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羽绒服.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6547246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0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20698576.3

申请日:

20180510

公开号:

CN208144475U

公开日:

201811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1D3/00,A41D27/00,A41D31/02

主分类号:

A41D3/00,A41D27/00,A41D31/02

申请人:

江苏纳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红霞,田龙,周华,林童

地址: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新区世纪大道266号江海智汇园D1幢

优先权:

CN201820698576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与羽绒服本体连接的帽子,羽绒服本体包括面层、位于面层内侧的第一中间层、位于第一中间层内侧的第二中间层及位于第二中间层内侧的里层,第一中间层及第二中间层之间填充有絮片,面层的表面涂覆有超疏水疏油防污涂料,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分别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在轻薄(充绒量少)的前提下,能够保持非常好的保暖效果,而且透气性好,穿着舒适;同时羽绒服具有很强的抗湿、防污性能,使得羽绒服不仅易于清洗、保养,而且在潮湿和雨雪等天气,不会因为羽绒服被浸湿而造成保暖性降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与羽绒服本体连接的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服本体包括面层、位于面层内侧的第一中间层、位于第一中间层内侧的第二中间层及位于第二中间层内侧的里层,所述第一中间层及第二中间层之间填充有絮片,所述面层的表面涂覆有超疏水疏油防污涂料,所述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分别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及第一中间层之间也填充有絮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片为超疏水疏油羽绒或普通羽绒或片状纳米纤维非织造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服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延伸层,延伸层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羽绒服本体的底端,延伸层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设置于羽绒服本体的内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层内设置有发热电阻丝,延伸层的表面设置有与发热电阻丝连接的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层的一端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羽绒服本体的里层的内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服本体的后侧面上设置有两个盒体,所述盒体与羽绒服本体固连,盒体内设置有可相对盒体转动的旋转体,旋转体的表面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设置有弹簧圈,所述弹簧圈的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弹簧圈的另一端与连接线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设于盒体侧壁上的穿孔并与连接头连接,两个盒体上的连接头可拆卸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羽绒服,其特征在于:两个连接头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两个连接头的一个连接头内设置有电池,另一个连接头上设置有LED灯,当两个连接头连接在一起时,所述电池与LED灯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羽绒服,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羽绒服。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穿着舒适度和功能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已不仅仅局限于衣物蔽体的层面,而是向多功能、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羽绒突出的性能优势,将其作为填充物的羽绒服不仅轻盈保暖,而且调温控湿,逐渐成为寒冷天气人们保暖御寒的首选。然而羽绒服同样面临着一些致命的缺陷。如1)目前提高羽绒服保暖效果的手段比较单一,只能通过增加充绒量,导致羽绒服比较厚重;2)当遇到雨雪天气或湿度较大的时候,羽绒服会被浸湿,从而降低保暖效果和舒适性;3)人们在穿着羽绒服时,很容易沾染油渍、污渍等,然而清洗和保养羽绒服是困扰人们多年的问题,90%的羽绒服标明要手洗,切忌干洗。因为干洗用的洗涤剂会影响保暖性,也会使布料老化;而机洗和甩干,被拧搅后的羽绒服,极易导致填充物薄厚不均,使得衣物走形,影响美观和保暖性。因此开发既轻薄透气又防污抗湿的高品质的羽绒服成为市场需求。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新型羽绒服,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薄、透气、抗湿、防污的新型羽绒服。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在轻薄(充绒量少)的前提下,能够保持非常好的保暖效果,而且透气性好,穿着舒适;同时所述羽绒服具有很强的抗湿、防污性能,使得羽绒服不仅易于清洗、保养,而且在潮湿和雨雪等天气,不会因为羽绒服被浸湿而造成保暖性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与羽绒服本体连接的帽子,所述羽绒服本体包括面层、位于面层内侧的第一中间层、位于第一中间层内侧的第二中间层及位于第二中间层内侧的里层,所述第一中间层及第二中间层之间填充有絮片,所述面层的表面涂覆有超疏水疏油防污涂料,所述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分别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面层的表面涂覆有超疏水疏油防污涂料,使得新型羽绒服具有很强的抗湿、防污性能,该羽绒服不仅易于清洗、保养,而且在潮湿和雨雪等天气,不会因为羽绒服被浸湿而造成保暖性降低。此外,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孔径较小,能够方便有效地保持絮片中的静止空气含量,以提高保暖效果;同时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孔隙率较大,因此保持了羽绒服的透气性,当使用具有红外吸收或反射的纳米纤维时,纳米纤维层会降低由于红外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并提高絮片的温度,这不仅有利于保暖,而且加速水份、湿气的散发。同时第一中间层及第二中间层的设置,使得新型羽绒服保暖效果更好,絮片内的温度不易散发,从而减少了絮片的填充量,使得新型羽绒服更轻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所述面层及第一中间层之间也填充有絮片。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所述絮片为超疏水疏油羽绒或普通羽绒或片状纳米纤维非织造布。

