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63681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5.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11799.8

申请日:

2013.02.21

公开号:

CN104159778A

公开日:

2014.11.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L 11/18申请日:20130221|||公开

IPC分类号:

B60L11/18; B60L3/00; B60T7/12; B60W10/18(2012.01)I; B60W20/00

主分类号:

B60L11/18

申请人: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本直树; 中山谦; 风间勇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优先权:

2012.02.29 JP 2012-04288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张劲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在P档以外的状态下从车辆下来,且在t1连接充电电缆开始充电的情况下,车辆由于倾斜面等而进行移动,而产生车身移动速度VSP及车身移动时间ΔT。在成为VSP≥VSPs的t2,通过制动执行器的动作产生制动力,并增大该制动力,以使VSP不足VSPs。在通过制动力的增大成为VSP<VSPs的t3以后,保持在t3的制动力并保持成VSP<VSPs。在车身移动时间ΔT成为ΔTs的t4,将制动力保持成VSP=0的制动力,防止车身移动。因此,可以防止因忘记向P档的换档操作产生车身移动而损伤充电电缆。根据直至停车时t4的车身移动(VSP≥0),驾驶员能够觉察忘记向P档的换档操作而返回车内并按照t5那样进行该换档操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该车辆搭载有经由充电电缆并利用外部电源可充电的蓄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移动限制装置具备:
充电电缆连接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充电电缆的连接状态;
车身移动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车辆的车身移动;
制动装置,其基于来自这些装置的信号,在充电电缆为连接状态的期间,当检测到车身移动时对车辆进行制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车身移动测量装置,该车身移动测量装置测量所述制动装置进行制动中的车身移动距离或车身移动时间,
在这些测量出的车身移动距离及车身移动时间中的、车身移动距离达到规定距离或车身移动时间达到规定时间时,所述制动装置控制制动力以不产生车身移动。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装置在充电电缆为连接状态的期间检测到车身移动时进行的制动力控制时,执行该制动力控制以使车身移动速度不足规定速度。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装置在充电电缆为连接状态期间检测到车身移动时进行的制动力控制中,当车身移动速度上升时使制动力增大。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装置在充电电缆为连接状态的期间检测到车身移动时进行的制动力控制时,执行该制动力控制以使车身移动速度按照规定模式增减变化。

6.
  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装置在充电电缆为连接状态的期间检测到车身移动时进行的 制动力控制时,执行该制动力控制以重复车身移动速度在设定速度与0之间变化的规定模式。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车身移动测量装置,该车身移动测量装置测量所述制动装置进行的制动中的车身移动距离或车身移动时间,
在这些测量出的车身移动距离及车身移动时间中的、车身移动距离达到规定距离或车身移动时间达到规定时间时,或者将所述车身移动速度的规定模式重复规定次数时,所述制动装置控制制动力以不产生车身移动。

8.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装置在由于在充电电缆为连接状态的期间检测到车身移动而开始所述制动力控制后,即使充电电缆脱出,也不中止而继续该制动力控制。

9.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停车操作检测装置,该停车操作检测装置检测用于不产生车身移动的手动操作,
在利用该停车操作检测装置检测所述手动操作时,所述制动装置结束由于在充电电缆为连接状态的期间检测到车身移动而开始的所述制动力控制。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停车操作检测装置检测导致车辆的驻车状态的换档操作、车辆的停车制动操作及制动踏板操作的至少一个操作作为所述手动操作。

