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6562470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87.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37748.8

申请日:

20090310

公开号:

CN101513193B

公开日:

201109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63/04,A01N53/08,A01P7/00,A01P7/04

主分类号:

A01N63/04,A01N53/08,A01P7/00,A01P7/04

申请人:

华南农业大学

发明人:

任顺祥,黄振

地址:

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优先权:

CN200910037748A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林丽明;任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所述主剂为蜡蚧轮枝菌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混合物,所述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比为100∶5~50;所述杀虫剂由主剂和辅剂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主剂为5~50%,辅剂为50~95%。经长期的侵染生物学研究和室内生物测定,蜡蚧轮枝菌对多种害虫尤其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很强的侵染杀虫效果。本发明所述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杀虫剂对粉虱、蚜虫、小菜蛾等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ermann)Viegas)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剂为蜡蚧轮枝菌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混合物,所述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为100∶5~50;所述蜡蚧轮枝菌菌株VL-N6的菌株保藏号为CCTCCNo:M-20808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比为100∶6~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蜡蚧轮枝菌为蜡蚧轮枝菌菌粉或蜡蚧轮枝菌孢子悬浮液。 4.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述杀虫主剂制备得到的杀虫剂,其特征在于由主剂和辅剂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主剂为5~50%,辅剂为50~9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剂为稳定剂、助剂和填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稳定剂占复配杀虫剂5~40%、助剂占复配杀虫剂2~40%、填料占复配杀虫剂10~4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甘油、石蜡油、二甲亚砜或磷酸盐缓冲液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助剂为选吐温-80、洗衣粉、甲基绿、十二烷基磺酸钠、皂素、木质素磺酸钠或分散剂萘基甲烷二磺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填料为高岭土、陶土或粘土。 7.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剂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或油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杀虫剂,特别是指一种环保、无污染、无残留的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

背景技术

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ermann)Viegas)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作为一种活体生物农药,具有不同于现有化学杀虫剂的全新作用机理、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的特征,可以作为防治某些对苏云金杆菌(Bt)产生抗药性的昆虫的替代防治药物,开发利用蜡蚧轮枝菌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蜡蚧轮枝菌分布广、对烟粉虱、温室白粉虱、蚜虫、蓟马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生物活性较高,是氯氰菊酯的高效异构体,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击倒速度快,杀虫活性较氯氰菊酯高。适用于防治棉花、蔬菜、果树、茶树、森林等多种植物上的害虫及卫生害虫。主要用于防治小菜蛾、蚜虫、蓟马等害虫。

但是随着使用历史的延长,害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采用农药复配技术或混合施用技术是克服或延缓抗药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开发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型杀虫剂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利用昆虫病原真菌作为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活体生物农药,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具有不同于现有化学杀虫剂的全新作用机理。目前尚未发现有相关的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杀虫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无污染、无残留的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由所述杀虫主剂制备得到的杀虫剂。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所述主剂为蜡蚧轮枝菌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混合物,所述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为100∶5~50。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优选为100∶6~25。

所述的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ermann)Viegas菌株VL-N6,属丝孢目,轮枝孢属,分离于广州地区被侵染的烟粉虱虫体上,菌株保藏号:CCTCC No:M-208086,2008年6月10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在申请号为200810029163.7的专利申请中对蜡蚧轮枝菌已有详细的描述。所述蜡蚧轮枝菌菌落白色至奶油色,薄絮状,背面无色至深浅不一的黄色。分生孢子梗不发达,似营养菌丝,其上有单生、对生或3~4个轮生的瓶梗,瓶梗纤细,大小因菌株及菌龄不同而差异较大,8.5-40×0.8-2.2μm;分生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两端圆,单生,在瓶梗顶部聚集成头状,大小因菌株及而变异较大,2.3-10×1-2.6μm。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蜡蚧轮枝菌为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粉或蜡蚧轮枝菌孢子悬浮液。

本发明所述杀虫剂起杀虫作用的是所述主剂,按照本领域现有常规技术配以辅剂获得方便施用的效果即可,作为优选的方案,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由所述杀虫主剂制备得到的杀虫剂,所述杀虫剂由主剂和辅剂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主剂为5~50%,辅剂为50~95%。

所述辅剂为稳定剂、助剂和填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稳定剂占复配杀虫剂5~40%、助剂占复配杀虫剂2~40%、填料占复配杀虫剂10~45%。

