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59814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59814A21申请号201380012512322申请日20130226201205159220120308JPB62J11/00200601H04M1/04200601H04M1/1120060171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小山隆博村上尚星智弘小野惇也兼田宽之森范之能势翼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代理人李辉黄纶伟54发明名称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57摘要该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是将具有显示画面的便携信息终端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车体上的鞍乘。
2、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所述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具备终端保持器和保持器支承部,所述终端保持器与所述车体分体设置,用于保持所述便携信息终端,所述终端保持器具有连接器导线,其具有为了能够从所述车体向所述便携信息终端供给电力和数据中的至少一方而与所述便携信息终端连接的第1端、和与所述第1端不同的第2端;以及被支承部,其具有保持所述连接器导线的导线保持部、和与所述连接器导线的所述第2端连接的保持器侧端子,所述保持器支承部一体地设于所述车体,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与所述被支承部卡合,并支承所述终端保持器,所述保持器支承部具有车体侧端子,在与所述被支承部卡合时,所述保持器支承部以能。
3、够自由装卸的方式与所述保持器侧端子连接。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904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3/05491520130226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133087JA20130912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1页附图9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1页附图9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59814ACN104159814A1/2页21一种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其将具有显示画面的便携信息终端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
4、终端的安装结构具备终端保持器和保持器支承部,所述终端保持器与所述车体分体设置,用于保持所述便携信息终端,所述终端保持器具有连接器导线,其具有为了能够从所述车体向所述便携信息终端供给电力和数据中的至少一方而与所述便携信息终端连接的第1端、和与所述第1端不同的第2端;以及被支承部,其具有保持所述连接器导线的导线保持部、和与所述连接器导线的所述第2端连接的保持器侧端子,所述保持器支承部一体地设于所述车体,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与所述被支承部卡合,并支承所述终端保持器,所述保持器支承部具有车体侧端子,在与所述被支承部卡合时,所述车体侧端子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与所述保持器侧端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5、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具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设在所述保持器支承部和所述被支承部之间,用于限制与所述保持器支承部卡合的所述被支承部从所述保持器支承部脱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器支承部设有多个所述被支承部,在所述多个被支承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所述导线保持部,在未设有所述导线保持部的所述被支承部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保持器支承部之间设所述锁定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支承部形成为棒状,沿着所述被支承部的长度方向插入所。
