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菇菌棒保水剂及其应用方法.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6557441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0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155471.5

申请日:

20061226

公开号:

CN1994048A

公开日:

2007071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04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发明人:

王建红,曹凯

地址:

310021浙江省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优先权:

CN200610155471A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沈伾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菇菌棒保水剂及其应用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该保水剂的组分与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硬脂酸60-90%,单硬脂酸甘油脂8-30%,甘油2-10%;其应用方法为:(1)菌棒制备,接菌种,培养;(2)菌棒现菇蕾后脱袋,晾干;(3)熔解保水剂,菌棒上保水剂膜;(4)采菇前管理;(5)采菇期管理:每当菌棒采完一潮菇后,需及时补水,直至结束。与常规的割袋与石蜡处理相比,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省工省力,菇形好,无异味,食用安全,菌棒包膜不易开裂与脱落等优点。适宜在香菇栽培,尤其在花菇栽培中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香菇菌棒保水剂,其特征在于该保水剂的组分与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硬脂酸             60-90%单硬脂酸甘油脂      8-30%甘油               2-10%;该保水剂可按上述配方秤量,放入反应釜中升温至80-85℃,待充分熔解并搅拌30-45分钟后,冷却,放入粉碎机中粉碎,包装的方法制备成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菌棒保水剂,其特征在于该保水剂的组分与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硬脂酸            65%单硬脂酸甘油脂     25%甘油              10%。 3、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香菇菌棒保水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菌棒制备,接入菌种,培养:按常规方法配料,接入菌种,搅拌均匀后填入长筒形塑料薄膜袋内,置菇棚内上支架发菌培养;(2)菌棒现菇蕾后脱袋,晾干:当日最高气温不超过22℃,菌棒出现菇蕾后脱袋,晾干2-4小时至菌棒表面干燥;(3)熔解保水剂,菌棒上保水剂膜:将保水剂成品放入深筒形容器内快速加热,熔解,达到120-140℃后,将步骤(2)表面晾干的菌棒一端快速浸入保水剂熔液0.3-0.5秒后迅速取出,再将菌棒另一端作同样处理,待菌棒下端不滴保水剂熔液时,将上膜菌棒放回菇棚上支架继续培养;(4)采菇前管理:对菇棚内及上膜菌棒进行喷水处理,并用塑料薄膜覆盖菇架,视具体情况适当通风,使棒体周围及菇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80-85%,促使菇蕾破保水剂膜而出,当菇蕾直径长至2-3公分时,取下菇架外罩薄膜并加强菇棚内通风和光照,使菇棚内空气湿度降至65-70%,进入长菇管理;(5)采菇期管理:每当菌棒采完一潮菇后,棒体失水较多,及时补水,直至采菇结束。

说明书

一种香菇菌棒保水剂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香菇人工栽培中菌棒保水所用 的保水剂及该保水剂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代料香菇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我国香菇的产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 提升。但代料香菇在生产过程中,为保持菌棒内的必要水分以保证香菇的正常 生长,尤其在花菇栽培中,为了提升花菇(即香菇菇盖表层普遍有细纹状开裂, 呈花纹状,故称花菇)的质量,现普遍采用传统的手工割袋方法,即用手工将 套在菌棒外围的与菌棒每一发菇处相对应的塑料薄膜割破,以利幼菇从下方钻 出,此项工作需每天检查操作,非常费工费时,故香菇栽培从制备菌棒至采菇 结束,平均每工仅能管理1000个菌棒左右;同时,该割袋工序一般仅割破与发 菇对应处膜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以避免棒内水分的大量蒸发,这又造成了破 膜处对幼菇菇盖的挤压而形成畸形香菇,因此严重制约了代料香菇的规模化生 产和菇农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解决代料香菇生产中的割袋难题,近年来出现 了用石蜡浸菌棒的保水技术,虽然石蜡本身并不存在对人体安全有害的成份, 但固态的石蜡经高温煮烧熔成液态蜡时,会有部分石蜡降解成低分子有毒化合 物,对人体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百度搜索网站-石蜡的危害-上 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因此石蜡浸菌棒后,一方面残留在香菇子实体上的 石蜡对香菇的直接食用带来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石蜡有一定刺激性气味,从 而影响香菇风味;再一方面石蜡浸棒包膜后,该膜在香菇顶膜、生长、出菇过 程中容易开裂与脱落,造成失水。因此生产上急需有一种能替代石蜡的香菇菌 棒保水剂及其应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是针对石蜡浸菌棒保水技术所存在的香菇食用不安全、 影响香菇风味及石蜡膜易开裂与脱落的不足,提出一种保水效果好,无毒副作 用,使用安全,方便,无异味,包膜后不易开裂、脱落的新型香菇菌棒保水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该保水剂的应用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香菇菌棒保水剂,该保水剂的组分与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