超疏水疏油羽绒使絮片具有更高的空气保持率、透气性、耐湿性和抗污能力,因此提高了絮片的保暖性及抗湿抗污性能;普通羽绒能够起到导湿的作用,由于互穿毛细管网络的存在,使得湿气能够排出,但需要经历曲折的路径,因此阻隔了热量随湿气的散失,进一步增加了絮片的保暖性;片状纳米纤维非织造布在絮片中形成高透气、导湿微窗口,加强保暖效果,同时加速水分的向外扩散。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所述羽绒服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延伸层,延伸层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羽绒服本体的底端,延伸层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设置于羽绒服本体的内侧面上。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所述延伸层内设置有发热电阻丝,延伸层的表面设置有与发热电阻丝连接的接口。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所述延伸层的一端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羽绒服本体的里层的内侧面上。

延伸层的设置,加强了使用人员在穿戴新型羽绒服时的选择性。当使用人员腿部较冷时,可将延伸层从里层内侧翻转过来,从而对实用人员腿部进行遮挡,此外通过发热电阻丝的设置,使用人员还可将其通过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从而使其发热,对实用人员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所述羽绒服本体的后侧面上设置有两个盒体,所述盒体与羽绒服本体固连,盒体内设置有可相对盒体转动的旋转体,旋转体的表面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设置有弹簧圈,所述弹簧圈的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弹簧圈的另一端与连接线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设于盒体侧壁上的穿孔并与连接头连接,两个盒体上的连接头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两个连接头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两个连接头的一个连接头内设置有电池,另一个连接头上设置有LED灯,当两个连接头连接在一起时,所述电池与LED灯连接。

盒体及连接线等结构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连接线及连接头对羽绒服本体的腰部进行束缚,从而使得新型羽绒服看起来更美观,更适合女性的审美。具体使用时,使用人员通过连接头拉动连接线,连接线克服弹簧圈的拉力向前移动,直至连接头绕过羽绒服本体的腰部并与另一个连接头连接,连接头连接后,位于一个连接头内的电池与另一个连接头上LED灯连接,LED灯亮,一方面提高了美观度,另一方面作为警示灯,提高了使用人员夜晚使用时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在轻薄(充绒量少)的前提下,能够保持非常好的保暖效果,而且透气性好,穿着舒适;同时所述羽绒服具有很强的抗湿、防污性能,使得羽绒服不仅易于清洗、保养,而且在潮湿和雨雪等天气,不会因为羽绒服被浸湿而造成保暖性降低。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的结构示意图(延伸层伸出);

图2为新型羽绒服的后视图;

图3是羽绒服本体的断面示意图;

图4是盒体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两个连接头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羽绒服本体;2:帽子;3:面层;4:第一中间层;5:第二中间层;6:里层;7:絮片;8:延伸层;9:盒体;10:旋转体;11:连接轴;12:弹簧圈;13:连接线;14:连接头;15:电池;16:LED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施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施例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1、与羽绒服本体连接的帽子2,羽绒服本体包括面层3、位于面层内侧的第一中间层4、位于第一中间层内侧的第二中间层5及位于第二中间层内侧的里层6,第一中间层及第二中间层之间填充有絮片7,面层的表面涂覆有超疏水疏油防污涂料,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分别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

