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机组的支座组件及制冷机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机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机组的支座组件及制冷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并联螺杆制冷机组一般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油冷却器、经济器、冷凝器、储
液器以及蒸发器等。其中,冷凝器、储液器和蒸发器一般置于机组框架之外。同时,为了保
证储液器的出口和油冷却器的制冷剂进口的静压差,要求将储液器放置于比机组框架高的楼
层或架台上(通常放置高度不小于2m)。然而,这种布置成本高,占用空间大,机组不紧凑,
机组框架和外置的冷凝器、储液器和蒸发器之间的连接的制冷剂管路较长,管程损失大,不
节能,充填冷媒量增多,成本也相应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机组的支座组件及制冷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
制冷机组不紧凑、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组的支座组件,包括:
支座,包括支撑制冷机组的冷凝储液器的两端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
间隔设置;加强组件,连接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
进一步地,加强组件包括:横梁,横梁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座上,横梁的第二端设置
在第二支座上;斜梁,斜梁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座或第二支座上,斜梁的第二端设置在横
梁上。
进一步地,斜梁为多个,多个斜梁中的一部分斜梁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座上,其余斜
梁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二支座上。
进一步地,斜梁为两个,两个斜梁中的一个斜梁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座上,另一个斜
梁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二支座上,两个斜梁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斜梁位于横梁的上方。
进一步地,横梁和斜梁的横截面呈U形。
进一步地,支座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制冷机组的机组框架和加强组件的连接件。
进一步地,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在两个斜梁的第二端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连接件为连接板,连接板包括连接板主体、弯折设置在连接板主体的第一端
的连接凸耳以及设置在连接板主体的第二端的侧边上的连接侧板。
进一步地,连接凸耳和连接侧板上均设置有腰形孔。
进一步地,第一支座包括:第一立板,竖直设置;第一顶板,设置在第一立板的顶部;
第一底板,设置在第一立板的底部,第一底板与第一顶板相互平行;第一纵向筋板,连接在
第一顶板和第一底板之间;第二支座包括:第二立板,竖直设置;第二顶板,设置在第二立
板的顶部;第二底板,设置在第二立板的底部,第二底板与第二顶板相互平行;第二纵向筋
板,连接在第二顶板和第二底板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纵向筋板为两个,两个第一纵向筋板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一支座还
包括设置在两个第一纵向筋板之间的第一横向筋板,第二纵向筋板为两个,两个第二纵向筋
板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二支座还包括设置在两个第二纵向筋板之间的第二横向筋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组,包括机组框架,机组框架包括基座,制
冷机组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蒸发器、设置在蒸发器上的支座组件以及设置在支座组件上的
冷凝储液器,支座组件为上述的支座组件。
进一步地,机组框架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的安装架,支座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机组框架
和加强组件的连接件,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支座组件的加强组件连接,连接件的第二端与安装
架连接。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设置支撑制冷机组的冷凝储液器的两端的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
并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设置加强组件。加强组件可以使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连接
更加稳固,增强支撑稳定性。在对制冷机组进行布置时,可以将支座组件放置在制冷机组的
机组框架基座上,并将制冷机组中的冷凝储液器放置在支座组件上,从而保证冷凝储液器的
位置高于制冷机组中的其他部件,或者可以将制冷机组中的蒸发器放置在机组框架基座上,
将支座组件放置在制冷机组的蒸发器上,并将冷凝储液器放置在支座组件上,也能够保证冷
