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红薯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晒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具有抗癌、抗氧化作用,能拮抗有害重金属、能够调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与利用,能调节蛋白质的合成的作用,由于人体内不存在长期贮藏晒的器官,机体所需的晒应该不断从饮食中得到足够量的晒,晒浓度的平衡对许多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和促进作用。
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四十多种疾病都与人体缺晒有关,如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白内障、1夷脏疾病、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症状,缺晒,就很容易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易患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肾癌、前列腺癌、膀肮癌、宫颈癌、白血病等:易引发铅、呻、铺等重金属中毒症状,能引发近视、白内障、视网膜病、眼底疾病、老年黄斑变性等疾病:能引发蛋白质能量缺乏性营养不良,染色体损害等:会使骨略肌萎缩和呈灰白色条纹,发生心肌受损,心肌细胞致密性变化,脂质增多,钙质沉积,导致疾病发生。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意识到缺晒的危害,所以各种补晒保健品大量产生,但是,对于越来越追求健康的现代人,人们非常希望通过食补来代替药补。
红薯又名甘薯、山芋,属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旱地作物。在过去粮食供求紧张时期,不少地方是“一季红薯半年粮”,其为解决温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农业的发展,对红薯的认识又有新的飞跃。发展红薯生产既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益的需要,也是改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红薯含有蛋白质、磷、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每500克红薯约可产热能635千卡,含蛋白质11.5克、糖14.5克、脂肪1克、磷100毫克、钙90毫克、铁2克,胡萝卜素0.5毫克,另含有维生B1、B2、C与尼克酸、亚油酸等。其中维生素B1、B2的含量分别比大米高6倍和3倍。特别是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大米、面粉恰恰缺乏赖氨酸。并且,红薯还具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因此,近几年来,红薯在国际、国内市场十分走俏,市场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在种植一种富硒红薯是一条有效的富硒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富硒红薯的种植方法。本发明从根部和叶部都施用富硒肥料,供红薯吸收利用,使得红薯中有机硒含量在23.1μg/kg左右,达到富硒的效果,并且该种植方法简单易推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富硒红薯的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对土壤进行硒含量测定,接着深耕一次,再添加基肥和富硒肥料,然后再深耕一次,将基肥和富硒肥料与土壤混合后,将土地耕出多条30-50cm高的地垄,在地垄上挖出,施加的基肥和富硒肥料的量分别为80-100kg/亩、20-30kg/亩;
其中,基肥为氮磷钾含量比为15:15:15的复合肥;
其中,富硒肥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制成:麦麸5-10份、壶瓶碎米荠5-10份、富硒酵母0.5-1份、糖蜜0.05-0.08份、黄花1-5份、苜蓿3-8份、黄芪1-3份、山药皮1-5份;
(2)育种:将大小适中、无缺口的红薯种放入质量浓度为15-25%的盐水中浸泡28-48h,浸泡的温度为25-28℃,然后进行大棚育种;
(3)定植种苗:将育种得到种苗的苗长至10-15cm,开始摘取种苗移植至步骤(1)的地垄上,地垄上间隔30-40cm定植一株种苗;
(4)田间管理:定植3个月后开始追施叶面肥,每亩喷200-250kg,并且每间隔20天喷施一次;
(5)采收:在定植后的第五个月后开始采收红薯,在采收前20天不喷施叶面肥。
在本发明中,进一步说明,所述叶面肥为富硒叶面肥;所述富硒叶面肥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原料制成:蛋氨酸螯合硒3-5份、腐殖酸1-3份、萘乙酸钠1-3份、淀粉胶1-2份、芸苔素内酯1-2份、食用菌下脚料1-3份、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5-8份、水100-500份。
