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6568190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1331109.9

申请日:

20171016

公开号:

CN207428251U

公开日:

201806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80/00

主分类号:

A01K80/00

申请人:

浙江海洋大学

发明人:

解志龙,周建民,于小雯,许文军,沈海琪,程丹,金凡力,马嘉城

地址:

316022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长峙岛海大南路1号

优先权:

CN201721331109U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贾森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梭子蟹的抓捕过程中容易被夹伤的问题。本梭子蟹的抓捕装置,包括上钳体和下钳体,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的中部相互铰接,所述上钳体的前端具有用于勾住梭子蟹背部的上钩体,所述下钳体的前端具有用于勾住梭子蟹腹部的下钩体,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的后端分别具有上握持端和下握持端,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的两侧还分别连接有用于限制梭子蟹运动的挡板。采用本装置抓捕,整个抓捕过程抓捕者均不与梭子蟹产生直接接触,不会被梭子蟹钳住,安全性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包括上钳体(1)和下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钳体(1)和下钳体(2)的中部相互铰接,所述上钳体(1)的前端具有用于勾住梭子蟹背部的上钩体(1a),所述下钳体(2)的前端具有用于勾住梭子蟹腹部的下钩体(2a),所述上钳体(1)和下钳体(2)的后端分别具有上握持端(1b)和下握持端(2b),所述上钳体(1)和下钳体(2)的两侧还分别连接有用于限制梭子蟹运动的挡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钳体(1)和下钳体(2)的中部通过转轴(4)铰接,所述转轴(4)的两端均伸出所述上钳体(1)和下钳体(2)的两侧,所述挡板(3)套设在所述转轴(4)上且能够与所述转轴(4)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上沿转轴(4)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挡板(3)套设在转轴(4)上且能够通过定位销穿过位于挡板(3)两侧的两定位孔内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钩体(1a)和下钩体(2a)的内侧均具有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一(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的内侧设有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

背景技术

梭子蟹是现存蟹类中经济价值最大的一种,其中三疣梭子蟹数量最多,产量最大,约占梭子蟹总产量的90%。广泛分布我国沿海,但由于上世纪末渔民的过度捕捞以及陆地海洋的污染加剧,造成三疣梭子蟹资源急剧减少的严峻形势,进行沿海池塘海水养殖成为一大亮点。然而在进行围塘抓捕时,很容易被钳伤。甚至当梭子蟹长成500g时,捕捉时夹断手指的事件也经常发生,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梭子蟹抓捕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包括上钳体和下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的中部相互铰接,所述上钳体的前端具有用于勾住梭子蟹背部的上钩体,所述下钳体的前端具有用于勾住梭子蟹腹部的下钩体,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的后端分别具有上握持端和下握持端,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的两侧还分别连接有用于限制梭子蟹运动的挡板。

采用本抓捕装置抓捕梭子蟹时,位于上钳体和下钳体左右两侧的挡板用于阻止梭子蟹的运动,握住上钳体的上握持端和下钳体的下握持端,通过控制上钳体和下钳体绕铰接处上下咬合运动,下钩体能够勾住梭子蟹的腹部,上钩体能够勾住梭子蟹的背部并配合将其夹住,完成抓捕过程,整个抓捕过程抓捕者均不与梭子蟹产生直接接触,不会被梭子蟹钳住,安全性好。

在上述的梭子蟹的抓捕装置中,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的中部通过转轴铰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均伸出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的两侧,所述挡板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能够与所述转轴固定。挡板直接套设在转轴上,操作方便,而且能够根据梭子蟹的大小沿转轴滑动并固定,适合各种大小的梭子蟹的抓捕,适用范围更广。

在上述的梭子蟹的抓捕装置中,所述转轴上沿转轴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挡板套设在转轴上且能够通过定位销穿过位于挡板两侧的两定位孔内定位。通过定位销和定位孔的配合方式来实现挡板与转轴的固定,操作简便。

在上述的梭子蟹的抓捕装置中,所述上钩体和下钩体的内侧均具有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一。缓冲层一的设置,能够防止在抓捕过程中对梭子蟹的背部和腹部造成损伤,影响卖相。

