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尽可能降
低吸入空气时产生的空气吸入噪音,同时也能抑制将从送风扇吹向热交换器的
空气排出时的排出噪音。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外壳的顶上固定涡轮风扇,在涡轮
风扇的周围配置热交换器,将由上述涡轮风扇吸入的空气吹向上述热交换器的
埋入天花板的空调机上,于上述空调机的外壳顶面和上述送风扇之间的位置或
送风扇的护罩外周上设置第一或第二扰动板。
在上述埋入天花板型空调机中,第一扰动板为环状。
在上述埋入天花板型空调机中,第一扰动板位于上述送风扇的叶片的转动
轨迹内。
在上述埋入天花板型空调机中,使引导吸入空气的风扇出口靠近送风扇的
护罩的内周。
在上速埋入天花板型空调机中,第二扰动板与风扇出口成一体。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空调机的外壳的顶面和送风扇之间安装有第一扰动板,
利用该扰动板,防止了回流风,能够将噪音降低到目前的程度以下。根据本发
明,由于使第二扰动板延伸到送风扇的护罩的外周,利用该第二扰动板防止了
回流风,减少了风的抽吸,使噪音进一步比目前的噪音低。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在图1中,符号1是安装在房屋的天花板2上的空调机,通常称作为四向
盒。
该空调机1由悬吊在天花板上的悬吊螺栓3上的外壳,露出于房顶的装饰
板5,配置在该装饰板5和上述外壳4之间的室6(过滤器室)构成。
7是配置在外壳4内的略中央位置的送风扇(涡轮风扇),8是驱动该风
扇的电机,该电机8由安装部件固定在外壳4的顶面4a上。10是围着该风
扇7配置的热交换器,11是配置在该热交换器10下方的滴水盘,在其中央
位置上形成通风路12。13是安装在该滴水盘11下面的吸入板。该吸入板
13上形成内周侧舌13a和外周侧舌13b,在上述风扇出口13a的内周
部上形成孔14。
该孔14靠近风扇7的吸入口40。即,由该吸入板13将通风路12内
部划分成一次侧空间15和二次侧空间16,把风扇7配置在该通风路12内。
一次侧空间15的下方是吸入口17。18是空气吹出口,19是贴在外壳4
的内壁上的绝热材料。在装饰板5的中央设置吸入格栅20,在该吸入格栅
20的周围设置吹出口21。
风向变更板22配置在该吹出口21内,23是配置在吸入格栅20内侧
的顶过滤器。
过滤器室6配置在装饰板5和外壳4之间,在该室6内形成设置高性能过
滤器24的吸入空间(通风路)25和设置在该吸入空间25的外侧上的4条
排出空间26。由该吸入空间25联通外壳4的吸入口17和装饰板5的吸入
格栅20,由排出空间26联通外壳4的吹出口18和装饰板5的吹出口21。
在过滤器室6内设置空气导入部(开口)51,该空气导入部51联通连
接用导管53,该联通用导管53连接空气导入用导管27。该空气导入用导
管27和空气导入部51的中心轴仅相距距离L1。如果这样,由于在连接空
气导入用导管27时,该空气导入用导管27距离天花板2的上方仅为L2,
因此确定了作业空间,连接比较简单。
28是设置在空气导入用导管27上的增压风扇装置,在该增压风扇装置
28内容纳了过滤器29和增压风扇30。该增压风扇30的转动将空气导入
外壳4内。连接该空气导入用导管27的空气导入部51贯通过滤器室6的侧
部,并靠近过渡器6的吸入空间25。
由增压风扇装置28将空气导入。此时,通过空气导入用导管27导入的
空气通过吸入空间25,被导入过滤器室6内,在那里,与流过高性能的过滤
器24的室内空气混合,吸入吸入板13上的孔14内。
如果这样,由于空气导入用导管27连接过滤器室6,通过该过滤器室将
空气导入,并由于通过空气导入用导管27流入的空气光滑地流入外壳的吸入
口17内,因此能够降低流过空气导入用导管27内的通风量。从而,通过增
大空气的导入量。另外,在不配置高性能过滤器24,不需要导入空气时,过
