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贴方法以及管理方法.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377029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64569.8

申请日:

2013.12.06

公开号:

CN105027183A

公开日:

2015.11.0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9F 3/10申请公布日:2015110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9F 3/10申请日:20131206|||公开

IPC分类号:

G09F3/10; A61J1/14; A61J3/00; A61M1/02; B65C3/02; B65C9/26; G01N35/02; G09F3/00; G09F3/02

主分类号:

G09F3/10

申请人:

琳得科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三桥正文; 村上贵一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2-269856 2012.12.10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代理人:

金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粘贴方法是对容纳了由提供者提供的医疗用液体的多个采血管(30)的每一个,粘贴具有对每个所述提供者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识别信息标签(50)的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个采血管(30)排列而配置,将维持与采血管(30)的个数对应的个数互相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粘贴在排列而配置的多个采血管(30)上。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粘贴方法,对容纳了由提供者提供的医疗用液体的多个采集容器的每一个,粘贴具有对每个所述提供者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介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多个采集容器排列而配置,
将维持与所述采集容器的个数对应的个数互相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的所述识别信息介质,粘贴在排列而配置的所述多个采集容器上。

2.  一种管理方法,管理容纳了由提供者提供的医疗用液体的多个采集容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多个采集容器排列而配置,
将具有对每个所述提供者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介质,维持与所述采集容器的个数对应的个数互相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粘贴在排列而配置的所述多个采集容器上,
从在排列而配置的所述多个采集容器上粘贴的所述识别信息介质,读取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

