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酒前服用可快速降低血中乙醇浓度的中药配方.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6558825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554363.0

申请日:

20121219

公开号:

CN102988530B

公开日:

2014090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736,A61P39/00,A23L1/29

主分类号:

A61K36/736,A61P39/00,A23L1/29

申请人:

王磊

发明人:

王磊,李峨

地址: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北线阁5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外科

优先权:

CN201210554363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振邦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李朝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酒前服用可快速降低血中乙醇的中药配方。主要根据中医理论为指导,不同于传统解酒方剂思路,白术、甘草、山楂健脾行气,五味子、乌梅、诃子酸甘化阴、滋阴敛肝,本方在养肝血健运脾胃同时滋阴敛肝,使酒毒之气无以通过脾胃伤肝,同时使进入体内的酒毒加速代谢。通过初步临床试验,可明显降低急性酒精摄入后的峰浓度,并未出现酒精代谢滞后现象。方剂组成为:山楂3-30g、乌梅3-30g、五味子3-30g、白术3-30g、诃子3-30g、甘草3-30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酒前服用可快速降低血中乙醇浓度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由山楂3-30g、乌梅3-30g、五味子3-30g、白术3-30g、诃子3-30g、甘草3-30g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酒前服用可快速降低血中乙醇浓度的中药组合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可以在医疗及生活中抑制酒精吸收,加速酒精代谢,制剂形式为胶囊、片剂、冲剂、散剂、口服液。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抑制酒精从胃肠道吸 收的中药配方在保健品、药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酒是对含乙醇饮料的统称,过量或长期饮酒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近年来, 我国的酒饮料消费量持续增长,嗜酒人数日益增多,与之相应,酒精中毒、酒 精性肝病、酒精性胃病、酒精性心肌病、酒精性肾病、酒精性胰腺炎等一系列 酒精相关性疾病(alcoholrelated diseases)的发病率有所增高。所以,如何降低 和解除乙醇的毒害作用,预防和治疗酒精相关性疾病成为了社会关心的课题。 乙醇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无色透明液体。酒精饮料被人饮用后在体内从消化道 的粘膜处开始即被吸收。整个消化道从口腔开始到直肠对酒精的吸收在各个部 位其吸收速度是不同的。小肠特别是从十二指肠到空肠这一段的吸收速度最快, 接着是胃,次之是大肠,而从口腔直接吸收的速度是最慢的。由于酒精极易通 过毛细血管壁进行扩散,所以它在人体内的分布如同水一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 形成。

目前解酒产品按解酒机理分类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有效促进肝内 P450酶ADH和ALDH等乙醇降解酶的活力,这类产品多以中草药浸提物为 功能成分。国内有些单位利用中草药研制出一些口服液或饮料,供人们饮酒时 饮用,以加速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保护肝脏等,如解酒保肝口服液。第二类是 蛋白肽解酒产品,其抑制醉酒的成分是用特殊蛋白分解酶处理蛋白质后,被截 成小段片的蛋白肽,它之所以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中乙醇浓度,是因为通过提 高血液中丙氨酸和亮氨酸浓度产生稳定乙醇脱氢酶,但既不是减缓乙醇从胃中 释放,也不是减缓吸收,如醒酒肽饮料。参考文献:冀平,沈蓓英蛋白肽 饮料的醒酒机理和制备工艺的探讨[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9,25:64-66。

目前常用中药植物类解酒药包括:葛根、葛花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最具代 表性的解酒药物。②红景天具有润肺、补肾、扶正固本、理气养血、健脑益智 和滋补强身的功效。对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表明红景天苷 能够有效促进乙醛刺激的肝星状细胞的凋亡,从而治疗肝纤维化。参考文献: 显飞,蒋明德,马洪,等.红景天苷对乙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5)161-164。③枳椇子,在《新修本草》、 滇南本草》中都记载有解酒功效。五味子,用于解酒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参 考文献:金美,姜秋凤.正交试验法优化五味子中总木脂素的提取工艺[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3-45。④另有文献表明:仁、 白蔻仁、葛花、木香、丁香共奏芳香化湿、解酒行气之效,人参、白术、茯苓 有淡渗利湿、醒酒健脾之效,半夏、神曲、生姜、黄连配伍成解酒和胃、清热 燥湿之效。⑤西药解酒主要采用利尿及对症处理的方法,如纳洛酮,参考文献: 振伎,纳洛酮治疗酒精中毒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10:5272-5281。 该类制品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有一定的疗效,而对于预防酒精中毒引起的脏器组 织病理改变则收效甚微。

