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6524412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4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177386.8

申请日:

20160308

公开号:

CN205389731U

公开日:

201607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9/16

主分类号:

A01G9/16

申请人:

中国农业大学

发明人:

高万林,任延昭,朱佳佳,陈雪瑞,宋越,陶莎,于丽娜,张港红,郎睿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优先权:

CN201620177386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相雨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包括顶盖装置、围挡、连杆机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底座,所述顶盖装置通过所述围挡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连杆机构的展开和收起,所述连杆机构用于带动顶盖装置和围挡沿竖直方向移动;在所述顶盖装置与第一底座之间呈预设距离时,所述顶盖装置、围挡和第一底座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植物的空腔,所述顶盖装置用于实现所述空腔的自封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封顶步骤简便,能够降低温室达到预设高度的限制,节省材料存储空间,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装置(1)、围挡(2)、连杆机构(3)、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一底座(5),所述顶盖装置(1)通过所述围挡(2)与所述第一底座(5)连接,所述连杆机构(3)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5)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用于驱动连杆机构(3)的展开和收起,所述连杆机构(3)用于带动顶盖装置(1)和围挡(2)沿竖直方向移动;在所述顶盖装置(1)与第一底座(5)之间呈预设距离时,所述顶盖装置(1)、围挡(2)和第一底座(5)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植物的空腔,所述顶盖装置(1)用于实现所述空腔的自封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装置(1)包括顶框(6)、导轨(7)、滚轴(8)、牵引滑块(10)、第二驱动装置(12)和保温带(13),所述导轨(7)成对且相对设置在所述顶框(6)的边缘,所述滚轴(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轨(7)的端部固定,所述保温带(13)的一端与滚轴(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牵引滑块(10)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2)带动牵引滑块(10)和保温带(13)沿导轨(7)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6)边缘的内侧设有凸缘,所述凸缘沿顶框(6)内部设置;所述保温带(13)上均匀设有多个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轨(7)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装置(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被动锁紧装置(9)和主动锁紧装置(11),所述主动锁紧装置(11)包括第二底座(14)、弹簧(15)、第一连杆(16)、第一连接件(17)和第一滑块(18),所述第二底座(14)固定设置在顶框(6)的边缘,所述第一滑块(18)与第二底座(14)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7)铰接,所述第一连杆(16)另一端与第一滑块(18)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滑块(18)的另一端与导轨(7)连接;所述第二底座(14)通过所述弹簧(15)与第一连接件(17)连接;所述被动锁紧装置(9)与主动锁紧装置(11)的工作原理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3)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组连杆和第二组连杆,所述第一组连杆的一端与第一底座(5)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组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顶盖装置(1)连接;所述第二组连杆的一端通过铰链与第一底座(5)连接,所述第二组连杆的另一端与顶盖装置(1)可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包括步进电机和传动构件,所述步进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构件以实现连杆机构(3)与第一底座(5)的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构件为锥齿轮-齿条或链轮-链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带动连杆机构(3)的展开和收起。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6)通过预装夹具与所述围挡(2)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围挡(2)通过预装夹具与所述第一底座(5)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5)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杆机构(3)和围挡(2)均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顶框(6)连接,所述顶框(6)与所述凹槽相匹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封顶折 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背景技术

温室是指具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功能的设施,多用于低温季节 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温室培育是现代农业种 植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温室能够 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和作物生长发育期,利用控制设备对温室内的环境 条件进行有效控制,在连续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下,温室内的植物能 够高效、均衡的生长,增加产量。温室是一个半封闭的环境系统,受 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通过现在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创造稳定可 控的人工环境,并进行农业生产。目前,温室的种类有很多,按结构 分,可分为日光温室、拱形温室、连栋温室和其他展览性异构温室。

温室控制技术经过多年发展,温室的结构日趋成熟,并在农业生 产中得到了广泛推广,但是随着温室材料的不断改进和植物的不断进 化,植物对温室结构种类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单株大型盆栽观赏 植物的开放环境防护措施主要是临时搬运进大型温室或者用保温材料 包裹,在搬运过程中,这些防护措施容易对植物本身造成折断等伤害, 影响其观赏价值和效果,而且大型温室结构复杂,封顶步骤繁琐,所 需时间长,温室的预设高度受到较大限制,材料存储空间需求大,成 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 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结构简单,封顶步骤简便,所 需时间短,能够降低温室达到预设高度的限制,材料存储空间需求小, 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包括顶盖装置、围挡、连 杆机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底座,所述顶盖装置通过所述围挡与所 述第一底座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第 一底座内,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连杆机构的展开和收起,所述 连杆机构用于带动顶盖装置和围挡沿竖直方向移动;

