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象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655611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PDF 页数:97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03077.4

申请日:

1994.08.25

公开号:

CN1175028A

公开日:

1998.03.0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IPC(主分类):G06F 3/14申请日:19940825授权公告日:19991201期满终止日期:20140825|||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14

主分类号:

G06F3/14

申请人:

卡西欧计算机公司;

发明人:

川井由男; 佐藤慎一郎; 小林雄一; 大岛淳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1993.08.25 JP 210406/1993; 1993.11.25 JP 295072/1993; 1993.12.13 JP 312091/1993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蹇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图象显示装置,存储多个图象数据并显示图象数据之一,这些图象数据表示一种生长中的植物(动物)或表示一只动物的一系列动作。该装置还存储用于栽培该植物(动物)的多个要素数据。当选择了要素数据之一时,便在原先显示图象数据的位置上显示该植物(动物)的另一个图象数据。该装置设置有用于探测用户的动作的一个传感器。通过探测用户的动作,该装置在原先显示图象数据的位置上显示表示该动物的一种动作的新的图象数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图象显示装置,用于从图象存储装置中序 列地读取一组表示生物的一系列运动的图象并在显示控 制装置的控制下在显示装置上对应地序列显示所读取的 该组图象,其中图象存储装置包含有多组不同的各自表 示组成生物的一个移动的一系列运动的图象,其特征在 于: 指令存储装置,包含有多个各用于选择图象存储装 置存储的多组图象之一的指令,及多个相应关系的生物 移动, 输入装置,用于输入多个指令之一给该图象显示装 置以从图象存储装置存储的多组生物图象中选择相应的 一组; 读取装置,用于从图象存储装置读取通过所述输入 装置输入的指令所选择的该组图象;及 所述显示控制装置用于在显示装置上序列地显示由 所述读取装置读取的该组图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显示装置,其中所 进输入装置包括一可由用户不触模机身而操作的非接触 性切换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显示装置,还包括 有: 声音数据存储装置,包含有与存储在所述图象存储 装置中的各图象相对应的多个声音数据, 声音数据读取装置,响应所述读取装置,用于从所 述声音数据存储装置中读取对应于所读取图象的声音数 据;及 声音发生装置,用于清楚地输出由所述声音数据读 取装置读取的声音数据。
4: 一种图象显示装置,用于从图象存储装置中序 列地读取一组表示生物的一系列运动的图象并在显示控 制装置的控制下在显示装置上相应地显示所读取的该组 图象,其中图象存储装置包含多组不同的各自表示组成 生物的一个移动的一系列运动的图象,其特征在于: 指令设置装置,用于对应于该一组图象,设置一指 令以从图象存储装置存储的多组不同图象中选择一组图 象; 指令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所述指令设置装置设置 的指令及相应的该一组图象; 输入装置,用于将所设置的指令输入给该图象显示 装置以从该图象存储装置存储的多组图象中选择一组图 象; 图象读取装置,用于从图象存储装置中读取与所述 输入装置输入的该指令相对应并以对应关系存储在所述 指令存储装置中的一组图象;及 所述显示控制装置用于在显示装置上序列地显示所 述读取装置读取的该一组图象。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图象显示装置,其 中所述输入装置包括一可由用户不触摸机身而操作的非 接触性切换装置。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图象显示装置,还 包括有; 声音数据存储装置,包含有与图象存储装置存储的 各图象相应的多个声音数据; 声音数据读取装置,响应于所述读取装置,用于从 所述声音数据存储装置中读取与所读取图象相对应的声 音数据;及 声音发生装置,用于清楚地输出由所述声音数据读 取装置读出的声音数据。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象显示装置,其中所 述指令设置装置包括: 输入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自用户的一输入;及 输入状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输入检测装置的 输入状态,其中 与待被选择的该组图象相对应地,所述指令设置装 置将由所述输入状态检测装置检测的输入状态设置为一 指令以从图象存储装置存储的多组图象中选择相应的一 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象显示装置,其中所 述输入检测装置包括一可由用户不触摸而操作的非接触 性切换装置并检测所述非接触性切换装置的输入状态。

说明书


图象显示装置

    本申请是94115106.9号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用在电子用具中的图象显示装置,它响应键开关的操作或非接触性开关的操作显示事先存储的图象数据。

    在传统的用于显示诸如一只动物之类的角色的图象的图象显示装置中,响应一个特定的键的操作,在图象显示装置上对所显示的角色图象进行修改或移动。

    例如,通过有选择地操作光标键(上下左右键),可以在图象显示装置上有选择地显示一只摇头的狗的图象。

    然而,在传统地图象显示装置中,需要一条基于特定机械操作的指令来修改或移动所显示的角色图象。因此,传统的图象显示装置具有一种内在的缺陷,在其上显示的角色图象不能按照由用户的意愿给出的一条指令移动或修改。

    本发明是为克服上述缺点而作出的,其一个目的即为提供一种图象显示装置,在其上面显示的一个目标的图象可以按照用户的意愿自由地修改或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图象显示装置,它包括:

    图象数据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多个图象数据;

    显示装置,用于至少显示存储在所述图象数据存储装置中的多个图象数据中的一个;

    切换装置;以及

    显示控制装置,用于在操作了所述切换装置时,从存储在所述图象数据存储装置中的多个图象数据中选择一个不同于显示在所述显示装置上的图象数据的图象数据,并在所述显示装置上显示选中的图象数据来代替前面显示的图象数据。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象显示装置上,例如,显示在其上的一个动物的图象可由用户来移动或改变,感觉如同他在对待诸如一条狗这样的宠物一样。

    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员从下面的较佳实施例的描述中将会理解:本发明可以各种方式修改,并可应用于其它装置上。

    从结合附图作出的描述中,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与结构,其中:

    图1为装有根据本发明的图象显示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种第一电子笔记本的电路图;

    图2为事先存储在第一电子笔记本的只读存储器(ROM)中的要素的图象数据的视图;

    图3为事先存储在第一电子笔记本的ROM中的一种植物的图象数据(植物图象数据)的视图;

    图4为第一电子笔记本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中的寄存器的视图;

    图5为第一电子笔记本的主进程的流程图;

    图6为第一电子笔记本的笔记本模式进程的流程图;

    图7为第一电子笔记本的图象显示模式进程的流程图;

    图8A-8C为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所显示的指示的图;

    其中

    图8A为在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图示对应于植物地址M=1的植物所显示的指示的视图;

    图8B为图示用于选择一种水要素的若干水要素所显示的指示的视图;

    图8C为在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选定了一个水要素时图示对应于植物地址M=2的植物所显示的指示的视图;

    图9为装有根据本发明的图象显示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种第二电子笔记本的电路图;

    图10为事先存储在第二电子笔记本的ROM中的植物的图象数据的视图;

    图11为第二电子笔记本的RAM中的寄存器的视图;

    图12为第二电子笔记本的主进程的流程图;

    图13为第二电子笔记本的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的植物选择进程的流程图;

    图14为装有根据本发明的图象显示装置的一个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第三电子笔记本的电路图;

    图15为事先存储在第三电子笔记本的ROM中的一个目标的图象数据及效果声音数据的视图;

    图16为第三电子笔记本的RAM中的寄存器的视图;

    图17为第三电子笔记本的主进程的流程图;

    图18为第三电子笔记本的笔记本模式进程的流程图;

    图19为第三电子笔记本的图象显示模式进程的流程图;

    图20为第三电子笔记本的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的光检测进程(在接收到光时执行)的流程图;

    图21为第三电子笔记本的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的光检测进程(在接收不到光时执行)的流程图;

    图22为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的图象显示进程的流程图;

    图23为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非接触性操作方式与命令(用户的意向)及动作之间的关系的视图;

    图24为在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操作了一个“起动”键时所显示一个角色(狗)的动作的视图;

    图25为在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在不大于0.3秒的时间间隔内执行了用户的非接触性操作时所显示的角色(狗)的动作的视图;

    图26为在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在一个预定的时间间隔内两次执行用户的非接触性操作时所显示的角色(狗)的动作的视图;

    图27为装有根据本发明的图象显示装置的一个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第四电子笔记本的电路图;

    图28为事先存储在第四电子笔记本的ROM中的角色(狗)的图象数据及效果声音数据的视图;

    图29为第四电子笔记本的RAM中的寄存器的视图;

    图30为第四电子笔记本的图象显示模式进程的流程图;

    图31为第四电子笔记本的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的图象显示进程的流程图;

    图32为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的一个角色(狗)的初始动作的见图;

    图33为对应于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的命令设置模式中的ROM地址“M=3”的指示的视图;

    图34为响应在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用户的非接触性操作给出的一条命令所显示的角色(狗)的动作的视图;以及

    图35为紧接在接通电源后执行的口令模式进程的流程图。

    下面对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第一实施例】

    图1为装有按照本发明的显象显示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子笔记本的电路图。

    第一电子笔记本设置有一个中央处理单元(CPU)11。

    CPU11是由一个键输入单元12提供的键输入信号驱动来按照存储在在一个只读存储器(ROM)13中的系统程序控制外部电路的操作的。CPU11与键输入单元12、ROM13、一个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4、一个显示驱动电路15及通过显示驱动电路15与液晶显示单元(LCD单元或显示单元)16相连接的。

    键输入单元12上装有字母键12a、十个键12b、一个模式键12c、一个搜索键12d及一个写入键12e。操作字母键12a来输入“姓名”等。十个键12b用于输入“电话号码”及指定要搜索的数据等。操作模式键12c来设定笔记本模式与/或图象显示模式。在笔记本模式中操作搜索键12d来搜索与显示登录在RAM14中的笔记本数据中的数据,而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则搜索与显示事先登录在ROM13中的要素数据(培植植物用的水、光与肥料)中的多种要素数据。写入键12e用于在笔记本模式中将通过字母键12a与十个键12b的操作输入的笔记本数据登录在RAM14中,并且还在图象显示模式中用于将通过搜索键12d的操作搜索到的及显示的要素以通过十个键12b输入的数字所指定的量给于一种植物。

    在ROM13中事先存储供CPU11执行控制操作用的系统程序、表示培植植物的要素的图象数据、及图示植物生长的一种植物的多个图象数据。

    图2为表示事先存储在第一电子笔记本的ROM13中的要素的图象数据的视图。更具体地,在ROM13中存储有表示植物生长三要素的水、光与肥料的位图数据,每一种植物生长要素(水要素、光要素及肥料要素)对应于用(1)无、(2)少量、(3)中量及(4)大量的四种量,如图2所示。

    图3为事先存储在第一电子笔记本的ROM13中的一种植物的图象数据(植物图象数据)的视图。植物图象数据是以位图数据存储在ROM13中的。植物图象数据表示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六个期),并分别对应于地址“M=0,1,……及5”。(各植物图象数据表示生长中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一个期。)