其中,面层可由棉、麻、毛、化纤及其混纺或交织织物等制成。

纳米纤维非织造布可以利用静电纺丝技术、离心纺丝技术或离心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纺丝聚合物可以是合成聚合物,如尼龙-6、聚偏氟乙烯、聚偏否乙烯-六氟丙烯,聚丙烯腈、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聚酰亚胺,聚乳酸,聚己内酯等;也可以是天然聚合物,如纤维素,明胶,蚕丝蛋白、改性淀粉、壳聚糖等。

超疏水疏油防污涂料制备方法为:全氟化丙烯酸丁酯2.0克,全氟化硅氧烷0.2g,加入10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搅拌后得到稳定的超疏水疏油防污涂料。

超疏水疏油防污涂料的涂覆方法为:对羽绒服面料进行预处理,将其浸泡在清水中20分钟左右,取出后去除多余水份,再烘干,以使得材料表面洁净干燥。然后将面层浸在超疏水疏油防污涂料中10分钟(室温),然后挤出多余的溶液,放入100℃烘箱中烘干15分钟。

将羽绒浸在所述超疏水和疏油防污涂料中15分钟(室温),然后挤出多余的溶液,放入100℃烘箱中烘干60分钟。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新型羽绒服,面层及第一中间层之间也填充有絮片7。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新型羽绒服,絮片为超疏水疏油羽绒或普通羽绒或片状纳米纤维非织造布。

超疏水疏油羽绒可以使用氟基聚合物、嵌段共聚物等材料处理,处理方法可以为浸轧法、喷涂法及等离子气相沉积法等。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新型羽绒服,羽绒服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延伸层8,延伸层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羽绒服本体的底端,延伸层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设置于羽绒服本体的内侧面上。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新型羽绒服,延伸层内设置有发热电阻丝,延伸层的表面设置有与发热电阻丝连接的接口。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新型羽绒服,延伸层的一端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地连接于羽绒服本体的里层的内侧面上。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新型羽绒服,羽绒服本体的后侧面上设置有两个盒体9,盒体与羽绒服本体固连,盒体内设置有可相对盒体转动的旋转体10,旋转体的表面设置有连接轴11,连接轴的端部设置有弹簧圈12,弹簧圈的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弹簧圈的另一端与连接线13连接,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设于盒体侧壁上的穿孔并与连接头14连接,两个盒体上的连接头可拆卸地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新型羽绒服,两个连接头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两个连接头的一个连接头内设置有电池15,另一个连接头上设置有LED灯16,当两个连接头连接在一起时,电池与LED灯连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施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施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以上仅是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施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羽绒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新型羽绒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新型羽绒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羽绒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羽绒服.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698576.3 (22)申请日 2018.05.10 (73)专利权人 江苏纳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新区 世纪大道266号江海智汇园D1幢 (72)发明人 王红霞 田龙 周华 林童 (51)Int.Cl. A41D 3/00(2006.01) A41D 27/00(2006.01) A41D 31/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羽绒服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羽绒服, 包括羽绒 服本体、 与。

2、羽绒服本体连接的帽子, 羽绒服本体 包括面层、 位于面层内侧的第一中间层、 位于第 一中间层内侧的第二中间层及位于第二中间层 内侧的里层, 第一中间层及第二中间层之间填充 有絮片, 面层的表面涂覆有超疏水疏油防污涂 料, 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分别为纳米纤维非 织造布。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本实用新型的 新型羽绒服在轻薄(充绒量少)的前提下, 能够保 持非常好的保暖效果, 而且透气性好, 穿着舒适; 同时羽绒服具有很强的抗湿、 防污性能, 使得羽 绒服不仅易于清洗、 保养, 而且在潮湿和雨雪等 天气, 不会因为羽绒服被浸湿而造成保暖性降 低。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0。

3、8144475 U 2018.11.27 CN 208144475 U 1.一种新型羽绒服, 包括羽绒服本体、 与羽绒服本体连接的帽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羽 绒服本体包括面层、 位于面层内侧的第一中间层、 位于第一中间层内侧的第二中间层及位 于第二中间层内侧的里层, 所述第一中间层及第二中间层之间填充有絮片, 所述面层的表 面涂覆有超疏水疏油防污涂料, 所述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分别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羽绒服,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层及第一中间层之间也填充 有絮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羽绒服, 其特征在于: 所述絮片为超疏水疏油羽绒或普通 羽绒或片状纳。