硬脂酸            60-90%

单硬脂酸甘油脂    8-30%

甘油              2-10%;

该保水剂可按上述配方秤量,放入反应釜中升温至80-85℃,待充分熔解 并搅拌30-45分钟后,倒入容器中冷却,冷却后的混合物放入粉碎机中粉碎, 包装的方法制备成保水剂产品。

所述的香菇菌棒保水剂,其组分与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

硬脂酸            65%

单硬脂酸甘油脂    25%

甘油              10%。

一种香菇菌棒保水剂的应用方法,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菌棒制备,接入菌种,培养:按常规方法配料,接入菌种,搅拌均匀 后填入长筒形塑料薄膜袋内,置菇棚内上支架发菌培养;

(2)菌棒现菇蕾后脱袋,晾干:当日最高气温不超过22℃,菌棒出现菇 蕾后脱袋,晾干2-4小时至菌棒表面干燥;

(3)熔解保水剂,菌棒上保水剂膜:将保水剂成品放入长筒形容器内快速 加热,熔解,达到120-140℃后,将步骤(2)表面晾干的菌棒一端快速浸入保 水剂熔液0.3-0.5秒后迅速取出,再将菌棒另一端作同样处理,待菌棒下端不 滴保水剂熔液时,将上膜菌棒放回菇棚上支架继续培养;

(4)采菇前管理:对菇棚内及上膜菌棒进行喷水处理,并用塑料薄膜覆盖 菇架,视具体情况适当通风,使棒体周围及菇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80-85%,促 使菇蕾破保水剂膜而出,当菇蕾直径长至2-3公分时,取下菇架外罩薄膜并加 强菇棚内通风和光照,使菇棚内空气湿度降至65-70%,进入长菇管理;

(5)采菇期管理:每当菌棒采完一潮菇后,棒体失水较多,及时补水,直 至采菇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是本发明保水剂或石蜡处理菌棒均比割袋处理,显 著提高对菌棒的保水、花菇品质、产量及生产经济效益等效果(见表1、2、3、 4、5、6);二是就保水剂与石蜡处理相比较,虽然效果差异不大,但两者由于 制造原材料不同,前者为植物油提炼产品,故其除保水性能比石蜡处理略差外, 更具有成本略低,使用工艺简单,菇形好,无异味,食用安全,无公害,同时 该剂所形成的菌棒包膜不易开裂与脱落等优点,在高质量的花菇栽培中更有其 推广应用价值;而后者为石油、煤提炼产品,除对菌棒保水效果略好外,主要 存在导致香菇食用安全隐患及影响风味,并在菌棒包膜后期易形成开裂与脱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这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 何意义的限定。

保水剂原料为:

硬脂酸(上海制皂(集团)如皋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标准:GB/9103-88)

单硬脂酸甘油脂(杭州油脂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标准:GB/1986/89)

甘油(上海制皂(集团)如皋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标 准:GB/T13216.1-13216.13)

实施例1:(本发明香菇菌棒保水剂制备1)

