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6534904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82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736115.6

申请日:

20160829

公开号:

CN106070407A

公开日:

201611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1C9/08,A21C3/02,A21C3/10

主分类号:

A21C9/08,A21C3/02,A21C3/10

申请人:

河南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晓杰,张军锋,张龙灿,豆金星,赵鲸旭,陈佳佳

地址:

461714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紫云镇孙祠堂村

优先权:

CN201610736115A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铭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武顺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属于食品机械领域,包括第一级输送带,面坯预压整理设备,第二级输送带,面带自动压制机,第三级输送带,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第四级输送带,控制系统;所述的第一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前端;所述的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安装在第一级输送带和第二级输送带之间;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和面带自动压制机之间;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安装在第二级输送带和第三级输送带之间;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安装在第三级输送带和第四级输送带之间,具有能够实现面坯的从面团到面带的自动压制整理,多次轧揉,提高面食口感,自动连接输送,自动为下道工序提供合格的面坯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级输送带,面坯预压整理设备,第二级输送带,面带自动压制机,第三级输送带,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第四级输送带,控制系统;所述的第一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前端,一端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的进面口连接,另一端与和面机的面团出口连接;所述的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安装在第一级输送带和第二级输送带之间,其进面口与第一级输送带的出口端连接,其出面口与第二级输送带的进面口连接;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和面带自动压制机之间,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的进面口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的出面口连接,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的出面口与面带自动压制机的进面口连接;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安装在第二级输送带和第三级输送带之间,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的进面口与第二级输送带的出面口连接,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的出面口与第三级输送带的进面口连接;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带自动压制机和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之间,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的进面口与面带自动压制机的出面口连接,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的出面口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进面口连接;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安装在第三级输送带和第四级输送带之间,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进面口与第三级输送带的出面口连接,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出面口与第四级输送带的进面口连接;所述的第四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出面口处,其进面口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出面口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安装在面斗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包括操作盘,可转向控制柱,信息采集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所述的操作盘安装在可转向控制柱端部,包括显示屏,控制及设定按钮,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及信息采集元件及电源连接;所述的可转向控制柱安装在面斗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能绕立柱旋转;所述的信息采集元件包括安装在各个功能部件的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连接;所述的控制元件安装在控制箱内,通过导线与操作盘和信息采集元件和电源及动力装置及执行元件连接;所述的执行元件包括电机和电磁铁,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和电源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

背景技术

面食是中国民众的主要食品之一,传统的面食包括面条、馒头、包子、油饼等;传统的面食大多采用人工制作,人们首先将面粉进行搅拌揉搓也就是常说的和面,将面粉制成面团,有时候需要将面团内加入发酵剂,对面团进行发酵,然后将面团制成不同的形状,再进行烤制,蒸煮,油炸等加工,制成不同的面食食品,供人们食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面食逐渐从家庭餐桌走到商品柜台,传统的面食制作方法也从家庭厨房走到工厂化生产,由机械设备代替人工进行大部分的工作,以适应产量大,速度快的要求;因此人们发明创造了和面机,馒头机,面条机,包子机等自动生产设备,这些设备给人们的食品制造带来了很多方便;由于目前这些食品机械设备,大多针对面食食品的成品设计制造,而这些设备的运行都需要面坯的供给才能够进行工作,也就是前期的和面、发酵、制作面坯和面坯供应,目前这些工作虽然也有相应的机械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大多为单机进行工作,在面坯的转运输送及面坯的中间加工都还需要人工进行,给面食食品的自动化生产造成不便,影响生产效率,而且由于中间环节多,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容易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面食自动化生产设备存在的现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级输送带,面坯预压整理设备,第二级输送带,面带自动压制机,第三级输送带,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第四级输送带,控制系统;所述的第一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前端,一端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的进面口连接,另一端与和面机的面团出口连接;所述的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安装在第一级输送带和第二级输送带之间,其进面口与第一级输送带的出口端连接,其出面口与第二级输送带的进面口连接;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和面带自动压制机之间,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的进面口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的出面口连接,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的出面口与面带自动压制机的进面口连接;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安装在第二级输送带和第三级输送带之间,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的进面口与第二级输送带的出面口连接,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的出面口与第三级输送带的进面口连接;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带自动压制机和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之间,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的进面口与面带自动压制机的出面口连接,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的出面口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进面口连接;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安装在第三级输送带和第四级输送带之间,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进面口与第三级输送带的出面口连接,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出面口与第四级输送带的进面口连接;所述的第四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出面口处,其进面口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出面口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安装在面斗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包括操作盘,可转向控制柱,信息采集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所述的操作盘安装在可转向控制柱端部,包括显示屏,控制及设定按钮,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及信息采集元件及电源连接;所述的可转向控制柱安装在面斗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能绕立柱旋转;所述的信息采集元件包括安装在各个功能部件的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连接;所述的控制元件安装在控制箱内,通过导线与操作盘和信息采集元件和电源及动力装置及执行元件连接;所述的执行元件包括电机和电磁铁,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和电源连接。

所述的第一级输送带,包括上护罩,下护罩,机架,平面输送带,连接件,动力输入轮,滚轮,支脚;所述的上护罩安装在平面输送带的两侧,由薄壁不锈钢板制成;所述的下护罩安装在机架上,与机架固定连接,笼罩机架两侧面;所述的机架安装在滑轮和支脚上,为框架结构;所述的平面输送带安装在机架上平面,位于两个上护罩之间,包括两端滚轴和带,所述的带环形环绕在两端的滚轴上,能够随滚轴的转动而运动;所述的连接件安装在靠近面坯预压整理设备一端并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连接;所述的动力输入轮安装在平面输送带的出面口一端,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上的动力轮连接;所述的滚轮安装在机架下端,与安装地面接触;所述的滚轮有两个,对称安装在平皮带出面口一端两侧;所述的支脚安装在机架下端,所述的支脚有四个,均匀安装在机架四个角部,其高度能够调节。

所述的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包括护罩,机架,动力及传动系统,压辊调节装置,对接装置,压辊组,旋转切刀,输出辊组;所述的护罩安装在机架上方及两侧边,将机架上部和侧边笼罩,其中安装在机架上部的护罩上设置有透明观测窗,所述的透明观测窗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的机架安装在本设备安装基础上,其上设置有各个功能部件安装结构元素;所述的动力及传动装置安装在机架上,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压辊调节装置安装在机架上,位于压辊组中上压辊的两端;所述的对接装置安装在机架上,与第一级输送带连接,并有导向装置保证面团进入到压辊组时宽度小于等于压辊的长度;所述的压辊组安装在机架上,包括两个压辊,呈上下布局;所述的压辊轴与动力及传动系统连接,两个压辊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的压辊外表面有凹凸花纹;所述的旋转切刀安装在机架上,位于输出辊上部靠近第二级输送带,与动力及传动系统连接;所述的旋转切刀能够在自身轴上旋转;所述的输出辊组安装在机架上,包括两个压辊,其两个压辊旋转方向相反,且两个压辊的结合面与压辊组中的两个压辊结合面相匹配,也就是从压辊组两个压辊之间出来的面坯能够自然进入输出辊的两个压辊之间的结合部位。

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包括外罩,动力输入轮,支架,平皮带输送带,外罩安装架,输送带调节装置;所述的外罩安装在支架上,将第二级输送带侧边包裹;在所述的外罩位于动力输入轮一端有面坯导向结构;所述的动力输入轮安装在平皮带输送带的主动轴上,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上的动力及传动系统连接获得动力及相应的转速;所述的支架安装在面坯预压整理设备上,用于支撑和安装第二级输送带的功能部件;所述的平皮带输送带安装在支架上,为环形平皮带环绕在主动轴和被动轴形成;所述的外罩安装架设置在支架上方,设置有外罩安装结构;所述的输送带调节装置安装在支架上,位于平皮带输送带的被动轴一端,能够调节环形平皮带的松紧程度。