4、米纤维非织造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羽绒服, 其特征在于: 所述羽绒服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延伸 层, 延伸层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羽绒服本体的底端, 延伸层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设置于羽绒服 本体的内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羽绒服, 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层内设置有发热电阻丝, 延伸层的表面设置有与发热电阻丝连接的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羽绒服, 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层的一端通过魔术贴可拆 卸地连接于所述羽绒服本体的里层的内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羽绒服, 其特征在于: 所述羽绒服本体的后侧面上设置有 两个盒体, 所述盒体与羽绒服本体固连, 盒体内设置有可相。

5、对盒体转动的旋转体, 旋转体的 表面设置有连接轴, 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设置有弹簧圈, 所述弹簧圈的一端与连接轴连接, 弹 簧圈的另一端与连接线连接, 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设于盒体侧壁上的穿孔并与连接头 连接, 两个盒体上的连接头可拆卸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羽绒服, 其特征在于: 两个连接头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 连接, 两个连接头的一个连接头内设置有电池, 另一个连接头上设置有LED灯, 当两个连接 头连接在一起时, 所述电池与LED灯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144475 U 2 一种新型羽绒服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羽绒服, 尤其。

6、涉及一种新型羽绒服。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服装穿着舒适度和功能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 前已不仅仅局限于衣物蔽体的层面, 而是向多功能、 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羽绒突出的性 能优势, 将其作为填充物的羽绒服不仅轻盈保暖, 而且调温控湿, 逐渐成为寒冷天气人们保 暖御寒的首选。 然而羽绒服同样面临着一些致命的缺陷。 如1)目前提高羽绒服保暖效果的 手段比较单一, 只能通过增加充绒量, 导致羽绒服比较厚重; 2)当遇到雨雪天气或湿度较大 的时候, 羽绒服会被浸湿, 从而降低保暖效果和舒适性; 3)人们在穿着羽绒服时, 很容易沾 染油渍、 污渍等, 然而清洗和保养羽绒。

7、服是困扰人们多年的问题, 90的羽绒服标明要手 洗, 切忌干洗。 因为干洗用的洗涤剂会影响保暖性, 也会使布料老化; 而机洗和甩干, 被拧搅 后的羽绒服, 极易导致填充物薄厚不均, 使得衣物走形, 影响美观和保暖性。 因此开发既轻 薄透气又防污抗湿的高品质的羽绒服成为市场需求。 0003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 本设计人, 积极加以研究创新, 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新型 羽绒服, 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薄、 透气、 抗湿、 防污的新 型羽绒服。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在轻薄(充绒量少)的前提下, 能够保持非常好的保暖。

8、 效果, 而且透气性好, 穿着舒适; 同时所述羽绒服具有很强的抗湿、 防污性能, 使得羽绒服不 仅易于清洗、 保养, 而且在潮湿和雨雪等天气, 不会因为羽绒服被浸湿而造成保暖性降低。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 包括羽绒服本体、 与羽绒服本体连接的帽子, 所述羽绒 服本体包括面层、 位于面层内侧的第一中间层、 位于第一中间层内侧的第二中间层及位于 第二中间层内侧的里层, 所述第一中间层及第二中间层之间填充有絮片, 所述面层的表面 涂覆有超疏水疏油防污涂料, 所述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分别为纳米纤维非织造布。 0006 借由上述方案,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

9、, 面层的 表面涂覆有超疏水疏油防污涂料, 使得新型羽绒服具有很强的抗湿、 防污性能, 该羽绒服不 仅易于清洗、 保养, 而且在潮湿和雨雪等天气, 不会因为羽绒服被浸湿而造成保暖性降低。 此外, 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孔径较小, 能够方便有效地保持絮片中的静止空气含量, 以提高 保暖效果; 同时纳米纤维非织造布的孔隙率较大, 因此保持了羽绒服的透气性, 当使用具有 红外吸收或反射的纳米纤维时, 纳米纤维层会降低由于红外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 并提高 絮片的温度, 这不仅有利于保暖, 而且加速水份、 湿气的散发。 同时第一中间层及第二中间 层的设置, 使得新型羽绒服保暖效果更好, 絮片内的温度不易散发。