    图4为第一电子笔记本的RAM14中的寄存器的结构的视图。RAM14中包括一个笔记本数据寄存器14a、一个显示寄存器14b、一个模式标志寄存器W、一个植物地址寄存器M、一个水寄存器14c、一个光寄存器14d、及一个肥料寄存器14e。包含姓名与电话号码的一定数目的人的个人数据(笔记本数据)是登录在由笔记本数据寄存器14a中的一个指针P指定的区域中的。待显示在LCD单元16上的显示数据是作为图象数据写在显示器寄存器14b中的,模式标志寄存器N在笔记本模式中设置为值“0”,而在图象显示模式中设置为值“1”,植物地址寄存器M表示指示存储植物图象数据(图3)的区域的ROM13中的地址(“M=0,1,……与5”)。数字数据表示各要素(水,光与肥料)的量,它们是在图象显示模式中通过写入键12e的操作设定的,并分别存储在水寄存器14c、光寄存器14d及肥料寄存器14e中。

    在笔记本模式中,在LCD单元16上显示或者通过字母键12a与十个键12b的操作输入的笔记本数据,或者响应搜索键12d的操作在RAM16的笔记本数据寄存器中搜索到的笔记本数据。

    在图象显示模式中,LCD单元16上或者显示响应搜索键12d的操作从ROM13中读出的各要素的要素数据,或者显示由RAM14的植物地址寄存器M所指定的从ROM13中的区域中读出的植物图象数据。

    在RAM14中的植物地址寄存器M中设定各对应于一种植物生长率的植物地址“M=0,1,2,……与5”中的一个,这一生长率是在图象显示模式中通过写入键12e的操作设定在水寄存器14c、光寄存器14d与肥料寄存器14e中的要素(水要素、光要素与肥料要素)的要素量指定的。

    下面详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笔一电子笔记本的操作。

    图5为第一电子笔记本的主进程的流程图;

    在RAM14的模式标志寄存器N中已设置了值“0”的情况中,即已将CPU11设置在笔记本模式的情况中,操作了键输入单元12的模式键12c时,便将模式标志寄存器N设置为值“1”而将CPU11切换到图象显示模式(图5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S2与S3)。

    在RAM14的模式标志寄存器N已设置为值“1”的情况中,即CPU11已设置成图象显示模式的情况中,操作模式键12c时,便将模式标志寄存器N设置成值“0”,并将CPU11切换到笔记本模式(步骤S1,S2与S4)。

    在模式标志寄存器N已设置成值“0”的笔记本模式中,CPU11执行笔记本模式进程(步骤S5、SA、图6)。

    在模式标志寄存器N已设置成值“1”的图象显示模式中,CPU11执行图象显示模式进程(步骤S5、SB、图7)。

    图6为第一电子笔记本的笔记本模式进程的流程图;

    在RAM14的模式标志寄存器N已设置成值“0”的笔记本模式中,当通过键输入单元12的字母键12a与十个键12b的操作输入了诸如“姓名”与“电话号码”等笔记本数据时,CPU11便驱动显示驱动电路15,在LCD单元16上显示所输入的笔记本数据(图6中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A1,A2与A3)。

    此后,当操作了键输入单元12的写入键12e时,便将显示在LCD单元16上的笔记本数据登录在RAM14的笔记本数据寄存器14a中(步骤A4、A5)。

    在操作了搜索键12d时,每操作一次搜索键12d,RAM的笔记本数据指针P便增加一,而CPU11在笔记本数据寄存器14a中搜索笔记本数据,并驱动显示驱动电路将搜索到的笔记本数据显示在LCD单元16上(步骤A6、A7与A3)。

    图7为第一电子笔记本中的图象显示模式进程的流程图。

    图8A-8C为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显示在LCD单元16上的指示的视图。图8A为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对应于植物地址M=1的一个植物指示的视图。图8B为图示用于选择一个水要素的水要素指示的视图。图8c为在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选择了一个水要素时与植物地址M=2相对应的植物的指示的视图。

    例如,在图7的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已经将值“1”设置在植物地址寄存器M中的情况中,CPU11从ROM13中读出对应于植物地址“M=1”的第二生长期的植物图象数据并显示在显示单元16上,如图8A中所示(图7的步骤B1)。

    当操作搜索键12d来确定要供给或施给显示在显示单元16上的第二生长期的植物图象数据所表示的一种植物的水量时(图8B),CPU11读出对应于四种量,(1)无;(2)小量,(3)中量及(4)大量(图2)的水要素的图象数据(水图象数据)并将它们显示在LCD单元16上(步骤B2、B3)。

    例如,当通过十个键12b的操作在LCD单元16上选择了水要素量(3)中量时,便在RAM14中的水寄存器14c中设置对应于所选择的(3)中量的水要素量的数字数据“3”。(步骤B4)

    在LCD单元16上水要素数据的位置上显示对应于四种量(1)无,(2)小量,(3)中量及(4)大量(图2)的光要素图象数据(光图象数据)。例如,当通过十个键12b的操作在LCD单元16上选择了光要素量(3)中量时,便在光寄存器14d中设置了对应于所选择的光要素量(3)中量的数字数据(3)(步骤B5、B3与B4)。

    在LCD单元16上光要素数据的位置上显示对应于四种量(1)无,(2)小量,(3)中量及(4)大量(图2)的肥料要素图象数据(肥料图象数据)。例如,当通过十个键12b的操作在LCD单元16上选择了(3)中量的肥料要素量时,便在光寄存器14e中设置对应于所选择的肥料要素量(3)中量的数字数据“3”(步骤B5、B3与B4)。

    当操作写入键12e来向显示在LCD单元16上的第二生长期的植物供应选择的水、光与肥料的量时,CPU11便在寄存器14c-14d中搜索数字数据,并判定搜索到的,即选择的水、光与肥料的数字数据是否互相等价(步骤B5、B6)。

    由于所选择的水、光与肥料要素都是(3)中量,CPU判定为“是”,并进一步判定数字数据是(3)中量还是(4)大量(步骤B6、B7)。

    换言之,CPU11判定这三种要素是否以良好的平衡状态充足地施给植物(步骤B6、B7)。由于所有水、光与肥料要素都已选择了中量(3),CPU便在步骤B7中判定为“是”,而进一步在RAM4的植物地址寄存器M中搜索,以判定对应于植物的当前生长期的植物地址是“M=4”还是“M=5”,即判定是在生长过程中的最盛生长期(第五生长期)还是在最终生长期(第六生长期)(步骤B7、B8)。

    由于在RAM14中的植物地址寄存器M中设定“M=1”,而植物当前是在第二生长期中,因此在步骤B8中CPU11判定为否,而将植物地址寄存器从“M=1”(第二生长期)更新为“M=2”(第三生长期)(步骤B8、B9)。

    然后,CPU11读出对应于更新后的植物地址“M=2”的第三生长期(图3)的植物图象数据并将它显示在LCD单元16上,如图8c中所示(步骤B10)。

    当植物是在第一(“M=0”)至第四(“M=3”)生长期中并且施给植物足量的要素(水、光与肥料)时,便将植物地址增加“+1”,从而显示下一生长期的植物图象数据。

    即使在步骤B6与B7中CPU判定为“是”,即判定以良好的平衡状态施给植物足量的水、光与肥料要素,如果在步骤B8中CPU11判定为“是”,即判定植物是在第五生长期(“M=4”)或第六生长期(“M=5”)中时,便将植物地址M设置到“0”。因此,在显示单元16上显示第一生长期(“M=0”)(图3)的植物(步骤B8、B11与B10)。

    即使在步骤B6中CPU判定为“是”,即判定水、光与肥料要素是以良好的平衡状态施给的,如果在步骤B7中CPU11判定为“否”,即判定所选择的量(1)无或(2)小量的数字数据是不够的,则不更新植物地址M,因此,在步骤B1中显示的第二生长期(“M=1”)的植物保持显示在显示单元16上(步骤B7至B10),表明植物并不生长。

    同时,在步骤B6中当CPU判定为“否”时,即判定水、光与肥料要素并不是以良好的平衡状态施给植物时,并且在步骤B12中CPU11进一步判定为“否”时,即判定所选择的量为(1)无与(4)大量并且不是以良好的平衡状态施给植物水、光与肥料要素时,则在步骤B13中CPU11判定当前的植物地址M是否为“0”。当CPU11判定“M=0”时,在步骤B1中显示的第一生长期(“M=0”)的植物保持显示在显示单元16上(步骤B12、B13与B10),表明植物并不生长。

    再者在步骤B12中当CPU判定为“是”时,即判定选择了量(1)无与(4)大量并且水、光与肥料要素是以极不平衡状态施给植物的,并且在步骤B13中当CPU11进一步判定为“否”时,即判定当前的植物地址M是在“M=1”(第二生长期)与“M=4”(第五生长期)的范围内时,便将植物地址M设置为“5”(第六生长期)并在显示单元16上显示第六生长期(最终生长期,枯萎中的植物,图3)的植物(步骤B12、B13、B14与B10)。

    在步骤B12中,当CPU判定为“否”,即判定水、光与肥料要素是以良好的平衡状态施给植物时,则植物地址M并不更新,而在步骤B1中显示的植物保持显示在显示单元16上(植物并不生长)(步骤B12、B10)。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电子笔记本中,从ROM13中读出对应于第一(M=0)至第六生长期(M=5)的植物图象数据之一并将其显示在LCD单元16上。再者,从ROM13中读出对应于植物生长要素(水、光与肥料)的图象数据并显示之。当通过用键输入单元12设定数字而分别选择了水、光与肥料要素的量时,所选择的量是分别设置在水寄存器14c、光寄存器14d与肥料寄存器14e中的。当将选择的量的植物生长要素施给显示在显示单元16上的选择了生长期的植物时,便从ROM13中读出更新的生长期的植物,并将其显示在原来显示的植物的位置上。因此,用户不但能在显示单元16上回顾植物的生长期,并且他(或她)还能确认当某种量的植物生长要素施在植物上时,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好象他实际培植这种植物一样。以这一方式使用第一电子笔记本,即使用户并不实际培植植物,也能知道如何培植植物。【第二实施例】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9为装有根据本发明的图象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电子笔记本的电路图;

    第二电子笔记本设置有一个中央处理单元(CPU)21。

    CPU21由从键输入单元22提供的一个键输入信号驱动来根据存储在一个只读存储器(ROM)23中的系统程序控制外部电路的操作。CPU21与键输入单元22、ROM23、一个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A、包含一个振荡器电路21b与一个分频电路21c的一个定时器21a、及一个显示驱动电路25相连接,并通过显示驱动电路25与一个液晶显示单元(LCD单元或显示单元)26相连接。

    CPU21通过一个传感器控制单元27与一个温度传感器28及一个照度传感器29相连接。

    键输入单元22装有字母/十个键27a、一个模式键22b、一个写入键22c、一个搜索键22d及一个选择键22e。操作字母/十个键22a来输入待作为笔记本数据登录的“姓名”与“电话号码”。操作模式键22b来设定笔记本模式和/或图象显示模式。写入键22c用于将通过字母/十个键22a的操作输入的笔记本数据登录在RAM24中。操作搜索键22d来搜索登录在RAM24中的笔记本数据中的数据并显示之。操作选择键22e来选择一种植物(郁金香,“T=0”及小麦,“T=1”)。

    在ROM23中事先存储有借CPU11执行控制操作的系统程序及表示两种植物(郁金香与小麦)的生长期的多个植物图象数据。

    图10为事先存储在第二电子笔记本的ROM23中的植物图象数据的视图。更具体地,植物图象数据为存储在ROM23中的位图数据,它们表示在生长过程中的21个生长期(对应于地址“M=1”至“M=21”)中的两种植物(郁金香:“T=0”及小麦:“T=1”)。

