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工厂化蘑菇栽培中的专用营养添加剂的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双孢蘑菇是世界上人工栽培产量最高、最广泛、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我国已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其中种植面积较多的有福建、山东、浙江和广东等省,由于双孢蘑菇菌肉肥厚,营养丰富,国内消费和出口需要量大。随着食用菌产业升级,双孢蘑菇栽培逐步向工厂化方向过渡,在控温控湿的条件下,要求在一定时间单位面积内生产高质量高产量的双孢蘑菇;蘑菇子实体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但培养料中的养分随潮次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从而产量也随之下降,成为双孢蘑菇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适应工厂化种植的需要,研制一种工厂化蘑菇栽培专用营养添加剂,拌入培养料中后,有助于提升子实体生物学效率,是提高我国目前蘑菇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食用菌栽培上使用添加剂关键是配方及制备方法,相关的技术已有专利。例如,编号CN105053063A名称为“一种袖珍菇培养基专用添加剂”公开了在培养料中添加厚朴、淫羊藿等在促进袖珍菇生长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袖珍菇的营养和风味,提高产量。编号CN 103613467A名称为“一种平菇、鸡腿菇生料栽培专用添加剂”披露了采用二氯异氰尿酸钠为主,能够维持发菌全过程不受杂菌污染的方法。在双孢蘑菇添加剂试验表明(朱燕华、王倩、陈明杰等,食用菌学报.2015.22(4):40-43.),在播种期或覆土前添加豆粕均可提高双孢蘑菇三潮菇的总产量,但由于添加蒸汽灭菌的豆粕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也易被一些竞争性杂菌所利用,从而引发病原菌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研制一种颗粒小、分散度好,既能充分满足双孢蘑菇子实体生长所需的营养、又不能因营养问题而引起病虫害的蘑菇栽培专用添加剂,是这项技术所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蘑菇栽培中用于掺入培养料中的分散度好,并含有一定量养分的蘑菇添加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蘑菇添加剂的配套应用方法,以达到菌丝体活力强、且分布均匀,取得蘑菇早产、高产、优质的目的。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厂化蘑菇栽培专用营养添加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豆粉碎,粉碎后颗粒直径1-4mm;
2)将步骤1)大豆颗粒浸入浓度为1%的甲醛溶液中,浸24h;
3)将步骤2)大豆颗粒烘干,置于膨化机里膨化,然后再次粉碎,粉碎后颗粒直径0.1-2mm,备用;
4)按组分与重量百分比含量为步骤3)处理后大豆颗粒91.9%-97.99%,硫酸镁1%-5%,磷酸氢二钾1%-3%,维生素B1 0.01%-0.1%,经称量、混合、拌匀,得到工厂化蘑菇栽培专用营养添加剂。
作为优选,所述的工厂化蘑菇栽培专用营养添加剂配方进一步可改进为,步骤4)中其组分与重量百分比含量为处理后大豆颗粒95.95%,硫酸镁2%,磷酸氢二钾2%,维生素B1 0.05%。