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包括上罩,观察窗,侧罩,操作面板,机架,动力及传动系统,下输送带,撒面装置,进面压辊组,进面口,导向装置,中输送带,上输送带,换向机构,面带输出压辊组;所述的上罩安装在机架上部,将面带自动压制机上部笼罩;所述的观察窗设置在上罩上,为透明材料制成,能够在上罩上打开或关闭;所述的侧罩安装在机架上,将面带自动压制机侧边笼罩;所述的操作面板安装在上罩上,其上安装有本机的操作按钮;所述的机架安装在面带自动压制机的安装基础上,其下部有支脚,上部安装有各个功能部件的安装结构;所述的动力及传动系统安装在机架上,与控制系统及各个功能部件连接,为面带自动压制机提供动力及传动;所述的下输送带安装在机架上,为进面压辊组和面带输出压辊组之间,为环形平皮带输送方式;所述的撒面装置安装在机架上,位于下输送带上部,为待压制面带表面均匀撒上干面粉;所述的进面压辊组安装在机架上,位于第二级输送带出面口部位,由多个压辊组成;所述的进面口位于进面压辊组上,与第二级输送带的出面口相对应;所述的导向装置安装在中输送带上且位于中输送带两侧,为多个竖直圆柱滚组成;所述的中输送带安装在机架上,位于下输送带和上输送带之间;所述的上输送带安装在机架上,位于面带输出压辊组和中输送带之间;所述的换向机构按照在机架上,能够变换导向片与面带输出压辊组中的不同压辊的接触方式;所述的面带输出压辊组安装在机架上,由多个压辊组成。

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包括上罩,下罩,支架,调节装置,驱动装置,平皮带输送带,平皮带输送带调节装置,调节拉杆;所述的上罩安装在支架上位于平皮带输送带的两侧,其进面口一端与面带自动压制机的面带输出压辊组衔接,并设置有面带导向构造;所述的下罩安装在支架上位于支架两侧将支架两侧笼罩;所述的支架安装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设置有各个功能部件安装结构;所述的调节装置安装在支架上,与平皮带输送带和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的面带摆片接片装置连接;所述的驱动装置安装在支架上,与平皮带输送带的主动辊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为平皮带输送带提供动力;所述的平皮带输送带安装在机架上,为平皮带环绕在主动轴和被动轴外周形成的环形输送带,其进面口与面带自动压制机出面口衔接,其出面口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的面带摆片接片装置衔接;所述的平皮带调节装置安装在支架上位于平皮带进面口一端,能够调节平皮带的松紧程度;所述的调节拉杆安装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和平皮带输送带进面口一端之间,其长度能够调节,能够调节平皮带输送带的倾斜角度。

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包括上罩,侧罩,操作面板,机架,面带输入输送装置,动力及传动系统,支脚,滚轮,输送带安装架,第四级输送带连接装置,压辊调节装置,压辊组,摆片接片装置,驱动装置,第三级输送带连接架;所述的上罩安装在机架上,将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部笼罩,其上设置有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窗;所述的侧罩安装在机架上,将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侧面笼罩;所述的操作面板安装在侧罩上,与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的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机架安装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安装基础上,其上安装有各个功能部件,为各个功能部件提供安装和支撑及连接;所述的面带输入输送装置安装在机架上,位于一端与压辊组进面口衔接,位于摆片接片装置下方;所述的动力及传动系统安装在机架上,与各个功能部件连接,为各个功能部件提供动力及传动连接;所述的支脚安装在机架下端,有多个,其高度能够调节;所述的滚轮安装在机架下端,能够自转;所述的输送带安装架安装在机架两端,分别与第三级输送带和第四级输送带的调节拉杆连接;所述的第四级输送带连接装置安装在机架上位于压辊组的出面口一端,与第四级输送带的支架连接;所述的压辊调节装置安装在机架上位于压辊组的压滚轴两端;所述的压辊组安装在机架上,有多个压辊组成;所述的摆片接片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其进面口一端与第三级输送带的出面口衔接,另一端位于面带输入输送装置上部,能够绕进面口一端摆动;所述的驱动装置安装在摆片接片装置的进面口一端第三级输送带连接架上,为摆片接片装置的摆动提供动力;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连接架安装在机架上,能够为第三级输送带和摆片接片装置提供支撑。

所述的第四级输送带,包括外罩,连接架,调节拉杆,托架,出面辊,出面轨道,连接轴;所述的外罩安装在第四级输送带的两侧;所述的连接架安装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与调节拉杆铰接;所述的调节拉杆安装在连接架和出面轨道之间,其长度能够调节;所述的托架安装在出面辊下方,与下道工序设备衔接;所述的出面辊安装在出面轨道的出面口一端,能够自转;所述的出面轨道一端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出面口衔接,另一端与出面辊连接;所述的出面轨道表面由薄壁不锈钢板制成;所述的连接轴安装在出面轨道的进面口一端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的第四级输送带连接装置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实现面坯的从面团到面带的自动压制整理,多次轧揉,提高面食口感,自动连接输送,自动为下道工序提供合格的面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第一级输送带,2.面坯预压整理设备,3.第二级输送带,4.面带自动压制机,5.第三级输送带,6.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7.第四级输送带,8.控制系统。

图2是第一级输送带外观结构示意图

11. 上护罩,12.下护罩。

图3是第一级输送带去掉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13.机架,14.平面输送带,15.连接件,16.动力输入轮,17.滚轮,18.支脚。

图4是面坯预压整理设备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1.第一级输送带,2.面坯预压整理设备,3.第二级输送带。

图5是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去掉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21.机架,22. 动力及传动系统,23. 压辊调节装置,24. 对接装置,25. 压辊组,26. 旋转切刀,27.输出辊组。

图6是第二级输送带外观示意图

31.外罩,32.动力输入轮。

图7是第二级输送带去掉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33.支架,34.平皮带输送带,35.外罩安装架,36.输送带调节装置。

图8是面带自动压制机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41.上罩,42.观察窗,43.侧罩,44.操作面板。

图9是面带自动压制机的去下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45.机架,46.动力及传动系统,47.下输送带,48. 撒面装置,49. 进面压辊组,410.进面口,411.导向装置,412.中输送带,413.上输送带,414.换向机构,415.面带输出压辊组。

图10是第三级输送带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51.上罩,52.下罩。

图11是第三级输送带去掉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53.支架,54.调节装置,55.驱动装置,56.平皮带输送带,57.平皮带输送带调节装置,58.调节拉杆。

图12是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5.第三级输送带,6.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7.第四级输送带,61.上罩,62.侧罩,63.操作面板。

图13是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去掉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64.机架,65.面带输入输送装置,66.动力及传动系统,67.支脚,68.滚轮,69.输送带安装架,610.第四级输送带连接装置,611.压辊调节装置,612.压辊组,613.摆片接片装置,614.驱动装置,615.第三级输送带连接架。

图14是第四级输送带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71.外罩。

图15是第四级输送带的去掉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72.连接架,73.调节拉杆,74.托架,75.出面辊,76.出面轨道,77.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现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3,本例中选用薄壁矩形不锈钢管焊接组成机架1,选用本行业通用的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织物材料作为平面输送带14的带,两端安装本行业通用的滚轴,组成平面输送带14并将其安装在机架13上;本例中选用厚度16毫米的钢板制成连接件15,将其安装在机架13上,并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上相应的部位对接;本例中选用链轮作为动力输入轮16,并将其安装在第一级输送带1的出面口一端的平面输送带14的主动滚轴一端,并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上的链轮采用链条连接;选用市售的脚轮作为滚轮17,本例中选用4个滚轮17分别安装在机架13底部的四个角部;本例中选用市售的可调高度的支脚作为支脚18,本例中选用4个支脚,分别安装在滚轮17附近;选用厚度0.5毫米的不锈钢板将其根据第一级输送带1的外形折弯焊接组成上护罩11,下护罩12,并将其安装在机架13上,这样就完成了第一级输送带1的实施;由于采用了连接件15,能够更好的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结合;由于采用了动力输入轮16并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的链轮连接,能够更好的协调第一级输送带1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之间的速度配合;由于采用了滚轮17,使得第一级输送带1移动更加方便;由于采用了支脚18,能够在第一级输送带1工作时更加稳定和平衡。