10、, 从而减少了絮片的填充 量, 使得新型羽绒服更轻薄。 0007 进一步的,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 所述面层及第一中间层之间也填充有絮片。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8144475 U 3 0008 进一步的,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 所述絮片为超疏水疏油羽绒或普通羽绒或 片状纳米纤维非织造布。 0009 超疏水疏油羽绒使絮片具有更高的空气保持率、 透气性、 耐湿性和抗污能力, 因此 提高了絮片的保暖性及抗湿抗污性能; 普通羽绒能够起到导湿的作用, 由于互穿毛细管网 络的存在, 使得湿气能够排出, 但需要经历曲折的路径, 因此阻隔了热量随湿气的散失, 进 一步增加了絮片的保暖。

11、性; 片状纳米纤维非织造布在絮片中形成高透气、 导湿微窗口, 加强 保暖效果, 同时加速水分的向外扩散。 0010 进一步的,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 所述羽绒服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延伸层, 延伸 层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羽绒服本体的底端, 延伸层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设置于羽绒服本体的内 侧面上。 0011 进一步的,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 所述延伸层内设置有发热电阻丝, 延伸层的 表面设置有与发热电阻丝连接的接口。 0012 进一步的,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 所述延伸层的一端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地连 接于所述羽绒服本体的里层的内侧面上。 0013 延伸层的设置, 加强了使用人员在穿戴新型羽绒服时的选。

12、择性。 当使用人员腿部 较冷时, 可将延伸层从里层内侧翻转过来, 从而对实用人员腿部进行遮挡, 此外通过发热电 阻丝的设置, 使用人员还可将其通过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 从而使其发热, 对实用人员进行 加热。 0014 进一步的,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 所述羽绒服本体的后侧面上设置有两个盒 体, 所述盒体与羽绒服本体固连, 盒体内设置有可相对盒体转动的旋转体, 旋转体的表面设 置有连接轴, 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设置有弹簧圈, 所述弹簧圈的一端与连接轴连接, 弹簧圈的 另一端与连接线连接, 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设于盒体侧壁上的穿孔并与连接头连接, 两个盒体上的连接头可拆卸地连接。 0015 进一。

13、步的,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 两个连接头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连接, 两 个连接头的一个连接头内设置有电池, 另一个连接头上设置有LED灯, 当两个连接头连接在 一起时, 所述电池与LED灯连接。 0016 盒体及连接线等结构的设置, 使得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连接线及连接头对羽绒服本 体的腰部进行束缚, 从而使得新型羽绒服看起来更美观, 更适合女性的审美。 具体使用时, 使用人员通过连接头拉动连接线, 连接线克服弹簧圈的拉力向前移动, 直至连接头绕过羽 绒服本体的腰部并与另一个连接头连接, 连接头连接后, 位于一个连接头内的电池与另一 个连接头上LED灯连接, LED灯亮, 一方面提高了美观度,。

14、 另一方面作为警示灯, 提高了使用 人员夜晚使用时的安全性。 0017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在轻薄(充绒量少)的前提下, 能够保持非常 好的保暖效果, 而且透气性好, 穿着舒适; 同时所述羽绒服具有很强的抗湿、 防污性能, 使得 羽绒服不仅易于清洗、 保养, 而且在潮湿和雨雪等天气, 不会因为羽绒服被浸湿而造成保暖 性降低。 0018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手段, 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 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 细说明如后。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8144475 U 4 附图说明 00。

15、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羽绒服的结构示意图(延伸层伸出); 0020 图2为新型羽绒服的后视图; 0021 图3是羽绒服本体的断面示意图; 0022 图4是盒体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是两个连接头的连接示意图。 0024 图中, 1: 羽绒服本体; 2: 帽子; 3: 面层; 4: 第一中间层; 5: 第二中间层; 6: 里层; 7: 絮 片; 8: 延伸层; 9: 盒体; 10: 旋转体; 11: 连接轴; 12: 弹簧圈; 13: 连接线; 14: 连接头; 15: 电池; 16: LED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 对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