凝储液器的位置高于制冷机组中的其他部件。应用本申请的支座组件对制冷机组中的各个部
件进行布置可以在保证各个部件的功能使用不受影响的同时,使机组更加紧凑,有效地较少
占用空间,降低布置成本,并且可以缩短制冷剂管路长度,从而减少管程损失,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
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制冷机组的支座组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支座组件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支座组件的斜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支座组件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支座组件的第一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的支座组件的第二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制冷机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图7的制冷机组的制冷剂循环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1、第一支座;111、第一立板;112、第一顶板;113、第一底板;114、第一纵向筋板;
115、第一横向筋板;12、第二支座;121、第二立板;122、第二顶板;123、第二底板;124、
第二纵向筋板;125、第二横向筋板;20、加强组件;21、横梁;22、斜梁;30、连接件;31、
连接板主体;32、连接凸耳;33、连接侧板;34、腰形孔;40、基座;100、压缩机;200、
油分离器;300、油冷却器;400、经济器;500、电控箱;600、蒸发器;700、冷凝储液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制冷机组的支座组件包括支座和加强组件20。其中,支座包括
支撑制冷机组的冷凝储液器700的两端的第一支座11和第二支座12,第一支座11和第二支
座12间隔设置。加强组件20连接在第一支座11和第二支座12之间。
应用本实施例的制冷机组的支座组件,设置支撑制冷机组的冷凝储液器700的两端的第
一支座11和第二支座12,并在第一支座11和第二支座12之间设置加强组件20。加强组件
20可以使第一支座11和第二支座12之间连接更加稳固,增强支撑稳定性。在对制冷机组进
行布置时,可以将支座组件放置在制冷机组的机组框架基座上,并将制冷机组中的冷凝储液
器700放置在支座组件上,从而保证冷凝储液器700的位置高于制冷机组中的其他部件,或
者可以将制冷机组中的蒸发器600放置在机组框架基座上,将支座组件放置在制冷机组的蒸
发器600上,并将冷凝储液器700放置在支座组件上,也能够保证冷凝储液器700的位置高
于制冷机组中的其他部件。应用本实施例中的支座组件对制冷机组中的各个部件进行布置可
以在保证各个部件的功能使用不受影响的同时,使机组更加紧凑,有效地较少占用空间,降
低布置成本,并且可以缩短制冷剂管路长度,从而减少管程损失,节约能源。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支座组件中,加强组件20包括一个横梁21和两个斜
梁22。其中,第一支座11和第二支座12相互平行设置,横梁21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座11
上,横梁21的第二端设置在第二支座12上。两个斜梁22位于横梁21的上方,两个斜梁22
中的一个斜梁22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座11上,另一个斜梁22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二支座12
上,两个斜梁22的第二端设置在横梁21上并且两个斜梁22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上述加强
组件20与第一支座11或第二支座12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在支撑冷凝储液器时,上述三
角形结构可以增强支座组件的承载能力,使支撑更加稳固。当然,横梁21和斜梁22的数量
和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横梁21也可以为多个,斜梁22也可以
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并且斜梁22与横梁21、第一支座11上以及第二支座12上之间也可以为
其他设置位置。例如,斜梁22为四个,在四个斜梁22中,两个斜梁22位于横梁21的上方,
这两个斜梁22中的一个斜梁22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座11上,另一个斜梁22的第一端设置
在第二支座12上,另外的两个斜梁22位于横梁21的下方,这两个斜梁22中的一个斜梁22
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一支座11上,另一个斜梁22的第一端设置在第二支座12上。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支座组件中,横梁21和斜梁22的横截面呈U形。在
本实施例中,横梁21为使用厚钢板切割折弯形成的横截面呈U形的梁,斜梁22为使用中厚
钢板数控折弯形成的横截面呈U形的梁,上述结构具有很好的强度和刚性。需要说明的是,
横梁21和斜梁22也可以使用槽钢等型材。当然,横梁21和斜梁22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此,
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横梁21和斜梁22也可以为强度和刚性符合要求的其他结