    图11为第二电子笔记本的RAM24中的寄存器的结构的视图。RAM24中包括一个笔记本数据寄存器24a、一个显示寄存器24b、一个计时寄存器24c、一个模式标志寄存器N、一个植物地址寄存器M、一个种类寄存器T、一个温度寄存器24d、一个照度寄存器24e。笔记本数据寄存器24a在指针P指定的区域中存储预定人数的包含姓名与电话号码的个人数据(笔记本数据)。要在LCD单元26上显示的显示数据是作为图象数据写入显示寄存器24b中的。对应于一个计时信号的从定时器21a送出的计量数据相继地被更新并设置在计时寄存器24c中。模式标志寄存器N在笔记本模式中设置为值“0”,而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则设置为“1”。植物地址寄存器M指示表示存储植物图象数据(图10)的区域的ROM23中的地址(“M=0、1、……与5”)。种类寄存器T指明一种植物图象数据(图10)。由温度传感器28根据设置在计时寄存器24c中的计时数据每一小时测定一次的环境温度相继地累积在温度寄存器24d中。由照度传感器29每小时一次测定的环境照度相继地累积在照度寄存器24e中。

    在LCD单元26上,在笔记本模式中或者显示由字母/十个键22a的操作输入的笔记本数据,或者显示响应搜索键22d的操作从RAM24的笔记本数据寄存器24a中搜索到的笔记本数据。

    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在LCD单元26上显示生长期之一中的郁金香或小麦的植物图象数据,这些数据是根据植物地址寄存器M所指明的一个植物地址及种类寄存器T所指明的种类从ROM23中读出的。

    在RAM24的植物地址寄存器M中,设置对应于植物的生长率的植物地址“M=0,1,2,……与21”中之一,这一生长率是根据设置在温度寄存器24d中的温度累积值及设置在照度寄存器24e中的照度累积值指定的,这是在根据设置在计时寄存器24c中的计时数据判定已经过去了24小时时进行的。

    自始至终定时器21a向CPU21送出一个计时信号以重新设置RAM24的计时寄存器24c中的时间数据。设置在温度寄存器24d中的温度累积值及设置在照度寄存器24e中的照度累积值,根据设置在计时寄存器24c中的计时数据每24小时归零一次。

    下面详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二电子笔记本的操作。

    图12为第二电子笔记本的主进程的流程图;

    图13为第二电子笔记本的图象显示模式进程中的植物选择进程的流程图;

    已在RAM24的模式标志寄存器N中设置了值“0”的情况中,即在CPU21已设置在笔记本模式的情况中,当操作了键输入单元22的模式键22b时,便在模式标志寄存器N中设置值“1”并将CPU21切换到图象显示模式(图12的步骤X1、X2、X3、X4)。

    已在RAM24的模式标志寄存器N中设置了值“1”的情况中,即在CPU21已设置在图象显示模式的情况中,当操作了模式键22b时,便在模式标志寄存器N中设置值“0”并将CPU21切换到笔记本模式(步骤X1、X2、X3、X5)。

    在RAM24的模式标志寄存器N已设置了值“0”的笔记本模式中,CPU21执行笔记本模式进程(图12的步骤X6、XA,图6)。

    在模式标志寄存器已设置了值“1”的图象显示模式中,CPU21执行图象显示模式进程(图12的步骤X6、XC,图13)。

    在RAM24中的模式标志寄存器N已设置了值“1”的图象显示模式中,根据植物地址寄存器M所指定的一个植物地址及种类寄存器T所指定的一种植物,从ROM23中读出一个植物图象数据(郁金香或小麦)并显示在显示单元26上(步骤X7、X8)。

    同时,从定时器21a向CPU21提供一个计时脉冲信号以更新设置在RAM24的计时寄存器24c中的计时数据。根据每次更新计时数据时设置在计时寄存器24c中的计时数据,判定是否已过去了一个小时的时间间隔。只要判定为“否”,操作便前进到步骤X7,在该步骤中,在图象显示模式中便根据植物地址寄存器N所指定的植物地址及种类寄存器T所指定的一种植物,从ROM23中相继读出植物图象数据(郁金香或小麦)并显示在显示单元26上(步骤X1至X9,X10至X7至X8)。

    当设置在计时寄存器24c中的计时数据被定时器21a传送来的计时脉冲信号更新且在步骤X10判定一个小时的时间间隔已经过去时,温度传感器28与照度传感器29便分别检测环境温度与环境照度。CPU21通过传感器控制单元27测定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与环境照度,并将它们分别存储在温度寄存器24d与照度寄存器24e中(步骤X10、X11、X12与X13)。

    在步骤X14中,根据设置在计时寄存器24c中的计时数据判定是否已过去了一个24小时的时间间隔。当判定为“否”时,操作便前进到步骤X7,在该步骤中,在图象显示模式中根据植物地址寄存器M指定的植物地址及种类寄存器T指定的一种植物从ROM23中相继读出植物图象数据(郁金香或小麦)并显示在显示单元26上(步骤X14、X7、X8)。

    更具体地,每次在步骤X10判定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的时间间隔时,便测定一次环境温度与一次环境照度,并分别累积在温度寄存器24d及照度寄存器24e中。此后,当在步骤X14根据设置在计时寄存器24c中的计时数据判定已经过去了24小时时,便分别判定在24小时中累积并存储在温度寄存器24d中的温度以及24小时中累积并存储在照度寄存器24e中的照度是否超过了一定的值(步骤X14、X15)。

    当在步骤X15中判定24小时中累积的温度与照度超过了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一定值时,则便在步骤X16中判定植物地址寄存器M的植物地址M是否已设置为“20”或“21”。

    换言之,在步骤X16中判定植物是否在第二十生长期或在第二十一生长期中,根据植物地址M从ROM23中读出该植物的植物图象数据,并将其显示在显示单元26上。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十生长期或第二十一生长期中的植物看来是停止生长的。例如,当植物地址M为“2”且在步骤X16中判定为“否”时,便将植物地址M增加到“3”(步骤X16、X17)。

    然后,在归零了温度寄存器24d中累积的温度及照度寄存器24e中累积的照度之后,设置了图象显示模式时,便读出由种类寄存器T指定的并具有对应于植物地址寄存器M的植物地址“M=3”的第三生长期的植物(郁金香或小麦)的植物图象数据(图10),并将其显示在显示单元26上以前显示的图象的位置上(步骤X20、X7、X8)。

    更具体地,当24小时中累积的温度与照度分别达到植物生长所需的一定的值时,且当选择的植物地址落在“M=1”至“M=19”的范围内(即在植物生长范围内)时,便将植物地址M增加“+1”,借此将下一生长期的植物图象数据显示在显示单元26上。

    当在步骤X15判定24小时内累积的温度与照度超过植物生长所需的一定值,且在步骤X16进一步判定植物地址寄存器M的植物地址M已设置为“20”或“21”时,便将植物地址M设置为“1”,并将第一生长率的植物图象数据(郁金香或小麦)显示在显示单元26上原来显示图象的位置上(步骤X16、X18、X20及步骤X7、X8)。

    当在步骤X15判定24小时内累积的温度与照度并未达到植物生长所需的一定值时,便将植物地址M设置成“21”(第21生长速率)并将植物(郁金香或小麦)的植物图象数据(枯萎植物图象数据)显示在显示单元26上原先显示的图象的位置上(步骤X15至X19、X20、X7、X8)。

    此时,当在图象显示模式中操作了键输入单元22上的选择键22e时,在该模式中将模式标志寄存器设置为“1”,并根据设置在植物地址寄存器M中的植物地址从ROM23中读出种类寄存器T指定的植物的植物图象数据,并将其显示在显示单元26上,而CPU21则在图象显示模式中起动一个图象显示模式进程(图13)。

    更具体地,当在RAM24的种类寄存器T中设置值“0”时,即选择或指定了“郁金香”时,便在种类寄存器T中设置值“1”,并将植物切换到“小麦”(图13的步骤C1、C2、C3)。

    当设置在RAM24的种类寄存器T中的值为“1”时,即当选择或指定了“小麦”时,操作选择键22e时便在种类寄存器T中设置值“0”而将植物切换到“郁金香”(图13的步骤C1、C2、C4)。

    在植物从“郁金香”切换到“小麦”或者从“小麦”切换到“郁金香”这两种情况中,植物地址M都是设置为值“1”的,它表示初始生长率(步骤C5)。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二电子笔记本中,分别对应于第一生长率“M=1”至第21生长率“M=21”的各种植物的植物图象数据都是事先存储在ROM23中的,并从ROM23中读出一种植物的一种植物图象数据,将其显示在LCD单元26上。同时,登录在RAM24中的计时数据被定时器21a送来的计时脉冲信号更新,而CPU21根据更新后的计时数据判断是否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的时间间隔。每当过去一个小时的时间间隔时,温度传感器28与照度传感器29便分别检测环境温度与照度,而将检测到的温度与照度分别累积在温度寄存器24d与照度寄存器24e中。经过24小时之后,CPU21分别判断累积的温度与照度是否超过预定的值。然后,取决于CPU21的判断结果及前面显示的植物图象数据的生长率,从ROM23中读出对应于另一种生长率的植物的另一种植图象数据,并将读出的植物图象数据重新显示在LCD单元26上。因此,用户能在LCD单元26上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能将植物生长过程如何受环境条件影响显示在LCD单元26上。结果,即使用户并不实际栽培一种植物,他(或她)也能了解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在第二实施例中,一种新的生长率的植物图象数据是根据24小时的时间间隔内累积的温度与照度从存储在ROM23中的植物图象数据中选择的,但是这一时间间隔是可以任意选择的。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28与照度传感器29是用来检测环境条件的,但是除了上述两种传感器之外,还可使用诸如湿度传感器等其它传感器来检测栽培一种植物的更实际的环境条件。

    具有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植物生长要素(水、光、肥料)及第二实施例的环境条件(温度、照度)判断一种植物的生长率的这种结构的一种设备将允许用户观看在更近似于自然条件的环境条件下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选择了植物作为观察对象,但诸如猫和狗等动物也可选择。【第三实施例】

    下面对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第三实施例。

    图14为装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切换设备的第三电子笔记本的电路图。

    第三电子笔记本设置有一个中央处理单元(CPU)31。

    CPU31是由一个键输入单元32提供的一个键输入信号驱动来根据存储在一个只读存储器(ROM)33中的一个系统程序控制外部电路的操作的,CPU31与键输入单元32、ROM33、一个传输单元34、一个接收单元35及一个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6相连接。

    CPU31还与一个包含振荡器电路31b与分频电路31c的定时器31a、一个显示驱动电路37、通过显示驱动电路37与一个液晶显示单元(LCD单元或显示单元)38、一个放大器电路39及通过放大器电路39与一个扬声器40相连接。

    键输入单元32装有字母/十个键32a、一个模式键32b、一个启动键32c、一个结束键32d、一个接收键32e、一个写入键32f及一个搜索键32g。字母/十个键32a用于输入要作为笔记本数据登录的“姓名”与“电话号码”。操作模式键32b来设定笔记本模式和/或图象显示模式。操作启动键32c在笔记本模式中启动对其它电子用具传输笔记本数据,而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则发送红外光线。操作结束键32d在笔记本模式中停止接收来自其它电子用具的笔记本数据,而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则停止发送红外光线。操作接收键32e在笔记本模式中接收其它电子用具发送的笔记本数据。写入键32f用于将通过字母/十个键32a的操作输入的笔记本数据及其它电子用具送来的笔记本数据登录在RAM36中。操作搜索键32g来搜索与显示登录在RAM36中的笔记本数据。

