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刀头.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6562860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00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784044.8

申请日:

20151012

公开号:

CN205041495U

公开日:

201602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32,A61B17/295

主分类号:

A61B17/32,A61B17/295

申请人:

重庆市生耐美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彦

地址: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科园一街25号A-18-10号

优先权:

CN201520784044U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卢胜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刀头;其包括刀头杆、内管、外管、钳夹、手柄和控制旋钮,其中:刀头杆位于内管中,外管套装在内管外面,内管相对于外管能够前后滑动,内管的后端与内管接头固定相连,内管接头上开设有轴向槽口,钳夹与内管前端转动连接,钳夹上设有齿片;外管后端与控制旋钮固定连接,控制旋钮后部通过弹簧O型圈与手柄上部的手柄套卡合连接,改进在于:刀头杆前部的探头由锋刀面和钝刀面组成;控制旋钮后部设有定位螺丝,定位螺丝前端位于所述轴向槽口中;手柄套与刀头杆之间设有锁定装置。主要用途及优点:操作者可以根据手术情况,在同一手术器械上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刀头(钝型或锋利型)。帮助操作者更加精细、方便的开展手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多用刀头,包括刀头杆(1)、内管(2)、外管(3)、钳夹(4)、手柄(8)和控制旋钮(9),其中:刀头杆(1)位于内管(2)中,外管(3)套装在内管(2)外面,内管(2)相对于外管(3)能够前后滑动,内管(2)的后端与内管接头(2-2)固定相连,内管接头(2-2)上开设有轴向槽口,钳夹(4)与内管(2)前端转动连接,钳夹(4)上设有齿片(5);外管(3)后端与控制旋钮(9)固定连接,控制旋钮(9)后部通过弹簧O型圈(9-1)与手柄(8)上部的手柄套(8-1)卡合连接,其特征在于:刀头杆(1)前部的探头(1-1)由锋刀面(1-2)和钝刀面(1-3)组成;控制旋钮(9)后部设有定位螺丝(9-2),定位螺丝(9-2)前端位于所述轴向槽口中;手柄套(8-1)与刀头杆(1)之间设有锁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刀头底座(1-6)、锁定齿轮(6)和锁定按钮(7),刀头底座(1-6)、锁定齿轮(6)固定在刀头杆(1)上,并顺序位于刀头杆(1)后部,刀头底座(1-6)前端靠近内管接头(2-2);手柄套(8-1)上与锁定齿轮(6)相对应之处开设有槽孔(8-1-1),锁定按钮(7)固定在槽孔(8-1-1)中;当按下锁定按钮(7)时,锁定按钮(7)与锁定齿轮(6)相互齿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按钮(7)由锁体(7-1)、锁套(7-2)、弹簧(7-3)和锁齿(7-4)组成,锁体(7-1)呈T形,锁套(7-2)和弹簧(7-3)顺序套接在锁体(7-1)上,弹簧(7-3)位于锁体(7-1)与锁套(7-2)之间,锁体(7-1)下端与锁齿(7-4)相连;锁套(7-2)与槽孔(8-1-1)固定连接;当按下锁体(7-1)时,锁齿(7-4)与锁定齿轮(6)相齿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手术器械超声波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用刀头。

背景技术

超声波刀是开展腔镜技术必备的手术设备,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没有电流通过病人体内。能够同时进行切割和凝血,其集切割、凝闭、抓持、分离于一体。切割速度快、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从而降低并发症及手术费用。超声波刀多用于精细的外科手术中,而且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种内窥镜手术中,如:腹腔镜、前列腺切镜、膀胱镜、宫腔镜等手术中,在腹腔镜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点,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远小于电刀。