按配方秤取硬脂酸650克,单硬脂酸甘油脂250克,甘油100克,放入反 应釜中升温至80-85℃,待充分熔解后继续搅拌30-45分钟,倒入容器中冷却; 将冷却后的混合物放入粉碎机中粉碎,包装即制成保水剂产品1000克。

实施例2:(本发明香菇菌棒保水剂制备2)

按配方称取硬脂酸800克,单硬脂酸甘油脂150克,甘油50克,其余制备 方法均同于实施例1。

实施例3:(本发明香菇菌棒保水剂制备3)

按配方称取硬脂酸900克,单硬脂酸甘油脂80克,甘油20克,其余制备 方法均同于实施例1。

实施例4:(本发明香菇菌棒保水剂的应用方法)

实施例1、2或3所制备香菇菌棒保水剂的应用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菌棒制备,接入菌种,培养:按常规方法配料,接入香菇菌种,搅拌 均匀后填入常规的长筒形塑料薄膜袋内,置菇棚内上支架发菌培养;

(2)菌棒现菇蕾后脱袋,晾干:当日最高气温不超过22℃,菌棒出现菇 蕾后脱去长筒形塑料薄膜袋,晾干2-4小时至菌棒表面干燥;

(3)熔解保水剂,菌棒上保水剂膜:将粉状保水剂成品放入深筒形铁皮容 器内快速加热至熔解,并继续加热到120-140℃后,将步骤(2)表面晾干的菌 棒一端快速浸入保水剂熔液0.3-0.5秒后迅速取出,再将菌棒另一端作同样处 理,待菌棒下端不滴保水剂熔液时,将上膜菌棒放回菇棚上支架继续培养;

(4)出菇前管理:对菇棚内及上膜菌棒进行喷水处理,并用塑料薄膜覆盖 菇架,视具体情况适当通风,使棒体周围及菇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80-85%,促 使菇蕾破保水剂膜而出,当菇蕾直径长至2-3公分时,取下菇架薄膜并加强菇 棚内通风和光照,使菇棚内空气湿度降至65-70%,进入长菇管理期;

(5)采菇期管理:每当菌棒采完一潮菇后,棒体失水较多,即采用常规菌 棒补水方法对菌棒进行补水,使菌棒含水量达到35~40%为宜,以利下一潮菇生 长,直至采菇结束。

试验例5:(本发明保水剂、石蜡及割袋处理对菌棒保水等效果的对比试验)

一、供试材料:

采用上述实施例3制备的保水剂;56号半精练固体石蜡,由上海石油化工 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菌棒保水薄膜袋材料为普通市面购置菌棒专用聚乙烯薄膜 袋。

二、试验方法:

在浙江省云和县香菇主产区进行,试验从2004年11月份开始,到2005 年4月底结束,为香菇整个生长期;试验香菇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135;试验 设(1)割袋、(2)石蜡浸棒、(3)保水剂浸棒三个处理,每一处理选用30个 菌棒,重复四次;试验以栽培产出品质较优的花菇为目标;试验内容为菌棒的 脱水速率、脱水量、菌棒花菇产量和花菇品质,并对三种不同处理对栽培香菇 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一)试验开始时,各处理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各处理的基本情况表

处理方法 现场气 温(℃) 保水材料 熔解温度 (℃) 菌棒个 数(个) 浸棒前 总重量 (kg) 浸棒后 总重量 (kg) 保水材料 用量(g/ 棒) 割袋 15  -  30  48.53  -  0 石蜡浸棒 15  120  30  47.50  51.68  34.8 保水剂浸棒 15  140  30  46.09  50.37  35.6

注:一般石蜡熔至120℃左右使用,保水剂熔至140℃左右使用,从表中可 知,在正常情况下,保水剂每棒的用量比石蜡处理增加2.3%。

三、试验结果:

1、不同处理对菌棒保水的效果不同。根据菌棒在长菇过程中的自然脱水情 况和花菇生长的需要,分别在2005年2月3日、3月26日、4月25日采摘花 菇后对菌棒进行补水,各处理每个菌棒的每次补水量和日均失水量见表2。

