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箱.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6467559 上传时间:2019-08-3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994879.5

申请日:

20161111

公开号:

CN106974791A

公开日:

201707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G11/00

主分类号:

A61G11/00

申请人:

阿童木医疗有限公司

发明人:

若林启介,本田将斗,关口豊,松原一郎,松原照巳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15-22375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吕琳;朴秀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育箱,其几乎没有如下可能性:即使以对医生、护士等来讲方便的状态将婴儿容纳于婴儿容纳空间,因婴儿挪动自己的身体等而导致呼吸用管等扭曲或折弯。在该保育箱中,构成为:包围能使婴儿躺在其上的褥垫座的外周围的多个婴儿护栏中的、具备金属孔眼部的第一婴儿护栏和不具备金属孔眼部的第二婴儿护栏分别能有选择地装配于第一装配部位和第二装配部位的任一个。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保育箱,具备:褥垫座(16),能使婴儿躺在其上;以及多个婴儿护栏(23~26),能包围所述褥垫座(16)的外周围附近,所述多个婴儿护栏(23~26)中的第一婴儿护栏(23)具备金属孔眼部(42),所述保育箱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婴儿护栏(23)构成为:能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配设在所述褥垫座(16)的外周围附近的第一装配部位,所述多个婴儿护栏(23~26)中的第二婴儿护栏(24)构成为:能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配设在所述褥垫座(16)的外周围附近的第二装配部位,所述第一婴儿护栏(23)构成为:能从所述第一装配部位拆下,并装配于所述第二装配部位,并且所述第二婴儿护栏(24)构成为:能从所述第二装配部位拆下,并装配于所述第一装配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婴儿护栏(23~26)包含:由所述第二婴儿护栏(24)构成的前侧的婴儿护栏、由所述第一婴儿护栏(23)构成的后侧的婴儿护栏、左侧的婴儿护栏(25)、以及右侧的婴儿护栏(2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育箱,其特征在于,俯视观察时呈实质上长方形的婴儿容纳空间(27)由所述多个婴儿护栏(23~26)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育箱(11)是开放式保育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育箱(11)是开放式保育箱。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育箱,具备:褥垫座,能使婴儿躺在其上;以及多个婴儿护栏,能包围所述褥垫座的外周围附近,所述多个婴儿护栏中的至少一个婴儿护栏具备金属孔眼部。

背景技术

所述构成的保育箱如日本特开2012-223320号公报(以下,称为“所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是以往公知的。然后,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保育箱(以下,称为“所述专利文献1的保育箱”。)中,在保育箱基座上配设有扁平的容器形状的褥垫座。此外,在保育箱基座以俯视观察时整体呈实质上长方形的方式分别配设有:固定壁部(即,固定式婴儿护栏),一般情况下构成婴儿的头侧的壁部;脚侧的可动壁部(即,可动式婴儿护栏),一般情况下构成婴儿的脚侧的壁部;左侧的可动壁部(即,可动式婴儿护栏),一般情况下构成婴儿的左侧的壁部;以及右侧的可动壁部(即,可动式婴儿护栏),一般情况下构成婴儿的右侧的壁部。然后,通过褥垫座(换言之,该褥垫座上的褥垫)和各自可以是实质上长方形且可以实质上透明的一块固定壁部以及三块可动壁部构成上表面开口的呈实质上长方体形状的婴儿容纳空间。此外,三块可动壁部以及一块固定壁部的各自的实质上整体由实质上透明的塑料板构成。然后,三块可动壁部分别构成为:能以朝向实质上上方实质上直立的状态(以下,称为“所述直立状态”。)下的配设于下边侧的部分的附近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的转动支轴为转动中心,在所述直立状态与向实质上下方下垂的状态(以下,称为“所述下垂状态”。)之间往复转动。此外,所述固定壁部牢固地装配固接于保育箱基座。而且,在所述固定壁部装配有金属孔眼构件。

但是,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保育箱中,在医生、护士等对婴儿的头部的附近实施一些处理等的情况下,由于在一般情况下构成婴儿的头侧的壁部的固定壁部的附近存在附属品支承用的支柱,因此医生、护士等需要从所述支柱的附近对婴儿的头部附近实施处理。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想到:医生、护士等将婴儿的头侧与婴儿的脚侧彼此调换,由此对婴儿的头部的附近实施处理。但是,在此时使用复苏装置的情况下,来自复苏装置的呼吸用管变为在从所述固定壁部的金属孔眼构件至婴儿的头部的附近的比较长的间隔中延伸。因此,由于会因婴儿挪动自己的身体而导致所述呼吸用管扭曲或折弯,因此呼吸用的气体难以从所述呼吸用管良好地供给给婴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比较简单的构成有效地解决所述专利文献1的保育箱的所述缺点的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育箱,具备:褥垫座,能使婴儿躺在其上;以及多个婴儿护栏,能包围所述褥垫座的外周围附近,所述多个婴儿护栏中的第一婴儿护栏具备金属孔眼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婴儿护栏构成为:能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配设在所述褥垫座的外周围附近的第一装配部位,所述多个婴儿护栏中的第二婴儿护栏构成为:能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配设在所述褥垫座的外周围附近的第二装配部位,构成为:所述第一婴儿护栏能从所述第一装配部位拆下,并装配于所述第二装配部位,并且所述第二婴儿护栏能从所述第二装配部位拆下,并装配于所述第一装配部位。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能将具备金属孔眼部的第一婴儿护栏与不具备金属孔眼部的第二婴儿护栏彼此更换,因此能将所述第一婴儿护栏装配于对医生、护士等来讲方便的部位。因此,因婴儿挪动自己的身体等而导致呼吸用管等扭曲或折弯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此外,当第一婴儿护栏、第二婴儿护栏发生破损时等,能根据需要将这些第一和第二婴儿护栏中的至少一个婴儿护栏更换为预备的婴儿护栏。并且,由于使第一婴儿护栏具备金属孔眼部,并且使第二婴儿护栏不具备金属孔眼部,因此与使第一婴儿护栏和第二婴儿护栏这两方具备金属孔眼部的情况相比,能比较廉价地提供多个婴儿护栏。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观点中,所述多个婴儿护栏包含:由所述第二婴儿护栏构成的前侧的婴儿护栏、由所述第一婴儿护栏构成的后侧的婴儿护栏、左侧的婴儿护栏、以及右侧的婴儿护栏。根据这样的构成,能提供构造比较简单且操作也比较简单的保育箱。然后,在本发明的第二观点中,俯视观察时呈实质上长方形的婴儿容纳空间由所述多个婴儿护栏构成。根据这样的构成,能提供构造比较简单且同时对许多个保育箱进行操作时其操作比较简单的保育箱。而且,在本发明的第三观点中,所述保育箱是开放式保育箱。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保育箱是开放式的保育箱,因此能提供构造简单且操作简单的保育箱。

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应结合附图阅读的下面的详细描述的记述而容易变得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开放式保育箱的通常使用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开放式保育箱的婴儿容纳机构的、从实质上前表面观察的、前侧且左侧的角部的下方部分的附近的侧视图。

图3A是图2所示的壁部拆装用操作机构的、尚未对操作构件进行操作的状态下的局部横剖面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壁部拆装用操作机构的、操作构件的第一操作状态下的、与图3A相同的横剖面图。

