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6484879 上传时间:2019-08-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79826.7

申请日:

20161130

公开号:

CN106489850A

公开日:

201703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7/04

主分类号:

A01K67/04

申请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南充市桃园生物化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青学刚,李文学,陈宝瑞,刘刚,张友洪,周安莲,肖文福,黄盖群,刘俊凤,殷浩,尹红,王晓芬,王皓

地址:

637007 四川省南充市合众街52号

优先权:

CN201611079826A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华;温黎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所述蚕房包括养蚕室、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输送管,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位于所述养蚕室的外部,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包括有液体室和位于液体室底部的超声波发生室,所述输送管一端连接所述液体室,另一端穿过所述养蚕室侧壁,并延伸至所述养蚕室内部,所述养蚕室内部设置有控温控湿装置,所述养蚕室侧壁设置有取样检测管道。可以实现养蚕室增温增湿以及白僵菌施菌的功能,减少了额外的设备投资,同时减少人工白僵菌喷雾成本;白僵菌施菌喷雾均匀,有利于提高白僵蚕的品质,同时能够实现更为简便精确的温度湿度控制。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蚕房包括养蚕室、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输送管,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位于所述养蚕室的外部,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包括有液体室和位于液体室底部的超声波发生室,所述输送管一端连接所述液体室,另一端穿过所述养蚕室侧壁,并延伸至所述养蚕室内部,所述养蚕室内部设置有控温控湿装置,所述养蚕室侧壁设置有取样检测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末端设置有至少2条输送支管,每条输送支管平行设置,并均匀分布于所述养蚕室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支管的末端封闭,所述输送支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送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养蚕室侧壁上部设置有至少1个排气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检测管道上设置有电控阀门,所述取样检测管道末端连接检测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室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白僵菌孢子液加液口、清水加液口,所述液体室上方开口连接所述输送管,所述液体室下部设置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还连接有排液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室底部设置有超声陶瓷片,所述超声陶瓷片与所述超声波发生室的振荡电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前段的内壁设置有导热陶瓷片,所述导热陶瓷片与位于所述的输送管外部的加热器连接,所述加热器连接有电控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陶瓷片与所述输送管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控湿装置与中控室通讯连接,所述养蚕室侧壁还设置有观察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蚕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背景技术

白僵蚕是昆虫家蚕的幼虫在未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虫体僵化,虫体表面上及虫体内部白僵菌丝和孢子,干燥后形成的一种中药材,其味咸、辛,性平,可治面上黑及碍容性疾病,白僵蚕含有氨基酸和活性丝光素,有营养皮肤和美容作用;所含蛋白质有刺激上皮脂腺,调节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因而对女性性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黄褐斑有一定疗效;含维生素E,能清除自由基,抗脂质氧化形成的老年斑;所含的活性丝光素能促使皮肤细胞新生,调节皮脂,改善皮肤微循环,可增白防晒,消除色素沉着,保持皮肤弹性。现有白僵蚕产品已实现了人工生产,通过人工养殖家蚕,再通过白僵菌施菌,使家蚕被白僵菌侵染,继续后续培养得到白僵蚕产品。

在白僵蚕的人工生产中,为得到道地的白僵蚕药材,在蚕体的生长、白僵菌施菌条件、施菌后蚕体的培养等阶段,都依赖于适合的温湿度控制,现有的蚕房温湿度控制一般采用泼水增湿或者采用蒸汽增湿的方式,另外还有其他如人工喷雾增湿的方式,然而上述方法均存在水滴颗粒较大,均匀性差,补湿效率低下的缺陷,此外,泼水增湿会影响蚕房的环境,蒸汽增湿对能源消耗严重,人工喷雾增湿也需要较大的人力成本。在白僵菌施菌阶段时,一般采用将蚕体直接浸泡于白僵菌孢子液中,或者采用人工喷雾白僵菌孢子液的方法,其过程均比较繁琐,且需要一定的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可以实现养蚕室增温增湿以及白僵菌施菌的功能,减少了额外的设备投资,同时减少人工白僵菌喷雾成本;白僵菌施菌喷雾均匀,有利于提高白僵蚕的品质,同时能够实现更为简便精确的温度湿度控制。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所述蚕房包括养蚕室、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输送管,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位于所述养蚕室的外部,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包括有液体室和位于液体室底部的超声波发生室,所述输送管一端连接所述液体室,另一端穿过所述养蚕室侧壁,并延伸至所述养蚕室内部,所述养蚕室内部设置有控温控湿装置,所述养蚕室侧壁设置有取样检测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末端设置有至少2条输送支管,每条输送支管平行设置,并均匀分布于所述养蚕室内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支管的末端封闭,所述输送支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送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养蚕室侧壁上部设置有至少1个排气扇。