中医的理论基础为辨证论治,针对病人饮酒过量,损伤脏腑的病因病机, 采取相应的治法,确定方药,较单纯的解酒制品的解酒效果更佳,且对于治 疗长期过量饮酒之慢性中毒病症有特殊的效果。

发明内容

传统解酒方剂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元朝李东垣“上下分消其湿”。 多以葛根、葛花、枳椇子加清热利湿药物为主。本发明根据中医理论为指导, 不同于传统解酒方剂思路,白术、甘草、山楂健脾行气,五味子、乌梅、诃子 酸甘化阴、滋阴敛肝,本方在养肝血健运脾胃同时滋阴敛肝,使酒毒之气无以 通过脾胃伤肝,同时使进入体内的酒毒加速代谢。通过初步临床试验(见后表), 可明显降低急性酒精摄入后的峰浓度,并未出现酒精代谢滞后现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明显减低大量饮酒后血中的酒精浓度,从而 减轻大量饮酒后的各种精神症状及胃肠道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酒前服用可快速降低血中乙醇的中药方剂的方剂组成:(份)

山楂3-30g、乌梅3-30g、五味子3-30g、白术3-30g、诃子3-30g、甘草3-30g

上述中药原料药加8倍水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滤液,原液干燥粉 末备用。可制备成胶囊,片剂,蜜丸,口服液等保健品或药品。

中药配方解酒试验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研究共收集完整观察病例20例,均为2012年5月~2012 年8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健康志愿者。男13人,女7人,平 均年龄32岁。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为酒前服用中药配方组,空白组为酒前 服用纯净水组。

用药及检测方法:验组:腹服用中药配方粉5g,15min后服42度 牛栏山二锅头100ml,20min、40min、1h、2h后分别用G2000酒精吹气式检 测仪测定乙醇浓度(吹10次,取平均值)。空白组:腹服用100ml纯净水, 15min后服42度牛栏山二锅头100ml,20min、40min、1h、2h后分别用G2000 酒精吹气式检测仪测定乙醇浓度(吹10次,取平均值)。

疗效性指标

1.3.1呼气酒精浓度测试

1.3.2临床症状评分.

①头晕:0:无  2:轻度  4:中度  6:重度,不能站立

②恶心:0:无  2:轻度  4:中度  6:重度,呕吐

③嗜睡:0:无  2:有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检 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结果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

2.1乙醇浓度情况分析

表1 乙醇浓度测定表

经方差分析,酒后20min、40min、60min、120min试验组乙醇浓度均低于空白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1临床症状评分情况分析

表2 试验组及空白组酒后各症状积分情况比较

经统计分析,酒后20min、40min、60min、120min试验组头晕、恶心、嗜睡的 症状评分均低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20例的空白对照的临床试验,初步得出:配方可明显降低酒后血中乙醇 浓度,减轻乙醇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减轻胃肠道反应,并未出现酒精代谢滞后 现象。

一种酒前服用可快速降低血中乙醇浓度的中药配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酒前服用可快速降低血中乙醇浓度的中药配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酒前服用可快速降低血中乙醇浓度的中药配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酒前服用可快速降低血中乙醇浓度的中药配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酒前服用可快速降低血中乙醇浓度的中药配方.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988530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09.03 CN 102988530 B (21)申请号 201210554363.0 (22)申请日 2012.12.19 A61K 36/736(2006.01) A61P 39/00(2006.01) A23L 1/29(2006.01) (73)专利权人 王磊 地址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北线阁 5 号中国 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外科 (72)发明人 王磊 李峨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振邦律师事务所 11389 代理人 李朝辉 CN 101288764 A,2008.10.22,说明书第2页 第 4。

2、 段、 第 3 页第 2 段 . CN 101972462 A,2011.02.16,说明书第3页 实施例 5. CN 101288764 A,2008.10.22,说明书第2页 第 4 段、 第 3 页第 2 段 . CN 101972462 A,2011.02.16,说明书第3页 实施例 5. CN 101288764 A,2008.10.22,说明书第2页 第 4 段、 第 3 页第 2 段 . CN 101972462 A,2011.02.16,说明书第3页 实施例 5. 杨毅勇 . 葛花解酒消脂汤治疗酒精性脂肪肝 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7, 第 5 卷 ( 第 03 。