在所述顶盖装置与第一底座之间呈预设距离时,所述顶盖装置、 围挡和第一底座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植物的空腔,所述顶盖装置用于实 现所述空腔的自封顶。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装置包括顶框、导轨、滚轴、牵引滑块、第 二驱动装置和保温带,所述导轨成对且相对设置在所述顶框的边缘, 所述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轨的端部固定,所述保温带的一端与滚 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牵引滑块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带动牵 引滑块和保温带沿导轨方向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顶框边缘的内侧设有凸缘,所述凸缘沿顶框内部 设置;

所述保温带上均匀设有多个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 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顶盖装置还包括相对设置的被动锁紧装置和主动锁紧 装置,所述主动锁紧装置包括第二底座、弹簧、连杆、连接件和滑块, 所述第二底座固定设置在顶框的边缘,所述滑块与第二底座可滑动连 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滑块的一 端铰接,所述滑块的另一端与导轨连接;所述第二底座通过所述弹簧 与连接件连接;所述被动锁紧装置与主动锁紧装置的工作原理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组连杆和第二组连 杆,所述第一组连杆的一端与第一底座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组连杆 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顶盖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组连杆的一端通过铰链 与第一底座连接,所述第二组连杆的另一端与顶盖装置可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和传动构件,所述步 进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构件以实现连杆机构与第一底座的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构件为锥齿轮-齿条或链轮-链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带动连杆机 构的展开和收起。

进一步的,所述顶框通过预装夹具与所述围挡可拆卸连接;和/或, 所述围挡通过预装夹具与所述第一底座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杆机构和围挡均通过 所述凹槽与所述顶框连接,所述顶框与所述凹槽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通过第一驱 动装置驱动连杆机构的展开和收起,以实现顶盖装置和围挡沿竖直方 向移动,顶盖装置、围挡和第一底座能够形成用于容纳植物的空腔, 顶盖装置还能够实现所述空腔的自封顶,且该温室结构简单,封顶步 骤简便,时间短,能够降低温室达到预设高度的限制;将连杆机构和 第一驱动装置均设置第一底座内,以便于节省材料存储空间,降低成 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的结构 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主动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盖装置;2:围挡;3:连杆机构;4:第一驱动装置; 5:第一底座;6:顶框;7:导轨;8:滚轴;9:被动锁紧装置;10: 牵引滑块;11:主动锁紧装置;12:第二驱动装置;13:保温带;14: 第二底座;15:弹簧;16:连杆;17:连接件;18: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 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 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 部”、“底部”、“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 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 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 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 温室,包括顶盖装置1、围挡2、连杆机构3、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一 底座5,顶盖装置1通过围挡2与第一底座5连接,连杆机构3和第一 驱动装置4均设置在第一底座5内,第一驱动装置4用于驱动连杆机 构3的展开和收起,连杆机构3用于带动顶盖装置1和围挡2沿竖直 方向移动;在顶盖装置1与第一底座5之间呈预设距离时,顶盖装置1、 围挡2和第一底座5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植物的空腔,顶盖装置1用于 实现所述空腔的自封顶,该温室通过使用第一驱动装置4和连杆机构3 带动顶盖装置1和围挡2自动上下移动,温室通过顶盖装置1能够实 现自封顶,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同时,将连杆机构3和第一驱动 装置4设置在底座5内,减小温室的占用空间,并节省材料存储空间。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保证顶盖装置1能够实现温室的自封顶 功能,优选顶盖装置1包括顶框6、导轨7、滚轴8、牵引滑块10、第 二驱动装置12和保温带13,导轨7成对且相对设置在顶框6的边缘, 滚轴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轨7的端部固定,保温带13的一端与滚轴 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牵引滑块10连接,第二驱动装置12带动牵 引滑块10和保温带13沿导轨7方向运动,其中,第二驱动装置12优 选为驱动电机;保温带13优选为柔性材料制成,以保证保温带13和 顶框6之间的密封效果;导轨7优选设有凹槽,两个导轨7凹槽的开 口相对,滚轴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导轨7端部的凹槽内,也就是 说,保温带13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可以沿导轨7方向滑动,以便于保 证保温带13能够实现展开和收起。

