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不同曲率设计的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373354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1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47594.8

申请日:

2015.06.23

公开号:

CN104914609A

公开日:

2015.09.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3申请日:20150623|||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3

主分类号:

G02F1/1333

申请人: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纪祯; 曾任霉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市

优先权:

104115115 2015.05.12 TW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代理人:

王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不同曲率设计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其具有沿第一侧边延伸的第一区带,以及沿第一侧边延伸且位于第一区带相反于第一侧边的一侧的第二区带。第一区带沿第一侧边延伸方向分布有第一中央部及第一反曲部。第一中央部及第一反曲部分别呈凸向相反的弯曲;第二区带以不同于第一区带的曲率分布的方式弯曲。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含:
一显示面板,具有:
一第一侧边;
一第一区带,沿所述第一侧边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区带沿所述第一侧边延伸方向分布有一第一中央部及一第一反曲部,所述第一中央部及所述第一反曲部分别呈凸向相反的弯曲;以及
一第二区带,沿所述第一侧边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区带相反于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区带以不同于所述第一区带的曲率分布的方式弯曲。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带全部均以与所述第一中央部相同的凸向弯曲。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带包含:
一第二中央部,对应邻接所述第一中央部;以及
一第二反曲部,自所述第二中央部延伸而出,且对应邻接所述第一反曲部;
其中,所述第二中央部及所述第二反曲部分别呈凸向相反的弯曲,且所述第一反曲部在平行所述第一侧边剖面上的平均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反曲部在平行所述第一侧边剖面上的平均曲率半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平行所述第一侧边的剖面而言,所述第一中央部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反曲部的曲率半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曲部在平行所述第一侧边方向上的宽度随着离所述第一侧边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形成为所述第一区带的一侧边。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央部及所述第一反曲部的邻接边界与所述第一侧边相交于一反曲点,所述反曲点到所述第一反曲部在所述第一侧边上末端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侧边总长的1/12。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曲点到所述第一反曲 部在所述第一侧边上末端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侧边总长的1/4。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进一步包含一外框围绕所述显示面板,所述外框束制所述第一侧边的中段及尾段分别为凸向不同的弯曲,以形成所述第一中央部及所述第一反曲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进一步包含一背盖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其中,所述背盖上设置有一顶针,所述顶针抵触所述第一反曲部的背侧而使所述第一反曲部向外推出反曲。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面,所述显示面包含:
一显示区;以及
一边缘带,围绕所述显示区;
其中,所述第一区带与所述显示区至少部分重叠。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第一反曲部凸向的一侧。