上述工厂化蘑菇栽培专用营养添加剂的制作方法,采用大豆颗粒作为食用菌培养中的主要原料,大豆富含蛋白质和油脂,能为蘑菇生产提供足够的养分,有利于提高蘑菇的产量;同时,为了防止大豆提供的蛋白质等养分被一些竞争性杂菌利用,本方法中将大豆颗粒用甲醛溶液浸泡处理,这一步骤使蛋白质变性,使得营养剂在后期应用中,大豆中变性的蛋白质和油脂能对霉菌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能促进食用菌菌丝的生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如上所述的制作方法制得的工厂化蘑菇栽培专用营养添加剂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按隧道发酵完成二次发酵后的培养料,均匀铺在床架上,播入蘑菇菌种,发菌培养,直至菌丝长满培养料,即为三次蘑菇培养料;
2)在步骤1)的三次蘑菇培养料中每平方米添加步骤4)工厂化蘑菇栽培专用营养添加剂200g-2000g,机械混合;
3)覆土:将步骤2)发菌培养料上覆土,厚度为4~4.5cm,气温维持在23~25℃,料温维持在25~27℃,保持10~13d;
4)催蕾:料温以每天1℃的速度平均地降至20℃,气温降至18℃左右,增加新鲜空气,每天使菇房CO2浓度均衡降低,最终降至1000ppm左右,喷出菇水,保持6~7d;
5)采收:当子实体直径2~4.5cm,菇形完整、饱满、有弹性、未开伞,未成薄皮菇时,及时采收;采摘时应戴洁净手套,先向下稍压,再轻轻旋转采下,避免带动周围小菇;采摘丛菇时用洁净刀具切下;采下的蘑菇应放入带气孔的塑料周转箱;
6)转潮管理:出菇后的床面平整,保持环境卫生。以后的第二潮菇、第三潮菇管理同第一潮出菇管理,每潮在4~6d,直至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工厂化蘑菇培养料添加剂的制作方法,原料配伍科学合理,协同作用,原料中含有大量的粗蛋白、粗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能够作为蘑菇的营养成分,提供蘑菇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
2)因大豆颗粒经甲醛、膨化等处理,添加剂附着性、分散性较好,采用配套应用方法,菌丝生长活力强,对一些霉菌有很好抑制作用,如青霉、根霉、黑曲霉、绿霉、黄曲霉等。
3)本发明使用工厂化蘑菇培养料专用添加剂,每100g子实体粗蛋白含量提高0.1g-0.5g,蘑菇产量增产10%-25%,经济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子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步骤1)-4)制备工厂化营养添加剂,步骤5)-10)是营养添加剂的应用,具体方法如下:
1)大豆先用打碎机粉碎,粉碎后颗粒直径1-4mm。
2)将步骤1)大豆颗粒浸入浓度为1%的甲醛溶液中,浸24h。
3)将步骤2)大豆颗粒烘干,置于膨化机里膨化,然后再次粉碎,粉碎后颗粒直径0.1-2mm,备用。
4)按组分与重量百分比含量为:步骤3)大豆颗粒91.9%,硫酸镁5%,磷酸氢二钾3%,维生素B1 0.1%,经称量、混合、拌匀,制得工厂化蘑菇栽培专用营养添加剂,备用。
5)按隧道发酵完成二次发酵后的培养料,均匀铺在床架上,播入蘑菇菌种,发菌培养,直至菌丝长满培养料,即为三次蘑菇培养料。
6)在步骤5)的三次蘑菇培养料中每平方米添加步骤4)工厂化蘑菇栽培专用营养添加剂800g,机械混合。
7)覆土:将步骤6)发菌培养料上覆土,厚度为4~4.5cm,气温维持在23~25℃,料温维持在25~27℃,保持10~13d。
8)催蕾:料温以每天1℃的速度平均地降至20℃,气温降至18℃左右,增加新鲜空气,每天使菇房CO2浓度均衡降低,最终降至1000ppm左右,喷出菇水,保持6~7d。
9)采收:当子实体直径2~4.5cm,菇形完整、饱满、有弹性、未开伞,未成薄皮菇时,及时采收。采摘时应戴洁净手套,先向下稍压,再轻轻旋转采下,避免带动周围小菇;采摘丛菇时用洁净刀具切下。采下的蘑菇应放入带气孔的塑料周转箱。
10)转潮管理:出菇后的床面平整,保持环境卫生。以后的第二潮菇、第三潮菇管理同第一潮出菇管理,每潮在4~6d,直至结束。
实施例2:
步骤1)-4)制备工厂化营养添加剂,步骤5)-10)是营养添加剂的应用,具体方法如下:
1)大豆先用打碎机粉碎,粉碎后颗粒直径1-4mm。
2)将步骤1)大豆颗粒浸入浓度为1%的甲醛溶液中,浸24h。
3)将步骤2)大豆颗粒烘干,置于膨化机里膨化,然后再次粉碎,粉碎后颗粒直径0.1-2mm,备用。
4)按组分与重量百分比含量为步骤3)大豆颗粒92.96%,硫酸镁4%,磷酸氢二钾1%,维生素B1 0.04%,经称量、混合、拌匀,即为工厂化蘑菇栽培专用营养添加剂,备用。
