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组合物或皮肤病学组合物中的式(I)的查尔酮 或二氢查尔酮的单萜衍生物以及包含它们的植物提取物在脱色领域的 用途。
背景技术
公开了三羟基查尔酮的脱色活性。OH基团的位置对于该活性特别 重要。2’,4’,6’-三羟基查尔酮(II)显示出对酪氨酸酶的IC50(对真菌 酪氨酸酶的单酚氧化酶活性)为120μMi。
令人惊奇和出乎意料地,发明人已经表明采用萜烯或萜品醇基团 的额外取代(式I)极大地提高了该活性。该类型的分子在植物中很少 见。到目前为止,文献中已经公开了仅仅三个天然存在的以通式(I) 表示的化合物: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linderatin)(III)、山胡椒查尔酮 (linderachalcone)(IV)和甲基-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V)。
它们已经从以下植物中分离到:
-钩状胡椒(Piper aduncumii),叶子,胡椒科:(-)-甲基-乌药 萜烯二氢查耳酮,
-伯氏赫斯特曼尼姆胡椒(Piper hostmannianum var. Berbicenseiii)叶子(胡椒科):(-)-甲基-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
-膜质大叶钓樟和肉果大叶钓樟(Lindera umbellata var. membranaceaiv,v和lanceavi),叶子vii或茎皮viii,樟科:(+)-乌药萜 烯二氢查耳酮、山胡椒查尔酮ix、甲基-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
-凯氏麦螺(Mitrella kentii),干皮,番荔枝科:(-)-乌药萜烯 二氢查耳酮x
发明人从马达加斯加蜡菊(Helichrysum gymnocephalum(DC) Humbert)的地上部分中首次分离到具有密切相关的结构的化合物,基 诺查尔酮(gymnochalcone)(VI)或α-萜品醇松属素查尔酮。
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III) 山胡椒查尔酮(IV)
甲基-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V) 基诺查尔酮(VI)
发明人还首次从钩状胡椒的叶子中分离到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
关于所描述的生物活性,(-)-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显示出对癌细胞 系(肺)的细胞毒性x。(-)-甲基-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转而具有抗疟原 虫活性iii。
上述化合物还从未披露过它们的脱色活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提供了一种作为脱色剂的马达加斯加蜡 菊的提取物,其富含一种或多种下列式(I)的分子:
其中
为一个单键或一个双键;
R1=H或CH3;和
R2=H或OH。
优选地,R1=H。
优选地,为一个双键,R1=H和R2=H或OH,或者为一个 单键,R1=H或CH3和R2=H。
更优选地,为一个单键,R1=H和R2=H,也就是说,根据本 发明的提取物富含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
更优选地,为一个双键,R1=H和R2=OH,也就是说,根据 本发明的提取物富含基诺查尔酮。这种提取物是特别有利的,因为令 人惊奇的是,发明人已经发现基诺查尔酮在其中是适时稳定的。事实 上,在该情况下没有观察到查尔酮向黄烷酮的环化,所述环化依赖于 羟基基团通过迈克尔型反应在羰基基团1,4-位上的加成,这给查尔酮带 来不稳定性。
在纯化的基诺查尔酮中观察到这种环化。因此,将优选以马达加 斯加蜡菊提取物的形式使用基诺查尔酮。
发明人已经表明本发明的马达加斯加蜡菊的提取物对于它的脱色 活性是特别有利的。发明人还已经表明该活性特别地针对马达加斯加 蜡菊,因为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沙生蜡菊(Helichrysum arenarium)、 心叶蜡菊(Helichrysum cordifolium)和法国蜡菊(Helichrysum stoechias) 的提取物对B16鼠类黑色素细胞中的黑色素合成不显示任何抑制活 性,虽然它们都富含黄酮类和查尔酮类。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提取物包含一种或多种式I的分子,每100 g提取物固体中所述分子的用量介于0.1至30g之间,优选介于0.1至 10g之间,最优选介于0.1至5g之间。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提取物来源于马达加斯加蜡菊(菊科,同 义词Stenocline gymnocephala)的地上部分。依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 的传统步骤从该植物中制备本发明的提取物。
可以在植物生长的5个不同阶段收获马达加斯加蜡菊的地上部分: 营养阶段、开花前阶段、开花初始阶段、开花阶段、结果阶段。有利 地,根据本发明的提取物来源于结果阶段,优选结果时期结束时的马 达加斯加蜡菊的地上部分。