如图3和图5所示,当保温带13展开或收起时,为了便于控制保 温带13与顶框6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保证保温带13与顶框6之间的 密封性,优选顶盖装置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被动锁紧装置9和主动锁 紧装置11,主动锁紧装置11包括第二底座14、弹簧15、连杆16、连 接件17和滑块18,第二底座14固定设置在顶框6的边缘,滑块18 与第二底座14可滑动连接,连杆16的一端与连接件17铰接,连杆16 另一端与滑块18的一端铰接,滑块18的另一端与导轨7连接;第二 底座14通过弹簧15与连接件17连接;被动锁紧装置9与主动锁紧装 置11的工作原理相同,其中,被动锁紧装置9不包括弹簧,其他结构 与主动锁紧装置11相同,但连杆与滑块的配对方式相反;顶框6的上 框和下框均可以覆盖保温带13,以便于增强温室的保温和抗风效果, 具体的,上框边缘相对设置有两个导轨7,与下框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 相同的两个导轨7,被动锁紧装置9和主动锁紧装置11分别设置在导 轨7的两端,牵引滑块10的两端分别与顶框6上下设置的导轨7滑动 连接,且牵引滑块10长度根据上下导轨7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防止 发生扭转,以保证保温带13展开程度的同步;连接件17优选为套筒, 以提高锁紧装置的可操作性。

为了更有效提高保温带13和顶框6之间的密封性,优选顶框6边 缘的内侧设有凸缘,凸缘沿顶框6内部设置,当保温带13展开受到挤 压时,保温带13与顶框6的凸缘能够接触并张紧,有效缩小保温带13 与顶框6的间隙,增强密封效果;为了保证保温带13能够均匀展开和 收起,优选保温带13上均匀设有多个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 轨7滑动连接,当保温带13展开时,多个转轴能够有效固定保温带13 的形状,当保温带13收起时,多个转轴能够有效节省保温带13占用 顶框6的空间。

详细的,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当顶盖装置1运动到温室预设 高度后,第二驱动装置12驱动与其连接的牵引滑块10运动,牵引滑 块10带动转轴沿导轨7方向移动,顶框6的上框和下框的保温带13 均同步展开,牵引滑块10运动至设计展开位置时,挤压主动锁紧装置 11的套筒,套筒通过连杆16驱动沿第二底座14表面设计方向移动的 滑块18运动,滑块18驱动导轨7向顶框6运动,使保温带13与顶框 6的凸缘接触密封;被动锁紧装置9的连杆和滑块与主动锁紧装置11 的连杆和滑块配对方式相反,以使两者完成相同动作。

保温带6收起时,第二驱动装置12驱动与其连接的牵引滑块10 运动,牵引滑块10带动转轴沿导轨7反方向移动,牵引滑块10离开 锁紧位置,主动锁紧装置11的套筒在弹簧15的作用下复位,套筒带 动连杆16释放导轨7,导轨7远离顶框6,保温带13原理顶框6的凸 缘,以使保温带13收起时,避免与顶框6的凸缘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为了增强连杆机构3的强度,并保证温室的稳固性,优选连杆机 构3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组连杆和第二组连杆,第一组连杆的一端与 第一底座5可滑动连接,第一组连杆上设置有滚轮或滑块,第一底座5 上设置有导轨,通过滚轮-导轨结构或滑块-导轨结构以实现滑动连接, 第一组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顶盖装置1连接;第二组连杆的一端 通过铰链与第一底座5连接,第二组连杆的另一端与顶盖装置1可滑 动连接,第二组连杆上设置有滚轮或滑块,顶盖装置1上设置有导轨, 通过滚轮-导轨结构或滑块-导轨结构以实现滑动连接,每一组连杆都包 括多个连杆,不同组的连杆之间平行间隔设置且铰接,以实现温室的 收放,同时,以便于防止顶盖装置1随着连杆机构3的顶端移动时发 生扭转。

为了便于操作,并节省劳动力,第一驱动装置4包括步进电机和 传动构件,步进电机通过传动构件以实现连杆机构3与第一底座5的 滑动连接,其中,步进电机具有瞬间启动和急速停止的优越特性,以 便于准确控制连杆机构3和第一底座5的往复滑动。

为了使步进电机更好的驱动连杆机构3与第一底座5能够进行往 复滑动,以保证连杆机构3能够展开和收起,优选传动构件为锥齿轮- 齿条或链轮-链条,其中,当传动构件为锥齿轮-齿条时,步进电机的驱 动轴与锥齿轮连接,同时,连杆机构与底座5滑动连接的一端也与锥 齿轮连接,以使驱动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往复运动,以便于实现 连杆机构3的展开和收起;当传动构件为链轮-链条时,步进电机的驱 动轴与链轮连接,同时,连杆机构3与第一底座5滑动连接的一端也 与链轮连接,在驱动轴的带动下,链条通过链轮以使连杆机构3与第 一底座5实现往复滑动。