在上述的梭子蟹的抓捕装置中,所述挡板的内侧设有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二。缓冲层二的设计能够防止在抓捕过程中对梭子蟹的蟹螯和附肢造成损伤,影响卖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梭子蟹的抓捕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整个抓捕过程抓捕者均不与梭子蟹产生直接接触,不会被梭子蟹钳住,安全性好。2、缓冲层一和缓冲层二的设计,能够防止在抓捕过程中对梭子蟹造成损伤,影响卖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梭子蟹的抓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梭子蟹的抓捕装置去掉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钳体;1a、上钩体;1b、上握持端;2、下钳体;2a下钩体;2b、下握持端;3、挡板;4、转轴;5、缓冲层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本梭子蟹的抓捕装置,包括上钳体1和下钳体2,上钳体1的前端具有用于勾住梭子蟹背部的上钩体1a,下钳体2的前端具有用于勾住梭子蟹腹部的下钩体2a,上钩体1a和下钩体2a的内侧均具有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一5。上钳体1和下钳体2的后端分别具有上握持端1b和下握持端2b。上钳体1和下钳体2的中部通过转轴4铰接,转轴4的两端均伸出所述上钳体1和下钳体2的两侧。

上钳体1和下钳体2的两侧还分别连接有用于限制梭子蟹运动的挡板3,转轴4上沿转轴4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定位孔,挡板3套设在转轴4上且能够通过定位销穿过位于挡板3两侧的两定位孔内定位。挡板3的内侧设有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二。

采用本抓捕装置抓捕梭子蟹时,位于上钳体1和下钳体2左右两侧的挡板3用于阻止梭子蟹的运动,握住上钳体1的上握持端1b和下钳体2的下握持端2b,通过控制上钳体1和下钳体2绕铰接处上下咬合运动,下钩体2a能够勾住梭子蟹的腹部,上钩体1a能够勾住梭子蟹的背部并配合将其夹住,完成抓捕过程,整个抓捕过程抓捕者均不与梭子蟹产生直接接触,不会被梭子蟹钳住,安全性好。而且缓冲层一5和缓冲层二的设计,能够防止在抓捕过程中对梭子蟹造成损伤,影响卖相。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331109.9 (22)申请日 2017.10.16 (73)专利权人 浙江海洋大学 地址 316022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 道长峙岛海大南路1号 (72)发明人 解志龙 周建民 于小雯 许文军 沈海琪 程丹 金凡力 马嘉城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3246 代理人 贾森君 (51)Int.Cl. A01K 80/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

2、置, 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它解决了现有的梭子蟹的抓 捕过程中容易被夹伤的问题。 本梭子蟹的抓捕装 置, 包括上钳体和下钳体, 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 的中部相互铰接, 所述上钳体的前端具有用于勾 住梭子蟹背部的上钩体, 所述下钳体的前端具有 用于勾住梭子蟹腹部的下钩体, 所述上钳体和下 钳体的后端分别具有上握持端和下握持端, 所述 上钳体和下钳体的两侧还分别连接有用于限制 梭子蟹运动的挡板。 采用本装置抓捕, 整个抓捕 过程抓捕者均不与梭子蟹产生直接接触, 不会被 梭子蟹钳住, 安全性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7428251 U 2018.06.01 CN 207428。

3、251 U 1.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 包括上钳体(1)和下钳体(2),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钳体(1) 和下钳体(2)的中部相互铰接, 所述上钳体(1)的前端具有用于勾住梭子蟹背部的上钩体 (1a), 所述下钳体(2)的前端具有用于勾住梭子蟹腹部的下钩体(2a), 所述上钳体(1)和下 钳体(2)的后端分别具有上握持端(1b)和下握持端(2b), 所述上钳体(1)和下钳体(2)的两 侧还分别连接有用于限制梭子蟹运动的挡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钳体(1)和下钳 体(2)的中部通过转轴(4)铰接, 所述转轴(4)的两端均伸出所述上钳体(1)。

4、和下钳体(2)的 两侧, 所述挡板(3)套设在所述转轴(4)上且能够与所述转轴(4)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4)上沿转轴 (4)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定位孔, 所述挡板(3)套设在转轴(4)上且能够通过定位销穿过位 于挡板(3)两侧的两定位孔内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钩体(1a) 和下钩体(2a)的内侧均具有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一(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3)的 内侧设有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二。 权 利 要 求 。

5、书 1/1 页 2 CN 207428251 U 2 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梭子蟹是现存蟹类中经济价值最大的一种, 其中三疣梭子蟹数量最多, 产量最大, 约占梭子蟹总产量的90。 广泛分布我国沿海, 但由于上世纪末渔民的过度捕捞以及陆地 海洋的污染加剧, 造成三疣梭子蟹资源急剧减少的严峻形势, 进行沿海池塘海水养殖成为 一大亮点。 然而在进行围塘抓捕时, 很容易被钳伤。 甚至当梭子蟹长成500g时, 捕捉时夹断 手指的事件也经常发生, 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