如图4,图5,本例中选用选用薄壁不锈钢板将其弯折焊接组成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的护罩,并在护罩上部设置有机玻璃制成的观察窗;将机架21上设置墙板等功能部件的安装和固定及连接构造;选用电机加减速器加上链轮、齿轮等传动机构作为动力及传动系统22,并将其与电源和控制系统8连接;将压辊调节装置23安装在压辊组25的位于上部的压辊两端;将对接装置24安装在第一级输送带1一侧并与第一级输送带1衔接,保证从和面机进入第一级输送带1的面团能够顺利进入压辊组25内;本例中选用上下倾斜布置的两个压辊组成压辊组25,并在每个压辊外表面设置矩形沟槽均匀布满压辊的外表面,其矩形沟槽的方向与压辊轴线方向相同,这样能够更好的咬合进入压辊组25的面团使之容易进入压辊组25内,完成从面团到面带雏形的压制;本例中采用旋转轴上安装切刀片的方式组成旋转切刀26,旋转切刀26的轴端与电机连接,通过其转轴的旋转,带动切刀片旋转,完成周期性的将面带坯料切割成长度均匀的分段;本例中选用3个表面光滑的压辊组合做为输出辊组27,将其安装在机架21上,并位于压辊组25的出面口处,用于承接从压辊组25输出的面坯通过输出辊组27再次整理,按照一定的厚度和宽度输出到第二级输送带3上,将护罩安装在机架21外围两侧;这样就完成了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的实施;由于采用了表面带齿的压辊组25的压辊,使得面团更容易进入压辊组25;由于采用了旋转切刀26,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并能够保证均匀将面坯长度均匀分割。

如图6,图7,本例中选用薄壁不朽钢板将其折弯焊接组成外罩31,选用链轮作为动力输入轮32,将动力输入轮32安装在平皮带输送带34的主动轴上并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上的动力及传动系统22的传动链轮连接;本例中选用薄壁矩形不锈钢管将其焊接形成支架33;本例中选用本行业通用的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平皮带输送带作为平皮带输送带34,将其安装在支架33上,其主动轴位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一端;选用薄壁钢板制成外罩安装架35,将其固定安装在支架33上,用于固定安装外罩31;选用本行业通用的螺旋式输送带调节装置作为输送带调节装置36,并将其安装在平皮带输送带34的被动轴一端,用于调节平皮带输送带34的皮带张紧度,这样就完成了第二级输送带3的实施;由于采用了通用的平皮带输送带34,安装和调整方便,节约成本,便于连接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和.面带自动压制机4。

如图8,图9,本例中选用薄壁不锈钢板将其弯折焊接制成上罩41和侧罩43,在上罩41上安装由有机玻璃制成的观察窗42;采用本行业通用的操作面板作为操作面板44,并将其安装在侧罩43上;采用本行业通用的方式焊接组合成机架45,并在机架45上设置各个功能部件的安装和连接及支撑结构;本例中选用电机加上减速器加上链轮、齿轮等传动机构作为动力及传动系统46,并将其安装在机架45上,且与电源及控制系统8连接;选用本行业通用的平皮带输送带作为下输送带47,并将其安装在机架45上,一端与进面压辊组49衔接,另一端与面带输出压辊组415衔接;本例中选用本行业通用的撒面装置作为撒面装置48,将其安装在机架45上,并位于进面压辊组49的出面口附近且位于下输送带47的上方,其面粉出口长度等于面带宽度横跨下输送带47的宽度;本例中选用3个压辊组成的进面压辊组49,将其安装在机架45上位于第二级输送带3的出面口部位;进面压辊组49的上部两个压辊结合面组成进面口410;本例中采用多个竖直圆柱辊组合成导向装置411,将导向装置411安装在中输送带412上且位于中输送带412两侧;本例中选用本行业通用的平皮带输送带作为中输送带412,并将其安装在机架45上,位于下输送带47和上输送带413之间;本例中选用电磁铁带动的摆动拨片作为换向机构414,并将其安装在面带输出压辊组415上部两个压辊之间,拨片摆动时能够变换拨片分别与两个压辊表面的接触与脱离;本例中选用3个压辊组成面带输出压辊组415,将其安装在机架45上,将上罩41和侧罩43安装在机架45上,这样就完成了面带自动压制机4的实施;工作时,面带从第二级输送带3通过进面口410进入到进面压辊组49内,进面压辊组49对面带进行压制,经过压制后的面带进入下输送带47,并随下输送带47运动,在撒面装置48的位置面带表面被撒上干面粉;面带被下输送带47送入面带输出压辊组415,经过压制,从面带输出压辊组415上部输出,此时换向机构414的拨片与外部压辊的表面贴合,面带会沿拨片进入到上输送带413;位于上输送带413的面带进入到中输送带412,在中输送带412上设置有传感器,当面带移动一定距离时,传感器发出信号,中输送带412反向运动,而上输送带413的面带连续送出到中输送带412,此时面带就在中输送带412上形成折叠,也就是多层叠加,当叠加的层数和长度满足要求时,传感器采集信号,控制系统8指令中输送带412向进面口方向连续运动,使得折叠后的面带重新进入进面压辊组49,再次进行压制,如此反复压制,使得面带得到充分揉制,增加面食的口感;当揉制的次数满足要求后,循环回来的面带经下输送带47再次进入面带输出压辊组415时,控制系统8指令换向机构414的电磁铁动作,带动拨片从外部压辊表面换向到内部压辊表面,面带就沿拨片表面进入第三级输送带5,从而进入下道工序;由于采用了将面带反复揉压,增加了面带的韧性和口感,为下一步面食加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如图10,图11,本例中选用薄壁不锈钢板将其折弯焊接组成上罩51和下罩52;将上罩51安装在支架53上位于平皮带输送带56的两侧,其进面口一端与面带自动压制机4的面带输出压辊组415衔接,并设置有面带导向构造;将下罩52安装在支架53两侧并将支架53两侧笼罩;本例中选用薄壁矩形不锈钢管焊接组成支架53,并将其安装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上,设置各个 功能部件的安装结构;本例中选用本行业通用的调节装置作为调节装置54,并将其安装在支架53上;本例中选用步进电机作为驱动装置55并将其安装在支架53上为平皮带输送带56提供动力;本例中选用本行业通用的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平皮带输送带作为平皮带输送带56,并将其安装在支架53上,其进面口一端与面带自动压制机4的出面口衔接,其出面口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上的面带摆片接片装置613衔接;选用本行业通用的平皮带输送带的张紧调节装置做为平皮带输送带调节装置57,并将其安装在支架53上位于平皮带进面口一端,能够调节平皮带的松紧程度;本例中选用本行业通用的调节拉杆作为调节拉杆58,本例中选用两个调节拉杆58分别安装在平皮带输送带56的两侧一端和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之间,用于调节平皮带输送带56的倾斜角度;这样就完成了第三级输送带5的实施。