为了便于操作,并节省劳动力,第一驱动装置4还可以优选为液 压缸,液压缸带动连杆机构3的展开和收起,详细的,液压缸的活塞 杆与连杆机构3的滑动端连接,并带动滑动端做往复运动,以实现连 杆机构3的自动收放。

如图2所示,第一底座5优选为正方体空腔,连杆机构3的个数 优选为大于等于两对,保证第一底座5的四个边缘均设置有连杆机构 3,使多个连杆机构3能够围成四面体结构,以便于维持顶框6升降的 稳定性和同步性;若连杆机构3的个数少于两对,连杆机构3只能对 角或同边设置,多个连杆机构3就不能围成四面体结构,连杆机构3 与顶框6的连接点不仅要承担拉力或压力,还要承担由于顶框6重心 不在连接点连线上产生的扭矩,对连杆机构3和连接点强度要求相对 较高,因此,连杆机构3的个数大于等于两对,以减少受力类型,缩 小连杆机构3的体积,并保证温室结构在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

进一步的,第一驱动装置4与连杆机构3的滑动端连接,第一驱 动装置4的个数与连杆机构3的个数一致,以便于保证顶框6在升起 和下降时其所在的平面位置状态一致,当温室展开时,第一驱动装置4 驱动同一连杆机构3的滑动端沿靠近连杆机构3的铰接端方向运动, 以使连杆机构3展开,以便于提升顶框6;温室展开后,通过第一驱动 装置4的动力源实现连杆机构3自锁,以完成顶框6位置状态的锁定; 温室收起时,第一驱动装置4驱动同一连杆机构3的滑动端沿远离连 杆机构3的铰接端方向运动,以使连杆机构3折叠,便于降低顶框6; 连杆机构3处于完全折叠状态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4的动力源实现 连杆机构3自锁,以完成顶框6位置状态的锁定。

为了简化温室的安装方式,并保证植物搬进或搬出该温室时不会 造成折断损伤等,优选顶框6通过预装夹具与围挡2可拆卸连接;和/ 或,围挡2通过预装夹具与第一底座5可拆卸连接,操作方便,维修 方便,以便于延长温室的使用周期。

为了充分利用温室的存储空间,优选第一底座5上设置有凹槽, 连杆机构3和围挡2均通过凹槽与顶框6连接,顶框6与凹槽相匹配, 当连杆机构3处于完全折叠的状态时,第一组连杆和第二组连杆均完 全收入到第一底座5的内部,而且顶框6收入到第一底座5上表面的 凹槽内。并且顶框6上表面与第一底座5上表面平齐,以使结构紧凑, 外形规则,易于存放、运输;同时,保证植物在温室内具有足够的空 间,避免出现折断或损伤,有效提高观赏价值和效果。

温室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底座5内部空间中的温室管理设备,用于 对温室进行增温、补光和通风,同时对温室内环境进行监测以及数据 采集、记录和传输;进一步的,围挡2可通过卷轴收放装置以实现收 起或展开,方便快捷,节省占用第一底座5内部的空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温室结构简单,封顶步骤简便,时间短,能够降低温室达到预设高度 的限制,并节省材料存储空间,降低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 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 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 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177386.8 (22)申请日 2016.03.08 (73)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72)发明人 高万林 任延昭 朱佳佳 陈雪瑞 宋越 陶莎 于丽娜 张港红 郎睿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002 代理人 李相雨 (51)Int.Cl. A01G 9/16(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57)摘。

2、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施技术领域, 尤其涉 及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包括顶 盖装置、 围挡、 连杆机构、 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底 座, 所述顶盖装置通过所述围挡与所述第一底座 连接, 所述连杆机构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均设置 在所述第一底座内,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 连杆机构的展开和收起, 所述连杆机构用于带动 顶盖装置和围挡沿竖直方向移动; 在所述顶盖装 置与第一底座之间呈预设距离时, 所述顶盖装 置、 围挡和第一底座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植物的空 腔, 所述顶盖装置用于实现所述空腔的自封顶。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封顶步骤简便, 能够降低 温室达到预设高度的限制, 节省材料存储空间。

3、, 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205389731 U 2016.07.27 CN 205389731 U 1.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其特征在于, 包括顶盖装置(1)、 围挡(2)、 连 杆机构(3)、 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一底座(5), 所述顶盖装置(1)通过所述围挡(2)与所述第 一底座(5)连接, 所述连杆机构(3)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5)内,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用于驱动连杆机构(3)的展开和收起, 所述连杆机构(3)用于带动顶 盖装置(1)和围挡(2)沿竖直方向移动; 在所述顶盖装置(1)与第一底座(5)之间呈预。

