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6553586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3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45894.3

申请日:

20140414

公开号:

CN103999718B

公开日:

201601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6/00,A01K61/00,A01K67/02

主分类号:

A01G16/00,A01K61/00,A01K67/02

申请人:

青岛农业大学

发明人:

王建林,林荣芳

地址: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优先权:

CN201410145894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方法:在黄河漫滩低洼地区开挖水塘(2)放养鱼类(5)和鳖(7),同时开垦稻田(1)生产稻米(33),产生的稻草(31)、谷糠(32)分别作为牛(6)、鱼类(5)、鸭(4)的饲料;鸭(4)取食稻田(1)内滋生的害虫或/和杂草(12),鸭粪(41)增加土壤养分(11),牛粪(61)喂鱼类(5),产生的塘泥(21)施入稻田(1)增加土壤养分(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可以同时生产有机稻米、鸭肉、鱼、鳖、畜产品,无需人工投入物料,也不向外界环境释放废弃物,实现种养结合、互惠共生、相生相克,实现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得益彰。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开挖水塘:在黄河漫滩低洼地区开挖水塘(2),水塘深度为2-5米,面积为500-50000平方米,蓄满黄河水,放养鱼类(5);在浅水区用0.5寸铁丝网圈出养鳖区,岸边铺设鳖活动场;(b)开垦稻田:开挖水塘(2)所产生土方在地表围坝,围坝高度0.3-0.5m,形成稻田(1),在稻田(1)内进行翻耕、整平、施有机肥、灌溉操作,达到水稻种植要求;(c)建造圈舍:在稻田(1)边分别建造鸭舍和牛舍;(d)水稻移栽:黄河三角洲地区于4月中旬育秧,播种前,种子进行晒种、风选、浸种消毒,病虫草害不带入秧田,5月中旬叶龄达到3.5~4.0时移栽插秧,行距为25-30cm、穴距为15-20cm;(e)稻田放鸭:秧苗移栽10-15天后购入鸭龄为10-20天的鸭(4)放入稻田(1),鸭(4)的放养密度为每公顷200~300只,每0.5-1公顷稻田(1)为一个单元用尼龙网围隔;(f)补喂饲料:鸭(4)放养后,根据田间饵料情况酌情补喂饲料谷糠(32),共育期间鸭(4)每天平均补料50~70g/只;(g)放养绿萍:鸭(4)放入稻田(1)后15-20天,将绿萍放入共生稻田(1),形成稻、鸭、绿萍的自然生态体系,绿萍既是鸭子的直接补充饲料,还具有固氮功能,利于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发育;(h)施肥管理:插秧前一次性施足腐熟牛粪(61),每亩1000-2000kg,生产过程不施化学肥料;(i)水层管理:田面保持水层2-5cm,当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90%时,开始晒田;(j)病虫草害防治:鸭(4)在稻田(1)内采食和践踏除草,同时每3-5公顷设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成虫,田间全程不施药剂;(k)适时收鸭:在水稻(3)孕穗期对鸭(4)育肥,水稻(3)齐穗期收鸭(4)上岸;(l)适时收稻:水稻(3)成熟后,及时收割、晾晒,碾磨稻米(33)出售;(m)稻草喂牛、还田:水稻收获后稻草(31)进行氨化处理,作为牛(6)饲料,牛(6)吃剩余的稻草(31)粉碎后还回稻田(1);(n)谷糠喂牛、鱼、鸭:谷糠(32)作为牛(6)、鱼类(5)和鸭(4)的饲料;(o)牛粪喂鱼、肥田:牛粪(61)投入水塘(2)作为鱼类(5)和浮游生物(22)的饵料,剩余牛粪(61)腐熟后施入稻田(1);(p)塘泥肥田:每年秋季清塘时产生的塘泥(21)施入稻田(1);(q)小鱼喂鳖:水塘内滋生的水生动物(23)以及投放鱼类产卵孵化的小鱼(52)通过铁丝网游到养鳖区为鳖(7)所捕食;(r)鸭脏喂鳖:鸭(4)宰杀时产生的各种脏器(42)作为鳖(7)的饵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类(5)为草鱼、鳙鱼、鲫鱼、鲤鱼、罗非鱼的一种或几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鳖(7)的品种为中华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3)品种为株高大于80cm、株型集散适中、茎粗叶挺、分蘖力较强、抗倒和抗病性好、生育期大于150天的优质高产品种,以保证足够的稻鸭共生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鸭(4)的品种为体型中等、活动灵活、食量小、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晒田采用分片晒田的方法,即在一片田中间拉一尼龙网,其中一半保持水层,将鸭(4)赶过去,使鸭(4)能正常的觅食和戏水;另一半晒田,晒好后灌水又将鸭(4)赶过来,再晒另一半稻田,晒田时间为3-5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振式杀虫灯分别安装在稻田(1)和水塘(2)的鱼类养殖区、养鳖区,诱捕田间害虫饲喂鸭(4)、鱼类(5)、鳖(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方法。