滤器室6及与该过滤器室联通的连接管52是不必要的,此时,空调机1由外
壳4和装饰板5构成。
这样构成的空调机,室内空气按图1实线所示方向流动,对室内冷却或供
暖。即,从涡轮风扇7排出的室内空气因风扇7的离心力作用而从风扇的外周
部排出,流过热交换器10,进行热交换后,通过外壳4的吹出口18和装饰
板5的吹出口21,而流入室内。
然而,有时从涡轮风扇7排出的部分室内空气不流过热交换器10,而是
按虚线箭头所示方向(图1向上的虚线箭头)在空调机的外壳4的顶面4a和
涡轮风扇7的上部7a之间回流,引起所谓的(风的旁路)。该(风的旁路)
是空调机产生噪音的原因。
根据本实施例,因为空气在空调机的外壳4的顶面4a和涡轮风扇7的上
部7a之间回流,所以在外壳4的顶面4a和涡轮风扇7的上部7a之间安装
了如图2所示的环状第一扰动板100。该第一扰动板100是铁板冲压而成,
最好第一扰动板100的立起部100a以位于固定在涡轮风扇7的上部7a
上的叶片7b的转动轨迹内的方式配置。7c是涡轮风扇7的护罩。
图3示出带第一扰动板100时的噪音测定数据(48.3db),图4
示出了无第一扰动板时的噪音测定数据(50.7db)。从图3,4中可知,
设置第一扰动板时,风不旁路,噪音低约2.4db。于是,根据本实施例,
由于在外壳4的顶面4a和涡轮风扇7的上部7a之间如图2所示地安装了环
状第一扰动板100,因此风不会旁路,从而可降低涡轮风扇7的排出作用所
引起的噪音。
以上根据一个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实施例。例如,
第一扰动板不限于环形,只要能防止(风旁路),任何一种形状均可采用。
另外,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从涡轮风扇7排出的室内空气的一部分不通过
热交换器10,而是通过风扇出口13a和涡轮风扇7的上部7a之间,以虚
线所示方向(图1的向下虚线),回流到风扇7的吸入口40,引起所谓的(
风被吸入)现象,(风被吸入)是产生空调机噪音的又一原因。
根据本实施例,为了使空气不通过吸入板13的风扇出口13a和涡轮风
扇7的上部7a之间回流到顶风扇7的吸入口40内,如图1所示,在涡轮风
扇7的护罩7c的外周上设置延涡轮风扇7的轴向延伸的环状外周舌13b(
以下称为第二扰动板)。该第二扰动板13b与吸入板13一体形成(树脂),
最好其高度基本与上述的风扇出口13a的高度相等。
图5示出带第二扰动板13b时的噪音测定数据(48.4db),图6
示出了无第二扰动板13b时的噪音测定数据(49.6db)。从图5,6
中可知,设置第二扰动板时,风不旁路,噪音低约1.2db。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护罩7c的外周上设置沿轴向延伸的第二扰
动板13b,因此风被吸入很少,这样,可降低涡轮风扇7的吸入作用所引起
的噪音。
以上根据一个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实施例。例如,
第二扰动板13b虽然与吸入板13成一体,但不限于此,只要能防止(风旁
路),任何一种形状均可采用。另外,是在埋入天花板的空调机中进行了说明,
但本发明并不限用于埋入天花板的空调机上,也可适用于具有护罩的送风装置
上。
而且,如果沿顶风扇7的上下设置二个扰动板13b,100,则不言而
喻,可得到叠加效果。
从如上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外壳的顶面和顶风扇的上部之间安
装了第一扰动板,就不会引起所谓的(风旁路)。另外在送风扇的护罩的外周
上设置沿该风扇的轴向延伸的第二扰动板,因此所谓的(风被吸入)很少,从
而能降低速风扇的吸入作用所引起的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