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墒、保温、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种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保墒、保温、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种植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851013.9 (22)申请日 2016.09.27 (71)申请人 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地址 734000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 上堡村 (72)发明人 李锟 孙玉珊 付爱国 陈新民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李佳 (51)Int.Cl. A01G 1/00(2006.01) A01G 13/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保墒、 保温、 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种植方 法 (57)摘要 本。
2、发明提供了一种保墒、 保温、 提高马铃薯 产量的种植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犁地起垄后, 将 马铃薯块茎种植于垄顶, 在垄面上依次铺设粉碎 秸秆、 土壤、 以及黑色地膜后, 即可。 本发明实施 例的保墒、 保温、 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种植方法, 尤 其适用极度干旱和阴冷的气候的马铃薯的种植, 本发明通过在起垄面依次铺设粉碎秸秆、 土壤、 以及黑色地膜后, 可以达到保墒、 保温的效果, 从 而切实提高马铃薯本身的产量, 并且还能保水、 保肥, 尤其增加了有机肥的肥效, 即使后续马铃 薯成熟收获后, 还能达到使土壤更加肥沃, 不容 易出现板结, 更有利于后续该种植区域的重复利 用, 不用额外再进行任何。
3、治理操作, 也相应的节 约了治理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CN 106416703 A 2017.02.22 CN 106416703 A 1.一种保墒、 保温、 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犁地起垄后, 将马铃薯块茎种植于垄顶, 在垄面上依次铺设粉碎秸秆、 土壤、 以及黑色 地膜后, 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粉碎秸秆主要由麦草、 玉米秸秆、 谷类 秸秆组成; 优选地, 粉碎秸秆的组成包括: 以质量份数计, 麦草50-60份、 玉米秸秆40-50份、 谷类秸 秆10-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
4、于, 以质量份数计, 麦草52-58份、 玉米秸 秆42-48份、 谷类秸秆12-18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碎秸秆的粒度控制在20-60mm 之间, 优选控制在40-50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铺设粉碎秸秆之后, 施撒混 合肥料后再覆盖土壤; 优选地, 所述混合肥料主要包括: 尿素30-40公斤/亩, 硫酸钾20-30公斤/亩, 有机肥料 4000-4500公斤/亩; 所述有机肥料包括羊粪、 牛粪、 菌肥、 落叶、 青草、 动植物残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种植方法, 其特。
5、征在于, 粉碎秸秆铺设厚度控制在4- 5cm之间, 优选4.5-4.8c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土壤的铺设厚度控制在 3-4cm之间, 优选3.2-3.8c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土壤的铺设类型包括: 草炭土、 腐 叶土、 泥炭土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黑色地膜的厚度控制在 0.012-0.025cm之间, 优选为0.015-0.02c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犁地起垄的环境相对湿度 控制在40以。
6、上, 环境温度控制在10-20之间, 灌溉水的pH值控制在5.5-8.5之间, 空气中 总悬浮颗粒物控制在0.3mg/m3以下。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416703 A 2 一种保墒、 保温、 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种植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保墒、 保温、 提高马铃薯产量的 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马铃薯(学名: Solanum tuberosum, 英文: potato), 茄科茄属, 一年生草本植物, 别 称地蛋、 洋芋、 土豆等。 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 南部地区。。