4、设距离时, 所述顶盖装置(1)、 围挡(2)和 第一底座(5)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植物的空腔, 所述顶盖装置(1)用于实现所述空腔的自封 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装置 (1)包括顶框(6)、 导轨(7)、 滚轴(8)、 牵引滑块(10)、 第二驱动装置(12)和保温带(13), 所述 导轨(7)成对且相对设置在所述顶框(6)的边缘, 所述滚轴(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轨(7)的 端部固定, 所述保温带(13)的一端与滚轴(8)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牵引滑块(10)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12)带动牵引滑块(10)和保温带(13)沿导轨(。

5、7)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框(6) 边缘的内侧设有凸缘, 所述凸缘沿顶框(6)内部设置; 所述保温带(13)上均匀设有多个转轴, 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轨(7)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装置 (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被动锁紧装置(9)和主动锁紧装置(11), 所述主动锁紧装置(11)包括 第二底座(14)、 弹簧(15)、 第一连杆(16)、 第一连接件(17)和第一滑块(18), 所述第二底座 (14)固定设置在顶框(6)的边缘, 所述第一滑块(18)与第二底座。

6、(14)可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 连杆(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7)铰接, 所述第一连杆(16)另一端与第一滑块(18)的 一端铰接, 所述第一滑块(18)的另一端与导轨(7)连接; 所述第二底座(14)通过所述弹簧 (15)与第一连接件(17)连接; 所述被动锁紧装置(9)与主动锁紧装置(11)的工作原理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机构 (3)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组连杆和第二组连杆, 所述第一组连杆的一端与第一底座(5)可滑 动连接, 所述第一组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顶盖装置(1)连接; 所述第二组连杆的一端通 过铰链与第一底座(。

7、5)连接, 所述第二组连杆的另一端与顶盖装置(1)可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 装置(4)包括步进电机和传动构件, 所述步进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构件以实现连杆机构(3)与 第一底座(5)的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构件 为锥齿轮-齿条或链轮-链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 装置(4)为液压缸, 所述液压缸带动连杆机构(3)的展开和收起。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其特征在于, 所。

8、述顶框(6) 通过预装夹具与所述围挡(2)可拆卸连接; 和/或, 所述围挡(2)通过预装夹具与所述第一底 座(5)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 座(5)上设置有凹槽, 所述连杆机构(3)和围挡(2)均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顶框(6)连接, 所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05389731 U 2 述顶框(6)与所述凹槽相匹配。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5389731 U 3 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施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

9、微型温 室。 背景技术 0002 温室是指具有防寒、 加温和透光等功能的设施, 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 花卉、 林木等植物的栽培或育苗。 温室培育是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在不适 宜植物生长的季节, 温室能够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和作物生长发育期, 利用控制设备对温室 内的环境条件进行有效控制, 在连续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下, 温室内的植物能够高效、 均衡 的生长, 增加产量。 温室是一个半封闭的环境系统, 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 通过现在 智能控制技术, 能够创造稳定可控的人工环境, 并进行农业生产。 目前, 温室的种类有很多, 按结构分, 可分为日光温室、 拱形温室、 连栋温。

10、室和其他展览性异构温室。 0003 温室控制技术经过多年发展, 温室的结构日趋成熟, 并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 推广, 但是随着温室材料的不断改进和植物的不断进化, 植物对温室结构种类的需求不断 增加, 目前, 单株大型盆栽观赏植物的开放环境防护措施主要是临时搬运进大型温室或者 用保温材料包裹, 在搬运过程中, 这些防护措施容易对植物本身造成折断等伤害, 影响其观 赏价值和效果, 而且大型温室结构复杂, 封顶步骤繁琐, 所需时间长, 温室的预设高度受到 较大限制, 材料存储空间需求大, 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提供一种具有自封顶 。

11、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结构简单, 封顶步骤简便, 所需时间短, 能够降低温室达到预设高度 的限制, 材料存储空间需求小, 成本低。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包括顶盖装置、 围挡、 连杆机构、 第一驱动 装置和第一底座, 所述顶盖装置通过所述围挡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 所述连杆机构和所述 第一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内,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连杆机构的展开和收 起, 所述连杆机构用于带动顶盖装置和围挡沿竖直方向移动; 0007 在所述顶盖装置与第一底座之间呈预设距离时, 所述顶盖装置、 围挡和第一底座 。