说明书

说明书粘贴方法以及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具有对每个医疗用液体的提供者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介质,粘贴在用于容纳医疗用液体的采集容器上的粘贴方法、以及管理该采集容器的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将从提供者提供的血液等医疗用液体容纳于血袋等医疗用容器中,并实现医疗用液体的提供者与容纳了所采集的医疗用液体的医疗用容器的一致性,利用记载了能够对每个提供者进行识别的提供者识别信息(条形码等)的识别信息介质(标签等)。例如,在医院、献血车、献血室等从血液的提供者(供血者)采血时,记载了条形码的标签被粘贴在血袋、采血管、病历等上。采血后,在规定的医院内(血液中心)进行血液分离处理、血液检查等。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血液采集容器包括采血针、袋状的血液采集容器主体(血袋)、以及负压采血管,在血液采集容器主体上粘贴有一张容器主体用标签以及三张负压采血管用标签。然后,在采集血液时,对两个标签记入所需事项,剥离负压采血管用标签而粘贴在负压采血管上。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如下:通过进行这样的标签的粘贴、以及负压采血管用等的管理,能够提高供血者、以及从该供血者采集的血液采集容器主体以及负压采血管内的血液的一致性。
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采血管具有平坦面与圆筒面,管理标签能够贴附在平坦面或圆筒面。专利文献2中记载如下:根据这样的采血管,以设置了平坦面的方位作为基准,能够决定管理标签贴附方位或光学性观察方位,并在设置有管理标签的方向上进行读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7-717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8-1910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负压采血管用标签的粘贴方法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发生在采血时从供血者采血的人(采血者)对多个采血管一个一个粘贴该标签的作业,该作业比较麻烦。
此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管理标签的粘贴方法中,也需要将管理标签一个一个粘贴在采血管上,粘贴作业比较麻烦。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粘贴方法、以及管理采集容器的管理方法,其能够减轻将记载了用于识别医疗用液体的提供者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介质粘贴在用于容纳医疗用液体的采集容器上的作业负担。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粘贴方法对容纳了由提供者提供的医疗用液体的多个采集容器的每一个,粘贴具有对每个所述提供者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介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个采集容器排列而配置,将维持与所述采集容器的个数对应的个数互相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的所述识别信息介质,粘贴在排列而配置的所述多个采集容器上。
本发明的管理方法,管理容纳了由提供者提供的医疗用液体的多个采集容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个采集容器排列而配置,将具有对每个所述提供者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介质,维持与所述采集容器的个数对应的个数互相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粘贴在排列而配置的所述多个采集容器上,从在排列而配置的所述多个采集容器上粘贴的所述识别信息介质,读取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
在本发明的粘贴方法中,将维持与采集容器的个数对应的个数互相可分离地连接的状态的识别信息介质,粘贴在排列而配置的多个采集容器上。即,维持多个识别信息介质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配合排列而配置的多个采集容器的位置而粘贴,因此采集血液等医疗用液体的人(采集者)在采集医疗用液体时,无需将识别信息介质附于每个采集容器。另外,在本发明的粘贴方法中,包括在预先将多个采集容器排列而配置后粘贴连结状态的识别信息介质的情况、以及对所放置的连结状态的识别信息介质将多个采集容器排列而 配置后粘贴的情况。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粘贴方法,能够减轻将识别信息介质附于采集容器的作业负担。
以往,采集者在采集医疗用液体时,由于需要将识别信息介质附于每个采集容器,因此作业繁杂,作业负担较大。因此,发生采集者贴错标签或忘贴等的情况,还存在失去提供者与采集容器的匹配性的顾虑。
但是,根据本发明,减轻将识别信息介质附于采集容器的作业负担的结果,抑制贴错或忘贴等,还降低失去提供者与采集容器的匹配性的顾虑,提高所采集的医疗用液体的管理精度。
在本发明的管理方法中,将与采集容器的个数对应的个数互相可分离地连结的识别信息介质直接粘贴于排列而配置的所述多个采集容器上,在粘贴后,从排列而配置的多个采集容器上粘贴的识别信息介质读取提供者识别信息。因此,采集者在采集医疗用液体时,无需将识别信息介质附于每个采集容器,进一步,采集者或将所采集的医疗用液体加工为制剂等的人员无需按照每个采集容器读取在各采集容器上附于的识别信息介质,能够汇总读取。另外,在本发明的管理方法中,也与上述的粘贴方法一样,包含在预先将多个采集容器排列而配置后粘贴连结状态的识别信息介质的情况、以及对所放置的连结状态的识别信息介质将多个采集容器排列而配置后粘贴的情况。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管理方法,还能够减轻将识别信息介质附于采集容器的作业负担,进一步还能够减轻采集容器的管理负担。进一步,减轻负担的结果,抑制贴错或忘贴等,减低失去提供者与采集容器的匹配性的顾虑,提高所采集的医疗用液体的管理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是所述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立体图。
图3A是存放用于容纳医疗用液体的采集容器的采集容器存放箱的立体图,表示容纳采集容器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B是存放用于容纳医疗用液体的采集容器的采集容器存放箱的立体图,表示将识别信息介质放置在箱底面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C是存放用于容纳医疗用液体的采集容器的采集容器存放箱的立体图,表示在放置了识别信息介质的采集容器存放箱内部,采集容器排列而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D是存放用于容纳医疗用液体的采集容器的采集容器存放箱的立体图,表示在排列而配置采集容器后,将识别信息介质放置在采集容器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模块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立体图。
图6表示被粘贴在盖子上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识别信息介质的剖面概略图。
图7A是粘贴在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盖子上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识别信息介质被连结的第一标签连结体的平面图。
图7B是粘贴在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盖子上的第一标签连结体的剖面概略图。
图8A是表示将识别信息介质粘贴在采集容器时的步骤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8B是表示将识别信息介质粘贴在采集容器时的步骤的一部分的剖面概略图。
图9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第二标签连结体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医疗用液体为血液的情况。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医疗用液体为血液的情况。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概略结构。此外,图1表示多根作为采集容器的采血管30被存放的采血管箱40(采集容器存放箱)的概略结构。
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具有用于容纳从提供者提供的血液的血液袋20(医疗用容器)、以及对采血管30附加的识别信息标签50(识别信息介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血袋20由第一袋21、血液检查用袋22、第二袋23、 第三袋24、第四袋25、血液过滤器26构成。
在第一袋21的上游侧,经由管T1而连接有采血针27。在管T1的中途分支而连接有血液检查用袋22。在血液检查用袋22的下游侧,连接有用于向采血管30提供血液的针28。
在第一袋21的下游侧,经由管T2而连接有血液过滤器26,在血液过滤器26的下游侧,经由管T3而连接有第二袋23。在第二袋23的下游侧,经由管T4而连接有第四袋25。在管T4的中途分支而连接有第三袋24。
在构成血袋20的各袋21、22、23、24、25的外表面粘贴有标签L1。虽然在图1中省略,但标签L1上印刷有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商品名、血袋20的容量、血液保存液等的成分表示、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制造商、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制造批号等。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袋21、第二袋23以及第三袋24的标签L1上印刷有对每个供血者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提供者识别信息BC是以每个提供者不同的方式发行的信息。如此,将印刷了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L1粘贴于第一袋21等,从而对血袋20(医疗用容器)附加提供者识别信息。