背景技术

自从人类发明了农药、化肥后,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随着农业进入生物圈,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威胁,食品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采用生态循环农业的生产方法,用农业敌害的天敌代替农药,用有机肥代替化肥……等等一切用生物方式或不污染环境的“纯天然”方式抑制农业敌害的方法来进行农业生产,实现物质和能量的高效循环利用,生产出绿色甚至有机的农产品是农业生产的重点。稻鸭共生技术是一种在国内外发展已久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稻鸭共生技术为核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又发展衍生出了多种技术模式。陈章云等发表了“稻鸭鱼共生模式及技术”、陈启龙公开了“一种在水稻田中混合投放鱼鸭的养殖方法”,这些技术方案都是生态循环农业的有益模式,但都没有实现物料零投入、废弃物零释放,没有真正实现物质的全循环、能量的多级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方法。通过在黄河漫滩低洼地区开挖水塘养鱼养鳖、开垦土地种植水稻、稻田放鸭种养结合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实现对黄河漫滩的高效利用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在黄河漫滩低洼地区开挖水塘2放养鱼类5和鳖7,同时开垦稻田1;稻田1内种植水稻3,水稻3利用稻田1的土壤养分11生产稻米33,产生的稻草31喂牛6,剩余稻草31粉碎后还回稻田1,产生的谷糠32作为牛6、鱼类5、鸭4的饲料;鸭4取食稻田1内滋生的害虫或/和杂草12,鸭粪41直接排泄于稻田1内增加土壤养分11,宰杀鸭4产生的脏器42作为鳖7的饵料;水塘2内放养鱼类5和鳖7,鱼类5和鳖7之间用铁丝网隔开,鱼类5以谷糠32、牛粪61以及水塘内滋生的浮游生物22为食,剩余牛粪61施入稻田1增加土壤养分11,水塘2内滋生的水生动物23和投放鱼类产卵孵化的小鱼52可以通过铁丝网进入养鳖区,被鳖7捕食。鱼类5和鳖7同时也以害虫13为食;鱼粪51、鳖粪71排入水塘2,产生的塘泥21施入稻田1增加土壤养分11。

本发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开挖水塘:在黄河漫滩低洼地区开挖水塘2,水塘深度为2-5米,面积为500-50000平方米,蓄满黄河水,放养鱼类5;在浅水区用0.5寸铁丝网圈出养鳖区,岸边铺设鳖活动场。

(b)开垦稻田:开挖水塘2所产生土方在地表围坝,围坝高度0.3-0.5m,形成稻田1,在稻田1内进行翻耕、整平、施有机肥、灌溉操作,达到水稻种植要求。

(c)建造圈舍:在稻田1边分别建造鸭舍和牛舍。

(d)水稻移栽:黄河三角洲地区于4月中旬育秧,播种前,种子进行晒种、风选、浸种消毒,病虫草害不带入秧田,5月中旬叶龄达到3.5~4.0时移栽插秧,行距为25-30cm、穴距为15-20cm。

(e)稻田放鸭:秧苗移栽10-15天后购入鸭龄为10-20天的鸭4放入稻田1。鸭4的放养密度为每公顷200~300只,每0.5-1公顷稻田1为一个单元用尼龙网围隔。

(f)补喂饲料:鸭4放养后,根据田间饵料情况酌情补喂饲料谷糠32。共育期间鸭4每天平均补料50~70g/只。

(g)放养绿萍:鸭4放入稻田1后15-20天,将绿萍放入共生稻田1,形成稻、鸭、绿萍的自然生态体系。绿萍既是鸭子的直接补充饲料,还具有固氮功能,利于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发育。

(h)施肥管理:插秧前一次性施足腐熟牛粪61,每亩1000-2000kg。生产过程不施化学肥料。

(i)水层管理:田面保持水层2-5cm,当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90%时,开始晒田。