3、期 ),343-345. 杨毅勇 . 葛花解酒消脂汤治疗酒精性脂肪肝 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7, 第 5 卷 ( 第 03 期 ),343-345. 杨毅勇 . 葛花解酒消脂汤治疗酒精性脂肪肝 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7, 第 5 卷 ( 第 03 期 ),343-345. (54) 发明名称 一种酒前服用可快速降低血中乙醇浓度的中 药配方 (57) 摘要 一种酒前服用可快速降低血中乙醇的中药配 方。主要根据中医理论为指导, 不同于传统解酒 方剂思路, 白术、 甘草、 山楂健脾行气, 五味子、 乌 梅、 诃子酸甘化阴、 滋阴敛肝, 本方在养肝血健运 脾胃同时滋阴敛。

4、肝, 使酒毒之气无以通过脾胃伤 肝, 同时使进入体内的酒毒加速代谢。通过初步 临床试验, 可明显降低急性酒精摄入后的峰浓度, 并未出现酒精代谢滞后现象。方剂组成为 : 山楂 3-30g、 乌梅 3-30g、 五味子 3-30g、 白术 3-30g、 诃 子 3-30g、 甘草 3-30g。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雷锋林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988530 B CN 102988530 B 1/1 页 2 1. 一种酒前服用可快速降低血中乙。

5、醇浓度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物由 山楂 3-30g、 乌梅 3-30g、 五味子 3-30g、 白术 3-30g、 诃子 3-30g、 甘草 3-30g 制成。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酒前服用可快速降低血中乙醇浓度的中 药组合物中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组合物可以在医疗及生活中抑制酒精吸收, 加速酒精代 谢, 制剂形式为胶囊、 片剂、 冲剂、 散剂、 口服液。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88530 B 2 1/3 页 3 一种酒前服用可快速降低血中乙醇浓度的中药配方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抑制酒精从胃肠道。

6、吸收的中药配 方在保健品、 药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酒是对含乙醇饮料的统称 , 过量或长期饮酒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近年来 , 我国的 酒饮料消费量持续增长 , 嗜酒人数日益增多 , 与之相应 , 酒精中毒、 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胃 病、 酒精性心肌病、 酒精性肾病、 酒精性胰腺炎等一系列酒精相关性疾病 (alcoholrelated diseases) 的发病率有所增高。所以 , 如何降低和解除乙醇的毒害作用 , 预防和治疗酒精 相关性疾病成为了社会关心的课题。乙醇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无色透明液体。酒精饮料被 人饮用后在体内从消化道的粘膜处开始即被吸收。 整个消化道从口腔开始到直肠对酒。

7、精的 吸收在各个部位其吸收速度是不同的。 小肠特别是从十二指肠到空肠这一段的吸收速度最 快 , 接着是胃 , 次之是大肠 , 而从口腔直接吸收的速度是最慢的。由于酒精极易通过毛细 血管壁进行扩散 , 所以它在人体内的分布如同水一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 0003 目前解酒产品按解酒机理分类可分为两类 , 第一类是基于有效促进肝内 P450 酶 ADH 和 ALDH 等乙醇降解酶的活力 , 这类产品多以中草药浸提物为功能成分。国内有些单 位利用中草药研制出一些口服液或饮料 , 供人们饮酒时饮用 , 以加速酒精在体内的代谢 , 保护肝脏等 , 如解酒保肝口服液。第二类是蛋白肽解酒产品, 其抑制醉。

8、酒的成分是用特殊 蛋白分解酶处理蛋白质后,被截成小段片的蛋白肽,它之所以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中乙醇浓 度,是因为通过提高血液中丙氨酸和亮氨酸浓度产生稳定乙醇脱氢酶,但既不是减缓乙醇 从胃中释放 , 也不是减缓吸收 , 如醒酒肽饮料。参考文献 : 冀平 , 沈蓓英蛋白肽饮料的醒 酒机理和制备工艺的探讨 J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9,25:64-66。 0004 目前常用中药植物类解酒药包括 : 葛根、 葛花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最具代表性的解 酒药物。红景天具有润肺、 补肾、 扶正固本、 理气养血、 健脑益智和滋补强身的功效。对乙 醛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表明红景天苷能够有效促进乙醛刺激的肝。

9、星状细胞 的凋亡, 从而治疗肝纤维化。参考文献 : 显飞, 蒋明德, 马洪, 等 . 红景天苷对乙醛刺激的大 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4, 15(5)161-164。枳椇子, 在 新修本草 、 滇南本草 中都记载有解酒功效。五味子, 用于解酒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参 考文献 : 金美, 姜秋凤 . 正交试验法优化五味子中总木脂素的提取工艺 J. 青海师范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 43-45。 另有文献表明 : 仁、 白蔻仁、 葛花、 木香、 丁香共奏芳香 化湿、 解酒行气之效, 人参、 白术、 茯苓有淡渗利湿、 醒酒健脾之效, 半夏、 神曲、 。