提供者识别信息BC优选是条形码和二维码中的至少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者识别信息BC是条形码。
如果与上述的在对标签L1上印刷商品名等的工序相同的工序中印刷提供者识别信息BC,则能够简化血袋20的制造工序,因此比较理想。另外,提供者识别信息BC也可以形成为标签状,与标签L1分开而独立地贴在标签L1上。
标签L1包括印刷用表面片材、以及粘结剂层。作为印刷用表面片材,优选其表面具有适于印刷型,其材质可广泛应用,例如能够应用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酰亚胺树脂等合成树脂膜、或印书纸、浸渍纸、玻璃纸、铜板纸、无纺布等纸材料等的片材材料等。此外,根据需要,能够利用形成了用于在这些片材材料上实施热敏记录、压敏记录、热转印记录、激光记录、喷墨记录等各种印字印刷的被印刷层。作为粘结剂层,只要具有能够粘贴于血袋上的充分的粘结力,可不特别限定粘结剂的种类而广泛应用,例如能够利用压敏粘结剂、热敏粘结剂。 进而,可不特别限定粘结剂的材质而广泛应用,能够利用橡胶类、丙烯酸类、硅胶类、氨甲酸脂类、聚酯类的粘结剂。其中,丙烯酸类和聚酯类粘结剂由于在粘结力和耐久性方面取得了平衡性,因此优选。
片材材料的厚度通常在5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的范围内选择,更优选是2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的范围。其理由如下:如果该片材材料的厚度小于5μm,则机械性强度降低,根据外部压力条件会容易变形。另一方面,如果片材材料的厚度超过300μm,则有时会难以卷为辊状等或进行切断加工。
粘结剂层的厚度通常在5μm以上且150μm以下的范围内选定。更优选是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范围。其理由如下:如果粘结剂层的厚度小于5μm,则有时会粘结剂的粘结力不显现。如果粘结剂层的厚度超过150μm,则有时识别信息标签50整体会过于厚,或者粘结剂会从识别信息标签50的侧面渗出。
在第一袋21中容纳有血液保存液,在第四袋25中容纳有红血球保存液。作为这些保存液,例如利用ACD-A(酸性柠檬酸葡萄糖-A(Acid Citrate Dextrose-A))液、CPD(柠檬酸磷酸葡萄糖(Citrate Phosphate Dextrose))液、MAP(甘露醇腺嘌呤磷酸(Mannitol Adenine Phosphate))液等。
作为构成血袋20的各袋21、22、23、24、25的材质,可举出聚丙烯、聚乙烯等的聚烯烃类树脂、或聚氯乙烯类树脂等具有可挠性的合成树脂。另外,作为各袋21、22、23、24、25的材质,虽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的材料,但优选是不会从各袋向在内部容纳的医疗用液体融入杂质的材质。
各袋21、22、23、24、25例如通过将聚烯烃类聚酯制作的两张片材材料重叠,并将该片材材料的周边部分熔化并形成袋状而获得。在袋状的袋的上部,形成血液的倒入口和排出口,与其他的袋或血液过滤器经由管而连接。在袋状的袋的内部,形成有能够保存与一次采血量对应的血液量或保存液量的容纳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袋21、第二袋23以及第三袋24形成为可容纳400ml,第四袋25形成为可容纳150ml,血液检查用袋22形成为可容纳25ml。另外,各袋21、22、23、24、25的容纳量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血液过滤器26是去白血球过滤器。去白血球过滤器如上述那样连接在第一袋21与第二袋23之间,将所采血的血液分离为各血液制剂之前,去除血液中的白血球(保存前去白血球)。例如,将第一袋21为 上而吊起来,并由于血液的自重而掉进管T2内并通过血液过滤器26,从而去除白血球。通过去除白血球,能够降低由于白血球的型号不一致而导致的发热等输血副作用。另外,在图1中,血液过滤器26形成为四角形状,但血液过滤器26的形状除此之外也可以是圆形状、椭圆形状、多边形状、不定形状等,并没有特别限定。
识别信息介质优选是粘结标签。本实施方式的识别信息标签50是通过印刷而附上具有与在上述的标签1上附有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相同的信息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条形码)的粘结标签。识别信息标签50也与上述的标签1同样具有印刷用表面片材与粘结剂层。进而,具有在贴在采血管30或病历之前保护粘结剂层的剥离片材。印刷用表面片材以及粘结剂层能够适当选择与标签1相同的材质的材料而使用。作为剥离片材,例如能够利用聚乙烯复合(polyethylene laminated)纸、涂层纸、玻璃纸等纸或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树脂薄膜。此外,作为用于剥离片材的剥离剂层的剥离剂,例如能够利用硅类树脂、氟类树脂、长链烷基类树脂。
例如,当作为剥离片材用基料而利用了合成树脂薄膜的情况下,剥离片材的厚度通常为5μm以上且300μm以下,优选是2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左右。在作为剥离片材用基料而利用了纸基料的情况下,通常作为基重是20g/m2以上且450g/m2以下,优选是40g/m2以上且220g/m2左右。其理由如下:如果该剥离片材的厚度在合成树脂薄膜的情况下小于5μm、在纸基料的情况下小于20g/m2,则机械性强度降低,根据外部压力条件会容易变形。另一方面,如果该剥离片材的厚度在合成树脂薄膜的情况下大于300μm、在纸基料的情况下大于450g/m2,则有时会难以卷为辊状等或进行切断加工。
剥离剂层的厚度例如为50nm以上且2μm以下。在作为剥离片材用基料而利用了合成树脂薄膜的情况下,剥离剂层的厚度优选是50nm以上且300nm以下。在作为剥离片材用基料而利用了纸基料的情况下,剥离剂层的厚度优选是300nm以上且2μm以下。其理由如下:如果该剥离剂层的厚度在合成树脂薄膜的情况下小于50nm、在纸基料的情况下小于300nm,则有时会粘结剂剥离力不显现。另一方面,如果该剥离剂层的厚度在合成树脂薄膜的情况下大于300nm、在纸基料的情况下大于2μm,则存在仅由于过量使用材料就导致成本上升的顾虑。
在本实施方式中,识别信息标签50优选至少与采血管30的个数对应的 个数和粘贴在病历上的个数互相可分离地连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将采血的血液的一部分分装于五根采血管30上而粘贴于各采血管30上的五张识别信息标签50、以及粘贴于病历上的一张识别信息标签50的总计六张识别信息标签50以互相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与血袋20一并捆绑于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在本实施方式中,六张识别信息标签50以经由穿孔线互相可分离六张识别信息标签50的方式被连结,通过沿着该穿孔线撕裂,能够一张一张分离识别信息标签50。此外,作为可分离地连结识别信息标签50的方式,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利用穿孔线的方式,还能够预先在用于区分被连结的多张识别信息标签50的位置上形成切口,以该切口为边界,一张一张分离识别信息标签50。
图2表示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立体图。另外,在图2中,省略了在开封前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内部容纳的血袋20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将血袋20容纳于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时的配置也可以如图1那样排列而配置,也可以以血袋20被折叠的状态配置,并没有特别限定。
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由用于容纳血袋20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的容器主体11、以及用于覆盖容器主体11的开口部12的盖子12构成。容器主体11是具有规定的深度的大致长方形的托盘形状,具有大致长方形状的开口部112,在开口部112的周围形成有凸缘(Flange)部111。作为构成容器主体11的材料,能够应用聚丙烯、聚乙烯等烯烃类树脂、或者聚苯乙烯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一乙二醇脂(PET)等聚酯纤维类树脂等的材料、以及它们的混合材料等。此外,容器主体11也可以将多个层叠层的叠层体形成为托盘形状,进而,也可以在容器主体11设置具有阻气性的层。另外,容器主体1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那样的托盘形状,除此之外,也可以是袋状或箱状等,并没有特别限定。此外,容器主体11的大小只要是至少能够容纳血袋20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的大小,并没有特别限定。
盖子12被热封于凸缘部111而阻塞开口部112,并密封容器主体11。盖子12上被粘贴有标签L2,虽然在图2中被省略,但在该标签L2上印刷有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商品名、容量、成分表示、制造者、生产批号等。进而,在标签L2上也可以印刷有具有与在上述的标签L1上附有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相同的信息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标签L2可适当选择与上述的标签L1相同的材质而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盖子12由能够与容器主体11的凸缘部111热封的材料形成。此外,盖子12可以是具有在凸缘部111侧设置的密封胶层、以及基料层的多层结构。密封胶层优选由能够与凸缘部111热封的材料形成,例如,能够使用聚丙烯、聚乙烯等树脂等。基料层能够利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聚丙烯和聚乙烯的混合树脂、尼龙等构成的合成树脂薄膜。进而,盖子12上也可以设置具有阻气性的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主体11的内部密封血袋20等时,在容器主体11的内部存放血袋20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后,放置比凸缘部111大的盖子12,并热封凸缘部111与盖子12。
盖子12优选以从容器主体11的凸缘部111突出的方式构成。在取出血袋20时,捏住从凸缘部111的角落突出的盖子12,并撤掉盖子12而开封。