(j)病虫草害防治:鸭4在稻田1内采食和践踏除草,同时每3-5公顷设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成虫。田间全程不施药剂。

(k)适时收鸭:在水稻3孕穗期对鸭4育肥,水稻3齐穗期收鸭4上岸。

(l)适时收稻:水稻3成熟后,及时收割、晾晒,碾磨稻米33出售。

(m)稻草喂牛、还田:水稻3收获后稻草31进行氨化处理,作为牛6饲料,牛6吃剩余的稻草31粉碎后还回稻田1。

(n)谷糠喂牛、鱼、鸭:稻谷碾磨后的谷糠32作为牛6、鱼类5和鸭4的饲料。

(o)牛粪喂鱼、肥田:牛粪61投入水塘2作为鱼类5和浮游生物22的饵料,剩余牛粪61腐熟后施入稻田1。

(p)塘泥肥田:每年秋季清塘时产生的塘泥21施入稻田1。

(q)小鱼喂鳖:水塘内滋生的水生动物23以及投放鱼类产卵孵化的小鱼52通过铁丝网游到养鳖区为鳖7所捕食。

(r)鸭脏喂鳖:鸭4宰杀时产生的各种脏器42作为鳖7的饵料。

所述鱼类5为草鱼、鳙鱼、鲫鱼、鲤鱼、罗非鱼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鳖7的品种为中华鳖。

所述水稻3品种的株高大于80cm、株型集散适中、茎粗叶挺、分蘖力较强、抗倒和抗病性好、生育期大于150天的优质高产品种,以保证足够的稻鸭共生期。

所述鸭4的品种为体型中等、活动灵活、食量小、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

所述晒田采用分片晒田的方法,即在一片田中间拉一尼龙网,其中一半保持水层,将鸭4赶过去,使鸭4能正常的觅食和戏水。另一半晒田,晒好后灌水又将鸭4赶过来,再晒另一半稻田。晒田时间为3天。

所述频振式杀虫灯分别安装在稻田1、水塘2的鱼类养殖区、养鳖区,诱捕田间害虫饲喂鸭4、鱼类5、鳖7。

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同时生产有机稻米、鸭肉、鱼、鳖、畜产品,无需人工投入物料,也不向外界环境释放废弃物,实现种养结合、互惠共生、相生相克,实现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物质循环利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稻田,2为水塘,3为水稻,4为鸭,5为鱼类,6为牛,7为鳖,11为养分,12为害虫或/和杂草,13为害虫,21为塘泥,22为浮游生物,23为水生动物,31为稻草,32为谷糠,33为稻米,41为鸭粪,42为脏器,52为小鱼,61为牛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在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郭屋村黄河漫滩低洼地区开挖水塘2放养鱼类5和鳖7,同时开垦稻田1;稻田1内种植水稻3,水稻3利用稻田1的土壤养分11生产稻米33,产生的稻草31喂牛6,剩余稻草31粉碎后还回稻田1,产生的谷糠作为牛6、鱼类5、鸭4的饲料;鸭4取食稻田1内滋生的害虫或/和杂草12,鸭粪41直接排泄于稻田1内增加土壤养分11,宰杀鸭4产生的脏器42作为鳖7的饵料;水塘2内放养鱼类5和鳖7,鱼类5和鳖7之间用铁丝网隔开,鱼类5以谷糠32、牛粪61以及水塘内滋生的浮游生物22为食,剩余牛粪61施入稻田1增加土壤养分11,水塘2内滋生的水生动物23和投放鱼类产卵孵化的小鱼52可以通过铁丝网进入养鳖区,被鳖7捕食。鱼类5和鳖7同时也以害虫13为食;鱼粪51、鳖粪71排入水塘2,产生的塘泥21施入稻田1增加土壤养分11。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开挖水塘:在黄河漫滩低洼地区开挖水塘2,水塘深度为4米,面积为20000平方米,蓄满黄河水,放养鱼类5;在浅水区用0.5寸铁丝网圈出养鳖区,岸边铺设鳖活动场。

(b)开垦稻田:开挖水塘2所产生土方在地表围坝,围坝高度0.3m,形成稻田1,在稻田1内进行翻耕、整平、施有机肥、灌溉操作,达到水稻种植要求。

(c)建造圈舍:在稻田1边分别建造鸭舍和牛舍。

(d)水稻移栽:黄河三角洲地区于4月15日育秧,播种前,种子进行晒种、风选、浸种消毒,病虫草害不带入秧田,5月18日叶龄达到3.5时移栽插秧,行距为30cm、穴距为15cm。