10、生姜、 黄连配 伍成解酒和胃、 清热燥湿之效。西药解酒主要采用利尿及对症处理的方法, 如纳洛酮, 参 考文献 : 振伎, 纳洛酮治疗酒精中毒疗效分析 J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3,10:5272-5281。 该类制品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有一定的疗效 , 而对于预防酒精中毒引起的脏器组织病理改 变则收效甚微。 0005 中医的理论基础为辨证论治 , 针对病人饮酒过量, 损伤脏腑的病因病机 , 采取相 说 明 书 CN 102988530 B 3 2/3 页 4 应的治法 , 确定方药 , 较单纯的解酒制品的解酒效果更佳 , 且对于治疗长期过量饮酒之慢 性中毒病症有特殊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6。

11、 传统解酒方剂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元朝李东垣 “上下分消其湿” 。多以葛根、 葛 花、 枳椇子加清热利湿药物为主。本发明根据中医理论为指导, 不同于传统解酒方剂思路, 白术、 甘草、 山楂健脾行气, 五味子、 乌梅、 诃子酸甘化阴、 滋阴敛肝, 本方在养肝血健运脾胃 同时滋阴敛肝, 使酒毒之气无以通过脾胃伤肝, 同时使进入体内的酒毒加速代谢。 通过初步 临床试验 ( 见后表 ), 可明显降低急性酒精摄入后的峰浓度, 并未出现酒精代谢滞后现象。 00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明显减低大量饮酒后血中的酒精浓度, 从而减轻大量饮酒 后的各种精神症状及胃肠道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一种酒前。

12、服用可快速降低血中乙醇的中药方剂的方剂组成 : ( 份 ) 0009 山楂 3-30g、 乌梅 3-30g、 五味子 3-30g、 白术 3-30g、 诃子 3-30g、 甘草 3-30g 0010 上述中药原料药加 8 倍水煎煮 2 次, 每次 30 分钟, 合并滤液, 原液干燥粉末备用。 可制备成胶囊, 片剂, 蜜丸, 口服液等保健品或药品。 0011 中药配方解酒试验 0012 1 临床资料 0013 1.1 一般资料 : 研究共收集完整观察病例 20 例, 均为 2012 年 5 月 2012 年 8 月 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健康志愿者。男 13 人, 女 7 人, 平均年龄 。

13、32 岁。随机分为 2 组, 试验组为酒前服用中药配方组, 空白组为酒前服用纯净水组。 0014 用药及检测方法 : 验组 : 腹服用中药配方粉 5g, 15min 后服 42 度牛栏山二锅头 100ml, 20min、 40min、 1h、 2h 后分别用 G2000 酒精吹气式检测仪测定乙醇浓度 ( 吹 10 次, 取平均值 )。空白组 : 腹服用 100ml 纯净水, 15min 后服 42 度牛栏山二锅头 100ml, 20min、 40min、 1h、 2h 后分别用 G2000 酒精吹气式检测仪测定乙醇浓度 ( 吹 10 次, 取平均值 )。 0015 疗效性指标 0016 1.3。

14、.1 呼气酒精浓度测试 0017 1.3.2 临床症状评分 . 0018 头晕 : 0 : 无 2 : 轻度 4 : 中度 6 : 重度, 不能站立 0019 恶心 : 0 : 无 2 : 轻度 4 : 中度 6 : 重度, 呕吐 0020 嗜睡 : 0 : 无 2 : 有 0021 1.4 统计方法 0022 应用 SPSS16.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计量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 () 结果进行 统计描述。 0023 结果 0024 2.1 乙醇浓度情况分析 说 明 书 CN 102988530 B 4 3/3 页 5 00。

15、25 表 1 乙醇浓度测定表 0026 0027 经方差分析, 酒后 20min、 40min、 60min、 120min 试验组乙醇浓度均低于空白组, 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0028 2.1 临床症状评分情况分析 0029 表 2 试验组及空白组酒后各症状积分情况比较 0030 0031 经统计分析, 酒后 20min、 40min、 60min、 120min 试验组头晕、 恶心、 嗜睡的症状评 分均低于空白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0032 结论 0033 经 20 例的空白对照的临床试验, 初步得出 : 配方可明显降低酒后血中乙醇浓度, 减轻乙醇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减轻胃肠道反应, 并未出现酒精代谢滞后现象。 说 明 书 CN 102988530 B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