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中药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中药制剂.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416847.1 (22)申请日 2017.06.06 (71)申请人 刘萍 地址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 区黄浦江路7号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 医院护理部 (72)发明人 刘萍 张玉 王倩 范丹 (51)Int.Cl. A61K 36/87(2006.01) A61P 25/00(2006.01) A61P 19/0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中 药制剂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颅脑损 伤。
2、后遗症的中药制剂, 属中药领域。 本发明药物 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 黄芪、 黄毛榕、 熟地、 鸡 血藤、 川芎、 奶浆参、 藤茶、 胡桃仁、 丹参、 隔山消、 党参、 山萸肉、 甘草、 牛毛七、 葛根、 半枝莲、 荆芥、 木通根、 肉桂、 毛冬青、 防风、 木天蓼子、 缬草、 红 景天。 本发明选用药材的药性相适相辅, 针对病 因对症下药, 有益气补血、 活血祛瘀、 温经通脉、 活血通络、 补益肝肾、 安神定志之功效, 吸收效果 好, 疗效显著, 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 经临 床验证对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治愈率较 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CN 106963851 A 201。
3、7.07.21 CN 106963851 A 1.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 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黄芪4060份、 黄毛榕4060份、 熟地3060份、 鸡血藤3045份、 川芎3045份、 奶浆参1530份、 藤茶1530份、 胡桃仁1230份、 丹参1030份、 隔山消1030份、 党参1025份、 山萸肉1025份、 甘草1020份、 牛毛七915份、 葛根915份、 半枝莲615份、 荆芥615份、 木通根612份、 肉桂612份、 毛冬青610份、 防风310份、 木天蓼子39份、 缬草36份、 红景天36份。 2.根据权利。
4、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 于,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黄芪50份、 黄毛榕45份、 熟地45份、 鸡血藤40份、 川芎35份、 奶浆参25份、 藤茶25份、 胡桃仁20份、 丹参20份、 隔山消20份、 党参15份、 山萸肉15份、 甘草15份、 牛毛七12份、 葛根12份、 半枝莲10份、 荆芥10份、 木通根9份、 肉桂8份、 毛冬青8份、 防风6份、 木天蓼子5份、 缬草4份、 红景天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 于,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 将黄芪片。
5、加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 拌匀稍闷, 放锅内炒至黄色并不粘手时, 取出 晾凉, 粉碎研末, 过100目细筛, 得细粉, 备用; (2) 将黄毛榕、 奶浆参、 藤茶、 胡桃仁、 隔山消、 党参、 山萸肉、 牛毛七、 葛根、 半枝莲、 荆 芥、 肉桂、 毛冬青、 防风、 木天蓼子、 红景天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 放入容器中, 在容器中加入 68倍量的水, 加热煮沸23小时, 冷却后取浸液; 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 加热煮沸12小时, 冷却后取浸液; 合并两次所得浸液, 加热, 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 1.25的稠膏, 备用; (3) 将熟地、 鸡血藤、 木通根、 缬草、 、 放入容器。