图3A至图3D示出了能够存放多根采血管30的采血管箱40的立体图。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对采血管30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的粘贴方法,例如通过图3A~图3D所示的步骤进行说明。
图3A示出了在容纳采血管30前的、空的采血管箱40的立体图。采血管箱40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长方体的箱体形状。采血管箱40在内部具有多个分隔部41。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分隔部41形成为从采血管箱40的箱底面部42立起的突起状,能够对齐多个采血管30的长度方向的方式排列而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8个分隔部41通过4列×2级的排列而形成。通过各列的分隔部41,将相邻配置的采血管30之间进行分隔,通过2级的分隔部41A、41B,在两处保持采血管30的长度方向,抑制采血管30在采血管箱40内部倾斜而配置。此外,一级的分隔部41A与另一级的分隔部41B相隔规定距离,并在该分隔部41A、41B之间的箱底面部42,形成有能够放置识别信息标签50的标签放置部43。在本实施方式中,标签放置部43以能够放置可分离地连结为一体的状态的五张识别信息标签50的宽度而形成。另外,当捆绑于容器主体11时是六张识别信息标签50互相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但在放置于标签放置部43前,为了粘贴于病历而分离了一张,因此,成为连结了五张的状态。
作为采血管箱40的材质,例如,能够利用合成树脂、橡胶、玻璃、纸材料等。采血管箱40优选由具有透光性的材质形成,更优选为无色透明。例如, 采血管箱40优选为透明塑料材质。
图3B示出了连结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以粘结剂层51的粘结剂面朝向上方的方式被放置于标签放置部43的状态的采血管箱40的立体图。为了将采血管30的识别信息标签50贴附在规定位置,优选将分隔部41A与41B之间的尺寸、以及多个识别信息标签50的连结体的外形尺寸设定为大致相同。此时,若将多个识别信息标签50的连结体放置于标签放置部43,则能够通过8个分隔部41防止放置了该连结体的位置从用于对各采血管30贴附识别信息标签50的规定位置偏移。
图3C示出了在放置了识别信息标签50的采血管箱40内部,采血管排列而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3C所示,多个采血管30通过被分隔部41分隔,从而以采血管30的长度方向互相对齐的方式被配置。在以将粘结剂层51的粘结剂面朝向上方的方式被放置的识别信息标签50的上部,放置采血管30,从而在采血管30上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采血管40的内部的一处角落部设置有长方体状的隔离物44。该隔离物44具有用于进行限制,以使长度尺寸比采血管箱40的纵向尺寸短的采血管30a不在采血管箱40内部向长度方向移动的作用,防止贴附识别信息标签50的位置偏移。此外,如上述那样,由于识别信息标签50被放置于标签放置部43,因此防止放置了识别信息标签50的移位。其结果,能够将识别信息标签50准确地粘贴于采血管30的规定位置。
采血管30是分开容纳作为医疗用液体的血液的一部分的采集集容器。在本实施方式中,采血管30形成为圆柱状,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带有圆度而被封闭,另一端形成开口,能够通过栓31塞住该开口。作为采血管30的材质,能够利用合成树脂、玻璃等。采血管30优选由具有透光性的材质形成,更优选是无色透明。作为栓31,能够利用橡胶栓、密封栓、塑胶栓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五根采血管30上分别贴装有栓31,但只要每个栓31具有不同的颜色,则容易判别所采血的血液的使用目的,因此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机械性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将采血管30形成为圆筒状,但也可以是多边形筒状,并没有特别限定。
图3D示出了在将识别信息标签50放置于标签放置部43之前,将采血管30排列而配置,此后,将识别信息标签50的粘结剂层51的粘结剂面向下方而放置的状态的采血管箱40的立体图。即,图3D表示与按照上述的图3B 以及图3C那样的步骤粘贴的情况不同的步骤。
如图3D所示,多个采血管30通过分隔部41而被分隔,从而以采血管30的长度方向互相对齐的方式被配置。通过将连结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以粘结剂层51的粘结剂面向下方的方式放置于采血管30上,从而采血管30上被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41的高度尺寸(从箱底面部42至分隔部41的上端部的尺寸)被形成为比采血管30的管径尺寸大。进而,分隔部41A与分隔部41B之间的尺寸、以及多个识别信息标签50的连结体的外形尺寸被设定为大致与分隔部41A、41B之间的外形尺寸相同。因此,若将采血管30放置于采血管箱40内部,则分隔部41的上端部比采血管30向上方突出,根据该突出的部分,规定用于放置识别信息标签50的位置。其结果,能够将识别信息标签50准确地粘贴于采血管30的规定位置。
图4示出了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S1的概略结构的模块图。
本实施方式的医疗容器管理系统能够管理作为医疗用容器的血袋20以及采血管30。另外,这里,举例说明采血管30(采集容器)也包含于医疗用容器的情况。
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S1包含有设置于血液中心的第一管理系统1、设置于献血室的第二管理系统2、以及设置于血袋制造地的第三管理系统3。这些管理系统1、2、3能够经由网络4互相进行通信。
第一管理系统1具有用于生成对每个提供血液的供血者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第一控制装置1A、从所采血的血液制造血液制剂的血液制剂制造装置1B、以及作为第一读取装置的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
第一控制装置1A以防止相同的识别信息被分配给不同的供血者的方式生成提供者识别信息BC。在存放于一个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中的血袋20、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附有固有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在其他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中存放有被附有与其不同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血袋、识别信息标签。第一控制装置1A经由网络4将所生成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发送给第二控制装置2A、第三控制装置3A。
第一控制装置1A例如由具有CPU(中央处理单元)等运算部件、RAM(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ROM(只读存储器)等存储部件的计算机等构成, 也可以具有用于将各种信息输入到第一控制装置1A的输入部件。第一控制装置1A通过有线或无线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式与血液制剂制造装置1B、以及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连接,并控制它们。此外,第一控制装置1A经由网络4能够与第二管理系统2的第二控制装置2A、第三管理系统的第三控制装置3A进行通信。这些控制装置1A、2A、3A能够针对互相发送接收的信息,适当地执行与提供者识别信息BC相关联的处理。
血液制剂制造装置1B对在后述的献血室被容纳于第一袋21中的血液,进行利用血液过滤器26而去除白血球或者对容纳了去白血球后的血液的第二袋23实施离心分离处理而分离为血浆与红血球的处理。作为血液制剂制造装置1B,可以是单一的装置,也可以是由多个装置构成的装置。
血液制剂制造装置1B将制造血液制剂的过程的条件、或与所制造的血液制剂有关的信息(血液制剂制造信息)发送给第一控制装置1A。第一控制装置1A将接收到的血液制剂制造装置与提供者识别信息BC相关联而存储在存储部件。
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读取在血袋20的标签L1或采血管30的识别信息标签50上印刷的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通过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而读取的信息被发送到第一控制装置1A。第一控制装置1A基于从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接收到的信息,执行与采血日期时间、采血信息的相关联等规定的处理。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还能够从在采血管箱40内部放置的多个采血管30的识别信息标签50读取提供者识别信息BC。此时,只要以粘结剂面朝向上方的方式将识别信息标签50放置于标签放置部43,且采血管箱40的至少箱底面部42由透光性的材质形成,则能够从箱底面部42侧通过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读取提供者识别信息BC。此外,只要采血管30由透光性的材质形成,则能够确认在采血管30的内部被采集了规定量的血液的情况。
作为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只要是例如激光扫描方式、线传感器方式、区域传感器方式等能够读取条形码的方式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定。
第二管理系统2具有第二控制装置2A、从提供者采集血液的采血装置2B、作为第二读取装置的第二条形码读取器2C。
与第一控制装置1A同样,第二控制装置2A由具有运算部件、存储部件、输入部件等的计算机等构成。第二控制装置2A通过有线和无线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式,与采血装置2B以及第二条形码读取器2C连接,并控制它们。此 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控制装置2A具有的输入部件,输入与供血者有关的信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在第一控制装置1A中生成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方式,但也可以在第二控制装置2A中生成提供者识别信息BC。此时,优选地,生成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经由网络4发送到第一控制装置1A和第三控制装置3A。