从表2可知,割袋处理的菌棒在长菇的前期失水较快,从开始处理到二次 补水前菌棒的日失水量为13.36g/d,前二次补水占总补水量的82.76%。石蜡浸 棒和保水剂浸棒的菌棒前期失水较慢,这对花菇的生长非常有利。其中,石蜡 浸棒的菌棒从开始处理到二次补水前菌棒日均失水量为9.14g/d,前二次补水 占总补水量的69.43%,保水剂浸棒的菌棒从开始处理到二次补水前菌棒日均失 水量为10.70g/d,前二次补水占总补水量的75.88%。比较而言,石蜡浸棒对菌 棒的保水性能略优于保水剂浸棒。此外,随着菌棒采菇后对保水剂的破坏,在 香菇生长的后期,保水剂的作用在逐渐降低,这从不同处理在第三次的补水量 和菌棒的日均失水量可以反映出来。

表2各处理菌棒的失水与补水情况表

处理方法 第一次 补水量 (g/ 棒) 一次补水 前菌棒日 均失水量 (g/棒d) 第二次 补水量 (g/棒) 二次补水 前菌棒日 均失水量 (g/棒d) 第三次 补水量 (g/棒) 三次补水 前菌棒日 均失水量 (g/棒d) 割袋 570.00  11.35  550.00  16.08  233.33  12.7 石蜡浸棒 263.33  7.25  266.67  12.48  233.33  12.2 保水剂浸棒 400.67  9.53  333.33  13.01  233.33  11.1

2、不同处理对花菇品质的影响不同。试验观测表明,在香菇生长过程中, 由于割袋处理一般仅割破幼菇上方膜的三分之二左右(以减少菌棒前期的水分 损失),导致该幼菇菇盖受周围塑料袋膜的不均匀压迫,后期长成畸形菇较多, 花菇商品性较差;而用石蜡或保水剂处理的花菇由于在生长过程中,其幼菇在 顶破剂膜而出的过程为均匀受力,因此长成的花菇外观匀称美观,商品性均较 好。本次试验共采菇三次,并对花菇的商品性进行了分类,其中外观较好的菇 定为一级菇,外观较差的菇定为二级菇,花菇品质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采用石蜡或保水剂浸棒生产的花菇与割袋法生产的花菇相比, 其一级菇比例平均增加57.27%,因此使用石蜡或保水剂生产的花菇外观品质优 于割袋法生产的花菇,但石蜡浸棒与保水剂浸棒两者间花菇外观品质相差不大。

表3不同处理的花菇品质差异表

处理方法 一级菇产量(g/ 棒) 二级菇产量(g/ 棒) 一级菇比例 割袋 141.92  206.75  40.70 石蜡浸棒 463.25  196.35  70.23 保水剂浸棒 473.92  185.22  71.90

3、不同处理对花菇产量的影响不同。本次试验的花菇共采收3潮,不同 处理各潮菇的产量与总产量见表4。

表4不同处理花菇产量表

处理方法 第1潮菇 (g/棒) 第2潮菇 (g/棒) 第3潮 菇(g/ 棒) 总产量(g/ 棒) 增产% 割袋 220.50  108.75  19.42  348.67  0 石蜡浸棒 393.58  193.18  72.83  659.59  89.17 保水剂浸棒 398.33  169.13  91.67  659.13  89.04

由表4可知,采用石蜡或保水剂浸棒法生产的花菇每棒产量明显高于传统 割袋法的花菇产量,前者较后者平均增产89.11%。但是,石蜡和保水剂两种不 同类型的保水剂对花菇的每潮菇产量和总产量影响不大。