6、中, 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 煮沸后放 凉, 继续浸泡35小时, 取浸液; 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 煮沸后放凉, 继续浸泡24小时, 取浸液; 合并两次所得浸液, 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 膏, 备用; (4) 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 稍闷, 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 取出放凉, 粉碎研末, 过100 目细筛, 得细粉, 备用; (5) 取丹参片, 加黄酒拌匀, 闷润至透, 置锅内, 用文火炒, 取出放凉, 粉碎研末, 过100目 细筛, 得细粉, 备用; (6) 取净甘草片, 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 拌匀后稍闷, 置炒制容器内, 文火炒至深 黄色, 不。
7、粘手时取出, 放凉, 粉碎研末, 过100目细筛, 得细粉, 备用; (7) 将步骤 (2) 、 步骤 (3) 所得的稠膏, 与步骤 (1) 、 步骤 (4) 、 步骤 (5) 、 步骤 (6) 中所得的 细粉混合, 加辅料蔗糖和糊精混合均匀制成颗粒, 干燥、 整粒后, 封装成每袋10g的中药冲 剂。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963851 A 2 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中药制 剂。 背景技术 0002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 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 包括头。
8、部软组织损 伤、 颅骨骨折和脑损伤。 病因常见于意外交通事故、 工伤事故、 高处坠落、 失足跌倒、 斗殴意 外损伤及火器伤等意外伤害。 颅脑损伤经住院治疗脱险和病情稳定后, 很多患者在伤后往 往会留下一些后遗不适症状, 如头痛、 头昏晕眩、 语言不利、 表情呆滞、 睡眠不宁、 神经过敏、 忧郁、 易怒、 注意力集中障碍、 失眠多梦、 心跳气短、 记忆力障碍、 全身疲乏无力等不适症状, 长时间内存在难以治愈, 但这些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并无异常, 经各种检查均不 能证明有器质性病变存在。 西医对这些症状并无对症的特效药物, 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0003 根据中医理论,“头为诸阳之会” ,“。
9、清阳之府” 又为脑海所在。 凡五脏精华之血、 六 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脑位于颅内, 脑依赖五脏精华之灌注, 六腑清阳之气以濡养, 脑中 气、 血、 津液、 精等物质充足, 方能髓海充盈, 神机敏锐, 协调五脏六腑及统辖四肢百骸的功 能健旺。 因而颅脑损伤后, 气血不足, 营血亏虚, 虚阳上扰, 脑络受损, 气血运行受阻, 瘀阻经 络, 气郁痰结, 阻蔽神明而致诸症产生。 0004 对于此病中医辨证施治, 一般分为以下三型: 气虚血瘀型: 由于气虚不能运血, 气不能行, 血不能荣, 气血瘀滞, 脉络痹阻。 证见: 肢软 无力, 面色无华, 气短乏力, 头昏而重, 患侧肌肤不仁、 发凉, 口眼。
10、歪斜, 声低而弱, 语言謇涩, 流涎, 纳呆, 尿急尿多, 偏瘫或全瘫, 舌淡紫, 舌体胖嫩或卷缩, 苔薄白, 脉细弱。 0005 阴虚阳亢型: 肾虚精气不能上承, 肝阴不足, 不能上滋头目, 致筋脉失养; 肝阳上 亢、 火升风动, 气血并逆于上, 络破血溢, 经脉阻塞。 证见: 头昏而胀, 面红, 体瘦, 手足麻木, 耳鸣, 失眠, 口眼歪斜, 舌强言謇, 便秘, 尿赤, 舌质红或红绛, 无苔或苔黄, 脉弦细数。 0006 痰浊阻络型: 脑络受损日久, 气血不足, 痰湿之邪闭阻经络。 证见: 头昏朦胧, 胸闷 痰多, 体胖乏力, 流涎, 口眼歪斜, 偏瘫或全瘫, 言语謇涩, 或失语, 舌苔白。
11、腻或黄腻, 脉滑或 弦滑。 治宜豁痰开窍、 益气通络, 方用解语丹加减。 0007 本发明中药主要针对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 对症下药, 具有益气补血、 活血 祛瘀、 温经通脉、 活血通络、 补益肝肾、 安神定志之功效, 吸收效果好, 疗效显著, 无毒副作用 及临床不良反应, 经临床验证对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治愈率较高。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中药制剂, 具有益气补血、 活血祛瘀、 温经通脉、 活血通络、 补益肝肾、 安神定志之功效, 治病求源标本兼治, 对各种原 因引起的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均具有很好的疗效。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