说明书

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有经由充电电缆并利用外部电源可充电的蓄电池的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这样的车辆中,作为车载电源,蓄电池是不可缺少的,且车载蓄电池需要充电。
在进行该充电时,在利用外部电源对车载蓄电池进行充电的车辆时,以在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能看见的方式,将外部电源侧或车辆侧(通常,外部电源侧)所具备的充电电缆的充电枪插入车辆侧或外部电源侧(通常,车辆侧)的充电口进行充电电缆的连接,并利用外部电源经由该充电电缆对车载蓄电池进行充电。
在进行上述充电时,且在进行充电电缆的连接时,通常,驾驶员从车辆下来进行该充电电缆的连接作业。
此时,驾驶员需要通过向旋转锁定车轮驱动轴的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将车辆设为不能移动的状态而进行上述充电电缆连接操作。
但是,当驾驶员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从车辆下来并进行充电电缆的连接作业时,在车辆停在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等,有时车辆受到倾斜面方向的重力分力而进行移动。
该车辆的移动会产生在蓄电池的充电中损伤在与外部电源之间延伸的充电电缆的问题。
于是,目前如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提案如下的对策,在换档操作位置不在驻车位置(P档)的期间,即在停车位置(N档)或前进行驶位置(D档)或后退行驶位置(R档)的情况下,通过制动执行器的动作将车辆设为制动状态。
根据该提案技术,即使驾驶员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进行充电电缆的连接作业,由于通过制动执行器的运转将车辆设为制动状态, 因此,车辆也不会在倾斜面方向移动,能够防止充电电缆的损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8658号公报
但是,在采用目前的上述提案技术的情况下,由于换档操作位置在驻车位置(P档)以外的停车位置(N档)或前进行驶位置(D档)或后退行驶位置(R档),立即通过制动执行器的动作将车辆设为制动状态,因此,
在驾驶员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并进行充电电缆的连接作业时,即使车辆处于倾斜面上,由于设为制动状态,因此,也不会进行任何移动。
因此,驾驶员为了充电电缆连接作业而从车辆下来时,不能察觉忘记进行向驻车位置(P档)换档操作,在未察觉忘记该换档操作的情况下,可能通过充电电缆的连接并利用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对车载蓄电池进行充电。
这样,若在未察觉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的状态下进行充电,则在该充电中,与换档操作位置在驻车位置(P档)以外响应,制动执行器持续进行动作状态。
该制动执行器的持续动作引起制动执行器的过热,在最坏的情况下,制动性能下降,而不能将车辆设为制动状态。
此时,在车辆处于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由于重力而向其倾斜方向移动,不能实现本来的目的。
此外,在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时,即使不产生所述制动执行器的过热,也不能避免因制动执行器的所述持续的动作产生的耗电量而使充电时间变长或充电成本变高的问题。
从即使以根据车身移动的有无进行所述车辆的制动的方式构成,也可以防止所述充电电缆的损伤的观点来看,且从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所述车身移动向驾驶员通知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促使该换档操作,且在驾驶员未察觉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的状态下不能进行充电的观点来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案一种将该想法具体化而可以解除所述各个问题的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
发明内容
由于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其如下构成。
首先,说明成为本发明前提的车辆,该车辆搭载有经由充电电缆并利用外部电源可充电的蓄电池。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对该车辆设置以下那样的充电电缆连接检测装置、车身移动检测装置和制动装置而构成。
充电电缆连接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充电电缆的连接状态,另外,车身移动检测装置检测车辆的车身移动。
而且,制动装置基于来自所述充电电缆连接检测装置及车身移动检测装置的信号,在充电电缆为连接状态的期间检测到车身移动时,对车辆进行制动。
本发明的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以在充电电缆为连接状态的期间检测到车身移动时,对车辆进行制动的方式构成,因此,即使由于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且为充电电缆连接状态,但能够防止车身在倾斜面等继续移动,能够实现解除充电电缆损伤的问题之类的本来的目的。
而且,由于直到车辆通过所述制动而停止的期间的车身移动,驾驶员能够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进行向该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
因此,在驾驶员未察觉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的状态下不进行充电,能够避免由于在忘记该换档操作的状态下的充电而持续进行所述制动,且能够避免与制动执行器的过热相关的上述问题,或充电时间变长或充电成本变高的上述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备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的电动汽车的整体控制系统与蓄电池充电系统一起表示的概略系统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车辆控制器执行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车身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车身移动限制用制动力控制程序的动作例1的动作时间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车身移动限制用制动力控制程序的动作例2的动作时间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车身移动限制用制动力控制程序的 动作例3的动作时间图;
图6是图2所示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车身移动限制用制动力控制程序的动作例4的动作时间图;
图7是图2所示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车身移动限制用制动力控制程序的动作例5的动作时间图;
图8是图2所示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车身移动限制用制动力控制程序的动作例6的动作时间图。
符号说明
1  电动汽车(车辆)
11  电动机
12  强电蓄电池
13  车辆控制器
14  逆变器
15  换档单元
15a  换档位置传感器
16  强电辅助系统
17  弱电辅助系统
18  DC-DC变换器
19  制动器单元(制动执行器)
20  外部电源
21  商用电源
22  电源插座
30  车外充电装置
31  充电器
32  充电枪
33  充电电缆
40  充电电缆
41  电源插头
42  控制箱
43  充电枪
51、52  充电口
53  电力供给装置
54  蓄电池继电器
55  蓄电池控制器
56  充电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构成)
图1是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备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的电动汽车1的整体控制系统与蓄电池充电系统一起表示的概略系统图。
电动汽车1具备电动机11作为动力源,由此,可以驱动车轮(未图示)进行行驶。
电动机11以强电蓄电池12为电源,利用车辆控制器13经由逆变器14控制供给电力,且通过与该供给电力相应的扭矩进行上述车轮(未图示)的驱动。
车辆控制器13在进行经由逆变器14的供给向电动机11的电力控制时,基于驾驶员根据行驶方式进行手动操作的换档单元15的换档位置即驻车位置(P档)、后退行驶位置(R档)、停车位置(N档)及前进行驶位置(D档)进行该控制。
详细而言,由于与本发明没有关系,因此省略,但基于来自换档单元15的检测这些换档位置的换档位置传感器15a的信号,在驻车位置(P档)选择中的情况下,车辆控制器13将供给向电动机11的电力设为0,且通过与换档操作机械性地对应的驻车锁定机构(未图示)的动作产生的车轮旋转锁定,将电动汽车1设为驻车状态,在后退行驶位置(R档)选择中的情况下,车辆控制器13将供给向电动机11的电力设为车辆后退(倒转)方向的电力,并且将其大小设为与未图示的加速踏板的踏入量相应的大小,由此,使电动汽车1进行后退行驶,在停车位置(N档)选择中的情况下,车辆控制器13通过将供给向电动机11的电力设为0,将电动汽车1设为停车状态,在前进行驶位置(D档)选择中的情况下,车辆控制器13将供给向电动机11的电力设为车辆前进(正转)方向的电力,并且将其大小设为与未图示的加速踏 板的踏入量相应的大小,由此,使电动汽车1进行前进行驶。
电动汽车1具备空调等强电辅助系统16和12V蓄电池或各种灯类或雨刮器等弱电辅助系统17,
强电辅助系统16通过来自强电蓄电池12的电力直接驱动,弱电辅助系统17通过将来自强电蓄电池12的电力利用DC-DC变换器18进行降压而得到的电力进行驱动。
强电蓄电池12可以利用处于自家房屋等的外部电源20或处于充电站等的车外充电装置30进行充电。
外部电源20由商用电源21及与商用电源21连接的电源插座22构成,并将充电电缆40与电源插座22连接。
充电电缆40由为了将其一端与电源插座22连接而插入该电源插座22的电源插头41、介设于充电电缆40的中间的控制箱42、与充电电缆40的另一端连接的充电枪43构成。
车外充电装置30由设置于充电站等的充电器31和从该充电器31延伸并达到充电枪32的充电电缆33构成。
在电动汽车1上设置用于插入充电枪43、32而进行连接的充电口51、52。