所述稳定剂优选甘油、石蜡油、二甲亚砜或磷酸盐缓冲液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助剂优选吐温-80、洗衣粉、甲基绿、十二烷基磺酸钠、皂素、木质素磺酸钠或分散剂萘基甲烷二磺酸钠(NNO)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填料为高岭土、陶土或粘土。

所述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杀虫剂可以加工成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或油剂等剂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采用的菌株从广东省广州地区被侵染的烟粉虱虫体上分离获得,为中国本土的菌株,并非从国外引进,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

(2)本发明采用亚剂量的农药与生物农药混配,确定了获得良好杀虫效果的混配比例,降低了高效氯氰菊酯的用量和农药残留量,适应了有机食品生产的要求,对环境无污染、无残留,有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

(3)本发明所述复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优于只使用一种药剂的防治效果。经长期的侵染生物学研究和室内生物测定,蜡蚧轮枝菌对多种害虫尤其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很强的侵染杀虫效果。本发明所述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杀虫剂对粉虱、蚜虫、小菜蛾等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杀虫剂起杀虫作用的是所述主剂,按照本领域现有常规技术配以辅剂获得方便施用的效果即可,下面结合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并不因此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所述均为质量百分比,所述蜡蚧轮枝菌为VL-N6菌株,菌株保藏号:CCTCC No:M-208086,保藏日期为2008年6月10日,具体描述见申请号为200810029163.7的专利申请中。

实施例1:20%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油剂(使用时稀释1000倍)

蜡蚧轮枝菌菌粉(1010个/g)20%,高效氯氰菊酯3%,甲基绿2%,吐温-80 5%,石蜡油23%,高岭土补至100%,制得50%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油剂。其中,蜡蚧轮枝菌菌粉∶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为100∶15。毒力测验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5%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使用时稀释1000倍)

A部分为10%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将10%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粉溶于0.21M的磷酸盐缓冲液和10%的甘油混合液中,调pH7.0,于4~8℃保存。

B部分为可湿性粉剂:高效氯氰菊酯5.0%,吐温-80 20%,木质素磺酸钠6%,分散剂NNO 4%,加粘土补至100%。

A部分和B部分各占50%,直接将两部分混匀即得到5%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所述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比为100∶50。毒力测验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50%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使用时稀释1000倍)

蜡蚧轮枝菌菌粉(1010个/g)50%,高效氯氰菊酯3%,皂素14%,吐温-80 10%,加陶土补至100%,制得50%拟青霉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其中,蜡蚧轮枝菌菌粉∶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比为100∶6。毒力测验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50%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油剂(使用时稀释1000倍)

蜡蚧轮枝菌菌粉(1010个/g)50%,高效氯氰菊酯2.5%,甲基绿2%,吐温-80 5%,石蜡油23%,高岭土补至100%,制得50%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油剂。其中,蜡蚧轮枝菌菌粉∶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为100∶5。毒力测验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20%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油剂(使用时稀释1000倍)

蜡蚧轮枝菌菌粉(1010个/g)20%,高效氯氰菊酯5.0%,甲基绿2%,吐温-80 5%,石蜡油23%,高岭土补至100%,混匀即得到10%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油剂,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比为100∶25。毒力测验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6:混剂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室内毒力测定

室内毒力测定时,用黄瓜(Cucumis sativus L.)作供试植物,将盆栽苗放入养虫笼中,并接入烟粉虱成虫,待其产卵一天后将其全部赶出,笼内保持26±1℃的温度和14∶10的光照,待黄瓜叶片上的烟粉虱发育至2龄若虫时,采用浸渍法进行毒力测验,4次重复,调查药后10天的效果,计算校正死亡率,求药剂浓度对数-死亡率几率值的回归方程,并进行F检验,然后求出LC50、参照孙云沛法计算相对毒力指数(TI),其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对烟粉虱的室内毒力测定

(104孢子/ml,μg/ml)(药后10天)

 处理  毒力回归方程  R2  LC50及95%置信区  间  TI 蜡蚧轮枝菌  y=0.3744x+3.3240  0.9814  2.99,0.98-9.16  100.00 高效氯氰菊酯(药后3天)  y=1.5799x+3.0199  0.9881  17.92,16.25-19.76 例1: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 (100∶15)   y=0.3575x+3.4837   0.9874   1.74,0.48-62.66   171.84 例2: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 (100∶50)   y=0.3819x+3.3316   0.9878   2.33,0.74-73.94   128.33 例3: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 (100∶6)   y=0.3709x+3.4880   0.9851   1.19,0.31-45.13   251.26 例4: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 (100∶5)   y=0.3475x+3.6088   0.9768   1.01,0.23-42.60   296.04 例5: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 (100∶25)   y=0.3892x+3.3599   0.9811   1.64,0.49-55.20   182.32