6、述保持器支承部,并且具有缩颈部,该缩颈部设于所述被支承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所述保持器支承部具有叉进退机构,该叉进退机构使叉部件在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退,来使该叉部件与所述缩颈部卡合脱离,利用所述缩颈部及所述叉进退机构构成所述锁定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支承部形成为板状,在沿着所述被支承部的正面和背面的方向上插入所述保持器支承部,并且具有在所述正面及所述背面的规定部位形成的孔部,所述保持器支承部具有销进退机构,该销进退机构用于使销部件在与所述正面及所述背面垂直的方向上进退,来将该销部件安装于所述孔部和从所述孔部卸下,利用。
7、所述孔部及所述销进退机构构成所述锁定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还具备设于所述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位置上的车体侧固定部件,所述终端保持器还具备外壳部,其能够收纳所述便携信息终端;间隔部,其与所述便携信息终端对应地被选择而收纳在所述外壳部内;罩部,其覆盖所述外壳部的开口;以及铰链部,其将所述罩部枢轴支承成相对于所述外壳部开闭自如,权利要求书CN104159814A2/2页3在所述终端保持器上一体地形成有所述被支承部,所述罩部具有窗部,其使所述便携信息终端的显示画面向保持器外侧露出;和卡合部,其在。
8、所述终端保持器被安装于车体时在关闭所述外壳部的状态下与所述车体侧固定部件卡合来限制该罩部的打开动作。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还具备设于所述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位置上的车体侧固定部件,所述终端保持器还具备外壳部,其能够收纳所述便携信息终端;间隔部,其与所述便携信息终端相应地被选择而收纳在所述外壳部内;罩部,其覆盖所述外壳部的开口;以及铰链部,其将所述罩部枢轴支承成相对于所述外壳部开闭自如,在所述终端保持器上一体地形成有所述被支承部,在所述车体侧固定部件上设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在所述终端保持器被安装时。
9、在关闭所述外壳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罩部卡合来对该罩部的打开动作进行限制。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保持器具有密封部,该密封部以在关闭所述罩部时与所述外壳部内的所述便携信息终端的显示画面的周围紧密接触的方式沿着所述罩部的窗部的内周缘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安装于车体时的所述便携信息终端的前表面,设有用于对车辆前方进行摄像的受光部,在所述终端保持器上设有使所述受光部向车辆前方露出的露出孔。权利要求书CN104159814A1/11页4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技术领。
10、域0001本发明涉及机动两轮车等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0002本申请根据2012年3月8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2051592号主张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内容。背景技术0003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装卸自如地安装有便携电话等便携信息终端的机动两轮车中,在设于杆把手中央的仪表单元的前部设有终端保持器,该终端保持器形成为凹状,将便携信息终端保持在立起状态。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具有该结构,能够进行便携信息终端和机动两轮车之间的无线通信、各种车辆信息向便携信息终端的显示、以及便携信息终端的非接触充电。0004现有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37。
11、161号公报发明内容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0008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将形成为凹状的终端保持器设在仪表单元前部。因此,存在只能安装规定的尺寸或设备种类的便携信息终端的课题。并且,在便携信息终端与机动两轮车不对应的情况下,存在无法进行便携信息终端的通信和充电的课题。0009因此本发明提供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无论便携信息终端的尺寸或设备种类如何,都能够将便携信息终端安装到设于车体的终端保持器上,并且能够进行便携信息终端的通信和充电。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0011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手段,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是将具有显示画面的便携信息终端。