5)按隧道发酵完成二次发酵后的培养料,均匀铺在床架上,播入蘑菇菌种,发菌培养,直至菌丝长满培养料,即为三次蘑菇培养料。
6)在步骤5)的三次蘑菇培养料中每平方米添加步骤4)工厂化蘑菇栽培专用营养添加剂800g,机械混合。
7)覆土:将步骤6)发菌培养料上覆土,厚度为4~4.5cm,气温维持在23~25℃,料温维持在25~27℃,保持10~13d。
8)催蕾:料温以每天1℃的速度平均地降至20℃,气温降至18℃左右,增加新鲜空气,每天使菇房CO2浓度均衡降低,最终降至1000ppm左右,喷出菇水,保持6~7d。
9)采收:当子实体直径2~4.5cm,菇形完整、饱满、有弹性、未开伞,未成薄皮菇时,及时采收。采摘时应戴洁净手套,先向下稍压,再轻轻旋转采下,避免带动周围小菇;采摘丛菇时用洁净刀具切下。采下的蘑菇应放入带气孔的塑料周转箱。
10)转潮管理:出菇后的床面平整,保持环境卫生。以后的第二潮菇、第三潮菇管理同第一潮出菇管理,每潮在4~6d,直至结束。
实施例3:
步骤1)-4)制备工厂化营养添加剂,步骤5)-10)是营养添加剂的应用,具体方法如下:
1)大豆先用打碎机粉碎,粉碎后颗粒直径1-4mm。
2)将步骤1)大豆颗粒浸入浓度为1%的甲醛溶液中,浸24h。
3)将步骤2)大豆颗粒烘干,置于膨化机里膨化,然后再次粉碎,粉碎后颗粒直径0.1-2mm,备用。
4)按组分与重量百分比含量为步骤3)大豆颗粒95.95%,硫酸镁2%,磷酸氢二钾2%,维生素B1 0.05%,经称量、混合、拌匀,即为工厂化蘑菇栽培专用营养添加剂,备用。
5)按隧道发酵完成二次发酵后的培养料,均匀铺在床架上,播入蘑菇菌种,发菌培养,直至菌丝长满培养料,即为三次蘑菇培养料。
6)在步骤5)的三次蘑菇培养料中每平方米添加步骤4)工厂化蘑菇栽培专用营养添加剂800g,机械混合。
7)覆土:将步骤6)发菌培养料上覆土,厚度为4~4.5cm,气温维持在23~25℃,料温维持在25~27℃,保持10~13d。
8)催蕾:料温以每天1℃的速度平均地降至20℃,气温降至18℃左右,增加新鲜空气,每天使菇房CO2浓度均衡降低,最终降至1000ppm左右,喷出菇水,保持6~7d。
9)采收:当子实体直径2~4.5cm,菇形完整、饱满、有弹性、未开伞,未成薄皮菇时,及时采收。采摘时应戴洁净手套,先向下稍压,再轻轻旋转采下,避免带动周围小菇;采摘丛菇时用洁净刀具切下。采下的蘑菇应放入带气孔的塑料周转箱。
10)转潮管理:出菇后的床面平整,保持环境卫生。以后的第二潮菇、第三潮菇管理同第一潮出菇管理,每潮在4~6d,直至结束。
实施例4:
步骤1)-4)制备工厂化营养添加剂,步骤5)-10)是营养添加剂的应用,具体方法如下:
1)大豆先用打碎机粉碎,粉碎后颗粒直径1-4mm。
2)将步骤1)大豆颗粒浸入浓度为1%的甲醛溶液中,浸24h。
3)将步骤2)大豆颗粒烘干,置于膨化机里膨化,然后再次粉碎,粉碎后颗粒直径0.1-2mm,备用。
4)按组分与重量百分比含量为步骤3)大豆颗粒97.99%,硫酸镁1%,磷酸氢二钾1%,维生素B1 0.01%,经称量、混合、拌匀,即为工厂化蘑菇栽培专用营养添加剂,备用。
5)按隧道发酵完成二次发酵后的培养料,均匀铺在床架上,播入蘑菇菌种,发菌培养,直至菌丝长满培养料,即为三次蘑菇培养料。
6)在步骤5)的三次蘑菇培养料中每平方米添加步骤4)工厂化蘑菇栽培专用营养添加剂800g,机械混合。
7)覆土:将步骤6)发菌培养料上覆土,厚度为4~4.5cm,气温维持在23~25℃,料温维持在25~27℃,保持10~13d。
8)催蕾:料温以每天1℃的速度平均地降至20℃,气温降至18℃左右,增加新鲜空气,每天使菇房CO2浓度均衡降低,最终降至1000ppm左右,喷出菇水,保持6~7d。
9)采收:当子实体直径2~4.5cm,菇形完整、饱满、有弹性、未开伞,未成薄皮菇时,及时采收。采摘时应戴洁净手套,先向下稍压,再轻轻旋转采下,避免带动周围小菇;采摘丛菇时用洁净刀具切下。采下的蘑菇应放入带气孔的塑料周转箱。
10)转潮管理:出菇后的床面平整,保持环境卫生。以后的第二潮菇、第三潮菇管理同第一潮出菇管理,每潮在4~6d,直至结束。
试验例(本发明方法与常规栽培方法的对比试验):
上述实施例中不同出菇培养料各50m2,重复3次;采用双孢蘑菇“英秀1号”品种试验。上述实施例中方法与常规栽培方法的对比试验结果等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