1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说 明 书 1/8 页 3 CN 106963851 A 3 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中药制剂,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 及重量份数为: 黄芪4060份、 黄毛榕4060份、 熟地3060份、 鸡血藤3045份、 川芎3045份、 奶浆参1530份、 藤茶1530份、 胡桃仁1230份、 丹参1030份、 隔山消1030份、 党参1025份、 山萸肉1025份、 甘草1020份、 牛毛七915份、 葛根915份、 半枝莲615份、 荆芥615份、 木通根612份、 肉桂612份、 毛冬青610份、 防风310份、 木天蓼子39份、 缬草36份、 。
13、红景天36份。 0010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黄芪50份、 黄毛榕45份、 熟地45份、 鸡血藤40份、 川芎35份、 奶浆参25份、 藤茶25份、 胡桃仁20份、 丹参20份、 隔山消20份、 党参15份、 山萸肉15份、 甘草15份、 牛毛七12份、 葛根12份、 半枝莲10份、 荆芥10份、 木通根9份、 肉桂8份、 毛冬青8份、 防风6份、 木天蓼子5份、 缬草4份、 红景天4份。 0011 一种治疗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的中药制剂,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 骤: (1) 将黄芪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 拌匀稍闷, 放锅内炒至黄色并不粘手时, 取出 晾凉。
14、, 粉碎研末, 过100目细筛, 得细粉, 备用; (2) 将黄毛榕、 奶浆参、 藤茶、 胡桃仁、 隔山消、 党参、 山萸肉、 牛毛七、 葛根、 半枝莲、 荆 芥、 肉桂、 毛冬青、 防风、 木天蓼子、 红景天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 放入容器中, 在容器中加入 68倍量的水, 加热煮沸23小时, 冷却后取浸液; 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 加热煮沸12小时, 冷却后取浸液; 合并两次所得浸液, 加热, 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 1.25的稠膏, 备用; (3) 将熟地、 鸡血藤、 木通根、 缬草、 、 放入容器中, 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 煮沸后放 凉, 继续浸泡35小时, 取浸液;。
15、 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 煮沸后放凉, 继续浸泡24小时, 取浸液; 合并两次所得浸液, 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 膏, 备用; (4) 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 稍闷, 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 取出放凉, 粉碎研末, 过100 目细筛, 得细粉, 备用; (5) 取丹参片, 加黄酒拌匀, 闷润至透, 置锅内, 用文火炒, 取出放凉, 粉碎研末, 过100目 细筛, 得细粉, 备用; (6) 取净甘草片, 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 拌匀后稍闷, 置炒制容器内, 文火炒至深 黄色, 不粘手时取出, 放凉, 粉碎研末, 过100目细筛, 得细粉, 备用; (7)。
16、 将步骤 (2) 、 步骤 (3) 所得的稠膏, 与步骤 (1) 、 步骤 (4) 、 步骤 (5) 、 步骤 (6) 中所得的 细粉混合, 加辅料蔗糖和糊精混合均匀制成颗粒, 干燥、 整粒后, 封装成每袋10g的中药冲 剂。 0012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黄芪: 味甘; 性温。 入心; 肺; 脾; 肾经。 补气固表; 利尿; 托毒排脓; 生肌敛疮。 主治气短心 说 明 书 2/8 页 4 CN 106963851 A 4 悸; 倦怠; 乏力; 自汗; 盗汗; 久泻; 脱肛; 体虚浮肿; 子宫脱垂; 慢性肾炎; 痈疽难溃; 或溃久不 敛。新华本草纲要 载:“有补气固表、 托毒排脓、 生。
17、肌的功能。 ”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黄芪具 有利尿降压、 消炎镇痛、 强心、 抗氧自由基生成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 可从 多方面作用于机体, 改善心血管、 脑血管、 糖尿病、 肾病等相关血管性病变患者的血流动力 学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功能。 0013 黄毛榕: 味甘; 性平。 益气健脾; 祛风除湿。 主治气虚; 阴挺; 脱肛; 便溏; 水肿; 风湿 痹痛。新华本草纲要 : 根皮: 味甘、 性平。 有健脾益气, 活血祛风的功效。 用于气血虚弱、 子 宫下垂、 脱肛、 风湿痹痛、 泄泻等症。 0014 熟地: 味甘; 性温; 归肝; 肾经。 补血滋润; 益精填髓。 主治血虚萎黄; 眩晕心悸。