    在ROM33中事先存储供CPU31执行控制操作的系统程序、多种图象数据、及分别与图象数据对应的效果声音数据。

    图15为事先存储在第三电子笔记本的ROM33中的一个目标图象数据及效果声音数据的视图。

    各包含位图格式的一条狗的两种图象数据的六种组合数据((1)、(2))及对应的效果声音数据(PCM数据)分别存储在ROM33中对应的地址“M=1至5”中。

    传输单元34设有一个传输电路34a及一个发光元件34b,后者响应CPU31传输的数据发出红外光线,当在笔记本模式中操作了启动键32c时,便用传输电路34a根据通过字母/十个键32a的操作输入与显示在显示单元38上的笔记本数据和/或通过搜索键32g的操作搜索到及显示的笔记本数据来调制发光元件34b发出的红外光线,并将调制后的红外光线作为红外光数据从传输单元34中传输出去。

    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响应CPU31的一条指令,将预定频率的一束红外光线通过传输电路34a及发光元件34b传输出去。

    接收单元35设有用于接收外部提供的红外光线的一个接收电路35a及一个光接收元件35b。当在笔记本模式中操作了接收键32e时,接收电路35a与光接收元件35b便接收与解调来自一个外部电子用具的笔记本数据。将解调后的数据显示在液晶显示装置38上。

    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光接收元件35b接收外部提供的一束红外光,并将接收的红外光通过接收电路35a传输给CPU31。

    图16为第三电子笔记本的RAM36中的寄存器的视图;

    RAM36中包括一个笔记本数据寄存器36a、一个显示寄存器36b、一个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一个接收定时器寄存器T1、一个显示定时器寄存器T2、一个模式标志寄存器N、一个ROM地址寄存器M、一个接收标志寄存器F0、一个发光标志寄存器F1、一个目标指定寄存器H、一个光接收标志寄存器S、及一个接收次数寄存器G。笔记本数据寄存器36a在一个指针P所指定的区域中存储预定数目的人的包含姓名与电话号码的个人数据(笔记本数据)。要在LCD单元38上显示的显示数据是作为图象数据写入显示寄存器36b中的。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起根据来自定时器31a的一个定时器信号定义一个时间间隔的作用,在该间隔中,传输单元34在图象模式中发出红外光线。根据来自定时器31a的定时器信号,在接收定时器寄存器T1中更新与设置一个红外光接收延续时间,在该延续时间中,接收红外光。显示定时器寄存器T2根据来自定时器31a的定时器信号定义一个切换时间,在该时间上,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切换显示的图象数据。在笔记本模式中,模式标志寄存器N设置为值“0”,而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则设置为值“1”。ROM地址寄存器M指定ROM23中存储图象数据与效果声音数据的地址。当在笔记本模式中接收笔记本数据时,接收标志寄存器F0设置为值“1”。当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发出红外光时,发光标志寄存器F1设置为值“1”。在每一个由显示定时器寄存器T2定义的切换时间(每两秒钟)上,目标指定寄存器H交替地设置为“0”与“1”,从而交替地指定由ROM地址寄存器M表示的图象数据(1)与(2)。当接收单元35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开始接收红外光时,光接收标志寄存器S设置为值“1”,而当单元35停止接收红外光时则设置为值“0”。在图象显示模式中,每接收一次红外光便将接收次数寄存器G增加“+1”。

    在笔记本模式中,在LCD单元38上显示每一个通过字母/十个键32a的操作输入的笔记本数据、响应搜索键32g的操作而在RAM36的笔记本数据寄存器36a中搜索到的笔记本数据、以及响应接收键32e的操作通过接收单元35接收的笔记本数据。

    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将根据RAM36的ROM地址寄存器M所指定的一个ROM地址,从ROM33中读出的包含在至少一个组合数据中的图象数据(1)、(2),根据目标指定寄存器H的指定,每两秒钟交替地显示在LCD单元38上。

    此外,根据按照ROM地址寄存器M指定的一个ROM地址从ROM33中读出的效果声音数据,通过扬声器40输出一个效果声音。

    定时器31a向CPU31提供一个32Hz的定时器信号。响应32Hz的定时器信号,将一个计时数据加在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接收定时器寄存器T1及显示定时器寄存器T2上。例如,当T=32时这些寄存器计数一秒,而当T=64时则计数2秒。

    当传输单元34在图象显示模式中通过启动键32c的操作送出红外光及接收单元35接收一束反射的红外光时,便将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与接收定时器寄存器T1归零来重新开始计数操作。当写入两秒寄存器T0中的计时数据超过两秒时,传输单元34停止发送红外光。

    传输单元34在接收单元35接收到来自传输单元34的反射的红外光后,只发送或发出2秒时间的红外光,从而避免或减少了不必要的功耗。根据接收单元35响应用户的非接触性操作在两秒钟时间内接收到红外光的次数,接收次数寄存器G增加“+1”。

    当在接收单元35停止接收红外光时从接收定时器寄存器T1中读出的计时数据,即接收单元35连续地接收红外光的时间长度,不小于0.3秒且不大于1秒时,便在ROM地址寄存器M中设置值“2”。当计时数据不小于1秒时,则在ROM地址寄存器M中设置值“3”。

    当从接收定时器寄存器T1读出计时数据,即接收单元35连续地接收红外光的时间长度,为小于0.3秒,且已在接收次数寄存器G中设置了“1”时,则当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超过2秒时便在ROM地址寄存器M中设置值“1”。而当已在接收次数寄存器中设置了值“2”,则在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的计时数据超过2秒时便在ROM地址寄存器M中设置值“4”。再者,当已在接收次数寄存器G中设置了一个不小于“3”的值时,则在ROM地址寄存器M中设置值“5”。

    即,在ROM地址寄存器M中设置的地址是根据一个持续时间及在接收单元35接收红外光时用户执行的非接触性操作的次数确定的。

    下面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三电子笔记本的操作。

    图17为第三电子笔记本的主进程的流程图。

    如果在操作键输入单元32的模式键32b时,RAM36的模式标志寄存器N中已设置了值“0”,即在CPU31已设置在笔记本模式中时,便将模式标志寄存器N设置为值“1”,并将CPU31切换到图象显示模式(图17的流程图中的步骤W1、W2、W3)。

    当CPU31已设置在图象显示模式中时,则在ROM地址寄存器M中设置值“0”(步骤W4)。

    如果在操作模式键32b时RAM36的模式标志寄存器N中已设置了值“1”,即CPU31已设置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则将模式标志寄存器N设置为值“0”,并将CPU31切换到笔记本模式(步骤W1、W2、W5)。

    当在笔记本模式中RAM36的模式标志寄存器N已设置为值“0”时,CPU31便执行笔记本模式进程(图17的步骤W6、WA、图18)。

    当在图象显示模式中模式标志寄存器N已设置为值“1”时,CPU31便执行图象显示模式进程(图17的步骤W6、WB,图19-26)。

    下面对照图18描述笔记本模式进程,图18为第三电子笔记本的笔记本模式进程的流程图。

    在笔记本模式中,RAM36的模式标志寄存器N的设置值为“0”,当通过键输入单元32的字母/十个键32a输入诸如“姓名”与“电话号码”等笔记本数据时,所输入的笔记本数据便接连地通过CPU31及显示驱动电路27显示在LCD单元38上(图18的步骤D1、D2、D3)。

    当操作了键输入单元32的写入键32f时,便将当前显示在LCD单元38上的笔记本数据登录在RAM36的笔记本数据寄存器36a中(步骤D4、D5)。

    键输入单元32的搜索键32g的每一次操作将RAM36的笔记本数据指针P增加一。然后,CPU31接连地在笔记本数据寄存器36a中搜索预定数目的人的笔记本数据,并通过显示驱动电路37在LCD单元38上显示搜索到的数据(步骤D6、D7、D3)。

    键输入单元32的启动键32c的操作令传输单元34的传输电路34a以当前显示在LCD单元38上的笔记本数据调制发光元件34b的红外光。将调制过的红外光作为红外光数据从传输单元34输出(步骤D8、D9)。

    键输入单元32的接收键32e的操作将一个值“1”设置在RAM36的接收标志寄存器F0中。然后,接收单元35接收来自外部电子用具的红外光数据,而CPU31则通过显示驱动电路37将接收到的红外光数据显示在显示单元38上(步骤D10、D11、D12、D3)。

    键输入单元32的结束键32d的操作将一个值“0”设置在RAM36的接收标志寄存器F0中。然后,接收单元35停止接收外部电子用具传送的红外光数据(步骤D13、D14、D15)。

    下面对照图19描述图象显示模式进程,图19为第三电子笔记本的图象显示模式进程的流程图。

    在图象显示模式中,键输入单元32的启动键32c的操作在RAM36的发光标志寄存器F1中设置值“1”。然后,传输单元34的发光元件34b开始发出红外光(图19的流程图中的步骤E1、E2)。

    此外,在RAM36的ROM地址寄存器M中设置值“0”(步骤E3)。

    在发光标志寄存器F1的值为“1”且发光元件34b正在发出红外光时,键输入单元32的结束键32d的操作将一个值“0”设置在RAM36的发光标志寄存器F1中。然后,发光元件34b停止发送红外光,并且将ROM地址寄存器M初始化到值“0”(步骤E4、E5、E6、E7)。

    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如果既不操作启动键32c也不操作结束键32d,则执行一个光检测进程(图20、21)(步骤E1、E4、EC)。

    更具体地,当操作了启动键32C时,传输单元34便开始发出红外光。在发光标志寄存器F1中设置了值“1”且在ROM地址寄存器M中设置了值“0”之后,而用户并不执行非接触性操作时(步骤E1、E2、E3),在照度检测操作中在步骤F1上判定为“否”(图20、21),这是因为接收单元35的光接收元件35b接收不到反射的红外光。

    由于在发光标志寄存器F1中设置了值“1”且在光接收标志寄存器S中未设置值“1”,便在步骤F2中判定为“是”而在步骤F3中则为“否”。然后,将32Hz的计时数据加在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上(图21的步骤F4)。

    从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中读出计时数据,并在步骤F5中判定是否已经经过了两秒钟的一次红外光发射。当在步骤F5判定为“否”时,即在发光元件34b开始发出红外光或操作启动键32c之后尚未经过两秒钟时间,此时执行图象显示进程(图22)(步骤F5、FD)。

    在图象显示进程中,将32Hz的计时数据加在显示计时器寄存器T2上(图22的步骤G1),并在步骤G2从显示定时器寄存器T2中判定是否已经过了两秒钟时间。当在步骤G2判定尚未经过两秒钟时间时,便在步骤G3判定是否目标指定寄存器H已设置为值“0”。

    由于目标指定寄存器H已初始化成“0”,例根据ROM地址寄存器M的ROM地址“M=0”从ROM33中读出一个第一图象数据1(图15),并将读出的第一图象数据1显示在LCD单元38上(步骤G3、G4)。

