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系统的散热装置.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636301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2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08184.3

申请日:

2003.03.31

公开号:

CN1534435A

公开日:

2004.10.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志合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台湾省桃园县变更后权利人:精英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登记生效日:2008.8.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20

主分类号:

G06F1/20

申请人:

志合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俞; 洪文祥; 陈志贤; 许永光

地址:

台湾省桃园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张亮;杨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脑系统的散热装置。其中电脑系统包括一电脑装置,该电脑装置包括一壳体。该散热装置包括有一外壳,连接于该电脑系统的壳体。该电脑装置的外壳设有一入风口,用来输入空气,以及一出风口,用来输出空气。该散热装置还包括一致冷片,用以产生一冷源;一热管,安装于该外壳内,用来将该致冷片产生的冷源传送至该出风口处;以及一第一风扇,安装于该热管的一端,用来将被该热管冷却的空气经由该出风口导入该电脑系统的壳体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脑系统的散热装置,所述电脑系统包括一电脑装置,所述电 脑装置包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具有: 一外壳,连接于所述电脑装置的壳体,所述外壳设有一入风口,用来 输入空气,以及一出风口,用来输出空气; 一致冷片,用以产生冷源; 一热管,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用来将所述致冷片产生的冷源传送至所 述出风口处;以及 一第一风扇,安装于所述热管的一端,用来将被所述热管冷却的空气 经由所述出风口导入所述电脑装置的壳体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具有 一散热槽,连接于所述致冷片的热端,用以散却所述致冷片热端的热能, 以及一第二风扇,设于所述散热槽的一侧。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上设有数 个散热鳍片。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扇设于所 述散热槽及所述外壳的入风口之间。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出风口相 对于所述电脑装置的壳体上的入风口。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脑装置包括一 笔记型电脑装置。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脑装置包括一 平板型电脑装置。

说明书


电脑系统的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脑系统的散热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散热片冷却空气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散热问题是现今便携式电脑的一急需克服的瓶颈,而当今各种不同类型的移动通讯装置采用各式不同的散热方式。然而公知的散热技术已不能够解决处理器及各元件产生的大量热量,因此许多散热技术的应用便应运而生,以确保电子装置在正常工作温度下使用。例如Hitachi所研发出水冷式散热装置并应用于笔记型电脑上,而有别于传统利用风扇强制空气对流的散热系统。但水冷式散热系统仍存在重量及管路破裂导致工作液体渗入电子装置等的问题。目前普遍使用的空气冷却系统,不论冷却风扇的效能如何改良,在解决产热问题上仍有些限制,因此利用现行传统风扇强制空气对流再附加其他散热机构仍不失为现行业中使散热系统增加散热量的有效方式。

    然则各种附加的散热机构不仅需要足够的散热空间,而且还增加额外地附加重量,而与现今便携式电脑要求轻薄短小的特性有所抵触,且附加的散热机制通常也需要额外的电源供应,从而使靠电池连续供电的便携式电脑的工作时间会大打折扣。因此便携式电脑若能附加散热装置便可解决空间、重量以及电池容量限制等问题。在台湾专利#432274中提出一种用于便携式电脑的散热扩接座,其是提供一种帮助散热的附加装置的构想,而其为使用一热连接器以固体传导方式将热量由电脑系统传递至散热扩接座再由扩接座的散热装置将热量排出。然而此发明因以固体传导方式将热传递至扩接座,因此其仅能将重要产热元件的热量带走,而无法均匀地消散整个系统产生的热量。此外在台湾专利#493857中亦提到以风扇辅助笔记型电脑散热的散热垫,但其仍仅局限于传统风扇强制空气对流的模式,散热量毕竟有限,且仅依靠风扇进行散热会产生过度的噪音,因而破坏工作环境。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脑系统的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脑系统的散热装置,该电脑系统包括一电脑装置,该电脑装置具有一壳体。该散热装置具有一外壳,连接于该电脑装置的壳体。该外壳设有一入风口,用来输入空气;以及一出风口,用来输出空气。该散热装置还具有一致冷片,用以产生冷源;一热管,安装于该外壳内,用来将该致冷片产生的冷源传送至该出风口处;以及一第一风扇,安装于该热管的一端,用来将被该热管冷却后的空气经由该出风口导入该电脑装置的壳体内。

    本发明是为一电脑装置附加一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可与电脑装置分离,并可使便携式电脑置于桌上时增加可观的散热能力,或在移动时视需要来决定是否携带该散热装置。且使用致冷片降温再将冷空气送入电脑系统,因此可比公知技术中仅以风扇强制空气对流散热更能降低系统热阻,且比固体传导散热更能均匀地消散整体系统产生的热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笔记型电脑系统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笔记型电脑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笔记型电脑系统的俯视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笔记型电脑系统沿图3中的剖面线4-4′的剖面示图。

