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6528305 上传时间:2019-09-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9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63322.0

申请日:

20140224

公开号:

CN103843658B

公开日:

201605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H1/04

主分类号:

A01H1/04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发明人:

闫素红,李伟,杨兆生,刘旭

地址: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38号

优先权:

CN201410063322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文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法。该方法以选穗、穴区种植为主要特点:改选株为选穗,改单行点播为穴区种植。该方法较大幅度地增大了杂种各世代的群体,扩大了鉴定圃的规模,提高了育种效率。穴播增加了小麦田间播种密度,加大了对抗逆、抗病性的选择强度,增加了小麦适应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法,以选穗、穴区种植为主要特点,其特征在于:F1,点播穗行:①每排100行,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0.6米、0.5米、0.6米、0.5米……间隔;②0.6米宽过道为走道,0.5米宽过道为背道,在0.5米宽背道中间播种条锈高感材料,3月中旬接种条锈混合菌于条锈高感材料;③待5月观察材料抗条锈病能力,易感材料直接淘汰;种子根据田间表现选择组合,初步分级,收穗行,并根据田间级别及室内考种确定级别;F2,精密点播机点播:①每排180行,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0米、1米、0米、1米……间隔;②1米宽过道为走道,0米宽过道为背道,在0米背道中间播种条锈高感材料,3月中旬接种条锈混合菌于条锈高感材料;③待5月下旬观察材料抗条锈病能力,易感材料直接淘汰;田间按组合选择单株,每个中选单株选取7穗脱粒,考种;F3,穴区播种:①穴距0.40×0.40米,每穴25粒,每5穴成一行,一个畦种5行,每排84行,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0.6米;②隔排播种条锈高感材料,3月中旬接种条锈混合菌于条锈高感材料;③待5月下旬观察材料抗条锈病能力,易感材料直接淘汰;每穗种一穴为一个系统,穴内种子不散开;中选穗穴选穗,考种;F4,点播穗;F4代先选穗行,中选后从中选穗,脱粒,考种;F5,点播穗;F5选穗行和单穗,脱粒考种穗行后,考种后升入鉴定圃,对应穗行保留单穗升入F6;F6,点播穗;点播穗行小区鉴定,穗行和单穗选择同F5;F7,点播穗;点播穗行小区品比;稀播穗行繁殖;小区产量高者参加预备试验。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麦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 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育种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基因重组技术,通过基 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 中在一起,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人们所需要的小麦新品种。在育种 工作中,育种工作者对小麦杂种后代的选择,习惯上采用传统的系谱 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这些方法多采用点播,占地面积大,各世代群 体受到限制;豫北地区小麦生育中后期气候条件适宜,白粉病发生很 轻,无法选择抗白粉病材料;早代点播密度较小,对小麦抗逆性(倒 伏等)、抗病性(白粉病、条锈病等)的选择压力较小,导致选择后 代目标性状与当初制定目标性状差别较大,影响了选育效率。因此, 亟需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法,以期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扩大 选择群体,增加选择压力,提高选育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法。该方法以 选穗、穴区种植为主要特点:改选株为选穗,改单行点播为穴区种植。 该方法较大幅度地增大了杂种各世代的群体,扩大了鉴定圃的规模, 提高了育种效率。穴播增加了小麦田间播种密度,加大了对抗逆、抗 病性的选择强度,增加了小麦适应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1F1,点播穗行。种子根据田间表现选择组合,初步分级,收 穗行,并根据田间级别及室内考种确定级别。

2F2,精密点播机点播。田间按组合选择单株。每个中选单株 选取7穗脱粒,考种。

3F3,穴区播种。每穗种一穴为一个系统,穴距0.40×0.40米, 每穴25粒,每5穴成一行,一个畦种5行,穴内种子不散开。中选 穗穴选穗,考种。

4F4,点播穗。F4代先选穗行,中选后从中选穗,脱粒,考 种。

5F5,点播穗。F5选穗行和单穗,脱粒考种穗行后,考种后 升入鉴定圃,对应穗行保留单穗升入F6。

6F6,点播穗;点播穗行小区鉴定,穗行和单穗选择同F5。

7F7,点播穗;点播穗行小区品比;稀播穗行繁殖。小区产量 高者参加预备试验。

上述方案的特点:

1、以选穗、穴播等为主要特点,把F3系统数增加了4倍以上, 扩大了世代类型,保证了新类型出现频率。选穗与选株可靠性相同, 但选穗更方便,可增加入选系统数。

2、穴区播种密度大,使一些在稀播时不宜表现的性状,如抗逆 性,抗病性得以表现,增大了选择压力,减轻了选种压力。

3、增加了鉴定圃中选系统数。

上述方案的效果:

1、改选株为选穗。这样既减少了工作量,又可以成倍地增加入 选单株及系统数,扩大选择覆盖面。增加入选数还为加强对籽粒的选 择压力创造了条件,从而提高了选择效果。

2、改革种植方式。这一改革大大减少了每个系统的占地面积, 与1.6米长行区比较,穴区占地仅及前者的1/5。因此,在原有土地 面积上,可以成倍增加种植系统数。

3、扩大鉴定圃。增加参试系统数,有利于选出产量潜力更高的 品系。产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早代选择效果不佳,选育中常常遇到 有些系统长相相似但产量潜力却不同的情况。所以,不如在分离世代 严格选拔其它遗传力较高的质量性状,多选留系统,待到鉴定圃中决 定品系。

4、增加了选择压力,提高了育种效率。穗穴种植是将25粒种子 不散开种到一块,种植密度大,有利于各种病害(条锈、白粉病等) 和一些抗逆性(抗倒伏等)表现出来,增加了选择压力,减轻了选种 压力。

本发明具体提供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法,以选穗、穴区 种植为主要特点,其特征在于:

F1,点播穗行;种子根据田间表现选择组合,初步分级,收穗行, 并根据田间级别及室内考种确定级别;

F2,精密点播机点播;田间按组合选择单株,每个中选单株选穗 脱粒,考种;

F3,穴区播种;每穗种一穴为一个系统,穴内种子不散开;中选 穗穴选穗,考种;

F4,点播穗;F4代先选穗行,中选后从中选穗,脱粒,考种;

F5,点播穗;F5选穗行和单穗,脱粒考种穗行后,考种后升入 鉴定圃,对应穗行保留单穗升入F6;

F6,点播穗;点播穗行小区鉴定,穗行和单穗选择同F5;

F7,点播穗;点播穗行小区品比;稀播穗行繁殖;小区产量高者 参加预备试验。

上述方法中,F2中,每个中选单株选取7穗脱粒。

上述方法中,F3中,穴距0.40×0.40米,每穴25粒,每5穴成 一行,一个畦种7行。

上述方法中,F1:①每排100行,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 0.6米、0.5米、06米、0.5米……间隔;②0.6米宽过道为走道,0.5 米宽过道为背道,在0.5米宽背道中间播种条锈高感材料,3月中旬 接种条锈混合菌与条锈高感材料;③待5月观察材料抗条锈病能力, 易感材料直接淘汰。

F2:①每排180行,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0米、1米、0 米、1米……间隔;②1米宽过道为走道,0米宽过道为背道,在0 米背道中间播种条锈高感材料,3月中旬接种条锈混合菌与条锈高感 材料;③待5月下旬观察材料抗条锈病能力,易感材料直接淘汰。

F3:①每排84行,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0.6米;②隔排 播种条锈高感材料,3月中旬接种条锈混合菌与条锈高感材料;③待 5月下旬观察材料抗条锈病能力,易感材料直接淘汰。

附图说明

图1为改良系谱选择方法示意图。

图2为穗穴法田间种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按照育种目标和亲本组配原则配组合。

F1:①按组合点播,1.5米行长两行。②按照育种目标选择穗行, 考虑繁茂性、株高、抗病性、抗逆性,结合落黄将田间F1分为四个 等级:I、II、III、IV等级。I等级穗行全部保留,II等级保留3/4,III 等级保留1/2,IV等级淘汰。③脱粒后考种,考种时按籽粒大小、饱 满度、品质,结合田间级别将F1种子重新分为1、2、3类组合。

F2:①按组合点播,根据F1代考种结果一般种12、24、36行。 每行18米长,行距为25厘米,株距为15厘米。1类组合一般种36 行,2类组合一般种24行,3类组合一般种12行。②按照育种目标 选择单株,考虑繁茂性、株高、穗型、落黄,抗病性、抗逆性等。③ 脱粒每个单株留7个穗,考种时按照籽粒大小、饱满度、品质,一般 单株留5个穗子,每穗25粒。