    然后,重复执行步骤F1至F5及FD的进程(图20、21)直到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的计时数据达到“2”秒为止。同时,也重复执行步骤G1至G4的进程(图22)直到显示定时器寄存器T2的计时数据达到“2”秒为止。

    当在步骤F5中从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中判定已经经过了两秒钟的红外光发射时间,并在步骤F6进一步判定在接收次数寄存器G中已设置了值“0”时,便在发光标志寄存器F1中设置值“0”,而传输单元34停止发出红外光(步骤F6、F7)。

    当在步骤G2从显示定时器寄存器T2中判定对应于目标指定寄存器“H=0”的ROM地址“M=0”的第一图象数据1已显示了两秒钟时,便将显示定时器寄存器T2归零并在目标指定寄存器H中设置值“1”(步骤G2、G5至G7)。

    然后,根据ROM地址寄存器M的ROM地址“M=0”从ROM33(图15)中读出一个第二图象数据2,并将读出的第二图象数据2显示在LCD单元38上以前显示第一图象数据1的位置上(步骤G8)。

    在步骤G9中,根据ROM地址寄存器M的ROM地址“M=0”从ROM33中读出效果声音数据,但效果声音数据是不发声音的。因此,所显示的ROM地址“M=0”的第二图象数据是不带声音的。

    通过步骤F1至F7、FD的进程,重复执行图象显示进程,并且通过步骤G1至G3、G8、G9的进程,显示对应于ROM地址“M=0”的第二图象数据2,当从显示定时器寄存器T2中判定对应于ROM地址“M=0”的第二图象数据2已显示了两秒钟时,便将显示定时器寄存器T2归零并在目标指定寄存器H中设置值“0”(步骤G2至G5、G6至G10)。

    在再一次执行图象显示进程时,从ROM33中读出对应于ROM地址“M=0”的第一图象数据1,并将其显示在LCD单元38上第二图象数据2的位置上。

    换言之,当操作了启动键32c且在步骤E3中将一个值“0”设置在RAM36的ROM地址寄存器M中时,CPU31便根据显示定时器寄存器T2的计时数据及目标指定寄存器H的目标指定数据,交替地读出与ROM地址“M=0”对应的一对图象数据(第一与第二图象数据)1与2(图15),并交替地显示读出的这对图象数据各两秒钟。即,在第一个两秒钟内显示一个狗窝的第一图象数据1,然后在第二个两秒钟内显示正在从狗窝中走出来的一条狗的第二图象数据2,如图24中所示(图20、21的步骤F1至F7、FD)。

    当通过启动键32c的操作而发射红外光,并且如图24所示在LCD单元38上交替地显示与ROM地址“M=0”对应的一条狗的图形数据1与2时,在两秒寄存器T0的计时数据到达2秒之前,用户如图25所示那样将他(她)的手放在第三电子笔记本的发光元件34b与光接收元件35b前方时,则从发光元件34b发出的红外光受到用户的手掌的反射而到达光接收元件35b。然后,光接收元件35b接收到反射的光,而在步骤F1判定为“是”。

    当在步骤EC中在用户的手掌上反射传输单元35发出的红外光并被接收单元35的光接收元件35b检测到时,便判定光接收标志寄存器S及接收次数寄存器G已设置为值“0”及将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与接收定时器寄存器T1归零(步骤F1、F8至F19)。

    然后,在接收次数寄存器G上的上“+1”而将其设置为“1”,借此表示接收单元35已接收了一次反射的红外光。此外,将光接收标志寄存器S设置为值“1”,借此表示已接收到红外光并且已执行了图象显示进程(步骤F11、F12、FD)。由于ROM地址寄存器M保持设置在“M=0”上,仍然在LCD单元38上交替地显示对应于ROM地址“M=0”的一条狗的图象显示数据1与2,如图24中所示(步骤G1至G10)。

    当接收单元35连续地接收从用户的手掌反射的外红光而重复地执行步骤F1、F8、F13、FD的进程时,便从接收单元开始接收反射的红外光的时间开始重复地对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执行一个红外光发射持续时间的增加进程,并且从接收单元开始接收反射的红外光的时间开始,重复地对接收定时器寄存器T1执行一个光接收持续时间的增加进程,并且还交替地显示与ROM地址“M=0”对应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1与2。

    当用户将手保持远离发光元件34b与光接收元件35b时,光接收元件35b检测不到手掌反射的红外光,便确认发光标志寄存器S设置为“1”及光接收标志寄存器S设置为“1”,然后将光接收标志寄存器S的值设置为“0”并对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执行一个红外光发射持续时间的增加进程(步骤F1至F3、F14、F15)。

    当用户象用手击显示在LCD单元38上的狗头那样瞬时地执行非接触操作时,并且与用户执行的非接触性操作的持续时间相对应的反射红外光的光接收持续时间落在不小于0.1秒至小于0.3秒的一个范围内时,则在步骤F11中将接收次数寄存器G设置为“G=1”。由于在步骤F13已将接收定时器寄存器T1设置为“T1=0.1至0.3”,所以在步聚F16判定为“是”,在步骤F17与F18为“否”。在步骤FD的图象显示进程中,再度交替地显示与ROM地址“M=0”相对应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1与2。

    通过步骤F1至F5、FD的进程,重复地交替显示与ROM地址“M=0”相对应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1与2,直到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表示的红外光反射持续时间超过两秒为止。当判定由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表示的红外光发射持续时间超过了两秒时,便在步骤F19判定由接收次数寄存器G表示的反射的红外光的接收次数已在步骤F11设置为“1”。在步骤F20,将ROM地址寄存器M设置成“1”(步骤F5、F6、F19、F20)。

    然后,将发光标志寄存器F1设置成值“0”,并且传输单元34停止发射红外光,而交替地显示与ROM地址“M=1”相对应的一条狗的其它图象数据1与2(步骤F7、FD)。

    更具体地,在图22的图象显示进程中,CPU31根据显示定时器寄存器T2的计时数据及目标指定寄存器H的目标指定数据,从ROM33中交替地读出与更新后的ROM地址“M=1”相对应的图象数据1与2(图15),并将读出的图象数据显示在LCD单元38上。取代对应于ROM地址“M=0”的图象数据,在LCD单元38上交替地显示狗窝前的一条狗的背影的图象数据1及一条沮丧地回头观望的狗的图象数据2,各显示2秒钟。

    此时,CPU31从ROM33的ROM地址“M=1”中读出效果声音,并在LCD单元38上正在显示回头观望的狗的图象数据2时,通过放大器电路39从扬声器40输出一个“呜”的声音(表示失望的狗的呻吟)(步骤F1、F2、FD、G1至G10)。

    即,当用户象用手击狗头那样执行非接触性操作时,便在LCD单元38显示沮丧的狗,并带有通过扬声器40输出的呻吟声。

    同时,当用户执行非接触性操作时,在步骤F13中将接收次数寄存器G设置为“G=1”并将接收定时器寄存器T1设置为“T1≤0.3”。然后在步骤F16判定“是”,而在步骤F17、F18判定“否”,并在步骤FD、F1至F5、FD中执行其它预定的进程。在步骤FD的图象显示进程中,当接收单元35的光接收元件35b检测到响应用户的非接触操作的反射的红外光时,在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的红外光发射持续时间到达2秒钟以前,交替地显示与ROM地址“M=0”相对应的图象数据1(狗窝)与2(狗窝前的狗),这时判定光接收标志寄存器S不是设置为“0”时,或接收次数寄存器G也不是设置为“0”时,则将红外光发射持续时间加在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上(步骤F1、F8、F9、F21)。

    然后,将接收次数寄存器G增加“+1”即设置为“2”,这表示已接收到两次反射的红外光。此外,将光接收标志寄存器S设置为“1”,这表示已接收到反射的红外光。然后,执行图22的图象显示进程(步骤F11、F12、FD)。

    由于ROM地址寄存器M已设置成ROM地址“M=0”,所以交替地显示与ROM地址“M=0”相对应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1与2,如图24中所示(图22的步骤G至G10)。

    当用户的手离开发光元件34b与光接收元件35b时而检测不到反射的红外光时,便将光接收标志寄存器S设置为“0”,并将红外光发射持续时间加到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上,因为发光标志寄存器F1已设置为“1”且光接收标志寄存器S也已设置为“1”(步骤F1至F3、F14、F15)。

    用户通过移动他的手使其通过发光元件34b与光接收元件35b两次而令显示在LCD单元38上的狗坐下。当用户移动他的手两次通过发光元件34b与光接收元件35b时,并且当接收次数寄存器G已在步骤F11中设置为“G=2”时,则在步骤F11中判定为“否”,而在步骤FD的图象显示进程中重复与交替地显示与ROM地址“M=0”对应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1与2。

    当判定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的红外光发射持续时间超过了两秒,并且在步骤F22中进一步判定在步骤F11中已将接收次数寄存器G设置为“G=2”,这意味着已两次接收到反射的红外光,因此在步骤23中将ROM地址寄存器设置为“4”(步骤F5、F6、F22、F23)。

    然后,在发光标志寄存器F1中设置值“0”,传输单元34停止发出红外光,并显示对应于更新后的ROM地址“M=4”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步骤F7、FD)。

    更具体地,在图22的图象显示进程中,CPU31根据显示定时器寄存器T2的计时数据及目标指定寄存器H的目标指定数据,交替地从ROM33中读出与ROM地址“M=4”相对应的图象数据1与2(图15),并在LCD单元38上显示读出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1与2。换言之,交替地在LCD单元38上原先显示ROM地址“M=0”的图象数据1与2的位置上显示坐在狗窝前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1与2。此时,CPU31从ROM33中读出对应于ROM地址“M=4”的效果声音数据以生成一种声音,并在正在显示坐在狗窝前的狗的图象数据2时,通过放大器电路39及扬声器40输出所生成的“汪汪”声(步骤F1、F2、FD,图22的步骤G1至G10)。

    如上所述,当用户移动其手使其两次通过发光元件34b与光接收元件35b而令显示在LCD单元38上的狗坐下时,便选择坐下的狗的图象数据,并连同通过扬声器40输出的“汪汪”声一起显示。

    在步骤F1至F5、FD的进程中交替地显示对应于ROM地址“M=0”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1)与(2)时,用户可通过移动其手使其在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的红外光发射持续时间超过两秒钟以前三次通过发光元件34b与光接收元件35b而对显示在LCD单元38上的狗说好话。当用户在发光元件34b与光接收元件35b前挥手三次且当接收次数寄存器G已在步骤F11设置为“G=3”时,则在步骤F1至F3、14、F15的进程之后在步骤F16判定为“否”。然后,在步骤FD的图象显示进程中,便交替地显示与ROM地址“M=0”相对应的图象数据(1)与(2)。

    此后,在步骤F1至F5、FD的进程中,将会交替地显示与ROM地址“M=0”相对应的图象数据(1)与(2),直到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的红外光发射持续时间超过两秒为止。当判定两秒定时器寄存器T0的红外光发射持续时间超过2秒时,便在步骤F22判定接收次数寄存器G并未在步骤F11中设置成“0”、“1”与“2”中任何一个,而在步骤F24中将ROM地址寄存器M设置成“5”(步骤F5、F6、F19、F22、F24)。

