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东亚女性自古以白为美,为了美白使用了许多方法,如牛奶沐浴等。甚至使用了很多有毒性的物质,如早期的铅汞敷面,直到上个世纪还有人在使用。近代以来,人们开发选用了很多美白剂。
目前,最有效的美白皮肤的活性物之一是氢醌。但是,氢醌分子量小,破坏黑色素细胞,而且可能诱发炎症。所以,氢醌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受到严格法规的限制,被禁止用作化妆品组分。
杜鹃醇曾经是日本一家著名化妆品公司主打的美白活性物。但是,后面爆出过度美白的问题。后来该公司专门就这个问题向客户道歉。
壬二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中等链长的脂肪酸,它是一种重要的皮肤美白剂,有抑制酪氨酸酶的功效。但是,在应用时还存在一些技术和配方方面的问题。首先,壬二酸必须在高浓度时才有效,在高浓度时壬二酸不溶解,使配制的化妆品质量差,特别是很稠的体系很难抹开。其次,壬二酸的熔点较高,一般情况配制较困难。
L-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以及甘草提取物都容易变色,其稳定性还是存在不小的问题,在使用时也是需要特别的注意。
而且,现在有些不法商人为了短期的利润,在面膜等化妆品中添加糖皮质激素,其可以短期内产生嫩白紧致的效果,但是长期使用对人的皮肤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肤色系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皮肤颜色的深浅受多种因素调控,但主要仍取决于黑色素的含量和分布。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素细胞是皮肤的重要组成细胞之一,呈树状突起,细胞内形成的黑色素通过树状突起运输到角质层细胞内,它以1:36比例与角质形成细胞构成一个表皮单位,存在于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通过合成黑色素决定皮肤颜色深浅,同时可吸收紫外线,使机体免遭紫外线的损害。黑色素具体形成过程如下:当紫外线照射皮肤时,角质细胞受到刺激产生炎症分泌炎症因子和组织胺等,同时DNA受损并产生自由基,黑色素细胞受到炎症因子、自由基等刺激分化加速,内部酪氨酸酶活性增加,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多巴,进一步转化为多巴醌,多巴醌经自由基反应,最后转化为黑色素,黑色素小体经树突传递到角质细胞,最终造成色素在皮肤中的沉着。
近期以来,很多公司开发了一些美白组合物,其实更多的是一些效果简单叠加的产品,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何开发高效、安全和稳定的且具有协同增效的美白方案成为现在化妆品行业的一个难点所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组合物,其不仅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黑色素被吞噬转移,进而达到美白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在其它方面协同作用,使其达到突出美白效果的同时又可以均衡协作而不引起负反馈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组合物,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其中,所述美白复合物包含水、丁二醇、熊果苷、柠檬酸、亚硫酸钠、乙酰酪氨酸、草莓虎耳草提取物、牡丹根提取物、氨基丙醇抗坏血酸磷酸酯、黄芩根提取物、谷胱甘肽、水解樱桃李。
烟酰胺在抑制黑色素体转移、加速受损DNA修复方面效果突出。在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中当烟酰胺含量低于1%时,经测试,整体美白效果减弱很多;当烟酰胺含量大于3%时,经体外细胞测试,其细胞毒性太大。因此,烟酰胺的含量选用1-3%。
在美白复合物中,熊果苷、黄芩根提取物能够吸收紫外线;黄芩根提取物、牡丹根提取物能够抑制炎症因子活性;熊果苷能够抑制酪氨酸酶活性;草莓虎耳草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氨基丙醇抗坏血酸磷酸酯能够抑制黑色素自然氧化聚合作用及减少黑色素形成;草莓虎耳草提取物能够修复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谷胱甘肽能够促进合成褐黑色素而非真黑色素;乙酰酪氨酸能够与酪氨酸竞争酪氨酸酶;氨基丙醇抗坏血酸磷酸酯、柠檬酸能够促进细胞增生及角质更新;水解樱桃李能够抑制黑色素被角质细胞吞并。经过对上述机理的研究及实验分析,在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中,当美白复合物用量低于1%时,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美白效果不明显;当美白复合物用量高于4%时,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的耐热耐光稳定性变差。因此,美白复合物的选择用量为1-4%。
