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发光装置的电子设备,特别是便携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以便携电话或电子记事本等为代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上,一方面除了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外,还要求具有收发电子信件、识别声音、通过小型摄像机摄取图像等各种各样的功能,另一方面,对于体积小重量轻的用户需求也依然根深蒂固。为此,将电路规模或存储器容量更大的IC更多地搭载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有限的容积内的必要性就很迫切。为了确保容纳IC的空间谋求高功能化,同时为了使便携电子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如何将搭载的平板显示器做轻做薄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例如,被便携式电子设备比较多地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场合,由于透过型元件必须要有光源或导光片等,妨碍了设备的厚度薄和重量轻。并且,利用外部光的反射型,在较暗的地方较难识别图像,无论何种地点都可以使用的便携电子设备地优点就不能得到完全的发挥。因此,近年来将发光元件做为显示元件使用的发光装置向便携电子设备的搭载正在被研讨并被实用。由于发光元件自身可以发光,这就与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不同,在没有设置光源的较暗的地方也可以显示清晰的图像。所以,可以省去使用光源或导光片等背光用部件,可以实现显示装置的厚度薄和重量轻。
【发明内容】
通过使用发光装置,可以向便携电子设备的高功能化,体积小和重量轻迈进,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如何可以将显示画面大型化的课题。这里面的一个原因就是,伴随着便携电子设备的高功能化,必须显示更多的信息。此外,可以将显示文字的尺寸变大的面向年长者的便携电子设备的需求随着高龄人群的增加而扩大也成为了加速画面大型化的理由。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是提供一种可在谋求重量轻、体积小的同时实现画面大型化的电子设备,特别是便携电子设备。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取以下手段。使用从发光装置的两面都发出由发光元件的光的结构,使可以显示图像的区域在表面和背面合在一起变成2倍。而且在两面进行互不相同的图像显示的时候,交替输入对应于两画面的视频信号。通过使用这样的在两面上都可以进行显示的发光装置,在实现发光装置的体积小重量轻的同时,也可以扩大可显示图像的区域。
另外,发光装置含有发光元件被密封状态的发光面板和在该面板安装有包含控制器的IC等的状态的模块。
在上述发光装置的至少一个画面上进行全彩图像的显示。具体说来,通过在各象素使用白色发光的发光元件,使发光元件发出的光通过彩色滤光片,得到全彩的图像。借助彩色滤光片进行全彩显示是通过液晶显示装置被确立的现有技术,有很容易将其转用至发光装置的优点。而且,与使用分别对应于三原色的发光元件进行全彩化的方式相比,也有不需要通过荫罩将场致发光材料精细地涂抹,亮度的经时变化所有的颜色一律相同的优点。也没有类似通过由荧光材料构成的色变换材料(CCM)将蓝色的光转换成绿色或红色的CCM方式那样,由色变换效率低下引起的红色纯度降低,或由于色变换材料本身是荧光体,太阳光等外部光引起象素发光,使得对比度下降的问题。
在使用白色发光的发光元件的场合下,通过仅在一个画面上设置彩色滤光片,就可以实现在一个画面显示全彩图像,在另一个画面显示单色图像。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他的全彩显示方式相比,用于显示单色的象素数可以变成3倍。另外,由于彩色滤光片的透过率因颜色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存在通过彩色滤光片而得到的发光元件的亮度因颜色的不同而分布不规则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为了补正颜色按颜色不同改变向发光元件施加的电压,由于在施加电压最高的发光元件处容易促使劣化,在施加电压最低的发光元件处可以抑制劣化,所以随着发光时间的经过亮度就容易变得不规则分布。因此本发明,在设有彩色滤光片的面的反面进行单色图像的显示的场合,使用施加电压最低的发光元件显示图像。通过上述结构,由施加电压不同引起的发光元件的劣化的不规则分布就可以得到抑制。
可是,使用多晶硅的TFT有由于发生在结晶粒边界的缺陷而容易发生对其特性发生不规则分布的问题。一旦TFT的阈值电压分布得不规则,流动电流通过该TFT被控制的发光元件的亮度也变得分布得不规则。并且,伴随场致发光材料的劣化而来的是,发光元件的亮度降低的问题。例如,即使供给发光元件的电流是一定的,一旦场致发光材料劣化则亮度就会降低。而且由于该劣化的程度依赖于发光时间或流动电流的大小,所以一旦根据显示图像每个象素的灰度不同,则会产生各象素的发光元件的劣化的差异,亮度也分布得不规则。
通过使对供给发光元件的电流值进行控制的晶体管在饱和区域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伴随场致发光层的劣化而来的亮度的降低。但是,由于饱和区域的漏极电流,对应于栅极和源极间电压Vgs的微小变化,也会对流动电流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注意在发光元件发光期间使该栅极和源极间电压Vgs不要发生变化。为此,有必要增大设置在该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间的电容元件的容量,或将对向象素输入的视频信号进行控制的晶体管的截止电流抑制到一个较低水平。并且,还有伴随其他晶体管的开关或信号线、扫描线的电位变化等而来的、对供给发光元件的电流值进行控制的晶体管的Vgs发生变化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起因于附在该晶体管的栅极的寄生电容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除了上述手段,还可以在发光装置中使用如下所示的象素结构。
首先,除了用于向发光元件提供电流的晶体管(驱动用晶体管)之外,还将作为开关元件起作用的晶体管(电流控制用晶体管)与驱动用晶体管串联连接。而且,保持驱动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固定,使驱动用晶体管在饱和区域工作并总是处于电流流动状态。并且,使电流控制用晶体管在线形区域工作,并向电流控制用晶体管的栅极输入视频信号。
