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秋李醇的用途.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556195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30744.3

申请日:

20130128

公开号:

CN103127038B

公开日:

201601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1/045,A61P31/04,A61P31/06

主分类号:

A61K31/045,A61P31/04,A61P31/06

申请人:

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中医药大学

发明人:

彭成,万峰,熊亮,林大胜,唐正伟

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高新孵化园华拓大厦B座3楼

优先权:

CN201210069594A,CN201310030744A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高峡;杜朗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百秋李醇在制备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百秋李醇对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可有效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同时,百秋李醇还能够有效对抗耐甲氧西林耐药菌,其药效活性甚至与万古霉素相当,为减缓或避免耐药菌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权利要求书

1.百秋李醇作为唯一活性成分在制备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细菌为葡萄球菌属、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吉氏库特氏菌、巨型球菌、棒状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结核杆菌、普通变形菌、阴沟肠杆菌、产吲哚金黄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鲁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或大肠埃希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感染性疾病是由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药菌为耐甲氧西林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药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药菌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葡萄球菌属是沃氏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耳葡萄球菌和/或溶血葡萄球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百秋李醇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制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液体制剂、气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百秋李醇的新用途,属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细菌感染性疾病,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它一直被视为极其凶险的疾病,直至AlexanderFleming于1928年偶然发现青霉素并用于临床后,人类与感染性疾病的斗争才有了一个重大突破。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滥用抗生素的危害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英国的Jevons就首次发现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从发现至今感染几乎遍及全球,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研究发现,MRSA除对甲氧西林耐药外,对其它所有与甲氧西林相同结构的β-内酰胺类和头孢类抗生素均耐药,MRSA还可通过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产生修饰酶,降低膜通透性产生大量PABA等不同机制,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喏酮类、磺胺类、利福平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即具有广谱耐药性,而万古霉素成为了攻克MRSA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近年来随着万古霉素的使用,又出现了数例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为耐药菌感染的有效控制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耐药菌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新药研发的速度,如果继续发展,终有一天会因为耐药性而导致现有所有抗生素无效。正当人类面对耐药菌和机体耐药性迅速发展的严峻现实而焦头烂额之时,中医药作为新的抗菌药物脱颖而出,以其抗菌性强、毒副作用小而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百秋李醇,又称广藿香醇,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三环倍半萜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15H26O,分子量为222.37,为无色晶体,有较淡的广藿香香气。熔点55~56℃,沸点280℃,相对密度为1.0284,旋光度-97.4°(c=24,氯仿)。不溶于水,溶于石油醚、乙醇和其它常用有机溶剂。

当前对百秋李醇的生物活性研究发现,百秋李醇能有效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其中高剂量可明显降低致炎大鼠足趾中的NO、PGE-2、TNF-α含量,抑制iNOSmRNA的表达[1]。广藿香醇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抗流感病毒活性,在体外抗流感病毒A/PR/8/34(H1N1)IC50约为2.635μM,且呈剂量依赖性;对A型流感病毒(H2N2)的IC50是4.03±0.23μM。在体内,灌胃5mg/(kg·d)对H2N2致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小鼠有明显保护作用[3];给药30mg/kg能抑制甲I型流感病毒所致小鼠肺炎病变,提高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生存率及延长其生命存活时间;灌胃40、80mg/kg,连续7天,可明显提高流感病毒A/FM/1/47(H1N1)致非致死及致死感染模型小鼠存活率,升高模型小鼠血清IgA、IgM、IgG含量,增加淋巴细胞CD3+、CD4+数目,减少CD8+数目。广藿香醇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低下小鼠体液免疫和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的作用,灌胃40、80mg/(kg·d),连续7天,能有效升高醋酸泼尼松致免疫低下小鼠的胸腺指数、脾指数、血素含量和廓清指数[4]。此外,广藿香醇对白蚁有明显毒性和祛除作用[5];在体外0.05、0.5、5μg/ml能抑制雌激素受体β亚型中的Aβ25~35引起的细胞内ROS水平和[Ca2+]i升高,使细胞凋亡减少,对Aβ25~35的神经毒性具有抑制作用[6];给药50-70mg/kg可明显抑制CuSO4致鸡的呕吐反应[7];灌胃80、40mg/kg,可显著增强东莨菪碱致获得性学习记忆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模型小鼠脑AchE活性,提高Chat活性、脑内M1受体水平[8]。对百秋李醇的安全评价研究表明,用0.5%CMC-NA配制的百秋李醇溶液以最大浓度和最大给药体积给小鼠灌胃且连续观察14天,发现小鼠对百秋李醇的最大耐受量小于12.5g/kg[9]。

