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6551037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125518.2

申请日:

20160218

公开号:

CN205460186U

公开日:

2016081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5/158,A61M5/32,A61F13/02

主分类号:

A61M5/158,A61M5/32,A61F13/02

申请人: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发明人:

马平,付东英

地址:

210011 江苏省南京市莫愁路天妃巷123号

优先权:

CN201620125518U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惠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护用品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所述静脉注射针在距针头三分之二处设有止血贴;所述止血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未使用时,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呈折叠状态;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使用完后,止血贴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呈平铺状态。其实现避免在完成静脉注射后另外取消毒棉或创可贴对针孔处进行止血,也避免引入外部细菌,提高了静脉注射的卫生程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注射针在距针头三分之二处设有止血贴;所述止血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未使用时,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呈折叠状态;第一本体包括外表面层与内表面层;外表面层包括第一层无纺布与第二层无纺布,第一层无纺布与第二层无纺布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并且第一层无纺布与第二层无纺布之间设有供静脉注射针拔出的通孔;内表面层为附着于第二层无纺布上的粘结层A与附着于粘结层A上的剥离纸层A,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未使用时,剥离纸层A全面覆盖粘结层A,并且剥离纸层A供剥离的位置位于针头一侧;第二本体包括无纺布层C与位于无纺布层C中间的止血垫;第三本体包括无纺布层B与位于无纺布层B上的粘结层B;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处于未使用的状态下,位于无纺布层B上的粘结层B与止血垫均采用剥离纸层B覆盖;剥离纸层B供剥离的一侧位于止血垫的一侧;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使用完后,止血贴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呈平铺状态,且第一本体内表面层的粘结层A、止血垫以及第三本体位于无纺布层B上的粘结层B均处于同一侧的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其特征在于,无纺布层C上设有粘结层C,止血垫通过粘结层C附于无纺布层C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其特征在于,第三本体的无纺布层B的长度与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层的长度一致,第三本体的无纺布层B的宽度小于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层的宽度;第二本体的无纺布层C的长度小于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层的长度,第二本体的无纺布层C的宽度与第三本体的无纺布层B的宽度一致。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护用品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

背景技术

静脉注射是一种医疗方法,即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静脉注射可分短暂性与连续性,短暂性的静脉注射多以针筒直接注入静脉,即一般常见的“打针”;连续性的静脉注射则以静脉滴注实施,俗称“点滴”。

但在静脉注射完时,需要回血后才能拔出针头,在现有技术中拔出针头后通常用消毒棉或者创可贴附于针孔处。其存在的问题是,一是需要另外准备消毒棉或者创可贴;二是在消毒棉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手工捏成型后采用于针孔处,而现有创可贴需要拔完针头后才能使用,这样在拔针时空气或手上的细菌易接触伤口,引起感染。

而现在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其能在静脉注射完成后立即使用止血贴贴于针孔处,避免感染。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所述静脉注射针在距针头三分之二处设有止血贴;

所述止血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未使用时,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呈折叠状态;

第一本体包括外表面层与内表面层;外表面层包括第一层无纺布与第二层无纺布,第一层无纺布与第二层无纺布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并且第一层无纺布与第二层无纺布之间设有供静脉注射针拔出的通孔;内表面层为附着于第二层无纺布上的粘结层 A 与附着于粘结层 A 上的剥离纸层 A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未使用时,剥离纸层 A 全面覆盖粘结层 A ,并且剥离纸层 A 供剥离的位置位于针头一侧;

第二本体包括无纺布层 C 与位于无纺布层 C 中间的止血垫;

第三本体包括无纺布层 B 与位于无纺布层 B 上的粘结层 B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处于未使用的状态下,位于无纺布层 B 上的粘结层 B 与止血垫均采用剥离纸层 B 覆盖;剥离纸层 B 供剥离的一侧位于止血垫的一侧;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使用完后,止血贴的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呈平铺状态,且第一本体内表面层的粘结层 A 、止血垫以及第三本体位于无纺布层 B 上的粘结层 B 均处于同一侧的平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无纺布层 C 上设有粘结层 C ,止血垫通过粘结层 C 附于无纺布层 C 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第三本体的无纺布层 B 的长度与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层的长度一致,第三本体的无纺布层 B 的宽度小于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层的宽度;第二本体的无纺布层 C 的长度小于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层的长度,第二本体的无纺布层 C 的宽度与第三本体的无纺布层 B 的宽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使用静脉注射针时,可直接揭掉剥离纸层 A ,第一本体的粘结层壳实现对静脉注射针的固定;在静脉注射完成拔出静脉注射针后,可直接撕除剥离纸层 B ,拉直第二本体与第三本体,第三本体的粘结层与第一本体的粘结层共同实现对止血贴的固定;这样避免在完成静脉注射后另外取消毒棉或创可贴对针孔处进行止血,也避免引入外部细菌,提高了静脉注射的卫生程度。