12、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车体上的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所述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具备终端保持器和保持器支承部,所述终端保持器与所述车体分体设置,用于保持所述便携信息终端,所述终端保持器具有连接器导线,其具有为了能够从所述车体向所述便携信息终端供给电力和数据中的至少一方而与所述便携信息终端连接的第1端、和与所述第1端不同的第2端;以及被支承部,其具有保持所述连接器导线的导线保持部、和与所述连接器导线的所述第2端连接的保持器侧端子,所述保持器支承部一体地设于所述车体,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与所述被支承部卡合,并支承所述终端保持器,所述保持器支承部具有车体侧端子,在与所。
13、述被支承部卡合时,所述保持器支承部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与所述保持器侧端子连接。0012另外,所述鞍乘型车辆包括驾驶员跨过车体乘坐的所有车辆,包括机动两轮车说明书CN104159814A2/11页5包括带原动机的自行车及踏板型车辆、三轮除了前方一轮且后方二轮之外,也包括前方二轮且后方一轮的车辆或四轮的车辆。0013也可以具有锁定机构,其设在所述保持器支承部和所述被支承部之间,用于限制与所述保持器支承部卡合的所述被支承部从所述保持器支承部脱离。0014也可以在所述保持器支承部设有多个所述被支承部,在所述多个被支承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所述导线保持部,在未设有所述导线保持部的所述被支承部中的至少一个和。
14、所述保持器支承部之间设所述锁定机构。0015也可以是,所述被支承部形成为棒状,沿着所述被支承部的长度方向插入所述保持器支承部,并且具有缩颈部,该缩颈部设于所述被支承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所述保持器支承部具有叉进退机构,该叉进退机构使叉部件在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退,来使该叉部件与所述缩颈部卡合脱离,利用所述缩颈部及所述叉进退机构构成所述锁定机构。0016也可以是,所述被支承部形成为板状,在沿着所述被支承部的正面和背面的方向上插入所述保持器支承部,并且具有在所述正面及所述背面的规定部位形成的孔部,所述保持器支承部具有销进退机构,该销进退机构用于使销部件在与所述正面及所述背面垂直的方向。
15、上进退,来将该销部件安装于所述孔部和从所述孔部卸下,利用所述孔部及所述销进退机构构成所述锁定机构。0017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也可以还具备设于所述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位置上的车体侧固定部件,所述终端保持器还具备外壳部,其能够收纳所述便携信息终端;间隔部,其与所述便携信息终端对应地被选择而收纳在所述外壳部内;罩部,其覆盖所述外壳部的开口;以及铰链部,其将所述罩部枢轴支承成相对于所述外壳部开闭自如,在所述终端保持器上一体地形成有所述被支承部,所述罩部具有窗部,其使所述便携信息终端的显示画面向保持器外侧露出;和卡合部,其在所述终端保持器被安装于车体时在关闭所述外壳部的。
16、状态下与所述车体侧固定部件卡合来限制该罩部的打开动作。0018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鞍乘型车辆中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也可以还具备设于所述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位置上的车体侧固定部件,所述终端保持器还具备外壳部,其能够收纳所述便携信息终端;间隔部,其与所述便携信息终端相应地被选择而收纳在所述外壳部内;罩部,其覆盖所述外壳部的开口;以及铰链部,其将所述罩部枢轴支承成相对于所述外壳部开闭自如,在所述终端保持器上一体地形成有所述被支承部,在所述车体侧固定部件上设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在所述终端保持器被安装时在关闭所述外壳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罩部卡合来对该罩部的打开动作进行限制。0019所述终端保持器也可以具有密封。