图3C是图3A所示的壁部拆装用操作机构的、操作构件的第二操作状态下的、与图3A相同的横剖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开放式保育箱的婴儿容纳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婴儿容纳机构的、将头侧的外侧壁部以及脚侧的外侧壁部彼此调换并装接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是图4所示的婴儿容纳机构的、分别将脚侧的外侧壁部以及左侧的外侧壁部打开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将本发明应用于开放式保育箱(所谓婴儿保温箱)的一实施例分为“1、保育箱整体的概略性说明”、“2、内侧壁部构造的说明”、“3、外侧壁部构造的构成的说明”、以及“4、外侧壁部构造的动作的说明”,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1、保育箱整体的概略的说明

如图1所示,开放式保育箱11具备:台车14,分别装配有车轮12和主柱13。具体而言,车轮12装配于台车14的四角的下方,主柱13装配于台车14上。然后,在主柱13上配设有保育箱基座15。此外,如图1、图2、图4等所示,在该保育箱基座15上配设有扁平的容器形状的褥垫座16。而且,能在该褥垫座16上配置能使新生儿等婴儿躺在其上的褥垫21。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装配固定并配设于保育箱基座15上的褥垫座16,以俯视观察时整体呈实质上长方形的方式分别配设有:外侧壁部(即,外侧的婴儿护栏)23,与配设于主柱13的附属品支承用的支柱22邻接,通常一般情况下构成婴儿的头侧或后侧的外侧壁部;外侧壁部(即,外侧的婴儿护栏)24,通常一般情况下构成婴儿的脚侧或前侧的外侧壁部;外侧壁部(即,外侧的婴儿护栏)25,通常一般情况下构成婴儿的左侧的外侧壁部;以及外侧壁部(即,外侧的婴儿护栏)26,通常一般情况下构成婴儿的右侧的外侧壁部。此外,通过褥垫座16(换言之,褥垫21)和各自可以是实质上长方形且可以实质上透明的外侧壁部23~26,构成上表面开口的呈实质上长方体形状的婴儿容纳空间27。需要说明的是,左侧的外侧壁部25与右侧的外侧壁部26可以是彼此实质上相同的尺寸。然后,除了切口形状的凹部31设为从外侧壁部23的上边部的实质上中央部分朝向下边部延伸至中途之外,各自的长度方向(换言之,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分别稍微小于外侧壁部25、26的外侧壁部23与外侧壁部24可以是彼此实质上相同的尺寸。此外,各外侧壁部23~26的实质上整体可以由实质上透明的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塑料的板状体构成。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各外侧壁部24~26构成为:能以朝向实质上上方实质上直立的状态(以下,称为“所述直立状态”。)下的配设于下边侧的部分的附近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的转动支轴构件29的转动支轴部30为转动中心,在图1所示的所述直立状态与图6所示的向实质上下方下垂的状态(以下,称为“所述下垂状态”。不过,在该图6中,外侧壁部26以所述直立状态示出。)之间往复转动。然后,外侧壁部23也与外侧壁部24实质上相同,由左右两侧的转动支轴部(未图示)轴支承。此外,操作者通过手动对操作构件45进行去程活动操作,由此图2以及图3A~图3C所示的转动支轴部30能从图2以及图3A所示的与装配构件46的卡合状态经过图3B所示的中间状态去程活动至图3C所示的与装配构件46的非卡合状态。而且,操作者通过手动对所述非卡合状态的操作构件45进行回程活动操作,由此转动支轴部30能与所述去程活动操作的情况相反地回程活动至所述卡合状态。

如图6所示,在褥垫座16的外周围,以俯视观察时整体呈实质上U字形的方式沿着该褥垫座16的外周围分别配设有例如三个内侧壁部32、33、34。需要说明的是,各内侧壁部32~34的实质上整体可以由实质上透明的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塑料的板状体构成。然后,脚侧的内侧壁部32可以以从褥垫座16的脚侧的端部的附近朝向实质上上方突出的方式可拆装(换言之,拆装自如)地装配于褥垫座16。此外,左侧以及右侧的内侧壁部33、34各自可以以分别从褥垫座16的左侧以及右侧的端部朝向实质上上方突出的方式可拆装(换言之,拆装自如)地装配于褥垫座16。

如图1等所示,能在外侧壁部23中的、与切口形状的凹部31的下端邻接的部分和分别与该凹部31的左右两侧端邻接的部分,分别装配适当个数(该实施例中为三个)的具有电缆保持用的缝隙41的金属孔眼构件(换言之,金属孔眼部)42。然后,在缝隙41能以贯通金属孔眼构件42的状态保持有氧供给用管等长尺寸状构件(未图示)。此外,在附属品支承用的支柱22的上端部配设有红外线加热器43。而且,在附属品支承用支柱22,以从前方观察实质上位于红外线加热器43与婴儿容纳空间27之间的方式配设有体温用、SpO2用等各种测量/控制单元44。具体而言,这些测量/控制单元44中的体温用控制单元可以构成为:能输入来自测量婴儿体温的体温探头的信号并显示所述体温,或控制红外线加热器43的加热温度等。

2、内侧壁部构造的说明

如图4~图6所示,脚侧的内侧壁部32可以横跨褥垫座16的脚侧的端部的附近的实质上全长而延伸。然后,左侧的内侧壁部33可以横跨褥垫座16的左侧的端部的附近的实质上全长而延伸。此外,右侧的内侧壁部34可以横跨褥垫座16的右侧的端部的附近的实质上全长而延伸。而且,由于内侧壁部32的左右两端部与内侧壁部33、34的各自的前端部分离,因此各内侧壁部32~34构成为独立的零件。但是,内侧壁部32的左右两端部可以与内侧壁部33、34的前端部连结。这种情况下,内侧壁部32~34作为整体能构成为实质上U字形的单个的框体。需要说明的是,各内侧壁部32~34能具备装配用突出部35,该装配用突出部35可以是朝向下方突出的实质上L字形。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各内侧壁部32~34,通过一体成形等配设有在其外侧面朝向其下方突出的例如三个装配用突出部35。此外,在各内侧壁部32~34,通过一体成形等配设有在其内侧面朝向其下方突出的例如两个装配用突出部36。然后,在内侧壁部32~34装配于褥垫座16的侧壁部37时,内侧壁部32~34的突出部35和突出部36分别抵接于褥垫座16的侧壁部37的外侧面与内侧面。因此,由于侧壁部37被突出部35和突出部36从两侧夹持,因此各内侧壁部32~34可拆装(换言之,拆装自如)地装配固定于褥垫座16的侧壁部37。

3、外侧壁部构造的构成的说明

如图1、图2以及图6所示,各外侧壁部23~26具备:壁部主体51;以及支承构件52,通过螺钉(未图示)拧紧固定有这些壁部主体51的各自的实质上下端部。然后,壁部主体51的各自的实质上下端部的内侧面的实质上整个面由罩构件53覆盖。此外,各外侧壁部23~26在这些外侧壁部23~26的各自的支承构件52的下端部的左右或前后的两侧端部的附近,通过一对转动支轴部30可转动地装配于装配构件46。需要说明的是,各装配构件46分别装配固定于褥垫座16的实质上四角。然后,在装配构件46的左右两侧的内侧面,分别形成有由在实质上上下方向上细长的凹部构成的左右一对轴承用引导部63a、63b。此外,在左右一对轴承用引导部63a、63b,分别实质上可上下动(换言之,实质上上下动自如)地容纳有轴承构件64,该轴承构件64可以是实质上长方体形状。然后,在各轴承构件64形成有贯通孔65或盲孔,该贯通孔65或盲孔具有可以是实质上圆形的纵剖面且可以在实质上水平方向上延伸。而且,在支承构件52的左右两侧的内侧面,通过一体成形等形成有:左右一对转动支轴用引导部(未图示),可以由在实质上左右方向上细长且呈实质上圆柱形状的凹部构成。

