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6471856 上传时间:2019-08-3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38603.1

申请日:

20150828

公开号:

CN106472035A

公开日:

201703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00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哈尔滨弘睿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有力

地址: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宏伟小区15栋1单元5层3号

优先权:

CN201510538603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法是:①高畦栽培:将土地平整后开沟做畦,畦宽1.2米,沟宽30厘米,每畦均匀纵开3条种植沟,施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株距20厘米播种,每亩栽6000-8000株,这种方法在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采用;②条垄栽培:将土地深翻耙平,不做畦,按50厘米的行距开种植沟施底肥,与土壤混合,按18-20厘米的株距播栽,以后培土做成垄。此法适宜于地下水位低、通风透气性较好的梯田或斜坡地,播种后覆盖5-6厘米厚的细泥土,使其尽快出苗。利用阳棚种植生姜,播种期可比露地提前1个月,而且播种后出苗快,出苗齐,生长期长,有利于高产,利用阳棚薄膜在后期覆盖保护,收获期可延长15天,也有利于增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技术方法是:①高畦栽培:将土地平整后开沟做畦,畦宽1.2米,沟宽30厘米,每畦均匀纵开3条种植沟,施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株距20厘米播种,每亩栽6000-8000株,这种方法在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采用;②条垄栽培:将土地深翻耙平,不做畦,按50厘米的行距开种植沟施底肥,与土壤混合,按18-20厘米的株距播栽,以后培土做成垄;此法适宜于地下水位低、通风透气性较好的梯田或斜坡地,播种后覆盖5-6厘米厚的细泥土,使其尽快出苗;利用阳棚种植生姜,播种期可比露地提前1个月,而且播种后出苗快,出苗齐,生长期长,有利于高产,利用阳棚薄膜在后期覆盖保护,收获期可延长15天,也有利于增产。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利用土地资源 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畜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它们都是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这些景观或者所在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并展示的是观光农业,又称休闲农业。这是新时期随着人们的业余时间富余而产生的新型农业形式。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包括的方面非常多,如种植业:深耕、整地、土壤培肥、作物配肥、构筑农业设施、育苗、播种、施肥、灌水、除草、病虫害防治、间苗、打顶、修枝、收割、脱粒、分级、包装、出售等等。养殖业:交配、繁殖、饲养、防治疾病、孵蛋、挤奶、圈舍消毒杀菌、粪便清理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采用创新性的科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其技术方法科学合理,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率,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法是:①高畦栽培:将土地平整后开沟做畦,畦宽1.2米,沟宽30厘米,每畦均匀纵开3条种植沟,施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株距20厘米播种,每亩栽6000-8000株,这种方法在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采用;②条垄栽培:将土地深翻耙平,不做畦,按50厘米的行距开种植沟施底肥,与土壤混合,按18-20厘米的株距播栽,以后培土做成垄。此法适宜于地下水位低、通风透气性较好的梯田或斜坡地,播种后覆盖5-6厘米厚的细泥土,使其尽快出苗。利用阳棚种植生姜,播种期可比露地提前1个月,而且播种后出苗快,出苗齐,生长期长,有利于高产,利用阳棚薄膜在后期覆盖保护,收获期可延长15天,也有利于增产。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其技术方法科学合理,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率,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法是:①高畦栽培:将土地平整后开沟做畦,畦宽1.2米,沟宽30厘米,每畦均匀纵开3条种植沟,施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按株距20厘米播种,每亩栽6000-8000株,这种方法在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采用;②条垄栽培:将土地深翻耙平,不做畦,按50厘米的行距开种植沟施底肥,与土壤混合,按18-20厘米的株距播栽,以后培土做成垄。此法适宜于地下水位低、通风透气性较好的梯田或斜坡地,播种后覆盖5-6厘米厚的细泥土,使其尽快出苗。利用阳棚种植生姜,播种期可比露地提前1个月,而且播种后出苗快,出苗齐,生长期长,有利于高产,利用阳棚薄膜在后期覆盖保护,收获期可延长15天,也有利于增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538603.1 (22)申请日 2015.08.28 A01G 1/00(2006.01) (71)申请人 哈尔滨弘睿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宏伟 小区 15 栋 1 单元 5 层 3 号 (72)发明人 王有力 (54) 发明名称 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 大姜栽培技术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 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 所述的技术方法是 : 高畦栽培 : 将土地平整后开沟做畦, 畦宽 1.2 米, 沟宽 30 厘米, 每畦均匀纵开 3 条。

2、种植沟, 施 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 按株距 20 厘米播种, 每亩 栽 6000-8000 株, 这种方法在地势平坦, 地下水位 较高的地块采用 ; 条垄栽培 : 将土地深翻耙平, 不做畦, 按 50 厘米的行距开种植沟施底肥, 与土 壤混合, 按 18-20 厘米的株距播栽, 以后培土做成 垄。 此法适宜于地下水位低、 通风透气性较好的梯 田或斜坡地, 播种后覆盖 5-6 厘米厚的细泥土, 使 其尽快出苗。 利用阳棚种植生姜, 播种期可比露地 提前 1 个月, 而且播种后出苗快, 出苗齐, 生长期 长, 有利于高产, 利用阳棚薄膜在后期覆盖保护, 收获期可延长 15 天, 也有利于增产。 (。