进一步的,所述取样检测管道上设置有电控阀门,所述取样检测管道末端连接检测室。

进一步的,所述液体室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白僵菌孢子液加液口、清水加液口,所述液体室上方开口连接所述输送管,所述液体室下部设置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还连接有排液管。

进一步的,所述液体室底部设置有超声陶瓷片,所述超声陶瓷片与所述超声波发生室的振荡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管前段的内壁设置有导热陶瓷片,所述导热陶瓷片与位于所述的输送管外部的加热器连接,所述加热器连接有电控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陶瓷片与所述输送管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控温控湿装置与中控室通讯连接,所述养蚕室侧壁还设置有观察窗。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包括养蚕室、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输送管,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位于所述养蚕室的外部,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包括有液体室和位于液体室底部的超声波发生室,所述输送管一端连接所述液体室,另一端穿过所述养蚕室侧壁,并延伸至所述养蚕室内部,所述养蚕室内部设置有控温控湿装置,所述养蚕室侧壁设置有取样检测管道。通过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对液体室中的液体进行雾化,通过输送管输送至养蚕室,通过对液体室中的不同液体的加入,实现养蚕室的不同功能。当液体室中的液体为通过清水加液口加入的清水时,经过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雾化后,可直接用于对养蚕室的补湿施菌,此外,可以通过加热器对导热陶瓷片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导热陶瓷片能够对经过输送管的气体加热,实现对养蚕房的增温增湿,适合在小蚕生长期使用。当小蚕生长至一定程度,可进行白僵菌的施菌,此时,可以将液体室中的液体替换为白僵菌孢子液,通过超声波雾化,可直接将白僵菌孢子液以雾化气体的形式喷入养蚕室中,由于雾化更均匀,可以实现白僵菌对蚕体的有效施菌,此外,无需人力喷洒白僵菌孢子液,减少了人力成本,大大提高效率,此外,在施菌过程中无需工作人员直接进入养蚕室,可以避免养蚕室的污染,同时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此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取样检测管道对养蚕室中的气体进行检测,测定气体中白僵菌孢子的浓度,以此为依据调控白僵菌施菌的时间。当白僵菌施菌结束后,需要通风换气,调整养蚕室温湿度,以达到白僵菌生长最适温湿度,此时打开观察窗和排气扇对养蚕室通风换气后,将液体室中的液体替换为清水,对养蚕室进行补湿,同时打开加热器对导热陶瓷片升温,对气体升温,进而对养蚕室进行升温补湿,达到养蚕室的温湿度条件。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技术方案所述的蚕房,适合白僵蚕的生产,可以实现养蚕室增温增湿以及白僵菌施菌的功能,减少了额外的设备投资,同时减少人工白僵菌喷雾成本;白僵菌施菌喷雾均匀,有利于提高白僵蚕的品质,同时能够实现更为简便精确的温度湿度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述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所述蚕房包括养蚕室1、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2、输送管3,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2位于所述养蚕室1的外部,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2包括有液体室4和位于液体室4底部的超声波发生室5,所述输送管3一端连接所述液体室4,另一端穿过所述养蚕室1侧壁,并延伸至所述养蚕室1内部,所述养蚕室1内部设置有控温控湿装置6,所述控温控湿装置6与中控室通讯连接,所述养蚕室1侧壁上部设置有至少1个排气扇7,另外还设置有观察窗8,所述养蚕室1侧壁设置有取样检测管道9,所述取样检测管道9上设置有电控阀门10,所述取样检测管道9末端连接检测室11。