F3:①按组合穴区种植,每穗种一穴为一个系统,穴距0.40米 ×0.40米,每穴25粒,每5穴成一行,1.6米行长,一个畦种5行为 一个方阵。穴内种子不散开。②按照育种目标先选中穗穴,穗穴选择 考虑繁茂性、株高、抗病性、抗逆性、落黄等,再从中选穗。穴中选 穗,一般选择方型穗,每穴一般选7-8个穗子。③脱粒后考种,考种 时按照籽粒大小、饱满度、品质,每穗留30粒。

F4:①点播,根据F3考种结果每穗种一行,行长1米,每行30 粒。②按照育种目标先选中穗行,穗穴选择考虑繁茂性、株高、抗病 性、抗逆性、落黄等,再从中选穗行中选穗,一般选择方型穗,每行 一般选7-8个穗子。③脱粒后考种,考种时按照籽粒大小、饱满度、 品质,每穗留35粒。

F5:①点播穗,根据F4考种结果每穗种一行,行长1.5米,每 行35粒。②按照育种目标选穗行和单穗,穗行选择考虑繁茂性、株 高、抗病性、抗逆性、落黄等,穗一般选择方型穗,每行一般选7-8 个穗子。③收穗、割穗行,脱粒后考种穗行,考种时按照籽粒大小、 饱满度、品质,保留下来穗行升入鉴定圃参加田间鉴定。④对应保留 穗行考种单穗,一般每个穗行保留5个单穗。

F6:①点播穗,根据F5考种结果每穗种一行,行长1.5米,每行 35粒;小区播种机点播穗行,每个小区6行,8.3米行长,行距25 厘米,株距约1.5厘米。②小区田间选择主要以产量、株型、熟期、 抗性表现为依据;根据小区田间表现选择对应F6穗行,单穗。穗行 和单穗选择同F5。③收小区、穗、穗行。结合小区产量考种小区籽 粒,考种时按照籽粒大小、饱满度、品质,对应保留下来穗行升级参 加评比;单穗升入F7。

F7:①点播穗,根据F6考种结果每穗种一行,行长1.5米,每 行35粒;小区播种机点播穗行,每个小区6行,8.3米行长,行距 25厘米,株距约1.5厘米;精密点播机稀播繁殖表现突出的穗行,每 个穗行一般播12行,18米行长,行距25厘米,株距约10-15厘米; ②小区田间选择主要以产量、株型、熟期、抗性表现为依据;根据小 区田间表现选择对应F7穗行、单穗。穗行和单穗选择同F6。③收小 区,稀播繁殖,穗,穗行。小区产量高,符合试验要求的种子参加预 备试验。

传统F2代脱粒方式是以单株为单位脱粒,考种也以单株为单位 进行。本方法以单穗为单位脱粒,1个单株选7个穗,增加了选择覆 盖面,加强了对籽粒选择的压力,克服了只重视田间选择而忽视室内 选择的缺点。

传统F3种植方式为穗行种植,收获方式为割穗行。本方法实施 为穴播种植,收单穗。穴播种植大大的减少了每一个系统的占地面积, 穴区种植占地面积仅为穗行种植的1/5,大大节约了占地面积;穴区 种植是将25粒种子不撒开种在一个点上,种植密度特别大,可鉴定 系统的抗倒伏性、抗白粉病、抗条锈病以及其他一些在稀播条件下不 宜表现出来的性状,增强了抗逆选择性;穴区种植收获方式为选单穗, 每个中选穗穴一般选7个穗子,减少了工作量,加强了对籽粒的选择 压力。

传统F4代选种方式为割穗行,考种穗行。本方法选种方式为选 单穗,考种单穗。选单穗与选穗行相比,最直接的就是选穗方便,增 加入选系统数。同时选穗加强了对籽粒选择的压力,克服了只重视田 间选择而忽视室内选择的缺点。

传统F5、F6选种方式选穗行,考种穗行。本方法F5、F6代选 种方式选穗行,同时选单穗。穗行种小区鉴定,单穗种植穗行。选单 穗保证了系统纯度。

实施例2

按照育种目标和亲本组配原则配组合。

F1:①每排100行。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0.6米、0.5米、 06米、0.5米……间隔。②0.6米宽过道为走道,0.5米宽过道为背道, 在0.5米宽背道中间播种条锈高感材料,3月中旬接种条锈混合菌与 条锈高感材料。③待5月观察材料抗条锈病能力,易感材料直接淘汰。