说明书

说明书具不同曲率设计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关于一种面板具不同曲率设计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除了尺寸与画质上的改良外,在显示装置的外观上亦有所改变,像是曲面显示装置。相较于平面式的显示装置,曲面显示装置不仅可在同样宽度下制成更大的尺寸,曲面显示装置还可提供较好的观赏效果。举例来说,电视屏幕可以制造成往内凹陷,于是使用者在看电视时,眼睛与屏幕各个地方的距离落差会比平面电视较小,电视每个部分与眼睛视线也都为直角或为接近直角的最佳欣赏角度。另外,因为曲面的关系,所以同样大小的屏幕宽度下,曲面会较平面有更大的画面,于是使用者可以欣赏到更宽阔的影像。
曲面显示器可以使用主动发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或是被动发光的液晶面板制作而成。就传统的曲面显示装置而言,在使用液晶面板制作曲面显示器时,液晶面板因为受外力而弯曲,因而形成曲面,但显示面板可能因为受力不均而产生应力光学效应。具体来说,显示面板因为曲面形状承受应力,而光在最大主应力方向与最小主应力方向折射率不同,使光线通过显示面板时,在最大主力与最小主力方向产生些微的相位差,因而使偏光片无法完全滤光而产生暗态漏光。因为显示面板各个局部的应力不均匀,于是显示面板各部分的相位延迟量都不同,漏光量在显示面板各部分也因此不同,进而发生不均匀的漏光。因此,现有曲面显示装置的结构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在显示面板为曲面的设计下改善显示装置的暗态漏光问题。
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其具有沿第一侧边延伸的第一区带,以及沿第一侧边延伸且位于第一区带相反于第一侧边的一侧的第二区带。第一区带沿第一侧边延伸方向分布有第一中央部及第一反曲部。第一中央部及第一反曲部分别呈凸向相反的弯曲; 第二区带以不同于第一区带的曲率分布的方式弯曲。藉由不同曲率设计,可避免显示装置因应力分布不均而产生暗态漏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爆炸图;
图1B为显示面板的实施例正视图;
图2A至图2C为显示面板于平行第一侧边不同位置的侧视图;
图3A为显示面板的不同实施例立体图;
图3B为对应图3A的显示面板的实施例正视图;
图4A至图4C为显示面板于平行第一侧边不同位置的侧视图;
图5为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带与显示面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6及图7为显示装置以不同固定方式形成弧板状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 显示装置
110 显示面板
111 端面
112 第一侧边
114 第一区带
114a 第一中央部
114b 第一反曲部
116 第二区带
116a 第二中央部
116b 第二反曲部
118 显示面
118a 显示区
118b 边缘带
130 背光模组
140 外框
150 背盖
152 顶针
L 总长
p,p2 反曲点
w1,w2 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弧曲的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的中央区域及外侧区域各具有不同的弯曲方向。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较佳可运用于电视,但不以此为限,显示装置亦可运用于游戏机、穿戴式装置或其他电子装置上。
图1A为本发明显示装置100的实施例爆炸图。如图1A所示,显示装置100包含显示面板110及背光模组130。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为液晶显示面板,而背光模组130设置于显示面板110的背侧,以提供背光进入显示面板110,供产生影像。显示面板110具有第一侧边112及沿第一侧边112的端面111。如图1A所示,显示面板110形成弯曲弧板状,并具有不同凸向。由端面111观之,显示面板110的侧视略呈波浪状弯曲。
在显示面板110上分布有第一区带114及第二区带116。第一区带114沿第一侧边112延伸,且较佳横跨了显示面板110垂直于第一侧边112的两端。第二区带116沿第一侧边112延伸且位于第一区带114相反于第一侧边112的一侧,且较佳亦横跨了显示面板110垂直于第一侧边112的两端。从显示面板110显示正面来看,请见图1B,第一区带114沿第一侧边112延伸方向分布有第一中央部114a及第一反曲部114b。在第一中央部114a及第一反曲部114b的邻接边界与第一侧边112相交于一反曲点p。第一中央部114a及第一反曲部114b分别呈凸向相反的弯曲。需补充的是,为标示方便,第一区带114的虚线框与第一侧边112略有距离,但第一区带114的边界较佳可涵盖第一侧边112,亦即第一侧边112形成为第一区带114的侧边。
另一方面,第二区带116以不同于第一区带114的曲率分布的方式弯曲。举例而言,在图1A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区带116全部均以与第一中央部114a相同的凸向弯曲。请参考图2A至图2C所绘示显示面板110于平行第一侧边不同位置的侧视图,其中,图2A为于端面111位置(参见图1A)的侧视图,图2B与图2C分别为显示面板110沿AA线剖面(参见图1B,其位置大致对应第一区带中间)与沿BB线剖面(大致对应第二区带中间)的侧视图。如图2A所示,显示面板110于第一反曲部114b之处向上拱起(若以靠近第一侧边的一面为显示面,则是朝显示的方向拱起),于第一中 央部114a则朝相反方向凸出。此外,第一中央部114a较佳较第一反曲部114b具有更大的弯曲程度。换言之,在端面111上,第一中央部114a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反曲部114b的曲率半径。应理解,曲率半径因弯曲方向不同而有正负号的差别,但在描述弯曲程度时采其绝对值比较;此外,由于在第一中央部114a及第一反曲部114b上各位置的曲率有可能不同,因此此处所述的弯曲程度及曲率半径较佳指其平均后的结果。在图2B中,第一中央部114a及第一反曲部114b的弯曲程度渐趋平缓。在图2C中,第二区带116转为下凹形状,形成第二区带116全部均以与第一中央部114a相同的凸向弯曲。藉由显示面板110第一区带114中央与其两侧区域形成不同曲率的相反弯曲,且随着远离显示面板110第一侧边112减小曲率的设计,并配合第二区带116采不同曲率分布的弯曲形式,可减缓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在弯曲状态下应力不均的状况,进而改善漏光的问题。