7、 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秘鲁和智利一带。 安第斯山脉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 喀湖区可能是最早土豆被栽培出来的地方。 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 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 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 在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 以狩猎和采集为生, 是他们最早发现 并食用了野生的土豆。 0003 在我国马铃薯的产量很大, 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 麦和玉米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近年约有栽培、 尤其在北方冷凉地区和西南山区种植更加广泛。 尤 其是在干旱、 冷凉地区种植马铃薯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但在实际种植时, 一般 采用起垄后直接点种然后铺设地膜的方法, 这样的操作方式在某种程度。
8、上是可以达到保墒 的效果, 但是如果遇到极度干旱和阴冷的气候, 马铃薯还是无法满足种植条件, 即使种植也 基本没有收成, 严重影响种植户的正常经济收入。 0004 有鉴于此, 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墒、 保温、 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种植方法, 该种植方法 尤其适用极度干旱和阴冷的气候的马铃薯的种植, 本发明通过在起垄面依次铺设粉碎秸 秆、 土壤、 以及黑色地膜后, 可以达到保墒、 保温的效果, 从而切实提高马铃薯本身的产量, 并且还能保水、 保肥, 尤其增加了有机肥的肥效, 即使后续马铃薯成熟收获后, 还能达到使 土壤更加肥沃, 不容易出现板结, 更有利于后。
9、续该种植区域的重复利用, 不用额外再进行任 何治理操作, 也相应的节约了治理成本。 0006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墒、 保温、 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种植方法,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8 犁地起垄后, 将马铃薯块茎种植于垄顶, 在垄面上依次铺设粉碎秸秆、 土壤、 以及 黑色地膜后, 即可。 0009 现有技术中, 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 麦和玉米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我国马铃薯的 种植面积近年约有栽培、 尤其在北方冷凉地区和西南山区种植更加广泛。 尤其是在干旱、 冷 凉地区种植马铃薯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但在实际种植时, 一般采用。
10、起垄后直 接点种然后铺设地膜的方法, 这样的操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达到保墒的效果, 但是 如果遇到极度干旱和阴冷的气候, 马铃薯还是无法满足种植条件, 即使种植也基本没有收 成, 严重影响种植户的正常经济收入。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106416703 A 3 0010 因此,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比较新型的 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该种植方法可以通过铺设粉碎秸秆、 土壤、 以及黑色地膜的方式以达到 保墒、 保温的目的, 最终切实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铺设的顺序要求, 依次 按照粉碎秸秆、 土壤以及黑色地膜的次序依次一层层的覆盖于垄。
11、面之上, 粉碎秸秆的作用 是为了在块茎地下膨大期营造透气、 酥松的生长环境, 有利于马铃薯快速生长, 且有利于防 止土壤发生板结, 土壤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 保墒的效果, 最后黑色地膜的作用不可忽 视, 其必须采用的为黑色的地膜而不能是其他颜色, 因为黑色透光性比较差, 保温效果也更 好, 可以使得马铃薯内部生长环境更加适宜, 马铃薯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也不宜流失。 粉碎 秸秆是主要提供养分的物质因此需要位于最里层与作物最为接近, 黑色地膜可以维持内部 环境的适宜作物生长的条件, 因此最好位于最外层, 可见整个铺设顺序也是发明人经过大 量实践后才得以确定的, 并不是简单选择就可以得到的。 00。
12、11 其中, 粉碎秸秆最好主要由麦草、 玉米秸秆、 谷类秸秆等物质组成, 因为麦草、 玉米 秸秆等具有丰富的粗纤维、 干物质、 粗蛋白、 粗脂肪、 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在起到保温的 同时还能给予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 尤其是各种作物的秸秆, 本身就是一种良 好的有机肥料, 还可以实现资源再利用, 实现资源的合理再分配。 0012 优选地, 粉碎秸秆的各个成分的配比如下: 以质量份数计, 麦草50-60份、 玉米秸秆 40-50份、 谷类秸秆10-20份。 0013 更进一步的为, 以质量份数计, 麦草52-58份、 玉米秸秆42-48份、 谷类秸秆12-18 份。 0014 其中,。