4、不同处理对花菇产量和品质的动态变化影响不同。试验对不同处理不同 采菇期的花菇产量与品质进行动态观测分析,结果见表5。表明割袋处理的花 菇,各潮菇中二级菇的比例较高,并且菇的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和第二潮, 第三潮菇几乎没什么产量;而石蜡浸棒和保水剂浸棒两种处理各潮菇的产量和 二级菇的比例差异不大,二级菇的比例均低于割袋处理。由此可知,石蜡和保 水剂处理两者对花菇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差异不大,而且在产量和品质上均高于 割袋处理,因此应用菌棒保水剂对提高花菇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表5不同处理对花菇产量和品质的动态变化影响

处理方法 总产量(g/ 棒) 增产(%) 一级菇产量 (g/棒) 一级菇比例 割袋   348.67   0   141.92   40.70 石蜡浸棒   659.59   89.17   463.25   70.23 保水剂浸棒   659.13   89.04   473.92   71.90

5、不同处理对花菇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

调查表明,从菇棚的保水处理至采菇结束全程管理的用工情况看,割袋处 理为1000棒/每人,而石蜡或保水剂处理为10000棒/每人,工效提高10倍 左右;再从不同处理的投入成本和当年市场菇价行情分析来看(见表6),石蜡 或保水剂处理的,每棒净增产值分别比割袋处理高1.97元/棒与2.02元/棒, 保水剂产投比分别达到8.21∶1与9.18∶1;由此可见,用石蜡或保水剂浸棒处 理虽然两者差异不大,但均能显著提高花菇生产的经济效益。

表6不同处理菌棒保水剂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分析表

处理方法 花菇产值(元 /棒) 保水剂投入 (元/棒) 净增产值 (元/棒) 保水剂产投 比 割袋 1.82  0  0  0 石蜡浸棒 4.03  0.24  1.97  8.21∶1 安宝浸棒 4.06  0.22  2.02  9.18∶1

综合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石蜡或保水剂处理均比割袋处理,显著提高对菌 棒的保水、花菇品质、产量及生产经济效益等效果;但就石蜡与保水剂处理相 比较,两者之间效果并无显著的差异,但由于两者制造的原材料不同,石蜡系 直链或支链的链烷烃所组成的碳氢化合物,是通过石油或煤经高温干馏所得的 焦油产物中提炼而得,一般为白色块状固体,有一定刺激性气味,根据研究认 为,纯烷烃的石蜡本身虽无毒性,但烷烃化合物加热后易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 对人体的呼吸道、肠胃易产生危害,导致人体的免疫力降低,易引发肺炎、气 管炎等脏器疾病,此外,石蜡对人体的味觉有不良影响(味如嚼蜡),从而影响 香菇风味与食用者的食欲;而保水剂主要由棕榈油、棉籽油等植物油经水解而 得的脂类化合物,主要成份为甘油、硬脂酸等,同时配入了一定量的单甘脂, 这些成份均为国家食品添加剂允许的化合物,允许含量都在100毫克单量以上, 对人体均无毒副作用,其产品一般为片状颗粒,呈白色或微黄色,略有脂肪气 味,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石蜡虽对菌棒保水效果略好,使用工 艺简单,菇形也好,但其存在食用安全隐患并影响香菇风味;而本发明保水剂 其保水性能比石蜡略差,菇棚管理一般需多注一次水外,使用工艺同样简单, 菇形好,无异味,食用安全,同时该剂所形成的菌棒包膜不易开裂与脱落。

一种香菇菌棒保水剂及其应用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香菇菌棒保水剂及其应用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香菇菌棒保水剂及其应用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香菇菌棒保水剂及其应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香菇菌棒保水剂及其应用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菇菌棒保水剂及其应用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该保水剂的组分与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硬脂酸6090,单硬脂酸甘油脂830,甘油210;其应用方法为:(1)菌棒制备,接菌种,培养;(2)菌棒现菇蕾后脱袋,晾干;(3)熔解保水剂,菌棒上保水剂膜;(4)采菇前管理;(5)采菇期管理:每当菌棒采完一潮菇后,需及时补水,直至结束。与常规的割袋与石蜡处理相比,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