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莲鱼生态共作池塘及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莲鱼生态共作池塘及使用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10072266.6 (22)申请日 2016.02.02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68498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6.22 (73)专利权人 河南金尚德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燕庄新 区99号楼2单元202房 (72)发明人 徐文彦 郭国军 祁真 齐子鑫 秦改晓 唐国盘 黄安群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41122 代理人 张爱军 (51)Int.Cl.。
2、 A01K 63/00(2017.01) A01K 61/10(2017.01) A01G 22/25(2018.01) (56)对比文件 CN 103437577 A,2013.12.11, CN 103250649 A,2013.08.21, CN 101869086 A,2010.10.27, CN 103814729 A,2014.05.28, CN 103460966 A,2013.12.25, 王福刚等.鱼藕生态混养技术. 科学养鱼 .2009, (第4期),第18-19页. 审查员 王霞 (54)发明名称 一种莲鱼生态共作池塘及使用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莲鱼生态共作。
3、池塘及使 用方法, 该池塘包括池体, 池体的内腔设置有隔 离埂, 隔离埂将池体内腔隔置成相邻的鱼类养殖 区和莲菜种植区, 莲菜种植区的底面上设置有凹 槽状的鱼沟, 鱼类养殖区与鱼沟经出水管道相连 通, 池体底部设置有潜水泵, 潜水泵的出口设置 有与莲菜种植区相连通的进水管道, 莲菜种植区 的底面高于鱼类养殖区的底面。 本发明是利用莲 菜和鱼类都是水生生物的特性, 通过池塘的建设 与改造, 建立一个莲鱼生态共作的池塘系统, 能 够发挥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各自的作用, 实现莲 菜种植和鱼类养殖生态共作, 节约土地资源, 提 高种养效益。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105684981。
4、 B 2018.08.10 CN 105684981 B 1.一种莲鱼生态共作池塘, 包括池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池体(1)为上部开口的中空 结构, 池体(1)的内腔设置有隔离埂(8), 隔离埂(8)将池体(1)内腔隔置成相邻的鱼类养殖 区(9a)和莲菜种植区(9b), 莲菜种植区(9b)的底面上设置有凹槽状的鱼沟(3), 鱼类养殖区 (9a)与鱼沟(3)经出水管道(6)相连通, 出水管道(6)上设置有密封盖(10), 池体(1)底部设 置有潜水泵(4), 潜水泵(4)的出口设置有与莲菜种植区(9b)相连通的进水管道(5), 莲菜种 植区(9b)的底面高于鱼类养殖区(9a)的底面。 2.根。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莲鱼生态共作池塘,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池体(1)内腔的俯视 截面为方形, 池体(1)底部设置有0.3-0.5的坡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莲鱼生态共作池塘,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池体(1)底部设置用 于捕捞鱼类的集鱼沟和集鱼坑, 集鱼沟和集鱼坑相连通; 所述的集鱼沟宽1-2m, 深0.5- 0.8m; 集鱼坑为方形, 长宽比为1-3:1, 俯视截面面积占总养殖面积的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莲鱼生态共作池塘,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鱼类养殖区(9a)面积 占池体(1)内腔俯视截面总面积80-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莲鱼生态共作池塘,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莲。