现有技术中,超声波刀手术设备包括主机、刀头组件、换能器、脚踏开关及连接线缆等主要部分。主机产生55.5KHz的电信号,通过连接线缆输送到换能器产生超声波。

刀头组件由手枪形状的手柄为基础,在手柄上还连接有能够转动的指握板。钛合金的刀头杆的后端与换能器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刀头杆传递超声波能量。刀头杆外面套装有内管、外管,内管位于刀头杆与外管之间,并且内管能够前后滑动,套接在刀头杆上的橡胶圈与内管内壁紧配合。外管后端与控制旋钮固定连接,内管的后端与内管接头固定相连,内管接头上开设有轴向槽口。内管与控制旋钮之间有回复弹簧,控制旋钮与内管接头的轴向槽口、刀头杆三者之间通过长销实现同步周向旋转。内管接头通过内管滑动器与连杆机构相连,连杆机构再与指握板实现连动。当按压住指握板,就可以控制内管的向后滑动,松开指握板,在回复弹簧的回复作用下,内管向前滑动到常态位置。刀头杆与换能器连接体置于手柄上部腔体状的手柄套内,手柄套前端的内壁设置有卡槽,卡槽与控制旋钮后部的弹簧O型圈相互卡合;而且手柄套后端的内壁设有卡圈,卡圈与换能器前部的沟槽卡合,共同限制了刀头杆与换能器连接体的前后自由串动,但刀头杆与换能器连接体能够周向转动。

内管前端通过销子与钳夹转动连接,钳夹与刀头杆前端的探头组成活动钳,当内管往后滑动时,由于外管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钳夹与探头的夹角逐渐变小,钳口收缩,从而实现了对手术中需要处理的肌肉组织、血管、肌腱的夹住。通常在钳夹上面设有齿片,以增强夹持效果。通过调节控制旋钮,可以根据手术中的实际需要,选择最佳角度,方便有效的将探头伸入到需要处理的肌肉组织、血管、肌腱,高效完成手术。

但由于刀头的机械结构使内管和刀头杆是相对固定的,内管、外管和刀头杆是同时转动,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只配备使用一种形状的刀头(钝型或锋利型),然而钝型的刀头更适合于电凝手术,而锋利型的刀头更适合切割手术,只有一种形状的刀头很难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探头同时具有锋刀面、钝刀面的超声波刀。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用刀头,包括刀头杆、内管、外管、钳夹、手柄和控制旋钮,其中:刀头杆位于内管中,外管套装在内管外面,内管相对于外管能够前后滑动,内管的后端与内管接头固定相连,内管接头上开设有轴向槽口,钳夹与内管前端转动连接,钳夹上设有齿片;外管后端与控制旋钮固定连接,控制旋钮后部通过弹簧O型圈与手柄上部的手柄套卡合连接,其改进在于:刀头杆前部的探头由锋刀面和钝刀面组成;控制旋钮后部设有定位螺丝,定位螺丝前端位于所述轴向槽口中;手柄套与刀头杆之间设有锁定装置。

进一步,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刀头底座、锁定齿轮和锁定按钮,刀头底座、锁定齿轮固定在刀头杆上,并顺序位于刀头杆后部,刀头底座前端靠近内管接头;手柄套上与锁定齿轮相对应之处开设有槽孔,锁定按钮固定在槽孔中;

当按下锁定按钮时,锁定按钮与锁定齿轮相互齿合。

进一步,所述锁定按钮由锁体、锁套、弹簧和锁齿组成,锁体呈T形,锁套和弹簧顺序套接在锁体上,弹簧位于锁体与锁套之间,锁体下端与锁齿相连;锁套与槽孔固定连接;