如图12,图13,本例中本例中选用薄壁不锈钢板将其折弯焊接组成上罩61和侧罩62,并将其安装在机架64上,选用本行业通用的操作面板作为操作面板63并将其安装在侧罩62上并与控制系统8连接,在上罩61上设置透明可以开合的观察窗;选用本行业通用的方式设置和焊接机架64并在机架64上设置各个功能部件的安装和连接结构;本例中选用多辊组合式输送装置作为面带输入输送装置65,将面带输入输送装,65安装在机架上,一端与压辊组612进面口衔接,且位于摆片接片装置613下方;本例中选用电机加减速器加上各种链轮及齿轮传动作为动力及传动系统66,将动力及传动系统55安装在机架上,与电源及控制系统8及各个功能部件连接,为各个功能部件提供动力及传动连接;本例中选用市售的本行业通用的能够调节高度的支脚作为支脚67,将支脚67安装在机架64下端,本例中选用4个支脚67安装在机架64底部四角;本例中选用市售的本行业通用的滚轮作为滚轮68,将滚轮68安装在机架64下端底部,本例中选用4个滚轮68均匀分布在机架64底部四角;本例中选用铰接架作为输送带安装架69,将输送带安装架69安装在机架两端,每端两个均匀分布,分别与第三级输送带5和第四级输送带7的调节拉杆连接;将第四级输送带连接装置610安装在机架64上位于压辊组612的出面口一端,与第四级输送带7的连接轴77连接;将压辊调节装置611安装在机架64上位于压辊组612的压滚轴两端;本例中选用两个压辊组成的压滚组作为压辊组612,将其安装在机架64上;本例中选用本行业通用的平皮带输送带作为摆片接片装置613,将摆片接片装置613安装在机架64上,其进面口一端与第三级输送带5的出面口衔接,另一端位于面带输入输送装置65上部,能够绕进面口一端摆动;本例中选用步进电机作为驱动装置614,将驱动装置614安装在摆片接片装置613的进面口一端第三级输送带5连接架上,为摆片接片装置613的摆动提供动力;将第三级输送带5连接架安装在机架64上,为第三级输送带5和摆片接片装置613提供支撑,就完成了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的实施;应用时,经过反复揉压的面带通过第三级输送带5被送到摆片接片装置613,然后被送到面带输入输送装置65上进入压辊组612进行再次压制规整成符合下道工序要求的规格尺寸;由于从第三级输送带5送来的面带是分段的,当一段面带的尾部从摆片接片装置613端部运动时,会滑落在面带输入输送装置65上,保持进入压辊组612内的面带的连续,当下一段面带进入摆片接片装置613时,摆片接片装置613根据安装在面带输入输送装置65上的传感器感知上段面带的尾部位置,从而通过控制系统8发出指令,控制驱动装置614按照一定的规律摆动,使得下一段面带的头部与上一段面带的尾部相衔接,再经过压辊组612的压制,就成为连续的尺寸合格的面带进入第四级输送带7。

如图14,图15,本例中选用薄壁不锈钢板将其折弯焊接组成外罩71,并将其安装在第四级输送带7的两侧;本例中选用钢板焊接作为连接架72,将连接架72安装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上,与调节拉杆73铰接;本例中选用本行业通用的能够调节长度的调节拉杆作为调节拉杆73,本例中选用两个调节拉杆73对称分布在出面轨道76两侧,将调节拉杆73安装在连接架72和出面轨道76之间;将托架74安装在出面辊75下方,与下道工序设备衔接;本例中选用两端安装有轴承的不锈钢辊作为出面辊75,将所述的出面辊安装在出面轨道76的出面口一端,能够自转;本例中选用薄壁矩形不锈钢管焊两个中间上部焊接不锈钢板作为出面轨道76,将所述的出面轨道76一端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的出面口衔接,另一端与出面辊75连接;选用不锈钢圆钢作为连接轴77,将所述的连接轴77安装在出面轨道76的进面口一端并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上的第四级输送带连接装置610连接,就完成了第三级输送带7的实施。

如图1,将第一级所述的1安装在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的前端,一端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的进面口连接,另一端与和面机的面团出口连接;将所述的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安装在第一级输送带1和第二级输送带3之间,其进面口与第一级输送带1的出口端连接,其出面口与第二级输送带3的进面口连接;将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3安装在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和面带自动压制机4之间,将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3的进面口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的出面口连接,将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3的出面口与面带自动压制机4的进面口连接;将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4安装在第二级输送带3和第三级输送带5之间,将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4的进面口与第二级输送带3的出面口连接,将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4的出面口与第三级输送带5的进面口连接;将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5安装在面带自动压制机4和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之间,将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5的进面口与面带自动压制机4的出面口连接,将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的出面口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的进面口连接;将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安装在第三级输送带5和第四级输送带7之间,将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的进面口与第三级输送带5的出面口连接,将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的出面口与第四级输送带7的进面口连接;将所述的第四级输送带7安装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的出面口处,其进面口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的出面口连接;本例中选用包括操作盘,可转向控制柱,信息采集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所述的操作盘安装在可转向控制柱端部,包括显示屏,控制及设定按钮,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及信息采集元件及电源连接;所述的可转向控制柱安装在面斗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能绕立柱旋转;所述的信息采集元件包括安装在各个功能部件的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连接;所述的控制元件安装在控制箱内,通过导线与操作盘和信息采集元件和电源及动力装置及执行元件连接;所述的执行元件包括电机和电磁铁,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和电源连接以上作为控制系统8,将所述的控制系统8安装在面斗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上并与各个功能部件连接,就完成了本发明的实施;应用时,从和面机出来的面团,经过第一级输送带1进入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经过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将面团初步压制成带状坯料,送出到第二级输送带3,第二级输送带3将带状坯料送入面带自动压制机4,带状坯料经过面带自动压制机4是反复压制折叠,成为符合要求的面带进入第三级输送带5,由第三级输送带5送入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被连接成连续的带状面坯经过压制成为符合下道工序要求的规格和尺寸的连续面带被送入第四级输送带7,由第四级输送带7送到下一道工序进行进一步加工;完成了由面团向合格的面坯的加工和输送,实现了自动控制和自动运行,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劳动力。

一种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种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种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736115.6 (22)申请日 2016.08.29 (71)申请人 河南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461714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紫云镇 孙祠堂村 (72)发明人 王晓杰 张军锋 张龙灿 豆金星 赵鲸旭 陈佳佳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铭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4 代理人 武顺营 (51)Int.Cl. A21C 9/08(2006.01) A21C 3/02(2006.01) A21C 3/10(2006.01) (54)发明名称。

2、 一种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 (57)摘要 一种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 属于食品机械领 域, 包括第一级输送带, 面坯预压整理设备, 第二 级输送带, 面带自动压制机, 第三级输送带, 面带 压制连接输出设备, 第四级输送带, 控制系统; 所 述的第一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前 端; 所述的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安装在第一级输送 带和第二级输送带之间; 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安 装在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和面带自动压制机之间; 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安装在第二级输送带和 第三级输送带之间; 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 备安装在第三级输送带和第四级输送带之间, 具 有能够实现面坯的从面团到面带的自动压制整 理, 多。

3、次轧揉, 提高面食口感, 自动连接输送, 自 动为下道工序提供合格的面坯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8页 CN 106070407 A 2016.11.09 CN 106070407 A 1.一种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级输送带, 面坯预压整理设备, 第 二级输送带, 面带自动压制机, 第三级输送带, 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 第四级输送带, 控制 系统; 所述的第一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前端, 一端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的进 面口连接, 另一端与和面机的面团出口连接; 所述的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安装在第一级输送 带和第二级输送带之间, 其进面口与第一级输送带的。

4、出口端连接, 其出面口与第二级输送 带的进面口连接; 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和面带自动压制机之间, 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的进面口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的出面口连接, 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的 出面口与面带自动压制机的进面口连接; 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安装在第二级输送带和第 三级输送带之间, 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的进面口与第二级输送带的出面口连接, 所述的 面带自动压制机的出面口与第三级输送带的进面口连接; 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带 自动压制机和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之间, 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的进面口与面带自动压制 机的出面口连接, 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的出面口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进。

5、面口连接; 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安装在第三级输送带和第四级输送带之间, 所述的面带压制 连接输出设备的进面口与第三级输送带的出面口连接, 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出 面口与第四级输送带的进面口连接; 所述的第四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 出面口处, 其进面口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出面口连接; 所述的控制系统安装在面斗 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 包括操作盘, 可转向控制柱, 信息采集元件, 控制元件, 执行元件; 所 述的操作盘安装在可转向控制柱端部, 包括显示屏, 控制及设定按钮, 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 及信息采集元件及电源连接; 所述的可转向控制柱安装在面斗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

