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食性勺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于一次性的餐具的需求越来越大。一般而言,一次性餐具(如勺子)常使用塑料制成,而塑料由于其难降解性,对环境产生了较大的破坏。而钢制勺子或者木制勺子的成本较高,难以推广使用。
中国专利CN 1312316 A利用小麦、大米、玉米、高粱等面粉,通过膨化和蒸汽喷敷,然后压制得到了可食用的餐具。然而,其强度十分的差,其最多仅可以用于制作碗碟之类不需要较大抗折强度的器具。
中国专利CN 105433462 A同样利用热压成型的方式获得了公开了一种可食性餐具,相对于现有技术,其主要解决了口味的问题。
中国专利CN 102101526 A公布了一种机械性能好且耐高温的可食性餐具,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强度不高的问题,但其原料并非直接采用粮食,且在制备过程中加入了过多的添加物,成本较为高昂。
中国专利CN 106035459 A虽然利用了紫薯作为原料制备了可食用勺子,但其实质上仅仅是制备出了勺子状的菜肴,并不具备一般勺子所需的抗折性。
另外,现有的以粮食为原料制备的勺子,由于其紧密性较差和制备方法的不足,造成所得勺子难以在高湿度环境中存放,保质期很短。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强度高且耐储存的可食性勺子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食性勺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可食性勺子强度高,在可与塑料或者木制勺子的使用环境相同;且所得可食性勺子的保质期长,耐温耐湿。该方法包括:
(1)将粮食打成粉末,过200~250筛,得粮食粉末;
(2)按重量份计,准备80~120份粮食粉末、20~22份水、1-3份食用油;
(3)将步骤(2)准备的水加入步骤(2)准备的粮食粉末进行混合搅拌后加入食用油,调和至成面团,进行调和时,环境温度控制在18~25℃,面团温度控制在20~35℃;之后进行静置处理;
(4)对步骤(3)所得物进行辊压,于18~25℃下进行静置处理;然后放入模具中;
(5)在180℃下,对步骤(4)所得物进行预热;之后在面火为170~190℃,底火为170~190℃下,烘烤15~35分钟;
(6)对步骤(5)所得物进行冷却,即得;
所述粮食由A和B两个部分组成,所述A为大米、小麦、小米、高粱、糯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B为马铃薯、玉米、红薯、红豆中的至少一种;所述A与B的质量比为3~5:1~2。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2)中,按重量份计,准备100份粮食粉末、21.5份水、1.5份食用油。
优选的,步骤(3)中,静置处理的时间为10~15分钟;和/或步骤(4)中,静置处理的时间为5~10分钟。
优选的,步骤(2)中还准备适量辅料,所述辅料包括白糖或食盐。当需要可食性勺子具备一些口味(如甜味或咸味)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偏好,适当的加入一些调味剂。
优选的,步骤(5)中,预热时间为5~10分钟。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5)中,面火为180℃,底火为180℃,烘烤时间为30分钟。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A为大米或小米;所述B为玉米或红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粮食中A与B的质量比为4:1.5。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可食性勺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得可食性勺子的制备原料均为粮食,不添加任何防腐剂或者用于增强强度和亲疏水性的化学试剂,具有生态、营养、健康的优点;
2、本发明所得可食性勺子的强度高,其使用环境与一般的塑料或者木制勺子无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3、本发明所得可食性勺子耐温、耐湿,具有较长的保质期,适合于实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食用勺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粮食打成粉末,过200~250筛,得粮食粉末;
(2)按重量份计,准备80份粮食粉末、20份水、1份食用油;
(3)将步骤(2)准备的水加入步骤(2)准备的粮食粉末进行混合搅拌后加入食用油,调和至成面团,进行调和时,环境温度控制在18~25℃,面团温度控制在20~35℃;之后进行静置处理;
(4)对步骤(3)所得物进行辊压,于18~25℃下进行静置处理;然后放入模具中;
(5)在180℃下,对步骤(4)所得物进行预热;之后在面火为190℃,底火为190℃下,烘烤15分钟;
(6)对步骤(5)所得物进行冷却,即得;
所述粮食由A和B两个部分组成,所述A为高粱;所述B为红薯;所述A与B的质量比为3:1。
实施例2
(1)将粮食打成粉末,过200~250筛,得粮食粉末;
(2)按重量份计,准备120份粮食粉末、22份水、3份食用油;
(3)将步骤(2)准备的水加入步骤(2)准备的粮食粉末进行混合搅拌后加入食用油,调和至成面团,进行调和时,环境温度控制在18~25℃,面团温度控制在20~35℃;之后进行静置处理;
(4)对步骤(3)所得物进行辊压,于18~25℃下进行静置处理;然后放入模具中;
(5)在180℃下,对步骤(4)所得物进行预热;之后在面火为170℃,底火为170℃下,烘烤35分钟;
(6)对步骤(5)所得物进行冷却,即得;
所述粮食由A和B两个部分组成,所述A为糯米;所述B为马铃薯;所述A与B的质量比为5:2。
实施例3
(1)将粮食打成粉末,过200~250筛,得粮食粉末;
(2)按重量份计,准备100份粮食粉末、21.5份水、1.5份食用油;
(3)将步骤(2)准备的水加入步骤(2)准备的粮食粉末进行混合搅拌后加入食用油,调和至成面团,进行调和时,环境温度控制在18~25℃,面团温度控制在20~35℃;之后进行静置处理;
(4)对步骤(3)所得物进行辊压,于18~25℃下进行静置处理;然后放入模具中;
(5)在180℃下,对步骤(4)所得物进行预热;之后在面火为180℃,底火为180℃下,烘烤30分钟;
(6)对步骤(5)所得物进行冷却,即得;
所述粮食由A和B两个部分组成,所述A为大米;所述B为玉米;所述A与B的质量比为4:1.5。
实施例4
除了A为小米;B为红豆之外,其余与实施例3一致。
对比实施例1
除只用红薯作为粮食原料之外,其余与实施例3一致。
对比实施例2
除不添加食用油之外,其余与实施例3一致。
实验例1
对实施例1-4、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2所得勺子进行强度测试,以CN 105433462 A为对照组1,CN 1312316 A为对照组2、以CN 106035459 A为对照组3,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对照组1 对照组2 对照组3 对比实施例1 对比实施例2 抗折强度(KPa) 496 483 512 523 119 65 80 267 328
实验例2
对实施例1-4、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2所得勺子在40℃下,60%湿度下,进行保质期测试。以CN 105433462 A为对照组1,CN 1312316 A为对照组2、以CN 106035459 A为对照组3。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对照组1 对照组2 对照组3 对比实施例1 对比实施例2 保质期(天) 7 7 7 7 2 1.5 2 5 5
对实施例1-4、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2所得勺子在20℃下,阴凉干燥环境下,进行保质期测试。以CN 105433462 A为对照组1,CN 1312316 A为对照组2、以CN 106035459 A为对照组3。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对照组1 对照组2 对照组3 对比实施例1 对比实施例2 保质期(天) 21 22 25 25 7 4 8 15 12
实验例3
对实施例1-4所得可食性勺子在121℃下高压灭菌15分钟,之后于45℃烘箱中烘干,抗折强度损失在8%以下。因此,本发明所得可食用勺子可以进行高温灭菌而不影响其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