F2:①每排180行。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0米、1米、0 米、1米……间隔。②1米宽过道为走道,0米宽过道为背道,在0 米背道中间播种条锈条锈高感材料,3月中旬接种条锈混合菌与条锈 高感材料。③待5月下旬观察材料抗条锈病能力,易感材料直接淘汰。

F3:①每排84行。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0.6米。②隔排 播种条锈高感材料,3月中旬接种条锈高感材料。③待5月下旬观察 材料抗条锈病能力,易感材料直接淘汰。

其它同实施例1。

对小麦材料的抗病性,抗逆性性的鉴定,有些是通过自然发病表 现出来,有些通过增加种植密度表现出来,有些通过人工种接种菌种 使其发病表现出来。本方法通过F3代穴播密植、接种菌种等方式, 使材料抗病性、抗逆性及一些在稀播条件下无法表现出来的性状的得 以表现,增加了选择压力,减轻了选种压力。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 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 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 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063322.0 (22)申请日 2014.02.24 A01H 1/04(2006.01) (73)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地址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 38 号 (72)发明人 闫素红 李伟 杨兆生 刘旭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002 代理人 王文君 CN 102265784 A,2011.12.07, 全文 . 赵虹等 . 播种方式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产量 性状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0, 第 15 卷 ( 第 2 期 ), 第 100-105 页 .。

2、 鲍思敬等 .“改良系谱法” 在小麦育种上的应 用 .麦类作物学报 .1994,( 第 4 期 ), 第 34-36 页 . (54) 发明名称 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 法。该方法以选穗、 穴区种植为主要特点 : 改选株 为选穗, 改单行点播为穴区种植。 该方法较大幅度 地增大了杂种各世代的群体, 扩大了鉴定圃的规 模, 提高了育种效率。 穴播增加了小麦田间播种密 度, 加大了对抗逆、 抗病性的选择强度, 增加了小 麦适应性。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胡可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3、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03843658 B 2016.05.25 CN 103843658 B 1.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法, 以选穗、 穴区种植为主要特点, 其特征在于: F1, 点播穗行: 每排100行, 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0.6米、 0.5米、 0.6米、 0.5 米间隔; 0.6米宽过道为走道, 0.5米宽过道为背道, 在0.5米宽背道中间播种条锈高 感材料, 3月中旬接种条锈混合菌于条锈高感材料; 待5月观察材料抗条锈病能力, 易感材 料直接淘汰; 种子根据田间表现选择组合, 初步分级, 收穗行, 并根据田间级别及室内考种 确定级别; F2, 。

4、精密点播机点播: 每排180行, 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0米、 1米、 0米、 1米 间隔; 1米宽过道为走道, 0米宽过道为背道, 在0米背道中间播种条锈高感材料, 3月中旬 接种条锈混合菌于条锈高感材料; 待5月下旬观察材料抗条锈病能力, 易感材料直接淘 汰; 田间按组合选择单株, 每个中选单株选取7穗脱粒, 考种; F3, 穴区播种: 穴距0.400.40米, 每穴25粒, 每5穴成一行, 一个畦种5行, 每排84行, 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0.6米; 隔排播种条锈高感材料, 3月中旬接种条锈混合菌于 条锈高感材料; 待5月下旬观察材料抗条锈病能力, 易感材料直接淘汰; 每穗种一穴为。

5、一 个系统, 穴内种子不散开; 中选穗穴选穗, 考种; F4, 点播穗; F4代先选穗行, 中选后从中选穗, 脱粒, 考种; F5, 点播穗; F5选穗行和单穗, 脱粒考种穗行后, 考种后升入鉴定圃, 对应穗行保留单穗 升入F6; F6, 点播穗; 点播穗行小区鉴定, 穗行和单穗选择同F5; F7, 点播穗; 点播穗行小区品比; 稀播穗行繁殖; 小区产量高者参加预备试验。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3843658 B 2 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小麦育种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小麦育种是指人们。

