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热式制板装置的光照射装置.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654833 上传时间:2018-03-0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4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08930.X

申请日:

1996.04.27

公开号:

CN1142064A

公开日:

1997.02.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41C 1/055申请日:19960427授权公告日:20020123终止日期:20110427|||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G03F7/20

主分类号:

G03F7/20

申请人: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菊池诚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1995.04.28 JP 105603/95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忠忠;叶恺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感热式制版装置的光照射装置,它具有配置在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面处的开口朝下的筐形体,设在前述筐形体内的发光组件,以及设在前述筐形体的可使前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反射至感热孔版原纸制版面的反射镜,且该反射镜具有与前述感热孔版原纸制版面相接的侧面下部反射镜,按预定角度与前述侧下部反射镜相连的侧上部反射镜,以及与前述侧上部反射镜相连的、与前述感热孔版原纸制版面相平行的上反射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感热式制版装置的光照射装置,它具有 配置在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面处的、开口向下的筐形体, 设在前述筐形体内的发光组件, 设在前述筐形体内的、可将前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反射至感 热孔版原纸制版面的反射镜,该反射镜具有与前述感热孔版原纸 制版面相接的侧下部分反射镜,按预定角度与前述侧下部分反射 镜相连的侧上部分反射镜,与前述侧上部反射镜相接的、与前述 感热孔版原纸制版面相平行的上反射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热式制版装置的光照射装置,其特 征在于前述侧上部反射镜和前述侧下部分反射镜为平面反射镜。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热式制版装置的光照射装置,其特 征在于前述侧下部反射镜和前述感热孔版原纸制版面的角度为直角。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热式制版装置的光照射装置,其特 征在于前述侧下部反射镜的上端位于前述发光组件的下端之下。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热式制版装置的光照射装置,其特 征在于前侧上部反射镜和前述侧下部反射镜分别由若干个平面构成, 且相邻的侧下部反射镜的分界部分呈曲面状。

说明书


感热式制板装置的光照射装置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感热孔版原纸上感热穿孔成象的感热式制版装置中的、将光照射到与原稿图像相重叠的感热孔版原纸上的光照射装置。

    图5为原有的感热式制版装置1的斜视图。按压板3以可转动方式装在基台2上。在基台2上面,设有装载原稿的台座4。在与台座4相对的按压板3的下面处,为设有透明板5的开口部6。在透明板5的下面侧,以可装拆方式装着感热孔版原纸组合体。感热孔版原纸组合体,为在框体一侧贴有由多孔性支持体和贴合在该支持体上的感热膜构成的感热孔版原纸,且在另一侧贴有油墨不能通过的罩板的边缘的组合体。

    如图5所示,前述按压板3的开口部6处,以可装拆方式装有光照射装置10。光照射装置10为具有略呈四角锥状的筐形体11。如图6所示,在光照射装置10地筐形体11的内部,以可更换方式装有作为发光组件的闪光灯泡12。在该筐形体11的内面处还设有反光镜13。反光镜13由与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面相平行的、与闪光灯泡12的基部配置在同一平面内的上反射镜14,和按预定角度相对于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面配置的侧反射镜15构成。两反射镜14、15均呈平面状。

    将原稿装在基台2的台座4上,将感热孔版原纸组合体装在按压板3的透明板5处,并将光照射装置10装在按压板3的开口部6。当将按压板3压至基台2一边时,感热孔版原纸组合体的感热孔版原纸与原搞相密接,同时关闭图中未示出的开关机构,使光照射装置10工作。闪光灯泡12闪光,该闪光穿过透明板5和感热孔版原纸,使原稿上的图象发热。在感热孔版原纸的热敏膜上形成与原搞图像相对应的穿孔图象。

    这种感热式制板装置1还可用作制板后的印刷装置。即打开制版后的感热孔版组合体的罩板4,在框体内的感热孔版原纸上装上油墨,再闭合罩板。将该感热孔版原纸组合体从感热孔版原纸朝下的方式装入前述按压板3。若在基台2的台座4上装入印刷用纸,并将按压板3压至基台2一边,便可将感热孔版原纸组合体的感热孔版原纸压在印刷用纸上,并在印刷用纸上实施孔版印刷。