一充电口51依次经由电力供给装置53及蓄电池继电器54而与蓄电池12连接。
电力供给装置53在车辆控制器13的控制下将来自外部电源20(充电电缆40及充电口51)的电力进行形式变换而升压并供于蓄电池12的充电中。
蓄电池继电器54与来自车辆控制器13的指令响应而开关蓄电池控制器55。
除此之外,蓄电池控制器55还监视蓄电池12的充电状态或温度,限制蓄电池12的充放电,或在极低温下进行蓄电池12的加温控制。
充电口52依次经由充电继电器56及蓄电池继电器54而与蓄电池12连接。
电动汽车1具备制动器单元19,该制动器单元19通过与制动踏板的踏入相应的制动油压进行动作,对车辆赋予制动踏板踏力对应的制动力而进行车辆的制动。
(充电电缆连接时的车辆移动限制控制)
上述制动器单元19不仅如上述那样与制动踏板踏力对应动作,而且根据 未图示的制动执行器,也与制动踏板操作无关系地动作,该制动器单元(制动执行器)19还用于在将充电枪43(32)插入充电口51(52)的充电电缆40(33)的连接状态下对电动汽车1进行制动,由此,对该电动汽车1进行移动限制。
在进行该充电电缆连接时的车辆移动限制控制时,车辆控制器13执行图2的控制程序并如下进行经由制动器单元19(制动执行器)的制动力控制。
首先,在步骤S11中,检查充电电缆40(33)是否连接,在步骤S12中,检查换档单元19进行的换档位置是否在驻车位置(P档)以外。
因此,步骤S1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充电电缆连接检测装置。
在步骤S11中判定为未连接充电电缆40(33)时或在步骤S12中判定为换档位置在驻车位置(P档)时,即使不是充电电缆连接状态或是充电电缆连接状态,由于驻车位置(P档),车辆也不会移动,而不需要充电电缆连接时的车辆移动限制控制,因此,直接结束控制。
在步骤S11中判定为充电电缆40(33)连接且在步骤S12中判定为换档位置为驻车位置(P档)以外时,由于为充电电缆连接状态且在驻车位置(P档)以外,车辆有可能移动,因此,为了防止充电电缆损伤等,使控制进入步骤S13以后,在车辆移动限制用中如下进行经由制动器单元19(制动执行器)的制动力控制。
在步骤S13中,车身移动速度(车速)VSP及车身移动距离L的监视器开始运行,在下面的步骤S14中将这些车身移动速度VSP及车身移动距离L分别与规定车速VSPs及规定距离Ls1比较大小,由此,检查上述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是否为必要的车身移动状态。
即在步骤S14中,当VSP≥VSPs或L≥Ls1时,判定为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为必要的车身移动状态且将控制依次进入步骤S16~步骤S21,
当VSP<VSPs且L<Ls1时,判定为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不是必要的车身移动状态且跳过步骤S16~步骤S21而使控制进入步骤S22。
因此,步骤S14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车身移动检测装置。
在步骤S22中,检查以下的条件(1)~(3)的某一个是否成立。
(1)换档位置为驻车位置(P档)。
(2)通过制动踏板的踏入,车辆进行制动。
(3)停车制动器为动作状态。
这些任一条件均为驾驶员用于将车辆设为停止状态的操作,如果这些条件(1)~(3)的任意一个均成立,则车辆就不会移动,而不需要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
因此,在步骤S22中判定为条件(1)~(3)的某一个成立的情况下,使控制进入步骤S23,在此,如果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为执行中,则解除该控制。
但是,在步骤S22中判定为上述条件(1)~(3)全部不成立的情况下,车辆可能移动且需要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因此,将控制返回步骤S14并如下执行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
即,在步骤S14中判定为VSP≥VSPs或L≥Ls1(需要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时,在依次选择的步骤S16~步骤S21中的步骤S16中,通过制动器单元19(制动执行器)的动作产生制动力。
因此,步骤S16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制动装置。
在下面的步骤S17中,也检查通过上述制动力,车身移动速度VSP是否不足规定车速VSPs,在步骤S18中增大制动器单元19(制动执行器)的制动力直到VSP<VSPs,进一步降低车身移动速度VSP。
因此,步骤S18与上述的步骤S16一起构成本发明中的制动装置。
由此,在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时,在步骤S17中使控制进入步骤S19,并检查以下的条件(4)~(6)的某一个是否成立。
(4)从充电电缆连接开始,车辆移动规定距离Ls2以上,即上述车身移动距离L为L≥Ls2(其中,Ls2>Ls1)。
(5)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时间ΔT达到规定时间ΔTs。
(6)之后将详细叙述的车辆移动限制用制动力控制的制动力增减模式重复进行规定次数。
在此,,规定距离Ls2、规定时间ΔTs及制动力增减模式的规定重复次数为用于判断为了防止充电电缆损伤等是否应停止车辆的设定值。
因此,步骤S19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车身移动测量装置。
在L<Ls2且ΔT<ΔTs,且制动力增减模式的重复次数不足规定次数,即上述条件(4)~(6)全部不成立的期间,控制从步骤S19进入步骤S20,
在此,在保持步骤S17中的实现VSP<VSPs时的制动力一定时间ΔTc后,使制动器单元19(制动执行器)动作,以解除或缓和制动力。
因此,步骤S2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制动装置。
执行步骤S20后,将控制返回步骤S14,由此,在VSP<VSPs的期间,利用经由步骤S22返回步骤S14的循环,持续进行步骤S20中的制动力解除(或缓和)状态,
通过该制动力解除(或缓和)状态而当成为VSP≥VSPs之后,利用通过步骤S14~步骤S18的循环,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速度VSPs,控制进入步骤S19及步骤S20。
通过重复上述循环,在充电电缆连接时的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中,制动力在如下模式中进行重复增减,即,在从步骤S14向步骤S16过渡的(VSP≥VSPs或L≥Ls1引起的)控制开始时,制动力增大,以在步骤S17及步骤S18中使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速度VSPs,在步骤S20中保持该增大值一定时间ΔTc后进行解除(或缓和),在再次从步骤S14向步骤S16过渡的(VSP≥VSPs或L≥Ls1引起的)控制重新开始时,制动力增大,以在步骤S17及步骤S18中使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速度VSPs,在步骤S20中保持该增大值一定时间ΔTc后进行解除(或缓和)。
该制动力增减模式的重复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步骤S19使控制进入步骤S21,在此,将制动力保持成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0那样的值,以不使车辆移动。
因此,步骤S21与上述的步骤S16及步骤S17一起构成本发明的制动装置。
在下面的步骤S22中,检查上述的条件(1)~(3)的某一个是否成立即检查是否具有驾驶员进行的停车操作,如果有停车操作,则不需要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因此,在步骤S23中,如果为执行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中,则解除该控制。
因此,步骤S2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停车操作检测装置。
但是,在步骤S22中判定为没有驾驶员进行的停车操作的情况下,由于车辆有可能移动且需要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因此,使控制返回步骤S14并继续上述的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
此外,步骤S19中,在上述的制动力增减模式的重复次数到达规定次数之前,在根据上述条件(4)的成立判定为来自充电电缆连接时的车身移动距离L为L≥Ls2或根据上述条件(5)的成立判定为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 控制时间ΔT达到规定时间ΔTs的情况下,控制从步骤S19进入步骤S21,将制动力保持成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0那样的值,以使车辆不移动,之后使控制进入步骤S22及步骤S23。
另外,步骤S19中,在上述的制动力增减模式的重复次数达到规定次数之前,在成为L≥Ls2或成为ΔT≥ΔTs的情况下,均使控制进入步骤S21及步骤S22,并执行上述的控制。
(作用、效果)
以下,基于图3~8所示的动作例1~6说明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及效果。
(a)动作例1
图3是驾驶员忘记将换档位置设为驻车位置(P档)且在设为驻车位置(P档)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从车辆下来并在瞬时t1将充电电缆40(33)与充电口51(52)连接而开始对蓄电池12充电时的动作时间图。
在车辆停在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等,由于车辆未换挡至驻车位置(P档),因此,受到倾斜面方向的重力的分力而进行移动,按照例如图示那样产生车身移动速度VSP。
在该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的瞬时t2,使制动器单元19动作以产生制动力,而开始制动力控制(步骤S14及步骤S16),并增大该制动力,以使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图3中,使VSP降低到0附近)(步骤S17及步骤S18)。
如果通过该制动力的增大而成为VSP<VSPs,则在将增大后的制动力保持一定时间ΔTc后进行解除或缓和(步骤S20)。
通过该制动力的解除或缓和,车身移动速度VSP再次开始上升,但由于最初为VSP<VSPs,因此,重复步骤S14经由步骤S22将控制返回步骤S14的循环,而不会发生步骤S16~步骤S18进行的制动器单元19的动作,制动力为在步骤S20中解除或缓和的状态下的值。