目前,还未见将百秋李醇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百秋李醇的新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百秋李醇在制备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细菌感染即由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进一步地,所述细菌感染性疾病是由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其中,所述细菌感染性疾病是由革兰阳性菌或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进一步地,所述革兰氏阳性菌为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库特氏菌属、巨型球菌属、李氏杆菌属、丹毒丝菌属、肾杆菌属、芽孢杆菌素、梭菌属、分支杆菌属、放线菌属、奴卡菌属、棒状杆菌属、红球菌属、炭疽杆菌、丹毒杆菌、破伤风杆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气肿疽杆菌或结核杆菌。

进一步地,所述革兰阴性菌为普通变形菌、阴沟肠杆菌、产吲哚金黄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鲁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

更进一步地,所述耐药菌为耐甲氧西林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耐药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耐药菌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它是由百秋李醇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制剂。

其中,所述制剂为液体制剂、气体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

百秋李醇对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可有效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同时,百秋李醇还能够有效对抗耐甲氧西林耐药菌,其药效活性甚至与万古霉素相当,为减缓或避免耐药菌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所用百秋李醇(简称PC),均购买于市售产品,经结构鉴定为

经含量测定,其纯度为98%以上。

实施例1百秋李醇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1材料及仪器

1.1实验仪器

多点接种仪(日本佐久间制作所,SAKUMAMIT-P型),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同华医疗器械厂,DSY-1-6孔),实验室用高压灭菌器(SANYO,MLS-3780型),CO2INCUBATOR(SANYO,MOC-15A),节能净化工作台(成都新光非兰特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1.2实验菌株

①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43300;表皮葡萄球菌ATCC12228;屎肠球菌ATCC33186;粪肠球菌ATCC29212;粪肠球菌(高耐)ATCC51299;肺炎链球菌ATCC49619;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以上标准质控菌株均为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提供。

②受试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皮葡萄球菌MSSE、表皮葡萄球菌MRSE、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牛链球菌、棒状杆菌、吉氏库特氏菌、巨型球菌、沃氏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耳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普通变形菌、阴沟肠杆菌、产吲哚金黄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鲁氏不动杆菌、弗氏志贺氏菌等菌株。以上菌株均为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在四川成都地区、北京地区三等甲级医院收集的临床分离致病菌。标本主要来源于血液、痰、尿液等。在收集单位经法国梅里埃(BioMeriruk)VITEK-32、VITEK-60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鉴定,再经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用Biolog细菌鉴定仪(美国)及API20E、20NE、Staph系列和常规方法重新鉴定后用于实验。

1.3药物

试验药物:百秋李醇(PC)。

阳性药物:注射用阿奇霉素(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批号:B1103141);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批号:111204);注射用青霉素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Y1104101);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华北制药凯瑞特药业有限公司,批号:B8070803);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11121831)。

1.4培养基、试剂及耗材

Mueller-Hintonagar(OXOID,批号:729683),营养琼脂培养基(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00831-02),氯化钠(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批号:20080328),MILLEX-GPFilterUnit(0.22μm),一次性无菌培养皿(90mm,购自江苏康健生物有限公司),McfarlandStandard(bioMeriéux,Inc.批号:821772701)等。

2试验方法

含药平板的制备:采用倍比稀释法用DMSO溶解液对百秋李醇溶解液(DMSO溶解)进行稀释,在一次性无菌培养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1ml和14ml灭菌的MH培养基,将供试药物分别稀释成768到0.006μg/ml等不同浓度梯度,充分混匀,烘干后备用,以平板内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药物制备阳性对照平板。

菌液配置:将受试菌株和药敏质控菌株用无菌生理盐水调至菌液浓度106CFU/ml。

体内抑菌活性测定:采用多点接种仪将实验菌株的菌液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含药平板和阳性对照平板,并以5μL生理盐水代替菌液作阴性对照。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用MH培养基(含2%的NaCl),35-37℃孵育18-24h;肺炎链球菌:含5%羊血的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35℃含5%的CO2孵育箱中孵育24小时;革兰氏阴性菌及其他菌种置于35-37℃培养箱内培养18-20h;观察记录结果。

结果判定:以无细菌生长平板内药物的最小浓度为此药对该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3.实验结果

对受试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实验结果参见表1-5。

其中,MS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E: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埃希菌E-:非ESBLs菌株;大肠埃希菌埃希菌E+:ESBLs菌株;

肺炎克雷伯菌E-:非ESBLs菌株;肺炎克雷伯菌E+:ESBLs菌株;