柑橘皮提取物在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中的作用是协同其它组分使皮肤更光洁透亮,而其总黄酮量及种类是其质量的一个标准。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中的柑橘皮提取物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这种技术萃取的柑橘皮提取物总黄酮含量可大于2.5%,明显比其它方式提取的含量要高,且具有环境友好,节能的优点。在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的试验中,当柑橘皮提取物的含量在低于0.5%时,其所起作用微小;当柑橘皮提取物含量大于1.5%时,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在光照及45℃耐热时容易变色。因此,柑橘皮提取物的含量选用0.5-1.5%。
熊果苷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过程中的关键酶-酪氨酸酶活性的能力,还具有吸收紫外线的效果。由于熊果苷在结构上与酪氨酸具有相似性,因此在酪氨酸合成黑色素的过程中可以与酪氨酸竞争结合酪氨酸酶,从而降低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合成黑色素的效果。在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的试验中,当熊果苷的含量低于0.1%时,其所起美白效果很小;当熊果苷含量大于0.5%时,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在储存过程中易变红色。因此,熊果苷的含量选用0.1-0.5%。
进一步的,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进一步的,所述美白复合物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46.3-50.0%的水、40.0-50.0%的丁二醇、0.3-0.8%的熊果苷、0.3-0.6%的柠檬酸、0.4-0.6%的亚硫酸钠、0.1-0.3%的乙酰酪氨酸、0.01-0.3%的草莓虎耳草提取物、0.01-0.2%的牡丹根提取物、0.001-0.1%的氨基丙醇抗坏血酸磷酸酯、0.01-0.1%的黄芩根提取物、0.001-0.1%的谷胱甘肽、0.01-0.6%的水解樱桃李。
进一步的,所述化妆品辅料基质包含保湿剂、螯合剂、润肤剂、皮肤调理剂、增溶剂、香精、防腐剂、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烟酰胺为烟酸含量小于100PPM的化妆品原料。
进一步的,所述柑橘皮提取物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所述柑橘皮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大于2.5%。
进一步的,所述熊果苷为含量超过98%的化妆品级原料。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所述化妆品为根据上述所述的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组合物制备得到。
进一步的,所述化妆品为护肤霜、护肤乳液、护肤凝胶、护肤精华或护肤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组合物,其包含1.0-3.0%的烟酰胺、1.0-4.0%的美白复合物、0.5-1.5%的柑橘皮提取物、0.1-0.5%的熊果苷、91.0-97.4%的化妆品辅料基质;采用这些组分可以避免皮肤因为某个美白节点的信号突然增强而得到负反馈信号,如黑色素降低、需要大量生产黑色素等现象。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既可以在几个美白关键点上协同作用,从而突出美白效果,又可以在整个美白链的节点上控制,使得人体皮肤系统和谐地降低黑色素的生成及传递,从而达到美白亮肤的效果。
(2)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该化妆品美白亮肤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组合物,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其中,美白复合物包含水、丁二醇、熊果苷、柠檬酸、亚硫酸钠、乙酰酪氨酸、草莓虎耳草提取物、牡丹根提取物、氨基丙醇抗坏血酸磷酸酯、黄芩根提取物、谷胱甘肽、水解樱桃李。
各种试验仪器与试剂均为市售商品,均为可通过商业途径购买获得;其中,烟酰胺为烟酸含量小于100PPM的化妆品原料;柑橘皮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大于2.5%;熊果苷为含量超过98%的化妆品级原料。
实施例1-3
实施例1-3的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组合物,制作成美白精华水,其原料组分配比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3的美白精华水组分
其中,美白复合物的组分如表2所示。
表2美白复合物的组分
组分名称 含量 水 48.9930g 丁二醇 48.7511g 熊果苷 0.4750g 柠檬酸 0.4750g 亚硫酸钠 0.4750g 乙酰酪氨酸 0.1425g 草莓虎耳草提取物 0.1188g 牡丹根提取物 0.0855g 氨基丙醇抗坏血酸磷酸酯 0.04725g 黄芩根提取物 0.0428g 谷胱甘肽 0.0048g 水解樱桃李 0.3890g
实施例1-3的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组合物,制成美白精华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如表1所示配备原料组分;
2)将去离子水投入生产锅中,加入用1.3-丁二醇、甘油预分散好的汉生胶、透明质酸,然后加入EDTA-2NA、尿囊素升温至85℃,保温搅拌20分钟,开启冷却水,冷却至45℃,加入用熊果苷、烟酰胺、美白复合物、柑橘皮提取物、增溶剂、香精、防腐剂,搅拌20分钟,冷却至室温,送检合格后出料。