由于电流控制用晶体管在线形区域工作,该源极和漏极间的电压(漏极电压)Vds对于加在发光元件上的电压Vel来说是非常小的,栅极和源极间的电压(栅极电压)Vgs的微小变化也不会影响流向发光元件的电流。而且由于驱动用晶体管在饱和区域工作,所以漏极电流不会根据漏极电压Vds发生变化,只会由Vgs来决定。也就是说,电流控制用晶体管仅仅选择是否向发光元件提供电流,流向发光元件的电流的值是通过在饱和区域工作的驱动用晶体管来决定的。所以,即使不增大设置在上述电流控制用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间的电容元件的容量,或不将对向象素输入视频信号进行控制的晶体管的截止电流抑制到一个较低水平,也不会影响流向发光元件的电流。并且,流向发光元件的电流也不会受到附在电流控制用晶体管的栅极的寄生电容的影响。为此,可以减少不规则分布的成因,大大地提高画质。并且,通过使驱动用晶体管在饱和区域工作,即使伴随发光元件的劣化而来的不是Vel变大而是Vds变小,漏极电流的值也会保持在一个比较恒定的水平。所以,即使发光元件发生了劣化也可以抑制亮度的降低。并且,由于将对向象素输入视频信号进行控制的晶体管的截止电流抑制到一个较低水平,所以不对加工过程实施最优化也是可以的,因此,可以简化晶体管的制作过程,而且对削减成本提高成品率大有裨益。
并且,可以使驱动用晶体管的L长于W,电流控制用晶体管的L或者和W一样长或者比W短一些。更理想的是,驱动用晶体管的L和W之比大于5。根据上述结构,可以抑制起因于驱动用晶体管特性差异的象素间发光元件的亮度的不规则分布。
另外,本发明的发光装置所使用的晶体管,既可以是使用单晶硅形成的晶体管,也可以是使用SO1的晶体管,还可以是使用多晶硅或非晶体硅的薄膜晶体管,或者是使用有机半导体的晶体管,再或者是使用纳米碳管的晶体管。并且,设在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象素的晶体管,可以是单栅极结构,也可以是双栅极结构或有2个以上的栅电极的多栅极结构。
本发明中通过使用在两面都可以进行显示的发光装置,可以在谋求发光装置重量轻、体积小的同时还可以扩大可显示图像的区域。并且,借助彩色滤光片进行全彩显示是通过液晶显示装置被确立的现有技术,有很容易将其转用至发光装置的优点。而且,使用与分别对应于三原色的发光元件进行全彩化的方式相比,也有不需要通过荫罩将场致发光材料精细地涂抹,亮度的经时变化所有的颜色一律相同的优点。也没有类似通过由荧光材料构成的色变换材料(CCM)将蓝色的光转换成绿色或红色的CCM方式那样,由色变换效率低下引起的红色纯度降低,以及由于色变换材料本身是荧光体,太阳光等外部光引起象素发光,使得对比度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1B是表示发光装置的截面结构的附图;
图2A、2B是表示使用了偏振光片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的附图;
图3A、3B是表示使用了液晶面板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的附图;
图4A、4B是发光装置的象素的电路图;
图5A~5C是表示发光元件的截面结构的附图;
图6A、6B是发光装置的象素的电路图;
图7是表示发光装置的象素的截面结构的附图;
图8A、8B是表示发光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9A~9C是表示扫描方向的转换的附图;
图10是信号线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11是信号线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12是扫描线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13A、13B是表示便携电话所具有的发光装置的模块的结构的附图;
图14是使用了有可挠性衬底的发光面板的附图;
图15A~15C是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参照附图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可能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实施,本领域人员可以很容易的将其理解为是通过对这些方式及其说明进行种种变换而得到的,而不是在本发明的宗旨及其范围之外的。因此,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仅限定在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中。
实施方式1
使用图1A、1B来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A表示本发明发光装置的截面结构的一种方式。图1A所示的本发明发光装置有在各象素都有发光元件的发光面板101、将该发光面板101夹在其间的2个彩色滤光片102和103、以及将发光面板101及彩色滤光片102和103夹在其间的2个偏振光片104和105。
发光面板101,如白色箭头所示,有发光元件的光从两面发出的结构,具体是每个发光元件将有使光透过的性质(透光性)的电极作为阳极和阴极使用。并且,发光元件的特征是,该发光的颜色是白色。在从发光面板101的两面分别发出的光中,在彩色滤波片102、103处有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穿过,进而在偏振光片104、105处仅有特定偏转成分的光穿过。
穿过偏振光片104、105偏转角度彼此不同,更理想的是按照偏转角度相差90度来配备,防止外部光穿过发光面板。图2A表示未设偏振光片时,穿过发光面板201的外部光的方向。并且,图2B表示,在偏转角度不同的2个偏振光片202、203将发光面板201夹在其间时,由发光面板201发出的光的方向。
如图2A所示未设偏振光片的场合,发光面板201所有的发光元件的阳极和阴极都有透光性。所以,由于外部光穿过发光面板201,所以人眼可以透着看到发光面板201的对面侧。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设有偏振光片202、203的场合,外部光只穿过2个偏振光片202、203的一个。所以,可以防止透着看到发光面板201的对面侧,可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但是从发光面板201发出的光,由于在偏振光片202、203处分别有各自特定的偏转成分穿过,所以可以从两面得到光。
图1B表示本发明发光装置的截面结构的与图1A不同的一种方式。图1B所示的本发明的发光装置有在各象素都有发光元件的发光面板111、将该发光面板111夹在其间的2个彩色滤光片112和113、以及将发光面板111及彩色滤光片112和113夹在其间的2个液晶面板114和115。
发光面板111,和图1A一样,有发光元件的光从两面发出的结构,具体是每个发光元件将有透光性的电极作为阳极和阴极使用。并且,发光元件的特征是,该发光的颜色是白色。在从发光面板111的两面分别发出的光中,在彩色滤波片112、113处有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穿过,进而在液晶面板114、115处光仅穿过一面。
液晶面板114、115有象素电极、对置电极、以及设在象素电极和对置电极之间的液晶,并且除此之外还有偏振光片等。液晶面板114、115,通过向象素电极和对置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来控制光的透过率。而且,2个液晶面板114、115控制其驱动以使其中一个有光穿过时另一个不能有光穿过。借助上述结构,可以防止外部光穿过发光面板111。
另外,在图1A、图1B,虽然设有和发光面板101、111不同的彩色滤波片,在发光面板的内部设有作为彩色滤光片发挥作用的膜也是可以的。
图3A表示,在将发光面板301夹在其间的2个液晶面板302、303之中,在液晶面板302处让光穿过的发光装置的状况。并且图3B表示,在将发光面板301夹在其间的2个液晶面板302、303之中,在液晶面板303处让光穿过的发光装置的状况。