18、; 肝肾 阴亏; 腰膝酸软; 肾虚喘促。本草汇言 载:“久病阴伤, 新产血败, 在所必需者也。 ” 现代医学 研究证实, 熟地中含有谷甾醇、 甘露醇、 梓醇、 地黄素、 糖类、 甙类及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熟地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 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作用, 并能降血压、 降血脂、 抑制血栓形成、 改善心肌缺血等, 熟地可以明显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有明显的补血作用。 0015 鸡血藤: 味苦; 微甘; 性温。 归心; 脾经。 活血舒筋; 养血调经。 主治手足麻木; 肢体瘫 痪; 风湿痹痛。饮片新参 载:“去瘀血, 生新血, 流利经脉, 治暑痧, 风血痹症。 ” 现代医学研 究证实。
19、, 鸡血藤具有补血作用, 能增加血细胞数量, 升高血红蛋白, 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 抗凝作用, 扩张周围血管作用, 具有抑制心脏和降低血压作用, 具有抗癌作用, 对脂质代谢 具有调节作用。 0016 川芎: 味辛; 性温。 归肝; 胆; 心包经。 活血祛瘀; 行气开郁; 祛风止痛。 主治癓瘕肿 块; 胸胁疼痛; 头痛眩晕; 风寒湿痹; 跌打损伤; 痈疽疮疡。本草正 载:“散风寒, 治痛, 破瘀 蓄, 通血脉, 解结气, 逐疼痛, 排脓消肿, 逐血通经。 ” 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发现, 川芎提取液对 抑制白血病细胞有一定作用, 制剂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尤其是对伤寒杆菌、 副伤寒杆菌、 霍 乱弧菌、 。
20、绿脓杆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川芎所含的川芎嗪、 阿魏酸纳具有活 血化瘀功效, 可扩张冠状动脉, 增进冠脉流量, 缓解心绞痛, 并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所含的 川芎内酯有平滑肌解痉和抑制肠肌、 子宫收缩等作用。 0017 奶浆参: 味苦; 甘; 性温。 补益肝肾; 健脾利湿。 头晕目眩; 腰膝酸软; 水肿; 带下疳 积; 缺乳。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 补虚, 强肝肾。 治头晕体虚, 四肢无力, 奶少, 视力模糊, 筋骨 疼痛。 0018 藤茶: 味苦; 微涩; 性凉。 清热利湿; 平肝降压; 活血通络。 主治痢疾; 泄泻; 小便淋 痛; 高血压; 头昏目胀; 跌打损伤。 0019 毛。
21、冬青: 味苦; 涩; 性寒。 入肺; 肝; 大肠经。 清热解毒; 活血通络。 主治风湿感冒; 肺 热咳喘; 咽痛; 乳蛾; 牙龈肿痛; 胸痹心痛; 中风偏瘫;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丹毒; 烧烫伤; 痈 疽; 中心性视网膜炎。广西中草药 载:“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利小便, 活血通脉, 治血栓闭 塞性脉管炎, 冠心病, 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 ”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毛冬青有显著的扩张血 管作用, 抗菌消炎, 促进愈合, 有效溶解瘀块和血栓, 修复瓣膜使表皮坏死细胞再生, 激活血 管神经。 0020 胡桃仁: 味甘; 涩; 性温。 归肾; 肝; 肺经。 补肾固精; 温肺定喘; 润肠通便。 主治。
22、: 腰痛 脚弱; 尿频; 遗尿; 阳痿; 遗精; 久咳喘促; 肠燥便秘; 石淋及疮疡瘰疬。医学衷中参西录 : 胡 桃, 为滋补肝肾、 强健筋骨之要药, 故善治腰疼腿疼, 一切筋骨疼痛。 为其能补肾, 故能固齿 说 明 书 3/8 页 5 CN 106963851 A 5 牙, 乌须发, 治虚劳喘嗽, 气不归元, 下焦虚寒, 小便频数, 女子崩带诸证。 其性又能消坚开 瘀, 治心腹疼痛, 砂淋、 石淋作疼, 肾败不能漉水, 小便不利。 现代医学证明: 胡桃仁中的磷 脂, 对脑神经有很好保健作用。 核桃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有防治动脉硬化的功效。 胡桃仁 中含有锌、 锰、 铬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