其中,所述输送管3前段的内壁设置有导热陶瓷片12,所述导热陶瓷片12与位于所述的输送管3外部的加热器13连接,所述加热器13连接有电控开关(图未示);所述输送管3末端设置有至少2条输送支管14,每条输送支管14平行设置,并均匀分布于所述养蚕室1内部,所述输送支管14的末端封闭,所述输送支管14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送气孔15。

其中,所述液体室4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白僵菌孢子液加液口16、清水加液口16,所述液体室4上方开口连接所述输送管3,所述液体室4下部设置有排液口18,所述排液口18还连接有排液管19,所述液体室4底部设置有超声陶瓷片20,所述超声陶瓷片20与所述超声波发生室5的振荡电路连接,所述导热陶瓷片20与所述输送管3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图未示)。

本实施例所述的蚕房,适合白僵蚕的生产,可以实现养蚕室增温增湿以及白僵菌施菌的功能,减少了额外的设备投资,同时减少人工白僵菌喷雾成本;白僵菌施菌喷雾均匀,有利于提高白僵蚕的品质,同时能够实现更为简便精确的温度湿度控制。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079826.7 (22)申请日 2016.11.30 (71)申请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地址 637007 四川省南充市合众街52号 申请人 四川省南充市桃园生物化学研究开 发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青学刚 李文学 陈宝瑞 刘刚 张友洪 周安莲 肖文福 黄盖群 刘俊凤 殷浩 尹红 王晓芬 王皓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7 代理人 李华 温黎娟 (51)Int.Cl. A01K 67/04(2006.0。

2、1) (54)发明名称 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所述蚕 房包括养蚕室、 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 输送管, 所 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位于所述养蚕室的外部, 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包括有液体室和位于 液体室底部的超声波发生室, 所述输送管一端连 接所述液体室, 另一端穿过所述养蚕室侧壁, 并 延伸至所述养蚕室内部, 所述养蚕室内部设置有 控温控湿装置, 所述养蚕室侧壁设置有取样检测 管道。 可以实现养蚕室增温增湿以及白僵菌施菌 的功能, 减少了额外的设备投资, 同时减少人工 白僵菌喷雾成本; 白僵菌施菌喷雾均匀, 有利于 提高白僵蚕的品质, 同时能够实现。

3、更为简便精确 的温度湿度控制。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6489850 A 2017.03.15 CN 106489850 A 1.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蚕房包括养蚕室、 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 输送管, 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位于所述养蚕室的外部, 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包括 有液体室和位于液体室底部的超声波发生室, 所述输送管一端连接所述液体室, 另一端穿 过所述养蚕室侧壁, 并延伸至所述养蚕室内部, 所述养蚕室内部设置有控温控湿装置, 所述 养蚕室侧壁设置有取样检测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管末。

4、端设置有 至少2条输送支管, 每条输送支管平行设置, 并均匀分布于所述养蚕室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支管的末端封 闭, 所述输送支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送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蚕室侧壁上部设 置有至少1个排气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样检测管道上设 置有电控阀门, 所述取样检测管道末端连接检测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室上部两侧分 别设置有白僵菌孢子液加液口、 清水加液口, 所述液体室上方开口连。

5、接所述输送管, 所述液 体室下部设置有排液口, 所述排液口还连接有排液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室底部设置有 超声陶瓷片, 所述超声陶瓷片与所述超声波发生室的振荡电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管前段的内壁 设置有导热陶瓷片, 所述导热陶瓷片与位于所述的输送管外部的加热器连接, 所述加热器 连接有电控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陶瓷片与所述 输送管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温。

6、控湿装置与 中控室通讯连接, 所述养蚕室侧壁还设置有观察窗。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489850 A 2 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养蚕用装置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背景技术 0002 白僵蚕是昆虫家蚕的幼虫在未吐丝前, 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 虫体僵化, 虫体 表面上及虫体内部白僵菌丝和孢子, 干燥后形成的一种中药材, 其味咸、 辛, 性平, 可治面上 黑及碍容性疾病, 白僵蚕含有氨基酸和活性丝光素, 有营养皮肤和美容作用; 所含蛋白质有 刺激上皮脂腺, 调节性激素分泌的作用, 因而对女性性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黄褐斑有一。