作为采血装置2B,例如能够利用自动采血装置。在自动采血装置设置血袋20,经由采血针27从供血者自动地采血,此时将采血初期的血液容纳于血液检测用袋22,接着,向第一袋21容纳血液。
采血装置2B将与采血的条件、供血者的血压等有关的采血信息发送给第二控制装置2A。第二控制装置2A将所接收到的采血信息与提供者识别信息BC相关联地存储在存储部件,进一步,第二控制装置2A还可以将预先通过输入部件输入的与供血者有关的信息也一并相关联而存储。
第二条形码读取器2C读取在血袋20的标签L1、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标签L2、以及采血管30的识别信息标签50印刷的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通过第二条形码读取器20读取的信息被发送给第二控制装置2A。另外,也可以在采血前预先通过第二条形码读取器2C读取提供者识别信息BC,并在每次通过输入部件输入与供血者有关的信息、或者输入了采血信息时,通过第二控制装置2A进行将这些信息相关联而存储的控制。
作为第二条形码读取器2C,与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同样,只要是能够读取条形码的读取器,则并没有特别限定。
第三管理系统3具有第三控制装置3A、作为识别信息赋予装置的标签打印机3B、作为识别信息介质制造装置的标签制造装置3C、以及作为第三读取装置的第三条形码读取器3D。
与第一控制装置1A同样地,第三控制装置3A由具有运算部件、存储部件、输入部件等的计算机等构成。第三控制装置3A通过有线和无线中的至少任一个方式与标签读取器3B、标签制造装置3C、以及第三条形码读取器3D连接,并控制它们。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三控制装置3A具有的输入部件,输入与血袋20的商品名、容量、成分表示、制造者、生产批号等有关的血袋信息(医疗容器信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网络4而接收在第一控制装置1A中生成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并预先存储在第三控制装置3A的存储部件,以备能够在标签L1、标签L2、以及识别信息标签 50上进行印刷。第三控制装置3A优选将接收到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与血袋20的生产批号等血袋信息相关联而预先存储在第三控制装置3A的存储部件。进而,优选将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商品名、容量、成分表示、制造者、生产批号等信息也同样相关联而预先存储在第三控制装置3A的存储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在第一控制装置1A中生成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方式,但也可以在第三控制装置3A生成提供者识别信息BC。此时,所生成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优选经由网络4而预先发送到第一控制装置1A、第二控制装置2A。
标签打印机3B接收在第三控制装置3A存储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以及血袋信息,并附在血袋2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标签打印机3B将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与血袋信息印刷在相同的标签片材上而制造标签L1,并将其粘贴于血袋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血袋20的各袋21、22、23、24、25内,第一袋21、第二袋23以及第三袋24的标签L1上印刷提供者识别信息BC。
在标签打印机3B的内部,未印刷的标签以规定间隔被配置的标签片材例如以辊的状态被设置。标签打印机3B从该辊卷出标签片材的同时,印刷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或血袋信息,并转出标签L1的同时粘贴于构成血袋20的各袋上。在印刷用表面片材的印刷面,印刷有条形码,在背面形成了粘结剂层。
标签打印机3B优选准备与构成粘贴标签L1的血袋20的袋数对应的台数。并列配置多台标签打印机3B,从而对构成并列配置的血袋20的各袋同时实施期望的印刷,能够制造与各袋对应的尺寸的标签L1而粘贴,因此提高血袋20的制造效率。
标签制造装置3C是从第三控制装置3A接收与标签打印机3B接收到的信息相同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从而制造印刷了提供者识别信息BC(条形码)的识别信息标签50的识别信息介质制造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标签制造装置3将被印刷了条形码的六张识别信息标签50C以可分离地一体连结的状态制造。在条形码制造装置3C的内部,也与标签打印机3B同样,以规定间隔配置了可分离地一体连结的未印刷的标签的标签片材例如以辊的状态被设置,并印刷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转出识别信息标签50。另外,标签L2由标签制造装置3C制造,可以另外粘贴于盖子21上,也可以 由标签打印机3B直接粘贴于盖子12上。
第三条形码打印机读取器3D读取在标签L1或识别信息标签50上印刷的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通过第三条形码读取器3D读取的信息被发送到第三控制装置3A。第三控制装置3A基于从第三条形码读取器3D接收到的信息,执行与采血日期时间、采血信息的相关联等的规定的处理。
作为第三条形码读取器3D,与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同样,只要是能够读取条形码的装置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定。
网络4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网络,也可以是专用网络、公众网中的任一个,可利用LAN等网络、国内或世界范围的广域网络等。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中,能够管理作为医疗用容器的血袋20以及采血管30,优选利用上述的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S1。以下,举例说明利用了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S1的情况下的管理方法。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
首先,在第一控制装置1A中,生成提供者识别信息BC。该提供者识别信息BC经由网络4被发送到第二控制装置2A以及第三控制装置3A。
接着,在第三控制装置3A中,将通过输入部件输入的血袋信息以及接收到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相关联,从而发送给标签打印机3B,并将相同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发送给标签制造装置3C。
接着,在标签打印机3B中,将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以及血袋信息印刷在相同的标签片材上而制造标签L1,并粘贴在血袋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血袋20的各袋21、22、23、24、25内,在第一袋21、第二袋23以及第三袋24的标签L1上,印刷提供者识别信息BC与血袋信息。其他的血液检查用袋22以及第四袋25中仅印刷血袋信息。
此外,在标签制造装置3C中,将印刷了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的识别信息标签50,以与该识别信息标签50被粘贴的对象物(采血管30、病历等)的数目对应的张数互相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制造。
接着,被粘贴了标签L1的血袋20、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容纳于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容器主体11,将盖子12热封而塞住容器主体11的开口部112而密封,制造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另外,优选在热封盖子12前后的至少某一个阶段,实施灭菌处理。此外,盖子12上粘贴有印刷了医疗用容器包 装体10的商品名、容量、成分表示、制造者、生产品号等信息或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L2。另外,被印刷在标签L2上的信息也预先在第三控制装置3A中与提供者识别信息BC以及血袋信息一并相关联而存储,此外,优选经由网络4预先发送给第一控制装置1A以及第二控制装置2A。
被制造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被传送到献血室而使用。
在献血室,采血的采血者将与供血者有关的信息记载于病历,或者通过第二控制装置2A的输入部件输入,或者将识别信息标签50贴附在病历。在第二控制装置2A中,将对该供血者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与有关供血者的信息相关联。
此外,采血者将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开封,并取出血袋20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在采血装置2B设置血袋20,从而从供血者采集规定量的血液。在采血装置2B中,将与采血的条件等有关的采血信息发送给第二控制装置2A。
此外,采血者通过第二条形码读取器2C读取在血袋20的标签L1、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的标签L2、以及采血管30的识别信息标签50上印刷的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第二条形码读取器2C将其发送给第二控制装置2A。