因此,在上升的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的瞬时t3,使制动器单元19动作,以再次产生制动力(步骤S16),并增大该制动力,以使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不足规定车速VSPs(步骤S17及步骤S18)。
如果通过该制动力的增大而成为VSP<VSPs,则在将增大后的制动力保持一定时间ΔTc后进行解除或缓和(步骤S20)。
通过该制动力的解除或缓和,车身移动速度VSP再次开始上升,但由于 最初为VSP<VSPs,因此,重复从步骤S14经由步骤S22返回步骤S14的循环,制动力为在步骤S20中解除或缓和的状态下的值。
因此,在上升的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的瞬时t4以后,再次产生制动力(步骤S16),并且增大该制动力,使车身移动速度成为VSP<VSPs(步骤S17及步骤S18),如果通过该制动力的增大而成为VSP<VSPs,则在将增大后的制动力保持一定时间ΔTc后进行解除或缓和(步骤S20)。
通过进行以上的制动力控制的重复,当达到制动力的增减模式重复规定次数(图3中3次)的瞬时t5时(步骤S19),将制动力保持成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0的制动力(步骤S21),并利用该制动力防止车身移动。
因此,在充电电缆40(33)为连接状态的期间检测车身移动(速度VSP)时,可以使车辆制动而停车。
因此,虽然由于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且为充电电缆连接状态,但是,能够防止车身在倾斜面等继续移动,可以实现解除充电电缆40(33)损伤的问题之类的本来的目的。
而且,根据直到上述车辆停止的期间的车身移动(速度VSP的产生),驾驶员能够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返回车内并按照图3的瞬时t6那样进行向该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
因此,不会在驾驶员未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的状态下进行充电,能够避免由于在忘记该换档操作的状态下的充电而继续进行上述制动,并能够避免与制动器单元19(制动执行器)的过热相关的问题及充电时间变长或充电成本变高的问题。
若驾驶员在图3的瞬时t6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进行换档操作,则步骤S22选择步骤S23,并在此解除上述的制动力控制而结束。
此外,如图3所示,在从制动力控制开始时间t1到车辆停止瞬时t5的期间使制动力以规定模式进行增减变化,在该制动力增减模式重复规定次数(3次)后使车辆停止,因此,重复同样的变化模式,且也使车身移动速度VSP进行变化,可以使驾驶员更可靠地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并可以使上述效果更显著。
此时,在将制动力减少时的值设为0的情况下,车身移动速度VSP的变 化幅度变大,可以使驾驶员更可靠地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并可以使上述效果更显著。
另外,通过在上述的制动力增减模式中设定将车身移动速度VSP设为0的制动力控制时间,在该VSP=0的制动力控制中,驾驶员可以返回车内而具有富裕时间可靠地进行忘记的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
而且,在进行上述制动力控制时,由于以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的方式进行该制动力控制(步骤S17及步骤S18),因此,在车辆停在陡峭的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的充电时,车身移动速度VSP也不会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
因此,在车辆停在陡峭的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的充电时,如上述,驾驶员也能够在觉察到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时返回车内并可靠地进行该换档操作。
另外,在上述制动力增减模式重复规定次数(3次)后使车辆停止(步骤S19及步骤S21),因此,通过该规定次数适当的选定可以使解除充电电缆40(33)损伤的问题的效果更加明显。
而且,在进行不使车辆移动的操作时,结束上述的制动力控制(步骤S22及步骤S23),因此,能够防止车辆不移动而持续无用的制动力控制,可以避免伴随制动执行器的过热的问题,并且可以避免无用的电力消耗。
(b)动作例2
图3是驾驶员忘记将换档位置设为驻车位置(P档)且在设为驻车位置(P档)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从车辆下来并在瞬时t1将充电电缆40(33)与充电口51(52)连接而开始对蓄电池12充电时的动作时间图。
在车辆停在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等,由于车辆未换挡至驻车位置(P档),因此,受到倾斜面方向的重力的分力而进行移动,按照例如图示那样产生车身移动速度VSP及车身移动距离L。
在车身移动距离L成为规定距离Ls1以上的瞬时t2,使制动器单元19动作,以产生制动力,开始制动力控制(步骤S14及步骤S16),并将该制动力控制开始时t2的车身移动速度VSP在图4的动作例中作为规定车速VSPs进行确定,将这样确定的规定车速VSPs用于步骤S17中的判定中。
这样,在图4的动作例中,在瞬时t2使步骤S16中产生的制动力增大,以使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不足该瞬时t2的车速值(规定车速VSPs)(图4 中,使VSP降低到0附近)(步骤S17及步骤S18)。
如果通过该制动力的增大而成为VSP<VSPs,则在将增大后的制动力保持一定时间ΔTc后进行解除或缓和(步骤S20)。
通过该制动力的解除或缓和,车身移动速度VSP再次开始上升,但由于最初为VSP<VSPs,因此,重复步骤S14经由步骤S22将控制返回步骤S14的循环,而不会发生步骤S16~步骤S18进行的制动器单元19的动作,制动力为在步骤S20中解除或缓和的状态下的值。
因此,在上升的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的瞬时t3,使制动器单元19动作,以再次产生制动力(步骤S16),并增大该制动力,以使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不足规定车速VSPs(步骤S17及步骤S18)。
如果通过该制动力的增大而成为VSP<VSPs,则在将增大后的制动力保持一定时间ΔTc后进行解除或缓和(步骤S20)。
通过该制动力的解除或缓和,车身移动速度VSP再次开始上升,但由于最初为VSP<VSPs,因此,重复从步骤S14经由步骤S22返回步骤S14的循环,制动力为在步骤S20中解除或缓和的状态下的值。
因此,在上升的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的瞬时t4以后,再次产生制动力(步骤S16),并且增大该制动力,使车身移动速度成为VSP<VSPs(步骤S17及步骤S18),如果通过该制动力的增大而成为VSP<VSPs,则在将增大后的制动力保持一定时间ΔTc后进行解除或缓和(步骤S20)。
通过进行以上的制动力控制的重复,当达到制动力的增减模式重复规定次数(图3中3次)的瞬时t5时(图4中,与车身移动距离L成为规定距离Ls2的瞬时同时)(步骤S19),将制动力保持成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0的制动力(步骤S21),并利用该制动力防止车身移动。
因此,在充电电缆40(33)为连接状态的期间检测车身移动(速度VSP)时,可以使车辆制动而停车。
因此,虽然由于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且为充电电缆连接状态,但是,能够防止车身在倾斜面等持续移动,可以实现解除充电电缆40(33)损伤的问题之类的本来的目的。
而且,根据直到上述车辆停止的期间的车身移动(速度VSP的产生),驾驶员能够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返回车内,并按照图 3的瞬时t6那样进行向该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
因此,不会在驾驶员未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的状态下进行充电,能够避免由于在忘记该换档操作的状态下的充电而持续进行上述制动,并能够避免与制动器单元19(制动执行器)的过热相关的问题及充电时间变长或充电成本变高的问题。
若驾驶员在图4的瞬时t6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进行换档操作,则步骤S22选择步骤S23,并在此解除上述的制动力控制而结束。
此外,如图4所示,在从制动力控制开始时t1到车辆停止瞬时t5的期间使制动力以规定模式进行增减变化,在该制动力增减模式重复规定次数(3次)后使车辆停止,因此,重复同样的变化模式,使车身移动速度VSP也进行变化,可以使驾驶员更可靠地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并可以使上述效果更显著。
此时,在将制动力减少时的值设为0的情况下,车身移动速度VSP的变化幅度变大,可以使驾驶员更可靠地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并可以使上述效果更加显著。
另外,通过在上述的制动力增减模式中设定将车身移动速度VSP设为0的制动力控制时间,在该VSP=0的制动力控制中,驾驶员可以返回车内而具有富裕时间可靠地进行忘记的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
而且,在进行上述制动力控制时,由于以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的方式进行该制动力控制(步骤S17及步骤S18),因此,在车辆停在陡峭的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的充电时,车身移动速度VSP也不会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
因此,在车辆停在陡峭的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的充电时,如上述,驾驶员也能够在觉察到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时返回车内并可靠地进行该换档操作。
另外,在上述制动力增减模式重复规定次数(3次)后或车身移动距离L成为规定距离Ls2时(也与车身移动时间ΔT成为规定时间ΔTs的时间一样),使车辆停止(步骤S19及步骤S21),因此,通过该规定次数及规定距离Ls2以及规定时间ΔTs的适当选定可以使解除充电电缆40(33)损伤的问题的效果更加明显。