7、定 疗效; 含维生素E, 能清除自由基, 抗脂质氧化形成的老年斑; 所含的活性丝光素能促使皮肤 细胞新生, 调节皮脂, 改善皮肤微循环, 可增白防晒, 消除色素沉着, 保持皮肤弹性。 现有白 僵蚕产品已实现了人工生产, 通过人工养殖家蚕, 再通过白僵菌施菌, 使家蚕被白僵菌侵 染, 继续后续培养得到白僵蚕产品。 0003 在白僵蚕的人工生产中, 为得到道地的白僵蚕药材, 在蚕体的生长、 白僵菌施菌条 件、 施菌后蚕体的培养等阶段, 都依赖于适合的温湿度控制, 现有的蚕房温湿度控制一般采 用泼水增湿或者采用蒸汽增湿的方式, 另外还有其他如人工喷雾增湿的方式, 然而上述方 法均存在水滴颗粒较大, 。

8、均匀性差, 补湿效率低下的缺陷, 此外, 泼水增湿会影响蚕房的环 境, 蒸汽增湿对能源消耗严重, 人工喷雾增湿也需要较大的人力成本。 在白僵菌施菌阶段 时, 一般采用将蚕体直接浸泡于白僵菌孢子液中, 或者采用人工喷雾白僵菌孢子液的方法, 其过程均比较繁琐, 且需要一定的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申请提供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可以实现养蚕室增温增湿以及白 僵菌施菌的功能, 减少了额外的设备投资, 同时减少人工白僵菌喷雾成本; 白僵菌施菌喷雾 均匀, 有利于提高白僵蚕的品质, 同时能够实现更为简便精确的温度湿度控制。 0005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

9、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所述蚕 房包括养蚕室、 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 输送管, 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位于所述养蚕室的 外部, 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包括有液体室和位于液体室底部的超声波发生室, 所述输 送管一端连接所述液体室, 另一端穿过所述养蚕室侧壁, 并延伸至所述养蚕室内部, 所述养 蚕室内部设置有控温控湿装置, 所述养蚕室侧壁设置有取样检测管道。 0006 进一步的, 所述输送管末端设置有至少2条输送支管, 每条输送支管平行设置, 并 均匀分布于所述养蚕室内部。 0007 更进一步的, 所述输送支管的末端封闭, 所述输送支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送气孔。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养蚕室侧壁上部。

10、设置有至少1个排气扇。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取样检测管道上设置有电控阀门, 所述取样检测管道末端连接检 测室。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液体室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白僵菌孢子液加液口、 清水加液口, 所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6489850 A 3 述液体室上方开口连接所述输送管, 所述液体室下部设置有排液口, 所述排液口还连接有 排液管。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液体室底部设置有超声陶瓷片, 所述超声陶瓷片与所述超声波发 生室的振荡电路连接。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输送管前段的内壁设置有导热陶瓷片, 所述导热陶瓷片与位于所 述的输送管外部的加热器连接, 所述加热器连。

11、接有电控开关。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导热陶瓷片与所述输送管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控温控湿装置与中控室通讯连接, 所述养蚕室侧壁还设置有观察 窗。 0015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包括养蚕室、 超声波补湿施菌装 置、 输送管, 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位于所述养蚕室的外部, 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包 括有液体室和位于液体室底部的超声波发生室, 所述输送管一端连接所述液体室, 另一端 穿过所述养蚕室侧壁, 并延伸至所述养蚕室内部, 所述养蚕室内部设置有控温控湿装置, 所 述养蚕室侧壁设置有取样检测管道。 通过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对液体室中的液。