13、 麦草与玉米秸秆的用量会相对大一些, 然后搭配少量的谷类秸秆, 这样配合 可以更加有利于马铃薯快速生长, 在马铃薯的块茎地下膨大期营造透气、 酥松的生长环境, 麦草的用量还可以为51份、 53份、 54份、 55份、 56份、 57份等, 玉米秸秆的用量还可以为43份、 44份、 45份、 46份、 47份、 49份等, 谷类秸秆的用量还可以为13份、 14份、 15份、 16份、 17份、 19 份等, 为了马铃薯更好的生长, 最好将粉碎秸秆的各个组分均控制在比较适宜的范围内。 0015 另外, 粉碎秸秆最好是经过一定的粉碎操作, 粉碎后的粒度最好控制在20-60mm之 间, 优选控制在40。
14、-50mm之间, 还可以为25mm, 30mm, 35mm, 45mm等, 对秸秆粉碎后并控制一定 粒度, 也是为了其所含的营养成分更易为作物吸收, 并且覆盖的也更为严密, 如果粒度太大 可能效果会大大折扣。 0016 在本发明中, 铺设粉碎秸秆之后, 施撒混合肥料后再覆盖土壤。 0017 混合肥料最好包括如下组分: 尿素30-40公斤/亩, 硫酸钾20-30公斤/亩, 有机肥料 4000-4500公斤/亩。 0018 在粉碎秸秆的上层再覆盖一定量的混合肥料, 可有效增加马铃薯产量, 且混合肥 料中各个组分的含量最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样通过合理的搭配, 避免盲目施肥或者 过量施肥造成作物。
15、出现其他生理问题, 也通过有机元素与无机元素的合理搭配, 提高了肥 料本身的有效利用率, 更进一步的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0019 优选地, 有机肥料包括羊粪、 牛粪、 菌肥、 落叶、 青草、 动植物残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的混合, 有机肥料的种类并没有特别限制, 只要能补给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营养的物质均 适用, 更加优选的为以上几种。 0020 铺设的粉碎秸秆、 土壤、 以及黑色地膜这三层每一层均有比较适宜的厚度要求, 粉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106416703 A 4 碎秸秆铺设厚度最好控制在4-5cm之间, 优选4.5-4.8cm之间, 土壤的铺设厚度最好控制在 3-4cm之间,。
16、 优选3.2-3.8cm之间, 黑色地膜的厚度最好控制在0.012-0.025cm之间, 优选为 0.015-0.02cm之间, 每一层的适宜的铺设厚度这个指标是发明人经过大量的实验以得以确 定的, 因为通过实验发现每一层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保墒、 保温、 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效果 最为显著, 如果铺设的厚度过厚、 过薄, 既不经济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0021 其中, 土壤层施用的土壤类型包括: 草炭土、 腐叶土、 泥炭土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 合。 0022 最后, 马铃薯犁地起垄的环境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40以上, 环境温度最好控制 在10-20之间, 灌溉水的pH值控制在5.5-8.5之间。
17、,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控制在0.3mg/m3 以下。 0023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使得作物生长的更为茁壮, 比如灌溉所用的水的pH值是有具 体的要求的, 如果pH值过大过小即太酸太碱都会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还有空气的洁净程度 的控制可以有效控制其作物成熟后有害残留物的残存量, 因此这些指标均至关重要, 如果 这些指标控制好, 最后生长出的马铃薯品相好, 口感香甜, 水分多, 也更有利于市场的推广。 002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墒、 保温、 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种植方法, 摒弃了以往只是采 用普通地膜铺设的原始操作方式, 通过层层铺设这样的种植方式, 即使极度干旱和阴冷的 气候条件下, 还是可以满。
18、足马铃薯的正常种植条件, 不会影响种植户的正常经济收入, 还会 相应的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并通过多方面条件的优化, 最终达到了治理土壤、 提高马铃薯品 质的目的。 0025 马铃薯收获后, 可直接将垄翻犁, 通过深翻能起到增加有机肥的效果。 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7 (1)本发明的保墒、 保温、 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种植方法, 尤其适用极度干旱和阴冷 的气候的马铃薯的种植, 本发明通过在起垄面依次铺设粉碎秸秆、 土壤、 以及黑色地膜后, 可以达到保墒、 保温的效果, 从而切实提高马铃薯本身的产量; 0028 (2)本发明的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在提高马铃薯产量的同时, 。
19、在后续收获马铃薯后, 因为本发明的铺设层中含有丰富的有机养分, 可以使得种植土壤更加肥沃, 不会出现板结 现象, 更有利于后续该种植区域的重复利用, 不用额外再进行任何治理操作, 也相应的节约 了治理成本; 0029 (3)本发明通过优化适宜的环境生长条件, 使得该环境更利于马铃薯的生长, 并且 生长出的马铃薯品相好, 口感香甜, 水分多, 也更有利于市场的推广, 为进一步打开马铃薯 销售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 理解, 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