23、素, 人体在衰老过程中锌、 锰含量日渐降低, 铬有 促进葡萄糖利用、 胆固醇代谢和保护心血管的功能。 胡桃仁的镇咳平喘作用也十分明显, 冬 季, 对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疗效极佳。 0021 丹参: 味苦; 性微寒; 无毒。 入心; 肝经。 活血祛瘀, 通经止痛, 清心除烦, 凉血消痈。 用于胸痹心痛, 脘腹胁痛, 瘕瘕积聚, 热痹疼痛, 心烦不眠, 月经不调, 痛经经闭, 疮疡肿痛。 本经 载:“主心腹邪气, 肠鸣幽幽如走水, 寒热积聚; 破症除瘕, 止烦满, 益气。 ” 现代医学研 究证实, 丹参具有消炎止痛、 扩张冠状动脉、 改善心肌缺血状况、 降血压、 降血糖、 降血脂、 保 肝、 抗。
24、菌和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的作用, 丹参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 降低血液黏度及调节 内外凝血系统的功能。 0022 隔山消: 味甘; 微苦; 性微温; 归脾; 胃; 肾经。 补肝肾; 强筋骨; 健脾胃; 解毒。 主肝肾 两虚; 头昏眼花; 失眠健忘; 须发早白; 阳痿; 遗精; 腰膝酸软; 脾虚不运; 脘腹胀满; 性欲不 振; 泄泻; 产后乳少; 鱼口疮毒。陕西中草药 : 滋阴养血, 健脾顺气, 镇静止痛, 催乳。 治胃痛 腹胀, 虚劳, 肾虚, 腰痛, 阳萎, 小儿痞块, 白带, 乳汁不足。 0023 党参: 味甘; 性平。 归脾; 肺经。 健脾补肺; 益气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 食少便溏; 四。
25、肢 乏力; 肺虚喘咳; 气短自汗; 气血两亏诸证。德配本草 载:“清肺金, 补元气, 开声音, 助筋 力。 ”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党参能调节胃肠运动、 抗溃疡、 增强免疫功能, 对兴奋和抑制两种 神经过程都有影响, 能升高红细胞、 血红蛋白、 网织红细胞, 还有延缓衰老和抗氧化、 抗辐 射、 降压的作用。 0024 山萸肉: 味酸; 性微温, 归肝; 肾经。 补益肝肾; 收敛固脱, 主治: 头晕目眩; 耳聋耳 鸣; 腰膝酸软; 跹精滑精; 小便频数; 虚汗不止; 妇女崩漏。医学入门 : 山茱萸本涩剂也, 何 以能通发邪。 盖诸病皆系下部虚寒, 用之补养肝肾, 以益其源, 则五脏安利, 闭者通。
26、而利者 止, 非若他药轻飘疏通之谓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山萸肉具有抗菌、 调节免疫、 降血糖、 降 血脂、 抗氧化、 抗癌、 抗艾滋病、 强心等功能。 0025 甘草: 味甘; 性平。 归心; 肺; 脾; 胃经。 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 和诸药。 主治脾胃虚弱; 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 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痈肿疮毒; 缓解 药物毒性。本草纲目 载:“诸药中甘草为君。 治七十二种乳石毒, 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 调 和从药有功。 ”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甘草有较强的解毒作用, 还有抗溃疡、 抗炎症、 镇痉镇咳、 降血压、 降血脂、 抗癌作用, 广泛用于治。
27、疗咽喉炎、 喉炎、 气管炎、 支气管炎、 哮喘、 咳嗽、 咳血 等疾病, 此外还具有抗胃溃疡、 抗胃炎作用。 0026 牛毛七: 味甘; 淡; 性平。 归心; 肺经。 养阴清热; 安神定志; 祛风除湿; 止血镇痛。 主 治骨蒸潮热; 神经衰弱; 风湿麻木; 筋骨疼痛; 癫狂; 外伤出血。 0027 葛根: 味甘; 辛; 性平。 入脾; 胃; 肺; 膀胱经。 解肌退热; 发表透疹; 生津止渴; 升阳止 泻。 主治外感发热; 头项强痛; 麻疹初起; 疹出不畅; 温病口渴; 消渴病; 泄泻; 痢疾; 高血压; 冠心病。本草经疏 载:“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之要药也, 故主消渴, 身大热, 热壅胸隔作呕吐。。
28、 发散而升, 风药之性也, 放主诸痹。 ”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葛根中富含葛根素、 多达13种异黄 酮类, 干葛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 说 明 书 4/8 页 6 CN 106963851 A 6 效。 0028 半枝莲: 味辛; 苦; 性寒。 归肺; 肝; 肾经。 清热解毒; 散瘀止血; 利尿消肿。 主治热毒 痈肿; 咽喉疼痛; 肺痈; 肠痈; 瘰疬; 毒蛇咬伤; 跌打损伤; 吐血; 衄血; 血淋; 水肿; 腹水及癌 症。泉州本草 载:“清热, 解毒, 法风, 散血, 行气, 利水, 通络, 破瘀, 止痛。 内服主血淋, 吐 血, 衄血; 。