    对于上述的原有的感热式制板装置1,在制版时使感热孔版原纸受热穿孔的闪光为由闪光灯泡12发出的略呈放射状的照射光,它包括直接到达感热孔版原纸上的光(直射光)和由反射镜13反射后到达感热孔版原纸上的光(间接光)。

    在原有的感热式制版装置1的光照射装置10中,由为使感热孔版原纸上光量分布均匀而设置的反射镜13反射的光,不能均匀地到达感热孔版原纸。即在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面外周部处,会因光照不足而产生制版不良现象,这种现象在制版面的整个版面或接近整个版面上形成有图象时,在制版面外周部存在有满版图象时,在印刷物上表现的特别明显。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即使在制版面接近整个版面上形成有图象,在制版面外周部存在有满版图象时,也可以在感热孔版原纸的整个制版面上实施均匀制版的感热式制版装置的光照射装置。

    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热式制板装置的光照射装置,具有配置在感热孔版原纸制版面处的、开口朝下的筐形体,设在前述筐形体内的发光组件,和设在前述筐形体内的、可将由前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反射至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面的反射镜。而且,前述反射镜包括与前述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面相接的侧下部反射镜,按预定角度与前述侧下部反射镜相接的侧上部反射镜,以及与前述侧上部反射镜相接的、与前述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面相平行的上反射镜。

    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热式制板装置的光照射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热式制板装置的光照射装置中,还具有前述侧上部反射镜和前述侧下部反射镜为平面反射镜的特征。

    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热式制板装置的光照射装置,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热式制板装置的光照射装置中,还具有前述侧下部反射镜和前述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面成直角的特征。

    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热式制版装置的光照射装置,是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热式制板装置的光照射装置中,还具有前述侧下部反射镜的上端位于前述发光组件下端之下的特征。

    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热式制版装置的光照射装置,是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热式制板装置的光照射装置中,还具有前述侧上部反射镜和前述侧下部反射镜分别由若干平面构成,且相邻的侧下部反射镜的分界部分呈曲面状的特征。

    若采用上述构成,至少将具有下述作用。由发光组件直射到侧下部反射镜的光,将由其反射到达制版面的外周部。由侧上部反射镜反射的光中的至少一部分,将由侧下部反射镜再次反射而到达制版面外周部。虽然由发光组件直射到制版面外周部的光较少,但由反射镜反射而间接到达的光密度较高,故可在整个制版面实现均匀制板。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3(a)为表示原有光照射装置的模拟的反射状态的示意图,图3(b)为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光照射装置的模拟的反射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光照射装置中的反射镜的另一构成方式的剖面图,它与沿图1中B-B线剖开的剖面图相对应。

    图5为具有原有的光照射装置的感热式制板装置的斜视图。

    图6为原有的光照射装置的剖面图。

    下面详细地说明最佳实施例。

    先参考图1-图4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感热式制板装置的光照射装置20。可使用本光照射装置20的感热式制板装置与参考图5所说明的原有的感热式制版装置1相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光照射装置20具有略呈四角锥台状的筐形体21。筐形体21的底面是开放的,且这部分与设在感热式制版装置的按压板处的透明板102相接。该透明板102的下面,为与感热孔版原纸密接配置的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面101。在筐形体21的内面没有略呈四角锥台状的反射镜22。该反射镜22也是底面开放的。反射镜22包括与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面平行且相对的一面的上反射镜23,与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面相接的、由该制版面垂直立起的四面侧下部反射镜24,以及设在侧下部反射镜24和上反射镜23之间的、按预定角度与侧下部反射镜24相接的四面侧上部反射镜25。上部和侧下部反射镜24、25为平面镜。

    本实施例的反射镜为铝制镜,在上反射镜23和侧上部反射镜25处形成有若干个图中未示出的略呈半球形的凸部。由闪光灯泡发出的光被这些凸部漫射,从而可减少闪光灯泡的个体差在制版时所产生的不均匀性。