6、菜种植区(9b)的底 面高于鱼类养殖区(9a)的底面0.9-1.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莲鱼生态共作池塘,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鱼沟(3)有多条, 呈相 互垂直交叉相连, 将莲菜种植区(9b)搁置成多个莲菜种植台(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莲鱼生态共作池塘, 其特征在于, 鱼类养殖区(9a)所在的池体 (1)外侧设置投饵台。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莲鱼生态共作池塘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 下步骤: (a)池塘准备: 对鱼类养殖区(9a)进行消毒, 对莲菜种植台(2)按照每亩200kg施一层发 酵后的油菜籽饼后, 对莲菜种植区(9b)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b)。
7、鱼苗投放: 在每年的3、 4月份向鱼类养殖区(9a)内投放鱼苗, 投放鱼苗前, 关闭出水 管道(6)上的密封盖(10), 向鱼类养殖区(9a)内注水, 水深0.6-0.8m; (c)莲菜种植: 在鱼苗投放后的4、 5月份在莲菜种植台(2)上种植莲菜, 种植莲菜前, 向 莲菜种植区(9b)注水, 至莲菜种植区(9b)内水位线(7b)高于莲菜种植台(2)10-20cm; 待莲 菜长出3-5片莲叶时, 打开出水管道(6)上的密封盖(10), 使鱼苗能够进入到莲菜种植区 (9b)内; (d)日常管理: 包括正常养殖期间的鱼类养殖管理、 莲菜种植管理、 水位水质调控; 同 时, 正常养殖期间, 打开潜水。
8、泵(4), 将鱼类养殖区(9a)底部的污物抽送到莲菜种植区(9b); (e)鱼类捕捞: 在鱼类捕捞季节, 关闭出水管道(6)上的密封盖(10), 从鱼类养殖区(9a) 内向外抽水, 使鱼类集中在集鱼沟中, 进行捕捞; (f)莲菜采收: 采用干法采收或带水采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莲鱼生态共作池塘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鱼苗种类 为主养鱼鲫鱼、 鲤鱼和草鱼, 配养鱼花鲢和白鲢; 以鱼类养殖区面积计, 鲫鱼规格为20-40 尾/kg, 每亩投放量5-10kg; 鲤鱼规格为20-40尾/kg, 每亩投放量15-30kg; 草鱼规格为5-10 尾/kg, 每亩投放量50-120kg; 。
9、白鲢规格为10-20尾/kg, 每亩投放量7.5-15kg; 花鲢规格为5- 10尾/kg, 每亩投放量4-8kg; 投放前, 用浓度1.5-2.0的NaCl溶液浸洗15-20min或用15-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684981 B 2 20g/m3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20min, 以预防鱼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莲鱼生态共作池塘的使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莲菜种 植的行距为0.8-1.2m, 株距为0.8-1.2m, 每亩用莲菜种300-400kg。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5684981 B 3 一种莲鱼生态共作池塘及使用方法。
10、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莲鱼生态共作池塘及使用方法, 属于水产动物养殖、 莲菜种植及 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莲鱼共作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 它把水产养殖与莲菜种植这两种原本完全 不同的农耕技术, 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 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 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 质忧患, 种菜少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作效应。 0003 现有的莲鱼生态共作主要是在鱼池内种植莲菜净化养殖水体的生态养殖方法, 但 是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一是在鱼池内直接种植莲菜, 夏季莲叶生长旺盛, 生长区域不易控 制, 会覆盖大部分水面, 影响水体的光合作用, 水中溶解氧不高, 致使鱼类。