如图3A、图3B所示,液晶面板302、302会驱动在其中一个有光穿过时,另一个会屏蔽光。所以,由发光面板301的发光元件304发出的光,会如各自的白色箭头所示,只穿过一面。借助上述结构,通过有外部光穿过,可以防止人眼透着看到发光面板301的对面侧,可以提高对比度。并且,与液晶面板302、303的透过率的交替同步进行视频信号的交替也是可以的。具体地说,不论光穿过的是哪个液晶面板,但一定要将有光穿过侧的图象信息的视频信号输入到发光面板301。借助上述结构,就可以在发光面板301的两面并行显示不同图像。
另外,图1A、图1B中的任一一种场合,都在发光面板的两面设有彩色滤波片,但仅设在一面也是可以的。在这种情况下,发光面板未设彩色滤波片的一面显示单色图像。显示全彩的场合下,要用例如对应于红(R)、绿(G),蓝(B)三原色的3个象素来表现混合色,单彩显示的场合下,由于不是彩色所以基本上可以用1个象素来进行显示。但是使用分别对应于三原色的发光元件进行全彩化的方式或CCM方式,都不能用一个象素来表现无彩色。因此这两种方式,和进行全彩显示的面一样,即使是进行单色显示的面也要将3个象素作为一个单位来显示图像。另一方面,本发明由于使用了白色发光的发光元件,借助在其中一面不设彩色滤光片,可以通过一个象素进行单色的显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面板可以是有源矩阵型,也可以是无源矩阵型。
本实施方式所示的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由于可以在发光面板的两面显示图像,所以可以在谋求发光装置重量轻、体积小的同时扩大可以显示图像的区域。本发明的结构对于以体积小重量轻为重点的便携电子设备特别有效。
实施方式2
图4A表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象素的一种方式。如图4A所示的象素有发光元件401、作为用于控制向象素输入视频信号的开关元件使用的晶体管(开关用晶体管)402、控制流向发光元件401的电流值的驱动用晶体管403、选择是否向发光元件401提供电流的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进而如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在象素上设有用于保持视频信号的电位的电容元件405。
驱动用晶体管403及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的类型相同。在图4A同为p型,也可以同为n型。并且,在本发明中,驱动用晶体管403在饱和区域工作,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在线形区域工作。并且,驱动用晶体管403的沟道长度L长于沟道宽度W,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的L或者和W一样长或者比W短一些。更理想的是,驱动用晶体管403的L和W之比大于5。并且,驱动用晶体管403可以使用增强型晶体管或耗尽型晶体管。
开关用晶体管402的栅极连接到扫描线Gj(j=1~y)上。开关用晶体管402的源极和漏极一个连接到信号线Si(i=1~x)上,另一个连接到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的栅极上。驱动用晶体管403的栅极连接到第2电源线Wi(i=1~x)上。而且,为了将从第1电源线Vi(i=1~x)提供的电流作为驱动用晶体管403及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的漏极电流提供给发光元件401,驱动用晶体管403及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与第1电源线Vi(i=1~x)、发光元件401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的源极被连接到第1电源线Vi(i=1~x)上,驱动用晶体管403的漏极被连接到发光元件401的象素电极上。
另外,驱动用晶体管403的源极也可以与第1电源线Vi(i=1~x)相连,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的漏极也可以与发光元件401的象素电极相连。这种情况下,驱动用晶体管403是耗尽型晶体管。
发光元件401是由阳极、阴极、以及设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场致发光层构成。如图4A,当阳极和驱动用晶体管403连接时,阳极是象素电极,阴极是对置电极。为了向发光元件401提供正向偏置的电流,在发光元件401的对置电极和第1电源线Vi(i=1~x)的每个设有电位差。
电容元件405所有的2个电极,一个与第1电源线Vi(i=1~x)连接,另一个与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的栅极连接。电容元件405是在开关用晶体管402是非选择状态(截止状态)时,为了保持电容元件405的电极间的电位差而被设置的。另外,虽然图4A表示的是设有电容元件405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即使未设电容元件405也是可行的。
在图4A中,驱动用晶体管403及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为p沟道型晶体管,驱动用晶体管403的漏极和发光元件401的阳极相连。与之相反,如果驱动用晶体管403及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为n沟道型晶体管,那么驱动用晶体管403的源极就和发光元件401的阴极相连。这种情况下,发光元件401的阴极是象素电极,阳极是对置电极。
下面,说明如图4A所示的象素的驱动方法。如图4A所示的象素的工作,可以分为写入期间和保持期间来说明。首先在写入期间,一旦扫描线Gj(j=1~y)被选择,栅极与扫描线Gj(j=1~y)连接的开关用晶体管402就变为导通。于是,输入到信号线S1~Sx的视频信号,就介由开关用晶体管402输入给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的栅极。另外,驱动用晶体管403为了让栅极和第1电源线Vi(i=1~x)连接,总是处于导通状态。
由视频信号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变为导通的场合,电流介由第1电源线Vi(i=1~x)提供给发光元件401。此时,由于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在线形区域工作,流向发光元件401的电流,就由在饱和区域工作的驱动用晶体管403和发光元件401的电压电流特性决定。于是,发光元件401用与被提供的电流相称的亮度发光。并且,在由视频信号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变为截止的场合里,不向发光元件401提供电流,发光元件401不发光。
在保持期间,通过控制扫描线Gj(j=1~y)的电位,将开关用晶体管402截止,保持写入期间写入的视频信号的电位。在写入期间将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变为导通的视频信号被输入时,由于该视频信号的电位通过电容元件405被保持,所以供给发光元件401的电流被维持。与之相反,在写入期间将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变为截止的视频信号被输入时,由于该视频信号的电位通过电容元件405被保持,所以不给发光元件401提供电流。