6、, 能绕 立柱旋转; 所述的信息采集元件包括安装在各个功能部件的传感器, 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 连接; 所述的控制元件安装在控制箱内, 通过导线与操作盘和信息采集元件和电源及动力 装置及执行元件连接; 所述的执行元件包括电机和电磁铁, 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和电源连 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070407 A 2 一种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品机械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面坯加工输送生产线。 背景技术 0002 面食是中国民众的主要食品之一, 传统的面食包括面条、 馒头、 包子、 油饼等; 传统 的面食大多采用人工制作, 人们首先将面粉进行搅拌揉搓。

7、也就是常说的和面, 将面粉制成 面团, 有时候需要将面团内加入发酵剂, 对面团进行发酵, 然后将面团制成不同的形状, 再 进行烤制, 蒸煮, 油炸等加工, 制成不同的面食食品, 供人们食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 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传统面食逐渐从家庭餐桌走到商品柜台, 传统的面食制作方法也从 家庭厨房走到工厂化生产, 由机械设备代替人工进行大部分的工作, 以适应产量大, 速度快 的要求; 因此人们发明创造了和面机, 馒头机, 面条机, 包子机等自动生产设备, 这些设备给 人们的食品制造带来了很多方便; 由于目前这些食品机械设备, 大多针对面食食品的成品 设计制造, 而这些设备的运行都需。

8、要面坯的供给才能够进行工作, 也就是前期的和面、 发 酵、 制作面坯和面坯供应, 目前这些工作虽然也有相应的机械设备, 但是, 这些设备大多为 单机进行工作, 在面坯的转运输送及面坯的中间加工都还需要人工进行, 给面食食品的自 动化生产造成不便, 影响生产效率, 而且由于中间环节多, 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容易控制。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的面食自动化生产设备存在的现有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面坯加工输送 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级输送带, 面坯预压整理设备, 第二级输送带, 面带自动压制 机, 第三级输送带, 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 第四级输送带, 控制系统; 所述的第一级输送带 安装。

9、在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前端, 一端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的进面口连接, 另一端与和面机 的面团出口连接; 所述的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安装在第一级输送带和第二级输送带之间, 其 进面口与第一级输送带的出口端连接, 其出面口与第二级输送带的进面口连接; 所述的第 二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和面带自动压制机之间, 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的进面 口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的出面口连接, 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的出面口与面带自动压制机的 进面口连接; 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安装在第二级输送带和第三级输送带之间, 所述的面 带自动压制机的进面口与第二级输送带的出面口连接, 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的出面口与 第三级输送带的进面口连。

10、接; 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带自动压制机和面带压制连接 输出设备之间, 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的进面口与面带自动压制机的出面口连接, 所述的第 三级输送带的出面口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进面口连接; 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 备安装在第三级输送带和第四级输送带之间, 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进面口与第 三级输送带的出面口连接, 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出面口与第四级输送带的进面 口连接; 所述的第四级输送带安装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出面口处, 其进面口与面带 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出面口连接; 所述的控制系统安装在面斗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 包括 操作盘, 可转向控制柱, 信息采集元件, 。

11、控制元件, 执行元件; 所述的操作盘安装在可转向控 说 明 书 1/9 页 3 CN 106070407 A 3 制柱端部, 包括显示屏, 控制及设定按钮, 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及信息采集元件及电源连 接; 所述的可转向控制柱安装在面斗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 能绕立柱旋转; 所述的信息采集 元件包括安装在各个功能部件的传感器, 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连接; 所述的控制元件安装 在控制箱内, 通过导线与操作盘和信息采集元件和电源及动力装置及执行元件连接; 所述 的执行元件包括电机和电磁铁, 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和电源连接。 0004 所述的第一级输送带, 包括上护罩, 下护罩, 机架, 平面输送带, 连接。

12、件, 动力输入 轮, 滚轮, 支脚; 所述的上护罩安装在平面输送带的两侧, 由薄壁不锈钢板制成; 所述的下护 罩安装在机架上, 与机架固定连接, 笼罩机架两侧面; 所述的机架安装在滑轮和支脚上, 为 框架结构; 所述的平面输送带安装在机架上平面, 位于两个上护罩之间, 包括两端滚轴和 带, 所述的带环形环绕在两端的滚轴上, 能够随滚轴的转动而运动; 所述的连接件安装在靠 近面坯预压整理设备一端并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连接; 所述的动力输入轮安装在平面输送 带的出面口一端, 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上的动力轮连接; 所述的滚轮安装在机架下端, 与安 装地面接触; 所述的滚轮有两个, 对称安装在平皮带出面口。

13、一端两侧; 所述的支脚安装在机 架下端, 所述的支脚有四个, 均匀安装在机架四个角部, 其高度能够调节。 0005 所述的面坯预压整理设备, 包括护罩, 机架, 动力及传动系统, 压辊调节装置, 对接 装置, 压辊组, 旋转切刀, 输出辊组; 所述的护罩安装在机架上方及两侧边, 将机架上部和侧 边笼罩, 其中安装在机架上部的护罩上设置有透明观测窗, 所述的透明观测窗能够打开和 关闭; 所述的机架安装在本设备安装基础上, 其上设置有各个功能部件安装结构元素; 所述 的动力及传动装置安装在机架上, 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的压辊调节装置安装在机架上, 位 于压辊组中上压辊的两端; 所述的对接装置安装。

14、在机架上, 与第一级输送带连接, 并有导向 装置保证面团进入到压辊组时宽度小于等于压辊的长度; 所述的压辊组安装在机架上, 包 括两个压辊, 呈上下布局; 所述的压辊轴与动力及传动系统连接, 两个压辊的旋转方向相 反; 所述的压辊外表面有凹凸花纹; 所述的旋转切刀安装在机架上, 位于输出辊上部靠近第 二级输送带, 与动力及传动系统连接; 所述的旋转切刀能够在自身轴上旋转; 所述的输出辊 组安装在机架上, 包括两个压辊, 其两个压辊旋转方向相反, 且两个压辊的结合面与压辊组 中的两个压辊结合面相匹配, 也就是从压辊组两个压辊之间出来的面坯能够自然进入输出 辊的两个压辊之间的结合部位。 0006 。

15、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包括外罩, 动力输入轮, 支架, 平皮带输送带, 外罩安装架, 输 送带调节装置; 所述的外罩安装在支架上, 将第二级输送带侧边包裹; 在所述的外罩位于动 力输入轮一端有面坯导向结构; 所述的动力输入轮安装在平皮带输送带的主动轴上, 与面 坯预压整理设备上的动力及传动系统连接获得动力及相应的转速; 所述的支架安装在面坯 预压整理设备上, 用于支撑和安装第二级输送带的功能部件; 所述的平皮带输送带安装在 支架上, 为环形平皮带环绕在主动轴和被动轴形成; 所述的外罩安装架设置在支架上方, 设 置有外罩安装结构; 所述的输送带调节装置安装在支架上, 位于平皮带输送带的被动轴一 端,。

16、 能够调节环形平皮带的松紧程度。 0007 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 包括上罩, 观察窗, 侧罩, 操作面板, 机架, 动力及传动系 统, 下输送带, 撒面装置, 进面压辊组, 进面口, 导向装置, 中输送带, 上输送带, 换向机构, 面 带输出压辊组; 所述的上罩安装在机架上部, 将面带自动压制机上部笼罩; 所述的观察窗设 置在上罩上, 为透明材料制成, 能够在上罩上打开或关闭; 所述的侧罩安装在机架上, 将面 说 明 书 2/9 页 4 CN 106070407 A 4 带自动压制机侧边笼罩; 所述的操作面板安装在上罩上, 其上安装有本机的操作按钮; 所述 的机架安装在面带自动压制机的安装基。