当按下锁体时,锁齿与锁定齿轮相齿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操作者可以根据手术情况,在同一手术器械上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刀头(钝型或锋利型)。为了达到更好的手术电凝效果,可方便地将刀头转变为钝型,也可以为了达到更好的手术切割效果,将刀头转变为锋利型,帮助操作者更加精细、方便的开展手术。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探头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探头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刀头杆与锁定齿轮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手柄套与锁定按钮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探头锋刀面与钳夹、齿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探头钝刀面与钳夹、齿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锁定按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头杆;1-1、探头;1-2、锋刀面;1-3、钝刀面;1-4、橡胶圈;1-5、刀头杆螺孔;1-6、刀头杆座;1-7、长销;2、内管;2-1、内管滑动器;2-2、内管接头;3、外管;4、钳夹;5、齿片;6、锁定齿轮;7、锁定按钮;7-1、锁体;7-2、锁套;7-3、弹簧;7-4、锁齿;8、手柄;8-1、手柄套;8-1-1、槽孔;8-2、指握板;8-3、连杆机构;9、控制旋钮;9-1、弹簧O型圈;9-2、定位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见图1至图9所示,一种多用刀头,包括刀头杆1、内管2、外管3、钳夹4、手柄8和控制旋钮9,其中:刀头杆1位于内管2中,外管3套装在内管2外面,内管2相对于外管3能够前后滑动,内管2的后端与内管接头2-2固定相连,内管接头2-2上开设有轴向槽口,钳夹4与内管2前端转动连接,钳夹4上设有齿片5;外管3后端与控制旋钮9固定连接,控制旋钮9后部通过弹簧O型圈9-1与手柄8上部的手柄套8-1卡合连接,刀头杆1前部的探头1-1由锋刀面1-2和钝刀面1-3组成;控制旋钮9后部设有定位螺丝9-2,定位螺丝9-2前端位于所述轴向槽口中;手柄套8-1与刀头杆1之间设有锁定装置。锁定装置用于控制刀头杆1的转动(限制其转动),包括插销方式、齿合方式、弹簧阻尼方式等锁定结构。由于钳夹4与探头1-1组成钳口结构,就可以保持刀头杆1相对静止、而采取旋转钳夹4的方式实现探头1-1由锋刀面1-2和钝刀面1-3的切换,即通过调节控制旋钮9从而带动定位螺丝9-2、内管2、外管3同步旋转,实现钳夹4的旋转。因此,能够非常精细、方便的切换锋刀面1-2与钝刀面1-3,这样一把手术刀就相当于具有两把手术刀的使用效果,而且无需进行繁琐的刀头杆1更换程序。

锁定装置包括刀头底座1-6、锁定齿轮6和锁定按钮7,刀头底座1-6、锁定齿轮6固定在刀头杆1上,并顺序位于刀头杆1后部,刀头底座1-6前端靠近内管接头2-2;手柄套8-1上与锁定齿轮6相对应之处开设有槽孔8-1-1,锁定按钮7固定在槽孔8-1-1中;当按下锁定按钮7时,锁定按钮7与锁定齿轮6相互齿合。刀头底座1-6为弹性橡胶,对内管接头2-2起到内衬作用。手术操作者用大拇指按下锁定按钮7,锁定按钮7与锁定齿轮6相互齿合,故刀头杆1不能够旋转,另外用食指调节控制旋钮9,旋转钳夹4达180度(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均可),即可满足手术过程中锋刀面1-2与钝刀面1-3的随意选择需求。

实际生产时,锁定按钮7由锁体7-1、锁套7-2、弹簧7-3和锁齿7-4组成,锁体7-1呈T形,锁套7-2和弹簧7-3顺序套在锁体7-1上,弹簧7-3位于锁体7-1与锁套7-2之间,锁体7-1下端与锁齿7-4相连;锁套7-2与槽孔8-1-1固定连接;当按下锁体7-1时,锁齿7-4与锁定齿轮6相齿合。如果没有外力按下锁体7-1时,被压缩了的弹簧7-3回复自由状态,至此锁齿7-4与锁定齿轮6解除齿合状态,这样调节控制旋钮9可以实现对刀头杆1、内管2、外管3三者同步旋转的常用操作形态。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操作者可以根据手术情况,在同一手术器械上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刀头(钝型或锋利型)。为了达到更好的手术电凝效果,可方便地将刀头转变为钝型,也可以为了达到更好的手术切割效果,将刀头转变为锋利型,帮助操作者更加精细、方便的开展手术。