如图3A等所示,转动支轴部30的支轴主体66在实质上左右方向上细长且可以是实质上圆柱形状。然后,在支轴主体66中的与转动支轴部30相反侧的侧端面,突出配置有弹簧钩挂用的突出部67。需要说明的是,其一端部卡合于突出部67的弹簧(未图示)对转动支轴构件29朝向图3A中的实质上左侧弹性施力。然后,操作构件45具有:旋钮部71,用于使该操作构件45转动或滑动,可以是大型的实质上长方形等。此外,在旋钮部71通过一体成形等连接设置有锁定部72,该锁定部72可以是小型的实质上长方形等。而且,在锁定部72通过一体成形等连接设置有防脱部73,该防脱部73可以是实质上圆形等。然后,在防脱部73通过一体成形等连接设置有卡合轴部74,该卡合轴部74可以是细长的实质上圆柱形状等。此外,在旋钮部71的内侧面,防转部75通过一体成形等连接设置于该旋钮部71,所述防转部75从图3A中的实质上右侧观察可以是实质上梯形的板状部。而且,在支承构件52形成有贯通孔76,该贯通孔76可以是实质上钥匙孔形状。需要说明的是,贯通孔76能由实质上圆形的第一开口部77和与该第一开口部77相连的实质上长方形的第二开口部78构成。

如图2、图6等所示,分别配设于外侧壁部23~26的实质上水平方向上的两侧的各一对连结构件54可拆装(换言之,拆装自如)地卡合于分别配设于装配构件46的实质上水平方向上的两侧的各一对被卡合部55。需要说明的是,外侧壁部23~26的壁部主体51的各自的下端部朝向比支承构件52的实质上上下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还靠近下方延伸至中途。然后,如图1、图2等所示,外侧壁部23~26的壁部主体51中的从实质上上方与支承构件52的上侧面邻接的部分的纵剖面构成为实质上三角形的厚壁部56。此外,该厚壁部56横跨外侧壁部23~26的各自的实质上水平方向(换言之,实质上长度方向)上的实质上全长而配设。因此,为了防止污水、尘埃等进入壁部主体51的各自的所述下端部与支承构件52之间、所述下端部与罩构件53之间,厚壁部56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分的各自的下端面的一方的侧部57与支承构件52的实质上上表面抵接,并且所述下端面的另一方的侧部58与罩构件53的实质上上表面抵接。

如图1、图4~图6等所示,除了外侧壁部23具有切口形状的凹部31以及金属孔眼构件42之外,该外侧壁部23可以是与脚侧的外侧壁部24实质上相同的形状。然后,左侧的外侧壁部25可以是与右侧的外侧壁部26实质上相同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外侧壁部23~26的各自的支承构件52的两端部,为了构成四个对装配构件46的退让部,在与这些装配构件46对应的部分分别设有切口部61。因此,各支承构件52的实质上水平方向的长度构成为稍微短于外侧壁部23~26的各壁部主体51的实质上水平方向的长度。然后,在外侧壁部23~26的壁部主体51的所述直立状态下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的各自的下端部的附近,设有分别与切口部61相连的切口部62。而且,如图1、图2、图4等所示,在所述直立状态下实质上俯视观察时,各外侧壁部23~26以从内侧朝向外侧呈弧状稍微突出的方式弯曲。这种情况下,当实质上俯视观察所述直立状态下的各外侧壁部23~26时,这些外侧壁部23~26的各自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是直径比较大的实质上圆弧状(换言之,弯曲的程度比较小的实质上圆弧状),这些外侧壁部23~26的各自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是直径比较小的实质上圆弧状(换言之,弯曲的程度比较大的实质上圆弧状)。然后,各外侧壁部23~26从所述两端部分中的一端部分经过所述中央部分至所述两端部分中的另一端部分形成为实质上不具有角部的连续的曲面体。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直立状态下的各外侧壁部24~26的上端与各内侧壁部32~34的上端的实质上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之差H1(参照图6)大约是84.5mm。然后,从实用性的观点出发,一般情况下,所述高度之差H1优选在56.3~112.7m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在63.4~105.6mm的范围,最优选在67.6~101.4mm的范围。

4、外侧壁部构造的动作的说明

当脚侧的外侧壁部24以及左右两侧的外侧壁部25、26分别从图1、图4等所示的所述直立状态去程转动至图6中对外侧壁部24、25示例的所述下垂状态时,首先,解除将各外侧壁部24~26锁定于复转动状态的锁定单元(换言之,连结构件54以及被卡合部55)的锁定。具体而言,当操作者等通过手动将外侧壁部24~26中的例如脚侧的外侧壁部24向实质上上方抬起时,图2所示的轴承构件64在装配构件46的轴承用引导部63a内从该引导部63a的实质上下方去程活动至实质上上方,并且图2所示的连结构件54被从被卡合部55拔出。接着,操作者根据需要以各左右一对转动支轴部30为转动支点使外侧壁部24向与婴儿容纳空间27实质上相反的方向去程转动,由此能使外侧壁部24从所述直立状态去程转动至所述下垂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各外侧壁部24~26的所述去程转动也可以通过能抑制所述去程转动的转动速度的阻尼器(damper)(未图示)的阻尼功能以低速进行。然后,当使所述下垂状态的各外侧壁部24~26复转动至所述直立状态时,操作者只要以外侧壁部24~26的一对转动支轴部30为支点通过手动使各外侧壁部24~26复转动即可。具体而言,当操作者等通过手动使外侧壁部24~26中的例如外侧壁部24以一对转动支轴部30为支点复转动时,与所述去程转动的情况相反,图2所示的连结构件54与被卡合部55卡合,并且图2所示的轴承构件64在轴承用引导部63a内从该引导部63a的实质上上方回程活动至实质上下方。

当操作者等通过手动将外侧壁部23~26中的例如脚侧的外侧壁部24拆下时,操作者等继续通过手动克服所述弹簧(即,卡合于弹簧钩挂用突出部67的所述弹簧)对图3A所示的操作构件45进行去程活动操作。然后,通过该去程活动操作,转动支轴部30经过图3B所示的中间状态去程活动至图3C所示的与装配构件46的非卡合状态。因此,操作者等能通过手动将脚侧的外侧壁部24从褥垫座16的左右一对装配构件46向实质上上方拉拔并拆下。而且,如图2所示,操作者等能通过进行与所述拉拔情况相反的操作将脚侧的外侧壁部24再次装配于褥垫座16的装配构件46。

图4、图6等分别示出的头侧的外侧壁部23、左侧的外侧壁部25以及右侧的外侧壁部26分别还可以通过与脚侧的外侧壁部24的情况实质上同样的、或实质上相同的装配构造装配于褥垫座16的左右一对或前后一对装配构件46。因此,与关于脚侧的外侧壁部24的已述情况相同,头侧的外侧壁部23能从褥垫座16的左右一对装配构件46拆下或装配于左右一对装配构件46。而且,此外,左侧的外侧壁部25以及右侧的外侧壁部26还可以通过与脚侧的外侧壁部24的情况实质上同样的、或实质上相同的装配构造装配于褥垫座16的前后一对装配构件46。