    然后,在发光标志寄存器F1中设置值“0”,传输单元34停止发出红外光,并执行一次对应于更新后的ROM地址“M=5”的图象显示进程(步骤F7、FD)。

    更具体地,在图22的图象显示进程中,CPU31根据显示定时器寄存器T2的计时数据及目标指定寄存器H的目标指定数据交替地从ROM33中读出与更新后的ROM地址“M=5”相对应的图象数据(1)与(2)(图15),并在LCD单元38上显示读出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1)与(2)。换言之,在LCD单元38上原先显示ROM地址“M=0”的图象数据(1)、(2)的位置上交替地显示兴高采烈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1)与(2)各两秒钟。此时,CPU31从ROM33中读出对应于ROM地址“M=5”的效果声音数据以生成一种声音,并在正在显示兴高采烈的狗的图象数据(2)时,通过放大器电路39与扬声器40输出所生成的“讨好吠声”(步骤F1、F2、FD,图22的步骤G1至G10)。

    如上所述,当用户移动其手使其三次通过发光元件34b与光接收元件35b,从而对显示在LCD单元38上的狗说好话而令其坐下时,便选择与显示了带有通过扬声器40输出的“讨好吠声”的兴高采烈的狗的图象数据。

    用户能通过在发光元件34b与光接收元件35b的前方暂时地执行非接触性操作而令显示在LCD单元38上狗窝前的狗伸出其前脚或伸出其另一只前脚。当表示用户的非接触性操作的持续时间的反射红外光接收持续时间落在不小于0.3秒至小于1秒的范围内时,便在步骤F16、F17判定为“是”,而在步骤F25中将ROM地址寄存器M设置为“2”,这是因为在步骤F11已将接收次数寄存器G设置为“G=1”,并在步骤F13中已将接收定时器寄存器T1设置成“T1=0.3至1.0”(步骤F17至F25)。

    然后,在发光标志寄存器F1中设置值“0”,传输单元34停止发出红外光,并执行对应于更新后的ROM地址“M=2”的图象显示进程(步骤F7、FD)。

    更具体地,在图22的图象显示进程中,CPU31根据显示定时器寄存器T2的计时数据及目标指定寄存器H的目标指定数据,交替地从ROM33中读出与更新后的ROM地址“M=2”相对应的图象数据(1)、(2)(图15),并将读出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1)、(2)显示在LCD单元38上。换言之,在LCD单元38上原先显示ROM地址“M=0”的图象数据(1)、(2)的位置上交替地显示将其前脚伸给用户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1)、(2)。此时,CPU31从ROM33中读出对应于ROM地址“M=2”的效果声音数据以生成一种声音,并在正在显示将其前脚伸给用户的狗的图象数据(2)时,通过放大器电路39与扬声器40输出所生成的“汪汪”声(步骤F1、F2、FD,图22的步骤G1至G10)。

    如上所述,当用户在发光元件34b与光接收元件35b前方暂时地执行非接触性操作,从而令显示在LCD单元38上狗窝前的狗将其一只前脚或另一只前脚伸给用户时,便选择了将其一只前脚或另一只前脚伸给用户的狗的图象数据,并连同通过扬声器40输出的“汪汪”声一起显示。

    用户能通过连续地执行非接触性操作令显示在LCD单元38上的狗窝前的狗等待或者躺下。当表示用户的非接触性操作的持续时间的反射红外光接收持续时间不小于一秒钟时,则在步骤F16判定为“是”,在步骤F17为“否”而在步骤F18则判定为“是”,并且在步骤F26将ROM地址寄存器M设置成“3”,这是因为在步骤F11已将接收次数寄存器G设置为“G=1”并在步骤F13已将接收定时器寄存器T1设置成“T1>1”(步骤F18至F26)。

    然后,在发光标志寄存器F1中设置值“0”,传输单元34停止发出红外光,并执行对应于更新后的ROM地址“M=3”的图象显示进程(步骤F7、FD)。

    更具体地,在图22的图象显示进程中,CPU31根据显示定时器寄存器T2的计时数据及目标指定寄存器H的目标指定数据,交替地从ROM33中读出与更新后的RO 地址“M=3”相对应的图象数据1、2(图15),并将读出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1、2显示在LCD单元38上。换言之,在LCD单元38上原先显示ROM地址“M=0”的图象数据1、2的位置上,交替地显示等待中的或躺下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各两秒钟。此时,CPU31从ROM33中读出对应于ROM地址“M=3”的效果声音数据以生成一种声音,并在正在显示躺下的狗的图象数据2时,通过放大器电路39与扬声器40输出所生成的“咕”声(狗的呻吟声)(步骤F1、F2、FD,图22的步骤G1至G10)。

    如上所述,当用户在发光元件34b与光接收元件35b前方连续地执行非接触性操作,借此令显示在LCD单元38上的狗窝前的狗等待或躺下时,便选择了等待中的或躺下的狗的图象数据,并连同通过扬声器40输出的“咕”声一起显示。

    当在发光标志寄存器F1设置成“1”并正在发出红外光时操作了键输入单元32的结束键32d时,则在发光标志寄存器F1中设置值“0”并且传输单元35停止发出红外光。然后,将ROM地址寄存器M初始化为值“0”,并再度显示对应于ROM地址“M=0”的图象数据,如图24中所示(步骤E4至E7、F1、F2、FD)。

    如上所述,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子笔记本中,当用户用手在装在电子笔记本本体上的发光元件34b与光接收元件35b前面移动时,发光元件34b发出的红外光便在用户的手上反射而光接收元件35b接收到反射的红外光。然后,根据接收定时器寄存器T1的反射红外光接收持续时间及接收次数寄存器G的数据确定ROM地址寄存器M的ROM地址。CPU31有选择地从ROM33中读出对应于如上所述确定的ROM地址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连同相关的效果声音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图象数据表示各种姿态中的一条狗,诸如坐在狗窝前的一条狗、兴高采烈的一条狗、沮丧的一条狗、伸出其前脚的一条狗等等。读出的图象数据显示在LCD单元38上而相关的效果声音数据则从扬声器40可听见地输出。用户能通过好象他真实地命令狗那样挥动他的手而不用执行传统的显示装置中所需的机械操作,便能使他所要求的一条狗的图象显示在显示单元38上。例如,用户如果愿意便能有选择地在显示单元38上显示一条沮丧的狗和/或一条坐着的狗,从中得到不少乐趣。

    在电子笔记本的本实施例中,是通过检测从电子笔记本的本体发出的红外光的反射来判定用户是否执行了非接触性操作的。然而,也可用用户的手来遮断外部的光、笔记本本体生成的声音在用户手上的反射、用用户的手来遮断外部提供的声波、用握在用户手中的一块磁铁来导致磁力的变化等来判定用户的意图或命令。如上所述,用户可以通过执行非接触性操作来随意切换要显示在显示单元上的图象数据。

    此外,也可用红外光波形的变化、一种声波和/或磁力来切换显示在显示单元上的图象。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在显示单元上的图象是按照或者非接触性操作的持续时间、或者执行非接触性操作的次数来切换的。然而,显示在显示单元上的图象也可按照非接触性操作的持续时间与所执行的操作的次数的组合来切换。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在显示单元上的图象是按照非接触性操作来切换的,但也可按照非接触性操作来执行另一种控制操作,诸如机械操作的切换。

    【第四实施例】

    下面对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第四实施例。

    图27为装有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开关设备的第四电子笔记本的电路图。

    第四电子笔记本中装有一个中央处理单元(CPU)41。

    CPU41是由一个键输入单元42提供的键输入信号来驱动而根据存储在ROM43中的一个系统程序控制外部电路的操作的。CPU41与键输入单元42、ROM43、一个传输单元44、一个接收单元45及RAM46相连接。

    此外,CPU41与一个包含一个振荡器电路41b及一个分频电路41c的定时器41a、一个显示驱动电路47、通过显示驱动电路47与一个液晶显示单元(LCD单元或显示单元)、一个放大器电路49、以及通过放大器电路49与一个扬声器50相连接。

    键输入单元42上装有字母/十个键42a、一个模式键42b、一个启动键42c、一个结束键42d、一个接收键42e、一个写入键42f、一个搜索键42g、一个显示键42h、以及一个输入键42i。字母/十个键42a用于输入待作为笔记本数据登录的“姓名”与“电话号码”。操作模式键42b来设定笔记本模式及图象显示模式。操作启动键42c在笔记本模式中将笔记本数据传送给其它电子用具,而在图象显示模式及口令模式中则发送红外光。操作结束键42d在笔记本模式中停止接收来自其它电子用具的笔记本数据,而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则停止发送红外光。在笔记本模式中操作接收键42e来接收其它电子用具送来的笔记本数据。写入键42f用于将通过字母/十个键42a的操作输入的笔记本数据及其它电子用具送来的笔记本数据登录在RAM46中。操作显示切换键42h在图象显示模式中有选择地切换ROM43中要显示在LCD单元48上的图象数据。操作输入键42i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切换正常模式及显示指令设置模式,而在口令模式中则设定一个用户口令。

    在ROM43中事先存储有供CPU41执行控制操作的系统程序、多种图象数据、以及分别与图象数据对应的效果声音数据。

    图28为事先存储在第四电子笔记本的ROM43中的一个目标的图象数据及效果声音数据的视图。

    各包含位图格式的一条狗的两种图象数据的四种组合数据((1)、(2))及四种对应的效果声音数据(PCM数据)分别存储在ROM43中对应的地址“M=1至3”中。

    传输单元44上设有一个传输电路44a及一个发光元件44b,后者响应CPU41送来的传输数据发出红外光。在笔记本模式中操作了启动键42c时,发光元件44b发出的红外光用传输电路44a根据通过字母/十个键42a的操作输入与显示在显示单元48上的笔记本数据和/或通过搜索键42g的操作搜索到的及显示的笔记本数据加以调制,并将调制后的红外光作为红外光数据从传输单元44送出。

    在图象显示模式中,或在紧接在接通电源后的口令模式中,响应CPU41的一条指令,通过传输电路44a及发光元件44b传送一束具有预定频率的红外光。

    接收单元45上设有一个接收电路45a及一个用于接收外部提供的红外光数据的光接收元件45b。当在笔记本模式中操作了接收键42e时,便由接收电路45a及光接收元件45b接收与解调来自一个外部电子用具的笔记本数据。将解调后的数据显示在液晶显示装置48上。