R2:决定系数;TI:相对毒力指数。

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513193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09.14 CN 101513193 B *CN101513193B* (21)申请号 200910037748.8 (22)申请日 2009.03.10 A01N 63/04(2006.01) A01N 53/08(2006.01) A01P 7/00(2006.01) A01P 7/04(2006.01) (73)专利权人 华南农业大学 地址 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 483 号 (72)发明人 任顺祥 黄振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2 代理人 林丽明 任重 。

2、谷祖敏等 . 6 种常用农药与球孢白僵菌和蜡 蚧轮枝菌的相容性 .农药 .2006, 第 45 卷 ( 第 5 期 ),325-326. (54) 发明名称 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 及杀虫剂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 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所述主剂为蜡蚧 轮枝菌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混合物, 所述蜡蚧轮枝 菌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比为 100 5 50 ; 所述 杀虫剂由主剂和辅剂组成, 按质量百分比计主剂 为 5 50, 辅剂为 50 95。经长期的侵染 生物学研究和室内生物测定, 蜡蚧轮枝菌对多种 害虫尤其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很强的侵染杀虫效 果。本发明。

3、所述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的复 配杀虫剂对粉虱、 蚜虫、 小菜蛾等害虫有很好的防 治效果。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索翌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CN 101513193 B1/1 页 2 1. 一种蜡蚧轮枝菌 (Verticillium lecanii(Zimmermann)Viegas) 与高效氯氰菊酯复 配的杀虫主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剂为蜡蚧轮枝菌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混合物, 所述蜡蚧轮 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为 100 5 50 ; 所述蜡蚧轮枝菌菌株 VL-N6 的菌株保藏号 为 CCT。

4、CCNo : M-208086。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 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比为 100 6 25。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 蜡蚧轮枝菌为蜡蚧轮枝菌菌粉或蜡蚧轮枝菌孢子悬浮液。 4. 一种由权利要求 1 所述杀虫主剂制备得到的杀虫剂, 其特征在于由主剂和辅剂组 成, 按质量百分比计主剂为 5 50, 辅剂为 50 95。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杀虫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剂为稳定剂、 助剂和填料 ; 按质量百 分比计, 稳定剂占复配杀虫剂 5 40、 助剂占。

5、复配杀虫剂 2 40、 填料占复配杀虫剂 10 45。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杀虫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为甘油、 石蜡油、 二甲亚砜或磷 酸盐缓冲液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 所述助剂为选吐温 -80、 洗衣粉、 甲基绿、 十二烷 基磺酸钠、 皂素、 木质素磺酸钠或分散剂萘基甲烷二磺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 所 述填料为高岭土、 陶土或粘土。 7.根据权利要求4、 5或6所述杀虫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剂为可湿性粉剂、 悬浮剂或 油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513193 B1/5 页 3 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

6、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杀虫剂, 特别是指一种环保、 无污 染、 无残留的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 背景技术 0002 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Zimmermann)Viegas)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 作为一种活体生物农药, 具有不同于现有化学杀虫剂的全新作用机理、 对环境无污染、 无残 留的特征, 可以作为防治某些对苏云金杆菌 (Bt) 产生抗药性的昆虫的替代防治药物, 开发 利用蜡蚧轮枝菌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蜡蚧轮枝菌分布广、 对烟粉虱、 温室白粉虱、 蚜虫、 蓟 马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3 。

7、高效氯氰菊酯 (beta-cypermethrin) 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生物活性较 高, 是氯氰菊酯的高效异构体, 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 杀虫谱广、 击倒速度快, 杀虫活性较氯 氰菊酯高。适用于防治棉花、 蔬菜、 果树、 茶树、 森林等多种植物上的害虫及卫生害虫。主要 用于防治小菜蛾、 蚜虫、 蓟马等害虫。 0004 但是随着使用历史的延长, 害虫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 问题。 0005 采用农药复配技术或混合施用技术是克服或延缓抗药性的一个重要方法, 因此, 开发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型杀虫剂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利用昆虫病原真菌作为高效氯氰 菊酯的复配活体生物农药。

