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315061.8 (22)申请日 2016.12.02 (73)专利权人 扬州方广食品有限公司 地址 225100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荷叶西 路18号 (72)发明人 郑勇锋 易森炎 郑则金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代理人 顾进 (51)Int.Cl. A21C 9/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挂面生产工艺中的 晾干装置, 其包括有传输轨道, 传输轨道之上。
2、设 置有多个用于悬挂挂面的挂杆, 挂杆沿传输轨道 的宽度方向进行延伸; 所述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 干装置之中设置有平行于传输轨道进行延伸的 干燥管道, 其连通有空气压缩机; 所述干燥管道 之上设置有多个垂直于传输轨道宽度方向进行 延伸的第一气流端口, 相邻两个第一气流端口之 间设置有多个平行于传输轨道进行延伸的第二 气流端口; 上述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使得 挂面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分散状态, 进 而有效避免了挂面因粘结而无法充分干燥的现 象, 致使挂面的干燥效果以及效率得以显著改 善。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6390117 U 2017.08.11 CN 20。
3、6390117 U 1.一种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包 括有传输轨道, 传输轨道之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悬挂挂面的挂杆, 挂杆沿传输轨道的宽度方 向进行延伸; 所述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之中设置有平行于传输轨道进行延伸的干燥 管道, 其连通有空气压缩机; 所述干燥管道之上设置有多个垂直于传输轨道宽度方向进行 延伸的第一气流端口, 相邻两个第一气流端口之间设置有多个平行于传输轨道进行延伸的 第二气流端口; 所述干燥管道之中, 每一个第一气流端口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传输轨道进 行延伸的干燥风扇。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 其特征在于。
4、, 所述第一气流端口 之上设置有导流网, 所述导流网在第一气流端口的宽度方向之上采用向上弯曲的弧形结 构。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轨道 之上设置有多个吸附管道, 其连通至设置在传输轨道之上的吸附槽之中, 吸附槽内部设置 有空气压缩机, 所述吸附管道的端部设置有吸附层, 吸附层由干燥剂构成。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390117 U 2 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生产领域, 尤其是一种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挂面在成型处理后均需对其进行晾干处理, 以使得挂。
5、面内含水量达到需求, 以便 其后续的包装与储存。 现有的挂面的晾干工艺均是在挂面自然悬挂状态下进行的, 挂面悬 挂时其不可避免的出现挂面在多个位置发生彼此重叠现象, 进而使得挂面的各个位置无法 与环境内的流动空气均匀接触, 进而使其晾干效果以及效率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 其可有效 改善挂面进行干燥的效率以及效果。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 其包括 有传输轨道, 传输轨道之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悬挂挂面的挂杆, 挂杆沿传输轨道的宽度方向 进行延伸; 所述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
6、置之中设置有平行于传输轨道进行延伸的干燥管 道, 其连通有空气压缩机; 所述干燥管道之上设置有多个垂直于传输轨道宽度方向进行延 伸的第一气流端口, 相邻两个第一气流端口之间设置有多个平行于传输轨道进行延伸的第 二气流端口; 所述干燥管道之中, 每一个第一气流端口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传输轨道进行 延伸的干燥风扇。 000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 所述第一气流端口之上设置有导流网, 所述导流网 在第一气流端口的宽度方向之上采用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其可通过 导流网的设置以使得自第一气流端口输出的气流得以分散处理, 进而使得其相对于挂面的 气流输出得以均度, 以在避免挂面在集。
7、中气流的作用下得以吹落, 同时可使得挂面在均匀 分布的气流作用下得以均匀散开, 以使得其晾干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改善。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 所述传输轨道之上设置有多个吸附管道, 其连通至 设置在传输轨道之上的吸附槽之中, 吸附槽内部设置有空气压缩机, 所述吸附管道的端部 设置有吸附层, 吸附层由干燥剂构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其可通过吸附管道的设置以对挂 面之中在气流作用下逐渐得以分散的水分进行吸附处理, 进而使得上述水分进入至吸附槽 之中进行统一收集, 以确保挂面所处环境的干燥; 与此同时, 上述吸附管道端部的吸附层可 通过其干燥剂的作用以进一步改善其对于水分的吸附效果。 0。
