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泪道阻塞的泪 道引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目前治疗泪道阻塞常用的方法是实施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泪道插 管手术、泪道支架手术等。鼻腔泪囊吻合术损伤较大,泪道插管手术术后复 发率较高。泪道支架放置泪道久了容易生成肉芽肿发造成再次堵塞,特别是 由于外伤、肿瘤、先天性泪道畸形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无法再通的难治性泪道 疾病,是临床上无法解决的问题,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排异性较低以及可以永久性留置泪道的泪 道引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泪道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泪道引流管和位于所述泪 道引流管的顶部、与所述泪道引流管连接的、具有与所述泪道引流管的内径 相同的中心圆孔的压帽;所述压帽自开孔的孔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帽沿片;所 述泪道引流管的内壁光滑。
进一步地,
所述泪道引流管为由金或钛或镍钛合金或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管。
所述压帽与所述泪道引流管一体成型。
所述泪道引流管与所述压帽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压帽的中心圆孔的 孔壁向下延伸形成贯通的筒状延伸段,所述泪道引流管的顶部从所述压帽子 下方插入所述延伸段,所述泪道引流管的外管壁与延伸段的内壁紧密接触, 使所述泪道引流管与所述压帽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压帽的中心的圆 孔的孔壁向下延伸形成贯通的筒状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从泪道引流管的上方 伸入泪道引流管的上管段,使泪道引流管的内管壁与延伸段的外壁紧密接触, 使泪道引流管与压帽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所述压帽的帽沿片为圆环片状或椭圆片状或翼片状。
再进一步地,所述泪道引流系统包括冲洗针,所述冲洗针的针头通过所 述压帽的中心圆孔插入所述泪道引流管,所述冲洗针的针头的中部弹性弧状 弯曲,以深入所述泪道引流管,推压所述冲洗针的针柄,将针管内的液体推 进所述泪道引流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泪道引流系统包括一疏导件,所述疏导件的一端通过 所述压帽的中心圆孔插入所述泪道引流管。
又进一步地,所述泪道引流系统包括固定钩,所述固定钩由手柄和与所 述手柄固定连接的钩组成,所述压帽的帽沿片上设有一固定用的小孔,所述 固定钩通过所述小孔与所述压帽连接,以固定所述泪道引流系统。
还进一步地,所述泪道引流系统包括导液丝,所述导液丝由医用聚丙烯 材料制成,其一端通过所述压帽的中心圆孔插入所述泪道引流管,并进一步 从所述泪道引流管的下管段的端部开口伸出;所述导液丝的另一端逐渐扩张 形成被卡在所述泪道引流管外、便于固定用的柄部,所述柄部中心有开孔, 所述压帽的帽沿片上还设有一缝线孔,通过穿过所述开孔与所述压帽的缝线 孔的线将所述导液丝与所述泪道引流管连接在一起。
所述导液丝的截面形状为其直径小于所述泪道引流管的内径的半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泪道引流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排异性低,泪液引流 功能好,可长期植入在人体鼻腔内(眼下睑穹窿部、泪囊部及鼻泪管部),可 长年使用,可根据需要与相应的部件配合,实现植入、导液、清洗、疏通, 定期清理会阻塞泪道引流管的管壁的污垢及沉积物、还可以清除泪道引流管 上口、下口异常增生的肉芽组织,更重要的是患者在植入本实用新型的泪道 引流管后可避免鼻腔泪囊吻合手术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泪道引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植入本实用新型的泪道引流系统的顺序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压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压帽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压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压帽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压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压帽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的泪道引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冲洗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的疏导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的疏导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的疏导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的疏导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的疏导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的疏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的固定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的压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1的导液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1的压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泪道引流管 2...