由于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在线形区域工作,该源极和漏极间电压(漏极电压)Vds对于加在发光元件上的电压Vel来说是非常小的,栅极和源极间电压(栅极电压)ygs的微小变化也不会对流向发光元件401的电流有影响。而且由于驱动用晶体管403在饱和区域工作,所以漏极电流不会根据漏极电压Vds发生变化,只会由Vgs来决定。为此,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仅仅选择是否向发光元件401提供电流,流向发光元件401的电流的值是通过在饱和区域工作的驱动用晶体管403来决定的。所以,即使不增大设置在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04的栅极和源极间的电容元件405的容量,或不将开关用晶体管402的截止电流抑制到一个较低水平,也可以抑制流向发光元件401的电流的变化。并且,通过使驱动用晶体管403在饱和区域工作,即使是伴随发光元件401的劣化而来的不是Vel变大而是Vds变小,漏极电流的值也会保持在一个比较恒定的水平。所以,即使发光元件401发生了劣化也可以抑制亮度的降低。
并且,驱动用晶体管的L长于W,电流控制用晶体管的L或者和W一样长或者比W短一些。更理想的是,驱动用晶体管的L和W之比大于5。根据上述结构,起因于驱动用晶体管特性差异,可以抑制象素间发光元件的亮度的不规则分布。
另外为了谋求白平衡,驱动用晶体管403的栅极的电位,可以按照R、G、B中的每一个来改变。并且在驱动用晶体管403的栅极的电位在全部的象素处都一样也可行的场合下,即使是与扫描线并列形成第2电源线,共享扫描线的象素也共享第2电源线也是可以的。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具有的象素的与图4A不同的方式。
如图4B所示的象素有发光元件411、开关用晶体管412、驱动用晶体管413、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14、以及用来去除写入的视频信号的电位的晶体管(去除用晶体管)416。除上述元件外,在象素上设有电容元件415也是可以的。驱动用晶体管413及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14的类型相同。在本发明中,驱动用晶体管413在饱和区域工作,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14在线形区域工作。并且,驱动用晶体管413的L长于W,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14的L或者和W一样长或者比W短一些。更理想的是,驱动用晶体管413的L和W之比大于5。
并且,驱动用晶体管413可以使用增强型晶体管或耗尽型晶体管。
开关用晶体管412的栅极连接到第1扫描线Gaj(j=1~y)。开关用晶体管412的源极和漏极一个连接到信号线Si(i=1~x),另一个连接到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14的栅极上。并且,去除用晶体管416的栅极连接到第2扫描线Gbj(j=1~y),源极和漏极一个连接到第1电源线Vi(i=1~x),另一个连接到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14的栅极上。驱动用晶体管413的栅极连接到第2电源线Wi(i=1~x)上。而且,为了将从第1电源线Vi(i=1~x)提供的电流作为驱动用晶体管413及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14的漏极电流提供给发光元件411,驱动用晶体管413及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14与第1电源线Vi(i=1~x)、发光元件411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14的源极被连接到第1电源线Vi(i=1~x)上,驱动用晶体管413的漏极被连接到发光元件411的象素电极上。另外,驱动用晶体管413的源极也可以与第1电源线Vi(i=1~x)相连,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14的漏极也可以与发光元件411的象素电极相连。
发光元件411是由阳极、阴极、以及设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场致发光层构成。如图4B,当阳极和驱动用晶体管413连接时,阳极是象素电极,阴极是对置电极。为使向发光元件411提供正向偏置的电流,在发光元件411的对置电极和第1电源线Vi(i=1~x)的每个设有电位差。
电容元件415所有的2个电极,一个与第1电源线Vi(i=1~x)连接,另一个与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14的栅极连接。
在图4B中,驱动用晶体管413及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14为p沟道型晶体管,驱动用晶体管413的漏极和发光元件411的阳极相连。与之相反,如果驱动用晶体管413及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14为n沟道型晶体管,那么驱动用晶体管413的源极就和发光元件411的阴极相连。这种情况下,发光元件411的阴极是象素电极,阳极是对置电极。
如图4B所示的象素的工作,可以分为写入期间、保持期间、去除期间来说明。在写入期间和保持期间的开关用晶体管412、驱动用晶体管413及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14的工作和图4A一样。
在去除期间,第2扫描线Gbj(j=1~y)被选择去除用晶体管416变为导通,第1电源线V1~Vx的电位介由去除用晶体管416提供给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14的栅极。所以,由于电流控制用晶体管414变为截止,可以达到强制不向发光元件411提供电流的状态。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将说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使用的发光元件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在图5A模式化地表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所有的发光元件的截面结构。作为元件的结构,在用透明导电膜ITO形成的阳极501上顺序层叠有作为空穴注入层502的酞菁铜(CuPc)、作为第一发光层503的4,4’-bis[N-(1-naphtyl)-N-phenyl-amino]-biphenyl(简称α-NPD)、作为第二发光层504的客体材料的4,4’-N,N’-dicarbazole-biphenyl(简称CBP)和主体材料的Pt(ppy)acac、作为电子传送层505的BCP、作为电子注入层506的CaF2、由Al构成的阴极507。另外,Pt(ppy)acac如下面的结构式1所示。