多用刀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多用刀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多用刀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用刀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用刀头.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784044.8 (22)申请日 2015.10.12 A61B 17/32(2006.01) A61B 17/295(2006.01) (73)专利权人 重庆市生耐美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科园一街 25 号 A-18-10 号 (72)发明人 朱彦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代理人 卢胜斌 (54) 实用新型名称 多用刀头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刀头 ; 其包括刀 头杆、 内管、 外管、 钳夹、 手柄和控制旋钮, 其中 : 刀头杆位于内管中, 外管套装在。

2、内管外面, 内管相 对于外管能够前后滑动, 内管的后端与内管接头 固定相连, 内管接头上开设有轴向槽口, 钳夹与内 管前端转动连接, 钳夹上设有齿片 ; 外管后端与 控制旋钮固定连接, 控制旋钮后部通过弹簧 O 型 圈与手柄上部的手柄套卡合连接, 改进在于 : 刀 头杆前部的探头由锋刀面和钝刀面组成 ; 控制旋 钮后部设有定位螺丝, 定位螺丝前端位于所述轴 向槽口中 ; 手柄套与刀头杆之间设有锁定装置。 主要用途及优点 : 操作者可以根据手术情况, 在 同一手术器械上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刀头 (钝型 或锋利型) 。帮助操作者更加精细、 方便的开展手 术。 (51)Int.Cl. (ESM)同样的。

3、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8页 CN 205041495 U 2016.02.24 CN 205041495 U 1/1 页 2 1.一种多用刀头, 包括刀头杆 (1) 、 内管 (2) 、 外管 (3) 、 钳夹 (4) 、 手柄 (8) 和控制旋钮 (9) , 其中 : 刀头杆 (1) 位于内管 (2) 中, 外管 (3) 套装在内管 (2) 外面, 内管 (2) 相对于外 管 (3) 能够前后滑动, 内管 (2) 的后端与内管接头 (2-2) 固定相连, 内管接头 (2-2) 上开设 有轴向槽口。

4、, 钳夹 (4) 与内管 (2) 前端转动连接, 钳夹 (4) 上设有齿片 (5) ; 外管 (3) 后端与 控制旋钮 (9) 固定连接, 控制旋钮 (9) 后部通过弹簧 O 型圈 (9-1) 与手柄 (8) 上部的手柄套 (8-1) 卡合连接, 其特征在于 : 刀头杆 (1) 前部的探头 (1-1) 由锋刀面 (1-2) 和钝刀面 (1-3) 组成 ; 控制旋钮 (9) 后部设有定位螺丝 (9-2) , 定位螺丝 (9-2) 前端位于所述轴向槽口中 ; 手 柄套 (8-1) 与刀头杆 (1) 之间设有锁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用刀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刀头底座。

5、 (1-6) 、 锁定齿轮 (6) 和锁定按钮 (7) , 刀头底座 (1-6) 、 锁定齿轮 (6) 固定在刀头杆 (1) 上, 并顺序 位于刀头杆 (1) 后部, 刀头底座 (1-6) 前端靠近内管接头 (2-2) ; 手柄套 (8-1) 上与锁定齿 轮 (6) 相对应之处开设有槽孔 (8-1-1) , 锁定按钮 (7) 固定在槽孔 (8-1-1) 中 ; 当按下锁定按钮 (7) 时, 锁定按钮 (7) 与锁定齿轮 (6) 相互齿合。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多用刀头,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锁定按钮 (7) 由锁体 (7-1) 、 锁 套 (7-2) 、 弹簧 (7-3) 和锁齿 (7。

