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一种双罐串联式高压喷吹粉料计算机控制系统。特别适用于高炉或其他冶金炉、热力锅炉喷吹燃料或添加剂的控制。 喷吹技术已在冶金、热力等行业广泛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吹装置是双罐串联式高压喷吹装置,如图一所示。喷吹装置控制要求在连续喷吹过程中,实现喷吹量的准确、连续计量,并按给定控制,同时,还能控制喷吹装置补料。
喷吹料的计量,即喷吹量在喷吹装置控制中是中心环节,目前,喷吹装置自动控制的困难就在于没有连续、准确的计量信号可供系统采纳。如同位素料位计,准确性差;流量计法只能测喷吹支管中的流量,不能反映罐中物料的情况。图一所示的高压喷吹装置中,储料罐(1)(即上罐)向喷吹罐(2)(即下罐)补料时,需将上罐的气压由常压上升到与下罐的气压相等后,才能补料;补料结束,上罐需重新备料待用。装料在常压下进行,因此,需将罐内的气压卸成常压。当储料罐(1)充气和向喷吹罐放料时,气压变化带来的干扰会作用到喷吹罐(2)的电子秤传感器(7)上,使电子秤(7)显示的喷吹罐(2)的罐重显著增加,如附图八中b段所示,使得算出的实时喷量失实;当储料罐(1)放料停止,将罐内气压卸成常压时,与上面情况相反,喷吹罐(2)的罐重快速递减,如图八中cd段所示,计算出的实时喷量再次失实。喷吹罐(2)的补料过程大约10-20分钟,约占一个喷吹周期的1/4~1/3。因此,在喷吹罐(2)补料期间,不能用该罐电子秤(7)称量值来计算实时喷吹量,造成了计量中断,(一般在喷吹罐(2)补料时,停止计量。)影响了计量率和连续性,系统也得不到被控对象的真正变化量,使得控制模型无法进行。故,现有电子秤难以成为喷吹量连续控制的主控信号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CN87203796U专利介绍了一种高炉串联喷吹煤粉装置,该装置为三罐串联式,把中间罐与下罐之间的软连接改为硬连接,上罐与中间罐之间仍为软连接;采用机械电子秤二台,上罐装一台,中、下罐合用一台;各罐间选用对夹式气动蝶阀。当上罐向中间罐放煤粉开始的同时,通过电路使两秤的称量信号相加,记录仪记录下两秤相加后的数值;放粉结束后,又恢复分别记录。此技术的不足之处是喷吹装置系三罐串联,增加了一个罐,需要对现已广泛采用的两罐串联式结构做较大规模的改造,增加新的装置,结构复杂;称量系统只能用记录仪记录下喷吹曲线,没有提供连续控制喷吹的方法。
另外,对改进罐的连接方式,国外也有采用双波纹管连结地,但结构比硬连接方式复杂,因为双波纹管制造和安装要求高,而且对称量数据还需用计算机校正。
CN86107459A公布了一种高炉喷煤支管流量调节装置,是通过微处理机调节给料器的数控缸活塞,使支管流量符合设定值。此技术的不足是只限于单独地调节各个风口的喷吹分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按系统所处的不同喷吹状态,采用不同的数值计算方法来连续地获得准确的实时喷吹量,而无需对现有喷吹设备的机械结构作改动,就能克服目前计量方法中,在喷吹的某些状态由于补料充压、卸压操作带来的干扰而无法连续计量的问题,进而可以实现能按给定值调节喷吹系统;能按给定量做到各支管均匀喷吹;能计量和控制储料罐、喷吹罐加料的、计算机全自动控制系统。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图一所示的喷吹系统是一个双罐串联式高压喷吹装置,由料罐、给料器、喷吹管路、电子秤传感器、流量计等组成。料罐分为储料罐(1)(又称上罐)和喷吹罐(2)(又称下罐),在喷吹过程中,储料罐(1)能向储料罐(2)加料,保证连续喷吹;储料罐(1)不向储料罐(2)加料时,它自身补料待用。喷吹罐(2)是喷吹粉料仓,它的作用是使罐内物料流态化,适应喷吹。喷吹罐(2)的补料流程如下:当喷到下限重量时(为了连续喷吹,不能喷空了再补料),发出补料信号,将储料罐(1)充气,待其气压与喷吹罐气压相等时,两罐连通,储料罐向喷吹罐放料;料放完后,两罐分开,喷吹罐补料结束。物料从给料器(13)流出,由压缩空气吹入管路,送到受料处。每一个受料处对应有一管路(11)。