在图5中,示出了处于与图4所示的婴儿容纳机构81不同的状态的婴儿容纳机构81。然后,在该图5所示的婴儿容纳机构81中,图4所示的婴儿容纳机构81中的头侧的外侧壁部23与脚侧的外侧壁部24处于彼此调换的状态。此外,在进行所述调换时,首先,只要通过进行与关于脚侧的外侧壁部24的已述拆卸情况实质上同样的、或实质上相同的拆卸操作,分别将头侧的外侧壁部23和脚侧的外侧壁部24拆下即可。接着,在如图4所示装配有脚侧的外侧壁部24的左右一对装配构件46,分别如图5所示装配头侧的外侧壁部23,并且在如图4所示装配有头侧的外侧壁部23的左右一对装配构件46,分别如图5所示装配脚侧的外侧壁部24即可。

如图1、图4以及图5所示,在婴儿容纳机构81中,能将头侧的外侧壁部23与脚侧的外侧壁部24彼此调换。然后,如图1以及图4所示,通常情况下,在婴儿容纳机构81中,分别具备切口形状的凹部31以及金属孔眼构件42的头侧的外侧壁部23与附属品支承用的支柱22邻接。此外,在图1以及图4所示的通常使用状态下,婴儿使头部与头侧的外侧壁部23的内侧的附近邻接,并且使脚部(特别是,脚尖)与脚侧的外侧壁部24的内侧的附近邻接。因此,在所述通常使用状态下,来自复苏装置(未图示)的呼吸用管(未图示)能经由头侧的外侧壁部23的金属孔眼构件42延伸至婴儿的嘴边的附近。但是,在所述通常使用状态下,在医生、护士等对婴儿的头部的附近实施一些处理等的情况下,由于存在支柱22等,因此医生、护士等需要从支柱22的附近对婴儿的头部的附近实施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以及图4所示的通常使用状态下,也可以想到:由医生、护士等将婴儿的头侧与脚侧彼此调换,由此对婴儿的头部的附近实施处理。但是,这种情况下,来自所述复苏装置的所述呼吸用管变为在从头侧的外侧壁部23的金属孔眼构件42至婴儿的头部的附近的比较长的间隔中延伸。因此,由于会因婴儿挪动自己的身体而导致所述呼吸用管扭曲或折弯,因此将呼吸用的气体难以从所述呼吸用管良好地供给给婴儿。

与此相比,在将婴儿的头侧与脚侧彼此调换,并且如图5所示,将头侧的外侧壁部23与脚侧的外侧壁部24彼此调换的情况下,头侧的外侧壁部23变为位于离支柱22等远的位置。因此,医生、护士等能与支柱22等的存在实质上无关地接近位于离支柱22等远的位置的婴儿的头部的附近。这种情况下,对于所述呼吸用管,只要使其经由左侧或右侧的外侧壁部25、26的外周面的附近,并从金属孔眼构件42通过即可。因此,因婴儿挪动自己的身体等而导致所述呼吸用管扭曲或折弯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且,也能根据需要将左侧的外侧壁部26与右侧的外侧壁部27调换。然后,在头侧的外侧壁部23、脚侧的外侧壁部24、左侧的外侧壁部25以及右侧的外侧壁部26中的至少一个外侧壁部发生破损时等,也能将所述至少一个外侧壁部23~26更换为预备的外侧壁部。

也可以想到:不仅使头侧的外侧壁部23分别具备金属孔眼构件42以及切口形状的凹部31,使脚侧的外侧壁部24也同样具备金属孔眼构件42以及切口形状的凹部31。但是,在使两方的外侧壁部23、24分别具备金属孔眼构件42以及切口形状的凹部31的情况下,使脚侧的外侧壁部24分别具备的金属孔眼构件42以及切口形状的凹部31有时会对医生、护士等造成障碍,并且用于分别具备两组金属孔眼构件42以及切口形状的凹部31的费用比较昂贵。与此相对,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如图4以及图5所示,仅使头侧的外侧壁部23和脚侧的外侧壁部24中的一方(即,头侧的外侧壁部23)分别具备切口形状的凹部31以及金属孔眼构件42。因此,与使头侧的外侧壁部23以及脚侧的外侧壁部24的两方分别具备切口形状的凹部31以及金属孔眼构件42的情况相比,能比较廉价地提供四个外侧壁部23~26。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可以基于权利要求书所述的发明的主旨进行各种变更以及修正。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开放式保育箱。但是,不仅是开放式保育箱,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兼用为封闭式的开放式保育箱。这种情况下,可以从上方有选择地覆盖婴儿容纳空间27,并且可以设有实质上可上下动的实质上箱盖形状的顶罩。然后,所述顶罩可以由顶部和上侧壁部构成,其中,所述顶部可以实质上透明,所述上侧壁部从该顶部的外周围附近朝向实质上下方突出,可以实质上透明,并且俯视观察时是实质上长方形。此外,可以构成为:在所述顶罩上升时,通过打开婴儿容纳空间27的上表面,由此保育箱变为开放式保育箱,并且在所述顶罩下降时,通过关闭婴儿容纳空间27的上表面,由此保育箱变为封闭式保育箱。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俯视观察时,褥垫座16构成为实质上长方形。但是,俯视观察时,褥垫座16可以构成为实质上圆形、实质上椭圆形、实质上长圆形等。此外,俯视观察时,褥垫座16也可以构成为与实质上长方形不同的实质上多边形等。

保育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保育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保育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育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育箱.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994879.5 (22)申请日 2016.11.11 (30)优先权数据 2015-223756 2015.11.16 JP (71)申请人 阿童木医疗有限公司 地址 日本东京 (72)发明人 若林启介 本田将斗 关口豊 松原一郎 松原照巳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代理人 吕琳 朴秀玉 (51)Int.Cl. A61G 1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保育箱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保育箱, 其几乎没有如下可 。

2、能性: 即使以对医生、 护士等来讲方便的状态将 婴儿容纳于婴儿容纳空间, 因婴儿挪动自己的身 体等而导致呼吸用管等扭曲或折弯。 在该保育箱 中, 构成为: 包围能使婴儿躺在其上的褥垫座的 外周围的多个婴儿护栏中的、 具备金属孔眼部的 第一婴儿护栏和不具备金属孔眼部的第二婴儿 护栏分别能有选择地装配于第一装配部位和第 二装配部位的任一个。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5页 CN 106974791 A 2017.07.25 CN 106974791 A 1.一种保育箱, 具备: 褥垫座(16), 能使婴儿躺在其上; 以及多个婴儿护栏(2326), 能 包围所述褥垫座(16)的外周围附近, 所。

3、述多个婴儿护栏(2326)中的第一婴儿护栏(23)具备金属孔眼部(42), 所述保育箱 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婴儿护栏(23)构成为: 能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配设在所述褥垫座(16)的 外周围附近的第一装配部位, 所述多个婴儿护栏(2326)中的第二婴儿护栏(24)构成为: 能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 于配设在所述褥垫座(16)的外周围附近的第二装配部位, 所述第一婴儿护栏(23)构成为: 能从所述第一装配部位拆下, 并装配于所述第二装配 部位, 并且所述第二婴儿护栏(24)构成为: 能从所述第二装配部位拆下, 并装配于所述第一 装配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育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