6、按照自己的意愿,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 通过基因分离、 自由组合 或连锁交换, 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有目的、 有计划地获得人们所 需要的小麦新品种。 在育种工作中, 育种工作者对小麦杂种后代的选择, 习惯上采用传统的 系谱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 这些方法多采用点播, 占地面积大, 各世代群体受到限制; 豫北 地区小麦生育中后期气候条件适宜, 白粉病发生很轻, 无法选择抗白粉病材料; 早代点播密 度较小, 对小麦抗逆性 (倒伏等) 、 抗病性 (白粉病、 条锈病等) 的选择压力较小, 导致选择后 代目标性状与当初制定目标性状差别较大, 影响了选育效率。 因此, 亟需一种小麦育。

7、种改良 系谱选择方法, 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从而扩大选择群体, 增加选择压力, 提高选育效率。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法。 该方法以选穗、 穴区种植 为主要特点: 改选株为选穗, 改单行点播为穴区种植。 该方法较大幅度地增大了杂种各世代 的群体, 扩大了鉴定圃的规模, 提高了育种效率。 穴播增加了小麦田间播种密度, 加大了对 抗逆、 抗病性的选择强度, 增加了小麦适应性。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5 1F1, 点播穗行。 种子根据田间表现选择组合, 初步分级, 收穗行, 并根据田间级别 及室内考种确定级别。 0006。

8、 2F2, 精密点播机点播。 田间按组合选择单株。 每个中选单株选取7穗脱粒, 考种。 0007 3F3, 穴区播种。 每穗种一穴为一个系统, 穴距0.400.40米, 每穴25粒, 每5穴成一 行, 一个畦种5行, 穴内种子不散开。 中选穗穴选穗, 考种。 0008 4F4, 点播穗。 F4代先选穗行, 中选后从中选穗, 脱粒, 考种。 0009 5F5, 点播穗。 F5选穗行和单穗, 脱粒考种穗行后, 考种后升入鉴定圃, 对应穗行保 留单穗升入F6。 0010 6F6, 点播穗; 点播穗行小区鉴定, 穗行和单穗选择同F5。 0011 7F7, 点播穗; 点播穗行小区品比; 稀播穗行繁殖。 。

9、小区产量高者参加预备试验。 0012 上述方案的特点: 0013 1、 以选穗、 穴播等为主要特点, 把F3系统数增加了4倍以上, 扩大了世代类型, 保证 了新类型出现频率。 选穗与选株可靠性相同, 但选穗更方便, 可增加入选系统数。 0014 2、 穴区播种密度大, 使一些在稀播时不宜表现的性状, 如抗逆性, 抗病性得以表 现, 增大了选择压力, 减轻了选种压力。 0015 3、 增加了鉴定圃中选系统数。 0016 上述方案的效果: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3843658 B 3 0017 1、 改选株为选穗。 这样既减少了工作量, 又可以成倍地增加入选单株及系统数, 扩 大选。

10、择覆盖面。 增加入选数还为加强对籽粒的选择压力创造了条件, 从而提高了选择效果。 0018 2、 改革种植方式。 这一改革大大减少了每个系统的占地面积, 与1.6米长行区比 较, 穴区占地仅及前者的1/5。 因此, 在原有土地面积上, 可以成倍增加种植系统数。 0019 3、 扩大鉴定圃。 增加参试系统数, 有利于选出产量潜力更高的品系。 产量性状受多 基因控制, 早代选择效果不佳, 选育中常常遇到有些系统长相相似但产量潜力却不同的情 况。 所以, 不如在分离世代严格选拔其它遗传力较高的质量性状, 多选留系统, 待到鉴定圃 中决定品系。 0020 4、 增加了选择压力, 提高了育种效率。 穗穴。

11、种植是将25粒种子不散开种到一块, 种 植密度大, 有利于各种病害 (条锈、 白粉病等) 和一些抗逆性 (抗倒伏等) 表现出来, 增加了选 择压力, 减轻了选种压力。 0021 本发明具体提供一种小麦育种改良系谱选择方法, 以选穗、 穴区种植为主要特点, 其特征在于: 0022 F1, 点播穗行; 种子根据田间表现选择组合, 初步分级, 收穗行, 并根据田间级别及 室内考种确定级别; 0023 F2, 精密点播机点播; 田间按组合选择单株, 每个中选单株选穗脱粒, 考种; 0024 F3, 穴区播种; 每穗种一穴为一个系统, 穴内种子不散开; 中选穗穴选穗, 考种; 0025 F4, 点播穗;。