而且,在进行不使车辆移动的操作时,结束上述的制动力控制(步骤S22及步骤S23),因此,能够防止车辆不移动而持续无用的制动力控制,可以避免制动执行器的过热伴随的问题,并且可以避免无用的耗电量。
(c)动作例3
图5是驾驶员忘记将换档位置设为驻车位置(P档)且在设为驻车位置(P档)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从车辆下来并在瞬时t1将充电电缆40(33)与充电口51(52)连接而开始对蓄电池12充电时的动作时间图。
与图3的动作例一样,图5的动作例为进行制动力控制时的时间图,表示如下情况的动作,即,结束从制动力控制的开始时t2到瞬时t3的期间的最初的制动力增减模式即第一循环,并在从瞬时t3到瞬时t5的期间的下一个制动力增减模式即第二循环的中途(瞬时t4)将充电电缆40(33)从充电口51(52)拆下而结束充电。
如在图5的瞬时t2以后观察那样,如果在充电电缆连接状态下检测到车身移动并与之对应而暂时开始制动力控制(步骤S14~步骤S22),则即使在该制动力控制中的瞬时t4那样的中途将充电电缆40(33)从充电口51(52)拆下而结束充电,也不存在返回到充电电缆连接判定步骤S11的循环,而只重复包含步骤S14~步骤S22的循环,因此,在瞬时t4以后也能够按照根据图5的制动力波形所示那样继续进行上述的制动力控制。
因此,在充电电缆脱出瞬时t4强制结束制动力控制,而车辆不会突然开始移动,非常有利于安全。
(d)动作例4
图6是驾驶员忘记将换档位置设为驻车位置(P档)且在设为驻车位置(P档)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从车辆下来并在瞬时t1将充电电缆40(33)与充电口51(52)连接而开始对蓄电池12充电时的动作时间图。
在车辆停在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等,由于车辆未换挡至驻车位置(P档),因此,受到倾斜面方向的重力的分力而进行移动,按照例如图示那样产生车身移动速度VSP及车身移动时间ΔT。
在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的瞬时t2,使制动器单元19动作以产生制动力,且开始制动力控制(步骤S14及步骤S16),由此,使产生的制动力增大,以使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步骤S17及步骤S18)。
但是,在图6的动作例中,在除去图2的步骤S20且在步骤S17中判定为VSP<VSPs时,选择的步骤S19为“否(No)”判定时,如由虚线所示,重复进行该步骤S19中的判定且进行待机,并且在步骤S22为“否”判定时,如由虚线所示,使控制从该步骤S22返回步骤S19。
由此,如图6的瞬时t3那样,如果通过上述制动力的增大而成为VSP<VSPs,则能够在瞬时t3以后还继续保持该瞬时t3的增大后的制动力,并使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
通过以上的制动力控制,在车身移动速度VSP保持成不足规定车速VSPs的状态下,若车身移动时间ΔT在瞬时t4成为规定时间ΔTs(步骤S19),则将制动力保持成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0的制动力(步骤S21),通过该制动力防止车身移动。
因此,在充电电缆40(33)为连接状态的期间检测车身移动(速度VSP)时,可以使车辆制动而停车。
因此,虽然由于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且为充电电缆连接状态,但是,能够防止车身在倾斜面等持续移动,可以实现解除充电电缆40(33)损伤的问题之类的本来的目的。
而且,根据直到上述车辆停止的期间的车身移动(速度VSP的产生),驾驶员能够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返回车内并按照图6的瞬时t5那样进行向该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
因此,不会在驾驶员未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的状态下进行充电,能够避免由于在忘记该换档操作的状态下的充电而继续进行上述制动,并能够避免与制动器单元19(制动执行器)的过热相关的问题及充电时间变长或充电成本变高的问题。
若驾驶员在图6的瞬时t5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进行换档操作,则步骤S22选择步骤S23,并在此解除上述的制动力控制而结束。
而且,在进行上述制动力控制时,由于以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的方式进行该制动力控制(步骤S17及步骤S18),因此,在车辆停在陡峭的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的充电时,车身移动速度VSP也不会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
因此,在车辆停在陡峭的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的充电时,如上述,驾驶员 也能够在觉察到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时返回车内并可靠地进行该换档操作。
另外,由于在车身移动时间ΔT成为规定时间ΔTs的瞬时t4使车辆停止(步骤S19及步骤S21),因此,通过该规定时间ΔTs的适当选定可以使解除充电电缆40(33)损伤的问题的效果更加明显。
而且,在进行不使车辆移动的操作时,结束上述的制动力控制(步骤S22及步骤S23),因此,能够防止车辆不移动而持续无用的制动力控制,可以避免制动执行器的过热伴随的问题,并且可以避免无用的耗电量。
(e)动作例5
图7是驾驶员忘记将换档位置设为驻车位置(P档)且在设为驻车位置(P档)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从车辆下来并在瞬时t1将充电电缆40(33)与充电口51(52)连接而开始对蓄电池12充电时的动作时间图。
在车辆停在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等,由于车辆未换挡至驻车位置(P档),因此,受到倾斜面方向的重力的分力而进行移动,按照例如图示那样产生车身移动速度VSP及车身移动距离L。
在车身移动距离L成为规定距离Ls1以上的瞬时t2,使制动器单元19动作以产生制动力,且开始制动力控制(步骤S14及步骤S16),由此,使产生的制动力增大,以使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步骤S17及步骤S18)。
但是,在图7的动作例中,也与图6的动作例的情况一样,在除去图2的步骤S20且在步骤S17中判定为VSP<VSPs时,选择的步骤S19为“否”判定时,如由虚线所示,重复进行该步骤S19中的判定且进行待机,并且在步骤S22为“否”判定时,如由虚线所示,使控制从该步骤S22返回步骤S19。
由此,如图7的瞬时t3那样,如果通过上述制动力的增大而成为VSP<VSPs,则能够在瞬时t3以后还继续保持该瞬时t3的增大后的制动力,并使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
通过以上的制动力控制,在车身移动速度VSP保持成不足规定车速VSPs的状态下,若车身移动距离L在瞬时t4成为规定距离Ls2(步骤S19),则将制动力保持成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0的制动力(步骤S21),通过该制动力防止车身移动。
因此,在充电电缆40(33)为连接状态的期间检测车身移动(速度VSP) 时,可以使车辆制动而停车。
因此,虽然由于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且为充电电缆连接状态,但是,能够防止车身在倾斜面等持续移动,可以实现解除充电电缆40(33)损伤的问题之类的本来的目的。
而且,根据直到上述车辆停止的期间的车身移动(速度VSP的产生),驾驶员能够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返回车内,并按照图6的瞬时t5那样进行向该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
因此,不会在驾驶员未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的状态下进行充电,能够避免由于在忘记该换档操作的状态下的充电而持续进行上述制动,并能够避免与制动器单元19(制动执行器)的过热相关的问题及充电时间变长或充电成本变高的问题。
若驾驶员在图7的瞬时t5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进行换档操作,则步骤S22选择步骤S23,并在此解除上述的制动力控制而结束。
而且,在进行上述制动力控制时,由于以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的方式进行该制动力控制(步骤S17及步骤S18),因此,在车辆停在陡峭的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的充电时,车身移动速度VSP也不会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
因此,在车辆停在陡峭的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的充电时,如上述,驾驶员也能够在觉察到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时返回车内并可靠地进行该换档操作。
另外,由于在车身移动距离L成为规定距离Ls2的瞬时t4使车辆停止(步骤S19及步骤S21),因此,通过该规定距离Ls2的适当选定可以使解除充电电缆40(33)损伤的问题的效果更加明显。
而且,在进行不使车辆移动的操作时,结束上述的制动力控制(步骤S22及步骤S23),因此,能够防止车辆不移动而持续无用的制动力控制,可以避免制动执行器的过热伴随的问题,并且可以避免无用的耗电量。
(f)动作例6
图8是驾驶员忘记将换档位置设为驻车位置(P档)且在设为驻车位置(P档)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从车辆下来并在瞬时t1将充电电缆40(33)与充电口51(52)连接而开始对蓄电池12充电时的动作时间图。
与图6的动作例一样,图8的动作例是进行制动力控制时的时间图,表示如下情况的动作,即,在从制动力控制的开始时t2到结束时t5的期间中的制动力控制的中途瞬时t3′,将充电电缆40(33)从充电口51(52)拆下而结束充电。
如在图8的瞬时t2以后观察那样,如果在充电电缆连接状态下检测到车身移动并与之响应而暂时开始制动力控制(步骤S14~步骤S22),则即使在该制动力控制中的瞬时t3′那样的中途将充电电缆40(33)从充电口51(52)拆下而结束充电,也不存在返回充电电缆连接判定步骤S11的循环,而只重复包含步骤S14~步骤S22(除去步骤S20)的循环,因此,在瞬时t3′以后也能够按照根据图8的制动力波形所示那样继续进行上述的制动力控制。
因此,在充电电缆脱出瞬时t3′强制结束制动力控制,而车辆不会突然开始移动,非常有利于安全。