29、外用冶毒蛇咬伤, 痈疽, 疔疮, 无名肿毒。 ”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半枝莲有较强的抑 菌和祛痰作用, 对急性细胞型白血病血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能明显提高外周血淋巴细 胞中酯酶阳性细胞的百分率, 促进迟发型变态反应, 增加脑血流量, 降低脑血管阻力, 提高 血脑屏障通透性, 对抗由二磷酸腺工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0029 荆芥: 味辛; 微苦; 性微温。 入肺; 肝经。 祛风; 解表; 透疹; 止血。 主治感冒发热; 头 痛; 目痒; 咳嗽; 咽喉肿痛; 麻疹; 痈肿; 疮疥; 衄血; 吐血; 便血; 崩漏; 产后血晕。滇南本草 载:“治跌打损伤, 并敷毒疮。 治吐血。 荆芥穗, 上清。
30、头目诸风, 止头痛, 明目, 解肺、 肝、 咽喉热 痛, 消肿, 除诸毒, 发散疮痈。 治便血, 止女子暴崩, 消风热, 通肺气鼻窍塞闭。 ” 现代医学研究 证明, 荆芥有显著的解热镇痛功效,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对炭 疽杆菌、 乙型链球菌、 伤寒杆菌、 痢疾杆菌、 绿脓杆菌、 人型结核杆菌等均表现一定的抑制作 用, 炒炭后有止血作用, 此外还有一定的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0030 木通根: 味苦; 性平; 归肝; 肾经。 祛风通络; 利水消肿; 行气活血; 补肝肾; 强筋骨。 主治风湿痹痛; 跌打损伤; 经闭; 疝气; 睾丸肿痛; 脘腹胀闷; 小便不利; 带下; 虫蛇。
31、咬伤。浙 江民间常用草药 : 祛风止痛, 行气活血, 利尿解毒。 0031 肉桂: 味辛; 苦; 性热。 入肾; 脾; 心; 肝经。 补火助阳; 引火归源; 散寒止痛; 温经通 脉。 主治肾阳不足; 命门火; 畏寒肢冷; 腰膝酸软; 阳痿遗精; 小便不利或频数; 短气喘促; 浮 肿尿少诸证; 命门火衰; 火不归源; 戴阳; 格阳; 及上热下寒; 面赤足冷; 头晕耳鸣; 口舌糜破; 脾肾虚寒; 脘腹冷痛; 食减便溏; 肾虚腰痛; 寒湿痹痛; 寒疝疼痛; 宫冷不孕; 痛经经闭; 产后 瘀滞腹痛; 阴疽流注; 或虚寒痈疡脓成不溃; 或溃后不敛。药性论 载:“主治九种心痛, 杀三 虫, 主破血, 通利。
32、月闭, 治软脚, 痹、 不仁, 胞衣不下, 除咳逆, 结气、 拥痹, 止腹内冷气, 痛不可 忍, 主下痢, 鼻息肉。 杀草木毒。 ”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肉桂含有肉桂醛、 醋酸肉桂酯、 醋酸苯 基丙酪等成分, 具有芳香健胃、 解热镇痛、 抗菌消炎的作用。 0032 毛冬青: 味苦; 涩; 性寒。 入肺; 肝; 大肠经。 清热解毒; 活血通络。 主治风湿感冒; 肺 热咳喘; 咽痛; 乳蛾; 牙龈肿痛; 胸痹心痛; 中风偏瘫;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丹毒; 烧烫伤; 痈 疽; 中心性视网膜炎。广西中草药 载:“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利小便, 活血通脉, 治血栓闭 塞性脉管炎, 冠心病, 脑血管意外。
33、所致的偏瘫。 ”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毛冬青有显著的扩张血 管作用, 抗菌消炎, 促进愈合, 有效溶解瘀块和血栓, 修复瓣膜使表皮坏死细胞再生, 激活血 管神经。 0033 防风: 味辛; 微甘; 性微温。 归肺; 膀胱; 肝; 脾经。 发表; 祛风; 胜湿; 止痛。 主治风寒 感冒; 感冒夹湿; 头痛; 昏眩; 寒湿腹痛; 泄泻; 风湿痹痛; 四肢拘挛; 破伤风; 目赤; 疮疡; 疝 瘕; 疥癣; 风疹。日华子本草 载:“治三十六般风, 男子一切劳劣, 补中益神, 风赤眼, 止泪及 瘫缓, 通利五脏关脉, 五劳七伤, 羸损盗汗, 心烦体重, 能安神定志, 匀气脉。 ” 现代医学研究 证实, 。
34、防风能显著提高急性脑缺氧的耐缺氧能力, 显著抑制体外诱发的脂质过氧化物的形 成, 具有抗氧化活性, 对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0034 木天蓼子: 味辛; 苦; 性温。 归肝; 肾经。 祛风通络; 活血行气; 散寒止痛。 主治中风口 说 明 书 5/8 页 7 CN 106963851 A 7 面歪斜; 痃癖腹痛; 疝气。药性论 : “治中贼风, 口面歪斜, 主冷痃癖气块, 女子虚劳。 “ 缬草: 味辛; 苦; 性温。 归心; 肝经。 安心神, 理气, 止痛。 主治心神不安; 心悸失眠; 癫狂; 脏躁; 风湿痹痛; 痛经; 经闭; 跌打损伤。四川中药志 : “治脑神经及心、 胃衰弱, 慢性神经失。