6、-4) 组成, 锁体 (7-1) 呈 T 形, 锁套 (7-2) 和弹簧 (7-3) 顺序 套接在锁体 (7-1) 上, 弹簧 (7-3) 位于锁体 (7-1) 与锁套 (7-2) 之间, 锁体 (7-1) 下端与锁 齿 (7-4) 相连 ; 锁套 (7-2) 与槽孔 (8-1-1) 固定连接 ; 当按下锁体 (7-1) 时, 锁齿 (7-4) 与锁定齿轮 (6) 相齿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5041495 U 2 1/3 页 3 多用刀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手术器械超声波刀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多用刀头。 背景技术 0002 超声波刀是开展腔镜技术必备的手术。

7、设备, 通过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没有电流 通过病人体内。 能够同时进行切割和凝血, 其集切割、 凝闭、 抓持、 分离于一体。 切割速度快、 止血效果好、 操作简单、 安全方便, 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 从而降 低并发症及手术费用。超声波刀多用于精细的外科手术中, 而且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各种内 窥镜手术中, 如 : 腹腔镜、 前列腺切镜、 膀胱镜、 宫腔镜等手术中, 在腹腔镜外科手术中的应 用具有明显的优点, 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远小于电刀。 0003 现有技术中, 超声波刀手术设备包括主机、 刀头组件、 换能器、 脚踏开关及连接线 缆等主要部分。主机产生 55.5KHz 的。

8、电信号, 通过连接线缆输送到换能器产生超声波。 0004 刀头组件由手枪形状的手柄为基础, 在手柄上还连接有能够转动的指握板。钛合 金的刀头杆的后端与换能器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刀头杆传递超声波能量。刀头杆外面套装 有内管、 外管, 内管位于刀头杆与外管之间, 并且内管能够前后滑动, 套接在刀头杆上的橡 胶圈与内管内壁紧配合。 外管后端与控制旋钮固定连接, 内管的后端与内管接头固定相连, 内管接头上开设有轴向槽口。内管与控制旋钮之间有回复弹簧, 控制旋钮与内管接头的轴 向槽口、 刀头杆三者之间通过长销实现同步周向旋转。内管接头通过内管滑动器与连杆机 构相连, 连杆机构再与指握板实现连动。当按压住。

9、指握板, 就可以控制内管的向后滑动, 松 开指握板, 在回复弹簧的回复作用下, 内管向前滑动到常态位置。 刀头杆与换能器连接体置 于手柄上部腔体状的手柄套内, 手柄套前端的内壁设置有卡槽, 卡槽与控制旋钮后部的弹 簧 O 型圈相互卡合 ; 而且手柄套后端的内壁设有卡圈, 卡圈与换能器前部的沟槽卡合, 共同 限制了刀头杆与换能器连接体的前后自由串动, 但刀头杆与换能器连接体能够周向转动。 0005 内管前端通过销子与钳夹转动连接, 钳夹与刀头杆前端的探头组成活动钳, 当内 管往后滑动时, 由于外管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钳夹与探头的夹角逐渐变小, 钳口收缩, 从而 实现了对手术中需要处理的肌肉组织、。

10、 血管、 肌腱的夹住。通常在钳夹上面设有齿片, 以增 强夹持效果。通过调节控制旋钮, 可以根据手术中的实际需要, 选择最佳角度, 方便有效的 将探头伸入到需要处理的肌肉组织、 血管、 肌腱, 高效完成手术。 0006 但由于刀头的机械结构使内管和刀头杆是相对固定的, 内管、 外管和刀头杆是同 时转动,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只配备使用一种形状的刀头 (钝型或锋利型) , 然而钝型的刀头 更适合于电凝手术, 而锋利型的刀头更适合切割手术, 只有一种形状的刀头很难进行精确 的手术操作。 发明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 提供一种探头同 时具有锋刀面、 钝刀。