17、部,该密封部以在关闭所述罩部时与所述外壳部内的所述便携信息终端的显示画面的周围紧密接触的方式沿着所述罩部的窗部的内周缘设置。也可以在安装于车体时的所述便携信息终端的前表面,设有用于对车辆前方进行摄像的受光部,在所述终端保持器上设有使所述受光部向车辆前方露出的露出孔。0020发明效果0021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将便携信息终端保持在与车体分体设置的终端保持器上,并安装于车辆,由此,仅通过终端保持器的对应,就能够将尺寸或设备种类不同的便携信息终说明书CN104159814A3/11页6端安装于车辆。0022并且,通过将终端保持器的被支承部和车辆的保持器支承部作为连接器来将便携信息终端和车辆的电池或控制。
18、装置连接起来,能够进行便携信息终端的充电,且能够显示各种车辆信息。0023根据本发明的方式,能够防止在将便携信息终端安装于车体的状态下的不经意的脱落和失窃。0024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容易在被支承部中的一方确保导线布线通路,并且能够有效利用确保了导线布线通路的被支承部以外的被支承部的周围的空间构成锁定机构。0025根据本发明的方式,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设置锁定机构。0026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在终端保持器被安装于车体时能够从保持器的外部看到便携信息终端的显示画面,并且,能够简单地构成限制罩部的打开动作的结构。并且,通过间隔部的更换,能够容易且廉价地将多种便携信息终端收纳于终端保持器。0027根据本发明。
19、的方式,能够抑制水或尘埃等通过窗部向终端保持器内浸入。0028根据本发明的方式,能够根据从受光部获得的车辆前方的图像信息,来控制便携信息终端及车辆的动作。附图说明0029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的左侧视图。0030图2是上述机动两轮车的杆把手周围的左侧视图。0031图3是上述杆把手周围的前视图。0032图4是上述杆把手周围的俯视图。0033图5是包括支承终端保持器的保持器支承部周围的一部分截面的左侧视图,该终端保持器用于将便携信息终端安装于上述机动两轮车。0034图6是上述保持器支承部周围的俯视图。0035图7是上述终端保持器的主视图。0036图8是上述终端保持器的分解状态的主视。
20、图。0037图9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终端保持器的主视图。0038图10是示出上述保持器支承部周围的变形例的与图5对应的左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3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鞍乘型车辆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右等方向在没有另外记载的情况下,与以下说明的车辆中的方向相同。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图中的适当位置,示出了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以及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0040第一实施方式0041图1所示的机动两轮车1是具有低踏板2的踏板型车辆,借助内置于后摆臂3的电机4的旋转动力,旋转驱动由设于后摆臂3后端部的车轴5A轴支承的后轮5来行进。在低踏。
21、板2的下方设有电池箱6,该电池箱6收纳了电机4的电源即4872V的高电压电池未图示和管理高电压电池的充放电等的BMUBATTERYMANAGINGUNIT电池管理单元,说明书CN104159814A4/11页7未图示。0042机动两轮车1的车体框架7在其前端部具有相对于竖直方向后倾的前立管8。转向柱9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前立管8。在下端部轴支承前轮11的左右前叉12的上端部支承于转向柱9。转向柱9具有从下方贯穿插入前立管8中的柱管未图示。转向用的杆把手13经由把手柱14以能够与所述柱管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柱管中的在前立管8的上方突出的突出部分。在杆把手13的后方隔着跨过空间M设有乘员落座。
22、用的坐席15。0043后摆臂3的前端部以能够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车体下部的枢轴部。对于后摆臂3,采用仅通过设于车宽方向左侧的臂轴支承后轮5的悬臂式。后摆臂3的左臂的后端部经由后缓冲器16支承在车体框架7的后端部左侧。在后摆臂3上集中配置有电机4、旋转驱动力的断开连接机构即离心式离合器未图示、减速齿轮机构、以及控制电机4的输出的PDU17POWERDRIVEUNIT电力驱动单元。在PDU17上一体地设有ECU18电子控制单元。0044机动两轮车1的车体框架7被合成树脂制的车身罩21覆盖。0045车身罩21具备前罩22,其从前方覆盖前立管8周围部;护腿罩23,其从后方覆盖前立管8周围部;所述低踏板。