结构式1
本发明由于阴极507使用的膜厚是光可以穿过程度的很薄的厚度,具体厚度为20nm程度,所以可以实现两面发光。
如图5A所示的发光元件的第二发光层504,磷光材料CBP作为客体材料以10wt%以上的浓度分散在主体材料Pt(ppy)acac中,并且共同发出来自磷光材料的磷光发光和来自磷光材料的准分子状态的发光。具体说来,磷光材料在500nm以上700nm以下的区域中表示出有2个以上的峰值的发光,且,理想的是上述2个以上的峰值中的一个是准分子发光。而且,第一发光层503呈现的蓝色发光的发光光谱的最大峰值位于400nm以上500nm以下的区域,该蓝色发光通过和第二发光层发出的光混合,可以得到色纯度更靠近0的白色光。并且,由于仅使用一种涂料,所以即使是在电流密度发生变化时,或者连续驱动时,发光光谱的形状也不会发生变化,可以提供稳定的白色光。另外,第一发光层采用发光光谱的最大峰值位于400nm以上500nm以下的区域的、呈现蓝色发光的客体材料分散在主体材料中的结构也是可以的。
接下来的图5B模式化地表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所有的发光元件的与图5A不同的截面结构。作为元件的结构,在用透明导电膜ITO形成的阳极511上顺序层叠有作为空穴注入层512的聚噻吩(polythiophene)、空穴传送层513的N,N′-bis(3-methylphen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简称TPD)、作为第一发光层514的客体材料的红荧烯(Rubrene)和主体材料的TPD、作为第二发光层515的客体材料的香豆素6(Coumarin-6)和主体材料的Alq3、由Al构成的阴极516。
图5B的阴极516使用的膜厚也是光可以穿过程度的很薄的厚度,具体厚度为20nm程度,所以可以实现两面发白光。
接下来的图5C模式化地表示本发明的发光装置所有的发光元件的与图5A不同的截面结构。作为元件的结构,通过透明导电膜ITO形成的阳极521上顺序层叠有作为空穴注入层522的HIM34、空穴传送层523的tetra allyl benzidine衍生物、作为第一发光层524的客体材料的naphthacene衍生物和主体材料的tetra allyl benzidine衍生物及苯基蒽(phenylanthracene)衍生物、作为第二发光层525的客体材料的styryl amino衍生物和主体材料的tetra allylbenzidine衍生物及苯基蒽衍生物、作为电子传送层526的苯基蒽衍生物、作为电子注入层527的Alq3、作为第1阴极528的Csl、作为第2阴极529的MgAg。
图5C的第1阴极528、第2阴极529的全部膜厚也是光可以穿过程度的厚度,具体厚度为20nm程度,所以可以实现两面发白光。
另外,本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层叠结构并不局限于图5A~5C所示的结构。另外,为了从阴极侧得到光,除了将膜厚减薄的方法以外,还有使用通过添加Li使功函数减小的ITO的方法。本发明所使用的发光元件,只要是从阳极侧和阴极侧两侧都可以发光的结构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对实施方式1所示的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象素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6A表示本实施例的象素的电路图。图6A中,601是开关用晶体管。开关用晶体管601的栅极连接到扫描线Gj(j=1~y)。开关用晶体管601的源极和漏极,一个连接到信号线Si(i=1~x),另一个连接到驱动用晶体管602的栅极上。驱动用晶体管602的源极和漏极,一个连接到电源线Vi(i=1~x)上,另一个连接到发光元件603的象素电极上。
发光元件603是由阳极、阴极、以及设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场致发光层构成。当阳极和驱动用晶体管602的源极或漏极连接时,阳极是象素电极,阴极是对置电极。与之相反,当阴极和驱动用晶体管602的源极或漏极连接时,阴极是象素电极,阳极是对置电极。另外,当驱动用晶体管602的源极或漏极和发光元件603的阳极连接时,驱动用晶体管602最好是p沟道型晶体管。并且,当驱动用晶体管602的源极或漏极和发光元件603的阴极连接时,驱动用晶体管602最好是n沟道型晶体管。
发光元件603的对置电极和电源线Vi各自都有来自电源的电压。而且,对置电极和电源线的电压差保持在驱动用晶体管变为导通时向发光元件施加了正向偏置的电压的值。
电容元件604所有的2个电极,一个与电源线Vi连接,另一个与驱动用晶体管602的栅极连接。电容元件604是在开关用晶体管601是非选择状态(截止状态)时,为了保持驱动用晶体管602的栅极电压而被设置的。另外,虽然图6A表示设有电容元件604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即使未设电容元件604也是可行的。
一旦根据扫描线Gj的电位而开关用晶体管601变为导通,则输入到信号线Si的视频信号的电位就被提供到驱动用晶体管602的栅极。根据该被输入的视频信号的电位,确定驱动用晶体管602的栅极电压(栅极和源极间电压差)。于是,借助该栅极电压流动的驱动用晶体管602的漏极电流被提供给发光元件603,发光元件603借助被提供的电流发光。
接下来,与图6A不同的象素的结构表示在图6B上。在图6B,611是开关用晶体管。开关用晶体管611的栅极连接到第1扫描线Gaj(j=1~y)上。开关用晶体管611的源极和漏极一个连接到信号线Si(i=1~x),另一个连接到驱动用晶体管612的栅极上。去除用晶体管614的栅极连接到第2扫描线Gbj(j=1~y)上。去除用晶体管614的源极和漏极一个连接到电源线Vi(i=1~x),另一个连接到驱动用晶体管612的栅极上。驱动用晶体管612的源极和漏极一个连接到电源线Vi上、另一个连接到发光元件613所有的象素电极上。
发光元件613是由阳极、阴极、以及设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场致发光层构成。当阳极和驱动用晶体管612的源极或漏极连接时,阳极是象素电极,阴极是对置电极。与之相反,当阴极和驱动用晶体管612的源极或漏极连接时,阴极是象素电极,阳极是对置电极。当阳极是象素电极时,驱动用晶体管612最好是p沟道型晶体管。并且,当阴极是象素电极时,驱动用晶体管612最好是n沟道型晶体管。发光元件613的对置电极和电源线Vi各自都有来自电源的电压。而且,对置电极和电源线的电压差保持在驱动用晶体管变为导通时向发光元件施加了正向偏置的电压的值。
电容元件615所有的2个电极,一个与电源线Vi连接,另一个与驱动用晶体管612的栅极连接。电容元件615是在开关用晶体管611是非选择状态(截止状态)时,为了保持驱动用晶体管612的栅极电压而设置的。另外,虽然图6B表示设有电容元件615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即使未设电容元件615也是可行的。
一旦因为第1扫描线Gaj的电位开关用晶体管611变为导通,则输入到信号线Si的视频信号的电位就被提供给驱动用晶体管612的栅极。根据该被输入的视频信号的电位,确定驱动用晶体管612的栅极电压(栅极和源极间的电压差)。于是,借助该栅极电压流动的驱动用晶体管612的漏极电流被提供给发光元件613,发光元件613借助被提供的电流发光。
进而,一旦因为第2扫描线Gbj的电位去除用晶体管614变为导通,电源线Vi的电位被提供给驱动用晶体管612的栅极和源极,因此驱动用晶体管612变为截止,发光元件613的发光强制停止。