11、面的超声波刀。 说 明 书 CN 205041495 U 3 2/3 页 4 0008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多用刀头, 包括刀头 杆、 内管、 外管、 钳夹、 手柄和控制旋钮, 其中 : 刀头杆位于内管中, 外管套装在内管外面, 内 管相对于外管能够前后滑动, 内管的后端与内管接头固定相连, 内管接头上开设有轴向槽 口, 钳夹与内管前端转动连接, 钳夹上设有齿片 ; 外管后端与控制旋钮固定连接, 控制旋钮 后部通过弹簧 O 型圈与手柄上部的手柄套卡合连接, 其改进在于 : 刀头杆前部的探头由锋 刀面和钝刀面组成 ; 控制旋钮后部设有定位螺丝, 定位螺丝前端。

12、位于所述轴向槽口中 ; 手 柄套与刀头杆之间设有锁定装置。 0009 进一步, 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刀头底座、 锁定齿轮和锁定按钮, 刀头底座、 锁定齿轮 固定在刀头杆上, 并顺序位于刀头杆后部, 刀头底座前端靠近内管接头 ; 手柄套上与锁定齿 轮相对应之处开设有槽孔, 锁定按钮固定在槽孔中 ; 0010 当按下锁定按钮时, 锁定按钮与锁定齿轮相互齿合。 0011 进一步, 所述锁定按钮由锁体、 锁套、 弹簧和锁齿组成, 锁体呈 T 形, 锁套和弹簧顺 序套接在锁体上, 弹簧位于锁体与锁套之间, 锁体下端与锁齿相连 ; 锁套与槽孔固定连接 ; 0012 当按下锁体时, 锁齿与锁定齿轮相齿合。 00。

13、1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有益效果在于 : 操作者可以根据手术情况, 在同一手 术器械上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刀头 (钝型或锋利型) 。为了达到更好的手术电凝效果, 可方 便地将刀头转变为钝型, 也可以为了达到更好的手术切割效果, 将刀头转变为锋利型, 帮助 操作者更加精细、 方便的开展手术。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是现有技术的结构意图 ; 0015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探头结构示意图 ; 0016 图 3 是图 2 中探头的剖视图 ; 0017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刀头杆与锁定齿轮组装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手柄套与锁。

14、定按钮组装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6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 0020 图 7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探头锋刀面与钳夹、 齿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 0021 图 8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探头钝刀面与钳夹、 齿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 0022 图 9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锁定按钮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 : 1、 刀头杆 ; 1-1、 探头 ; 1-2、 锋刀面 ; 1-3、 钝刀面 ; 1-4、 橡胶圈 ; 1-5、 刀头杆 螺孔 ; 1-6、 刀头杆座 ; 1-7、 长销 ; 2、 内管 ; 2-1、 内管滑动器 ; 2-2、 内管接头 ; 3。

15、、 外管 ; 4、 钳 夹 ; 5、 齿片 ; 6、 锁定齿轮 ; 7、 锁定按钮 ; 7-1、 锁体 ; 7-2、 锁套 ; 7-3、 弹簧 ; 7-4、 锁齿 ; 8、 手柄 ; 8-1、 手柄套 ; 8-1-1、 槽孔 ; 8-2、 指握板 ; 8-3、 连杆机构 ; 9、 控制旋钮 ; 9-1、 弹簧 O 型圈 ; 9-2、 定位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 见图 1 至图 9 所示, 一种多用刀头, 包括刀头杆 1、 内管 2、 外管 3、 钳夹 4、 手柄 8 和 控制旋钮 9, 其中 : 刀头杆 1 位于内管 2 。

16、中, 外管 3 套装在内管 2 外面, 内管 2 相对于外管 3 说 明 书 CN 205041495 U 4 3/3 页 5 能够前后滑动, 内管 2 的后端与内管接头 2-2 固定相连, 内管接头 2-2 上开设有轴向槽口, 钳夹 4 与内管 2 前端转动连接, 钳夹 4 上设有齿片 5 ; 外管 3 后端与控制旋钮 9 固定连接, 控制旋钮 9 后部通过弹簧 O 型圈 9-1 与手柄 8 上部的手柄套 8-1 卡合连接, 刀头杆 1 前部 的探头 1-1 由锋刀面 1-2 和钝刀面 1-3 组成 ; 控制旋钮 9 后部设有定位螺丝 9-2, 定位螺丝 9-2前端位于所述轴向槽口中 ; 手。