23、2,其为了承载落座于坐席15的乘员的脚而从护腿罩23的下部向后方相连,并且从上方覆盖电池箱6;左右一对踏板侧罩24,它们从低踏板2的外侧部垂下;下罩25,其连结在左右一对踏板侧罩24的下边缘部之间;坐席下前部罩26,其以从前方覆盖坐席15的下方空间的方式从低踏板2的后端部立起;左右一对侧罩27,它们以从侧方覆盖坐席15的下方空间的方式与坐席下前部罩26的外侧部的后方相连;以及后罩28,其以从上方覆盖后轮5的方式与左右侧罩27的后方相连。在左侧罩27设有对设于电池箱6内的高电压电池用的充电口进行开闭的盖29。0046在坐席15的下方空间配置有利用坐席15开闭的物品收纳盒31。在物品收纳盒31的底。
24、部配置有12V的低电压电池32。在靠近坐席15的上表面落座面的位置配置有用于检测乘员乘坐的落座传感器33。在前罩22内配置有在极低速时向车辆的周围通知本车的接近的发音器34。在护腿罩23的右侧配置有具有锁芯的主锁开关35。0047如图24所示,在杆把手13的左右两侧部设有左右把手手柄部13A。杆把手13的中央部在前面观察时弯曲成向下方凸出的U字状。杆把手13除了左右把手手柄部13A,由构成车身罩21的一部分的把手罩36覆盖。图中线CL表示车体左右中心线。0048把手罩36分割构成为从前方覆盖杆把手13的把手前罩36A、和从后方覆盖杆把手13的把手后罩36B。0049图中线K表示把手前罩36A的。
25、上表面和把手后罩36B的上表面的边界线。在把手后罩36B的左右中央部设有包含速度计等的仪表单元37。在把手前罩36A的上部左右两侧设有使设在把手罩36内的镜紧固凸台41B向罩外侧露出的露出孔38。0050把手罩36固定地安装于车体,把手罩36的装卸需要工具。0051在把手罩36内,在靠近左右把手手柄部13A的基端的位置安装有支承制动杆41A的杆保持器41。在左右杆保持器41通过一体成型等设有镜紧固凸台41B,该镜紧固凸台41B用于紧固设于左右后视镜39上的镜支承件39A。在把手后罩36B的上部左右两侧设有用于操作照明器具等的开关42。把手后罩36B上的设有仪表单元37等的左右中央部及设有开说明。
26、书CN104159814A5/11页8关42等的左右两侧部之间的后边缘形状在俯视观察时是向前方呈凸状的弯曲状部43。0052在把手前罩36A内设有对保持收纳便携信息终端45的终端保持器51进行支承的保持器支承部47。0053便携信息终端45可以举出例如所谓的智能手机具备PDA功能的多功能便携电话。便携信息终端45具有触摸面板即比较大型的显示画面45A。便携信息终端45能够将网络画面和使用GPS的导航画面显示在显示画面45A上。而且,便携信息终端45通过与ECU18或所述BMU的连接,能够将机动两轮车1的各种车辆信息或电池箱6内的高电压电池的电池剩余量信息等显示在显示画面45A上。0054保持器。
27、支承部47通过向例如杆把手13的紧固等而被固定成一体。0055如图5及6所示,保持器支承部47具有左右一对脚支承部47A,其在插入有终端保持器51的左右一对支承脚56的状态下,对左右一对支承脚56进行保持。在把手前罩36A的上部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左右一对脚贯通孔47B。终端保持器51的左右支承脚56通过脚贯通孔47B而插入,并固定于设在把手前罩36A的内侧的保持器支承部47的左右脚支承部47A。在左右脚贯通孔47B单独设有能够水密地封闭左右脚贯通孔47B的例如手动式的闸门47C。0056如图7所示,终端保持器51形成为与机动两轮车1的车体分体的外壳状,在其内部收纳、保持便携信息终端45,同时能够。
28、以相对于车体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便携信息终端45。终端保持器51形成为比便携信息终端45稍大的长方形状的厚板状,以便能够收纳形成为长方形状的厚板状的便携信息终端45。0057如图24所示,便携信息终端45及终端保持器51在安装于车体时以如下姿势配置所述长方形状的长边沿着机动两轮车1的左右方向,且便携信息终端45及终端保持器51的厚度方向的两表面以朝向机动两轮车1的前后方向的状态相对于竖直方向稍稍前倾。便携信息终端45的显示画面45A配置于后侧乘员侧的表面。0058如图7、8所示,终端保持器51具有外壳主体52,其形成为托盘状;外壳罩53,其覆盖设于外壳主体52的开口52A;铰链部54,其相对于外。
29、壳主体52开闭自如地支承外壳罩53;间隔件55,其与便携信息终端45对应地被选择而收纳在外壳主体52内;和左右一对支承脚56,它们一体地设于外壳主体52。0059外壳主体52及外壳罩53由例如PP或ABS树脂等车辆用的通用塑料形成。外壳主体52及外壳罩53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由铝合金等轻金属形成。0060外壳主体52以其厚度方向的开口52A朝向斜上后方乘员侧的方式安装于车体。外壳主体52的内部尺寸比便携信息终端45的外部尺寸大且深。便携信息终端45和与便携信息终端45的尺寸或设备种类对应地选择出的间隔件55以定位状态收纳在该外壳主体52内。0061如图3所示,在便携信息终端45中的安装于车辆时朝。
30、向车辆前方的前表面与显示画面45A相反的表面上,设有与设于便携信息终端45的壳体内的摄像元件一起构成摄像部的受光部45B。受光部45B配置成受光部45B的透镜的光轴与便携信息终端45的厚度方向平行。在外壳主体52中与受光部45B对置的部位形成有使受光部45B向保持器外侧车辆前方露出的露出孔52B。通过露出孔52B,在便携信息终端45及终端保持器51安装于车体的状态下,便携信息终端45能够对车辆前方进行摄像。在与受光部45B并排设有说明书CN104159814A6/11页9灯闪光灯的情况下,露出孔52B使所述灯也向保持器外侧露出。露出孔52B也可以与便携信息终端45的多个设备种类对应地设在多个部。