ESBLs: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由表1-5可知,百秋李醇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牛链球菌、棒状杆菌、吉氏库特氏菌、巨型球菌、沃氏葡萄球菌、松鼠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耳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普通变形菌、阴沟肠杆菌、产吲哚金黄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鲁氏不动杆菌、弗氏志贺氏菌等)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MIC为1.5~200μg/ml;对大肠埃希菌ESBLs-/ESBLs+、肺炎克雷伯菌ESBLs-/ESBLs+的MIC值均大于或等于768μg/ml。

上述结果表明,百秋李醇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的敏感或耐药菌株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百秋李醇抑制耐甲氧西林耐药菌的效果显著。

实施例2百秋李醇的体内抗菌活性

1实验材料

1.1药物

供试药物,百秋李醇(PC);

阳性药物,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规格:50万单位,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批号:111204;

造模药物:MucinformPorcineStomach(TypeⅡ),规格:100g,SIGMA-ALDRICH,批号:018K0079。

1.2菌株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43300,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提供。

1.3动物

KM小鼠,SPF级,雌雄各半,体重(20±2)g,四川省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合格证号SCXK(川)2008-08。

2实验内容

2.1预试验

实验菌株毒力的测定:37℃恒温培养受试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至对数生长期,用生理盐水稀释成不同浓度梯度的菌液。取不同浓度的菌液与10%胃膜素等量混合,按0.5ml/20g的菌液量腹腔注射小鼠,并以5%胃膜素为对照。在对照小鼠不死亡的前提下,记录小鼠14d内的死亡率,测定小鼠全部死亡的最低细菌量,即该菌液的最小致死量(MLD)。

体内有效剂量的预试:设置多个不同剂量组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感染模型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每组4只,1次/d,并提前1天给药,在第2天给药后0.5h攻毒,观察动物14d内的死亡情况,确定正式试验给药剂量。

2.2体内抗菌活性

取18~22gSPF级KM小鼠,雌雄各半,每组10只,分为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组,百秋李醇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模型组,胃膜素对照组等8组,均腹腔注射小鼠,1次/d,并提前1天给药,在第2天给药后0.5h攻毒,即选取含5%胃膜素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腹腔注射。其中以生理盐水代替药物为模型组;以既不给药也不攻毒为空白组;以不给药只注射不含细菌的5%胃膜素为胃膜素对照组。

2.3数据统计

观察小鼠攻毒后14d内的存活情况,统计其存活率。

3实验结果

3.1预试验

预试验结果表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小鼠的MLD为1.28×107CFU/g;确定百秋李醇小鼠体内抗菌试验的高、中、低剂量分别为50、100、200mg/kg。

3.2体内抗菌活性

实验结果详见下表。

表6百秋李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模型小鼠的体内保护

由上表可知,百秋李醇腹腔注射,对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被感染小鼠有很好的体内保护作用,其高、中剂量组保护力达到了100%,低剂量亦达到了80%,与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保护力相当。

综上所述,百秋李醇对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可有效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同时,百秋李醇还能够有效对抗耐甲氧西林耐药菌,其药效活性甚至与万古霉素相当,为减缓或避免耐药菌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附:参考文献

1、LiYC,XianYF,IpSP,etal.Anti-inflammatoryactivityofpatchoulialcoholisolatedfromPogostemonisHerbainanimalmodels[J].Fitoterapia,2011,82(8):1295-1301.

3、WuH,LiB,WangX,etal.InhibitoryeffectandpossiblemechanismofactionofpatchoulialcoholagainstinfluenzaA(H2N2)virus[J].Molecules,2011,16(8):6489-6501.

4、彭绍忠.广藿香抗甲型流感病毒有效成分筛选及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博士学位论文.

5、ZhuBC,HendersonG,YuY,etal.ToxicityandrepellencyofpatchoulioilandpatchoulialcoholagainstFormosansubterraneantermitesCoptotermesformosanusShiraki(Isoptera:Rhinotermitidae)[J].JAgricFoodChem,2003,51(16):4585-4588.

6、黄晓舞,白林,徐风华,等.广藿香醇对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的抑制作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4):338-340.

7、YangY,KinoshitaK,KoyamaK,etal.Anti-emeticprinciplesofPogostemoncablin(Blanco)Benth[J].Phytomedicine,1999,6(2):89-93.

8、黄晓舞,刘睿婷,吕秋军.百秋李醇对东莨菪碱致记忆障碍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J].中草药,2009,40(9):1431-1433.

9、任守忠,张俊清,刘明生.百秋李醇的急性毒性实验[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503-1504).

百秋李醇的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百秋李醇的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百秋李醇的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秋李醇的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秋李醇的用途.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百秋李醇在制备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组合物。百秋李醇对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可有效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同时,百秋李醇还能够有效对抗耐甲氧西林耐药菌,其药效活性甚至与万古霉素相当,为减缓或避免耐药菌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