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59778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59778A21申请号201380011799822申请日20130221201204288020120229JPB60L11/18200601B60L3/00200601B60T7/12200601B60W10/18201201B60W20/0020060171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地址日本神奈川县72发明人山本直树中山谦风间勇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代理人张劲松54发明名称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57摘要一种车辆的充电电缆连接时的移动限制装置,在P档以外的状态下从车辆下来,且在。

2、T1连接充电电缆开始充电的情况下,车辆由于倾斜面等而进行移动,而产生车身移动速度VSP及车身移动时间T。在成为VSPVSPS的T2,通过制动执行器的动作产生制动力,并增大该制动力,以使VSP不足VSPS。在通过制动力的增大成为VSPLS1。01085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时间T达到规定时间TS。01096之后将详细叙述的车辆移动限制用制动力控制的制动力增减模式重复进行规定次数。0110在此,规定距离LS2、规定时间TS及制动力增减模式的规定重复次数为用于判断为了防止充电电缆损伤等是否应停止车辆的设定值。0111因此,步骤S19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车身移动测量装置。0112在LLS2且TTS,且。

3、制动力增减模式的重复次数不足规定次数,即上述条件46全部不成立的期间,控制从步骤S19进入步骤S20,0113在此,在保持步骤S17中的实现VSPVSPS时的制动力一定时间TC后,使制动器单元19制动执行器动作,以解除或缓和制动力。0114因此,步骤S2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制动装置。0115执行步骤S20后,将控制返回步骤S14,由此,在VSPVSPS的期间,利用经由步骤S22返回步骤S14的循环,持续进行步骤S20中的制动力解除或缓和状态,0116通过该制动力解除或缓和状态而当成为VSPVSPS之后,利用通过步骤S14步骤S18的循环,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速度VSPS,控制进入步骤S19。

4、及步骤S20。0117通过重复上述循环,在充电电缆连接时的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中,制动力在如下模式中进行重复增减,即,在从步骤S14向步骤S16过渡的VSPVSPS或LLS1引起的控制开始时,制动力增大,以在步骤S17及步骤S18中使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说明书CN104159778A7/14页10定速度VSPS,在步骤S20中保持该增大值一定时间TC后进行解除或缓和,在再次从步骤S14向步骤S16过渡的VSPVSPS或LLS1引起的控制重新开始时,制动力增大,以在步骤S17及步骤S18中使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速度VSPS,在步骤S20中保持该增大值一定时间TC后进行解除或缓和。。

5、0118该制动力增减模式的重复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步骤S19使控制进入步骤S21,在此,将制动力保持成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0那样的值,以不使车辆移动。0119因此,步骤S21与上述的步骤S16及步骤S17一起构成本发明的制动装置。0120在下面的步骤S22中,检查上述的条件13的某一个是否成立即检查是否具有驾驶员进行的停车操作,如果有停车操作,则不需要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因此,在步骤S23中,如果为执行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中,则解除该控制。0121因此,步骤S2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停车操作检测装置。0122但是,在步骤S22中判定为没有驾驶员进行的停车操作的情况下,由于车辆有可能。

6、移动且需要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因此,使控制返回步骤S14并继续上述的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0123此外,步骤S19中,在上述的制动力增减模式的重复次数到达规定次数之前,在根据上述条件4的成立判定为来自充电电缆连接时的车身移动距离L为LLS2或根据上述条件5的成立判定为车辆移动限制用的制动力控制时间T达到规定时间TS的情况下,控制从步骤S19进入步骤S21,将制动力保持成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0那样的值,以使车辆不移动,之后使控制进入步骤S22及步骤S23。0124另外,步骤S19中,在上述的制动力增减模式的重复次数达到规定次数之前,在成为LLS2或成为TTS的情况下,均使控制进入。

7、步骤S21及步骤S22,并执行上述的控制。0125作用、效果0126以下,基于图38所示的动作例16说明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及效果。0127A动作例10128图3是驾驶员忘记将换档位置设为驻车位置P档且在设为驻车位置P档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从车辆下来并在瞬时T1将充电电缆4033与充电口5152连接而开始对蓄电池12充电时的动作时间图。0129在车辆停在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等,由于车辆未换挡至驻车位置P档,因此,受到倾斜面方向的重力的分力而进行移动,按照例如图示那样产生车身移动速度VSP。0130在该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的瞬时T2,使制动器单元19动作以产生制动力,而开始制动力控制。

8、步骤S14及步骤S16,并增大该制动力,以使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图3中,使VSP降低到0附近步骤S17及步骤S18。0131如果通过该制动力的增大而成为VSPVSPS,则在将增大后的制动力保持一定时间TC后进行解除或缓和步骤S20。0132通过该制动力的解除或缓和,车身移动速度VSP再次开始上升,但由于最初为VSPVSPS,因此,重复步骤S14经由步骤S22将控制返回步骤S14的循环,而不会发生步骤S16步骤S18进行的制动器单元19的动作,制动力为在步骤S20中解除或缓和的状态下的值。说明书CN104159778A108/14页110133因此,在上升的车身移动速度VSP成。

9、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的瞬时T3,使制动器单元19动作,以再次产生制动力步骤S16,并增大该制动力,以使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不足规定车速VSPS步骤S17及步骤S18。0134如果通过该制动力的增大而成为VSPVSPS,则在将增大后的制动力保持一定时间TC后进行解除或缓和步骤S20。0135通过该制动力的解除或缓和,车身移动速度VSP再次开始上升,但由于最初为VSPVSPS,因此,重复从步骤S14经由步骤S22返回步骤S14的循环,制动力为在步骤S20中解除或缓和的状态下的值。0136因此,在上升的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的瞬时T4以后,再次产生制动力步骤S16,并且增大该。

10、制动力,使车身移动速度成为VSPVSPS步骤S17及步骤S18,如果通过该制动力的增大而成为VSPVSPS,则在将增大后的制动力保持一定时间TC后进行解除或缓和步骤S20。0137通过进行以上的制动力控制的重复,当达到制动力的增减模式重复规定次数图3中3次的瞬时T5时步骤S19,将制动力保持成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0的制动力步骤S21,并利用该制动力防止车身移动。0138因此,在充电电缆4033为连接状态的期间检测车身移动速度VSP时,可以使车辆制动而停车。0139因此,虽然由于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且为充电电缆连接状态,但是,能够防止车身在倾斜面等继续移动,可以实现解除充电电缆4033。

11、损伤的问题之类的本来的目的。0140而且,根据直到上述车辆停止的期间的车身移动速度VSP的产生,驾驶员能够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返回车内并按照图3的瞬时T6那样进行向该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0141因此,不会在驾驶员未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的状态下进行充电,能够避免由于在忘记该换档操作的状态下的充电而继续进行上述制动,并能够避免与制动器单元19制动执行器的过热相关的问题及充电时间变长或充电成本变高的问题。0142若驾驶员在图3的瞬时T6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进行换档操作,则步骤S22选择步骤S23,并在此解除上述的制动力控制而结束。0143此外,如图3所示。

12、,在从制动力控制开始时间T1到车辆停止瞬时T5的期间使制动力以规定模式进行增减变化,在该制动力增减模式重复规定次数3次后使车辆停止,因此,重复同样的变化模式,且也使车身移动速度VSP进行变化,可以使驾驶员更可靠地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并可以使上述效果更显著。0144此时,在将制动力减少时的值设为0的情况下,车身移动速度VSP的变化幅度变大,可以使驾驶员更可靠地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并可以使上述效果更显著。0145另外,通过在上述的制动力增减模式中设定将车身移动速度VSP设为0的制动力控制时间,在该VSP0的制动力控制中,驾驶员可以返回车内而具有富裕时间可靠地进行忘记的向。