3、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6472035 A 2017.03.08 CN 106472035 A 1/1 页 2 1.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技 术方法是 : 高畦栽培 : 将土地平整后开沟做畦, 畦宽1.2米, 沟宽30厘米, 每畦均匀纵开3 条种植沟, 施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 按株距 20 厘米播种, 每亩栽 6000-8000 株, 这种方法在 地势平坦, 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采用 ; 条垄栽培 : 将土地深翻耙平, 不做畦, 按 50 厘米的 。

4、行距开种植沟施底肥, 与土壤混合, 按 18-20 厘米的株距播栽, 以后培土做成垄 ; 此法适宜 于地下水位低、 通风透气性较好的梯田或斜坡地, 播种后覆盖 5-6 厘米厚的细泥土, 使其尽 快出苗 ; 利用阳棚种植生姜, 播种期可比露地提前 1 个月, 而且播种后出苗快, 出苗齐, 生长 期长, 有利于高产, 利用阳棚薄膜在后期覆盖保护, 收获期可延长 15 天, 也有利于增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6472035 A 2 1/2 页 3 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生产技术, 特别涉及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

5、栽 培的大姜栽培技术, 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 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它是 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利用土地资源 进行种植生产的部门是种植业, 利用土地上水域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 又叫渔业, 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 是林业, 利用土地资源 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 牧的是畜牧业。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它们都是农业的有机组成 部分。对这些景观或者所在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并展示的是观光农业, 又称休闲农业。这是 新时期随着人们的业余时间富余而产生的新型农业。

6、形式。 广义农业是指包括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副业五种产业形式, 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饲 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0003 农业生产包括的方面非常多, 如种植业 : 深耕、 整地、 土壤培肥、 作物配肥、 构筑农 业设施、 育苗、 播种、 施肥、 灌水、 除草、 病虫害防治、 间苗、 打顶、 修枝、 收割、 脱粒、 分级、 包 装、 出售等等。 养殖业 : 交配、 繁殖、 饲养、 防治疾病、 孵蛋、 挤奶、 圈舍消毒杀菌、 粪便清理等。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基于现有的农业生产技术, 采用创新性的科学原理, 提出了一种农业生产 中采用。

7、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 其技术方法科学合理, 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 产量和效率, 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 所述的技术方法是 : 高 畦栽培 : 将土地平整后开沟做畦, 畦宽 1.2 米, 沟宽 30 厘米, 每畦均匀纵开 3 条种植沟, 施 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 按株距 20 厘米播种, 每亩栽 6000-8000 株, 这种方法在地势平坦, 地 下水位较高的地块采用 ; 条垄栽培 : 将土地深翻耙平, 不做畦, 按 50 厘米的行距开种植沟 施底肥, 与土壤混合, 按 18-20 。

8、厘米的株距播栽, 以后培土做成垄。此法适宜于地下水位低、 通风透气性较好的梯田或斜坡地, 播种后覆盖 5-6 厘米厚的细泥土, 使其尽快出苗。利用阳 棚种植生姜, 播种期可比露地提前 1 个月, 而且播种后出苗快, 出苗齐, 生长期长, 有利于高 产, 利用阳棚薄膜在后期覆盖保护, 收获期可延长 15 天, 也有利于增产。 0006 本发明的优点是 : 本发明其技术方法科学合理, 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效 率, 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描述 说 明 书 CN 106472035 A 3 2/2 页 4 。

9、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 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 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 在以 下说明中, 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 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0008 一种农业生产中采用高畦栽培和条垄栽培的大姜栽培技术, 所述的技术方法是 : 高畦栽培 : 将土地平整后开沟做畦, 畦宽1.2米, 沟宽30厘米, 每畦均匀纵开3条种植沟, 施入底肥与土壤混合后, 按株距 20 厘米播种, 每亩栽 6000-8000 株, 这种方法在地势平坦, 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采用 ; 条垄栽培 : 将土地深翻耙平, 不做畦, 按 50 厘米的行距开种植 沟施底肥, 与土壤混合, 按 18-20 厘米的。

10、株距播栽, 以后培土做成垄。此法适宜于地下水位 低、 通风透气性较好的梯田或斜坡地, 播种后覆盖 5-6 厘米厚的细泥土, 使其尽快出苗。利 用阳棚种植生姜, 播种期可比露地提前 1 个月, 而且播种后出苗快, 出苗齐, 生长期长, 有利 于高产, 利用阳棚薄膜在后期覆盖保护, 收获期可延长 15 天, 也有利于增产。 0009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 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 说 明 书 CN 106472035 A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