11、不能良好生长, 养 殖池内鱼莲共同消耗水中溶解氧, 水产动物用药量会增大。 二是鱼池水太深, 下层水温低, 莲叶生长旺盛, 但莲藕产量较低。 三是水产动物捕捞或莲菜采收不可单独进行, 进而影响经 济效益。 因此, 开发出一种新型的莲鱼共生共作池塘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莲鱼生态共作池塘及使用方法, 该池塘不 仅能够使莲鱼生态共生, 而且使莲菜和鱼类的生长、 收获互不影响。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莲鱼生态共作池塘, 包 括池体, 所述的池体为上部开口的中空结构, 池体的内腔设置有隔离埂, 隔离埂将池体内腔 隔置。
12、成相邻的鱼类养殖区和莲菜种植区, 莲菜种植区的底面上设置有凹槽状的鱼沟, 鱼类 养殖区与鱼沟经出水管道相连通, 出水管道上设置有密封盖, 池体底部设置有潜水泵, 潜水 泵的出口设置有与莲菜种植区相连通的进水管道, 莲菜种植区的底面高于鱼类养殖区的底 面。 0006 所述的池体内腔的俯视截面为方形, 池体底部设置有0.3-0.5的坡度。 0007 所述的池体为东西走向, 长宽比为1-3:1, 面积5-30亩, 总深2.5-3m, 边坡系数2- 2.5。 0008 所述的池体底部设置用于捕捞鱼类的集鱼沟和集鱼坑, 集鱼沟和集鱼坑相连通; 所述的集鱼沟宽1-2m, 深0.5-0.8m; 集鱼坑为方形。
13、, 长宽比为1-3:1, 俯视截面面积占总养殖 面积的1-5。 0009 所述的鱼类养殖区面积占池体内腔俯视截面总面积80-85。 0010 所述的莲菜种植区的底面高于鱼类养殖区的底面0.9-1.0m。 0011 所述的莲菜种植区与投饵台相对, 且位于池塘靠北边的一角, 面积约占池塘总面 积的15-20, 长宽比1-2:1。 0012 所述的鱼沟有多条, 呈相互垂直交叉相连, 将莲菜种植区搁置成多个莲菜种植台。 0013 鱼类养殖区所在的池体外侧设置投饵台。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105684981 B 4 0014 所述的隔离埂的宽为0.6-0.8m, 比莲菜种植台高0.5-0.。
14、8m, 隔离埂两边用土工膜、 石棉瓦或硬化处理, 防止莲菜生长时越过隔离埂及水流动时因冲刷而崩塌。 0015 所述的出水管道为直径300mm的PVC组成。 0016 所述的潜水泵的扬程1-2m, 流量20-30m3/h, 功率为75-150W。 0017 所述的潜水泵的进口设有隔网。 0018 所述的鱼沟宽为100cm, 深30cm。 0019 本发明莲鱼生态共作池塘的建造地点应当满足面积适中、 地势平坦、 地面开阔、 通 风向阳、 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 水质好、 土壤酸碱度适中等基本条件。 0020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在于提供一种莲鱼生态共作池塘的使用方法, 包括以 下步骤: 002。
15、1 (a)池塘准备: 对鱼类养殖区进行消毒, 对莲菜种植台按照每亩200kg施一层发酵 后的油菜籽饼后, 对莲菜种植区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0022 (b)鱼苗投放: 在每年的3、 4月份向鱼类养殖区内投放鱼苗, 投放鱼苗前, 关闭出水 管道上的密封盖, 向鱼类养殖区内注水, 水深0.6-0.8m; 0023 (c)莲菜种植: 在鱼苗投放后的4、 5月份在莲菜种植台上种植莲菜, 种植莲菜前, 向 莲菜种植区注水, 至莲菜种植区内水位线高于莲菜种植台10-20cm; 待莲菜长出3-5片莲叶 时, 打开出水管道上的密封盖, 使鱼苗能够进入到莲菜种植区内; 0024 (d)日常管理: 包括正常养殖期间。
16、的鱼类养殖管理、 莲菜种植管理、 水位水质调控; 同时, 正常养殖期间, 打开潜水泵, 将鱼类养殖区底部的污物抽送到莲菜种植区; 0025 (e)鱼类捕捞: 在鱼类捕捞季节, 关闭出水管道上的密封盖, 从鱼类养殖区内向外 抽水, 使鱼类集中在集鱼沟中, 进行捕捞; 0026 (f)莲菜采收: 采用干法采收或带水采收。 0027 所述的鱼苗种类为主养鱼鲫鱼、 鲤鱼和草鱼, 配养鱼花鲢和白鲢; 以鱼类养殖区面 积计, 鲫鱼规格为20-40尾/kg, 每亩投放量5-10kg; 鲤鱼规格为20-40尾/kg, 每亩投放量15- 30kg; 草鱼规格为5-10尾/kg, 每亩投放量50-120kg; 白。