    在图象显示模式或口令模式中,光接收元件45b接收外部传送来的红外光或传输单元44的反射红外光,并通过接收电路45a将接收的红外光传输给CPU41。

    图29为第四电子笔记本的RAM46中的寄存器的视图。

    RAM46中包括一个笔记本数据寄存器46a、一个显示寄存器46b、一个模式标志寄存器N、一个ROM地址寄存器M、一个接收标志寄存器F0、一个发光标志寄存器F1、一个接收次数寄存器L、一个图象显示模式标志寄存器T、一个时间寄存器46c、显示指令设置寄存器M1-M3、一个口令寄存器PW及一个报警寄存器46d。笔记本数据寄存器46a在一个指针P指定的区域中存储预定数目的人的包含姓名及电话号码的个人数据(笔记本数据)。要在LCD单元48上显示的显示数据是作为图象数据写入寄存器46b中的。模式标志寄存器N在笔记本模式中设置为值“0”,而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则设置为值“1”。ROM地址寄存器M指示一个目标的图象数据及效果声音数据在ROM43中的存储地址。当在笔记本模式中接收笔记本数据时,接收标志寄存器F0设置为值“1”。当在图象显示模式与口令模式中发出红外光时,发光标寄存器F0设置为值“1”。接收次数寄存器L表示反射的红外光的接收次数,即表示在;象显示模式和/或口令模式中,接收单元45已接收到的反射红外光的次数。图象显示模式标志寄存器T在图象显示模式的正常模式中设置为值“0”而在显示模式的显示指令模式中设置为值“1”。时间寄存器46c中登录来自定时器41a的计时数据,该数据响应定时器41a的启动/停止反复地被清除与设置在寄存器46c中。在显示指令设置寄存器M1-M3中分别设置显示指令数据L1-L3,这些指令数据对应于ROM43的三个ROM地址“M=1-3”所表示的一条狗的三种图象数据。口令寄存器PW中设置有用户的口令。报警寄存器46d中存储紧接在接通电源后的口令模式中输入了一个错误口令时生成的报警声(狗吠)的PCM数据(脉冲编码调制数据)。

    在LCD单元48上,在笔记本模式中显示通过字母/十个键42a的操作输入的笔记本数据、响应搜索键42g的操作在RAM46的笔记本数据寄存器46a中搜索到的笔记本数据、以及响应接收键42e的操作通过接收单元45接收到的笔记本数据中的任何一种。

    在图象显示模式与口令模式中,交替地在LCD单元48上显示包含在根据RAM46的ROM地址寄存器M所指示的一个ROM地址,从ROM43中读出的至少一个组合数据中的图象数据(1)、(2)各两秒钟。

    此外,在图象显示模式中,通过扬声器50输出一个根据ROM地址寄存器M所指定的ROM地址从ROM43中读出的效果声音数据的效果声音,以及在输入了一个错误的口令时,通过扬声器50输出RAM46的报警声音寄存器46d的报警声。

    在图象显示模式中,在传输单元44响应启动键42c的操作发出红外光之后,与接收单元45接收到反射的红外光的同时,装设在CPU41中的定时器41a便启动一个计时操作,并且在口令模式中,与传输单元44响应启动键42c的操作发出红外光的同时,启动计时操作。定时器41a的计时数据是写入RAM46的时间寄存器46c中的。

    下面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第四电子笔记本的操作。

    在RAM4 的模式标志寄存器N中已设置了值“0”的情况中,即在CPU41已设置在笔记本模式中的情况中,如果操作了键输入单元42的模式键42b,便将模式标志寄存器N设置成值“1”并将CPU41切换到图象显示模式。

    当在RAM46的模式标志寄存器N中已设置了值“0”时,CPU41便执行一个笔记本模式进程。该笔记本模式进程与第三实施例中所执行的相同,因此省略其进一步的描述。

    当响应键输入单元42的模式键42的操作而将模式标志寄存器N设置为值“1”,且ROM地址寄存器M初始化为“0”时,便按照图30的流程图执行图象显示模式进程。

    由于在起动图象显示模式进程时,ROM地址寄存器M已设置成“M=0”,当操作了输入单元42的启动键42c时,图象显示进程便从步骤KC开始(图30的步骤K1、K2、K3、K4、K5、KC)。

    更具体地,在图31的图象显示进程中,CPU41交替地从ROM43中读出对应于事先设置在ROM地址寄存器M中的ROM地址“M=0”的图象数据1、2(图28)并将读出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1与2显示在LCD单元48上。换言之,交替地在LCD单元48的图象数据1、2的位置上显示一个狗窝的图象数据1及坐在狗窝前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2各一秒钟(图31的步骤L1、L2)。

    此时,CPU41从ROM33中读出对应于设置在ROM地址寄存器M中的ROM地址“M=0”的效果声音数据。由于对应于ROM地址“M=0”的效果声音数据是不出声的,所以不带声音如上所述地显示图象数据1、2(步骤L3)。

    这时,当用户操作键输入单元42的显示切换键42h来设定一条对应于ROM43的ROM地址“M=3”的一条躺着的狗的图象数据的显示指令时,每一次操作显示切换键42h,ROM地址寄存器M便在ROM地址M上增加“+1”,而重复地显示对应于ROM地址“M=1至3”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图30的步骤K3、K6、KC)。

    更具体地,当响应用户的第一次操作显示切换键42h而在ROM地址寄存器M中设置值“1”时,CPU41交替地从ROM43中读出对应于ROM地址“M=1”的图象数据1、2(图28),并将读出的图象数据1、2显示在LCD单元48上。即在LCD单元48上交替地显示一条沮丧的狗的图象数据(1)、(2)各一秒钟(图30的步骤K3、K6、KC,图31的步骤L4、L5)。

    此时,CPU41读出对应于ROM43的ROM地址“M=1”的效果声音数据,并通过放大器电路49从扬声器50输出“呜”的声音(表示沮丧的狗的呻吟声)(步骤L6)。

    当响应用户第二次操作显示切换键42h而在ROM地址寄存器M中设置值“2”时,CPU41便交替地从ROM43中读出与ROM地址“M=2”相对应的图象数据(1)、(2)(图28),并将读出的图象数据(1)、(2)显示在LCD单元48上。即在LCD单元48上交替地显示伸出前脚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1)、(2)各一秒钟(图30的步骤K3、K6、KC,图31的步骤L7、L8)。

    此时,CPU41读出对应于ROM43的ROM地址“M=2”的效果声音数据,并通过放大器电路49从扬声器50输出“汪汪”声(狗的呻吟声)(步骤L9)。

    如图33中所示,当响应用户第三次操作显示切换键42h而在ROM地址寄存器M中设置了值“3”时,CPU41便交替地从ROM43中读出对应于ROM地址“M=3”的图象数据(1)、(2)(图28),并将读出的图象数据(1)、(2)显示在LCD单元48上。即在LCD单元48上交替地显示一条躺着的狗的图象数据(1)、(2)各一秒钟(图30的步骤K3、K6、KC,图31的步骤L7、L10)。

    此时,CPU41读出对应于ROM43的ROM地址“M=3”的效果声音数据,并通过放大器电路49从扬声器50输出“咕”的一声(狗的一声呻吟)(步骤L11)。

    如上所述,当在LCD单元48上显示对应于ROM43的ROM地址“M=3”的一条躺着的狗的图象数据时,如果用户操作输入单元42i来设置一条相对于与ROM地址“M=3”对应的图象数据的显示指令时,(在正常模式中图象显示模式标志寄存器T是设置成“0”的),便将模式标志寄存器T设置成“1”,而将操作模式切换到显示指令模式(步骤K2、K7、K8)。

    在图象显示模式标志寄存器T已设置为“1”的显示指令设置模式中,便将图象显示模式标志寄存器T设置为正常模式中的“0”,而将操作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步骤K77、K9)。

    当如图33中所示LCD单元48上正在显示对应于ROM43的ROM地址“M=3”的一条躺着的狗的图象数据且显示指令设置模式标志寄存器T正设置为“T=1”时,用户操作了启动键42C时,便将发光标志寄存器F1设置成“1”。然后,传输单元44的发光元件44b发出红外光并将图象显示模式标志寄存器T设置为“0”并将接收次数寄存器L复位至“0”(步骤K1、K10、K11)。

    相对于LCD单元48上显示的与ROM43的ROM地址“M=3”相对应的图象数据(对应于ROM地址“M=3”的一条躺着的狗的图象数据)的显示指令的设置如下:当接收单元45的光接收元件45b响应用户两次挥动其手时的第一次非接触性操作而接收用户的手上反射的红外光时,定时器41a启动计时操作并将计时数据写入时间寄存器46c中,一个计时操作开始计数预定的持续时间(例如两秒钟),并将接收次数寄存器L增加“+1”而设置成“1”(步骤K4、K12、K13、K14)。

    当接收单元45的光接收元件45b响应以上述相同的方式的第二次非接触性操作而接收到用户的手上反射的红外光时,便将接收次数寄存器L再增加“+1”而设置为“2”(步骤K4、K12、K14)。

    在写入时间寄存器46c的计时数据超过一个预定的持续时间之前的时间寄存器46c的计时操作中,重复地显示对应于ROM地址“M=3”的一条躺着的狗的图象数据,并可以听见地输出相关的效果声音数据(步骤K5、K15、KC、L7、L10、L11)。

    当待写入时间寄存器46c的计时数据超过预定的持续时间时,定时器41a停止计时操作并将时间寄存器46c归零(步骤K15、K16)。

    由于图象显示模式标志寄存器T设置成“1”,它将显示指令设置模式设置成相对于与ROM地址“M=3”相对应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便将反射红外光的接收次数设定为“2”并存储在接收次数寄存器L中(步骤K17、K18)。

    然后,将图象显示模式标志寄存器T复位成“0”,而操作模式被切换到正常模式(步骤K19)。

    此后,相对于与ROM地址“M=1”相对应的一条沮丧的狗的图象数据及与ROM地址“M=2:的一条伸出前脚的狗的图象数据执行相同的显示指令设置进程。将显示指令设置进程中分别执行的响应非接触性操作的反射红外光的接收次数作为显示指令数据L1、L2设置与存储在显示指令设置寄存器M1、M2中(步骤K3、K6、K2、K7、K8、K4、K12至K19)。

    现在,我们假定,响应非接触性操作的反射红外光接收次数(“1”)是作为显示指令数据L1设置在显示指令设置寄存器M1中的,而响应非接触性操作的反射红外光的接收次数(“3”)是作为显示指令数据L2设置在显示指令设置寄存器M2中的。

    当已将显示指令数据L1-L3分别设置在显示指令设置寄存器M1-M3中且在图象显示模式标志寄存器T中已设置了值“0”,从而操作模式已切换到正常模式之后,如果操作了启动键42c来根据一条非接触性操作的指令显示一条狗的所要求的图象时,则在发光标志寄存器F1中设置值“1”而传输单元44的发光元件44b发出红外光,并且将接收次数寄存器L复位到“0”(步骤K1、K10、K11)。

    当如图34中所示,用户执行两次非接触性操作时(挥手两次)来显示存储在ROM43中的一条躺着的狗的图象数据,并且接收单元45的光接收元件45b响应第一次非接触性操作接收反射的红外光,定时器41a启动计时操作并将计时数据写入时间寄存器46c中。然后,计时进程启动计数一个预定的持续时间(例如2秒钟)并将接收次数寄存器L设置为“1”(步骤K4、K12、K13、K14)。

    当接收单元45的光接收元件45b向应第二次非接触性操作而接收反射的红外光时,接收次数寄存器L便增加到“2”(步骤K4、K12、K14)。

    在时间寄存器46c中的时间数据超过预定的持续时间之前的时间寄存器46c的计时操作中,重复地显示对应于ROM地址“M=0”的走出狗窗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并且可听见地输出相关的效果声音数据,如图32中所示(步骤K5、K15、KC、L1、L2、L3)。

    当写入时间寄存器46c中的计时数据超过预定的持续时间时,定时器41a便停止计时操作,并将时间寄存器46c归零(步骤K15、K16)。

    由于图象显示模式标志寄存器T是设置成“0”的,它设定了正常显示模式,其中,设置在接收次数寄存器L中的响应用户的非接触性操作的反射红外光接收次数“2”是作为显示指令数据L3设置的,并且ROM地址是设置为“M=3”的(步骤K17、K20)。