4、个婴儿护栏(2326)包含: 由所述第二婴儿护栏(24)构成的前侧的婴儿护栏、 由所述第一婴儿护栏(23)构成的后侧的婴儿护栏、 左侧的婴儿护栏(25)、 以及右侧的婴儿 护栏(2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育箱, 其特征在于, 俯视观察时呈实质上长方形的婴儿容纳空间(27)由所述多个婴儿护栏(2326)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育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育箱(11)是开放式保育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育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育箱(11)是开放式保育箱。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974791 A 2 保育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

5、涉及一种保育箱, 具备: 褥垫座, 能使婴儿躺在其上; 以及多个婴儿护栏, 能 包围所述褥垫座的外周围附近, 所述多个婴儿护栏中的至少一个婴儿护栏具备金属孔眼 部。 背景技术 0002 所述构成的保育箱如日本特开2012223320号公报(以下, 称为 “所述专利文献 1” 。 )所公开的那样是以往公知的。 然后, 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保育箱(以下, 称为 “所 述专利文献1的保育箱” 。 )中, 在保育箱基座上配设有扁平的容器形状的褥垫座。 此外, 在保 育箱基座以俯视观察时整体呈实质上长方形的方式分别配设有: 固定壁部(即, 固定式婴儿 护栏), 一般情况下构成婴儿的头侧的壁部; 脚侧。

6、的可动壁部(即, 可动式婴儿护栏), 一般情 况下构成婴儿的脚侧的壁部; 左侧的可动壁部(即, 可动式婴儿护栏), 一般情况下构成婴儿 的左侧的壁部; 以及右侧的可动壁部(即, 可动式婴儿护栏), 一般情况下构成婴儿的右侧的 壁部。 然后, 通过褥垫座(换言之, 该褥垫座上的褥垫)和各自可以是实质上长方形且可以实 质上透明的一块固定壁部以及三块可动壁部构成上表面开口的呈实质上长方体形状的婴 儿容纳空间。 此外, 三块可动壁部以及一块固定壁部的各自的实质上整体由实质上透明的 塑料板构成。 然后, 三块可动壁部分别构成为: 能以朝向实质上上方实质上直立的状态(以 下, 称为 “所述直立状态” 。 。

7、)下的配设于下边侧的部分的附近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的转动 支轴为转动中心, 在所述直立状态与向实质上下方下垂的状态(以下, 称为 “所述下垂状 态” 。 )之间往复转动。 此外, 所述固定壁部牢固地装配固接于保育箱基座。 而且, 在所述固定 壁部装配有金属孔眼构件。 0003 但是, 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保育箱中, 在医生、 护士等对婴儿的头部的附近实施一 些处理等的情况下, 由于在一般情况下构成婴儿的头侧的壁部的固定壁部的附近存在附属 品支承用的支柱, 因此医生、 护士等需要从所述支柱的附近对婴儿的头部附近实施处理。 需 要说明的是, 也可以想到: 医生、 护士等将婴儿的头侧与婴儿的脚侧彼此调。

8、换, 由此对婴儿 的头部的附近实施处理。 但是, 在此时使用复苏装置的情况下, 来自复苏装置的呼吸用管变 为在从所述固定壁部的金属孔眼构件至婴儿的头部的附近的比较长的间隔中延伸。 因此, 由于会因婴儿挪动自己的身体而导致所述呼吸用管扭曲或折弯, 因此呼吸用的气体难以从 所述呼吸用管良好地供给给婴儿。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是以比较简单的构成有效地解决所述专利文献1的保育箱的所述缺点的发 明。 0005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育箱, 具备: 褥垫座, 能使婴儿躺在其上; 以及多个婴儿护栏, 能 包围所述褥垫座的外周围附近, 所述多个婴儿护栏中的第一婴儿护栏具备金属孔眼部,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9、婴儿护栏构成为: 能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配设在所述褥垫座的外 说 明 书 1/8 页 3 CN 106974791 A 3 周围附近的第一装配部位, 所述多个婴儿护栏中的第二婴儿护栏构成为: 能以能够拆装的 方式装配于配设在所述褥垫座的外周围附近的第二装配部位, 构成为: 所述第一婴儿护栏 能从所述第一装配部位拆下, 并装配于所述第二装配部位, 并且所述第二婴儿护栏能从所 述第二装配部位拆下, 并装配于所述第一装配部位。 根据这样的构成, 由于能将具备金属孔 眼部的第一婴儿护栏与不具备金属孔眼部的第二婴儿护栏彼此更换, 因此能将所述第一婴 儿护栏装配于对医生、 护士等来讲方便的部位。 因此,。

10、 因婴儿挪动自己的身体等而导致呼吸 用管等扭曲或折弯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此外, 当第一婴儿护栏、 第二婴儿护栏发生破损时 等, 能根据需要将这些第一和第二婴儿护栏中的至少一个婴儿护栏更换为预备的婴儿护 栏。 并且, 由于使第一婴儿护栏具备金属孔眼部, 并且使第二婴儿护栏不具备金属孔眼部, 因此与使第一婴儿护栏和第二婴儿护栏这两方具备金属孔眼部的情况相比, 能比较廉价地 提供多个婴儿护栏。 0006 此外, 在本发明的第一观点中, 所述多个婴儿护栏包含: 由所述第二婴儿护栏构成 的前侧的婴儿护栏、 由所述第一婴儿护栏构成的后侧的婴儿护栏、 左侧的婴儿护栏、 以及右 侧的婴儿护栏。 根据这样的构成。

11、, 能提供构造比较简单且操作也比较简单的保育箱。 然后, 在本发明的第二观点中, 俯视观察时呈实质上长方形的婴儿容纳空间由所述多个婴儿护栏 构成。 根据这样的构成, 能提供构造比较简单且同时对许多个保育箱进行操作时其操作比 较简单的保育箱。 而且, 在本发明的第三观点中, 所述保育箱是开放式保育箱。 根据这样的 构成, 由于保育箱是开放式的保育箱, 因此能提供构造简单且操作简单的保育箱。 0007 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目的、 特征以及优点通过应结合附图阅读的下面的详 细描述的记述而容易变得明了。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开放式保育箱的通常使用状态下的立体图。 00。

12、09 图2是图1所示的开放式保育箱的婴儿容纳机构的、 从实质上前表面观察的、 前侧 且左侧的角部的下方部分的附近的侧视图。 0010 图3A是图2所示的壁部拆装用操作机构的、 尚未对操作构件进行操作的状态下的 局部横剖面图。 0011 图3B是图3A所示的壁部拆装用操作机构的、 操作构件的第一操作状态下的、 与图 3A相同的横剖面图。 0012 图3C是图3A所示的壁部拆装用操作机构的、 操作构件的第二操作状态下的、 与图 3A相同的横剖面图 0013 图4是图1所示的开放式保育箱的婴儿容纳机构的立体图。 0014 图5是图4所示的婴儿容纳机构的、 将头侧的外侧壁部以及脚侧的外侧壁部彼此调 换。

13、并装接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0015 图6是图4所示的婴儿容纳机构的、 分别将脚侧的外侧壁部以及左侧的外侧壁部打 开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接着, 将本发明应用于开放式保育箱(所谓婴儿保温箱)的一实施例分为 “1、 保育 说 明 书 2/8 页 4 CN 106974791 A 4 箱整体的概略性说明” 、“2、 内侧壁部构造的说明” 、“3、 外侧壁部构造的构成的说明” 、 以及 “4、 外侧壁部构造的动作的说明” , 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0017 1、 保育箱整体的概略的说明 0018 如图1所示, 开放式保育箱11具备: 台车14, 分别装配有车轮12和主柱13。 具体。