8、, 对环境无污染、 无残留, 具有不同于现有化学杀虫剂的全新作用 机理。目前尚未发现有相关的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杀虫剂。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环保、 无污染、 无残留的蜡蚧 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 0007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由所述杀虫主剂制备得到的杀虫剂。 0008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 0009 提供一种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 所述主剂为蜡蚧轮枝菌和 高效氯氰菊酯的混合物, 所述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为 100 5 50。 0010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 所述蜡蚧轮枝菌。

9、与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优选为 100 6 25。 0011 所 述 的 蜡 蚧 轮 枝 菌 Verticillium lecanii(Zimmermann)Viegas 菌 株 VL-N6, 属丝孢目, 轮枝孢属, 分离于广州地区被侵染的烟粉虱虫体上, 菌株保藏号 : CCTCC No : M-208086, 2008 年 6 月 10 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 在申请号为 200810029163.7 的专利申请中对蜡蚧轮枝菌已有详细的描述。 所述蜡蚧轮枝菌菌落白色至奶油色, 薄絮状, 背面无色至深浅不一的黄色。分生孢子梗不发达, 似营养菌丝, 其上有单生、 对生或 3 4 个轮生的。

10、瓶梗, 瓶梗纤细, 大小因菌株及菌龄不同而差异较大, 8.5-400.8-2.2m ; 分生 说 明 书 CN 101513193 B2/5 页 4 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 两端圆, 单生, 在瓶梗顶部聚集成头状, 大小因菌株及而变异较大, 2.3-101-2.6m。 0012 作为一种优选, 所述蜡蚧轮枝菌为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粉或蜡蚧轮枝菌孢子悬浮 液。 0013 本发明所述杀虫剂起杀虫作用的是所述主剂, 按照本领域现有常规技术配以辅剂 获得方便施用的效果即可, 作为优选的方案,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由所述杀虫主剂制备 得到的杀虫剂, 所述杀虫剂由主剂和辅剂组成, 按质量百分比计主剂为 5 5。

11、0, 辅剂为 50 95。 0014 所述辅剂为稳定剂、 助剂和填料, 按质量百分比计, 稳定剂占复配杀虫剂 5 40、 助剂占复配杀虫剂 2 40、 填料占复配杀虫剂 10 45。 0015 所述稳定剂优选甘油、 石蜡油、 二甲亚砜或磷酸盐缓冲液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 合物 ; 所述助剂优选吐温 -80、 洗衣粉、 甲基绿、 十二烷基磺酸钠、 皂素、 木质素磺酸钠或分 散剂萘基甲烷二磺酸钠 (NNO) 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 所述填料为高岭土、 陶土或粘 土。 0016 所述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杀虫剂可以加工成可湿性粉剂、 悬浮剂或 油剂等剂型。 001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12、, 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 0018 (1) 本发明所采用的菌株从广东省广州地区被侵染的烟粉虱虫体上分离获得, 为 中国本土的菌株, 并非从国外引进, 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 0019 (2) 本发明采用亚剂量的农药与生物农药混配, 确定了获得良好杀虫效果的混配 比例, 降低了高效氯氰菊酯的用量和农药残留量, 适应了有机食品生产的要求, 对环境无污 染、 无残留, 有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 0020 (3) 本发明所述复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优于只使用一种药剂的防治效果。经长期 的侵染生物学研究和室内生物测定, 蜡蚧轮枝菌对多种害虫尤其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很强 的侵染杀虫效果。 本发明所述蜡蚧。

13、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杀虫剂对粉虱、 蚜虫、 小菜 蛾等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本发明所述杀虫剂起杀虫作用的是所述主剂, 按照本领域现有常规技术配以辅剂 获得方便施用的效果即可, 下面结合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但并不 因此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22 以下实施例中所述均为质量百分比, 所述蜡蚧轮枝菌为 VL-N6 菌株, 菌株保藏号 : CCTCC No : M-208086, 保藏日期为 2008 年 6 月 10 日, 具体描述见申请号为 200810029163.7 的专利申请中。 0023 实施例 1 : 20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油剂 。

