 另一端位于渗液头4侧面并连通容腔。 细 孔6为同一平面的螺旋形设置; 包括多组平行设置的细孔6, 细孔6沿渗液头4中心轴线方向 间隔设置; 细孔6相对位于渗液头4内一端通过位于渗液头4。
13、中间的通道连通进水孔5。 这样 防止细孔6由于水质不佳造成阻塞, 多组细孔6可以一组细孔6出现问题时其他依然可以工 作。 渗液头4上对应滴头壳体3的出水孔8处设有凸起7, 凸起7内大外小, 并能够对应插入出 水孔8。 0021 还包括铜片, 铜片设置在容腔内侧壁上。 这里细孔6通过渗水形式设置, 水经过进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7810840 A 4 水孔5, 再到细孔6, 然后到容腔, 水中氧气与铜片生成氧化铜, 从而生成含有氧化铜的溶液, 最后在出水孔8流出, 并在出水孔8形成含有氧化铜的泥土区域从而抑制作物根系阻塞外出 水孔8。 0022 其中, 容腔呈圆柱状, 其高度大。
14、小为渗液头4高度大小的四分之三。 这样保证出水 孔8出水流畅。 0023 本发明在于将实际产生滴灌的滴孔内置, 将外露的出水孔8加大, 这样不会因为出 水孔8的大小影响出水, 同时不会因为出水孔8过小而造成阻塞现象发生。 具体是, 通过细孔 6作为滴灌通道, 且细孔6位于容腔内, 由管体1供给的水先从细管渗出, 然后在容腔内汇集, 最后流出; 最容易阻塞部分内置, 不外露, 而与土壤接触的出水孔8可以根据需要加大或减 少, 这样隔绝了阻塞现象发生。 0024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 明的专利申请范围, 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 均应属 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7810840 A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107810840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