16、详细描述。 以下实 施例用于说明本实施例, 但不用来限制本实施例的范围。 0026 参见图1至图5, 本实施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羽绒服, 包括羽绒服本体1、 与 羽绒服本体连接的帽子2, 羽绒服本体包括面层3、 位于面层内侧的第一中间层4、 位于第一 中间层内侧的第二中间层5及位于第二中间层内侧的里层6, 第一中间层及第二中间层之间 填充有絮片7, 面层的表面涂覆有超疏水疏油防污涂料, 第一中间层和第二中间层分别为纳 米纤维非织造布。 0027 其中, 面层可由棉、 麻、 毛、 化纤及其混纺或交织织物等制成。 0028 纳米纤维非织造布可以利用静电纺丝技术、 离心纺丝技术或离心静电纺丝技术。

17、制 备。 纺丝聚合物可以是合成聚合物, 如尼龙-6、 聚偏氟乙烯、 聚偏否乙烯-六氟丙烯, 聚丙烯 腈、 聚乙烯醇, 聚氯乙烯, 聚丙烯酸酯, 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 聚酰亚胺, 聚乳酸, 聚己内酯等; 也可以是天然聚合物, 如纤维素, 明胶, 蚕丝蛋白、 改性淀粉、 壳聚糖等。 0029 超疏水疏油防污涂料制备方法为: 全氟化丙烯酸丁酯2.0克, 全氟化硅氧烷0.2g, 加入100毫升二甲基甲酰胺, 搅拌后得到稳定的超疏水疏油防污涂料。 0030 超疏水疏油防污涂料的涂覆方法为: 对羽绒服面料进行预处理, 将其浸泡在清水 中20分钟左右, 取出后去除多余水份, 再烘干, 以使得材料表面洁净干。

18、燥。 然后将面层浸在 超疏水疏油防污涂料中10分钟(室温), 然后挤出多余的溶液, 放入100烘箱中烘干15分 钟。 0031 将羽绒浸在所述超疏水和疏油防污涂料中15分钟(室温), 然后挤出多余的溶液, 放入100烘箱中烘干60分钟。 0032 作为优选, 本实施例的新型羽绒服, 面层及第一中间层之间也填充有絮片7。 0033 作为优选, 本实施例的新型羽绒服, 絮片为超疏水疏油羽绒或普通羽绒或片状纳 米纤维非织造布。 0034 超疏水疏油羽绒可以使用氟基聚合物、 嵌段共聚物等材料处理, 处理方法可以为 浸轧法、 喷涂法及等离子气相沉积法等。 0035 作为优选, 本实施例的新型羽绒服, 羽。

19、绒服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延伸层8, 延伸层的 一端固定设置于羽绒服本体的底端, 延伸层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设置于羽绒服本体的内侧面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8144475 U 5 上。 0036 作为优选, 本实施例的新型羽绒服, 延伸层内设置有发热电阻丝, 延伸层的表面设 置有与发热电阻丝连接的接口。 0037 作为优选, 本实施例的新型羽绒服, 延伸层的一端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地连接于羽 绒服本体的里层的内侧面上。 0038 作为优选, 本实施例的新型羽绒服, 羽绒服本体的后侧面上设置有两个盒体9, 盒 体与羽绒服本体固连, 盒体内设置有可相对盒体转动的旋转体10, 旋转体的表面设置有连。

20、 接轴11, 连接轴的端部设置有弹簧圈12, 弹簧圈的一端与连接轴连接, 弹簧圈的另一端与连 接线13连接, 连接线的另一端穿过设于盒体侧壁上的穿孔并与连接头14连接, 两个盒体上 的连接头可拆卸地连接。 0039 作为优选, 本实施例的新型羽绒服, 两个连接头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地连接, 两个 连接头的一个连接头内设置有电池15, 另一个连接头上设置有LED灯16, 当两个连接头连接 在一起时, 电池与LED灯连接。 0040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且 在不背离本实施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 现本实施例。

21、。 因此,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0041 此外, 以上仅是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 并不用于限制本实施例, 应当指出, 对 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施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 干改进和变型, 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同时,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 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 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 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8144475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7 CN 208144475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8 CN 208144475 U 8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9 CN 208144475 U 9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0 CN 208144475 U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