17、柄套8-1与刀头杆1之间设有锁定装置。 锁定装置用于控 制刀头杆 1 的转动 (限制其转动) , 包括插销方式、 齿合方式、 弹簧阻尼方式等锁定结构。由 于钳夹 4 与探头 1-1 组成钳口结构, 就可以保持刀头杆 1 相对静止、 而采取旋转钳夹 4 的方 式实现探头 1-1 由锋刀面 1-2 和钝刀面 1-3 的切换, 即通过调节控制旋钮 9 从而带动定位 螺丝 9-2、 内管 2、 外管 3 同步旋转, 实现钳夹 4 的旋转。因此, 能够非常精细、 方便的切换锋 刀面 1-2 与钝刀面 1-3, 这样一把手术刀就相当于具有两把手术刀的使用效果, 而且无需进 行繁琐的刀头杆 1 更换程序。 。

18、0026 锁定装置包括刀头底座 1-6、 锁定齿轮 6 和锁定按钮 7, 刀头底座 1-6、 锁定齿轮 6 固定在刀头杆 1 上, 并顺序位于刀头杆 1 后部, 刀头底座 1-6 前端靠近内管接头 2-2 ; 手柄 套 8-1 上与锁定齿轮 6 相对应之处开设有槽孔 8-1-1, 锁定按钮 7 固定在槽孔 8-1-1 中 ; 当 按下锁定按钮 7 时, 锁定按钮 7 与锁定齿轮 6 相互齿合。刀头底座 1-6 为弹性橡胶, 对内管 接头 2-2 起到内衬作用。手术操作者用大拇指按下锁定按钮 7, 锁定按钮 7 与锁定齿轮 6 相 互齿合, 故刀头杆1不能够旋转, 另外用食指调节控制旋钮9, 旋。

19、转钳夹4达180度 (顺时针、 或者逆时针转动均可) , 即可满足手术过程中锋刀面 1-2 与钝刀面 1-3 的随意选择需求。 0027 实际生产时, 锁定按钮7由锁体7-1、 锁套7-2、 弹簧7-3和锁齿7-4组成, 锁体7-1 呈T形, 锁套7-2和弹簧7-3顺序套在锁体7-1上, 弹簧7-3位于锁体7-1与锁套7-2之间, 锁体 7-1 下端与锁齿 7-4 相连 ; 锁套 7-2 与槽孔 8-1-1 固定连接 ; 当按下锁体 7-1 时, 锁齿 7-4 与锁定齿轮 6 相齿合。如果没有外力按下锁体 7-1 时, 被压缩了的弹簧 7-3 回复自由状 态, 至此锁齿7-4与锁定齿轮6解除齿。

20、合状态, 这样调节控制旋钮9可以实现对刀头杆1、 内 管 2、 外管 3 三者同步旋转的常用操作形态。 0028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 操作者可以根据手术情况, 在同一手术器械上使用两种不同 类型的刀头 (钝型或锋利型) 。为了达到更好的手术电凝效果, 可方便地将刀头转变为钝型, 也可以为了达到更好的手术切割效果, 将刀头转变为锋利型, 帮助操作者更加精细、 方便的 开展手术。 说 明 书 CN 205041495 U 5 1/8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41495 U 6 2/8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41495 U 7 3/8 页 8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41495 U 8 4/8 页 9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41495 U 9 5/8 页 10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41495 U 10 6/8 页 11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41495 U 11 7/8 页 12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41495 U 12 8/8 页 13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41495 U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