31、位。0062如图7、8所示,外壳罩53形成为具有窗部53A的边框状,其是在形成为与外壳主体52的开口52A相等的尺寸的板形状后,切除所述板形状的内周部而形成的。窗部53A设在与收纳在外壳主体52内终端保持器51内的便携信息终端45的显示画面45A对置的区域。利用该窗部53A,在外壳主体52内收纳的便携信息终端45的显示画面45A向保持器外侧露出,从而乘员能够看到该显示画面45A。在外壳罩53中的与外壳主体52的开口52A的端缘对置的部位,设有在关闭开口52A时与开口52A的端缘水密地紧密接触的密封部件未图示。0063铰链部54具有铰链支承部54A,其通过例如一体成型而设于外壳主体52的安装于车。
32、体时的上缘部;铰链臂部54B,其与铰链支承部54A对应地通过例如一体成型而设于外壳罩53的安装于车体时的上缘部;以及铰链轴54C,其沿着外壳主体52及外壳罩53的安装于车体时的上缘部沿着安装于车体时的左右方向贯通铰链支承部54A及铰链臂部54B。0064间隔件55优选由例如聚氨酯泡沫或合成橡胶等这样的、轻量且廉价、具有缓冲性、容易加工性、以及形状保持性的部件形成。间隔件55优选为一体成型品,但也可以能够局部地进行分割、更换。图中标号55A表示对与便携信息终端45连接的终端侧连接器57B进行收纳的凹部。0065左右支承脚56形成为沿着与安装于车辆时的终端保持器51的前后表面平行且与所述长方形状中。
33、的短边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棒状,并且左右支承脚56沿其长度方向插入保持器支承部47的左右脚支承部47A。左右支承脚56的插入方向是终端保持器51便携信息终端45向车体的插入方向。0066左右支承脚56具有圆筒状的脚主体56A;和形成为平板状的固定板56B,其与所述脚主体56A的圆筒轴垂直地配置并固定在安装于车辆时的脚主体56A的上端。脚主体56A及固定板56B适当地采用合成树脂、轻合金及不锈钢等来形成。固定板56B利用具有例如防水性的铆钉56C等固定在安装于车辆时的外壳主体52的下缘部。左右支承脚56也可以是折叠式,也可以是在将便携信息终端45收纳于终端保持器51内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搬运便携信息。
34、终端45和终端保持器51。0067在左右支承脚56中的一方处于接近终端侧连接器57B的位置的支承脚,图中为左支承脚的内部设有导线贯通孔56E并保持有连接器导线57。连接器导线57的安装于车辆时的上端部延伸至终端保持器51内,并与终端侧连接器57B连接。而且,在所述上端部形成有螺旋导线57A。0068安装于车辆时的连接器导线57的下端部与在左支承脚56的末端部安装于车辆时的左支承脚56的下端部设置的保持器侧连接器56D连接。安装于车辆时的连接器导线57的下端部固定地保持于左支承脚56,另一方面,安装于车辆时的连接器导线57的上端部能够与便携信息终端45对应地和终端侧连接器57B一起进行更换。图中。
35、标号57C表示用于能够将连接器导线57的中间部分离开的中间连接器。左支承脚56也可以相对于外壳主体52能够装卸,并且,能够一起更换左支承脚56和连接器导线57。0069如图5所示,伴随着将左支承脚56插入保持器支承部47的左脚支承部47A,保持器侧连接器56D与设置于左脚支承部47A的车体侧连接器47D连接。由此,在便携信息终说明书CN104159814A7/11页10端45及终端保持器51安装于车体时,便携信息终端45及终端保持器51与机动两轮车1的总线束等电连接,便携信息终端45从ECU18或所述BMU获得各种信息,并且便携信息终端45能够利用低电压电池32等的电力进行充电。图中标号47E。
36、表示嵌合于例如左脚支承部47A的内周面的形成为环状的防水密封件。该防水密封件47E也可以嵌合于左支承脚56的外周面,在该情况下,防水密封件47E难以向左脚支承部47A内脱落。0070在左右支承脚56中的另一方图中为右支承脚的长度方向中间部设有缩颈部58,其供设于保持器支承部47的叉部件59A卡合。从与右支承脚56向右脚支承部47A的插入方向所述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例如终端保持器51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缩颈部58具备在右支承脚56的与所述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两边缘部形成的半圆状的凹部58A。0071在保持器支承部47的右脚支承部47A设有叉进退机构59,其与例如右支承脚56的插入对应地使两股所述叉。
37、部件59A与右支承脚56的缩颈部58卡合。叉进退机构59利用例如螺线管的驱动力,使叉部件59A在终端保持器51的厚度方向与所述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退。0072叉进退机构59与例如右支承脚56的插入动作对应地使叉部件59A前进,来使该叉部件59A与右支承脚56的缩颈部58卡合。利用缩颈部58和叉进退机构59,构成了对插入脚支承部47A中的支承脚56从脚支承部47A的脱离乃至安装于车体的终端保持器51从车体的脱离进行限制的锁定机构60。锁定机构60只要设置在左支承脚56和左脚支承部47A的组合或右支承脚56和右脚支承部47A的组合中的至少一方的组合即可。此时,在未设有锁定机构60的另一支承脚56。