17、础上, 其下部有支脚, 上部安装有各个功能部件的 安装结构; 所述的动力及传动系统安装在机架上, 与控制系统及各个功能部件连接, 为面带 自动压制机提供动力及传动; 所述的下输送带安装在机架上, 为进面压辊组和面带输出压 辊组之间, 为环形平皮带输送方式; 所述的撒面装置安装在机架上, 位于下输送带上部, 为 待压制面带表面均匀撒上干面粉; 所述的进面压辊组安装在机架上, 位于第二级输送带出 面口部位, 由多个压辊组成; 所述的进面口位于进面压辊组上, 与第二级输送带的出面口相 对应; 所述的导向装置安装在中输送带上且位于中输送带两侧, 为多个竖直圆柱滚组成; 所 述的中输送带安装在机架上, 。

18、位于下输送带和上输送带之间; 所述的上输送带安装在机架 上, 位于面带输出压辊组和中输送带之间; 所述的换向机构按照在机架上, 能够变换导向片 与面带输出压辊组中的不同压辊的接触方式; 所述的面带输出压辊组安装在机架上, 由多 个压辊组成。 0008 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 包括上罩, 下罩, 支架, 调节装置, 驱动装置, 平皮带输送带, 平皮带输送带调节装置, 调节拉杆; 所述的上罩安装在支架上位于平皮带输送带的两侧, 其 进面口一端与面带自动压制机的面带输出压辊组衔接, 并设置有面带导向构造; 所述的下 罩安装在支架上位于支架两侧将支架两侧笼罩; 所述的支架安装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 上,。

19、 设置有各个功能部件安装结构; 所述的调节装置安装在支架上, 与平皮带输送带和面带 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的面带摆片接片装置连接; 所述的驱动装置安装在支架上, 与平皮带 输送带的主动辊通过传动机构连接为平皮带输送带提供动力; 所述的平皮带输送带安装在 机架上, 为平皮带环绕在主动轴和被动轴外周形成的环形输送带, 其进面口与面带自动压 制机出面口衔接, 其出面口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的面带摆片接片装置衔接; 所述的 平皮带调节装置安装在支架上位于平皮带进面口一端, 能够调节平皮带的松紧程度; 所述 的调节拉杆安装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和平皮带输送带进面口一端之间, 其长度能够调 节, 能够调节平。

20、皮带输送带的倾斜角度。 0009 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 包括上罩, 侧罩, 操作面板, 机架, 面带输入输送装 置, 动力及传动系统, 支脚, 滚轮, 输送带安装架, 第四级输送带连接装置, 压辊调节装置, 压 辊组, 摆片接片装置, 驱动装置, 第三级输送带连接架; 所述的上罩安装在机架上, 将面带压 制连接输出设备上部笼罩, 其上设置有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窗; 所述的侧罩安装在机架上, 将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侧面笼罩; 所述的操作面板安装在侧罩上, 与面坯加工输送生产 线的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的机架安装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安装基础上, 其上安装有 各个功能部件, 为各个功能部件提。

21、供安装和支撑及连接; 所述的面带输入输送装置安装在 机架上, 位于一端与压辊组进面口衔接, 位于摆片接片装置下方; 所述的动力及传动系统安 装在机架上, 与各个功能部件连接, 为各个功能部件提供动力及传动连接; 所述的支脚安装 在机架下端, 有多个, 其高度能够调节; 所述的滚轮安装在机架下端, 能够自转; 所述的输送 带安装架安装在机架两端, 分别与第三级输送带和第四级输送带的调节拉杆连接; 所述的 第四级输送带连接装置安装在机架上位于压辊组的出面口一端, 与第四级输送带的支架连 接; 所述的压辊调节装置安装在机架上位于压辊组的压滚轴两端; 所述的压辊组安装在机 架上, 有多个压辊组成; 所。

22、述的摆片接片装置安装在机架上, 其进面口一端与第三级输送带 的出面口衔接, 另一端位于面带输入输送装置上部, 能够绕进面口一端摆动; 所述的驱动装 说 明 书 3/9 页 5 CN 106070407 A 5 置安装在摆片接片装置的进面口一端第三级输送带连接架上, 为摆片接片装置的摆动提供 动力; 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连接架安装在机架上, 能够为第三级输送带和摆片接片装置提 供支撑。 0010 所述的第四级输送带, 包括外罩, 连接架, 调节拉杆, 托架, 出面辊, 出面轨道, 连 接轴; 所述的外罩安装在第四级输送带的两侧; 所述的连接架安装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 备上, 与调节拉杆铰接; 所述。

23、的调节拉杆安装在连接架和出面轨道之间, 其长度能够调节; 所述的托架安装在出面辊下方, 与下道工序设备衔接; 所述的出面辊安装在出面轨道的出 面口一端, 能够自转; 所述的出面轨道一端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出面口衔接, 另一端 与出面辊连接; 所述的出面轨道表面由薄壁不锈钢板制成; 所述的连接轴安装在出面轨道 的进面口一端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的第四级输送带连接装置连接。 0011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能够实现面坯的从面团到面带的自动压制整理, 多次轧揉, 提 高面食口感, 自动连接输送, 自动为下道工序提供合格的面坯。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第一。

24、级输送带, 2.面坯预压整理设备, 3.第二级输送带, 4.面带自动压制机, 5.第三 级输送带, 6.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 7.第四级输送带, 8.控制系统。 0013 图2是第一级输送带外观结构示意图 11. 上护罩, 12.下护罩。 0014 图3是第一级输送带去掉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13.机架, 14.平面输送带, 15.连接件, 16.动力输入轮, 17.滚轮, 18.支脚。 0015 图4是面坯预压整理设备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1.第一级输送带, 2.面坯预压整理设备, 3.第二级输送带。 0016 图5是面坯预压整理设备去掉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21.机架, 22. 动力及传动系统,。

25、 23. 压辊调节装置, 24. 对接装置, 25. 压辊组, 26. 旋转切刀, 27.输出辊组。 0017 图6是第二级输送带外观示意图 31.外罩, 32.动力输入轮。 0018 图7是第二级输送带去掉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33.支架, 34.平皮带输送带, 35.外罩安装架, 36.输送带调节装置。 0019 图8是面带自动压制机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41.上罩, 42.观察窗, 43.侧罩, 44.操作面板。 0020 图9是面带自动压制机的去下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45.机架, 46.动力及传动系统, 47.下输送带, 48. 撒面装置, 49. 进面压辊组, 410.进 面口, 411.。

26、导向装置, 412.中输送带, 413.上输送带, 414.换向机构, 415.面带输出压辊组。 0021 图10是第三级输送带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51.上罩, 52.下罩。 0022 图11是第三级输送带去掉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4/9 页 6 CN 106070407 A 6 53.支架, 54.调节装置, 55.驱动装置, 56.平皮带输送带, 57.平皮带输送带调节装置, 58.调节拉杆。 0023 图12是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5.第三级输送带, 6.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 7.第四级输送带, 61.上罩, 62.侧罩, 63. 操作面板。 0024 图13是。

27、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去掉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64.机架, 65.面带输入输送装置, 66.动力及传动系统, 67.支脚, 68.滚轮, 69.输送带安 装架, 610.第四级输送带连接装置, 611.压辊调节装置, 612.压辊组, 613.摆片接片装置, 614.驱动装置, 615.第三级输送带连接架。 0025 图14是第四级输送带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71.外罩。 0026 图15是第四级输送带的去掉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72.连接架, 73.调节拉杆, 74.托架, 75.出面辊, 76.出面轨道, 77.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现结合附图具体说明。

28、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 式; 如图2, 图3, 本例中选用薄壁矩形不锈钢管焊接组成机架1, 选用本行业通用的符合食品 卫生标准的织物材料作为平面输送带14的带, 两端安装本行业通用的滚轴, 组成平面输送 带14并将其安装在机架13上; 本例中选用厚度16毫米的钢板制成连接件15, 将其安装在机 架13上, 并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上相应的部位对接; 本例中选用链轮作为动力输入轮16, 并将其安装在第一级输送带1的出面口一端的平面输送带14的主动滚轴一端, 并与面坯预 压整理设备2上的链轮采用链条连接; 选用市售的脚轮作为滚轮17, 本例中选用4个滚轮17 分别安装在机架13底部的四个角部; 本例中选。