电子秤传感器(6)和(7)分别检测储料罐和喷吹罐的重量。单支管流量计(14)检测喷吹支管(11)的流量,压力传感器(8)和(9)分别检测储料罐和喷吹罐中气体的气压。
我们把喷吹罐(2)补料时的喷吹称作双罐工作状态(或称连通状态,或称倒罐)而把不向喷吹罐补料时的喷吹称作单罐工作状态。(或称非连通状态,或非倒罐)本发明的基本点在于用软件的方法,实现了连续计量。对不同的喷吹状态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计算实时喷吹量,然后按照给定喷吹量与实时喷吹量的比较结果,控制总喷吹量,通过各单支管流量测量值与给定喷吹分量的比较结果,控制喷吹分量;控制喷吹罐(2)补料;单罐喷吹时,储料罐(1)补料过程控制。
本发明的喷吹控制设备由信号检测与转换采集系统、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打印机、CRT显示器、键盘、通讯接口、执行机构、伺服器、调节阀、给料器等组成。
系统中使用的计算机可用与上位机相联的微机,也可以用单板机、小型机组成一套完整的闭环控制系统;也可再按大、中型计算机,通过通讯接口,组成网络。这样的系统不仅反应迅速、灵敏、准确,而且更灵活,便于与其他系统配合或兼容。
众所周知,单位时间物料的喷吹量(Q)等于喷吹罐重量的减少量,即Q=-ΔW (1)
式中ΔW是喷吹罐的重量变化。
在单罐喷吹时,由于储料罐和喷吹罐之间互不影响,单位时间喷吹罐称重的变化量可以写作:
ΔW=W2-W1(2)
式中W1是上一次称重时,喷吹罐的重量;
W2是实时称重时,喷吹罐的重量。
将(2)代入(1)得:
Q=W1-W2(3)
W1、W2是由传感器(7)的检测信号,通过A/D转换和I/O接口输入计算机计算出的喷吹罐的重量。
在双罐喷吹状态下,大量试验数据及理论推导得出,该时刻的喷吹量可用上罐重量与下罐重量之和的变化量来计算,
即 Q=(W1+W3)-(W2+W4) (4)
式中W3是上一次称重时,储料罐的重量;
W4是实时称重时,储料罐的重量。
W3、W4是由传感器(6)检测,经过计算机算出的储料罐的重量,(W1+W3)是上一次称重时,喷吹罐与储料罐两罐重量之和,(W2+W4)是实时称重时,两罐重量之和。
综上所述,单位时间的喷吹量,在单罐喷吹状态时,用公式(3)计算;在双罐工作状态时,用公式(4)计算。但要正确地计算出喷吹量,还必须正确地判断喷吹装置何时由单罐转为双罐联通的喷吹状态。我们用储料罐气压的变化来判断:当储料罐(1)的气压是常压(即大气压)时,系统处于单罐喷吹状态,储料罐此时可以备料;当储料罐罐压为高压时,储料罐即可与喷吹罐连通,使系统处于双罐连通的喷吹状态。喷吹罐(2)的罐压在上述两种喷吹状态中,始终是高压。
图二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图。
人机联系通过键盘完成,可键入命令使程序运行或修改给定值及控制参数。
实时喷量计算:储料罐与喷吹罐的电子秤传感器及压力传感器,将检测的重量及气压信号(模拟量)经A/D转换,通过I/O接口输入计算机。计算机采集信号,并加以处理,经逻辑判断选择计算公式,计算出实时喷吹量,将结果显示在CRT上,并存贮、累计或根据要求打印出来。
喷吹罐、储料罐补料控制:补料动作信号由模拟量信号产生,而控制补料操作的信号是开关量,阀门的开关信号通过开关量通道送到动作阀门,(开出)而阀门的开、关结果,通过开关量通道输入计算机,(开入)若有不响应者,可以由计算机控制报警。
喷吹总量的调节:把键盘输入的给定值与计算机算出的实时喷量进行比较,比较结果由计算机通过I/O,D/A转换及伺服器控制喷吹罐的调节阀动作。阀的动作定为:
充气操作时:开A秒,关B秒,重复X次;
放气操作时:开C秒,关D秒,重复Y次;
充气时,罐内气压不能超过X1;
放气时,罐内气压不能低于Y1。
其中A、B、C、D、X、Y均由试验得出。
喷吹分量的调节:将给定值化成分量,然后与各支管流量计测量值相比较,其结果通过I/O、D/A到伺服器,去调节给料器的速度,使之增加或减少,以接近给定分量。
综上所述,图二的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实施,或只调喷吹总量,或只调支管喷吹分量,从而达到控制喷吹总量,或者两种调节方式都用。
上述系统加上通讯接口,可以和上位机及其他控制系统通讯联系,形成计算机网络。
图三是总流程图。
现场信号(各种模拟量)经A/D转换,I/O口进入计算机,计算机采集各量并滤波处理,然后判断储料罐状态,选择计算公式,计算喷吹量并累计,进而判断储料罐与喷吹罐是否要补料,若需要则进行补料操作;计算机判断是否要进行喷吹罐罐压的调节,即喷吹总量的调节,最后则是喷吹分量调节。如图所示,几个量的调节控制可以顺序进行,也可平行进行,视计算机的功能而定。
图四是喷吹控制系统程序的一种流程图。
如上所述,喷吹控制可以只控制喷吹总量,或只控制喷吹分量,或两者都调。本图所示是两者都调节控制的顺序控制流程,两者还可以平行进行调节。其中:
M。:给定喷吹量
Q:单位时间喷吹量
ε:单位时间喷吹量与给定量之差值
A:喷吹量调节范围
n:喷吹支管根数
Gi:实测第i根支管流量 i=1,2,3,……,n
程序启动后,先做初始化工作,然后取给定值M。,(M。可以键入,也可以由上位机按数模计算出,通过通讯接口给予随时修正)判是否停喷?是则退出,若非停喷状态,由取称量值,判断系统工作状态,是否需要变换,并选用对应公式计算喷吹量,并累计、存贮、显示、打印;接着再判是自控还是手动控制,是手动则退出控制,是自控则计算偏差ε=|M。-Q|,判断偏差是否在范围A内,若在A内,则不需调节,若超出范围A,则又需判断Q>M。与否?是则放气,否则充气,一次充、放气的操作范围由试验结果定出。
然后接下来取1号支管的流量值与给定分量比较,若G1>给定分量(M。/n),则减少给料速度;若G1<给定分量,则增加给料速度;若相等,则不需调节。用同样的方法去调节2号支管,直至n号支管流量值的调节。
这段程序执行完毕后,又从初始化后的框继续执行,周而复始。其中判断是否需要变换成双罐状态的程序:当喷吹罐的重量达到下限时,判断储料罐的料是否满,是满罐,则用公式(4)计算喷吹量,再进行储料罐充气和向喷吹罐补料;储料罐放空时,判断储料罐的罐压是否是常压,当是常压时,改用公式(3)计算喷吹量。这样可以避免储料罐充气或放气时,罐内气压变化对喷吹量计算带来的干扰。
图五是储料罐、喷吹罐补料控制框图。
程序执行时,先判喷吹罐重量是否已达下限值,若是则按图六程序进行喷吹罐补料操作;否则,判储料罐处在什么状态,其罐内气压大于零,为双罐工作状态,此时要判储料罐是否放空,否、则退出;是,则进行储料罐补料操作。若处在单罐工作状态,则要判储料罐是否装满,已满则待用转出口;不满则判其是否在进行补料操作,是,则退出;否,则报警。
喷吹罐重量下限是由电子秤传感器检测出,其值定的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以能保证连续喷吹为好。系统大小不同,其值也不同。
储料罐放空信号,由储料罐电子秤传感器检测出,临界值由试验定出。据试验定出的此信号也可用电接点按开关量给出。此信号值也可以根据罐压与称重重量的关系,找出一个关系式,用实际罐压代入,求出称罐空重量值,然后将此值与储料罐电子秤检测值相比较,若储料罐电子秤检测值小于、等于此临界值,则可判储料罐已放空,可发罐空信号,否则,表示该罐内物料未放空。
图六是喷吹罐补料程序框图
程序执行时,先判储料罐是否已满,未满,则报警,通知操作人员备料,程序退出;已满则将储料罐充气,充到与喷吹罐气压相同,然后两罐连通,向喷吹罐补料,程序退出。