将优选干燥的植物磨碎,然后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所述有机溶剂 可以为酯(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醇(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 丁醇)、酮(甲基乙基酮、二甲基酮、甲基异丁基酮)、卤代烃(氯仿、 二氯甲烷)、水或这些溶剂以任何可混合的比例的混合物。
在介于大约1/1和大约1/20之间的植物/溶剂比例下进行提取并且 可以重复2至3次。提取溶剂的温度范围可以从室温至环境温度以上, 直至所使用溶剂的沸腾温度。植物与溶剂的接触时间介于大约30分钟 至大约72小时之间。
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其中例如通过过滤或离心从溶剂中分离出植 物。
所获得的滤液可以:
-通过完全蒸发溶剂直接被干燥,以获得最终提取物,
-作为提取溶剂中的液体被存贮,如果所述液体与其预期用途 相容。在该情况下,所述液体或多或少可以通过蒸发步骤被浓缩,
-浓缩。目标化合物的这种浓缩步骤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 已知的技术进行,如2种不可混合的溶剂之间的液/液萃取,在如 硅胶的载体上的吸附、离子交换树脂等等。
通过提取,固/液分离,然后干燥获得的提取物包括包含于式I中 的化合物,其在每100g提取物干燥物质中的质量介于0.1至30g之 间,优选介于0.1至10g之间,最优选介于0.1至5g之间。如果提取 物保留在溶液中,那么液体提取物中干燥物质的含量介于每100ml0.1 至80g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根据本发明的提取物的方 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涉及富含一种或多种下列式(I)的分子的植 物源提取物作为脱色剂的化妆品用途或者下列式(I)的分子作为脱色 剂的化妆品用途:
其中
为一个单键或一个双键;
R1=H或CH3;和
R2=H或OH。
优选地,R1=H。
优选地,为一个双键,R1=H和R2=H或OH,或者为一个 单键,R1=H或CH3和R2=H。
更优选地,为一个双键,R1=H和R2=OH,也就是说,本发 明涉及富含基诺查尔酮的植物源提取物的化妆品用途;或涉及基诺查 尔酮分子的化妆品用途。
更优选地,为一个单键,R1=H和R2=H,也就是说,本发明 涉及富含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的植物源提取物的化妆品用途;或涉及 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分子的化妆品用途。
最优选地,本发明涉及包含一种或多种式I的分子的植物源提取物 的化妆用途,每100g提取物干燥物质中所述分子的用量介于0.1至30 g之间,优选0.1至10g之间,最优选0.1至5g之间。
所述包含一种或多种式(I)的分子的提取物优选为本发明的提取 物或者属于蜡菊属、胡椒属、山胡椒属或麦螺属的植物的提取物,所 述植物包括:赫斯特曼尼姆胡椒、硬毛胡椒(Piper hispidum)、钩状胡 椒、乌药(Lindera aggregate)、大叶钓樟、山胡椒(Lindera glauca)、 银帽花(Mitrella mesnyi)、凯氏麦螺。
最优选地,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和甲基-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将以 纯净的形式(由于被合成)在根据本发明的化妆品中使用,因为它们 在这种形式下是稳定的。
另一方面,优先于纯净的基诺查尔酮的化妆品用途,富含基诺查 尔酮的马达加斯加蜡菊的提取物的化妆用途将是有利的,因为提取物 中的基诺查尔酮比其纯净形式更加稳定。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化妆品用途旨在漂白和/或亮化皮肤和/或刚 毛和/或头发,减少和/或去除皮肤的老年斑或者减少和/或去除能够由 UV引起的褐色色素斑或黄褐斑。
式(I)的分子和/或含有它们的植物提取物(作为脱色剂)也已经 显示出良好的控制和/或抑制黑色素的生产的能力,所述黑色素的生产 是色素沉着的原因,因此在归因于表皮色素沉着过度的一些缺乏美感 的色素斑(特别是皮肤上的老年斑)的脱色上显示出优势。
通过化学或生物化学合成,或者从植物提取物中可以获得根据本 发明的式(I)的分子。
优选地,式(I)的分子选自:
-基诺查尔酮(式VI)其中为一个双键,R1=H和R2=OH,
-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式III)其中为一个单键,R1=H和R2 =H,
-山胡椒查尔酮(式IV)其中为一个双键,R1=H和R2=H,
-甲基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式V)其中为一个单键,R1=CH3和R2=H。
在其中分子为基诺查尔酮的情况下,植物来源将优选为马达加斯 加蜡菊;并且更优选马达加斯加蜡菊的地上部分,并且甚至更优选在 结果阶段收获的马达加斯加蜡菊的地上部分。
在其中分子为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的情况下,其将优选通过化学 合成获得。
在其中分子为植物源的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的情况下,所述植物 来源将优选为膜质大叶钓樟和肉果大叶钓樟;并且更优选其叶子或茎 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涉及一种化妆品组合物或皮肤病学组合物, 其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富含一种或多种下列式(I)的分子的植物源提 取物,或一种或多种下列式(I)的分子:
其中
为一个单键或一个双键;
R1=H或CH3;和
R2=H或OH。
优选地,R1=H。优选地,为一个双键,R1=H和R2=H或OH, 或者为一个单键,R1=H或CH3和R2=H。
更优选地,为一个双键,R1=H和R2=OH,也就是说,本发明 涉及一种化妆品组合物或皮肤病学组合物,其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富 含基诺查尔酮的植物提取物,或基诺查尔酮分子。
更优选地,为一个单键,R1=H和R2=H,也就是说,本发明涉 及一种化妆品组合物或皮肤病学组合物,其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富含 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的植物提取物;或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分子。
最优选地,本发明涉及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或皮肤病学组合物, 其包含作为活性成分的包含一种或多种式I的分子的植物源提取物,每 100g提取物干燥物质中所述分子的用量介于0.1至30g之间,优选介 于0.1至10g之间,最优选介于0.1至5g之间。
有利地,所述提取物为本发明的提取物或属于蜡菊属、胡椒属、 山胡椒属或麦螺属的植物的提取物,所述植物包括:赫斯特曼尼姆胡 椒、硬毛胡椒、钩状胡椒、乌药、大叶钓樟、山胡椒、银帽花、凯氏 麦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涉及根据本发明的皮肤病学组合物,其用作 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涉及根据本发明的皮肤病学组合物,其用于 使皮肤和/或刚毛和/或头发脱色。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涉及根据本发明的皮肤病学组合物,其用于 治疗皮肤的色素沉着过度。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用于减少和/或去除和/或预防 皮肤上的色素斑。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用于漂白和/或亮化皮肤和/ 或刚毛和/或头发。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式I的分子和/或含有这种分子的植物提取物 的使用有可能使肤色均等:其特征在于均匀、更浅淡、更透明、更亮 泽的肤色。因此,这导致肤色的亮度得到改善。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用于使肤色均等。
采用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获得的优点特别有益于敏感皮肤,不管 其性质(干性、正常、油性),并且更特别针对暗哑和缺少亮度的敏感 皮肤。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用于敏感皮肤。
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式(I)的分子和/或含有它们的植物提取物的使 用有利于:
-或者减少和/或去除色素斑,如归因于促炎应激的色素沉着过 度的斑点,例如UV引起的褐色色素斑,或者减少和/或去除黄褐斑;
-减少和/或抑制黑色素的生产,其是色素沉着的原因。
除了活性成分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和/或皮肤病学组 合物可以包括生理学上可接受的介质;即其与皮肤和/或头皮、粘膜、 头发、刚毛和/或眼睛相容。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或皮肤病学组合物包含作为 活性成分的式(I)的分子,每100g所述组合物中所述分子的用量介 于10mg至5g之间,并且更优选介于100mg至1g之间。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或皮肤病学组合物包含作为 活性成分的本发明的植物提取物,每100g所述组合物中所述植物提取 物的用量介于0.1g至10g之间,并且更优选介于1g至5g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和/或皮肤病学组合物可以有利地以任 何剂型提供,所述剂型通常在化妆品或皮肤病学领域中用于外部或口 服使用。
优选地,外用形式可以以下列形式特别提供:
-任选胶化的水性或水醇性溶液剂,
-任选的两相洗剂型分散体,
-水包油或油包水或复合型乳剂,
-水性凝胶剂,
并且可以作为浆液、霜剂、凝胶剂、软膏剂、乳状物、洗剂、糊剂或 泡沫提供。它还可以作为喷雾剂或作为固体(包括例如以棍状形式) 提供。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显示出良好的皮肤耐 受,甚至对于敏感皮肤,不管其性质(干性、正常、油性)。
该组合物还可以以口服剂型提供,如片剂、胶囊剂、用于可饮用 混悬液的粉剂。
所述组合物还可以包含通常用于预期用途的任何成分。这些成分 包括水、溶剂、矿物质、动物和/或植物油、蜡、色素、化学或矿物过 滤剂、抗氧化剂、填充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防腐剂、芳香剂和 着色剂。