附图说明

图 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本实用新型中止血贴的折叠结构示意图;

图 3 本实用新型中止血贴在使用时平铺示意图;

图 4 本实用新型中止血贴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层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 5 本实用新型中止血贴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第一本体; 2 、第二本体; 3 、第三本体; 11 、第一层无纺布; 12 、第二层无纺布; 13 、通孔; 14 、粘结层 A ; 21 、止血垫; 22 、粘结层 C ; 31 、粘结层 B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内、外”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设备本身而言,指向设备内部的方向为内,反之为外,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实施例

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所述静脉注射针在距针头三分之二处设有止血贴;

所述止血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 1 、第二本体 2 以及第三本体 3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未使用时,第一本体 1 、第二本体 2 以及第三本体 3 呈折叠状态,如附图 1 、 2 所示;

第一本体 1 包括外表面层与内表面层;外表面层如附图 4 、 5 所示,包括第一层无纺布 11 与第二层无纺布 12 ,第一层无纺布 11 与第二层无纺布 12 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并且第一层无纺布 11 与第二层无纺布 12 之间设有供静脉注射针拔出的通孔 13 ;内表面层为附着于第二层无纺布 12 上的粘结层 A 14 与附着于粘结层 A 14 上的剥离纸层 A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未使用时,剥离纸层 A 全面覆盖粘结层 A 14 ,并且剥离纸层 A 供剥离的位置位于针头一侧;

第二本体 2 包括无纺布层 C 与位于无纺布层 C 中间的止血垫 21 ;所述止血垫 21 可为圆形、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并且止血垫 21 的尺寸小于无纺布层 C 的尺寸;

第三本体 3 包括无纺布层 B 与位于无纺布层 B 上的粘结层 B 31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处于未使用的状态下,位于无纺布层 B 上的粘结层 B 31 与止血垫 21 均采用剥离纸层 B 覆盖;剥离纸层 B 供剥离的一侧位于止血垫 21 的一侧;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使用完后如图 3 所示,止血贴的第一本体 1 、第二本体 2 以及第三本体 3 呈平铺状态,且第一本体 1 内表面层的粘结层 A 14 、止血垫 21 以及第三本体 3 位于无纺布层 B 上的粘结层 B 31 均处于同一侧的平面上,第一本体 1 内表面层的粘结层 A 14 与及第三本体 3 位于无纺布层 B 上的粘结层 B 31 贴于患者肌肤上,实现止血垫 21 贴服于静脉注射针的针孔处。

为了使得止血贴能稳定存在,无纺布层 C 上设有粘结层 C 22 ,止血垫 21 通过粘结层 C 22 附于无纺布层 C 上。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准备使用时,为了避免止血贴的第二本体 2 与第三本体 3 晃动,第三本体 3 的无纺布层 B 的长度与第一本体 1 的外表面层的长度一致,第三本体 3 的无纺布层 B 的宽度小于第一本体 1 的外表面层的宽度;第二本体 2 的无纺布层 C 的长度小于第一本体 1 的外表面层的长度,第二本体 2 的无纺布层 C 的宽度与第三本体 3 的无纺布层 B 的宽度一致。此时,第三本体 3 的粘结层 B 31 采用并列的三片剥离纸覆盖,其中中间一片剥离纸能同时覆盖住粘结层 B 31 、粘结层 C 22 以及止血垫 21 ,两边的剥离纸在静脉注射针实用过程中可剥离以便于第三本体 3 能够贴于第一本体 1 的外表面,以实现对第一本体 1 与第二本体 2 的同时固定。

为了避免止血贴的第二本体 2 与第三本体 3 晃动,仅仅第三本体 3 的长度大于第一本体 1 的长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125518.2 (22)申请日 2016.02.18 (73)专利权人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地址 210011 江苏省南京市莫愁路天妃巷 123号 (72)发明人 马平 付东英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2200 代理人 张惠忠 (51)Int.Cl. A61M 5/158(2006.01) A61M 5/32(2006.01) A61F 13/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 (57)摘要 本实用。