1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植物的空腔, 所述顶盖装置用于实现所述空腔的自封顶。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顶盖装置包括顶框、 导轨、 滚轴、 牵引滑块、 第二驱动装置和保温 带, 所述导轨成对且相对设置在所述顶框的边缘, 所述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轨的端部 固定, 所述保温带的一端与滚轴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牵引滑块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 带动牵引滑块和保温带沿导轨方向运动。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顶框边缘的内侧设有凸缘, 所述凸缘沿顶框内部设置; 0010 所述保温带上均匀设有多个转轴, 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轨滑动连接。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205389731 U 4 00。

13、11 进一步的, 顶盖装置还包括相对设置的被动锁紧装置和主动锁紧装置, 所述主动 锁紧装置包括第二底座、 弹簧、 连杆、 连接件和滑块, 所述第二底座固定设置在顶框的边缘, 所述滑块与第二底座可滑动连接, 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铰接, 所述连杆另一端与 滑块的一端铰接, 所述滑块的另一端与导轨连接; 所述第二底座通过所述弹簧与连接件连 接; 所述被动锁紧装置与主动锁紧装置的工作原理相同。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组连杆和第二组连杆, 所述第一组 连杆的一端与第一底座可滑动连接, 所述第一组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顶盖装置连接; 所述第二组连杆的一端通过铰链与第一底。

14、座连接, 所述第二组连杆的另一端与顶盖装置可 滑动连接。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和传动构件, 所述步进电机通过所述 传动构件以实现连杆机构与第一底座的滑动连接。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传动构件为锥齿轮-齿条或链轮-链条。 0015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液压缸, 所述液压缸带动连杆机构的展开和收起。 0016 进一步的, 所述顶框通过预装夹具与所述围挡可拆卸连接; 和/或, 所述围挡通过 预装夹具与所述第一底座可拆卸连接。 0017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凹槽, 所述连杆机构和围挡均通过所述凹槽与 所述顶框连接, 所述顶框与所述凹槽相匹配。 0。

15、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连杆 机构的展开和收起, 以实现顶盖装置和围挡沿竖直方向移动, 顶盖装置、 围挡和第一底座能 够形成用于容纳植物的空腔, 顶盖装置还能够实现所述空腔的自封顶, 且该温室结构简单, 封顶步骤简便, 时间短, 能够降低温室达到预设高度的限制; 将连杆机构和第一驱动装置均 设置第一底座内, 以便于节省材料存储空间, 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22 图3为。

16、本实用新型中顶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图3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主动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 1: 顶盖装置; 2: 围挡; 3: 连杆机构; 4: 第一驱动装置; 5: 第一底座; 6: 顶框; 7: 导轨; 8: 滚轴; 9: 被动锁紧装置; 10: 牵引滑块; 11: 主动锁紧装置; 12: 第二驱动装置; 13: 保 温带; 14: 第二底座; 15: 弹簧; 16: 连杆; 17: 连接件; 18: 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 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205389731 U 5 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上” 、“下” 、“顶部” 、“底部” 、“内” 、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 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

18、特定的 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8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包括顶盖装 置1、 围挡2、 连杆机构3、 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一底座5, 顶盖装置1通过围挡2与第一底座5连 接, 连杆机构3和第一驱动装置4均设置在第一底座5内, 第一驱动装置4用于驱动连杆机构3 的展开和收起, 连杆机构3用于带动顶盖装置1和围挡2沿竖直方向移动; 在顶盖装置1与第 一底座5之间呈预设距离时, 顶盖装置1、 围挡2和第一底座5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植物的空腔, 顶盖装置1用于实现所述空腔的自封顶, 该温室通过使用第一驱动装置4和连杆机构3带动 。

19、顶盖装置1和围挡2自动上下移动, 温室通过顶盖装置1能够实现自封顶, 且结构简单, 操作 便捷, 同时, 将连杆机构3和第一驱动装置4设置在底座5内, 减小温室的占用空间, 并节省材 料存储空间。 0029 如图3和图4所示, 为了保证顶盖装置1能够实现温室的自封顶功能, 优选顶盖装置 1包括顶框6、 导轨7、 滚轴8、 牵引滑块10、 第二驱动装置12和保温带13, 导轨7成对且相对设 置在顶框6的边缘, 滚轴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轨7的端部固定, 保温带13的一端与滚轴8固 定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牵引滑块10连接, 第二驱动装置12带动牵引滑块10和保温带13沿导 轨7方向运动, 其中, 第。