所述组合物还可以将根据本发明的脱色活性成分与本领域技术人 员熟知的其它脱色活性物结合,所述其它脱色活性物包括:维生素C 衍生物、间苯二酚衍生物更特别是4-正丁基间苯二酚或4-(1-苯基乙基) 苯-1,3-二醇、对苯二酚、熊果苷、曲酸及其衍生物、生育酚衍生物。
通过皮肤和/或刚毛和/或头发对将被应用至其的组合物的特定需 要还将确定一种或多种成分的选择和/或用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涉及一种用于漂白和/或亮化皮肤和/或刚毛 和/或头发的化妆方法,其包含将根据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应用于皮 肤和/或刚毛和/或头发。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涉及一种用于减少和/或去除和/或预防皮肤 上的色素斑的化妆方法,其包含在皮肤上应用如本发明中所定义的化 妆品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涉及下列式(VI)的分子
其优选通过化学或生物化学合成获得,或者从植物提取物中获得。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将会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列非限制性 实施例为根据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和/或皮肤病学组合物的具体实施 方案。
实施例1:马达加斯加蜡菊地上部分提取物的制备
采用35和25L的95%乙醇在回流下提取5kg的干燥地上部分两 次。将合并的滤液浓缩和干燥。以褐色糊状物形式获得的提取物每100 g固体含有0.28g的基诺查尔酮。
实施例2:通过化学合成的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的制备
如文献xv,xvi中所公开,通过按照下面的反应方案进行的两步合成 获得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
在无水乙醚中,在ZnCl2和HCl气体的存在下,通过间苯三酚(2,4,6- 三羟基苯)与氢化肉桂腈的缩合进行分子(VII)的合成。
然后,在无水苯中,在对甲苯磺酸的存在下,通过购自Sigma Aldrich的α-水芹烯(95%)与分子(VII)的缩合获得乌药萜烯二氢查 耳酮。
所得的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在各个方面都与文献xvi中公开的天然 产物相同。
实施例3:来自于马达加斯加蜡菊地上部分的基诺查尔酮的制备
将地上部分干燥和研磨,之后采用乙酸乙酯提取。在采用庚烷、 二氯甲烷和丙酮洗脱的中压硅胶柱上分级这种提取物,在TLC分析和 合并相同级分之后,得到11个级分。然后在采用梯度的乙腈/水+0.1% 乙酸洗脱的C-18接枝硅胶上分级活性级分8,导致式VI的基诺查尔酮 的分离(产率0.02%/干燥植物)。
结构数据:
通过正离子模式下电喷雾源质谱法的分析给出加合物[M+Na]+= 431.3和[2M+Na]+=839.4。在负离子模式下,发现了[M-H]-=407.3。 因此化合物的质量为408g/mol。在MS/MS中,释放了对应于α-萜品 醇(或p-薄荷-1-烯-8-醇)的152碎片。
单维或二维质子和碳NMR分析导致该结构的相对构型的鉴定,具 有经验式C25H28O5。
基诺查尔酮(VI)
除了3’位以外,NMR图谱具有2’,4’,6’-三羟基查尔酮(II)的特征。 其还非常接近山胡椒查尔酮(IV)的NMR图谱ix,除了8”,9”和10” 位,由于8”位羟基官能团的存在,所以这些位置被进一步去屏蔽。
表1:基诺查尔酮的质子和碳原子在氘代氯仿中的NMR位移(以 ppm计)。
位置 官能团 1H 13C 1 CIV / 137.2 2 CH 7.62 129.3 3 CH 7.62 129.3 4 CH 7.4 129.4 5 CH 7.4 129.9 6 CH 7.4 129.9 α CH 8.22 130.9 β CH 7.72 142.4 C=0 CIV / 194.16 1′ CIV / 105 2′ CIV / 167 3′ CIV / 112.9 4′ CIV / 164 5′ CH 5.95 93.9 6′ CIV / 161.6 1″ CIV / 133.7 2″ CH 5 126.8 3″ CH 3.8 34.9 4″ CH 2.5 46.9 5″ CH2 1.41 26.5 6″ CH2 1.94 31.5 7″ CH3 1.65 23.5 8″ CIV / 74.77 9″ CH3 1 29.4 10″ CH3 1.13 25.4
实施例4:来自于钩状胡椒叶子的甲基-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的制 备
将叶子干燥和研磨,之后在黑暗中采用乙醇96(1重量/10体积) 通过在室温浸泡15小时来提取。在采用庚烷、乙酸乙酯和甲醇洗脱的 中压硅胶柱上分级该提取物(产率17%),在TLC分析和合并相同级 分之后,得到21个级分。随后通过在采用梯度的乙腈/水洗脱的C-18 接枝硅胶上的半制备型HPLC分级级分3和4,导致式V的甲基乌药 萜烯二氢查耳酮的分离(产率13%/提取物,2.2%/干燥植物)。
NMR和质谱数据都与针对甲基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的文献ii中公 开的数据相同。
化妆品组合物的实施例
实施例1:脱色浆液
实施例2:漂白霜
药理学测试:黑色素合成的抑制
黑色素细胞为星形细胞,其以小比例包含于表皮的基底层。它们 的主要功能是确保黑色素生成借此黑色素被合成到特定的细胞器(被 称为黑素体),然后经过其树突状扩展被运输和分布到邻近的角质细胞 的过程。与角质细胞的这种接触能够使皮肤色素沉着,对抗紫外线诱 变效应的表皮保护机制。每个黑色素细胞与大约36个角质细胞相关, 因此形成“表皮-黑色素单元”。