    在设在上反射镜23上的孔23a处,以可更换方式装有作为发光组件的闪光灯泡12。当将本光照射装置20装在感热式制版装置的按压板3上,并进行将该按压板3压至基台2一侧等的预定制版动作时,闪光灯泡12由设在感热式制版装置处的图中未示出的电源通电并发出闪光。也可用放电管等作发光组件。

    下面以举例方式给出本光照射装置20的具体形状、尺寸的一个实例。反射镜22的底面开口部100的尺寸为适合于明信片制版的150毫米×102毫米的矩形。反射镜22的底面开口部100和上反射镜23间的间隔为59毫米。反射镜22的底面开口部100与设在感热式制版装置的按压板处的厚度为4毫米的透明板102相接,该透明板102的下面为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面101。因此,感热式制版装置的按压板101和上反射镜23的间隔为63毫米。侧下部反射镜24由反射镜22的底面开口部100垂直立起,且该立起尺寸为6毫米。闪光灯泡12的下端和反射镜22的底面开口部100的间隔为20毫米。这样,闪光灯泡12下端和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面101间的间隔为24毫米。在本实施例中,侧下部反射镜24的上端比闪光灯泡12的下端还向下。侧下部反射镜24和侧上部反射镜25间的角度为155°。

    图3(a)示出了原有反射镜的光路。图3(b)示出了使用本实施例的反射镜22时与图3(a)所示光路相类似的光路。在图3(b)中,由发光组件(闪光灯泡12)直射到侧下部反射镜24的光,将由其反射而到达制版面101的外周部。而且,由发光组件(闪光灯泡12)到达侧上部反射镜25,由侧上部反射镜15反射的光中的至少一部分,将由侧下部反射镜24再次反射并到达制版面101的外周面。由侧上部反射镜25和侧下部反射镜24反射而到达制版面101的光为间接光,在图3(b)中用一点划线表示。在如图3(a)所示的原有的反射镜中的光路中,由侧反射镜15反射并入射至制版面101的光为间接光,并在图中用一点划线表示。由发光组件直接到达制版面101外周部的光,即如图3(a)、(b)中破折线所示的直射光较少。然而,在图3(b)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由上部及侧下部反射镜25、24反射而间接到达的间接光的密度,要比图3(a)所示的场合高。因此和原有实例相比,采用本实施例可在整个制版面100上均匀制版。

    若如图4所示,相邻的侧面下反射镜24、24的分界部分26呈曲面状,在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面101的外周部内,特别是在光聚集的拐角部101处,将有比原来更多的光到达。因此在本实例中,若如图4所示,相邻接的侧下部反射镜24的分界部分26呈曲面状,则可更为均匀的进行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

    侧下部反射镜24和侧上部反射镜25间的角度,感热制版原纸的制版面101和侧下部反射镜24间的角度,只要大于侧下部反射镜24的内面和制版面101间的角度,即直角即可(纯角),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可适当地设定,只要和过去相比在包含制版面101的外周面的区域内,可更均匀地聚集反射光即可。

    若采用本发明,由于感热式制版装置的光照射装置中,与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面相接的侧下部反射镜,是按预定角度与侧上部反射镜相接的,故在由发光组件直接到达的光较少的制版面的外周部处,由反射镜反射而间接到达的光的密度较高,从而可在整个制版面上实施均匀的制版。

感热式制板装置的光照射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感热式制板装置的光照射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感热式制板装置的光照射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热式制板装置的光照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热式制板装置的光照射装置.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感热式制版装置的光照射装置,它具有配置在感热孔版原纸的制版面处的开口朝下的筐形体,设在前述筐形体内的发光组件,以及设在前述筐形体的可使前述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反射至感热孔版原纸制版面的反射镜,且该反射镜具有与前述感热孔版原纸制版面相接的侧面下部反射镜,按预定角度与前述侧下部反射镜相连的侧上部反射镜,以及与前述侧上部反射镜相连的、与前述感热孔版原纸制版面相平行的上反射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他波的类似技术;电记录术;全息摄影术〔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