另外使用如图6A、6B所示的象素的场合,视频信号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数字的。当是数字的场合,通过控制发光元件进行发光的期间(发光期间),可以显示灰度。但是,如图5A所示的发光元件,由于即使在电流密度发生变化的场合,发光光谱的形状也不会变化,可以提供稳定的白色光,所以可以说对模拟驱动是有利的。
另外本实施例表示的结构,是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结构。并且,在图6A、6B中,虽然是通过电压输入视频信号的类型,但用于通过电流输入视频信号类型的发光装置也是可能的。
实施例3
使用图7,来对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象素的截面结构进行说明。在图7中,晶体管6001形成在衬底6000上。晶体管6001被第1层间绝缘膜6002覆盖,在第1层间绝缘膜6002上形成有,用树脂等形成的彩色滤光片6003和介由接触孔与晶体管6001电连接的布线6004。
并且为了覆盖彩色滤光片6003及布线6004,在第1层间绝缘膜6002上形成有第2层间绝缘膜6005。另外,第1层间绝缘膜6002或第2层间绝缘膜6005可以使用等离子体CVD法或溅射法,可以将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膜以单层或层叠使用。并且,可以将在氮元素的摩尔比比氧元素高的氮氧化硅膜上层叠氧元素的摩尔比比氮元素高的氮氧化硅膜的膜作为第1层间绝缘膜6002或第2层间绝缘膜6005来使用。或者作为第1层间绝缘膜6002或第2层间绝缘膜6005可以使用有机树脂膜,也可以使用含有将硅氧烷系材料作为启动材料被形成的Si-O-Si结合的绝缘膜(以下简称为硅氧烷系绝缘膜)等。硅氧烷系绝缘膜的取代基除氢外,还可以有氟、烷基、或者芳族烃中的至少一个。
在第2层间绝缘膜6005上形成有,介由接触孔与布线6004电连接的布线6006、与该布线6006电连接的阳极6007。阳极6007将第2层间绝缘膜6005夹在其间,形成在与彩色滤光片6003重叠的位置。
并且在第2层间绝缘膜6005上形成有作为隔片使用的有机树脂膜6008。有机树脂膜6008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通过重叠阳极6007和场致发光层6009以及阴极6010形成发光元件6011。场致发光层6009有单独的或含有发光层的多个层层叠的结构。另外,在有机树脂膜6008及阴极6010上,形成保护膜也是可以的。这种情况下,保护膜使用与其它绝缘膜相比,难以使水份或氧等的成为促使发光元件劣化的原因的物质透过的膜。代表性的是,理想的是使用例如DLC膜、氮化碳膜、使用RF溅射法生成的氮化硅膜等。并且,可以将上述的水份或氧等物质难以通过的膜和,与该膜相比水份或氧等物质容易通过的膜层叠,来作为保护膜使用。
并且,有机树脂膜6008,在场致发光层6009成膜前,为了去除吸附的水份或氧等,要在真空环境下加热。具体地说,在100℃~200℃,0.5~1小时程度的真空环境下进行加热处理。理想的是3×10-7Torr以下,如果可能最好是在3×10-8Torr以下。于是,在对有机树脂膜在真空环境下实施加热处理后成膜场致发光层的场合,通过在即将成膜之前保持在真空环境里,可以更加提高可靠性。
并且,关于有机树脂膜6008的开口部的端部,理想的是在部分重叠于有机树脂膜6008上而形成的场致发光层6009的该端部不开孔,并在有机树脂膜6008使其成圆弧状。具体地,描绘开口部的有机树脂膜的截面的曲线的曲率半径在0.2~2μm程度。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后来形成的场致发光层和阴极的覆盖面保持良好,可以防止阳极6007和阴极6010在形成于场致发光层6009的小孔处的短路。另外通过缓和场致发光层6009的应力,可以降低发光区域减少的被称为收缩(shrink)的不良问题,提高可靠性。
另外在图7,表示作为有机树脂膜6008使用阳型(positive)感光性的烷基树脂的例子。感光有机树脂,有光、电子、离子等的能量线曝光的部分被去除的阳型,和留有被曝光的部分的阴型。本发明即使使用阴型的有机树脂膜也是可以的。并且,有机树脂膜6008使用感光的聚酰亚胺来形成也是可以的。在有机树脂膜6008使用阴型的烷基来形成的场合,开口部的端部变为S状的截面形状。此时开口部的上端和下端的曲率半径最好是0.2~2μm。
阳极6007可以使用透明导电膜。除ITO外,使用向氧化铟混合2~20%的氧化锌(ZnO)的透明导电膜,含有ITO及氧化硅的氧化铟锡等也是可以的。图7阳极6007使用ITO。阳极6007,为了使其表面平坦化,使用CMP法、使用聚乙烯醇系的多孔体擦拭抛光也是可以的。另外,使用CMP法抛光后,也可以对阳极6007的表面进行紫外线照射、氧离子处理等。
另外阴极6010使用的膜厚是光可以穿过程度的厚度,如果是功函数小的导电膜则使用其他已知材料。例如理想的是Ca、Al、CaF、MgAg、AlLi等。另外,为了从阴极侧得到光,除了将膜厚减薄的方法以外,还有使用通过添加Li使功函数变小的ITO的方法。本发明所使用的发光元件,从阳极侧和阴极侧两侧都可以发光的结构是可以的。
另外,实际上最好在完成了图7之后,进一步,最好是为使其不暴露于外部气体而使用气密性高漏气少的保护薄膜(层叠膜、紫外线硬化树脂膜等)或透光性的覆盖材料6012进行封装(密封)。此时,覆盖材料的内部填充惰性气体,或在内部配备吸湿材料(例如氧化钡)提高OLED的可靠性。而且本发明,在覆盖材料6012上设有彩色滤光片6013。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制作方法,可以使用众所周知的方法来制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A表示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框图。图8A所示的发光装置包括具有发光元件的多个象素的象素部801、选择各象素的扫描线驱动电路802、控制向被选择象素的视频信号输入的信号线驱动电路803。
图8A的信号线驱动电路803有移位寄存器804、电平转换器805、缓存806。在移位寄存器804处,时钟信号(CLK)、启始脉冲信号(SP)、切换信号(L/R)被输入。一旦时钟信号(CLK)和启始脉冲信号(SP)被输入,则在移位寄存器804处时序(timing)信号被生成并被输入到电平转换器805。并且根据切换信号(L/R),时序信号的脉冲的出现顺序被切换。
时序信号的脉冲高度在电平转换器805处被调整并被输入到缓存806。缓存806与被输入的时序信号的脉冲同步,对视频信号(videosignal)取样,介由信号线输入到象素部801。
接下来,说明扫描线驱动电路802的结构。扫描线驱动电路802有移位寄存器807、缓存808。并且根据场合的不同可以有电平转换器。在扫描线驱动电路802处,通过时钟CLK和启始脉冲SP被输入到移位寄存器807,选择信号被生成。被生成的选择信号在缓存808处被缓冲放大,并被提供给对应的扫描线。扫描线与一条线上的象素的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而且,一条线上的象素的晶体管必须一齐变为ON,所以缓冲808使用可以有较大电流流过的部件。
另外,可以取代移位寄存器804和806,使用例如译码电路那样可以选择信号线的其它电路。