进一步的,所述富硒叶面肥是由下方法制备而得:
S1、按照重量份数计,称取原料;
S2、将食用菌下脚料洗净、烘干后粉碎,过100目筛,然后与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再放入等体积的水中,放在紫光灯下照射2-4h,最后过滤取上清液,待用;
S3、将蛋氨酸螯合硒、萘乙酸钠、淀粉胶、芸苔素内酯、步骤(1)得到的上清液、余量的水混合即可得到富硒叶面肥。
进一步说明,所述富硒肥料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A、将山药皮、黄花、苜蓿、黄芪、壶瓶碎米荠粉碎,过10目筛,得到混合料;B、将混合料与麦麸、富硒酵母、糖蜜混合,建堆发酵;
C、发酵22-25天后,烘干、粉碎、过100目筛,即可得到富硒肥料。
进一步说明,所述山药皮、黄花、苜蓿、黄芪、壶瓶碎米荠均为干料。
进一步说明,所述发酵的温度控制在35-38℃。
进一步说明,所述烘干参数是:温度为35-38℃;烘干后的含水率小于8%。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种植方法简单易操作,主要从种植期间,施加富硒肥料和叶面肥促进红薯吸收硒元素,使得红薯中含有的有机硒达到23.1μg/kg左右,相比没有使用本发明的富硒肥料和叶面肥的种植方法得到的红薯有机硒为5.2μg/kg左右,两者有显著的差异,硒含量提升了4倍左右。
2、本发明中的富硒肥料利用的是富含有大量硒元素的植物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能够将植物中的硒元素释放,释放的硒元素将更好的被植物根系所吸收。第二:利用的原料中,山药皮中含有较多的皂甙物质具有调节免疫等有益的作用,植物吸收利用后储存,在食用后,能够被动物吸收利用;壶瓶碎米荠中富含有硒元素,能增加硒元素含量被植物吸收利用;黄花、苜蓿、黄芪既是含有大量的纤维蛋白和有机物,又含有一些成分具有抗菌作用,每种物质含有的抗菌成分不同,抗菌成分的种类不同,抗菌成分含量的多少不同,所以起到抗菌的作用机理不同,抗菌的种类不同,当这些物质综合后,被植物综合吸收利用,能够综合利用抵抗不同类型的病菌,三种物质中含有的抗菌成分,能相互激发较弱的抗菌部,充分起到加强抗菌的作用,红薯吸收后,发生病害的几率大大降低。
3、本发明中的富硒叶面肥,食用菌下脚料中含有大量的硒元素,经过与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后,用紫外光进行辐射提取,得到富含硒元素的提取液,萘乙酸钠、芸苔素内酯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腐殖酸与蛋氨酸螯合硒都能够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淀粉胶与芸苔素内酯混合能增加叶面肥在植物叶片上的粘着力和扩展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富硒叶面肥是由下方法制备而得:
S1、按照重量份数计,称取原料,蛋氨酸螯合硒3份、腐殖酸1份、萘乙酸钠1份、淀粉胶1份、芸苔素内酯1份、食用菌下脚料1份、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5份、水100份;
S2、将食用菌下脚料洗净、烘干后粉碎,过100目筛,然后与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再放入等体积的水中,放在紫光灯下照射2h,最后过滤取上清液,待用;
S3、将蛋氨酸螯合硒、萘乙酸钠、淀粉胶、芸苔素内酯、步骤(1)得到的上清液、余量的水混合即可得到富硒叶面肥。
2.富硒肥料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A、麦麸5份、壶瓶碎米荠5份、富硒酵母0.5份、糖蜜0.05份、黄花1份、苜蓿3份、黄芪1份、山药皮1份;其中,山药皮、黄花、苜蓿、黄芪、壶瓶碎米荠均为干料;
B、将山药皮、黄花、苜蓿、黄芪、壶瓶碎米荠粉碎,过10目筛,得到混合料;
C、将混合料与麦麸、富硒酵母、糖蜜混合,建堆温度控制在35℃进行发酵;
D、发酵22天后,于温度为35℃进行烘干至物料的含水率小于8%、粉碎、过100目筛,即可得到富硒肥料。
3.将制备得到的富硒肥料、富硒叶面肥用于种植富硒红薯上,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对土壤进行硒含量测定,接着深耕一次,再添加基肥和富硒肥料,然后再深耕一次,将基肥和富硒肥料与土壤混合后,将土地耕出多条30cm高的地垄,在地垄上挖出,施加的基肥和富硒肥料的量分别为80kg/亩、20kg/亩;
其中,基肥为氮磷钾含量比为15:15:15的复合肥;
(2)育种:将大小适中、无缺口的红薯种放入质量浓度为15%的盐水中浸泡28h,浸泡的温度为25℃,然后进行大棚育种;
(3)定植种苗:将育种得到种苗的苗长至10cm,开始摘取种苗移植至步骤(1)的地垄上,地垄上间隔30cm定植一株种苗;
(4)田间管理:定植3个月后开始追施叶面肥,每亩喷200kg,并且每间隔20天喷施一次;
(5)采收:在定植后的第五个月后开始采收红薯,在采收前20天不喷施叶面肥。
实施例2:
1.富硒叶面肥是由下方法制备而得:
S1、按照重量份数计,称取原料,蛋氨酸螯合硒5份、腐殖酸3份、萘乙酸钠3份、淀粉胶2份、芸苔素内酯2份、食用菌下脚料3份、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8份、水500份;