17、鲢规格为10-20尾/kg, 每亩投放量 7.5-15kg; 花鲢规格为5-10尾/kg, 每亩投放量4-8kg; 投放前, 用浓度1.5-2.0的NaCl溶 液浸洗15-20min或用15-20g/m3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20min, 以预防鱼病。 0028 所述的莲菜种植的行距为0.8-1.2m, 株距为0.8-1.2m, 每亩用莲菜种300-400kg。 0029 所述的鱼类养殖管理是指鱼类的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 所述的饲养管理是指按 “四定” 、“三看” 原则投喂饵料, 注意增氧, 定期补水。 所述的病害防治是定期杀虫, 定期消 毒, 定期投喂药饵, 注意水质变化。 0030 所述的。
18、莲菜种植管理是调控莲菜种植区的水位及后期追肥等, 促进莲菜生长, 预 防莲菜病害。 所述的水位调控是指鱼类养殖区及莲菜种植区之间的水位调控, 以满足鱼类 和莲菜各自在不同生长期对水深的要求。 0031 所述的干法采收是用人工开挖的方式采收, 所述的带水采收是用高压水枪冲开泥 土采收方法。 所述的莲菜采收应该在鱼类捕捞之后, 或者在当年的10月份, 关闭出水管道上 的密封盖, 封闭莲菜种植区, 进行莲菜采收, 使莲菜的采收不影响鱼类的养殖。 0032 本发明有益效果 0033 1、 本发明是利用莲菜和鱼类都是水生生物的特性, 通过池塘的建设与改造, 建立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105。
19、684981 B 5 一个莲鱼生态共养的池塘系统, 能够发挥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各自的作用, 实现莲菜种植 和鱼类养殖生态共存, 节约土地资源, 提高共作效益。 0034 2、 本发明池塘的正常养殖期间, 鱼类可以自由进出莲菜种植区, 既充分利用了水 体空间, 又可以为鱼类提供部分饵料(浮萍、 杂草)。 同时, 本发明的养殖用水和种植用水能 够循环利用, 养殖尾水在本池塘系统中处理, 节约了水资源; 整个系统运行时能耗较低, 还 可以为整个池塘营造微流水状态。 0035 3、 本发明池塘污物在底部沉淀后被提水泵输送到莲菜种植区, 既减少了污物对养 殖区的影响, 又为莲菜提供了有机肥料, 从而减少。
20、了鱼药、 化肥、 除草剂的使用, 保障了食品 安全, 提高了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0036 4、 本发明莲鱼生态共作池塘的出水管道上的密封盖, 通过密封盖的启闭, 能够控 制鱼类养殖区和莲菜种植区的连通和封闭, 使莲鱼生态共作池塘更能够适应莲鱼不同阶段 的需求。 0037 5、 本发明的池塘使莲菜和鱼类分开养殖, 防止因莲菜生长旺盛, 生长区不易控制 而覆盖大部分水面, 影响水中溶解氧从而影响鱼类的产量, 同时减少由于养殖区水深而影 响莲菜产量的因素。 另外, 本发明的莲菜采收和鱼类捕捞可独立开展, 不会相互影响。 0038 6、 采用本发明, 池塘内鱼类养殖区鱼类产量1500-2。
21、000kg/亩, 莲菜种植区莲菜产 量2000-2500kg/亩; 鱼药费用每亩降低30-50, 莲菜种植每亩可节约肥料50-100元, 每 亩节约5个工时的除草劳动量。 附图说明 0039 图1是本发明莲鱼生态共作池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为池体, 2为莲菜种植台, 3 为鱼沟, 4为潜水泵, 5为进水管道, 6为出水管道, 8为隔离埂, 9a为鱼类养殖区, 9b为莲菜种 植区。 0040 图2为本发明莲鱼生态共作池塘A-A向剖视图, 图中, 1为池体, 6为出水管道, 7a为 鱼类养殖区水位线, 10为密封盖。 0041 图3为本发明莲鱼生态共作池塘B-B向剖视图, 1为池体, 3为鱼。
22、沟, 7a为鱼类养殖区 水位线, 7b为莲菜种植区水位线, 8为隔离埂。 0042 图4为本发明莲鱼生态共作池塘潜水泵处的局部剖面图, 图中, 1为池体, 3为鱼沟, 4为潜水泵, 5为进水管道, 8为隔离埂。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4 实施例1 0045 本实施例的莲鱼生态共作池塘, 参照图1-4, 包括池体, 所述的池体1为上部开口的 中空结构, 池体1底部设置有0.3-0.5的坡度, 且池体1底部设置用于捕捞鱼类的集鱼沟 和集鱼坑, 集鱼沟和集鱼坑相连通; 所述的集鱼沟宽1-2m, 深0.5-0.8m, 集鱼坑为方形, 长宽。
23、 比为1-3:1, 俯视截面面积占总养殖面积的1-5; 池体1内腔的俯视截面为方形, 池体1的 内腔设置有隔离埂8, 隔离埂8将池体1内腔隔置成相邻的鱼类养殖区9a和莲菜种植区9b, 所 述的鱼类养殖区9a面积占池体1内腔俯视截面总面积80-85, 所述的莲菜种植区9b的底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105684981 B 6 面高于鱼类养殖区9a的底面0.9-1.0m, 莲菜种植区9b的底面上设置有凹槽状的鱼沟3, 所述 的鱼沟3有多条, 呈相互垂直交叉相连, 将莲菜种植区9b搁置成多个莲菜种植台2, 鱼类养殖 区9a与鱼沟3经出水管道6相连通, 出水管道6上设置有密封盖10, 池体。