20、二驱动装置12优选为驱动电机; 保温带13优选为柔性材料制成, 以保 证保温带13和顶框6之间的密封效果; 导轨7优选设有凹槽, 两个导轨7凹槽的开口相对, 滚 轴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导轨7端部的凹槽内, 也就是说, 保温带13的一端固定, 另一端可 以沿导轨7方向滑动, 以便于保证保温带13能够实现展开和收起。 0030 如图3和图5所示, 当保温带13展开或收起时, 为了便于控制保温带13与顶框6之间 的相对位置, 并保证保温带13与顶框6之间的密封性, 优选顶盖装置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被 动锁紧装置9和主动锁紧装置11, 主动锁紧装置11包括第二底座14、 弹簧15、 连杆16、 连接件。

21、 17和滑块18, 第二底座14固定设置在顶框6的边缘, 滑块18与第二底座14可滑动连接, 连杆 16的一端与连接件17铰接, 连杆16另一端与滑块18的一端铰接, 滑块18的另一端与导轨7连 接; 第二底座14通过弹簧15与连接件17连接; 被动锁紧装置9与主动锁紧装置11的工作原理 相同, 其中, 被动锁紧装置9不包括弹簧, 其他结构与主动锁紧装置11相同, 但连杆与滑块的 配对方式相反; 顶框6的上框和下框均可以覆盖保温带13, 以便于增强温室的保温和抗风效 果, 具体的, 上框边缘相对设置有两个导轨7, 与下框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相同的两个导轨 7, 被动锁紧装置9和主动锁紧装置11分。

22、别设置在导轨7的两端, 牵引滑块10的两端分别与顶 框6上下设置的导轨7滑动连接, 且牵引滑块10长度根据上下导轨7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 防 止发生扭转, 以保证保温带13展开程度的同步; 连接件17优选为套筒, 以提高锁紧装置的可 操作性。 0031 为了更有效提高保温带13和顶框6之间的密封性, 优选顶框6边缘的内侧设有凸 缘, 凸缘沿顶框6内部设置, 当保温带13展开受到挤压时, 保温带13与顶框6的凸缘能够接触 并张紧, 有效缩小保温带13与顶框6的间隙, 增强密封效果; 为了保证保温带13能够均匀展 开和收起, 优选保温带13上均匀设有多个转轴, 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轨7滑动连接,。

23、 当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205389731 U 6 保温带13展开时, 多个转轴能够有效固定保温带13的形状, 当保温带13收起时, 多个转轴能 够有效节省保温带13占用顶框6的空间。 0032 详细的, 如图3、 图4和图5所示, 当顶盖装置1运动到温室预设高度后, 第二驱动装 置12驱动与其连接的牵引滑块10运动, 牵引滑块10带动转轴沿导轨7方向移动, 顶框6的上 框和下框的保温带13均同步展开, 牵引滑块10运动至设计展开位置时, 挤压主动锁紧装置 11的套筒, 套筒通过连杆16驱动沿第二底座14表面设计方向移动的滑块18运动, 滑块18驱 动导轨7向顶框6运动, 使保。

24、温带13与顶框6的凸缘接触密封; 被动锁紧装置9的连杆和滑块 与主动锁紧装置11的连杆和滑块配对方式相反, 以使两者完成相同动作。 0033 保温带6收起时, 第二驱动装置12驱动与其连接的牵引滑块10运动, 牵引滑块10带 动转轴沿导轨7反方向移动, 牵引滑块10离开锁紧位置, 主动锁紧装置11的套筒在弹簧15的 作用下复位, 套筒带动连杆16释放导轨7, 导轨7远离顶框6, 保温带13原理顶框6的凸缘, 以 使保温带13收起时, 避免与顶框6的凸缘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0034 为了增强连杆机构3的强度, 并保证温室的稳固性, 优选连杆机构3包括交错设置 的第一组连杆和第二组连杆, 第一组连。

25、杆的一端与第一底座5可滑动连接, 第一组连杆上设 置有滚轮或滑块, 第一底座5上设置有导轨, 通过滚轮-导轨结构或滑块-导轨结构以实现滑 动连接, 第一组连杆的另一端通过铰链与顶盖装置1连接; 第二组连杆的一端通过铰链与第 一底座5连接, 第二组连杆的另一端与顶盖装置1可滑动连接, 第二组连杆上设置有滚轮或 滑块, 顶盖装置1上设置有导轨, 通过滚轮-导轨结构或滑块-导轨结构以实现滑动连接, 每 一组连杆都包括多个连杆, 不同组的连杆之间平行间隔设置且铰接, 以实现温室的收放, 同 时, 以便于防止顶盖装置1随着连杆机构3的顶端移动时发生扭转。 0035 为了便于操作, 并节省劳动力, 第一驱。