(e)稻田放鸭:秧苗移栽10天后购入鸭龄为10天的鸭4放入稻田1。鸭4的放养密度为每公顷300只,每公顷稻田1为一个单元用尼龙网围隔。

(f)补喂饲料:鸭4放养后,根据田间饵料情况酌情补喂饲料谷糠32。共育期间鸭4每天平均补料50g/只。

(g)放养绿萍:鸭4放入稻田1后15天,将绿萍放入共生稻田1,形成稻、鸭、绿萍的自然生态体系。绿萍既是鸭子的直接补充饲料,还具有固氮功能,利于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发育。

(h)施肥管理:插秧前一次性施足腐熟牛粪61,每亩1500kg,生产过程不施化学肥料。

(i)水层管理:田面保持水层2-5cm,当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90%时,开始晒田。

(j)病虫草害防治:鸭4在稻田1内采食和践踏除草,同时每3公顷设1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成虫。田间全程不施药剂。

(k)适时收鸭:在水稻3孕穗期对鸭4育肥,水稻3齐穗期收鸭4上岸。

(l)适时收稻:水稻3成熟后,及时收割、晾晒,碾磨稻米33出售。

(m)稻草喂牛、还田:水稻3收获后稻草31进行氨化处理,作为牛6饲料,牛6吃剩余的稻草31粉碎后还回稻田1。

(n)谷糠喂牛、鱼、鸭:稻谷碾磨后的谷糠32作为牛6、鱼类5和鸭4的饲料。

(o)牛粪喂鱼、肥田:牛粪61投入水塘2作为鱼类5和浮游生物22的饵料,剩余牛粪61腐熟后施入稻田1。

(p)塘泥肥田:每年秋季清塘时产生的塘泥21施入稻田1。

(q)小鱼喂鳖:水塘内滋生的水生动物23以及投放鱼类产卵孵化的小鱼52通过铁丝网游到养鳖区为鳖7所捕食。

(r)鸭脏喂鳖:鸭4宰杀时产生的各种脏器42作为鳖7的饵料。

所述鱼类5为草鱼、鳙鱼、鲫鱼。

所述鳖7的品种为中华鳖。

所述水稻3品种为津原45,株高为112cm,株型集散适中、茎粗叶挺、分蘖力较强、抗倒和抗病性好、生育期为168天。

所述鸭4品种为体型中等、活动灵活、食量小、抗性强、适应性广的高邮麻鸭。

所述晒田采用分片晒田的方法,即在一片田中间拉一尼龙网,其中一半保持水层,将鸭4赶过去,使鸭4能正常的觅食和戏水。另一半晒田,晒好后灌水又将鸭4赶过来,再晒另一半稻田。晒田时间为3天。

所述频振式杀虫灯分别安装在稻田1、水塘2的鱼类养殖区、养鳖区,诱捕田间害虫饲喂鸭4、鱼类5、鳖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通过下列试验数据进一步体现。比较分析了单纯种稻、稻鸭鱼共生以及本发明所属方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如表1所示。

表1几种生产方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比较(亩)

由以上数据可知,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与单纯种稻、稻鸭鱼共生方法相比,可以同时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不产生秸秆等废弃物,无需投入化肥农药,无污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上述方案中,规格、大小、数量均可以变化。上述实施方案的描述仅作为本发明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方法的一种实施例提出,不作为对方法、结构和功能的单一限制条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可以同时生产有机稻米、鸭肉、鱼、鳖、畜产品,无需人工投入物料,也不向外界环境释放废弃物,实现种养结合、互惠共生、相生相克,实现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得益彰。

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黄河漫滩有机稻鸭鱼鳖畜耦合生产系统方法:在黄河漫滩低洼地区开挖水塘(2)放养鱼类(5)和鳖(7),同时开垦稻田(1)生产稻米(33),产生的稻草(31)、谷糠(32)分别作为牛(6)、鱼类(5)、鸭(4)的饲料;鸭(4)取食稻田(1)内滋生的害虫或/和杂草(12),鸭粪(41)增加土壤养分(11),牛粪(61)喂鱼类(5),产生的塘泥(21)施入稻田(1)增加土壤养分(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