压帽 3...中心圆孔 4...帽沿片 5...开口 6...延伸段 7...针头 8...针管 9...推进柄 10...疏导丝 11...金属丝 12...柄 13...圆片 14...手柄 15...钩 16...小孔 17...导液丝... 18...柄部 19...开孔 20...缝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泪道引流系统,包括中空的泪道引流管1 和和位于泪道引流管1的顶部、与泪道引流管1连接的、具有与泪道引流管1 的内径相同的中心圆孔3的压帽2。
由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或者甚至可以说不同个体的鼻腔宽度、结膜囊的深 度、以及鼻泪管的弯曲度等具体数据不尽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泪道引 流管的长度需要根据上述参数而进行调整,一般泪道引流管的长度为20~ 60mm。泪道引流管的外径根据人体解剖结构确定,优选0.8~4.0mm。本实用 新型的泪道引流管的内径优选0.6~1.8mm。本实用新型的泪道引流管的管壁 应尽量薄,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增加管内可供液体流过的中空的空间,有 利于液体的导流通过,以得到更好的疏通效果,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实 用新型的泪道引流管的管壁厚优选0.1~0.4mm。。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泪道引流管的内壁应尽量平滑,以避免因沉淀物沉积 而导致管壁阻塞。
本例中,泪道引流管1和压帽2是一体成型的。
本例中,压帽2自中心圆孔3的孔边缘向外水平延伸形成帽沿片4。帽沿 片的厚度优选0.5mm-12mm,且优选帽沿片的边沿圆钝、
本例中,压帽2的帽沿片的形状为圆环片状。
本例中,泪道引流管1为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管,为直管形状,其 内壁光滑,以便于导流,液体可通过泪道引流管的中空的管腔从泪道引流管 的底部开口5流出本实用新型的泪道引流系统。
本例中,泪道引流管长35mm,内径0.6mm,外径0.8mm,管壁厚0.2mm, 帽沿外径3mm。
在实施泪道阻塞的治疗手术时,将泪道引流管从结膜囊内下穹窿部向斜 下约45度角插入泪囊,经鼻腔造口将该管导入,其底部开口5植于中鼻道。 优选泪道引流管的外壁有浅螺纹状花纹,增加摩擦力,便于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泪道引流系统从被施术者的外部看去是不可视的。泪道引 流管埋设在人体内部,压帽的帽沿片被保留在人体下眼睑穹隆内,只有翻开 被施术者的下眼皮,才可隐约看到帽沿片。压帽的存在和其与泪道引流管的 紧密连接,进一步保证泪道引流管被保持在其被放置处,不会发生管口阻塞, 更不会发生泪道引流管的脱落和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泪道引流系统植入人体的顺序如图3所示,首先将中空的 套管从结膜囊内下穹窿部插入泪囊,套管的底部具有锐尖,有助于套管的植 入,套管的管壁上可有刻度,便于手术医生了解套管插入人体内部的深度, 然后将同样外壁上可有刻度的针芯沿着套管的管腔插入,并实时掌握针芯插 入深度,再抽出套管,鼻泪管在套管的作用下已经得到扩张,再从针芯上部 套设本实用新型的泪道引流系统,并在推助器械(图中未显示)的辅助下将 泪道引流系统向下推进,使泪道引流管达到植入位置。
此外,为了更好的掌握手术的进行情况,或者说泪道引流管的植入深度, 优选在泪道引流管的外管壁上标注刻度。
另外,对于压帽的结构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改良,比如考虑植入后的稳定 性,可以将帽沿片做成夹层的形式,将下眼睑夹紧在夹层之间,进一步增加 整个泪道引流系统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如图4-5所示的本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压帽与泪道引流管的连接方 式不同。本例中,压帽与泪道引流管不是一体成型的,而是可拆分的。本例 中,中心圆孔3的孔壁向下延伸形成贯通的筒状延伸段6,泪道引流管1的顶 部从压帽2下方插入延伸段6,泪道引流管1的外管壁与延伸段6的内壁紧密 接触,使两者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将延伸段从泪道引流管的上方伸入泪道引流管的 上管段内,使泪道引流管的内管壁与延伸段的外壁紧密接触,从而将泪道引 流管与压帽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例中,泪道引流管长30mm,内径0.8mm,外径1.0mm,管壁厚0.2mm, 帽沿外径3.2mm。
实施例3
本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压帽2的帽沿片的形状不同,本例中,帽沿 片是如图6-7所示的椭圆片状,同样通过其中心的圆孔与泪道引流管可拆卸地 紧密连接。
实施例4
本例与实施例2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压帽2的帽沿片的形状不同,本 例中,帽沿片是如图8-9所示的翼片状,为了适应人体结构,翼片向斜上方略 弯,同样通过其中心的圆孔与泪道引流管可拆卸地紧密连接。
实施例5