29、用市售的可调高度的支脚作为支脚18, 本例 中选用4个支脚, 分别安装在滚轮17附近; 选用厚度0.5毫米的不锈钢板将其根据第一级输 送带1的外形折弯焊接组成上护罩11, 下护罩12, 并将其安装在机架13上, 这样就完成了第 一级输送带1的实施; 由于采用了连接件15, 能够更好的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结合; 由于采 用了动力输入轮16并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的链轮连接, 能够更好的协调第一级输送带1与 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之间的速度配合; 由于采用了滚轮17, 使得第一级输送带1移动更加方 便; 由于采用了支脚18, 能够在第一级输送带1工作时更加稳定和平衡。 0028 如图4, 图5, 本例中。

30、选用选用薄壁不锈钢板将其弯折焊接组成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 的护罩, 并在护罩上部设置有机玻璃制成的观察窗; 将机架21上设置墙板等功能部件的安 装和固定及连接构造; 选用电机加减速器加上链轮、 齿轮等传动机构作为动力及传动系统 22, 并将其与电源和控制系统8连接; 将压辊调节装置23安装在压辊组25的位于上部的压辊 两端; 将对接装置24安装在第一级输送带1一侧并与第一级输送带1衔接, 保证从和面机进 入第一级输送带1的面团能够顺利进入压辊组25内; 本例中选用上下倾斜布置的两个压辊 组成压辊组25, 并在每个压辊外表面设置矩形沟槽均匀布满压辊的外表面, 其矩形沟槽的 方向与压辊轴线方向相同,。

31、 这样能够更好的咬合进入压辊组25的面团使之容易进入压辊组 25内, 完成从面团到面带雏形的压制; 本例中采用旋转轴上安装切刀片的方式组成旋转切 刀26, 旋转切刀26的轴端与电机连接, 通过其转轴的旋转, 带动切刀片旋转, 完成周期性的 说 明 书 5/9 页 7 CN 106070407 A 7 将面带坯料切割成长度均匀的分段; 本例中选用3个表面光滑的压辊组合做为输出辊组27, 将其安装在机架21上, 并位于压辊组25的出面口处, 用于承接从压辊组25输出的面坯通过 输出辊组27再次整理, 按照一定的厚度和宽度输出到第二级输送带3上, 将护罩安装在机架 21外围两侧; 这样就完成了面坯预。

32、压整理设备2的实施; 由于采用了表面带齿的压辊组25的 压辊, 使得面团更容易进入压辊组25; 由于采用了旋转切刀26, 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并能够 保证均匀将面坯长度均匀分割。 0029 如图6, 图7, 本例中选用薄壁不朽钢板将其折弯焊接组成外罩31, 选用链轮作为动 力输入轮32, 将动力输入轮32安装在平皮带输送带34的主动轴上并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 上的动力及传动系统22的传动链轮连接; 本例中选用薄壁矩形不锈钢管将其焊接形成支架 33; 本例中选用本行业通用的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平皮带输送带作为平皮带输送带34, 将 其安装在支架33上, 其主动轴位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一端; 选用薄。

33、壁钢板制成外罩安装架 35, 将其固定安装在支架33上, 用于固定安装外罩31; 选用本行业通用的螺旋式输送带调节 装置作为输送带调节装置36, 并将其安装在平皮带输送带34的被动轴一端, 用于调节平皮 带输送带34的皮带张紧度, 这样就完成了第二级输送带3的实施; 由于采用了通用的平皮带 输送带34, 安装和调整方便, 节约成本, 便于连接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和.面带自动压制机4。 0030 如图8, 图9, 本例中选用薄壁不锈钢板将其弯折焊接制成上罩41和侧罩43, 在上罩 41上安装由有机玻璃制成的观察窗42; 采用本行业通用的操作面板作为操作面板44, 并将 其安装在侧罩43上; 采用本。

34、行业通用的方式焊接组合成机架45, 并在机架45上设置各个功 能部件的安装和连接及支撑结构; 本例中选用电机加上减速器加上链轮、 齿轮等传动机构 作为动力及传动系统46, 并将其安装在机架45上, 且与电源及控制系统8连接; 选用本行业 通用的平皮带输送带作为下输送带47, 并将其安装在机架45上, 一端与进面压辊组49衔接, 另一端与面带输出压辊组415衔接; 本例中选用本行业通用的撒面装置作为撒面装置48, 将 其安装在机架45上, 并位于进面压辊组49的出面口附近且位于下输送带47的上方, 其面粉 出口长度等于面带宽度横跨下输送带47的宽度; 本例中选用3个压辊组成的进面压辊组49, 将。

35、其安装在机架45上位于第二级输送带3的出面口部位; 进面压辊组49的上部两个压辊结 合面组成进面口410; 本例中采用多个竖直圆柱辊组合成导向装置411, 将导向装置411安装 在中输送带412上且位于中输送带412两侧; 本例中选用本行业通用的平皮带输送带作为中 输送带412, 并将其安装在机架45上, 位于下输送带47和上输送带413之间; 本例中选用电磁 铁带动的摆动拨片作为换向机构414, 并将其安装在面带输出压辊组415上部两个压辊之 间, 拨片摆动时能够变换拨片分别与两个压辊表面的接触与脱离; 本例中选用3个压辊组成 面带输出压辊组415, 将其安装在机架45上, 将上罩41和侧罩。

36、43安装在机架45上, 这样就完 成了面带自动压制机4的实施; 工作时, 面带从第二级输送带3通过进面口410进入到进面压 辊组49内, 进面压辊组49对面带进行压制, 经过压制后的面带进入下输送带47, 并随下输送 带47运动, 在撒面装置48的位置面带表面被撒上干面粉; 面带被下输送带47送入面带输出 压辊组415, 经过压制, 从面带输出压辊组415上部输出, 此时换向机构414的拨片与外部压 辊的表面贴合, 面带会沿拨片进入到上输送带413; 位于上输送带413的面带进入到中输送 带412, 在中输送带412上设置有传感器, 当面带移动一定距离时, 传感器发出信号, 中输送 带412反。

37、向运动, 而上输送带413的面带连续送出到中输送带412, 此时面带就在中输送带 412上形成折叠, 也就是多层叠加, 当叠加的层数和长度满足要求时, 传感器采集信号, 控制 说 明 书 6/9 页 8 CN 106070407 A 8 系统8指令中输送带412向进面口方向连续运动, 使得折叠后的面带重新进入进面压辊组 49, 再次进行压制, 如此反复压制, 使得面带得到充分揉制, 增加面食的口感; 当揉制的次数 满足要求后, 循环回来的面带经下输送带47再次进入面带输出压辊组415时, 控制系统8指 令换向机构414的电磁铁动作, 带动拨片从外部压辊表面换向到内部压辊表面, 面带就沿拨 片表。

38、面进入第三级输送带5, 从而进入下道工序; 由于采用了将面带反复揉压, 增加了面带 的韧性和口感, 为下一步面食加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0031 如图10, 图11, 本例中选用薄壁不锈钢板将其折弯焊接组成上罩51和下罩52; 将上 罩51安装在支架53上位于平皮带输送带56的两侧, 其进面口一端与面带自动压制机4的面 带输出压辊组415衔接, 并设置有面带导向构造; 将下罩52安装在支架53两侧并将支架53两 侧笼罩; 本例中选用薄壁矩形不锈钢管焊接组成支架53, 并将其安装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 设备6上, 设置各个 功能部件的安装结构; 本例中选用本行业通用的调节装置作为调节装 置54,。