驱动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信号线驱动电路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表示的结构。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B表示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的框图。图8B所示的发光装置包括具有发光元件的多个象素的象素部811、选择各象素的扫描线驱动电路812、控制向被选择象素的视频信号输入的信号线驱动电路813。
图8B的信号线驱动电路813有移位寄存器814、锁存器A815、锁存器B816。在移位寄存器814处,时钟信号(CLK)、启始脉冲信号(SP)、切换信号(L/R)被输入。一旦时钟信号(CLK)和启始脉冲信号(SP)被输入,则在移位寄存器814处时序(timing)信号被生成。并且根据切换信号(L/R),时序信号的脉冲的出现顺序被切换。生成的时序信号被顺序输入到第1级锁存器A815。一旦时序信号被输入到锁存器A815,则与该时序信号的脉冲同步,视频信号被顺序写入锁存器A815并被保持。另外,本实施例视频信号被顺序写入锁存器A815,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结构。即使进行分割驱动也是可以的,所述分割驱动是将多级的锁存器A815分成几组,按组并行输入视频信号。此时的组的数目被称为分割数。例如将锁存器按每4级分组的场合,被称为4分割的分割驱动。
将锁存器A815的、向全级的锁存器写入视频信号到全部结束为止的时间称为线期间。实际上,存在线期间里含有在上述线期间内加入水平回描期间的期间的情况。
一旦1线期间结束,锁存信号(Latch Signal)被提供给第2级锁存器B816,与该锁存信号同步被锁存器A815保持的视频信号被一齐写入锁存器B816并被保持。在向锁存器B816送完视频信号的锁存器A815,再次与来自移位寄存器814的时序信号同步,下一次的视频信号的写入被顺序进行。在该第二回的1线期间中,被写入锁存器B816并被保持的视频信号介由信号线输入到象素部811。
另外,也可以用例如译码电路那样的可以选择信号线的别的电路来代替移位寄存器814。
驱动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信号线驱动电路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所示的结构。
实施例6
接下来,对由一面向另一面进行显示切换时扫描方向和视频信号的切换进行说明。
一般,多个象素被按照矩阵状配置的发光面板,按行选择象素,输入视频信号。按顺序将视频信号输入到被选择行的象素的驱动方法被称为点顺序驱动。并且,将视频信号同时输入到一行的全部象素的驱动方法被称为线顺序驱动。无论上述哪种驱动方法,输入给各象素的视频信号必须有和该象素对应的图象信息。
图9A表示矩阵状设在发光面板的多个象素,以及输入给各象素的图象信息(D1~D35)。而且,假定图9A所示的发光面板采用点顺序驱动,将扫描线的扫描方向作为行扫描方向并用实线箭头表示,将被输入视频信号的象素的顺序作为列扫描方向并用虚线箭头表示。
并且,图9B表示从相反面看图9A所示的发光面板的情况。图9A的列扫描方向为从左至右,与之相对,相反面的列扫描方向如图9B所示是由左至右的相反方向。因此,一行象素的视频信号输入顺序相反。
因此,切换显示画面时,要么将列扫描方向切换至相反方向,要么和列扫描方向一致将视频信号所有的图象信息左右互换,总之必须采用上述的一种方法。
另外,将图象信息左右互换进行切换的场合,可以将驱动电路的结构简化。并且,将列扫描方向切换至相反方向的场合,可以更好地简化与发光面板的扫描方向一致进行视频信号处理的控制器的结构,而且可以更好地减轻驱动时控制器的负担。
另外,为了在发光面板的相反面显示图像,而转换发光面板的行扫描方向。此时,相反面如图9C所示,行扫描方向是图9A的相反方向。因此,一行象素的视频信号输入顺序也相反。这种场合和图9B一样,要么将行扫描方向切换至相反方向,要么和行扫描方向一致将视频信号所有的图象信息上下互换,总之必须采用上述的一种方法。
另外本实施例对点顺序驱动的情况给予了说明,线顺序驱动的情况也同样,在画面切换时,或者切换扫描方向,或者将视频信号所有的图象信息左右或上下互换。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对有切换扫描方向功能的信号线驱动电路和扫描线驱动电路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10表示本实施例的信号线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10所示的信号线驱动电路对应于模拟的视频信号。图10中,1201是移位寄存器,根据时钟信号CK、使时钟信号CK倒转的倒转时钟信号CKb和启始脉冲信号SP,生成决定对视频信号取样的时序的时序信号。
并且,移位寄存器1201设有多个触发器1210、每个触发器1210有两两对应的多个传输门1211、1212。传输门1211、1212,其开启和关闭由切换信号L/R来控制,一方开启时另一方为关闭。
传输门1211为开启时,由于启始脉冲信号被提供给最左侧的触发器1210,所以是作为右移型移位寄存器工作的。相反的,传输门1212为开启时,由于启始脉冲信号被提供给最右侧的触发器1210,所以是作为左移型移位寄存器工作的。
由移位寄存器1201生成的时序信号通过多个反相器1202被缓冲放大,并被送至传输门1203。另外图10仅仅是关于移位寄存器的一个输出,表示后级电路(这里是反相器1202、传输门1203),但实际上设有多个对应于其他输出的后级电路。
传输门1203的开启和关闭由被缓冲扩大的时序信号来控制。而且,传输门1203开启时视频信号被采样并被提供给象素部的各象素。当移位寄存器1201作为右移型寄存器工作时,列扫描方向为从左至右,当移位寄存器1201作为左移型寄存器工作时,列扫描方向为从右至左。
接下来图11表示本实施例的信号线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11所示的信号线驱动电路对应于数字视频信号。在图11,1301是移位寄存器,与图10所示的移位寄存器1201有相同结构,扫描方向的切换由切换信号L/R来控制。
在移位寄存器1301被生成的时序信号在反相器1302被缓冲放大后,被送至锁存器1303。另外图11仅仅是关于移位寄存器1301的一个输出,表示后级电路(这里是反相器1302、锁存器1303、锁存器1304),但实际上设有多个对应于其他输出的后级电路。
锁存器1303根据时序信号锁存视频信号。图11虽然只表示了一个锁存器1303,但实际上设有多个锁存器1303,视频信号的锁存根据时序信号顺序进行。而且该锁存顺序根据切换信号L/R,可以从左至右地锁存在锁存器1303,或从右至左地锁存在锁存器1303进行方向切换。
所有的锁存器1303处的视频信号被锁存后,根据锁存信号LAT和其倒转信号LATb,被锁存器1303保存的视频信号一起被送出至后级的锁存器1304,被锁存。而且被锁存器1304锁存的视频信号被提供给对应的象素。
接下来在图12表示本实施例的扫描线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在图12,1401是移位寄存器,与图10所示的移位寄存器1201有相同的结构,扫描方向的切换由切换信号L/R来控制。但是在移位寄存器1401被生成的时序信号被用来进行各行象素的选择。
在移位寄存器1401被生成的时序信号在反相器1402被缓冲放大后,被输入到象素。另外图12仅仅是关于移位寄存器1401的一个输出,表示后级电路(这里是反相器1402),但实际上设有多个对应于其他输出的后级电路。
另外,本实施例所示的驱动电路是可以在本发明的发光装置中使用的驱动电路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8