其中,美白复合物按照表2配制。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组合物,制作成美白乳液,其原料组分配比如表3所示。
表3实施例4的美白乳液组分
成分 实施例4 烟酰胺 2g 美白复合物 3g 柑橘皮提取物 1g 熊果苷 0.5g 卡波姆 0.2g 甘油 2g EDTA-2NA 0.03g 尿囊素 0.2g 1.3-丁二醇 4g 汉生胶 0.2g 硬脂醇聚醚-2 0.6g 硬脂醇聚醚-21 1.0g 十六十八醇 1.2g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4g 肉豆蔻酸异丙酯 3g 聚二甲基硅氧烷 2g 三乙醇胺 0.2g 香精 0.05g 防腐剂 0.05g 去离子水 74.77g
实施例4的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组合物,制备成美白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如表3所示配备原料组分;
2)将去离子水加入水锅,在快速搅拌下投入卡波姆,搅拌溶胀后加入甘油分散好的汉生胶、1.3-丁二醇、EDTA-2NA、尿囊素,升温至85℃,保温搅拌20分钟;
3)将硬脂醇聚醚-2、硬脂醇聚醚-21、十六十八醇、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聚二甲基硅氧烷投入油锅,升温至80℃,保温搅拌20分钟;
4)将水锅和油锅原料抽入乳化锅,高速均质10分钟,保温搅拌20分钟,冷却至45℃,加入三乙醇胺、去离子水溶解好的熊果苷、烟酰胺、美白复合物、柑橘皮提取物、香精、防腐剂,搅拌20分钟,冷却至室温,送检合格后出料。
其中,美白复合物按照表2配制。
对照例1-5
对照例1-5的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组合物,制作成美白精华水,其原料组分配比如表4所示。
表4对照例1-5的美白精华水组分
对照例1-5的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组合物,制成美白精华水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照例6-15
对照例6-15的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组合物,制作成美白乳液,其原料组分配比如表5、表6所示。
表5对照例6-11的美白乳液组分
表6对照例12-15的美白乳液组分
对照例6-15的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组合物,制成美白乳液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安全性测试
1、测试人数:共30人,男3人,女27人;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龄35±10岁志愿入选标准;
2、测试方法:实施例1-4做斑贴测试。选用合格的斑试器,以封闭型斑贴试验方法,将受试物约0.020~0.025mL置于斑试器内,外用医用胶带贴敷于受试者背部,24小时后去除受试物,分别于移除斑贴后0.5、24、48小时观察皮肤反应,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皮肤反应分级标准记录其结果。
3、评定标准如表7所示。
表7评定标准
经过测定,人体皮肤封闭型贴试验结果显示,对照表7,30人中,0例出现阳性反应,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规定,该受试物对本批受试者不会引起皮肤不良反应。
稳定性测试
1、稳定性测试样品:实施例3、实施例4产品;
2、测试方法:内控标准(光照1个月、高低温测试3个月),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3、测试结果如表8、9所示。
表8实施例3产品测试结果
表9实施例4产品测试结果
表8、表9的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组合物在产品应用上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效果试验例
1、测试者:170名健康女性(25~45岁),分为17组,每组各为10人,每组使用同种配方产品;
2、测试区域:脸部(左脸空白样,右脸对照例样品或实施例样品;其中,实施例1-3、对照例1-4的空白样为对照例5;实施例4、对照例6-14的空白样为对照例15);
3、使用:每天早晚两次,持续使用4周;
4、测试仪器:Delfin SkinColorCatch(芬兰);
5、效果指标:测定颜色亮度的变化的变化(ΔL*)、ITA度,本发明中L*值(亮度)、ITA度(颜色个体类型角),主要是用作指标。测试结果如表11所示。
(1)等式:ΔL*=[L*(对照例或实施例产品进行试验1个月后)-L*(进行试验开始前)]-[L*(空白产品进行试验1个月后)-L*(进行试验开始前)];
(2)ITA度(代表色度总体变化情况,ITA°值越大,肤色越浅),如表10所示。
表10 ITA度
ITA°范围 皮肤颜色分类 55–90 Very light很浅 41–54 Light浅 28–40 Intermediate中等 10–27 Tanned晒黑 -30–9 Brown褐色 -90–-29 -29Dark暗色
每组平均值(每组均值为28);每组平均值。
表11测试结果
通过表1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具有协同美白效果的化妆品组合物,通过组分间的协同作用,具有比较显著的美白、提亮效果,比对照例的只含有一种、两种或三种成分组合的美白效果更明显。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