图七是储料罐补料程序框图。
图中F为补料标志,F=1为补料,F=0为未补料。执行本程序时首先置补料标志,然后放掉储料罐内的压力,当其气压等于零时,通知送料;接着判储料罐里的料是否超过上限,装满则停装,超过上限则报警。
装入量上限依据设备大小而定。装入量控制可由受料方面或来料方面控制。若采用前者,可以在受料量接近上限时发出停料信号;若用后者,则一般是称好重量输送过来,输送完毕发停料信号。
储料罐装入量的确定,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在单罐状态变双罐状态时,取变化前若干秒的值作为装入量,也可以在装料过程中,取若干组样的平均值作为装入量,这组样依据以新替旧的原则,始终保持一组最新的值。
图八 系统参数曲线图。
这是一组实测的系统参数曲线,它反映了一个喷吹周期内,储料罐气压、储料罐重量和喷吹罐重量的变化过程。图中的横座标均是时间间隔(t),单位为分;上图的纵座标为储料罐的气压值,单位为Kg/cm2,由压力传感器(8)给出;中图表示了由电子秤(6)给出的储料罐罐重变化曲线,纵座标是罐重值(W上),单位为拾千克;下图表示了电子秤(7)给出的喷吹罐罐重的变化曲线,纵座标是罐重值(W下),单位为拾千克。
在图中通过a、b、c、d、e、f各点,做垂线将图中曲线分成几段,各段情况分述如下:
ab段:a点表示喷吹罐需要补料,(喷吹罐罐重已到下限,储料罐已装满一罐料)储料罐开始充气,罐内气压逐步上升,直到最终与下罐气压相等,(b点)此时,在充压过程中,因气压变化带来的干扰作用,使上罐电子秤指示值开始逐渐变小,(中图)而下罐电子秤指示值则同步地逐渐变大。(下图)
bc段:当上罐气压与下罐气压相等并保持时,有关阀门动作,使得上、下罐连通,物料放入下罐。上罐罐重指示值不断下降,而下罐罐重则相应地上升,直到C点,上罐罐重低于临界值时,标志着上罐内物料放完,相应阀门动作,切断上罐到下罐的通路。
cd段:上罐放气,使罐内压力逐渐减小,直到d点,罐内气压为常压。由于上罐内气压变化的干扰,使得上罐罐重指示值上升而下罐罐重指示值同步下降,且变化梯度较大。
到此,双罐工作状态结束。
de段:系统进入单罐工作状态,下罐罐重指示值逐渐下降,直到e点,达到重量下限,标志着这一个喷吹周期的结束,下一个喷吹周期的开始。
在本状态下,上罐则开始补料,其罐重不断增加,直至装满,等待下一个周期的到来。
本发明的优点是按装置所处的不同喷吹状态,采用不同的数值计算方法来连续地获得准确的实时喷吹量,克服了现有计量方法中,由于补料充压、卸压操作带来的干扰而无法连续计量的问题,实现了全过程连续计量。系统并可采用计算机实现自动、连续、准确的全自动控制,它能依据总给定喷吹量进行系统调节,也能进行喷吹分量的调节,这两种调节系统,可采用某一种,也可两种同时采用,它还能控制储料罐和喷吹罐的补料。且这套设备结构紧凑、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一、喷吹装置示意图
其中:
1、储料罐(上罐)
2、喷吹罐(下罐)
3、软连接
4、上钟阀
5、下钟阀
6、储料罐电子秤传感器
7、喷吹罐电子秤传感器
8、储料罐压力检测点
9、喷吹罐压力检测点
10、总气包
11、喷吹支管
12、下料阀
13、给料器
14、单支管流量计
15、切断阀
16、喷枪
17、受料器
18、气包
19、储料罐充压阀
20、喷吹罐充压阀
21、输料管道
22、输料阀
附图二、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图
附图三、总流程图
附图四、喷吹控制系统程序流程图
附图五、储料罐、喷吹罐补料控制框图
附图六、喷吹罐补料程序框图
附图七、储料罐补料程序框图
附图八、系统参数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