14、而 言, 车轮12装配于台车14的四角的下方, 主柱13装配于台车14上。 然后, 在主柱13上配设有 保育箱基座15。 此外, 如图1、 图2、 图4等所示, 在该保育箱基座15上配设有扁平的容器形状 的褥垫座16。 而且, 能在该褥垫座16上配置能使新生儿等婴儿躺在其上的褥垫21。 0019 如图1以及图2所示, 在装配固定并配设于保育箱基座15上的褥垫座16, 以俯视观 察时整体呈实质上长方形的方式分别配设有: 外侧壁部(即, 外侧的婴儿护栏)23, 与配设于 主柱13的附属品支承用的支柱22邻接, 通常一般情况下构成婴儿的头侧或后侧的外侧壁 部; 外侧壁部(即, 外侧的婴儿护栏)24,。

15、 通常一般情况下构成婴儿的脚侧或前侧的外侧壁 部; 外侧壁部(即, 外侧的婴儿护栏)25, 通常一般情况下构成婴儿的左侧的外侧壁部; 以及 外侧壁部(即, 外侧的婴儿护栏)26, 通常一般情况下构成婴儿的右侧的外侧壁部。 此外, 通 过褥垫座16(换言之, 褥垫21)和各自可以是实质上长方形且可以实质上透明的外侧壁部23 26, 构成上表面开口的呈实质上长方体形状的婴儿容纳空间27。 需要说明的是, 左侧的外 侧壁部25与右侧的外侧壁部26可以是彼此实质上相同的尺寸。 然后, 除了切口形状的凹部 31设为从外侧壁部23的上边部的实质上中央部分朝向下边部延伸至中途之外, 各自的长度 方向(换言之。

16、, 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分别稍微小于外侧壁部25、 26的外侧壁部23与外侧壁部 24可以是彼此实质上相同的尺寸。 此外, 各外侧壁部2326的实质上整体可以由实质上透 明的聚碳酸酯树脂、 丙烯酸树脂等塑料的板状体构成。 0020 如图1以及图2所示, 各外侧壁部2426构成为: 能以朝向实质上上方实质上直立 的状态(以下, 称为 “所述直立状态” 。 )下的配设于下边侧的部分的附近的左右两侧或前后 两侧的转动支轴构件29的转动支轴部30为转动中心, 在图1所示的所述直立状态与图6所示 的向实质上下方下垂的状态(以下, 称为 “所述下垂状态” 。 不过, 在该图6中, 外侧壁部26以 所述直立状。

17、态示出。 )之间往复转动。 然后, 外侧壁部23也与外侧壁部24实质上相同, 由左右 两侧的转动支轴部(未图示)轴支承。 此外, 操作者通过手动对操作构件45进行去程活动操 作, 由此图2以及图3A图3C所示的转动支轴部30能从图2以及图3A所示的与装配构件46的 卡合状态经过图3B所示的中间状态去程活动至图3C所示的与装配构件46的非卡合状态。 而 且, 操作者通过手动对所述非卡合状态的操作构件45进行回程活动操作, 由此转动支轴部 30能与所述去程活动操作的情况相反地回程活动至所述卡合状态。 0021 如图6所示, 在褥垫座16的外周围, 以俯视观察时整体呈实质上U字形的方式沿着 该褥垫座。

18、16的外周围分别配设有例如三个内侧壁部32、 33、 34。 需要说明的是, 各内侧壁部 3234的实质上整体可以由实质上透明的聚碳酸酯树脂、 丙烯酸树脂等塑料的板状体构 成。 然后, 脚侧的内侧壁部32可以以从褥垫座16的脚侧的端部的附近朝向实质上上方突出 的方式可拆装(换言之, 拆装自如)地装配于褥垫座16。 此外, 左侧以及右侧的内侧壁部33、 34各自可以以分别从褥垫座16的左侧以及右侧的端部朝向实质上上方突出的方式可拆装 (换言之, 拆装自如)地装配于褥垫座16。 0022 如图1等所示, 能在外侧壁部23中的、 与切口形状的凹部31的下端邻接的部分和分 别与该凹部31的左右两侧端邻。

19、接的部分, 分别装配适当个数(该实施例中为三个)的具有电 说 明 书 3/8 页 5 CN 106974791 A 5 缆保持用的缝隙41的金属孔眼构件(换言之, 金属孔眼部)42。 然后, 在缝隙41能以贯通金属 孔眼构件42的状态保持有氧供给用管等长尺寸状构件(未图示)。 此外, 在附属品支承用的 支柱22的上端部配设有红外线加热器43。 而且, 在附属品支承用支柱22, 以从前方观察实质 上位于红外线加热器43与婴儿容纳空间27之间的方式配设有体温用、 SpO2用等各种测量/ 控制单元44。 具体而言, 这些测量/控制单元44中的体温用控制单元可以构成为: 能输入来 自测量婴儿体温的体温。

20、探头的信号并显示所述体温, 或控制红外线加热器43的加热温度 等。 0023 2、 内侧壁部构造的说明 0024 如图4图6所示, 脚侧的内侧壁部32可以横跨褥垫座16的脚侧的端部的附近的实 质上全长而延伸。 然后, 左侧的内侧壁部33可以横跨褥垫座16的左侧的端部的附近的实质 上全长而延伸。 此外, 右侧的内侧壁部34可以横跨褥垫座16的右侧的端部的附近的实质上 全长而延伸。 而且, 由于内侧壁部32的左右两端部与内侧壁部33、 34的各自的前端部分离, 因此各内侧壁部3234构成为独立的零件。 但是, 内侧壁部32的左右两端部可以与内侧壁 部33、 34的前端部连结。 这种情况下, 内侧壁。

21、部3234作为整体能构成为实质上U字形的单 个的框体。 需要说明的是, 各内侧壁部3234能具备装配用突出部35, 该装配用突出部35可 以是朝向下方突出的实质上L字形。 0025 具体而言, 如图6所示, 在各内侧壁部3234, 通过一体成形等配设有在其外侧面 朝向其下方突出的例如三个装配用突出部35。 此外, 在各内侧壁部3234, 通过一体成形等 配设有在其内侧面朝向其下方突出的例如两个装配用突出部36。 然后, 在内侧壁部3234 装配于褥垫座16的侧壁部37时, 内侧壁部3234的突出部35和突出部36分别抵接于褥垫座 16的侧壁部37的外侧面与内侧面。 因此, 由于侧壁部37被突出。

22、部35和突出部36从两侧夹持, 因此各内侧壁部3234可拆装(换言之, 拆装自如)地装配固定于褥垫座16的侧壁部37。 0026 3、 外侧壁部构造的构成的说明 0027 如图1、 图2以及图6所示, 各外侧壁部2326具备: 壁部主体51; 以及支承构件52, 通过螺钉(未图示)拧紧固定有这些壁部主体51的各自的实质上下端部。 然后, 壁部主体51 的各自的实质上下端部的内侧面的实质上整个面由罩构件53覆盖。 此外, 各外侧壁部23 26在这些外侧壁部2326的各自的支承构件52的下端部的左右或前后的两侧端部的附近, 通过一对转动支轴部30可转动地装配于装配构件46。 需要说明的是, 各装配。