26、动装置4包括步进电机和传动构件, 步进电 机通过传动构件以实现连杆机构3与第一底座5的滑动连接, 其中, 步进电机具有瞬间启动 和急速停止的优越特性, 以便于准确控制连杆机构3和第一底座5的往复滑动。 0036 为了使步进电机更好的驱动连杆机构3与第一底座5能够进行往复滑动, 以保证连 杆机构3能够展开和收起, 优选传动构件为锥齿轮-齿条或链轮-链条, 其中, 当传动构件为 锥齿轮-齿条时, 步进电机的驱动轴与锥齿轮连接, 同时, 连杆机构与底座5滑动连接的一端 也与锥齿轮连接, 以使驱动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往复运动, 以便于实现连杆机构3的展 开和收起; 当传动构件为链轮-链条时, 步进电。

27、机的驱动轴与链轮连接, 同时, 连杆机构3与 第一底座5滑动连接的一端也与链轮连接, 在驱动轴的带动下, 链条通过链轮以使连杆机构 3与第一底座5实现往复滑动。 0037 为了便于操作, 并节省劳动力, 第一驱动装置4还可以优选为液压缸, 液压缸带动 连杆机构3的展开和收起, 详细的, 液压缸的活塞杆与连杆机构3的滑动端连接, 并带动滑动 端做往复运动, 以实现连杆机构3的自动收放。 0038 如图2所示, 第一底座5优选为正方体空腔, 连杆机构3的个数优选为大于等于两 对, 保证第一底座5的四个边缘均设置有连杆机构3, 使多个连杆机构3能够围成四面体结 构, 以便于维持顶框6升降的稳定性和同。

28、步性; 若连杆机构3的个数少于两对, 连杆机构3只 能对角或同边设置, 多个连杆机构3就不能围成四面体结构, 连杆机构3与顶框6的连接点不 仅要承担拉力或压力, 还要承担由于顶框6重心不在连接点连线上产生的扭矩, 对连杆机构 3和连接点强度要求相对较高, 因此, 连杆机构3的个数大于等于两对, 以减少受力类型, 缩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205389731 U 7 小连杆机构3的体积, 并保证温室结构在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 0039 进一步的, 第一驱动装置4与连杆机构3的滑动端连接, 第一驱动装置4的个数与连 杆机构3的个数一致, 以便于保证顶框6在升起和下降时其所在的平面位。

29、置状态一致, 当温 室展开时, 第一驱动装置4驱动同一连杆机构3的滑动端沿靠近连杆机构3的铰接端方向运 动, 以使连杆机构3展开, 以便于提升顶框6; 温室展开后, 通过第一驱动装置4的动力源实现 连杆机构3自锁, 以完成顶框6位置状态的锁定; 温室收起时, 第一驱动装置4驱动同一连杆 机构3的滑动端沿远离连杆机构3的铰接端方向运动, 以使连杆机构3折叠, 便于降低顶框6; 连杆机构3处于完全折叠状态后, 通过第一驱动装置4的动力源实现连杆机构3自锁, 以完成 顶框6位置状态的锁定。 0040 为了简化温室的安装方式, 并保证植物搬进或搬出该温室时不会造成折断损伤 等, 优选顶框6通过预装夹具。

30、与围挡2可拆卸连接; 和/或, 围挡2通过预装夹具与第一底座5 可拆卸连接, 操作方便, 维修方便, 以便于延长温室的使用周期。 0041 为了充分利用温室的存储空间, 优选第一底座5上设置有凹槽, 连杆机构3和围挡2 均通过凹槽与顶框6连接, 顶框6与凹槽相匹配, 当连杆机构3处于完全折叠的状态时, 第一 组连杆和第二组连杆均完全收入到第一底座5的内部, 而且顶框6收入到第一底座5上表面 的凹槽内。 并且顶框6上表面与第一底座5上表面平齐, 以使结构紧凑, 外形规则, 易于存放、 运输; 同时, 保证植物在温室内具有足够的空间, 避免出现折断或损伤, 有效提高观赏价值 和效果。 0042 温。

31、室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底座5内部空间中的温室管理设备, 用于对温室进行增温、 补光和通风, 同时对温室内环境进行监测以及数据采集、 记录和传输; 进一步的, 围挡2可通 过卷轴收放装置以实现收起或展开, 方便快捷, 节省占用第一底座5内部的空间。 0043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自封顶折叠结构的微型温室, 温室结构简单, 封 顶步骤简便, 时间短, 能够降低温室达到预设高度的限制, 并节省材料存储空间, 降低成本。 0044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205389731 U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9 CN 205389731 U 9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10 CN 205389731 U 10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1 CN 205389731 U 11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2 CN 205389731 U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