12、 F4代先选穗行, 中选后从中选穗, 脱粒, 考种; 0026 F5, 点播穗; F5选穗行和单穗, 脱粒考种穗行后, 考种后升入鉴定圃, 对应穗行保留 单穗升入F6; 0027 F6, 点播穗; 点播穗行小区鉴定, 穗行和单穗选择同F5; 0028 F7, 点播穗; 点播穗行小区品比; 稀播穗行繁殖; 小区产量高者参加预备试验。 0029 上述方法中, F2中, 每个中选单株选取7穗脱粒。 0030 上述方法中, F3中, 穴距0.400.40米, 每穴25粒, 每5穴成一行, 一个畦种7行。 0031 上述方法中, F1: 每排100行, 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0.6米、 0.5米、 0。

13、6米、 0.5米间隔; 0.6米宽过道为走道, 0.5米宽过道为背道, 在0.5米宽背道中间播种条锈 高感材料, 3月中旬接种条锈混合菌与条锈高感材料; 待5月观察材料抗条锈病能力, 易感 材料直接淘汰。 0032 F2: 每排180行, 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0米、 1米、 0米、 1米间隔; 1米 宽过道为走道, 0米宽过道为背道, 在0米背道中间播种条锈高感材料, 3月中旬接种条锈混 合菌与条锈高感材料; 待5月下旬观察材料抗条锈病能力, 易感材料直接淘汰。 0033 F3: 每排84行, 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0.6米; 隔排播种条锈高感材料, 3 月中旬接种条锈混合菌与条锈高感材。

14、料; 待5月下旬观察材料抗条锈病能力, 易感材料直 接淘汰。 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改良系谱选择方法示意图。 0035 图2为穗穴法田间种植图。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3843658 B 4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7 实施例1 0038 按照育种目标和亲本组配原则配组合。 0039 F1: 按组合点播, 1.5米行长两行。 按照育种目标选择穗行, 考虑繁茂性、 株高、 抗病性、 抗逆性, 结合落黄将田间F1分为四个等级: I、 II、 III、 IV等级。 I等级穗行全部保留, II等级保留3/4, III等级。

15、保留1/2, IV等级淘汰。 脱粒后考种, 考种时按籽粒大小、 饱满度、 品质, 结合田间级别将F1种子重新分为1、 2、 3类组合。 0040 F2: 按组合点播, 根据F1代考种结果一般种12、 24、 36行。 每行18米长, 行距为25 厘米, 株距为15厘米。 1类组合一般种36行, 2类组合一般种24行, 3类组合一般种12行。 按 照育种目标选择单株, 考虑繁茂性、 株高、 穗型、 落黄, 抗病性、 抗逆性等。 脱粒每个单株留 7个穗, 考种时按照籽粒大小、 饱满度、 品质, 一般单株留5个穗子, 每穗25粒。 0041 F3: 按组合穴区种植, 每穗种一穴为一个系统, 穴距0.。

16、40米0.40米, 每穴25粒, 每5穴成一行, 1.6米行长, 一个畦种5行为一个方阵。 穴内种子不散开。 按照育种目标先选 中穗穴, 穗穴选择考虑繁茂性、 株高、 抗病性、 抗逆性、 落黄等, 再从中选穗。 穴中选穗, 一般 选择方型穗, 每穴一般选7-8个穗子。 脱粒后考种, 考种时按照籽粒大小、 饱满度、 品质, 每 穗留30粒。 0042 F4: 点播, 根据F3考种结果每穗种一行, 行长1米, 每行30粒。 按照育种目标先 选中穗行, 穗穴选择考虑繁茂性、 株高、 抗病性、 抗逆性、 落黄等, 再从中选穗行中选穗, 一般 选择方型穗, 每行一般选7-8个穗子。 脱粒后考种, 考种时。

17、按照籽粒大小、 饱满度、 品质, 每 穗留35粒。 0043 F5: 点播穗, 根据F4考种结果每穗种一行, 行长1.5米, 每行35粒。 按照育种目 标选穗行和单穗, 穗行选择考虑繁茂性、 株高、 抗病性、 抗逆性、 落黄等, 穗一般选择方型穗, 每行一般选7-8个穗子。 收穗、 割穗行, 脱粒后考种穗行, 考种时按照籽粒大小、 饱满度、 品 质, 保留下来穗行升入鉴定圃参加田间鉴定。 对应保留穗行考种单穗, 一般每个穗行保留 5个单穗。 0044 F6: 点播穗, 根据F5考种结果每穗种一行, 行长1.5米,每行35粒; 小区播种机点 播穗行, 每个小区6行, 8.3米行长, 行距25厘米。