23、构件46分别装 配固定于褥垫座16的实质上四角。 然后, 在装配构件46的左右两侧的内侧面, 分别形成有由 在实质上上下方向上细长的凹部构成的左右一对轴承用引导部63a、 63b。 此外, 在左右一对 轴承用引导部63a、 63b, 分别实质上可上下动(换言之, 实质上上下动自如)地容纳有轴承构 件64, 该轴承构件64可以是实质上长方体形状。 然后, 在各轴承构件64形成有贯通孔65或盲 孔, 该贯通孔65或盲孔具有可以是实质上圆形的纵剖面且可以在实质上水平方向上延伸。 而且, 在支承构件52的左右两侧的内侧面, 通过一体成形等形成有: 左右一对转动支轴用引 导部(未图示), 可以由在实质上。

24、左右方向上细长且呈实质上圆柱形状的凹部构成。 0028 如图3A等所示, 转动支轴部30的支轴主体66在实质上左右方向上细长且可以是实 质上圆柱形状。 然后, 在支轴主体66中的与转动支轴部30相反侧的侧端面, 突出配置有弹簧 钩挂用的突出部67。 需要说明的是, 其一端部卡合于突出部67的弹簧(未图示)对转动支轴 构件29朝向图3A中的实质上左侧弹性施力。 然后, 操作构件45具有: 旋钮部71, 用于使该操 说 明 书 4/8 页 6 CN 106974791 A 6 作构件45转动或滑动, 可以是大型的实质上长方形等。 此外, 在旋钮部71通过一体成形等连 接设置有锁定部72, 该锁定部。

25、72可以是小型的实质上长方形等。 而且, 在锁定部72通过一体 成形等连接设置有防脱部73, 该防脱部73可以是实质上圆形等。 然后, 在防脱部73通过一体 成形等连接设置有卡合轴部74, 该卡合轴部74可以是细长的实质上圆柱形状等。 此外, 在旋 钮部71的内侧面, 防转部75通过一体成形等连接设置于该旋钮部71, 所述防转部75从图3A 中的实质上右侧观察可以是实质上梯形的板状部。 而且, 在支承构件52形成有贯通孔76, 该 贯通孔76可以是实质上钥匙孔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 贯通孔76能由实质上圆形的第一开口 部77和与该第一开口部77相连的实质上长方形的第二开口部78构成。 0029。

26、 如图2、 图6等所示, 分别配设于外侧壁部2326的实质上水平方向上的两侧的各 一对连结构件54可拆装(换言之, 拆装自如)地卡合于分别配设于装配构件46的实质上水平 方向上的两侧的各一对被卡合部55。 需要说明的是, 外侧壁部2326的壁部主体51的各自 的下端部朝向比支承构件52的实质上上下方向上的中间位置还靠近下方延伸至中途。 然 后, 如图1、 图2等所示, 外侧壁部2326的壁部主体51中的从实质上上方与支承构件52的上 侧面邻接的部分的纵剖面构成为实质上三角形的厚壁部56。 此外, 该厚壁部56横跨外侧壁 部2326的各自的实质上水平方向(换言之, 实质上长度方向)上的实质上全长。

27、而配设。 因 此, 为了防止污水、 尘埃等进入壁部主体51的各自的所述下端部与支承构件52之间、 所述下 端部与罩构件53之间, 厚壁部56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分的各自的下端面的一方的侧部57 与支承构件52的实质上上表面抵接, 并且所述下端面的另一方的侧部58与罩构件53的实质 上上表面抵接。 0030 如图1、 图4图6等所示, 除了外侧壁部23具有切口形状的凹部31以及金属孔眼构 件42之外, 该外侧壁部23可以是与脚侧的外侧壁部24实质上相同的形状。 然后, 左侧的外侧 壁部25可以是与右侧的外侧壁部26实质上相同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 在外侧壁部2326 的各自的支承构件52的两端。

28、部, 为了构成四个对装配构件46的退让部, 在与这些装配构件 46对应的部分分别设有切口部61。 因此, 各支承构件52的实质上水平方向的长度构成为稍 微短于外侧壁部2326的各壁部主体51的实质上水平方向的长度。 然后, 在外侧壁部23 26的壁部主体51的所述直立状态下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的各自的下端部的附近, 设有分 别与切口部61相连的切口部62。 而且, 如图1、 图2、 图4等所示, 在所述直立状态下实质上俯 视观察时, 各外侧壁部2326以从内侧朝向外侧呈弧状稍微突出的方式弯曲。 这种情况下, 当实质上俯视观察所述直立状态下的各外侧壁部2326时, 这些外侧壁部2326的各自的 。

29、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是直径比较大的实质上圆弧状(换言之, 弯曲的程度比较小的实质 上圆弧状), 这些外侧壁部2326的各自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是直径比较小的实质上 圆弧状(换言之, 弯曲的程度比较大的实质上圆弧状)。 然后, 各外侧壁部2326从所述两端 部分中的一端部分经过所述中央部分至所述两端部分中的另一端部分形成为实质上不具 有角部的连续的曲面体。 0031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 所述直立状态下的各外侧壁部2426的上端与各内侧壁部32 34的上端的实质上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之差H1(参照图6)大约是84.5mm。 然后, 从实用性的 观点出发, 一般情况下, 所述高度之差H1优选在56.3。

30、112.7mm的范围, 进一步优选在63.4 105.6mm的范围, 最优选在67.6101.4mm的范围。 0032 4、 外侧壁部构造的动作的说明 说 明 书 5/8 页 7 CN 106974791 A 7 0033 当脚侧的外侧壁部24以及左右两侧的外侧壁部25、 26分别从图1、 图4等所示的所 述直立状态去程转动至图6中对外侧壁部24、 25示例的所述下垂状态时, 首先, 解除将各外 侧壁部2426锁定于复转动状态的锁定单元(换言之, 连结构件54以及被卡合部55)的锁 定。 具体而言, 当操作者等通过手动将外侧壁部2426中的例如脚侧的外侧壁部24向实质 上上方抬起时, 图2所示。

31、的轴承构件64在装配构件46的轴承用引导部63a内从该引导部63a 的实质上下方去程活动至实质上上方, 并且图2所示的连结构件54被从被卡合部55拔出。 接 着, 操作者根据需要以各左右一对转动支轴部30为转动支点使外侧壁部24向与婴儿容纳空 间27实质上相反的方向去程转动, 由此能使外侧壁部24从所述直立状态去程转动至所述下 垂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 各外侧壁部2426的所述去程转动也可以通过能抑制所述去程转 动的转动速度的阻尼器(damper)(未图示)的阻尼功能以低速进行。 然后, 当使所述下垂状 态的各外侧壁部2426复转动至所述直立状态时, 操作者只要以外侧壁部2426的一对转 动支。

32、轴部30为支点通过手动使各外侧壁部2426复转动即可。 具体而言, 当操作者等通过 手动使外侧壁部2426中的例如外侧壁部24以一对转动支轴部30为支点复转动时, 与所述 去程转动的情况相反, 图2所示的连结构件54与被卡合部55卡合, 并且图2所示的轴承构件 64在轴承用引导部63a内从该引导部63a的实质上上方回程活动至实质上下方。 0034 当操作者等通过手动将外侧壁部2326中的例如脚侧的外侧壁部24拆下时, 操作 者等继续通过手动克服所述弹簧(即, 卡合于弹簧钩挂用突出部67的所述弹簧)对图3A所示 的操作构件45进行去程活动操作。 然后, 通过该去程活动操作, 转动支轴部30经过图。