构。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支座组件中,在斜梁22的两端设置有凸出的末端连接
板,末端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螺栓过孔,横梁21上同样设置有多个螺栓过孔,上述斜梁22
的末端连接板可以通过螺栓组与横梁21、第一支座11或第二支座12连接在一起。需要说明
的是,斜梁22、横梁21、第一支座11以及第二支座12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通过螺栓组连
接,也可以为其他可实现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或铆接。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支座组件中,支座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制冷机组的机
组框架和加强组件20的连接件30。连接件30与机组框架可以通过螺栓组连接,从而进一步
增加制冷机组整体稳定性及抗倒伏能力。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支座组件中,连接件30为连接板。连接板包括连接板
主体31、弯折设置在连接板主体31的第一端的连接凸耳32以及设置在连接板主体31的第二
端的侧边上的连接侧板33。上述连接板使用中厚钢板数控折弯形成,连接板第一端的连接凸
耳32通过螺栓组连接在两个斜梁22的第二端的连接处,连接板第二端的连接侧板33通过螺
栓组连接在机组框架上。上述连接凸耳32和连接侧板33的设置易于安装操作,拆卸方便。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支座组件中,连接凸耳32和连接侧板33上均设置有
腰形孔34。上述腰形孔34为螺栓过孔,在通过螺栓组连接时,上述腰形孔34可以消除加工
装配误差。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支座组件中,第一支座11包括第一立板111、第一顶板112、
第一底板113、两个第一纵向筋板114以及三个第一横向筋板115。其中,第一立板111竖直
设置,第一顶板112设置在第一立板111的顶部,第一底板113设置在第一立板111的底部,
第一底板113与第一顶板112相互平行,两个第一纵向筋板114连接在第一顶板112和第一底
板113之间并且两个第一纵向筋板114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三个第一横向筋板115设置在两
个第一纵向筋板114之间,三个第一横向筋板115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横梁21的第一端连
接在中间的第一横向筋板115上。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支座组件中,第二支座12包括第二立板121、第二顶板122、
第二底板123、两个第二纵向筋板124以及三个第二横向筋板125。其中,第二立板121竖直
设置,第二顶板122设置在第二立板121的顶部,第二底板123设置在第二立板121的底部,
第二底板123与第二顶板122相互平行,两个第二纵向筋板124连接在第二顶板122和第二
底板123之间并且两个第二纵向筋板124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三个第二横向筋板125设置
在两个第二纵向筋板124之间,三个第二横向筋板125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横梁21的第二
端连接在中间的第二横向筋板125上。
上述第一支座11和第二支座12的具体结构可以使第一支座11和第二支座12具有高抗压、
抗弯、抗扭性能,增强承载能力。同时,上述结构中的各个板可以根据各向应力大小合理选
用不同厚度,并将各个板按照横平竖直正交焊接在一起,提高材料利用率,节省成本。当然,
第一支座11和第二支座12中的纵向筋板和横向筋板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具
体需要进行选择。
如图7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组,包括机组框架以及设置在机组框架上的压
缩机100、油分离器200、油冷却器300、经济器400和电控箱500。机组框架包括基座40以
及设置在基座40上的安装架(图中未示出),压缩机100、油分离器200、油冷却器300、经
济器400和电控箱500设置在安装架上。制冷机组还包括设置在基座40上的蒸发器600、设
置在蒸发器600上的支座组件以及设置在支座组件上的冷凝储液器700,支座组件为上述支座
组件。本实施例的制冷机组整机紧凑,占用空间小,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的制冷机组中,支座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机组框架和加强组件20的连接件30,
连接件30的第一端与加强组件20连接,连接件30的第二端与安装架连接(图中未示出)。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制冷机组中,制冷剂循环过程如下(图中虚线管路为气体管
路,实线管路为液体管路):
压缩机100排气经油分离器200分离油后,进入冷凝储液器700,通过冷凝形成液体存于
冷凝储液器700中。由于冷凝储液器700位置较高,形成一定静压。在静压作用下,小部分
液态制冷剂进入油冷却器300,与油冷却器300中的冷冻机油发生对流换热,获得热量的液态
制冷剂蒸发上升,产生热虹吸,回流到冷凝储液器700中。大部分液态制冷剂进入经济器400
后,流入蒸发器600蒸发,再吸入压缩机100吸气口,完成一个循环。其中,进入经济器400
中的液态制冷剂的一部分直接通过喷液管向压缩机100喷液,此外,经济器400还可以通过
补气管向压缩机补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
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