此外,采血者将连结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放置于采血管箱40的标签放置部43,将在血液检查用袋22上容纳的血液分别分装于五根采血管30中,并通过栓31而塞住。此后,采血者沿着分隔部41的分隔而排列采血管30而配置,从而容纳于采血管箱40。另外,这里说明的容纳于采血管箱40的步骤的细节如上述那样。
采血装置2B将采集时的采血信息发送给第二控制装置2A,第二控制装置2A将其与有关供血者的信息以及提供者识别信息BC相关联而存储在存储部件,并经由网络4而发送给第一控制装置1A。
已经采集的血袋20与维持在采血管箱40中排列而配置的状态的采血管30一并被传送到血液中心。或者,使连结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由采血者的手根据可分离部分而分离,并以在各采血管30一张一张粘贴了识别信息标签50的状态,传送到血液中心。
在血液中心,制造血液制剂的制剂制造者利用血液制剂制造装置1B,将容纳于第一袋21中的血液利用血液过滤器26而去除白血球,或者对容纳了 去白血球后的血液的第二袋23实施离心分离处理,从而分离血浆和红血球。血液制剂制造装置1B将制造了血液制剂时的血液制剂制造信息发送给第一控制装置1A。第一控制装置1A将接收到的血液制剂制造信息与提供者识别信息BC相关联而存储在存储部件。此时,优选与从第二控制装置2A和第三控制装置3A接收到的各种信息也相关联。
此外,制剂制造者通过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读取在血袋20的标签L1、以及采血管30的识别信息标签50上印刷了的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将其发送给第一控制装置1A。此外,只要是维持以在采血管箱40中排列而配置的状态识别信息标签50连结的状态的采血管30,则通过第一条形码读取器1C能够汇总读取,与一根根手持采血管30而读取的情况相比,读取作业会被减轻。如果是识别信息标签50分离的状态,则一根根手持而读取。
在读取了采血管30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后,从采血管箱40取出采血管30时,通过使连结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分离,从而成为对各采血管30一张一张粘贴了识别信息标签50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对采血管30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的粘贴方法中,可以是以下的粘结方法:将维持至少与采血管30的个数对应的个数互相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以粘结剂层51的粘结剂面朝向上方而放置于标签放置部43。此后,沿着分隔部41的分隔,将多个采血管30排列而配置,容纳于采血管箱40,从而将识别信息标签50粘贴于采血管30。或者,沿着分隔部41的分隔而将多个采血管30排列而配置,并将粘结剂层51的粘结剂面朝向下方的方式将连结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放置在采血管30上,并将识别信息标签50粘贴于采血管30。
即,多个识别信息标签50维持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与排列而配置的多个采血管30的位置配合而被粘贴,因此采血者无需在每次采集时,将识别信息标签50粘贴在每个采血管30。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粘贴识别信息标签的粘贴方法,能够减轻对采血管30赋予识别信息标签50的作业负担。
通过将分隔部41B与分隔部41A之间的距离、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的大小设定为最佳,能够在采血管30的期望的位置准确地贴附。能够对多个采 血管30与多个标签50一起同时贴附。
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中,与上述的用于粘贴识别信息标签的粘贴方法一样,对排列而配置的多个采血管30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进而,从在排列而配置的多个采血管30上粘贴的识别信息标签50读取提供者识别信息BC。因此,采血者无需在每次采血时,将识别信息标签50粘贴在每个采血管30。此外,采血者或制剂制造者无需将附在各采血管30上的识别信息标签50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按照每个采血管30读取,只要汇总读取即可。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能够减轻将识别信息标签50附在采血管30上的作业负担,进一步还能够减轻采血管30的管理负担。
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具有被粘贴了印刷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L1的血袋20。因此,献血室的采血者无需在采血时,将记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附在每个袋上。采血者只要将识别信息标签50粘贴在从血液检查用袋22分开血液的一部分而容纳的采血管30以及病历上即可
因此,根据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能够减轻将记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附在血袋20的作业负担。
在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S1中,标签打印机3B经由网络4以及第三控制装置3A而接收在第一控制装置1A生成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并作为印刷了提供者识别信息BC和血袋信息等的标签L1而粘贴在血袋20。此外,在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S1中,如上述一样,标签制造装置3C从第三控制装置3A接收与提供者识别信息BC相同的信息,并制造具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识别信息标签50。
在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S1中,只要预先将附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血袋20与识别信息标签50捆绑于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则无需单独准备识别信息标签50,进而,采血者无需在每次采血时,对构成从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取出的血袋20的各袋一张张粘贴提供者识别信息BC。
因此,根据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S1,能够减轻将记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附于医疗用容器上的作业负担。
根据本实施方式,减轻将记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粘贴在血袋20或采血管30上的作业负担的结果,降低失去采血者、血袋20、采血管30之 间的匹配性的顾虑,提高所采集的血液的管理精度。
此外,提供者识别信息BC由于与血袋信息、有关供血者的信息、采血信息、血液制剂制造装置信息等相关联而存储在控制装置的存储部件,因此提高血液制剂的可追溯性(Traceability)。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标号,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A的立体图。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A在内部容纳血袋20,但在盖子12的表面上粘贴标签L2和识别信息标签50A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不同。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中,在内部,与血袋20一并捆绑有识别信息标签50。
图6示出了在盖子12的表面上粘贴的识别信息标签50A的剖面概略图。识别信息标签50在标签制造装置3C中被制造,将剥离片材、第一粘结剂层52、中间片材53、第二粘结剂层54、印刷用表面片材55按照该顺序叠层而构成。在印刷用表面片材55上印刷有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在将识别信息标签50A粘贴在采血管30上时,在中间片材53与第二粘结剂层54之间剥离,并以印刷用表面片材55为表面而将第二粘结剂层54侧粘贴在采血管30上。另外,在图6中,由于剥离片材已经被剥离而贴附在盖子12上,因此未进行图示。对印刷用表面片材55以及中间片材53,能够利用在标签L1中利用的材质相同材质的片材。对第一粘结剂层52以及第二粘结剂层54,能够利用与在标签L1中利用的材质相同材质的粘结剂层。对剥离片材,能够利用与在识别信息标签50中利用的材质相同材质的剥离片材。对中间片材53的与第二粘结剂层54接触的面、以及剥离片材的第一粘结剂层52侧的面,实施剥离处理。优选对剥离片材的第一粘结剂层52侧的面实施轻剥离处理,对中间片材53的与第一粘结剂层52侧相反侧的面实施重剥离处理。即,将中间片材53与第二粘结剂层54之间的剥离力设为比第一粘结剂层52与剥离片材之间的剥离力大,从而容易对盖子12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A。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盖子12的表面粘贴的识别信息标签50A,维持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利用采血管箱40而粘贴在采血管30,从而能够减轻作 业负担。当前者的情况下,作为对采血管30的粘贴方法,从盖子12剥离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A的印刷用表面片材55侧。此时,第二粘结剂层54与中间片材53之间被剥离。剥离后,也可以如所述的图3B那样,设为以将第二粘结剂层54的粘结剂面向上、将印刷用表面片材55的印刷面向下的方式,放置在采血管箱40的标签放置部43中的步骤,也可以如所述的图3D那样,设为对已经放置的采血管30,以将第二粘结剂层54的粘结剂面向下、将印刷用表面片材55的印刷面向上的方式粘贴的步骤。
此外,也可以设为代替标签制造装置3C而应用标签打印机3B,并制造识别信息标签50A而直接粘贴于盖子12的表面上的方式,若设为这样的方式,则能够防止将识别信息标签50A捆绑于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A内部而忘记的情况,此外,不需要废弃的剥离片材,能够减少废弃物。