33、3B所示 的中间状态去程活动至图3C所示的与装配构件46的非卡合状态。 因此, 操作者等能通过手 动将脚侧的外侧壁部24从褥垫座16的左右一对装配构件46向实质上上方拉拔并拆下。 而 且, 如图2所示, 操作者等能通过进行与所述拉拔情况相反的操作将脚侧的外侧壁部24再次 装配于褥垫座16的装配构件46。 0035 图4、 图6等分别示出的头侧的外侧壁部23、 左侧的外侧壁部25以及右侧的外侧壁 部26分别还可以通过与脚侧的外侧壁部24的情况实质上同样的、 或实质上相同的装配构造 装配于褥垫座16的左右一对或前后一对装配构件46。 因此, 与关于脚侧的外侧壁部24的已 述情况相同, 头侧的外侧壁。

34、部23能从褥垫座16的左右一对装配构件46拆下或装配于左右一 对装配构件46。 而且, 此外, 左侧的外侧壁部25以及右侧的外侧壁部26还可以通过与脚侧的 外侧壁部24的情况实质上同样的、 或实质上相同的装配构造装配于褥垫座16的前后一对装 配构件46。 0036 在图5中, 示出了处于与图4所示的婴儿容纳机构81不同的状态的婴儿容纳机构 81。 然后, 在该图5所示的婴儿容纳机构81中, 图4所示的婴儿容纳机构81中的头侧的外侧壁 部23与脚侧的外侧壁部24处于彼此调换的状态。 此外, 在进行所述调换时, 首先, 只要通过 进行与关于脚侧的外侧壁部24的已述拆卸情况实质上同样的、 或实质上相。

35、同的拆卸操作, 分别将头侧的外侧壁部23和脚侧的外侧壁部24拆下即可。 接着, 在如图4所示装配有脚侧的 外侧壁部24的左右一对装配构件46, 分别如图5所示装配头侧的外侧壁部23, 并且在如图4 所示装配有头侧的外侧壁部23的左右一对装配构件46, 分别如图5所示装配脚侧的外侧壁 部24即可。 0037 如图1、 图4以及图5所示, 在婴儿容纳机构81中, 能将头侧的外侧壁部23与脚侧的 外侧壁部24彼此调换。 然后, 如图1以及图4所示, 通常情况下, 在婴儿容纳机构81中, 分别具 说 明 书 6/8 页 8 CN 106974791 A 8 备切口形状的凹部31以及金属孔眼构件42的头。

36、侧的外侧壁部23与附属品支承用的支柱22 邻接。 此外, 在图1以及图4所示的通常使用状态下, 婴儿使头部与头侧的外侧壁部23的内侧 的附近邻接, 并且使脚部(特别是, 脚尖)与脚侧的外侧壁部24的内侧的附近邻接。 因此, 在 所述通常使用状态下, 来自复苏装置(未图示)的呼吸用管(未图示)能经由头侧的外侧壁部 23的金属孔眼构件42延伸至婴儿的嘴边的附近。 但是, 在所述通常使用状态下, 在医生、 护 士等对婴儿的头部的附近实施一些处理等的情况下, 由于存在支柱22等, 因此医生、 护士等 需要从支柱22的附近对婴儿的头部的附近实施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 在图1以及图4所示的 通常使用状态下。

37、, 也可以想到: 由医生、 护士等将婴儿的头侧与脚侧彼此调换, 由此对婴儿 的头部的附近实施处理。 但是, 这种情况下, 来自所述复苏装置的所述呼吸用管变为在从头 侧的外侧壁部23的金属孔眼构件42至婴儿的头部的附近的比较长的间隔中延伸。 因此, 由 于会因婴儿挪动自己的身体而导致所述呼吸用管扭曲或折弯, 因此将呼吸用的气体难以从 所述呼吸用管良好地供给给婴儿。 0038 与此相比, 在将婴儿的头侧与脚侧彼此调换, 并且如图5所示, 将头侧的外侧壁部 23与脚侧的外侧壁部24彼此调换的情况下, 头侧的外侧壁部23变为位于离支柱22等远的位 置。 因此, 医生、 护士等能与支柱22等的存在实质上。

38、无关地接近位于离支柱22等远的位置的 婴儿的头部的附近。 这种情况下, 对于所述呼吸用管, 只要使其经由左侧或右侧的外侧壁部 25、 26的外周面的附近, 并从金属孔眼构件42通过即可。 因此, 因婴儿挪动自己的身体等而 导致所述呼吸用管扭曲或折弯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而且, 也能根据需要将左侧的外侧壁部 26与右侧的外侧壁部27调换。 然后, 在头侧的外侧壁部23、 脚侧的外侧壁部24、 左侧的外侧 壁部25以及右侧的外侧壁部26中的至少一个外侧壁部发生破损时等, 也能将所述至少一个 外侧壁部2326更换为预备的外侧壁部。 0039 也可以想到: 不仅使头侧的外侧壁部23分别具备金属孔眼构件4。

39、2以及切口形状的 凹部31, 使脚侧的外侧壁部24也同样具备金属孔眼构件42以及切口形状的凹部31。 但是, 在 使两方的外侧壁部23、 24分别具备金属孔眼构件42以及切口形状的凹部31的情况下, 使脚 侧的外侧壁部24分别具备的金属孔眼构件42以及切口形状的凹部31有时会对医生、 护士等 造成障碍, 并且用于分别具备两组金属孔眼构件42以及切口形状的凹部31的费用比较昂 贵。 与此相对,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 如图4以及图5所示, 仅使头侧的外侧壁部23和脚侧的外 侧壁部24中的一方(即, 头侧的外侧壁部23)分别具备切口形状的凹部31以及金属孔眼构件 42。 因此, 与使头侧的外侧壁部23。

40、以及脚侧的外侧壁部24的两方分别具备切口形状的凹部 31以及金属孔眼构件42的情况相比, 能比较廉价地提供四个外侧壁部2326。 0040 以上, 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详细地进行了说明, 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 可 以基于权利要求书所述的发明的主旨进行各种变更以及修正。 0041 例如, 在上述实施例中, 本发明应用于开放式保育箱。 但是, 不仅是开放式保育箱, 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兼用为封闭式的开放式保育箱。 这种情况下, 可以从上方有选择地覆盖 婴儿容纳空间27, 并且可以设有实质上可上下动的实质上箱盖形状的顶罩。 然后, 所述顶罩 可以由顶部和上侧壁部构成, 其中, 所述顶部可以实质上透。

41、明, 所述上侧壁部从该顶部的外 周围附近朝向实质上下方突出, 可以实质上透明, 并且俯视观察时是实质上长方形。 此外, 可以构成为: 在所述顶罩上升时, 通过打开婴儿容纳空间27的上表面, 由此保育箱变为开放 式保育箱, 并且在所述顶罩下降时, 通过关闭婴儿容纳空间27的上表面, 由此保育箱变为封 说 明 书 7/8 页 9 CN 106974791 A 9 闭式保育箱。 0042 此外, 在上述实施例中, 俯视观察时, 褥垫座16构成为实质上长方形。 但是, 俯视观 察时, 褥垫座16可以构成为实质上圆形、 实质上椭圆形、 实质上长圆形等。 此外, 俯视观察 时, 褥垫座16也可以构成为与实质上长方形不同的实质上多边形等。 说 明 书 8/8 页 10 CN 106974791 A 10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11 CN 106974791 A 1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12 CN 106974791 A 12 图3A 图3B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13 CN 106974791 A 13 图3C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4 CN 106974791 A 14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5 CN 106974791 A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