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辨别昆虫气味喜好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辨别昆虫气味喜好的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109947.6 (22)申请日 2017.11.12 (71)申请人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 650224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穿金路 金殿1号 (72)发明人 蔡婷婷 周军 王亮 李宏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53100 代理人 陈左 罗继元 (51)Int.Cl. A01K 67/033(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辨别昆虫气味喜好的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方便的用于辨别昆 虫气味喜好的装置, 它。
2、包括Y形管, 第一味源瓶和 第二味源瓶, 第一安全瓶和第二安全瓶, 第一活 性炭管和第二活性炭管, 以及第一空气流量计和 第二空气流量计; Y形管包括管柄, 以及两根管 臂; 两管臂的端部分别与第一味源瓶上部和第二 味源瓶上部连通; 第一味源瓶的下部与第一安全 瓶的出气管连通; 第一安全瓶的进气管与第一活 性炭管的一端连通; 第一活性炭管的另一端与第 一空气流量计的出气端连通; 第二味源瓶的下部 与第二安全瓶的出气管连通; 第二安全瓶的进气 管通过导管与第二活性炭管的一端连通; 第二活 性炭管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第二空气流量计的 出气端连通。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76。
3、91383 A 2018.02.16 CN 107691383 A 1.一种用于辨别昆虫气味喜好的装置, 包括透明的Y形管 (1) , 其内装有气味源、 且上端 具有盖体的第一味源瓶 (2) 和第二味源瓶 (3) , 其内装有蒸馏水、 且上端具有橡胶塞的第一 安全瓶 (4) 和第二安全瓶 (5) , 其内装有活性炭、 且两端均具有塞体的第一活性炭管 (6) 和第 二活性炭管 (7) , 以及第一空气流量计 (8) 和第二空气流量计 (9) ; 所述Y形管 (1) 包括管柄 (11) , 以及两根和管柄 (11) 一端连接的管臂 (12) ; 其特征在于: 两所述管臂 (12) 的端部分别 通过。
4、导管与第一味源瓶 (2) 上部和第二味源瓶 (3) 上部连通; 所述第一味源瓶 (2) 的下部通 过导管与第一安全瓶 (4) 的出气管连通; 所述第一安全瓶 (4) 的进气管通过导管与第一活性 炭管 (6) 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活性炭管 (6) 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第一空气流量计 (8) 的出 气端连通; 所述第二味源瓶 (3) 的下部通过导管与第二安全瓶 (5) 的出气管连通; 所述第二 安全瓶 (5) 的进气管通过导管与第二活性炭管 (7) 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二活性炭管 (7) 的另 一端通过导管与第二空气流量计 (9) 的出气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辨别昆虫气味喜好的装置,。
5、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臂 (12) 内倾 斜设置有过滤网 (10)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辨别昆虫气味喜好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味源 瓶 (2) 和第二味源瓶 (3) 采用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辨别昆虫气味喜好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空气 流量计 (8) 和第二空气流量计 (9) 采用玻璃转子流量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辨别昆虫气味喜好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性 炭管 (6) 和第二活性炭管 (7) 采用U形管。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691383 A 2 一种用于辨别昆虫气味喜好的。
6、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昆虫嗅觉识别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辨别昆虫气味喜好 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昆虫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 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 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 物群体, 在所有生物种类 (包括细菌、 真菌、 病毒) 中占了超过50%, 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 的每一个角落。 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 数量最大, 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影 响。 昆虫不但种类多, 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 昆虫的分布面之广, 没有其他纲的 动物可以与之相比, 几乎遍及整个地球。 昆虫对人类的重要性是无法估量的。 一些昆虫自身 的产物, 如蜂蜜、 蚕丝、。