14、( 使用时稀释 1000 倍 ) 0024 蜡蚧轮枝菌菌粉 (1010个 /g)20, 高效氯氰菊酯 3, 甲基绿 2, 吐温 -80 5, 石蜡油 23, 高岭土补至 100, 制得 50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油剂。其中, 蜡蚧轮枝 菌菌粉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为 100 15。毒力测验结果如表 1 所示。 0025 实施例 2 : 5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 ( 使用时稀释 1000 倍 ) 说 明 书 CN 101513193 B3/5 页 5 0026 A 部分为 10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悬浮液 : 将 10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粉溶于 0.21M 的磷酸盐缓冲液和 10的甘油混合液中, 。

15、调 pH7.0, 于 4 8保存。 0027 B 部分为可湿性粉剂 : 高效氯氰菊酯 5.0, 吐温 -80 20, 木质素磺酸钠 6, 分 散剂 NNO 4, 加粘土补至 100。 0028 A部分和B部分各占50, 直接将两部分混匀即得到5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 悬浮剂, 所述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比为 100 50。毒力测验结果如表 1 所示。 0029 实施例 3 : 50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 使用时稀释 1000 倍 ) 0030 蜡蚧轮枝菌菌粉 (1010个 /g)50, 高效氯氰菊酯 3, 皂素 14, 吐温 -80 10, 加陶土补至 100, 制得 50拟。

16、青霉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其中, 蜡蚧轮枝菌菌粉高 效氯氰菊酯质量比为 100 6。毒力测验结果如表 1 所示。 0031 实施例 4 : 50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油剂 ( 使用时稀释 1000 倍 ) 0032 蜡蚧轮枝菌菌粉 (1010个 /g)50, 高效氯氰菊酯 2.5, 甲基绿 2, 吐温 -80 5, 石蜡油 23, 高岭土补至 100, 制得 50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油剂。其中, 蜡蚧 轮枝菌菌粉高效氯氰菊酯的质量比为 100 5。毒力测验结果如表 1 所示。 0033 实施例 5 : 20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油剂 ( 使用时稀释 1000 倍 ) 0034 蜡蚧轮枝菌菌。

17、粉 (1010个 /g)20, 高效氯氰菊酯 5.0, 甲基绿 2, 吐温 -80 5, 石蜡油 23, 高岭土补至 100, 混匀即得到 10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油剂, 蜡蚧 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比为 100 25。毒力测验结果如表 1 所示。 0035 实施例 6 : 混剂对烟粉虱 (Bemisia tabaci) 的室内毒力测定 0036 室内毒力测定时, 用黄瓜 (Cucumis sativus L.) 作供试植物, 将盆栽苗放入养 虫笼中, 并接入烟粉虱成虫, 待其产卵一天后将其全部赶出, 笼内保持 261的温度和 14 10 的光照, 待黄瓜叶片上的烟粉虱发育至 2 龄若虫时,。

18、 采用浸渍法进行毒力测验, 4 次 重复, 调查药后 10 天的效果, 计算校正死亡率, 求药剂浓度对数 - 死亡率几率值的回归方 程, 并进行 F 检验, 然后求出 LC50、 参照孙云沛法计算相对毒力指数 (TI), 其试验结果如表 1 所示。 0037 表 1 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对烟粉虱的室内毒力测定 0038 (104孢子 /ml, g/ml)( 药后 10 天 ) 0039 说 明 书 CN 101513193 B4/5 页 6 处理 毒力回归方程 R2 LC50及 95置信区 间 TI 蜡蚧轮枝菌 y 0.3744x+3.3240 0.9814 2.99, 0.98-9.16 。

19、100.00 高效氯氰菊酯 ( 药后 3 天 ) y 1.5799x+3.0199 0.9881 17.92, 16.25-19.76 例 1 : 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 (100 15) y 0.3575x+3.4837 0.9874 1.74, 0.48-62.66 171.84 例 2 : 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 (100 50) y 0.3819x+3.3316 0.9878 2.33, 0.74-73.94 128.33 例 3 : 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 (100 6) y 0.3709x+3.4880 0.9851 1.19, 0.31-45.13 251.26 例 4 : 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 (100 5) y 0.3475x+3.6088 0.9768 1.01, 0.23-42.60 296.04 例 5 : 蜡蚧轮枝菌高效氯氰菊酯 (100 25) y 0.3892x+3.3599 0.9811 1.64, 0.49-55.20 182.32 说 明 书 CN 101513193 B5/5 页 7 0040 R2: 决定系数 ; TI : 相对毒力指数。 说 明 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