20、 条件者, 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 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 均为 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31 实施例1 0032 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如下: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106416703 A 5 0033 1)选择环境良好, 没有工业 “三废” 及城镇生活、 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农业生产区域, 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40以上, 环境温度控制在10-20之间, 土壤耕层深厚、 地势平坦、 排 灌方便, 深耕40cm; 0034 2)将马铃薯切成30-40g的小块, 每个薯块应至少保留一个中芽或顶芽, 其中顶芽 纵切均分到2-4个薯块; 切好的薯块及时放于湿润、。
21、 阴凉、 通风处摊晾8h, 摊晾温度为20, 待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 催芽时, 将薯块层层堆放, 堆高20cm, 在温度25、 湿度60条件下 进行催芽至长度0.5公分; 实行一垄双行种植, 垄距85厘米, 小行距20厘米, 株距28厘米, 播 种时种块到垄顶12cm; 0035 3)在垄面上依次铺设粉碎秸秆、 土壤、 黑色地膜, 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 可按照氮 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1:0.4:2追肥2次, 在马铃薯花期, 每亩再追施过磷酸钙18kg; 0036 4)田间管理: 马铃薯齐苗后浅灌水1次, 出苗60天后最后灌水1次, 以后根据降水和 土壤湿度情况灌水, 杂草随见随除, 应及时进行病。
22、虫害防治; 0037 5)采收: 待马铃薯成熟后, 及时采收。 0038 实施例2 0039 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如下: 0040 1)选择环境良好, 没有工业 “三废” 及城镇生活、 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农业生产区域, 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40以上, 环境温度控制在10-20之间, 灌溉水的pH值控制在5.5-6 之间,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控制在0.3mg/m3以下, 土壤耕层深厚、 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深耕 40cm; 0041 2)将马铃薯切成30-40g的小块, 每个薯块应至少保留一个中芽或顶芽, 其中顶芽 纵切均分到2-4个薯块; 切好的薯块及时放于湿润、 阴凉、 通风处摊晾8h, 摊晾温。
23、度为20, 待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 催芽时, 将薯块层层堆放, 堆高20cm, 在温度25、 湿度60条件下 进行催芽至长度0.5公分; 实行一垄双行种植, 垄距85厘米, 小行距20厘米, 株距28厘米, 播 种时种块到垄顶12cm; 0042 3)在垄面上依次铺设粉碎后的粒度在20-40mm之间的粉碎秸秆(麦草50kg/亩、 玉 米秸秆40kg/亩、 谷类秸秆10kg/亩)4-5cm、 土壤(泥炭土、 腐叶土的混合)3-4cm、 黑色地膜 0.012-0.025cm, 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 可按照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1:0.4:2追肥2次, 在 马铃薯花期, 每亩再追施过磷酸钙18kg; 。
24、0043 4)田间管理: 马铃薯齐苗后浅灌水1次, 出苗60天后最后灌水1次, 以后根据降水和 土壤湿度情况灌水, 杂草随见随除, 应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0044 5)采收: 待马铃薯成熟后, 及时采收。 0045 实施例3 0046 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如下: 0047 1)选择环境良好, 没有工业 “三废” 及城镇生活、 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农业生产区域, 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50, 环境温度控制在15, 灌溉水的pH值控制在7-8.5之间, 空气中 总悬浮颗粒物控制在0.3mg/m3以下, 土壤耕层深厚、 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深耕40cm; 0048 2)将马铃薯切成30-40g的小块, 每。
25、个薯块应至少保留一个中芽或顶芽, 其中顶芽 纵切均分到2-4个薯块; 切好的薯块及时放于湿润、 阴凉、 通风处摊晾8h, 摊晾温度为20, 待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 催芽时, 将薯块层层堆放, 堆高20cm, 在温度25、 湿度60条件下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106416703 A 6 进行催芽至长度0.5公分; 实行一垄双行种植, 垄距85厘米, 小行距20厘米, 株距28厘米, 播 种时种块到垄顶12cm; 0049 3)在垄面上依次铺设粉碎后的粒度在50-60mm之间的粉碎秸秆(麦草60kg/亩、 玉 米秸秆50kg/亩、 谷类秸秆20kg/亩)4.5-4.8cm、 混合肥料。