12、体进行雾 化, 通过输送管输送至养蚕室, 通过对液体室中的不同液体的加入, 实现养蚕室的不同功 能。 当液体室中的液体为通过清水加液口加入的清水时, 经过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雾化后, 可直接用于对养蚕室的补湿施菌, 此外, 可以通过加热器对导热陶瓷片进行加热, 加热后的 导热陶瓷片能够对经过输送管的气体加热, 实现对养蚕房的增温增湿, 适合在小蚕生长期 使用。 当小蚕生长至一定程度, 可进行白僵菌的施菌, 此时, 可以将液体室中的液体替换为 白僵菌孢子液, 通过超声波雾化, 可直接将白僵菌孢子液以雾化气体的形式喷入养蚕室中, 由于雾化更均匀, 可以实现白僵菌对蚕体的有效施菌, 此外, 无需人力喷。

13、洒白僵菌孢子液, 减少了人力成本, 大大提高效率, 此外, 在施菌过程中无需工作人员直接进入养蚕室, 可以 避免养蚕室的污染, 同时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 此外,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取样检测管道对养 蚕室中的气体进行检测, 测定气体中白僵菌孢子的浓度, 以此为依据调控白僵菌施菌的时 间。 当白僵菌施菌结束后, 需要通风换气, 调整养蚕室温湿度, 以达到白僵菌生长最适温湿 度, 此时打开观察窗和排气扇对养蚕室通风换气后, 将液体室中的液体替换为清水, 对养蚕 室进行补湿, 同时打开加热器对导热陶瓷片升温, 对气体升温, 进而对养蚕室进行升温补 湿, 达到养蚕室的温湿度条件。 0016 本申请与现有技。

14、术相比, 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技术方案所述的蚕房, 适合白僵 蚕的生产, 可以实现养蚕室增温增湿以及白僵菌施菌的功能, 减少了额外的设备投资, 同时 减少人工白僵菌喷雾成本; 白僵菌施菌喷雾均匀, 有利于提高白僵蚕的品质, 同时能够实现 更为简便精确的温度湿度控制。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申请所述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 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6489850 A 4 0019 如图1所示的一种白僵蚕生产用蚕房, 所述蚕房包括养蚕。

15、室1、 超声波补湿施菌装 置2、 输送管3, 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置2位于所述养蚕室1的外部, 所述超声波补湿施菌装 置2包括有液体室4和位于液体室4底部的超声波发生室5, 所述输送管3一端连接所述液体 室4, 另一端穿过所述养蚕室1侧壁, 并延伸至所述养蚕室1内部, 所述养蚕室1内部设置有控 温控湿装置6, 所述控温控湿装置6与中控室通讯连接, 所述养蚕室1侧壁上部设置有至少1 个排气扇7, 另外还设置有观察窗8, 所述养蚕室1侧壁设置有取样检测管道9, 所述取样检测 管道9上设置有电控阀门10, 所述取样检测管道9末端连接检测室11。 0020 其中, 所述输送管3前段的内壁设置有导热陶瓷。

16、片12, 所述导热陶瓷片12与位于所 述的输送管3外部的加热器13连接, 所述加热器13连接有电控开关(图未示); 所述输送管3 末端设置有至少2条输送支管14, 每条输送支管14平行设置, 并均匀分布于所述养蚕室1内 部, 所述输送支管14的末端封闭, 所述输送支管14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送气孔15。 0021 其中, 所述液体室4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白僵菌孢子液加液口16、 清水加液口16, 所述液体室4上方开口连接所述输送管3, 所述液体室4下部设置有排液口18, 所述排液口18 还连接有排液管19, 所述液体室4底部设置有超声陶瓷片20, 所述超声陶瓷片20与所述超声 波发生室5的振荡电路连。

17、接, 所述导热陶瓷片20与所述输送管3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图未示)。 0022 本实施例所述的蚕房, 适合白僵蚕的生产, 可以实现养蚕室增温增湿以及白僵菌 施菌的功能, 减少了额外的设备投资, 同时减少人工白僵菌喷雾成本; 白僵菌施菌喷雾均 匀, 有利于提高白僵蚕的品质, 同时能够实现更为简便精确的温度湿度控制。 0023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的是,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 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6489850 A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106489850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