13、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0146而且,在进行上述制动力控制时,由于以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的说明书CN104159778A119/14页12方式进行该制动力控制步骤S17及步骤S18,因此,在车辆停在陡峭的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的充电时,车身移动速度VSP也不会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0147因此,在车辆停在陡峭的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的充电时,如上述,驾驶员也能够在觉察到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时返回车内并可靠地进行该换档操作。0148另外,在上述制动力增减模式重复规定次数3次后使车辆停止步骤S19及步骤S21,因此,通过该规定次数适当的选定可以使解除充电电缆4033损伤的问题的效。

14、果更加明显。0149而且,在进行不使车辆移动的操作时,结束上述的制动力控制步骤S22及步骤S23,因此,能够防止车辆不移动而持续无用的制动力控制,可以避免伴随制动执行器的过热的问题,并且可以避免无用的电力消耗。0150B动作例20151图3是驾驶员忘记将换档位置设为驻车位置P档且在设为驻车位置P档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从车辆下来并在瞬时T1将充电电缆4033与充电口5152连接而开始对蓄电池12充电时的动作时间图。0152在车辆停在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等,由于车辆未换挡至驻车位置P档,因此,受到倾斜面方向的重力的分力而进行移动,按照例如图示那样产生车身移动速度VSP及车身移动距离L。0153在车身移动。

15、距离L成为规定距离LS1以上的瞬时T2,使制动器单元19动作,以产生制动力,开始制动力控制步骤S14及步骤S16,并将该制动力控制开始时T2的车身移动速度VSP在图4的动作例中作为规定车速VSPS进行确定,将这样确定的规定车速VSPS用于步骤S17中的判定中。0154这样,在图4的动作例中,在瞬时T2使步骤S16中产生的制动力增大,以使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不足该瞬时T2的车速值规定车速VSPS图4中,使VSP降低到0附近步骤S17及步骤S18。0155如果通过该制动力的增大而成为VSPVSPS,则在将增大后的制动力保持一定时间TC后进行解除或缓和步骤S20。0156通过该制动力的解除或缓和,。

16、车身移动速度VSP再次开始上升,但由于最初为VSPVSPS,因此,重复步骤S14经由步骤S22将控制返回步骤S14的循环,而不会发生步骤S16步骤S18进行的制动器单元19的动作,制动力为在步骤S20中解除或缓和的状态下的值。0157因此,在上升的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的瞬时T3,使制动器单元19动作,以再次产生制动力步骤S16,并增大该制动力,以使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不足规定车速VSPS步骤S17及步骤S18。0158如果通过该制动力的增大而成为VSPVSPS,则在将增大后的制动力保持一定时间TC后进行解除或缓和步骤S20。0159通过该制动力的解除或缓和,车身移动速度。

17、VSP再次开始上升,但由于最初为VSPVSPS,因此,重复从步骤S14经由步骤S22返回步骤S14的循环,制动力为在步骤S20中解除或缓和的状态下的值。0160因此,在上升的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的瞬时T4以后,再次产说明书CN104159778A1210/14页13生制动力步骤S16,并且增大该制动力,使车身移动速度成为VSPVSPS步骤S17及步骤S18,如果通过该制动力的增大而成为VSPVSPS,则在将增大后的制动力保持一定时间TC后进行解除或缓和步骤S20。0161通过进行以上的制动力控制的重复,当达到制动力的增减模式重复规定次数图3中3次的瞬时T5时图4中,与车身。

18、移动距离L成为规定距离LS2的瞬时同时步骤S19,将制动力保持成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0的制动力步骤S21,并利用该制动力防止车身移动。0162因此,在充电电缆4033为连接状态的期间检测车身移动速度VSP时,可以使车辆制动而停车。0163因此,虽然由于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且为充电电缆连接状态,但是,能够防止车身在倾斜面等持续移动,可以实现解除充电电缆4033损伤的问题之类的本来的目的。0164而且,根据直到上述车辆停止的期间的车身移动速度VSP的产生,驾驶员能够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返回车内,并按照图3的瞬时T6那样进行向该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0165因此,不会在驾。

19、驶员未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的状态下进行充电,能够避免由于在忘记该换档操作的状态下的充电而持续进行上述制动,并能够避免与制动器单元19制动执行器的过热相关的问题及充电时间变长或充电成本变高的问题。0166若驾驶员在图4的瞬时T6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进行换档操作,则步骤S22选择步骤S23,并在此解除上述的制动力控制而结束。0167此外,如图4所示,在从制动力控制开始时T1到车辆停止瞬时T5的期间使制动力以规定模式进行增减变化,在该制动力增减模式重复规定次数3次后使车辆停止,因此,重复同样的变化模式,使车身移动速度VSP也进行变化,可以使驾驶员更可靠地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

20、档的换档操作,并可以使上述效果更显著。0168此时,在将制动力减少时的值设为0的情况下,车身移动速度VSP的变化幅度变大,可以使驾驶员更可靠地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并可以使上述效果更加显著。0169另外,通过在上述的制动力增减模式中设定将车身移动速度VSP设为0的制动力控制时间,在该VSP0的制动力控制中,驾驶员可以返回车内而具有富裕时间可靠地进行忘记的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0170而且,在进行上述制动力控制时,由于以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的方式进行该制动力控制步骤S17及步骤S18,因此,在车辆停在陡峭的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的充电时,车身移动速度VSP也不会成为规。

21、定车速VSPS以上。0171因此,在车辆停在陡峭的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的充电时,如上述,驾驶员也能够在觉察到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时返回车内并可靠地进行该换档操作。0172另外,在上述制动力增减模式重复规定次数3次后或车身移动距离L成为规定距离LS2时也与车身移动时间T成为规定时间TS的时间一样,使车辆停止步骤S19及步骤S21,因此,通过该规定次数及规定距离LS2以及规定时间TS的适当选定可以使解除充电电缆4033损伤的问题的效果更加明显。说明书CN104159778A1311/14页140173而且,在进行不使车辆移动的操作时,结束上述的制动力控制步骤S22及步骤S23,因此,能够防止车。

22、辆不移动而持续无用的制动力控制,可以避免制动执行器的过热伴随的问题,并且可以避免无用的耗电量。0174C动作例30175图5是驾驶员忘记将换档位置设为驻车位置P档且在设为驻车位置P档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从车辆下来并在瞬时T1将充电电缆4033与充电口5152连接而开始对蓄电池12充电时的动作时间图。0176与图3的动作例一样,图5的动作例为进行制动力控制时的时间图,表示如下情况的动作,即,结束从制动力控制的开始时T2到瞬时T3的期间的最初的制动力增减模式即第一循环,并在从瞬时T3到瞬时T5的期间的下一个制动力增减模式即第二循环的中途瞬时T4将充电电缆4033从充电口5152拆下而结束充电。017。

23、7如在图5的瞬时T2以后观察那样,如果在充电电缆连接状态下检测到车身移动并与之对应而暂时开始制动力控制步骤S14步骤S22,则即使在该制动力控制中的瞬时T4那样的中途将充电电缆4033从充电口5152拆下而结束充电,也不存在返回到充电电缆连接判定步骤S11的循环,而只重复包含步骤S14步骤S22的循环,因此,在瞬时T4以后也能够按照根据图5的制动力波形所示那样继续进行上述的制动力控制。0178因此,在充电电缆脱出瞬时T4强制结束制动力控制,而车辆不会突然开始移动,非常有利于安全。0179D动作例40180图6是驾驶员忘记将换档位置设为驻车位置P档且在设为驻车位置P档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从车辆下来。