38、设有连接器导线57和导线贯通孔56E。由此,容易在所述另一支承脚56确保导线布线通路,且容易在未设有连接器导线57和导线贯通孔56E的一个支承脚56的周围构成锁定机构60。另外,在能够确保锁定机构60的配置空间等的情况下,将锁定机构60配置在左右支承脚56中的哪一方都可以。0073叉进退机构59通过例如主锁开关35的规定操作等,使与缩颈部58卡合的叉部件59A后退。由此,能够进行安装于车体的终端保持器51从车体的脱离卸下。也可以采用通过主锁开关35的规定操作等来使叉部件59A与支承脚56卡合的方式。支承脚56中的供叉部件59A卡合的被卡合部不限于为了使叉部件59A卡合于侧缘部而使侧缘部凹陷形成。
39、的缩颈部58,也可以是使叉部件59A在叉部件59A的进退方向卡合脱离的凹部或孔部。0074作为针对终端保持器51的卸下的、解除所述锁定机构60的锁定的解除操作,举出了主锁开关35的操作。然而,也可以在机动两轮车1中采用所谓的智能锁系统,在通过用户所携带的钥匙终端和机动两轮车1之间的无线通信利用ID认证等来使主开关等的操作变得有效的无钥匙开锁系统的情况下,将所述主开关等的有效的操作作为针对终端保持器51的卸下的锁定解除操作。此时,作为所述钥匙终端,也可以使用便携信息终端45。0075在外壳罩53的内表面前表面,处于靠近外壳主体52的位置的表面,安装有从终端保持器51的厚度方向观察时沿着窗部53A。
40、的内周缘形成为框状的衬垫53B。衬垫53B由例如聚氨酯泡沫材料等形成,并且在关闭外壳罩53时,与配置在外壳主体52内的便携信息终端45的显示画面45A的靠近外周缘的位置水密地紧密接触。由此,抑制了关闭外壳罩53的状态下的、水从窗部53A向终端保持器51内的浸入。0076在窗部53A开口的情况下,在便携信息终端45中的显示画面45A是触摸面板时还能够进行显示画面45A的操作。在窗部53A被丙烯酸板等硬质的透明部件封闭的情况下,无说明书CN104159814A108/11页11法与显示画面45A接触。另一方面,终端保持器51的防水性变高。在窗部53A由接近显示画面45A的透明膜封闭的情况下,在显示。
41、画面45A为压敏式的触摸面板时,能够进行显示画面45A的操作,并且终端保持器51的防水性变高。在窗部53A由接近显示画面45A的导电性的透明膜封闭的情况下,在便携信息终端45中的显示画面45A为静电式的触摸面板时,也能够进行显示画面45A的操作,并且终端保持器51的防水性变高。在封闭窗部53A的情况下,窗部53A和衬垫53B针对便携信息终端45的应用的自由度变高。0077在外壳罩53的安装于车体时的下缘部,通过例如一体成型而设有在与支承脚56平行的方向上向下方突出的凸部53C。凸部53C卡合部与终端保持器51的安装于车体的动作对应地从上方与例如设于把手前罩36A的上部的凹部36C卡合,来限制外。
42、壳罩53的打开动作。由此,容易且可靠地限制了终端保持器51安装于车体时的外壳罩53的打开动作。在这些打开动作限制机构中,也可以将设于外壳罩53的凸部替换成凹部,并将设于把手前罩36A的凹部替换成凸部,或者,如图10所示地,使设于把手前罩36A的上部的凸部53D从后方与安装于车体时的外壳罩53的下部后表面抵接并接触,来限制外壳罩53的打开动作。由于没有终端保持器51的凸部,抑制了搬运终端保持器51时的体积增大。0078便携信息终端45还能够利用设于便携信息终端45的喇叭进行声音输出,还能够在便携信息终端45和设于乘车用安全帽的耳机听筒之间进行基于通信的声音输出。在便携信息终端45和对象设备所述E。
43、CU、BMU及耳机等之间的通信手段可以是无线或有线中的任意一方。在所述通信手段是无线的情况下,考虑将采用了例如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等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的无线信号收发部分别设置或连接于便携信息终端45和对象设备的方式。在所述通信手段为有线的情况下,需要处理在便携信息终端45和对象设备之间连接的配线,但使用车载电池进行的便携信息终端45的充电变得容易。便携信息终端45的充电也可以通过利用分别设于终端保持器51和车体上的线圈间的电磁感应的方式等非接触充电方式来进行。0079如以上所说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1中的便携信息终端45的安装结构将具有显示画面45A的便携信息终端45以能够自。
44、由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车体,其具备终端保持器51,其与所述车体分体设置,用于保持所述便携信息终端45;和保持器支承部47,其一体地设于所述车体,用于支承所述终端保持器51。所述终端保持器51具有支承脚56,其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卡合于所述保持器支承部47;和连接器导线57,为了能够从所述车体侧向所述便携信息终端45供给电力和数据中的至少一方,其第1端与所述便携信息终端45连接。所述支承脚56具有导线贯通孔56E,其保持所述连接器导线57;和保持器侧连接器56D,其与所述连接器导线57的第2端与第1端相反的第2端连接。所述保持器支承部47具有在与所述支承脚56卡合时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与所述保持器侧。