7、 白蜡等是人类的食品及工业的原料; 昆虫又是2/3有花植物的花粉传 播者; 一些昆虫能分解大量的废物, 把它们送回土壤完成物质循环; 一些昆虫在维持某些动 植物之间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 在某种意义上说, 昆虫是人类生存的主要竞争 者, 它们大量地毁掉人类的粮食及农产品 (收获前与收获后) , 世界上每年至少有2030%的 农产品被昆虫吃掉, 它们破坏房屋建筑, 传播多种人畜疾病, 造成人畜死亡。 总之, 昆虫对人 类的利害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在某些领域, 为了更好的利用及防治昆虫, 需要对多种昆虫的 气味喜好进行研究, 而现有用于辨别昆虫气味喜好的装置大多结构复杂, 制造成本高, 。
8、难以 得到广泛的使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且 投入成本低的用于辨别昆虫气味喜好的装置。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辨别昆虫气味喜好的装置, 包括透明的Y形管, 其内装有气味源、 且上端具有 盖体的第一味源瓶和第二味源瓶, 其内装有蒸馏水、 且上端具有橡胶塞的第一安全瓶和第 二安全瓶, 其内装有活性炭、 且两端均具有塞体的第一活性炭管和第二活性炭管, 以及第一 空气流量计和第二空气流量计; 所述Y形管包括管柄, 以及两根和管柄一端连接的管臂; 两 所述管臂的端部分别通过导管。
9、与第一味源瓶上部和第二味源瓶上部连通; 所述第一味源瓶 的下部通过导管与第一安全瓶的出气管连通; 所述第一安全瓶的进气管通过导管与第一活 性炭管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活性炭管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第一空气流量计的出气端连 通; 所述第二味源瓶的下部通过导管与第二安全瓶的出气管连通; 所述第二安全瓶的进气 管通过导管与第二活性炭管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二活性炭管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第二空气 流量计的出气端连通。 0005 优选的是, 所述管臂内倾斜设置有过滤网。 0006 优选的是, 所述第一味源瓶和第二味源瓶采用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 0007 优选的是, 所述第一空气流量计和第二空气流量计采用玻璃。
10、转子流量计。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7691383 A 3 0008 优选的是, 所述第一活性炭管和第二活性炭管采用U形管。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其投入使用成本低, 可满足大部分昆虫气味喜好试验使 用, 大幅降低操作的难度和投入成本。 附图说明 001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
11、附图。 0011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3 图1所示的用于辨别昆虫气味喜好的装置, 包括透明的Y形管1, 其内装有气味源、 且上端具有盖体的第一味源瓶2和第二味源瓶3, 其内装有蒸馏水、 且上端具有橡胶塞的第 一安全瓶4和第二安全瓶5, 其内装有活性炭、 且两端均具有塞体的第一活。
12、性炭管6和第二活 性炭管7, 以及第一空气流量计8和第二空气流量计9; 所述Y形管1包括管柄11, 以及两根和 管柄11一端连接的管臂12; 两所述管臂12的端部分别通过导管与第一味源瓶2上部和第二 味源瓶3上部连通; 所述第一味源瓶2的下部通过导管与第一安全瓶4的出气管连通; 所述第 一安全瓶4的进气管通过导管与第一活性炭管6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活性炭管6的另一端 通过导管与第一空气流量计8的出气端连通; 所述第二味源瓶3的下部通过导管与第二安全 瓶5的出气管连通; 所述第二安全瓶5的进气管通过导管与第二活性炭管7的一端连通; 所述 第二活性炭管7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第二空气流量计9的出气端。
13、连通。 0014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管臂12内倾斜设置有过滤网10, 过滤网可避免小体积的 昆虫进入味源瓶中, 提高试验的便捷性; 且倾斜设置的过滤网具有较大的过滤面积, 可避免 昆虫聚集造成的堵塞。 0015 具体的是, 所述第一味源瓶2和第二味源瓶3可采用透明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 0016 具体的是, 所述第一空气流量计8和第二空气流量计9优选采用玻璃转子流量计。 0017 具体的是, 所述第一活性炭管6和第二活性炭管7优选采用U形管。 0018 本发明用于有翅萝 卜蚜气味喜好试验的过程如下: 所述第一味源瓶和第二味源瓶 内盛不同气味源。 当某有翅萝 卜蚜爬至超过Y形管某管臂的5cm。
14、处, 并持续1min以上者, 就记 该有翅萝 卜蚜对该臂的气味源作出选择。 而假如在有翅萝 卜蚜引入后10min, 该有翅萝 卜蚜仍 不作出选择, 则视为无反应。 每个处理测定有翅萝 卜蚜50头。 每个处理设5次重复。 每10头即 轮换两管臂位置。 每完成一个处理, 即清洗玻璃器皿, 先后用自来水、 蒸馏水冲洗无水乙醇 擦干后再用。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7691383 A 4 001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7691383 A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107691383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