24、并在瞬时T1将充电电缆4033与充电口5152连接而开始对蓄电池12充电时的动作时间图。0181在车辆停在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等,由于车辆未换挡至驻车位置P档,因此,受到倾斜面方向的重力的分力而进行移动,按照例如图示那样产生车身移动速度VSP及车身移动时间T。0182在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的瞬时T2,使制动器单元19动作以产生制动力,且开始制动力控制步骤S14及步骤S16,由此,使产生的制动力增大,以使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步骤S17及步骤S18。0183但是,在图6的动作例中,在除去图2的步骤S20且在步骤S17中判定为VSPVSPS时,选择的步骤S19为“。

25、否NO”判定时,如由虚线所示,重复进行该步骤S19中的判定且进行待机,并且在步骤S22为“否”判定时,如由虚线所示,使控制从该步骤S22返回步骤S19。0184由此,如图6的瞬时T3那样,如果通过上述制动力的增大而成为VSPVSPS,则能够在瞬时T3以后还继续保持该瞬时T3的增大后的制动力,并使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0185通过以上的制动力控制,在车身移动速度VSP保持成不足规定车速VSPS的状态下,若车身移动时间T在瞬时T4成为规定时间TS步骤S19,则将制动力保持成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0的制动力步骤S21,通过该制动力防止车身移动。0186因此,在充电电缆4033为连接。

26、状态的期间检测车身移动速度VSP时,可以使车辆制动而停车。说明书CN104159778A1412/14页150187因此,虽然由于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且为充电电缆连接状态,但是,能够防止车身在倾斜面等持续移动,可以实现解除充电电缆4033损伤的问题之类的本来的目的。0188而且,根据直到上述车辆停止的期间的车身移动速度VSP的产生,驾驶员能够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返回车内并按照图6的瞬时T5那样进行向该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0189因此,不会在驾驶员未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的状态下进行充电,能够避免由于在忘记该换档操作的状态下的充电而继续进行上述制动,并能够避。

27、免与制动器单元19制动执行器的过热相关的问题及充电时间变长或充电成本变高的问题。0190若驾驶员在图6的瞬时T5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进行换档操作,则步骤S22选择步骤S23,并在此解除上述的制动力控制而结束。0191而且,在进行上述制动力控制时,由于以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的方式进行该制动力控制步骤S17及步骤S18,因此,在车辆停在陡峭的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的充电时,车身移动速度VSP也不会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0192因此,在车辆停在陡峭的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的充电时,如上述,驾驶员也能够在觉察到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时返回车内并可靠地进行该换档操作。019。

28、3另外,由于在车身移动时间T成为规定时间TS的瞬时T4使车辆停止步骤S19及步骤S21,因此,通过该规定时间TS的适当选定可以使解除充电电缆4033损伤的问题的效果更加明显。0194而且,在进行不使车辆移动的操作时,结束上述的制动力控制步骤S22及步骤S23,因此,能够防止车辆不移动而持续无用的制动力控制,可以避免制动执行器的过热伴随的问题,并且可以避免无用的耗电量。0195E动作例50196图7是驾驶员忘记将换档位置设为驻车位置P档且在设为驻车位置P档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从车辆下来并在瞬时T1将充电电缆4033与充电口5152连接而开始对蓄电池12充电时的动作时间图。0197在车辆停在倾斜面上。

29、的情况下等,由于车辆未换挡至驻车位置P档,因此,受到倾斜面方向的重力的分力而进行移动,按照例如图示那样产生车身移动速度VSP及车身移动距离L。0198在车身移动距离L成为规定距离LS1以上的瞬时T2,使制动器单元19动作以产生制动力,且开始制动力控制步骤S14及步骤S16,由此,使产生的制动力增大,以使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步骤S17及步骤S18。0199但是,在图7的动作例中,也与图6的动作例的情况一样,在除去图2的步骤S20且在步骤S17中判定为VSPVSPS时,选择的步骤S19为“否”判定时,如由虚线所示,重复进行该步骤S19中的判定且进行待机,并且在步骤S22为“否”判。

30、定时,如由虚线所示,使控制从该步骤S22返回步骤S19。0200由此,如图7的瞬时T3那样,如果通过上述制动力的增大而成为VSPVSPS,则能够在瞬时T3以后还继续保持该瞬时T3的增大后的制动力,并使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说明书CN104159778A1513/14页160201通过以上的制动力控制,在车身移动速度VSP保持成不足规定车速VSPS的状态下,若车身移动距离L在瞬时T4成为规定距离LS2步骤S19,则将制动力保持成车身移动速度VSP成为0的制动力步骤S21,通过该制动力防止车身移动。0202因此,在充电电缆4033为连接状态的期间检测车身移动速度VSP时,可以使车。

31、辆制动而停车。0203因此,虽然由于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且为充电电缆连接状态,但是,能够防止车身在倾斜面等持续移动,可以实现解除充电电缆4033损伤的问题之类的本来的目的。0204而且,根据直到上述车辆停止的期间的车身移动速度VSP的产生,驾驶员能够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返回车内,并按照图6的瞬时T5那样进行向该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0205因此,不会在驾驶员未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的状态下进行充电,能够避免由于在忘记该换档操作的状态下的充电而持续进行上述制动,并能够避免与制动器单元19制动执行器的过热相关的问题及充电时间变长或充电成本变高的问题。0206若驾。

32、驶员在图7的瞬时T5觉察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而进行换档操作,则步骤S22选择步骤S23,并在此解除上述的制动力控制而结束。0207而且,在进行上述制动力控制时,由于以车身移动速度VSP不足规定车速VSPS的方式进行该制动力控制步骤S17及步骤S18,因此,在车辆停在陡峭的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的充电时,车身移动速度VSP也不会成为规定车速VSPS以上。0208因此,在车辆停在陡峭的倾斜面上的情况下的充电时,如上述,驾驶员也能够在觉察到忘记向驻车位置P档的换档操作时返回车内并可靠地进行该换档操作。0209另外,由于在车身移动距离L成为规定距离LS2的瞬时T4使车辆停止步骤S19及步骤S21,因。

33、此,通过该规定距离LS2的适当选定可以使解除充电电缆4033损伤的问题的效果更加明显。0210而且,在进行不使车辆移动的操作时,结束上述的制动力控制步骤S22及步骤S23,因此,能够防止车辆不移动而持续无用的制动力控制,可以避免制动执行器的过热伴随的问题,并且可以避免无用的耗电量。0211F动作例60212图8是驾驶员忘记将换档位置设为驻车位置P档且在设为驻车位置P档以外的位置的状态下从车辆下来并在瞬时T1将充电电缆4033与充电口5152连接而开始对蓄电池12充电时的动作时间图。0213与图6的动作例一样,图8的动作例是进行制动力控制时的时间图,表示如下情况的动作,即,在从制动力控制的开始时。

34、T2到结束时T5的期间中的制动力控制的中途瞬时T3,将充电电缆4033从充电口5152拆下而结束充电。0214如在图8的瞬时T2以后观察那样,如果在充电电缆连接状态下检测到车身移动并与之响应而暂时开始制动力控制步骤S14步骤S22,则即使在该制动力控制中的瞬时T3那样的中途将充电电缆4033从充电口5152拆下而结束充电,也不存在返回充电电缆连接判定步骤S11的循环,而只重复包含步骤S14步骤S22除去步骤S20的循环,因此,在瞬时T3以后也能够按照根据图8的制动力波形所示那样继续进行上述的制动力说明书CN104159778A1614/14页17控制。0215因此,在充电电缆脱出瞬时T3强制结束制动力控制,而车辆不会突然开始移动,非常有利于安全。说明书CN104159778A171/8页18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59778A182/8页19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59778A193/8页20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59778A204/8页21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59778A215/8页22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59778A226/8页23图6说明书附图CN104159778A237/8页24图7说明书附图CN104159778A248/8页25图8说明书附图CN104159778A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