6、技术存在上述问题, 提出了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 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如何提高梭子蟹抓捕时的安全性。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梭子蟹的抓捕装置, 包括上 钳体和下钳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的中部相互铰接, 所述上钳体的前端具有 用于勾住梭子蟹背部的上钩体, 所述下钳体的前端具有用于勾住梭子蟹腹部的下钩体, 所 述上钳体和下钳体的后端分别具有上握持端和下握持端, 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的两侧还分 别连接有用于限制梭子蟹运动的挡板。 0005 采用本抓捕装置抓捕梭子蟹时, 位于上钳体和下钳体左右两侧的挡板用于阻止梭 子蟹的运动, 握住上钳。

7、体的上握持端和下钳体的下握持端, 通过控制上钳体和下钳体绕铰 接处上下咬合运动, 下钩体能够勾住梭子蟹的腹部, 上钩体能够勾住梭子蟹的背部并配合 将其夹住, 完成抓捕过程, 整个抓捕过程抓捕者均不与梭子蟹产生直接接触, 不会被梭子蟹 钳住, 安全性好。 0006 在上述的梭子蟹的抓捕装置中, 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的中部通过转轴铰接, 所述 转轴的两端均伸出所述上钳体和下钳体的两侧, 所述挡板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能够与所述 转轴固定。 挡板直接套设在转轴上, 操作方便, 而且能够根据梭子蟹的大小沿转轴滑动并固 定, 适合各种大小的梭子蟹的抓捕, 适用范围更广。 0007 在上述的梭子蟹的抓捕装置中,。

8、 所述转轴上沿转轴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定位孔, 所述挡板套设在转轴上且能够通过定位销穿过位于挡板两侧的两定位孔内定位。 通过定位 销和定位孔的配合方式来实现挡板与转轴的固定, 操作简便。 0008 在上述的梭子蟹的抓捕装置中, 所述上钩体和下钩体的内侧均具有采用柔性材料 制成的缓冲层一。 缓冲层一的设置, 能够防止在抓捕过程中对梭子蟹的背部和腹部造成损 伤, 影响卖相。 0009 在上述的梭子蟹的抓捕装置中, 所述挡板的内侧设有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 二。 缓冲层二的设计能够防止在抓捕过程中对梭子蟹的蟹螯和附肢造成损伤, 影响卖相。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梭子蟹的抓捕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9、 1、 整个抓捕过程抓捕者均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7428251 U 3 不与梭子蟹产生直接接触, 不会被梭子蟹钳住, 安全性好。 2、 缓冲层一和缓冲层二的设计, 能够防止在抓捕过程中对梭子蟹造成损伤, 影响卖相。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梭子蟹的抓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是本梭子蟹的抓捕装置去掉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 1、 上钳体; 1a、 上钩体; 1b、 上握持端; 2、 下钳体; 2a下钩体; 2b、 下握持端; 3、 挡板; 4、 转轴; 5、 缓冲层一。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

10、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5 如图1和2所示, 本梭子蟹的抓捕装置, 包括上钳体1和下钳体2, 上钳体1的前端具 有用于勾住梭子蟹背部的上钩体1a, 下钳体2的前端具有用于勾住梭子蟹腹部的下钩体2a, 上钩体1a和下钩体2a的内侧均具有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一5。 上钳体1和下钳体2的 后端分别具有上握持端1b和下握持端2b。 上钳体1和下钳体2的中部通过转轴4铰接, 转轴4 的两端均伸出所述上钳体1和下钳体2的两侧。 0016 上钳体1和下钳体2的两侧还分别连接有用于限制梭子蟹运动的挡板3, 转轴4上沿 转轴4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定位孔, 挡板3。

11、套设在转轴4上且能够通过定位销穿过位于挡板3 两侧的两定位孔内定位。 挡板3的内侧设有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缓冲层二。 0017 采用本抓捕装置抓捕梭子蟹时, 位于上钳体1和下钳体2左右两侧的挡板3用于阻 止梭子蟹的运动, 握住上钳体1的上握持端1b和下钳体2的下握持端2b, 通过控制上钳体1和 下钳体2绕铰接处上下咬合运动, 下钩体2a能够勾住梭子蟹的腹部, 上钩体1a能够勾住梭子 蟹的背部并配合将其夹住, 完成抓捕过程, 整个抓捕过程抓捕者均不与梭子蟹产生直接接 触, 不会被梭子蟹钳住, 安全性好。 而且缓冲层一5和缓冲层二的设计, 能够防止在抓捕过程 中对梭子蟹造成损伤, 影响卖相。 0018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 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7428251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7428251 U 5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7428251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