2、新型属于医护用品领域, 具体为一种 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 所述静脉注射针在距 针头三分之二处设有止血贴; 所述止血贴包括依 次连接的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 在 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未使用时,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呈折叠状态; 在带有止血 贴的静脉注射针使用完后, 止血贴的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呈平铺状态。 其实现避免 在完成静脉注射后另外取消毒棉或创可贴对针 孔处进行止血, 也避免引入外部细菌, 提高了静 脉注射的卫生程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5460186 U 2016.08.17 CN 205460186 U 1.一种带。

3、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脉注射针在距针头三分之二处 设有止血贴; 所述止血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 注射针未使用时,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呈折叠状态; 第一本体包括外表面层与内表面层; 外表面层包括第一层无纺布与第二层无纺布, 第 一层无纺布与第二层无纺布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 并且第一层无纺布与第二层无纺布之间 设有供静脉注射针拔出的通孔; 内表面层为附着于第二层无纺布上的粘结层A与附着于粘 结层A上的剥离纸层A,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未使用时, 剥离纸层A全面覆盖粘结层A, 并且剥离纸层A供剥离的位置位于针头一。

4、侧; 第二本体包括无纺布层C与位于无纺布层C中间的止血垫; 第三本体包括无纺布层B与位于无纺布层B上的粘结层B;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 处于未使用的状态下, 位于无纺布层B上的粘结层B与止血垫均采用剥离纸层B覆盖; 剥离纸 层B供剥离的一侧位于止血垫的一侧;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使用完后, 止血贴的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呈 平铺状态, 且第一本体内表面层的粘结层A、 止血垫以及第三本体位于无纺布层B上的粘结 层B均处于同一侧的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 其特征在于, 无纺布层C上设 有粘结层C, 止血垫通过粘结层C附于无纺布层C上。 3.根。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 其特征在于, 第三本体的无纺 布层B的长度与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层的长度一致, 第三本体的无纺布层B的宽度小于第一本 体的外表面层的宽度; 第二本体的无纺布层C的长度小于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层的长度, 第二 本体的无纺布层C的宽度与第三本体的无纺布层B的宽度一致。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460186 U 2 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护用品领域, 具体为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 背景技术 0002 静脉注射是一种医疗方法, 即把血液、 药液、 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 中。 静脉注。

6、射可分短暂性与连续性, 短暂性的静脉注射多以针筒直接注入静脉, 即一般常见 的 “打针” ; 连续性的静脉注射则以静脉滴注实施, 俗称 “点滴” 。 0003 但在静脉注射完时, 需要回血后才能拔出针头, 在现有技术中拔出针头后通常用 消毒棉或者创可贴附于针孔处。 其存在的问题是, 一是需要另外准备消毒棉或者创可贴; 二 是在消毒棉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手工捏成型后采用于针孔处, 而现有创可贴需要拔完针头后 才能使用, 这样在拔针时空气或手上的细菌易接触伤口, 引起感染。 0004 而现在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

7、注射针, 其能在静 脉注射完成后立即使用止血贴贴于针孔处, 避免感染。 0006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 射针, 所述静脉注射针在距针头三分之二处设有止血贴; 0007 所述止血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 在带有止血贴的 静脉注射针未使用时,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体呈折叠状态; 0008 第一本体包括外表面层与内表面层; 外表面层包括第一层无纺布与第二层无纺 布, 第一层无纺布与第二层无纺布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 并且第一层无纺布与第二层无纺 布之间设有供静脉注射针拔出的通孔; 内表面层为附着于第二层无纺布上的。

8、粘结层A与附 着于粘结层A上的剥离纸层A,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未使用时, 剥离纸层A全面覆盖粘 结层A, 并且剥离纸层A供剥离的位置位于针头一侧; 0009 第二本体包括无纺布层C与位于无纺布层C中间的止血垫; 0010 第三本体包括无纺布层B与位于无纺布层B上的粘结层B;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 射针处于未使用的状态下, 位于无纺布层B上的粘结层B与止血垫均采用剥离纸层B覆盖; 剥 离纸层B供剥离的一侧位于止血垫的一侧; 0011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使用完后, 止血贴的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以及第三本 体呈平铺状态, 且第一本体内表面层的粘结层A、 止血垫以及第三本体位于无纺布层B上。

9、的 粘结层B均处于同一侧的平面上。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 无纺布层C上设有粘结层C, 止血垫通过粘结层C 附于无纺布层C上。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技术方案, 第三本体的无纺布层B的长度与第一本体的外 表面层的长度一致, 第三本体的无纺布层B的宽度小于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层的宽度; 第二本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460186 U 3 体的无纺布层C的长度小于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层的长度, 第二本体的无纺布层C的宽度与第 三本体的无纺布层B的宽度一致。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5 在使用静脉注射针时, 可直接揭掉剥离纸层A, 第一本体的粘结层壳。