    然后,CPU41从ROM43中读出对应于ROM地址“M=3”的图象数据(1)、(2)(图28),并将读出的图象数据(1)、(2)显示在LCD单元48上。即,交替地在LCD单元48上显示一条躺着的狗的图象数据(1)、(2)各一秒钟(图30的步骤K20、KC,图31的步骤L7、L10)。

    此时,CPU41读出对应于ROM43的ROM地址“M=3”的效果声音数据,并通过放大器电路49从扬声器50输出一声“咕”(一条狗的呻吟声)(步骤L11)。

    当通过启动键42C的操作而将发光标志寄存器F1设置为“1”而传输单元44的发光元件44d正在发射红外光时,而且还将光接收寄存器L复位成“0”时,当用户挥手一次来显示存储在ROM43中的一条沮丧的狗的图象数据时,接收单元45的光接收元件45b接收用户的手所反射的红外光。然后,定时器41a启动计时操作并将计时数据写入时间寄存器46c中,从而计时进程开始计数一个预定的持续时间(例如2秒钟)(步骤K4、K12、K13)。

    并且接收次数寄存器L增加“+1”而设置成“1”(步骤K14)。

    在写入时间寄存器46c的计时数据超过一个预定的持续时间之前的时间寄存器46c的计时操作中,重复地显示对应于ROM地址“M=0”的从狗窝中出来的狗的图象数据,并可听见地输出相关的效果声音数据(步骤K5、K15、KC、L1、L2、L3)。

    当写入时间寄存器46c的计时数据超过该预定的持续时间时,定时器41a停止计时操作并将时间寄存器46c归零(步骤K15、K16)。

    由于图象显示模式标志寄存器T是设置为“0”的,它设定了正常显示模式,搜索显示指令设置寄存器M1,其中响应用户的非接触性操作而设置在接收次数寄存器L中的反射红外光的接收次数“1”是作为显示指令数据L1设置的,而ROM地址则设置为“M=1”(步骤K17、K20)。

    然后,CPU41从ROM43中读出对应于ROM地址“M=1”的图象数据(1)、(2)(图28),并将读出的图象数据(1)、(2)显示在LCD单元48上。即在LCD单元48上交替地显示一条沮丧的狗的图象数据(1)、(2)各一秒钟(图30的步骤K20、KC,图31的步骤L4、L5)。

    此时,CPU41读出对应于ROM43的ROM地址“M=1”的效果声音数据,并通过放大器电路49从扬声器50输出一声“呜”(一条沮丧的狗的呻吟声)(步骤L11)。

    在发光标志寄存器F1被启动键42c的操作设置为“1”并且传输单元44的发光元件44d正在发出红外光,并且在光接收寄存器L复位成“0”时(步骤K1、K10、K11),当用户挥手三次,即执行非接触性操作三次,来显示存储在ROM43中的一条伸出前脚的狗的图象数据时,接收单元45的光接收元件45b接收响应用户的第一次非接触性操作而在其手上反射的红外光。然后,定时器41a启动计时操作,并将计时数据写入时间寄存器46c中,从而计时进程开始计数一个预定的持续时间(例如2秒钟)并将接收次数寄存器L增加(+1)而设置成“1”(步骤K4、K12、K13、K14)。

    当接收单元45的光接收元件45b接收到响应用户的第二次非接触性操作而在其手上反射的红外光时,接收次数寄存器L便被增加(+1)而设置为“2”(步骤K4、K12、K14)。

    当接收单元45的光接收元件45b接收到响应用户的第三次非接触性操作而在其手上反射的红外光时,接收次数寄存器L便被增加(+1)而设置为“3”(步骤K4、K12、K14)。

    在写入时间寄存器46c的计时数据超过一个预定的持续时间之前的时间寄存器46c的计时操作中,重复地显示对应于ROM地址“M=0”的从狗窝中出来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并且可听见地输出相关的效果声音数据(步骤K5、K15、KC、L1、L2、L3)。

    当写入时间寄存器46c的计时数据超过该预定的持续时间时,定时器41a停止计时操作,并且时间寄存器46c被归零(步骤K15、K16)。

    由于图象显示模式标志寄存器T是设置为“0”的,它设定了正常显示模式,搜索显示指令设置寄存器M2,其中,响应用户的非接触性操作而设置在接收次数寄存器L中的反射红外光接收次数“3”是作为显示指令数据L3设置的,而ROM地址则设置为“M=2”(步骤K17、K20)。

    然后,CPU41从ROM43中读出对应于ROM地址“M=2”的图象数据(1)、(2)(图28),并将读出的图象数据(1)、(2)显示在LCD单元48上。即在LCD单元48上交替地显示伸出前脚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1)、(2)各一秒钟(图30的步骤K20、KC,图31的步骤L7、L8)。

    此时,CPU41读出对应于ROM43的ROM地址“M=2”的效果声音数据,并通过放大器电路49从扬声器50输出“汪汪”声(狗的呻吟声)(步骤L11)。

    如上所述,用户能够通过以预定的方式挥手而将所要求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显示在LCD单元48上。

    图35为紧接在接通电源后执行的一个口令模式进程的流程图。

    当操作输入键42i与启动键42c来设定一个口令时,便在发光标志寄存器F1中设置了值“1”,而传输单元44的发光元件44b发出红外光。与此同时,定时器41a启动计时操作,并将计时数据写入时间寄存器46c中,并执行计时进程来计数一个预定的持续时间(2秒)(图35的步骤R1、R2、R3、R4)。

    当用户在发光元件44b与光接收元件45b前执行作为口令标记的两次非接触性操作时,光接收元件45b接收两次响应非接触性操作的反射红外光,并在接收次数寄存器L中设置一个值“2”(步骤R5、R6)。

    当写放时间寄存器46c中的计时数据超过2秒时,便在发光标志寄存器F1中设置值“0”而发光元件44b停止发出红外光。然后,定时器41a停止计时操作并将时间寄存器46c归零(步骤R7、R8、R9)。

    如上所述,登录在接收次数寄存器L中的光接收次数“2”便被作为一个口令设置与存储在口令寄存器PW中(步骤R10)。

    当在其口令寄存器PW中登录了口令“2”的电子笔记本接通电源时,它指示已登录了一个口令并在ROM地址寄存器M中设置值“0”。然后,从ROM43中读出对应于ROM地址“M=0”的从狗窝中出来的一条狗的图象数据(1)、(2),并在LCD单元48上交替地显示各一秒钟,如图32中所示(步骤R11、R12)。

    当操作启动键42c来输入一个口令时,便在发光标志寄存器F1中设置值“1”而传输单元44的发光元件44b发出红外光。与此同时,定时器41a开始计时操作,并将计时数据写入时间寄存器46c中,并执行计时进程来计数一个预定的持续时间(2秒)(步骤R13、R14、R15)。

    当用户在发光元件44b与光接收元件45b前方执行两次非接触操作来输入口令时,光接收元件45b接收响应非接触性操作的两次反射红外光,而在接收次数寄存器L中设置值“2”(步骤R16、R17)。

    当写入时间寄存器46c中的计时数据超过2秒时,便在发光标志寄存器F1中设置值“0”而发光元件44b停止发出红外光。然后,定时器41a停止计时操作并将时间寄存器46c归零(步骤R18、R19、R20)。

    然后,判定登录在接收次数寄存器L中的对应于用户的非接触性操作的光接收次数“2”是否与事先登录在口令寄存器PW中的口令“2”相符。当判定了登录在接收次数寄存器L中的值与登录在口令寄存器PW中的口令相符时,便可执行取决于键输入操作的其它进程,诸如笔记本模式进程与图象显示进程(步骤R21、R22,其它进程)。

    当判定登录在接收次数寄存器L中的值并不与登录在口令寄存器PW中的口令相符时,则不执行其它进程,并从扬声器50可听见地输出一个存储在报警寄存器46d中的报警声,并强制切断电源(步骤R21、R22、R23、R24)。

    在这一情况中,可以象狗咬一样将电子笔记本的硬外壳的盖闭合。

    换言之,用户能通过执行一种预定的挥手操作来输入一个口令,即用户可通过预定的挥手操作令电子笔记本执行他所要求的进程,诸如笔记本模式进程与图象显示模式进程。

    因此,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电子笔记本中,用户能通过挥手经过发光元件44b与光接收元件45b而使光接收元件46b接收反射的红外光。然后,将光接收元件45b所接收的光的次数(L)事先存储在RAM46的显示指令寄存器中。光接收元件接收到的光的次数(L)可用作向通过显示切换键42h的操作而有选择地显示在LCD单元48上的狗发出的一条命令。因此,CPU41根据光接收元件45b所接收的光的次数(L),从ROM43中有选择地读出图象数据(兴高采烈的狗、沮丧的狗或伸出前脚的狗的图象数据)以及对应的效果声音数据,并将读出的图象数据显示在LCD单元48上,并进一步根据读出的效果声音数据通过扬声器50可听见地输出一种效果声音。因此,以本电子笔记本,用户无须执行诸如键输入操作之类的机械操作,也能通过执行预定的挥手操作而使LCD单元48上显示各种姿态的狗的图象数据。

    由于光接收元件45b接收到的光的次数“L”是作为一个口令登录在口令寄存器PW中的,因此用户能通过执行非接触性操作来输入一个口令。当登录在口令寄存器PW中的口令与通过非接触性操作输入的口令(光接收元件45b接收到的光的次数)相符时,便可执行一个所要求的进程,诸如笔记本模式进程与图象显示模式进程。在传统的电子笔记本中,要求用户通过诸如键输入操作之类的机械操作来输入口令,但在本发明的电子笔记本中,不要求用户执行机械操作。

    在本实施例的电子笔记本中,检测从电子笔记本的本体发出的红外光的反射来判定用户是否已执行了非接触性操作。然而,诸如用用户的手来遮断外部光、笔记本本体生成的声波在用户手上的反射、用用户的手来遮断外部提供的声波,用用护手持的一块磁铁引起磁力的改变等也可用于判断用户的意图或命令。如上所述,通过执行非接触性操作可以选择要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图象数据及以用户所要求的方式控制进程。

    此外,红外光波形的改变、声波与/或磁力也可用于判断非接触性操作是如何执行的,供选择图象数据或检测口令之用。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是根据非接触性操作的次数来切换显示在显示单元上的图象及判定口令的。然而,也可根据所执行的非接触性操作的次数来执行电子笔记本中诸如机械开关操作之类的控制操作。

    上面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可以各种方式修改。本发明的所有改型与应用都在本发明的范围与精神之内,从而本发明的范围只由当前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中所陈述的内容确定。

图象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图象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图象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象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象显示装置.pdf(9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图象显示装置,存储多个图象数据并显示图象数据之一,这些图象数据表示一种生长中的植物(动物)或表示一只动物的一系列动作。该装置还存储用于栽培该植物(动物)的多个要素数据。当选择了要素数据之一时,便在原先显示图象数据的位置上显示该植物(动物)的另一个图象数据。该装置设置有用于探测用户的动作的一个传感器。通过探测用户的动作,该装置在原先显示图象数据的位置上显示表示该动物的一种动作的新的图象数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