在利用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A的情况下,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采血管箱40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10A,能够实施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识别信息标签的粘贴方法、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起到同样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另外,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标号,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在图7A中,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盖子12上粘贴的识别信息标签50B被连结的第一标签连结体R1的平面图,图7B表示在盖子12的表面粘贴的第一标签连结体R1的剖面概略图(A-A沿取剖视图)。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标签连结体R1,该第一标签连结体R1互相可分离地连结了六个识别信息标签50B与一个识别信息标签50C,该识别信息标签50C被形成为比识别信息标签50B还拉长的形状。如图7A所示,六个识别信息标签50A被与相邻的标签邻接而可分离地连结。
此外,容器主体11的大小只要是至少能够存放血袋20的大小,则并没有特别限定。
第一标签连结体R1在标签制造装置3C中通过印刷、压印等工序而被制造。第一标签连结体R1由在图7A以及图7B中已经被剥离而未图示的剥离 片材、第一粘结剂层52、中间片材53、第二粘结剂层54、印刷用表面片材55按照该顺序叠层而构成。第一粘结剂层52从盖子12侧起由盖子侧粘结剂层521、核心522、以及疑似粘结层423按照该顺序叠层而构成。
在第一标签连结体R1中,形成有与识别信息标签50B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C的区域对应的切口C1。切口C1避开识别信息标签50B的部分以及识别信息标签50C的印刷了作为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条形码的部分而具有从印刷用表面片材55至第二粘结剂层54的深度尺寸。切口C1从第一标签连结体R1的印刷用表面片材55侧开始进行压印加工。
进而,在第一标签连结体R1上形成切口C2。切口C2能够通过从第一标签连结体R1的剥离片材侧至中间片材53,从剥离片材侧进行压印加工而生成。切口C2具有到达中间片材53的深度尺寸。另外,在图7B中,由于剥离片材已经被剥离而通过第一粘结剂层52的盖子侧粘结剂层521贴附在盖子12上,因此未被图示。
另外,形成切口C1以及切口C2时的压印加工并不是以向第一标签连结体R1的厚度方向贯通的深度尺寸形成,而是将切口插入至规定的深度为止的加工。
作为核心522,例如能够利用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氯乙烯聚酯、聚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等)、聚酰亚胺树脂等合成树脂薄膜、或印书纸、浸渍纸、玻璃纸、铜板纸、无纺布等纸材料等的基料。厚度通常在5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的范围内选定,更优选地是20μm以上且250μm以下的范围。其理由如下:若该核心522的厚度小于5μm,则机械性强度会降低,根据外部条件会容易变形。另一方面,若核心522的厚度超过300μm,则有时会难以卷为辊状等或进行切断加工。
疑似粘结层523只要是能够在核心522与中间片材53之间可剥离地疑似粘结的粘结物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是热可塑性树脂层。作为热可塑性树脂,例如能够利用由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polymethylpentene)等单独或混合两种以上而成的材料。疑似粘结层523的厚度并没有特别被限定,但是例如3μm以上且70μm以下,优选是5μm以上且50μm以下。其理由如下:若疑似粘结层523的厚度小于3μm,则有时会粘结力不显现。另一方面,如果疑似粘结层523的厚度超过70μm,则识别信息标签50整体会过 于厚。
图8A是表示将识别信息标签50B粘贴于采血管30时的步骤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8B是其剖面概略图(B-B沿取剖视图)。
如图8A所示,如果为了将识别信息标签50C的未被印刷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部分留于盖子12侧,将识别信息标签50C的被印刷了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部分沿着切口C1在疑似粘结层523和核心522的界面剥离,则识别信息标签50C的未被印刷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部分会留在盖子12侧。然后,成为识别信息标签50B的一部分从被剥离的识别信息标签50C突出了中间片材53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设为在六个识别信息标签50B中,将五个识别信息标签50B维持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捏住突出的部分而从第一标签连结体R1分离,从而如所述的图3B那样以将第二粘结剂层54的粘结面向上、将印刷用表面片材55的印刷面向下的方式,放置于采血管箱40的标签放置部43的步骤,也可以设为如所述的图3D那样,以将第二粘结剂层54的粘结剂面向下、将印刷用表面片材55的印刷面向上的方式,对已经放置的采血管30粘贴的步骤。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能够捏住识别信息标签50B的这样突出的部分而从第一标签连结体R1分离,从而分别粘贴于采血管30。因此,能够从第一标签连结体R1容易分离识别信息标签50B,提高粘贴作业效率。
另外,在利用了第三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情况下,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采血管箱40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能够实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识别信息标签的粘贴方法、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起到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图9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在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盖子表面粘贴的识别信息标签50A、以及标签L2互相可分离地连结的第二标签连结体R2的平面图。
第二标签连结体R2具有与图6相同的剖面结构,在标签制造装置3C中被制造。第二标签连结体R2通过将剥离片材、粘贴在盖子12上的第一粘结剂层52、中间片材53、第二粘结剂层54、印刷用表面片材55按照该顺序叠层而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如下的方式:代替标签制造装置3C而应用标签打印机3B,并制造第二标签连结体R2而直接粘贴在盖子12的表面。这样能够对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盖子12通过相同的工序粘贴标签L2与识别信息标签50A,因此提高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制造效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识别信息标签50A的部分设为如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标签连结体R1那样的结构。
在利用了第四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情况下,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利用第四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能够实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识别信息标签的粘贴方法、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起到相同的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标号,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具有被粘贴了可分离地连结的识别信息标签50A的采血管30、以及被粘贴了标签L1的血袋20。即,本实施方式是被粘贴了识别信息标签50A的采血管30与被粘贴了标签L1的血袋20被捆绑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
因此,献血室的采血者无需在每次采血时,将记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一张张粘贴于血袋20或采血管30。只要将容纳于血液检查用袋22的血液分别分装于对医疗用容器包装体捆绑的已经粘贴了标签的采血管30即可,能够减轻作业负担。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能够消除将记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附于医疗用容器(血袋20以及采血管30)的作业负担。
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容器包装体,能够实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起到相同的效果。
尤其根据本实施方式,消除了将记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一张一张粘贴于血袋20以及采血管30的作业的结果,消除标签的忘贴、贴错等作 业失误,降低了失去采血者、血袋20、采血管30的匹配性的顾虑,进一步提高所采集的血液的管理精度。