45、连接器56D连接的车体侧连接器47D。0080根据该结构,在将便携信息终端45保持于与车体分体设置的终端保持器51的状态下,将便携信息终端45安装于车辆,由此,仅通过与便携信息终端45对应的终端保持器51的选择,就能够将尺寸或设备种类不同的便携信息终端45安装于车辆。0081并且,通过将终端保持器51的支承脚56和车辆的保持器支承部47用作连接器来将便携信息终端45和车辆的电池或控制装置连接起来,由此能够进行便携信息终端45的充电或各种车辆信息的显示。说明书CN104159814A119/11页120082并且,上述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通过在所述保持器支承部47和支承脚56之间构成对与所述保。
46、持器支承部47卡合的所述支承脚56的脱离进行限制的锁定机构60,能够防止在将便携信息终端45安装于车体的状态下的不经意的脱落或失窃。0083并且,在上述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中,设有多个一对所述支承脚56,在所述多个支承脚56中的一方设有所述导线贯通孔56E,在所述多个支承脚56中的未设有所述导线贯通孔56E的另一方和所述保持器支承部47之间设有所述锁定机构60,由此容易在支承脚56中的一方确保导线布线通路,并且能够有效利用未设有所述导线贯通孔56E的另一个支承脚56的周围的空间构成锁定机构60。0084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设有三个以上的支承脚56的情况下,在支承脚56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导线。
47、保持部,在其他的支承脚56中的至少一个的周围设有锁定机构。0085并且,在上述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中,所述支承脚56形成为棒状,并沿着其长度方向插入所述保持器支承部47,并且,在所述长度方向中间部具有缩颈部58,所述保持器支承部47具有叉进退机构59,其使叉部件59A在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退,来使该叉部件59A与所述缩颈部58卡合脱离,通过利用所述缩颈部58及叉进退机构59构成所述锁定机构60,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设置锁定机构60。0086并且,在上述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终端保持器51具有外壳主体52,其一体地具有所述支承脚56并且能够收纳所述便携信息终端45;间隔件55,其与。
48、所述便携信息终端45相应地被选择而收纳在所述外壳主体52内;外壳罩53,其覆盖所述外壳主体52的开口52A;以及铰链部54,其将所述外壳罩53枢轴支承成相对于所述外壳主体52开闭自如,所述外壳罩53具有窗部53A,其使所述便携信息终端45的显示画面45A向保持器外侧露出;和凸部53C,其在所述终端保持器51安装于车体时在关闭所述外壳主体52的状态下与把手罩36卡合来限制自身的打开动作。由此,在终端保持器51安装于车体时能够从保持器外侧看到便携信息终端45的显示画面45A,并且,能够简单地构成限制外壳罩53的打开动作的结构。并且,通过间隔件55部的更换,能够容易且廉价地将多种便携信息终端45收纳。
49、于终端保持器51。0087并且,在上述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中,在设于所述便携信息终端45的安装位置的把手罩36上设有凸部53D,该凸部53D在所述终端保持器51被安装时在关闭所述外壳主体52的状态下与所述外壳罩53卡合来对该外壳罩53的打开动作进行限制。由此,在上述作用效果的基础上,能够抑制从车体卸下并搬运终端保持器51时的终端保持器51的体积增大。0088并且,在上述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终端保持器51以在关闭所述外壳罩53时与配置在所述外壳主体52内的所述便携信息终端45的显示画面45A的周围紧密接触的方式沿着所述外壳罩53的窗部53A的内周缘具有衬垫53B。由此,能够抑制水或尘埃等通过窗部53A向终端保持器51内浸入。0089并且,在上述便携信息终端的安装结构中,在所述便携信息终端45中的安装于车体时的前表面,设有用于对车辆前方进行摄像的受光部45B,在所述终端保持器51上设有使所述受光部45B向车辆前方露出的露出孔52B。由此,能够根据从受光部45B获得的车辆前方的图像信息,来控制便携信息终端45及车辆的动作。0090第二实施方式说明书CN104159814A1210/11页130091接下来,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0092该实施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在具备终端保持器151这一方面特别不同,该终端保持器151具有被支承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