图13A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的便携电话的结构。图13A所示的便携电话的模块,在印刷线路衬底930上,安装有控制器901、CPU902、存储器911、电源电路903、声音处理电路929及发送接收电路904、除此之外,还有电阻、缓存、电容等元件。并且,发光面板900借助FPC908被安装在印刷线路衬底930上。发光面板900设有在各象素设有发光元件的象素部905、选择上述象素部905所有的象素的扫描线驱动电路906、向被选择象素提供视频信号的信号线驱动电路907。
向印刷线路衬底930传输的电源电压及从键盘等输入的各种信号,介由配备有多个输入端子的印刷线路衬底用的接口(I/F)部909被提供。并且印刷线路衬底930上设有用来进行与天线间的信号的发送接收的天线用端口910。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中印刷线路衬底930使用FPC908被安装在发光面板900上,但并非必须是此种结构。也可以使用COG(chip onGlass)方式,将控制器901、声音处理电路929、存储器911、CPU902或电源电路903直接安装在发光面板900上。
并且,在印刷线路衬底930上,由于在来来回回的线路之间形成的电容或线路自身所有的电阻等,会对电源电压或信号附加噪音或钝化信号的上升沿。因此,通过在印刷线路衬底930上设置电容元件、缓存等各种元件,可以防止对电源电压或信号附加噪音或钝化信号的上升沿。
图13B表示图13A所示的模块的框图。
本实施例作为存储器911含有VRAM932、DRAM925,闪存926等。VRAM932保存有在发光面板900显示的图象的数据,在DRAM925保存有图象数据或声音数据,在闪存926保存有各种程序。
在电源电路903生成提供给发光面板900、控制器901、CPU902、声音处理电路929、存储器911、发送接收电路904的电源电压。并且,根据发光面板900的规格,也有在电源电路903具备电流源的情况。
CPU902有控制信号生成电路920、译码器921、寄存器922、计算电路923、RAM924、CPU用接口935等。介由接口935被输入到CPU902的各种信号,暂时被寄存器922保持后,就被输入到计算电路923、译码器921等。在计算电路923,基于被输入的信号进行计算,指定各种命令的发送地点。另一方面被输入到译码器921的信号被译码,并被输入到控制信号生成电路920。控制信号生成电路920基于被输入的信号,生成包含各种命令的信号,送至在计算电路923被指定的地点,具体有存储器911、发送接收电路904、声音处理电路929、控制器901等。
存储器911、发送接收电路904、声音处理电路929、控制器901根据各自接收到的命令工作。下面简单地说明其工作。
由键盘931输入的信号,介由接口909被送至安装在印刷线路衬底930上的CPU902。控制信号生成电路920,根据由键盘931送来的信号,将保存在VRAM932的图象数据变换为规定格式,送至控制器901。
控制器901,按照发光面板900的规格对由CPU902送来的含有图象数据的信号实施数据处理,并提供给发光面板900。并且,控制器901,以由电源电路903输入的电源电压或由CPU输入的各种信号为基础,生成Hsync信号、Vsync信号、时钟信号CLK、交流电压(AC Cont)、切换信号L/R并提供给发光面板900。
在发送接收电路904,在天线933处作为电波被发送接收的信号被处理,具体说来其包含有隔离器、带通滤波器、VCO(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LPF(Low Pass Filter)、耦合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balun)等的高频电路。在发送接收电路904处被发送接收的信号中含有声音信息的信号,根据CPU902发出的命令,被送至声音处理电路929。
含有根据CPU902的命令被送来的声音信息的信号,在声音处理电路929被解调为声音信号,并被送至扬声器928。并且,由麦克风927送来的声音信号,在声音处理电路929被调制,根据CPU902发出的命令,被送至发送接收电路904。
可以将控制器901、CPU902、电源电路903、声音处理电路929、存储器911作为本发明的组合件(package)安装。本发明可以适用于隔离器、带通滤波器、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LPF(Low Pass Filter)、耦合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balun)等的高频电路以外的任何电路。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对使用有可挠性的衬底的本发明的发光装置进行说明。使用有可挠性的衬底的发光装置除了厚度薄重量轻之外,还可以使用在具有曲面的显示器或显示窗口(show window)等处。因此,其用途并不仅仅局限于便携设备,其应用范围跨越很多方面。
图14表示使采用具有可挠性衬底形成的发光装置弯曲的情况。在衬底5001上,形成有象素部5002、扫描线驱动电路5003以及信号线驱动电路5004。在衬底5001上,使用了可以忍受后面工序的处理温度的材料。
另外,被使用在象素部5002、扫描线驱动电路5003及信号线驱动电路5004上的各种半导体元件可以不直接形成在衬底5001上,而是先暂且在有耐热性的衬底上形成,然后再复制到另外准备好的有可挠性的衬底上。这种场合的复制可以使用种种方法,例如,在衬底和半导体元件之间设有金属氧化膜,通过结晶化使该金属氧化膜脆化剥离半导体元件的复制方法,在衬底和半导体元件之间设有含水的非晶硅膜,通过借助激光照射或刻蚀除去该非晶硅膜来剥离衬底和半导体元件的复制方法,通过机械删除或借助溶液或气体刻蚀除去形成有半导体元件的衬底,将半导体元件从衬底分离的复制方法等。
实施例10
由于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可以使用在种种电子设备上,特别是在便携电子设备的场合下,通过谋求体积小重量轻的同时实现画面大型化使得实际的使用状况有飞越性的发展,所以使用本发明的发光装置是非常有用的。图15A~15C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
图15A是便携信息终端(PDA),含有主体2101、框体2102、显示部2103、操作键2104、天线2105等。如图15A所示,在显示部2103使用了本发明的两面发光的发光装置,通过以合页2106为轴使框体2102旋转,可以露出显示部2103的背面。并且,在主体2101的和框体2102重合的部分,可以设置使用了别的发光装置的显示部2107。
图15B是便携电话,含有主体2201、框体2202、显示部2203和2204、声音输入部2205、声音输出部2206、操作键2207、天线2208等。图15B,可以在显示部2203和2204使用本发明的两面发光的发光装置。
图15C是电子图书,含有主体2301、框体2302、显示部2303、操作键2304等。并且调制解调器可以内装在主体2301内。在显示部2302可以使用本发明的两面发光的发光装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适用范围极为广泛,可以使用在所有领域的电子设备上。并且,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也可以使用实施例1~9所示的任一结构的发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