10、实现对静脉注 射针的固定; 在静脉注射完成拔出静脉注射针后, 可直接撕除剥离纸层B, 拉直第二本体与 第三本体, 第三本体的粘结层与第一本体的粘结层共同实现对止血贴的固定; 这样避免在 完成静脉注射后另外取消毒棉或创可贴对针孔处进行止血, 也避免引入外部细菌, 提高了 静脉注射的卫生程度。 附图说明 0016 图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 本实用新型中止血贴的折叠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本实用新型中止血贴在使用时平铺示意图; 0019 图4 本实用新型中止血贴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层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0 图5 本实用新型中止血贴第一本体的外表。

11、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 1、 第一本体; 2、 第二本体; 3、 第三本体; 11、 第一层无纺布; 12、 第二层无纺 布; 13、 通孔; 14、 粘结层A; 21、 止血垫; 22、 粘结层C; 31、 粘结层B。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 例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保护的。

12、范围。 0023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除非另外定义, 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 (包括技术术 语和科学术语) 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 还 应该理解的是, 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 的意义一致的意义, 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 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24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 “内、 外” 的含义指的是相对于设备本身而言, 指向设备内部 的方向为内, 反之为外, 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机构的特定限定。 0025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 “连接” 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 通过其它。

13、部件的间接连接。 实施例 0026 一种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 所述静脉注射针在距针头三分之二处设有止血 贴; 0027 所述止血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本体1、 第二本体2以及第三本体3, 在带有止血贴 的静脉注射针未使用时, 第一本体1、 第二本体2以及第三本体3呈折叠状态, 如附图1、 2所 示;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460186 U 4 0028 第一本体1包括外表面层与内表面层; 外表面层如附图4、 5所示, 包括第一层无纺 布11与第二层无纺布12, 第一层无纺布11与第二层无纺布12之间通过粘结剂粘结, 并且第 一层无纺布11与第二层无纺布12之间设有供静脉注射。

14、针拔出的通孔13; 内表面层为附着于 第二层无纺布12上的粘结层A 14与附着于粘结层A 14上的剥离纸层A,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 脉注射针未使用时, 剥离纸层A全面覆盖粘结层A 14, 并且剥离纸层A供剥离的位置位于针 头一侧; 0029 第二本体2包括无纺布层C与位于无纺布层C中间的止血垫21; 所述止血垫21可为 圆形、 正方形或者长方形, 并且止血垫21的尺寸小于无纺布层C的尺寸; 0030 第三本体3包括无纺布层B与位于无纺布层B上的粘结层B 31;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 脉注射针处于未使用的状态下, 位于无纺布层B上的粘结层B 31与止血垫21均采用剥离纸 层B覆盖; 剥离纸层B供剥离的。

15、一侧位于止血垫21的一侧; 0031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使用完后如图3所示, 止血贴的第一本体1、 第二本体2 以及第三本体3呈平铺状态, 且第一本体1内表面层的粘结层A 14、 止血垫21以及第三本体3 位于无纺布层B上的粘结层B 31均处于同一侧的平面上, 第一本体1内表面层的粘结层A 14 与及第三本体3位于无纺布层B上的粘结层B 31贴于患者肌肤上, 实现止血垫21贴服于静脉 注射针的针孔处。 0032 为了使得止血贴能稳定存在, 无纺布层C上设有粘结层C 22, 止血垫21通过粘结层 C 22附于无纺布层C上。 0033 在带有止血贴的静脉注射针准备使用时, 为了避免止血贴的第。

16、二本体2与第三本 体3晃动, 第三本体3的无纺布层B的长度与第一本体1的外表面层的长度一致, 第三本体3的 无纺布层B的宽度小于第一本体1的外表面层的宽度; 第二本体2的无纺布层C的长度小于第 一本体1的外表面层的长度, 第二本体2的无纺布层C的宽度与第三本体3的无纺布层B的宽 度一致。 此时, 第三本体3的粘结层B 31采用并列的三片剥离纸覆盖, 其中中间一片剥离纸 能同时覆盖住粘结层B 31、 粘结层C 22以及止血垫21, 两边的剥离纸在静脉注射针实用过 程中可剥离以便于第三本体3能够贴于第一本体1的外表面, 以实现对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 体2的同时固定。 0034 为了避免止血贴的第二本体2与第三本体3晃动, 仅仅第三本体3的长度大于第一 本体1的长度。 0035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 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 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460186 U 5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5460186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