[实施方式的变形]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包含于本发明中。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提出以下的各种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赋予方法。即,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赋予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对每个提供医疗用液体的提供者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步骤;
将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赋予给容纳了所述医疗用液体的第一医疗用容器的步骤;
以互相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制造具有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的多个识别信息介质的步骤;
将所述第一医疗用容器以及所述识别信息介质存放于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步骤;以及
对从在所述第一医疗用容器采集的所述医疗用液体分开而容纳的第二医疗用容器赋予具有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的所述识别信息介质的步骤,
所述第二医疗用容器由多个采集容器构成,
在赋予所述识别信息介质的步骤中,将与所述采集容器的个数对应的个数维持互相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的所述识别信息介质,粘贴于排列而配置的所述多个采集容器上。
在该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赋予方法中,例如,医疗用液体是血液,提供者是供血者,提供者识别信息是条形码,第一医疗用容器是血袋,识别信息介质是识别信息标签,构成第二医疗用容器的多个采集容器是采血管。
根据称为该提供者识别信息的赋予方法的发明,能够减轻将识别信息介质附于第一医疗用容器、以及第二医疗用容器(采集容器)的作业负担。此外,减轻作业负担的结果,抑制贴错或忘贴的情况等,降低失去提供者、第一医疗用容器以及采集容器的匹配性的顾虑,提高所采集的医疗用液体的管理精度。
此外,根据以上实施方式,还能够提出以下的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即,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生成对每个提供医疗用液体的提供者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的步骤;
将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附于容纳所述医疗用液体的第一医疗用容器的步骤;
以互相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制造具有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的多个识别信息介质的步骤,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与对所述第一医疗用容器赋予的信息相同;
将所述第一医疗用容器以及所述识别信息介质存放于医疗用容器包装体的步骤;
在所述第一医疗用容器采集所述医疗用液体的步骤;
对从在所述第一医疗用容器采集的所述医疗用液体分开而容纳于构成第二医疗用容器的多个采集容器中的各采集容器的步骤;
将维持与所述采集容器的个数对应的个数互相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的所述识别信息介质,赋予排列而配置的所述多个采集容器的步骤;以及
从对所述第一医疗用容器赋予的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以及在排列而配置的所述多个采集容器粘贴的所述识别信息介质,读取所述提供者识别信息的步骤。
在该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中,例如,医疗用容器是血液,提供者是供血者,提供者识别信息是条形码,第一医疗用容器是血袋,识别信息介质是识别信息标签,构成第二医疗用容器的多个采集容器是采血管。
根据该医疗用容器的管理方法的发明,能够减轻将识别信息介质附于第一医疗用容器以及第二医疗用容器(采集容器)的作业负担,进而能够减轻第一医疗用容器以及采集容器的管理负担。减轻作业负担的结果,抑制贴错或忘贴等,降低失去提供者、与第一医疗用容器以及采集容器的匹配性的顾虑,提高所采集的医疗用液体的管理精度。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医疗用容器例举了袋状的容器而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的医疗用容器。例如,也可以是瓶状的医疗用容器。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作为医疗用容器的血袋上粘贴了标签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的医疗用容器,也可以粘贴标签以外的信息介质。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第一袋21、第二袋23以及第三袋24的标签L1上印刷有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 于这样的方式的血袋(医疗用容器)。只要医疗用容器具有提供者识别信息即可,例如,也可以是RFID标识粘贴于医疗用容器上的方式。当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是印刷了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标签的情况下,优选利用薄膜等实施层压处理,以便印字不消失。但如果代替标签而利用RFID标识,则不需要这样的层压处理,提高识别信息的保存稳定性以及制造效率。此外,在作为识别信息介质而利用了RFID(射频身份识别)标识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电磁式、非接触或接触方式进行基于读写器的信息的读取以及写入,与条形码等的印字信息的光学性读取相比,不仅精度高,与条形码相比,能够处理大量的信息量,还能够在各工序中每次追加信息,因此仅通过RFID标识就能够追踪各工序的历史,还可以不需要网络。另一方面,RFID标识比标签还高价,因此只要综合考虑成本和精度而适当选择所要采用的方式即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在血袋(医疗用容器)上直接印刷提供者识别信息。作为直接印刷的方法,只要是热转印印刷、激光印刷、喷墨印刷等可印刷的方法,没有特别被限定。
此外,作为读取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方式,除了条形码的读取以外,也可以是基于OCR(光学字符阅读器)方式的光学性的字符的读取。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箱型的采血管箱40(采集容器存放箱)的箱底面部42上放置采血管30(采集容器)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将采血管30以竖立的状态排列的采血管箱、或者以斜着的状态排列而配置的采血管箱。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采血管箱40是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长方体的箱形状的箱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状的采血管箱40。例如,也可以是由分隔部41与箱底面部42构成的采血管40,且没有采血管40的周围的壁部的形状。
此外,分隔部41并不限定于形成为从箱底面部42竖立的突起状的分隔部。例如,也可以是箱底面部42并不平坦,而是在箱底面部42形成有沿着采血管30的长度方向的槽状的分隔部。此时,将与在底面部放置的采血管30的根数对应的槽并列而形成,从而若将采血管30沿着该槽而放置,则能够将多个采血管30的长度方向对齐而排列配置。然后,将对所配置的采血管30粘贴识别信息标签50。
此外,也可以对医疗用容器包装体捆绑采血管箱40,血袋20以及采血 管30等采血所需的器具被捆绑为一体,从而提高献血室的采血者(医疗用液体的采集者)的作业效率。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识别信息标签50是与采血管30的个数对应的张数可分离地连结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根据在病历上粘贴的用途或其他的用途而将需要的张数的识别信息标签50可分离地连结。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医疗用容器包装体以及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
标号说明
10、10A……医疗用容器包装体
20……血袋(医疗用容器)
30、30a……采血管(采集容器、医疗用容器)
50、50A、50B、50C……识别信息标签(识别信息介质)
S1……医疗用容器管理系统
1A……第一控制装置(控制装置)
2A……第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
3A……第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
3B……标签打印机(识别信息赋予装置)

粘贴方法以及管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粘贴方法以及管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粘贴方法以及管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粘贴方法以及管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粘贴方法以及管理方法.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粘贴方法是对容纳了由提供者提供的医疗用液体的多个采血管(30)的每一个,粘贴具有对每个所述提供者分配的提供者识别信息(BC)的识别信息标签(50)的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个采血管(30)排列而配置,将维持与采血管(30)的个数对应的个数互相可分离地连结的状态的识别信息标签(50),粘贴在排列而配置的多个采血管(30)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教育;密码术;显示;广告;印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