35、 常及尿崩。 “ 红景天: 味甘; 涩; 性寒。 归肺经。 补气清肺; 益智养心; 收涩止血; 散瘀消肿。 主治气虚体 弱; 病后畏寒; 气短乏力; 肺热咳嗽; 咯血; 白带腹泻; 跌打损伤; 烫火伤; 神经症; 高原反应。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红景天所含有效成分具有强心镇静、 调节新陈代谢、 调节神经系统和内 分泌系统双向调节血糖、 血压的作用, 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 老年性心肌能衰竭、 糖尿病、 低 血压等症, 也用于病后体虚、 年老体弱、 神经乏力等。 003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选用药材的药性相适相辅, 针对病因对症下药, 有益气补血、 活血祛瘀、 温经。
36、通 脉、 活血通络、 补益肝肾、 安神定志之功效, 吸收效果好, 疗效显著, 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 反应, 经临床验证对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治愈率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0037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黄芪4060份、 黄毛榕4060份、 熟地3060份、 鸡血藤3045份、 川芎3045份、 奶浆参1530份、 藤茶1530份、 胡桃仁1230份、 丹参1030份、 隔山消1030份、 党参1025份、 山萸肉1025份、 甘草1020份、 牛毛七915份、 葛根915份、 半枝莲615份、 荆芥615份、 木。
37、通根612份、 肉桂612份、 毛冬青610份、 防风310份、 木天蓼子39份、 缬草36份、 红景天36份。 0038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 将黄芪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 拌匀稍闷, 放锅内炒至黄色并不粘手时, 取出 晾凉, 粉碎研末, 过100目细筛, 得细粉, 备用; (2) 将黄毛榕、 奶浆参、 藤茶、 胡桃仁、 隔山消、 党参、 山萸肉、 牛毛七、 葛根、 半枝莲、 荆 芥、 肉桂、 毛冬青、 防风、 木天蓼子、 红景天洗净晾干后混合均匀, 放入容器中, 在容器中加入 68倍量的水, 加热煮沸23小时, 冷却后取浸液; 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46倍量的水, 加。
38、热煮沸12小时, 冷却后取浸液; 合并两次所得浸液, 加热, 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5 1.25的稠膏, 备用; (3) 将熟地、 鸡血藤、 木通根、 缬草、 、 放入容器中, 加入35倍量的绍兴黄酒, 煮沸后放 凉, 继续浸泡35小时, 取浸液; 在剩余的药渣中再加入24倍量的绍兴黄酒, 煮沸后放凉, 继续浸泡24小时, 取浸液; 合并两次所得浸液, 加蒸蒸发浓缩为相对密度1.101.20的稠 膏, 备用; (4) 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 稍闷, 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 取出放凉, 粉碎研末, 过100 目细筛, 得细粉, 备用; (5) 取丹参片, 加黄酒拌匀, 闷润至透, 置锅内, 用。
39、文火炒, 取出放凉, 粉碎研末, 过100目 说 明 书 6/8 页 8 CN 106963851 A 8 细筛, 得细粉, 备用; (6) 取净甘草片, 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 拌匀后稍闷, 置炒制容器内, 文火炒至深 黄色, 不粘手时取出, 放凉, 粉碎研末, 过100目细筛, 得细粉, 备用; (7) 将步骤 (2) 、 步骤 (3) 所得的稠膏, 与步骤 (1) 、 步骤 (4) 、 步骤 (5) 、 步骤 (6) 中所得的 细粉混合, 加辅料蔗糖和糊精混合均匀制成颗粒, 干燥、 整粒后, 封装成每袋10g的中药冲 剂。 0039 用法用量: 口服, 每日3次, 每次1袋, 饭后一。
40、小时以温开水冲服, 10天为1个疗程。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黄芪50份、 黄毛榕45份、 熟地45份、 鸡血藤40份、 川芎35份、 奶浆参25份、 藤茶25份、 胡桃仁20份、 丹参20份、 隔山消20份、 党参15份、 山萸肉15份、 甘草15份、 牛毛七12份、 葛根12份、 半枝莲10份、 荆芥10份、 木通根9份、 肉桂8份、 毛冬青8份、 防风6份、 木天蓼子5份、 缬草4份、 红景天4份。 0040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41 临床资料: 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确诊的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患者60例临床观察。