8、00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 其可通过干燥管道之上的第一 气流端口以输出平行于挂杆的气流, 以使得挂面两端在上述气流作用下得以张开, 致使挂 面的重叠面与外界充分接触, 同时通过上述输出气流以及第一气流端口两侧的干燥风扇对 其进行进一步的干燥处理; 与此同时, 相邻两个第一气流端口之间的第二气流端口可输出 平行于挂面传输方向的气流, 进而使得挂面在其排列方向上得以分散, 以使得挂面的各个 位置均可与环境内的干燥气流相接触。 上述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使得挂面在传输过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390117 U 3 程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分散状态, 进而有效避。
9、免了挂面因粘结而无法充分干燥的现象, 致使 挂面的干燥效果以及效率得以显著改善。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传输轨道示意图; 0009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干燥管道示意图; 001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干燥管道俯视图; 0011 附图标记列表: 0012 1传输轨道、 2挂杆、 3干燥管道、 4空气压缩机、 5第一气流端口、 6第二 气流端口、 7干燥风扇、 8导流网、 9吸附管道、 10吸附槽、 11吸气泵、 12吸附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与附图, 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 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需要说明。
10、的是, 下面描述中使 用的词语 “前” 、“后” 、“左” 、“右” 、“上” 和 “下” 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 词语 “内” 和 “外” 分别指 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4 实施例1 0015 如图1、 图2与图3所示的一种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 其包括有传输轨道1, 传 输轨道1之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悬挂挂面的挂杆2, 挂杆2沿传输轨道的宽度方向进行延伸; 所 述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之中设置有平行于传输轨道进行延伸的干燥管道3, 其连通 有空气压缩机4; 所述干燥管道3之上设置有多个垂直于传输轨道宽度方向进行延伸的第一 气流端口5, 相邻两个第一气流端口5之间设置。
11、有多个平行于传输轨道1进行延伸的第二气 流端口6; 所述干燥管道3之中, 每一个第一气流端口5两侧分别设置有朝向传输轨道1进行 延伸的干燥风扇7。 001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 其可通过干燥管道之上的第一 气流端口以输出平行于挂杆的气流, 以使得挂面两端在上述气流作用下得以张开, 致使挂 面的重叠面与外界充分接触, 同时通过上述输出气流以及第一气流端口两侧的干燥风扇对 其进行进一步的干燥处理; 与此同时, 相邻两个第一气流端口之间的第二气流端口可输出 平行于挂面传输方向的气流, 进而使得挂面在其排列方向上得以分散, 以使得挂面的各个 位置均可与环境内的干燥气流相接触。。
12、 上述挂面生产工艺中的晾干装置使得挂面在传输过 程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分散状态, 进而有效避免了挂面因粘结而无法充分干燥的现象, 致使 挂面的干燥效果以及效率得以显著改善。 0017 实施例2 001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 如图2与图3所示, 所述第一气流端口5之上设置有导 流网8, 所述导流网8在第一气流端口5的宽度方向之上采用向上弯曲的弧形结构。 采用上述 技术方案, 其可通过导流网的设置以使得自第一气流端口输出的气流得以分散处理, 进而 使得其相对于挂面的气流输出得以均度, 以在避免挂面在集中气流的作用下得以吹落, 同 时可使得挂面在均匀分布的气流作用下得以均匀散开, 以使得其晾干效。
13、果得以进一步的改 善。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390117 U 4 0019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20 实施例3 00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 所述传输轨道1之上设置有多个吸附管道9, 其连通 至设置在传输轨道1之上的吸附槽10之中, 吸附槽10内部设置有吸气泵11, 所述吸附管道9 的端部设置有吸附层12, 吸附层12由干燥剂构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其可通过吸附管道的 设置以对挂面之中在气流作用下逐渐得以分散的水分进行吸附处理, 进而使得上述水分进 入至吸附槽之中进行统一收集, 以确保挂面所处环境的干燥; 与此同时, 上述吸附管道端部 的吸附层可通过其干燥剂的作用以进一步改善其对于水分的吸附效果。 0022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2相同。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390117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6390117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6390117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