S2、将食用菌下脚料洗净、烘干后粉碎,过100目筛,然后与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再放入等体积的水中,放在紫光灯下照射4h,最后过滤取上清液,待用;
S3、将蛋氨酸螯合硒、萘乙酸钠、淀粉胶、芸苔素内酯、步骤(1)得到的上清液、余量的水混合即可得到富硒叶面肥。
2.富硒肥料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A、麦麸10份、壶瓶碎米荠10份、富硒酵母1份、糖蜜0.08份、黄花5份、苜蓿8份、黄芪3份、山药皮5份;其中,山药皮、黄花、苜蓿、黄芪、壶瓶碎米荠均为干料;
B、将山药皮、黄花、苜蓿、黄芪、壶瓶碎米荠粉碎,过10目筛,得到混合料;
C、将混合料与麦麸、富硒酵母、糖蜜混合,建堆温度控制在38℃进行发酵;
D、发酵25天后,于温度为38℃进行烘干至物料的含水率小于8%、粉碎、过100目筛,即可得到富硒肥料。
3.将制备得到的富硒肥料、富硒叶面肥用于种植富硒红薯上,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对土壤进行硒含量测定,接着深耕一次,再添加基肥和富硒肥料,然后再深耕一次,将基肥和富硒肥料与土壤混合后,将土地耕出多条50cm高的地垄,在地垄上挖出,施加的基肥和富硒肥料的量分别为100kg/亩、30kg/亩;
其中,基肥为氮磷钾含量比为15:15:15的复合肥;
(2)育种:将大小适中、无缺口的红薯种放入质量浓度为25%的盐水中浸泡48h,浸泡的温度为28℃,然后进行大棚育种;
(3)定植种苗:将育种得到种苗的苗长至15cm,开始摘取种苗移植至步骤(1)的地垄上,地垄上间隔40cm定植一株种苗;
(4)田间管理:定植3个月后开始追施叶面肥,每亩喷250kg,并且每间隔20天喷施一次;
(5)采收:在定植后的第五个月后开始采收红薯,在采收前20天不喷施叶面肥。
实施例3:
1.富硒叶面肥是由下方法制备而得:
S1、按照重量份数计,称取原料,蛋氨酸螯合硒4份、腐殖酸2份、萘乙酸钠2份、淀粉胶1.2份、芸苔素内酯1.5份、食用菌下脚料2份、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6份、水350份;
S2、将食用菌下脚料洗净、烘干后粉碎,过100目筛,然后与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再放入等体积的水中,放在紫光灯下照射3h,最后过滤取上清液,待用;
S3、将蛋氨酸螯合硒、萘乙酸钠、淀粉胶、芸苔素内酯、步骤(1)得到的上清液、余量的水混合即可得到富硒叶面肥。
2.富硒肥料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A、麦麸6份、壶瓶碎米荠8份、富硒酵母0.7份、糖蜜0.07份、黄花3份、苜蓿5份、黄芪2份、山药皮3份;其中,山药皮、黄花、苜蓿、黄芪、壶瓶碎米荠均为干料;
B、将山药皮、黄花、苜蓿、黄芪、壶瓶碎米荠粉碎,过10目筛,得到混合料;
C、将混合料与麦麸、富硒酵母、糖蜜混合,建堆温度控制在37℃进行发酵;
D、发酵23天后,于温度为36℃进行烘干至物料的含水率小于8%、粉碎、过100目筛,即可得到富硒肥料。
3.将制备得到的富硒肥料、富硒叶面肥用于种植富硒红薯上,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对土壤进行硒含量测定,接着深耕一次,再添加基肥和富硒肥料,然后再深耕一次,将基肥和富硒肥料与土壤混合后,将土地耕出多条40cm高的地垄,在地垄上挖出,施加的基肥和富硒肥料的量分别为90kg/亩、25kg/亩;
其中,基肥为氮磷钾含量比为15:15:15的复合肥;
(2)育种:将大小适中、无缺口的红薯种放入质量浓度为20%的盐水中浸泡32h,浸泡的温度为27℃,然后进行大棚育种;
(3)定植种苗:将育种得到种苗的苗长至12cm,开始摘取种苗移植至步骤(1)的地垄上,地垄上间隔35cm定植一株种苗;
(4)田间管理:定植3个月后开始追施叶面肥,每亩喷225kg,并且每间隔20天喷施一次;
(5)采收:在定植后的第五个月后开始采收红薯,在采收前20天不喷施叶面肥。
实施例4:
原料、种植方法和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点是未添加苜蓿。
实施例5:
原料、种植方法和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点是未添加黄芪。
实施例6:
原料、种植方法和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点是未添加黄芪、苜蓿。
实施例7:
原料、种植方法和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点是施用的叶面肥是新瑞康姆稀释度为1000倍施用。
效果验证:以实施例1-7的种植方法各进行种植一亩的红薯,位于陆川某某农园,海拔和土质肥力相近,其他的田间管理相同,从种植到采收,经过如下检测和统计,具体见下表:
表1
由以上的表格可知,使用本申请的种植方法得到的红薯有机硒含量明显比没有使用本申请的富硒肥料和富硒叶面肥高,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使用本申请的叶面肥还有很好的抗菌能力,还具有很好的扩展力和粘合力,能更好的吸附在红薯苗的叶片上,这样能更好的被红薯所吸收,促进红薯能充分吸收硒元素。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