41、, 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无 阳性体征, 经各项检查颅脑均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30例, 其中男 性23例, 女性7例, 年龄1657岁, 平均年龄37.1岁。 对照组30例, 其中男性24例, 女性6例, 年 龄1754岁, 平均年龄36.5岁。 两组资历基本一致, 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0042 2、 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 口服, 每日3次, 每次1袋, 饭后一小时以温开水冲 服, 10天为1个疗程, 服用13个疗程。 对照组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 对症予以 胞磷胆碱钠 片、 甲钴胺片、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谷维素、 维生素B1等常规西药进行保守治疗。 0043。
42、 3、 疗效判定: (1) 治愈: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身体恢复正常。 0044 (2) 好转: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偶有复发但不影响正常生活。 0045 (3) 无效: 症状同施治前无明显差异。 0046 4、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0、 总有效率90%, 对照组治愈率33.3、 总有效率70%, 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故治疗组对于本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0047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018 (60)9 (30)3 (10)90% 对照组3010 (33.3)11 (36.7)9 (30)70% 典型病例举例:。
43、 1、 蔡, 男, 25岁。 该患者因与人发生冲突, 被木棍击中头部致颅内血肿, 昏迷不醒入 院治疗, 经医院急救后病情稳定, 出院半个月后, 时常头部刺痛, 身体发冷, 四肢麻木, 运动 说 明 书 7/8 页 9 CN 106963851 A 9 后气短, 身体乏力, 后来院复诊, 诊断为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 经服用本发明所述中 药2个疗程后, 上述症状明显减轻, 头痛次数减少, 身体还有气短乏力症状。 遵医嘱继续服用 本发明中药1个疗程后, 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身体恢复正常, 已痊愈。 0048 2、 姜, 女, 46岁。 该患者因路滑走路时不慎摔倒, 头部碰到石阶, 头破血流, 。
44、来 院治疗, 住院治疗3天病情稳定后回家休养, 身体时常出现头痛、 失眠多梦、 身体易疲劳、 动 则汗出气短、 面色发白等不适症状, 后来院复诊, 诊断为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 经服 用本发明所述中药2个疗程后, 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身体恢复正常, 已痊愈。 0049 气虚血瘀型颅脑损伤后遗症是多是由于患者气虚不能运血, 气不能行, 血不能荣, 气血瘀滞, 脉络痹阻而致。 因此本发明针对病因对症下药, 方中黄芪、 党参、 黄毛榕、 熟地、 鸡 血藤可益气养血、 益精填髓; 川芎、 丹参可活血祛瘀、 引药上行; 肉桂可补火助阳、 温经通脉; 葛根可轻清升散, 药性升发, 升举阳气, 鼓舞机体。
45、正气上升, 津液布行; 毛冬青、 木通根、 刺五 加、 牛奶浆根、 半枝莲、 红景天可清热解毒、 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 散瘀消肿; 荆芥、 防风可祛 风解表、 上清头目诸风; 奶浆参、 山萸肉、 隔山消、 胡桃仁可补益肝肾; 牛毛七、 缬草可安神定 志、 理气止痛; 甘草可调和诸药; 全方诸药合用, 可共奏益气养血、 活血祛瘀通络之功效, 补 肾阳以益火, 温脾阳以健运, 疏通上下气机, 以增活血之力, 行气活血, 祛瘀通络, 增加脑血 流而促进脑物质代谢, 改善脑循环, 增加了血液的流动性和血流量, 改善了组织和器官的血 液供应, 使病变部位得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 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 减少颅脑损伤后遗症的 发生, 吸收效果好, 疗效显著, 无毒副作用及临床不良反应, 经临床验证对气虚血瘀型颅脑 损伤后遗症治愈率较高。 说 明 书 8/8 页 10 CN 106963851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