24、1底部设置有潜水泵 4, 潜水泵4的出口设置有与莲菜种植区9b相连通的进水管道5, 莲菜种植区9b的底面高于鱼 类养殖区9a的底面; 鱼类养殖区9a所在的池体1外侧设置投饵台。 0046 所述的池体1为东西走向, 长宽比为1-3:1, 面积5-30亩, 总深2.5-3m, 边坡系数2- 2.5。 0047 所述莲菜种植区9b与投饵台相对, 且位于池塘靠北边的一角, 面积约占池塘总面 积的15-20, 长宽比1-2:1。 0048 所述的隔离埂8的宽为0.6-0.8m, 比莲菜种植台2高0.5-0.8m, 隔离埂8两边用土工 膜、 石棉瓦或硬化处理, 防止莲菜生长时越过隔离埂及水流动时因冲刷而崩。
25、塌。 0049 所述的出水管道6为直径300mm的PVC管。 0050 所述潜水泵4的扬程1-2m, 流量20-30m3/h, 功率为75-150W。 所述的潜水泵4的进口 设有隔网。 0051 所述的鱼沟3宽为100cm, 深30cm。 0052 实施例2 0053 本实施例是利用莲鱼生态共作池塘的养殖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54 (a)池塘准备: 对鱼类养殖区9a进行消毒, 对莲菜种植台2按照每亩200kg施一层发 酵后的油菜籽饼后, 对莲菜种植区9b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0055 (b)鱼苗投放: 在每年的3、 4月份向鱼类养殖区9a内投放鱼苗, 投放鱼苗前, 关闭出 水管道6上的密封。
26、盖10, 向鱼类养殖区9a内注水, 水深0.6-0.8m; 所述的鱼苗种类为主养鱼 鲫鱼、 鲤鱼和草鱼, 配养鱼花鲢和白鲢; 以鱼类养殖区面积计, 鲫鱼规格为20-40尾/kg, 每亩 投放量5-10kg; 鲤鱼规格为20-40尾/kg, 每亩投放量15-30kg; 草鱼规格为5-10尾/kg, 每亩 投放量50-120kg; 白鲢规格为10-20尾/kg, 每亩投放量7.5-15kg; 花鲢规格为5-10尾/kg, 每 亩投放量4-8kg; 投放前, 用浓度1.5-2.0的NaCl溶液浸洗15-20min或用15-20g/m3高锰 酸钾溶液浸洗15-20min, 以预防鱼病; 0056 (c。
27、)莲菜种植: 在鱼苗投放后的4、 5月份在莲菜种植台2上种植莲菜, 种植莲菜前, 向莲菜种植区9b注水, 至莲菜种植区9b内水位线7b高于莲菜种植台210-20cm; 所述的莲菜 种植的行距为0.8-1.2m, 株距为0.8-1.2m, 每亩用莲菜种300-400kg; 待莲菜长出3-5片莲叶 时, 打开出水管道6上的密封盖10, 使鱼苗能够进入到莲菜种植区9b内; 0057 (d)日常管理: 包括正常养殖期间的鱼类养殖管理、 莲菜种植管理、 水位水质调控; 同时, 正常养殖期间, 打开潜水泵4, 将鱼类养殖区9a底部的污物抽送到莲菜种植区9b; 所述 鱼类养殖管理是指鱼类的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
28、; 所述的饲养管理是指按 “四定” 、“三看” 原 则投喂饵料, 注意增氧, 定期补水; 所述的病害防治是定期杀虫, 定期消毒, 定期投喂药饵, 注意水质变化。 所述莲菜种植管理是调控莲菜种植区的水位及后期追肥等, 促进莲菜生长, 预防莲菜病害。 所述的水位调控是指鱼类养殖区及莲菜种植区之间的水位调控, 以满足鱼 类和莲菜各自在不同生长期对水深的要求; 0058 (e)鱼类捕捞: 在鱼类捕捞季节, 关闭出水管道6上的密封盖10, 从鱼类养殖区9a内 向外抽水, 使鱼类集中在集鱼沟中, 进行捕捞;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105684981 B 7 0059 (f)莲菜采收: 采用干法采收或带水采收; 所述的干法采收是用人工开挖的方式采 收, 所述的带水采收是用高压水枪冲开泥土采收方法。 0060 所述的莲菜采收应该在鱼类捕捞之后, 或者在当年的10月份, 关闭出水管道6上的 密封盖10, 封闭莲菜种植区, 进行莲菜采收, 使莲菜的采收不影响鱼类的养殖。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105684981 B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9 CN 105684981 B 9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10 CN 105684981 B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