    图5与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散热装置的冷却模块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平板电脑系统的前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平板电脑系统的后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平板电脑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的笔记型电脑系统8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笔记型电脑系统8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笔记型电脑系统8的俯视图,而图4为笔记型电脑系统8沿图3的剖面线4-4′的剖面示图。如图1所示,笔记型电脑系统8包括一笔记型电脑装置10,且笔记型电脑装置10包括一壳体12,壳体12设有一第一入风口14,用来输入空气气流至壳体12中。笔记型电脑系统8还包括一散热装置16,安装于笔记型电脑装置10的壳体12下方,而散热装置16亦可根据不同的笔记型电脑装置10的第一入风口14的位置,而对应配设于相对第一入风口14的适当位置处,如笔记型电脑装置10的后方或侧面等,在此最佳实施例中是将散热装置16安装于笔记型电脑装置10的壳体12下方。散热装置16包括有一外壳18,外壳18设有一第二入风口20,用来输入空气,以及一出风口22,设于外壳18的上侧,用来输出空气至笔记型电脑装置10的壳体12的第一入风口14,再经由第一入风口14将空气导入笔记型电脑装置10的壳体12内。而其中第一入风口14与散热装置16的出风口22是以孔对孔的方式相对,以达到空气气流可以完全由散热装置16导入至笔记型电脑装置10的壳体12内。散热装置16的第二入风口20输入空气,而出风口22输出空气,空气循环流动亦可帮助排散散热装置16本身产生的热量。而散热装置16包括一冷却模块24,用来冷却由第二入风口20输入的空气再经由出风口22将空气排出。散热装置16可达到引导外界空气进入散热装置,且冷却外界输入的空气并将冷却的空气输入至笔记型电脑装置10的目的,以帮助笔记型电脑装置10的系统元件利用冷却的空气强制对流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请参考图5与图6,图5与图6为散热装置16的冷却模块24的示意图,冷却模块24包括一致冷片28,用以产生冷源,两热管26,用来将该致冷片28产生的冷源传送至图1所示的出风口22处,而致冷片28的冷端是安装于热管26的第一端P1。冷却模块24另外包括一第一风扇30,安装于热管26的第二端P2,用来将被热管26冷却的空气经由图1所示的出风口22导入图1所示的笔记型电脑装置10的壳体12内,一散热槽32(heat sink)连接至致冷片28的热端,用以散却致冷片28热端的热能,散热槽32上设有数个散热鳍片34,藉以增加散热的表面积,以及一第二风扇36,设于散热槽32与图1所示的散热装置16的外壳18上的第二入风口20之间,用以吸入外界空气以便提供空气对流循环。

    散热装置16的工作原理是将空气经第二风扇36由图1所示的第二入风口20吸入至外壳18内,再经由致冷片28将冷源经由热管26第一端P1传递至第二端P2,从而降低第一风扇30附近处空气的温度,再由第一风扇30将该处冷却的空气输出至图1所示的外壳18的上侧出风口22,再将空气导入至笔记型电脑装置10的壳体12的第一入风口14,其中图1所示的壳体12的第一入风口14与出风口22是以孔对孔的方式相对,而达到输入冷却空气至笔记型电脑装置10的目的,以帮助笔记型电脑装置10的系统元件利用冷却的空气进行强制对流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请参考图7至图9,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平板电脑系统48的前视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为平板电脑系统48的后视立体分解示意图,而图9为平板电脑系统48的立体示意图。如图7与图8所示,平板电脑系统48包括一平板电脑装置50,平板电脑装置50包括一壳体52,壳体52设有一第一入风口54,用来输入空气气流至平板电脑装置50中。而平板电脑装置50可放置于一散热装置56上方。与上一实施例相似,散热装置56亦可根据不同的平板电脑装置50的第一入风口54位置,而对应配设于相对第一入风口54的适当位置处,如平板电脑装置50后方或侧面等,在此最佳实施例中是将散热装置56安装于平板电脑装置50的壳体52下方。散热装置56包括有一外壳58,外壳58设有一第二入风口60,用来输入空气,以及一出风口62用来输出空气至平板电脑装置50的壳体52的第一入风口54,再经由第一入风口54将空气导入平板电脑装置50的壳体52内,而其中第一入风口54与散热装置56的出风口62是以孔对孔的方式相对,以达到空气气流可以完全由散热装置56导入至平板电脑装置50的壳体52内。散热装置56的第二入风口60输入空气,而出风口62输出空气,空气循环流动亦可帮助排散散热装置66本身产生的热量。而散热装置66包括有一冷却模块24,用来冷却由第二入风口60输入的空气,再经由出风口62将冷却后的空气排出,而冷却模块24与前一实施例中的冷却模块24构造完全相同,可参考图5与图6,在此不再赘述。

    散热装置56的工作原理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是将空气经第二风扇36由图7所示的第二入风口60吸入至外壳58内,再经由致冷片28将冷源经由热管26的第一端P1传送至第二端P2,从而降低第一风扇30附近处空气的温度,再由第一风扇30将该处冷却的空气输出至外壳58的上侧出风口62,再将空气导入至平板电脑装置50的壳体52的第一入风口54,其中图7所示的壳体52的第一入风口54与出风口62是以孔对孔方式相对,从而达到输入冷却空气至平板电脑装置50系统的目的,以帮助平板电脑装置50的系统元件利用冷却的空气强制对流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相比于公知技术,本发明的构想是为一电脑装置附加一散热装置,其具有与该电脑装置可分离的特性,可使便携式电脑置于桌上时增加可观的散热能力,或在移动时视需要来决定是否携带该散热装置。且使用致冷片降温再将冷空气送入电脑系统,可比公知技术中仅以风扇强制空气对流散热更能降低系统热阻,且比固体传导散热更能均匀地消散整体系统产生的热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的内容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电脑系统的散热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脑系统的散热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脑系统的散热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脑系统的散热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脑系统的散热装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脑系统的散热装置。其中电脑系统包括一电脑装置,该电脑装置包括一壳体。该散热装置包括有一外壳,连接于该电脑系统的壳体。该电脑装置的外壳设有一入风口,用来输入空气,以及一出风口,用来输出空气。该散热装置还包括一致冷片,用以产生一冷源;一热管,安装于该外壳内,用来将该致冷片产生的冷源传送至该出风口处;以及一第一风扇,安装于该热管的一端,用来将被该热管冷却的空气经由该出风口导入该电脑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