39、 并将其安装在支架53上; 本例中选用步进电机作为驱动装置55并将其安装在支架53 上为平皮带输送带56提供动力; 本例中选用本行业通用的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平皮带输送 带作为平皮带输送带56, 并将其安装在支架53上, 其进面口一端与面带自动压制机4的出面 口衔接, 其出面口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上的面带摆片接片装置613衔接; 选用本行业 通用的平皮带输送带的张紧调节装置做为平皮带输送带调节装置57, 并将其安装在支架53 上位于平皮带进面口一端, 能够调节平皮带的松紧程度; 本例中选用本行业通用的调节拉 杆作为调节拉杆58, 本例中选用两个调节拉杆58分别安装在平皮带输送带56的两侧一端。

40、和 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之间, 用于调节平皮带输送带56的倾斜角度; 这样就完成了第三级 输送带5的实施。 0032 如图12, 图13, 本例中本例中选用薄壁不锈钢板将其折弯焊接组成上罩61和侧罩 62, 并将其安装在机架64上, 选用本行业通用的操作面板作为操作面板63并将其安装在侧 罩62上并与控制系统8连接, 在上罩61上设置透明可以开合的观察窗; 选用本行业通用的方 式设置和焊接机架64并在机架64上设置各个功能部件的安装和连接结构; 本例中选用多辊 组合式输送装置作为面带输入输送装置65, 将面带输入输送装,65安装在机架上, 一端与压 辊组612进面口衔接, 且位于摆片接片装置。

41、613下方; 本例中选用电机加减速器加上各种链 轮及齿轮传动作为动力及传动系统66, 将动力及传动系统55安装在机架上, 与电源及控制 系统8及各个功能部件连接, 为各个功能部件提供动力及传动连接; 本例中选用市售的本行 业通用的能够调节高度的支脚作为支脚67, 将支脚67安装在机架64下端, 本例中选用4个支 脚67安装在机架64底部四角; 本例中选用市售的本行业通用的滚轮作为滚轮68, 将滚轮68 安装在机架64下端底部, 本例中选用4个滚轮68均匀分布在机架64底部四角; 本例中选用铰 接架作为输送带安装架69, 将输送带安装架69安装在机架两端, 每端两个均匀分布, 分别与 第三级输送。

42、带5和第四级输送带7的调节拉杆连接; 将第四级输送带连接装置610安装在机 架64上位于压辊组612的出面口一端, 与第四级输送带7的连接轴77连接; 将压辊调节装置 611安装在机架64上位于压辊组612的压滚轴两端; 本例中选用两个压辊组成的压滚组作为 压辊组612, 将其安装在机架64上; 本例中选用本行业通用的平皮带输送带作为摆片接片装 置613, 将摆片接片装置613安装在机架64上, 其进面口一端与第三级输送带5的出面口衔 接, 另一端位于面带输入输送装置65上部, 能够绕进面口一端摆动; 本例中选用步进电机作 为驱动装置614, 将驱动装置614安装在摆片接片装置613的进面口一。

43、端第三级输送带5连接 说 明 书 7/9 页 9 CN 106070407 A 9 架上, 为摆片接片装置613的摆动提供动力; 将第三级输送带5连接架安装在机架64上, 为第 三级输送带5和摆片接片装置613提供支撑, 就完成了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的实施; 应用 时, 经过反复揉压的面带通过第三级输送带5被送到摆片接片装置613, 然后被送到面带输 入输送装置65上进入压辊组612进行再次压制规整成符合下道工序要求的规格尺寸; 由于 从第三级输送带5送来的面带是分段的, 当一段面带的尾部从摆片接片装置613端部运动 时, 会滑落在面带输入输送装置65上, 保持进入压辊组612内的面带的连续。

44、, 当下一段面带 进入摆片接片装置613时, 摆片接片装置613根据安装在面带输入输送装置65上的传感器感 知上段面带的尾部位置, 从而通过控制系统8发出指令, 控制驱动装置614按照一定的规律 摆动, 使得下一段面带的头部与上一段面带的尾部相衔接, 再经过压辊组612的压制, 就成 为连续的尺寸合格的面带进入第四级输送带7。 0033 如图14, 图15, 本例中选用薄壁不锈钢板将其折弯焊接组成外罩71, 并将其安装在 第四级输送带7的两侧; 本例中选用钢板焊接作为连接架72, 将连接架72安装在面带压制连 接输出设备6上, 与调节拉杆73铰接; 本例中选用本行业通用的能够调节长度的调节拉杆。

45、作 为调节拉杆73, 本例中选用两个调节拉杆73对称分布在出面轨道76两侧, 将调节拉杆73安 装在连接架72和出面轨道76之间; 将托架74安装在出面辊75下方, 与下道工序设备衔接; 本 例中选用两端安装有轴承的不锈钢辊作为出面辊75, 将所述的出面辊安装在出面轨道76的 出面口一端, 能够自转; 本例中选用薄壁矩形不锈钢管焊两个中间上部焊接不锈钢板作为 出面轨道76, 将所述的出面轨道76一端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的出面口衔接, 另一端与 出面辊75连接; 选用不锈钢圆钢作为连接轴77, 将所述的连接轴77安装在出面轨道76的进 面口一端并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上的第四级输送带连接装。

46、置610连接, 就完成了第三 级输送带7的实施。 0034 如图1, 将第一级所述的1安装在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的前端, 一端与面坯预压整理 设备2的进面口连接, 另一端与和面机的面团出口连接; 将所述的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安装 在第一级输送带1和第二级输送带3之间, 其进面口与第一级输送带1的出口端连接, 其出面 口与第二级输送带3的进面口连接; 将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3安装在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和 面带自动压制机4之间, 将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3的进面口与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的出面口 连接, 将所述的第二级输送带3的出面口与面带自动压制机4的进面口连接; 将所述的面带 自动压制机4安装在第二级输送带3。

47、和第三级输送带5之间, 将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4的进 面口与第二级输送带3的出面口连接, 将所述的面带自动压制机4的出面口与第三级输送带 5的进面口连接; 将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5安装在面带自动压制机4和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 备6之间, 将所述的第三级输送带5的进面口与面带自动压制机4的出面口连接, 将所述的第 三级输送带的出面口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的进面口连接; 将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 出设备6安装在第三级输送带5和第四级输送带7之间, 将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的 进面口与第三级输送带5的出面口连接, 将所述的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的出面口与第四 级输送带7的进面口连接; 将所述的第四。

48、级输送带7安装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的出面 口处, 其进面口与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的出面口连接; 本例中选用包括操作盘, 可转向 控制柱, 信息采集元件, 控制元件, 执行元件; 所述的操作盘安装在可转向控制柱端部, 包括 显示屏, 控制及设定按钮, 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及信息采集元件及电源连接; 所述的可转向 控制柱安装在面斗压制连接输出设备上, 能绕立柱旋转; 所述的信息采集元件包括安装在 说 明 书 8/9 页 10 CN 106070407 A 10 各个功能部件的传感器, 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连接; 所述的控制元件安装在控制箱内, 通过 导线与操作盘和信息采集元件和电源及动力装置及执。

49、行元件连接; 所述的执行元件包括电 机和电磁铁, 通过导线与控制元件和电源连接以上作为控制系统8, 将所述的控制系统8安 装在面斗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上并与各个功能部件连接, 就完成了本发明的实施; 应用时, 从和面机出来的面团, 经过第一级输送带1进入面坯预压整理设备2, 经过面坯预压整理设 备2将面团初步压制成带状坯料, 送出到第二级输送带3, 第二级输送带3将带状坯料送入面 带自动压制机4, 带状坯料经过面带自动压制机4是反复压制折叠, 成为符合要求的面带进 入第三级输送带5, 由第三级输送带5送入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备6, 在面带压制连接输出设 备6被连接成连续的带状面坯经过压制成为符合下道工序要求的规格和尺寸的连续面带被 送入第四级输送带7, 由第四级输送带7送到下一道工序进行进一步加工; 完成了由面团向 合格的面坯的加工和输送, 实现了自动控制和自动运行, 提高了生产效率, 节省了劳动力。 说 明 书 9/9 页 11 CN 106070407 A 11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8 页 12 CN 106070407 A 12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8 页 13 CN 106070407 A 13 图5 图6 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