18、, 株距约1.5厘米。 小区田间选择主要以产 量、 株型、 熟期、 抗性表现为依据; 根据小区田间表现选择对应F6穗行, 单穗。 穗行和单穗选 择同F5。 收小区、 穗、 穗行。 结合小区产量考种小区籽粒, 考种时按照籽粒大小、 饱满度、 品 质, 对应保留下来穗行升级参加评比; 单穗升入F7。 0045 F7: 点播穗, 根据F6考种结果每穗种一行, 行长1.5米, 每行35粒; 小区播种机点 播穗行, 每个小区6行, 8.3米行长, 行距25厘米, 株距约1.5厘米; 精密点播机稀播繁殖表现 突出的穗行, 每个穗行一般播12行, 18米行长, 行距25厘米, 株距约10-15厘米; 小区田。

19、间 选择主要以产量、 株型、 熟期、 抗性表现为依据; 根据小区田间表现选择对应F7穗行、 单穗。 穗行和单穗选择同F6。 收小区, 稀播繁殖, 穗, 穗行。 小区产量高, 符合试验要求的种子参 加预备试验。 0046 传统F2代脱粒方式是以单株为单位脱粒, 考种也以单株为单位进行。 本方法以单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3843658 B 5 穗为单位脱粒, 1个单株选7个穗, 增加了选择覆盖面, 加强了对籽粒选择的压力, 克服了只 重视田间选择而忽视室内选择的缺点。 0047 传统F3种植方式为穗行种植, 收获方式为割穗行。 本方法实施为穴播种植, 收单 穗。 穴播种植大大的减。

20、少了每一个系统的占地面积, 穴区种植占地面积仅为穗行种植的1/ 5, 大大节约了占地面积; 穴区种植是将25粒种子不撒开种在一个点上, 种植密度特别大, 可 鉴定系统的抗倒伏性、 抗白粉病、 抗条锈病以及其他一些在稀播条件下不宜表现出来的性 状, 增强了抗逆选择性; 穴区种植收获方式为选单穗, 每个中选穗穴一般选7个穗子, 减少了 工作量, 加强了对籽粒的选择压力。 0048 传统F4代选种方式为割穗行, 考种穗行。 本方法选种方式为选单穗, 考种单穗。 选 单穗与选穗行相比, 最直接的就是选穗方便, 增加入选系统数。 同时选穗加强了对籽粒选择 的压力, 克服了只重视田间选择而忽视室内选择的缺。

21、点。 0049 传统F5、 F6选种方式选穗行, 考种穗行。 本方法F5、 F6代选种方式选穗行, 同时选单 穗。 穗行种小区鉴定, 单穗种植穗行。 选单穗保证了系统纯度。 0050 实施例2 0051 按照育种目标和亲本组配原则配组合。 0052 F1: 每排100行。 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0.6米、 0.5米、 06米、 0.5米间 隔。 0.6米宽过道为走道, 0.5米宽过道为背道, 在0.5米宽背道中间播种条锈高感材料, 3 月中旬接种条锈混合菌与条锈高感材料。 待5月观察材料抗条锈病能力, 易感材料直接淘 汰。 0053 F2: 每排180行。 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0米、 1。

22、米、 0米、 1米间隔。 1米 宽过道为走道, 0米宽过道为背道, 在0米背道中间播种条锈条锈高感材料, 3月中旬接种条 锈混合菌与条锈高感材料。 待5月下旬观察材料抗条锈病能力, 易感材料直接淘汰。 0054 F3: 每排84行。 排与排中间过道宽度分别为0.6米。 隔排播种条锈高感材料, 3 月中旬接种条锈高感材料。 待5月下旬观察材料抗条锈病能力, 易感材料直接淘汰。 0055 其它同实施例1。 0056 对小麦材料的抗病性, 抗逆性性的鉴定, 有些是通过自然发病表现出来, 有些通过 增加种植密度表现出来, 有些通过人工种接种菌种使其发病表现出来。 本方法通过F3代穴 播密植、 接种菌种等方式, 使材料抗病性、 抗逆性及一些在稀播条件下无法表现出来的性状 的得以表现, 增加了选择压力, 减轻了选种压力。 0057 虽然, 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 但在本 发明基础上, 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 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 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 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3843658 B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103843658 B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