具体而言,显示面板110从图2A至图2B所示位置,第一中央部114a及第一反曲部114b的弯曲程度渐趋平缓,且第一中央部114a及第一反曲部114b的邻接边界自反曲点p的位置往显示面板110外侧移动至反曲点p2。如图2A及图2B所示,第一反曲部114b自显示面板110末端至反曲点p2的距离自原先的宽度w1(见图2A)缩短为宽度w2(见图2B)。换言之,第一反曲部114b在平行第一侧边112方向上的宽度随着离第一侧边112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实际量测的结果发现,当反曲点p到第一反曲部114b在第一侧边112上末端的距离不小于第一侧边112总长的1/12,且不大于第一侧边112总长的1/4时,可减少约68%~79.6%的漏光量。换言之,第一反曲部114b在第一侧边112上的宽度具有如下关系:(1/4)L≧w1≧(1/12)L,其中,L为第一侧边总长,w1为反曲点p到第一反曲部在第一侧边上末端的距离。藉此设计,第一曲带114随远离第一侧边112仍可保有相反弯曲形式,可进一步改善显示装置暗态漏光的情形。
图3A为显示面板110的不同实施例立体图。如图3A所示,在显示面板110上分布有第一区带114及第二区带116。请见图3B,第一区带114在显示面板110表面沿第一侧边112延伸方向分布有第一中央部114a及第一反曲部114b。类似地,第二区带116在显示面板110表面沿第一侧边112延伸方向分布有第二中央部116a及第二反曲部116b。详言之,第二中央部116a对应邻接第一中央部114a。第二反曲部116b则自第二中央部116a延伸而出,且对应邻接第一反曲部114b。
与前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在图3A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二中央部116a及第二反曲部116b分别呈凸向相反的弯曲。请参考图4A至图4C所绘示显示面板110于平行第一侧边112不同位置的侧视图,其中,图4A为于端面111位置(参见图3A)的侧视图,图4B与图4C分别为显示面板110沿AA线剖面(参见图3B,其位置大致对应第一区带中间)与沿BB线剖面(大致对应第二区带中间)的侧视图。如图4A所示,显示面板110于第一反曲部114b之处向上拱起(若以靠近第一侧边的一面为显示面,则是朝显示的方向拱起),于第一中央部114a则朝相反方向凸出。此外,第一中央部114a较第一反曲部114b具有更大的弯曲程度。换言之,在端面111上,第一中央部114a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反曲部114b的曲率半径。在图4B中,第一中央部114a及第一反曲部114b的弯曲程度渐趋平缓。在图4C中,第二区带116的第二中央部116a及第二反曲部116b仍分别呈凸向相反的弯曲,但具有相较于第一中央部114a及第一反曲部114b于AA线位置更平缓的弯曲程度。此外,第一反曲部114b的宽度亦随远离第一侧边112而减小。如图4A及图4B所示,反曲点p的位置随远离第一侧边112而往显示面板110外侧移动。第一反曲部114b自显示面板110末端至反曲点p2的距离自原先的宽度w1(见图4A)缩短为宽度w2(见图4B)。在实际量测的结果发现,第一反曲部114b在第一侧边112上的宽度满足前述关系式时,显示面板110承受的应力分布,可减少应力光学效应的产生,并改善显示装置暗态漏光的问题。
如图4A及图4C所示,就第一反曲部114b与第二反曲部116b而言,第一反曲部114b在平行第一侧边112剖面上的平均曲率半径小于第二反曲部116b在平行第一侧边112剖面上的平均曲率半径。换言之,第一反曲部114b延伸至第二反曲部116b为变曲率的弯折形态,且第一反曲部114b的弯曲程度较第二反曲部116b的弯曲程度大。藉由显示面板110整体形成相反弯曲形式,并改变第一区带114及第二区带116上曲率分布的设计,可改善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在弯曲状态下应力不均的状况,以降低漏光的发生。
图5为显示面板110的第一区带114与显示面118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110具有显示面118,其中,显示面118包含显示区118a及围绕显示区118a的边缘带118b。就显示面118而言,第一区带114与显示区118a至少部分重叠,亦即伸入显示区118a内。第一区带114与显示区118a的重叠区域占显示区118a整体的比例可视需求而调整。藉由第一区带114涵盖部分显示区118a的设计,可避免 在显示区118a周围及角落处产生暗态漏光。需补充的是,上述实施例以显示面板110上第一反曲部114b凸向的一侧作为显示面,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0亦可配合不同的显示装置(例如透明显示器)而选择显示面118位于显示面板110的不同面。例如,选择显示面位于显示面板上第一反曲部凸向的反侧。
图6为显示装置100以外部束制形成弧板状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6所示,显示装置100包含外框140围绕显示面板110。外框140束制第一侧边112的中段及尾段分别为凸向不同的弯曲,以形成第一中央部114a及第一反曲部114b。进一步而言,外框140于上下位置束制显示面板110,使显示面板110具有如前述第一区带较弯曲而第二区带较平缓的弯折形式。换言之,藉外框的束制,第一区带呈凸向相反弯曲,第二区带的曲率则随远离第一侧边而趋平缓。
图7为显示装置100以另一外部束制形成弧板状的实施例示意图。如图7所示,显示装置100包含设置于显示面板110的背侧的背盖150。背盖150上设置有顶针152,藉顶针152抵触第一反曲部114b的背侧而使第一反曲部114b向外推出反曲(即凸向外框140),藉此亦可弯折显示面板呈凸向相反弯曲。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利用不同的固定方式,使显示面板具有凸向不同的弯曲及不同曲率设计,以达到改善显示装置暗态漏光的效果。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具不同曲率设计的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具不同曲率设计的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具不同曲率设计的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不同曲率设计的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不同曲率设计的显示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不同曲率设计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其具有沿第一侧边延伸的第一区带,以及沿第一侧边延伸且位于第一区带相反于第一侧边的一侧的第二区带。第一区带沿第一侧边延伸方向分布有第一中央部及第一反曲部。第一中央部及第一反曲部分别呈凸向相反的弯曲;第二区带以不同于第一区带的曲率分布的方式弯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