黑色素生成由一系列酶反应和自发反应组成,具有酪氨酸作为前 体。三种主要的酶参与该过程:酪氨酸酶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和2 (TRP1和2)xi。
已知一些外源性分子下调黑色素生成。对苯二酚通过为酪氨酸酶 提供底物以便转移它的活性来抑制黑色素合成xii。含有对苯二酚的熊 果苷以相同方式起作用。曲酸通过抑制UV引起的色素沉着过度来降 低酪氨酸酶的活性xiii。维生素C不但抑制酪氨酸酶,而且通过预防黑 色素的氧化着色而起到强力还原剂的作用。维生素A降低酪氨酸酶和 TRP-2的表达xiv。
我们已经开发出一种通过在鼠类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上使用 比色分析法来测量黑色素合成的试验。该分析法能够测试活性成分的 脱色能力。
化合物 IC50 基诺查尔酮 17μM 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 5μM 甲基乌药萜烯二氢查耳酮 6μM 曲酸 2400μM 熊果苷 158μM 对苯二酚单甲醚 31μM 马达加斯加蜡菊的95乙醇提取物 10μg/ml
i 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13,2005,433-441;
ii Orjala J.et al.New monoterpene-substituted dihydrochalcones from Piper aduncum.Helv.Chem.Acta1993,76,1481-1488;
iii Portet B.et al.,Activity-guided isolation of antiplasmodial dihydrochalcones and flavanones from Piper hostmannianum var. berbicense.Phytochemistry2007,68,1312-1320;
iv Ichino K.et al.,Revised structures of Linderatone and methyllinderatone. Heterocycles1990,31,549-553;
v Ichino K.et al.,Studies on the flavonoid components of Lindera umbellata THUNB.Var.membranacea(maxim.)momiyama Chem Pharm Bull198937,944-947;
vi Ichino K.et al.,A new flavanone,neolinderatone,from Lindera umbellata thunb.Var.Lancea momiyama.Chem Pharm Bull1989,37, 1426-1427;
vii Ichino K.et al.,Two novel flavonoids from the leaves of Lindera umbellata var.Lancea and L.umbellata.Tetrahedron1988,44,3251-3260;
viii Shimomura H.et al.,A chalcone derivative from the bark of Lindera umbellata.Phytochemistry1988,27,3937-3939;
ix Ichino K.,Two flavonoids from two Lindera umbellata varieties. Phytochemistry1989,28,955-956;
x Benosman A.et al.,New terpenylated dihydrochalcone derivatives isolated from Mitrella kentii.J.Nat.Prod.1997,60,921-924;
xi Jimbow,K.et al.Intracellular vesicular trafficking of tyrosinase gene family protein in eu-and pheomelanosome biogenesis.Pigment Cell Res. 2000.;13Suppl8.:110.-7.13Suppl8,110-117;
xii Curto,E.V.et al.Inhibitors of mammalian melanocyte tyrosinase:in vitro comparisons of alkyl esters of gentisic acid with other putative inhibitors.Biochem.Pharmacol.1999,57,663-672;
xiii Kuwabara,Y.et al.Topical Application of gamma-Tocopherol Derivative Prevents UV-Induced Skin Pigmentation.Biol.Pharm.Bull. 2006.Jun.;29.(6.):1175.-9.29,1175-1179;
xiv Ortonne,J.P.and Bissett,D.L.(2008)J.Investig.Dermatol.Symp.Proc. 2008.Apr;13(1):10-4.13,10-14;
xv Kamarul,A.M et al.Tetrahedron59(2003),6113;
xvi Crombie L,et al.J.Chem.Soc.Perkin Trans.1988,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