26、(尿素30公斤/亩, 硫酸钾30公斤/ 亩, 有机肥料4500公斤/亩)、 土壤(草炭土、 腐叶土的混合)3.2-3.8cm、 黑色地膜0.015- 0.020cm, 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 可按照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1:0.4:2追肥2次, 在马铃薯 花期, 每亩再追施过磷酸钙18kg; 0050 4)田间管理: 马铃薯齐苗后浅灌水1次, 出苗60天后最后灌水1次, 以后根据降水和 土壤湿度情况灌水, 杂草随见随除, 应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0051 5)采收: 待马铃薯成熟后, 及时采收。 0052 实施例4 0053 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如下: 0054 1)选择环境良好, 没有工业 “三废”。
27、 及城镇生活、 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农业生产区域, 环境相对湿度控制在55, 环境温度控制在17, 灌溉水的pH值控制在6-7之间, 空气中总 悬浮颗粒物控制在0.3mg/m3以下, 土壤耕层深厚、 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深耕40cm; 0055 2)将马铃薯切成30-40g的小块, 每个薯块应至少保留一个中芽或顶芽, 其中顶芽 纵切均分到2-4个薯块; 切好的薯块及时放于湿润、 阴凉、 通风处摊晾8h, 摊晾温度为20, 待伤口愈合后进行催芽; 催芽时, 将薯块层层堆放, 堆高20cm, 在温度25、 湿度60条件下 进行催芽至长度0.5公分; 实行一垄双行种植, 垄距85厘米, 小行距20厘。
28、米, 株距28厘米, 播 种时种块到垄顶12cm; 0056 3)在垄面上依次铺设粉碎后的粒度在55mm的粉碎秸秆(麦草58kg/亩、 玉米秸秆 42kg/亩、 谷类秸秆12kg/亩)4.5-4.8cm、 混合肥料(尿素40公斤/亩, 硫酸钾20公斤/亩, 羊 粪、 牛粪、 菌肥组成的有机肥料4000公斤/亩)、 土壤(草炭土、 腐叶土的混合)3.2-3.8cm、 黑 色地膜0.015-0.020cm, 并根据土壤肥力情况, 可按照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1:0.4:2追肥2 次, 在马铃薯花期, 每亩再追施过磷酸钙18kg; 0057 4)田间管理: 马铃薯齐苗后浅灌水1次, 出苗60天后最后灌。
29、水1次, 以后根据降水和 土壤湿度情况灌水, 杂草随见随除, 应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0058 5)采收: 待马铃薯成熟后, 及时采收。 0059 实施例5 0060 其他操作步骤与实施例4基本一致, 只是粉碎秸秆的组成包括: 麦草52kg/亩、 玉米 秸秆48kg/亩、 谷类秸秆18kg/亩。 0061 比较例1 0062 其他操作步骤与实施例4基本一致, 只是步骤3)中, 在垄面上铺设地膜1-2cm, 并并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 可按照氮磷钾三者的重量比为1:0.4:2追肥2次, 在马铃薯花期, 每亩再 追施过磷酸钙18kg。 0063 实验例1 0064 将本发明实施例1-4的种植方法得到。
30、的马铃薯与比较例1得到的马铃薯从性状、 产 量上进行对比(以种植陇薯三号为例), 具体实验结果如下: 0065 表1产量与性状的对比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106416703 A 7 0066 0067 实验例2 0068 马铃薯收获后, 对土壤的品质进行检测, 具体检测结果如下: 0069 表2土壤养分和菌落 0070 全氮()土壤菌落总数(个/g)土壤板结程度 实施例10.71413*105无板结现象 实施例20.67810*105无板结现象 实施例30.79312*105无板结现象 实施例40.70411*105无板结现象 比较例10.6503*105土壤出现裂纹 0071 。
31、从表1-2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本发明实施例马铃薯的种植方法不仅切实提高了 马铃薯本身的产量, 而且对于种植区域的土壤具有一定的治理作用, 使得土壤中的许多问 题如土壤枯竭、 板块加剧现象得到解决。 而且, 该种植方法能将散落于土壤中的枯草、 落叶、 桔杆腐解, 形成腐殖质, 这些腐殖质与有益菌的部分代谢产物能使土壤形成大量的团粒结 构, 从而改善土壤的通气性, 明显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 作物生长更好, 品质更优。 0072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 然而应意识到,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 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 因此, 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 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106416703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