本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例中的泪道引流系统是用纯金材料制成, 其不会使人体发生排斥反应。在实施泪道阻塞的治疗手术时,将泪道引流管 从结膜囊内下穹窿部向斜下约45度角插入泪囊,当触及骨壁时垂直进入,导 入骨性鼻泪道管,使泪道引流管的底部插入鼻泪管,开口于下鼻道,手术中 根据被施术者泪道的生理弯曲程度,将泪道引流管的上部做一定程度的圆滑 的弧状弯折,使整个泪道引流管呈如图10所示的略弯折的形状,不需要再进 一步往下疏通。如图10所示的弯折的角度α为10-30°即可。且优选泪道引 流管外壁光滑。
本例中的泪道引流系统采用黄金材料制成,作为植入管,可以成为永久 性泪道,由于黄金的化学成份稳定及重金属盐的抗菌作用,这样的黄金义管 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作用较小,且无明显炎症反应,故可作为永久性植入物, 又因黄金具有良好延展性、柔韧性和可塑形性,容易制成各种弯度形态,是 一种优选的义管材料。
考虑到手术医生的操作方便、快捷和良好的手术效果,还可以考虑在用 黄金制成的泪道引流管的上部的管壁上增加一个向内凹进的小凹槽,这样在 确认植入深度后,可以沿着该凹槽弯折泪道引流管,弯折的效果更好,又可 以减少手术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
实施例6
本例中的泪道引流系统还包括一如图11所示的冲洗针,冲洗针的针头7 通过压帽2的中心的圆孔3插入泪道引流管1,冲洗针的针头具有弹性,其中 部略弯折,以能够更加深入泪道引流管,冲洗针的针管8中充满液体,在需 要冲洗泪道引流管1时,推压冲洗针的推进柄9,将针管8内的液体推进泪道 引流管1。这里所用的液体可以是生理盐水或者具有杀菌消炎功能的药水,以 对泪道引流管下部出口处的组织进行消毒杀菌。
本例中,针头的中部为与实施例5的泪道引流管的形状相匹配的弧状弯 曲形。
实施例7
本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也在于:本例中的泪道引流系统包括一疏导件, 疏导件的一端通过压帽2的中心圆孔3插入泪道引流管1。
本例中的疏导件如图12-13所示,由金属制成,其一端表现为金属丝11, 伸入泪道引流管,其长度应足够长,以使其伸入泪道引流管的一端从泪道引 流管的下管段的底部开口伸出,以疏通鼻泪管下端,另一端位于泪道引流管 外并逐渐扩张形成便于抓握的柄12。制作疏导件的材料可以是不会引起人体 排斥反应的金属材料,如金、钛等。
实施例8
本例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考虑实际操作时的稳定性,在疏导件的柄 12上还固定有如图14-16所示的圆片13,以进一步增加抓握面积,保证疏导 件的一端通过压帽的中心的圆孔插入泪道引流管时的泪道引流系统的稳定。
实施例9
本例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本例中的疏导件的金属丝演变为中空的疏 导管(图中未表示),该疏导管伸入泪道引流管,该疏导管的管腔内可插入如 图17所示的的用医用聚丙烯材料制成的疏导丝10,疏导丝10从疏导管的上 部的管腔开口处插入,从泪道引流管的下管段的底部的开口伸出,待疏导丝 10植入后,可以抽出疏导管,仅保留疏导丝在人体内,并牵引其上下移动, 起到扩张下鼻道,清除泪道引流管上口、下口异常增生的肉芽组织,达到疏 通鼻泪管的效果。
这里的疏导丝还可以使用镍钛记忆钢丝(图中未表示),其一端插入泪道 引流管并从泪道引流管的下管段的底部的开口伸出后,可根据其记忆特性弯 曲,以努力恢复至原有的弯曲程度,起到清除引流管上口、下口异常增生的 肉芽组织的作用。
实施例10
为了获得更好的稳定效果,避免患者受到伤害的可能,在对本实用新型 的泪道引流系统进行前述实施例6-9的清洗、消毒、清除增生的多余组织时, 还可配合使用如图18所示的固定钩,该固定钩由手柄14和与手柄固定连接 的钩15组成,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如图19所示的压帽的帽沿片上设置固 定用的小孔16,固定钩的钩15穿过该小孔16,实现与压帽连接,在冲洗或 疏通泪道引流管时,可以使整个泪道引流系统更加稳定。
实施例11
本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例中的泪道引流系统包括如图20所示的 增加系统的导液功能的导液丝17,导液丝可采用医用聚丙烯材料制成,其一 端通过压帽的中心的圆孔插入泪道引流管,并进一步从泪道引流管的下管段 的底端的开口伸出,导液丝的另一端在其端部逐渐扩张形成便于固定的柄部 18,柄部18的中心有开孔19,且压帽的帽沿片上还设有一缝线孔20,通过 穿过开孔19与如图21所示的压帽的缝线孔20的线(图中未显示)将导液丝 17与泪道泪道引导管1连接在一起,以保证导液丝插入泪道引流管时的整个 泪道引流系统的稳定性,并可防止导液丝的任意滑动,避免对人体可能造成 的伤害。实际上,如实施例10中描述的小孔16也可以用作本例中的缝线孔。
本实用新型的导液丝的直径应小于泪道引导管的内径,优选其截面形状 为半圆形,这样在具体操作时,导液丝插入泪道引流管时,导液丝的半圆弧 状外壁靠近泪道引流管的内壁,而其平坦状的外壁与泪道引流管的内壁之间 存在可供液体通过的空间,液体在该空间内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并被导 至泪道引流系统的外部。这样的设置,导液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泪道引流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可长期植入在人体鼻 腔内,可长年使用,人体不会发生排斥反应,可根据需要与相应的部件如冲 洗针、疏导件、导液丝、固定钩等配合,实现植入、导液、清洗、疏通、定 期清理会阻塞关闭的污垢及沉积物,还可以清除引流管上口、下口异常增生 的肉芽组织。更重要的是植入该管后可避免了鼻腔泪囊吻合手术的痛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 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 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