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6356751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4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73823.0

申请日:

2015.07.31

公开号:

CN105091388A

公开日:

2015.11.25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F25B 5/04申请公布日:2015112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5B 5/04申请日:20150731|||公开

IPC分类号:

F25B5/04; F25B47/02

主分类号:

F25B5/04

申请人: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芮群娜

地址:

230031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66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3

代理人:

尚志峰; 汪海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其中,制冷系统包括依次串接并形成回路的压缩机、冷凝装置、节流装置和蒸发装置,具体地,蒸发装置包括依次串接在节流装置和压缩机之间的第一蒸发组和第二蒸发组,且第一蒸发组设置在制冷设备的内胆的顶壁上;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第二蒸发组向冷冻室的侧壁提供冷量,并通过在内胆的顶壁设置第一蒸发组以对内胆的顶部补充冷量,从而避免了由于冷量下沉导致内胆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此外,本方案设置从节流装置流出的冷媒依次流经第一蒸发组和第二蒸发组,以确保第一蒸发组具有足够高的换热效率来与冷量的下沉速率相协调,从而在伴随冷量下沉的同时,满足对内胆顶部的冷量补充需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制冷系统,用于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串接并形成回路的压缩机、冷凝装置、节流装置和蒸发装置;
其中,所述蒸发装置包括:
第一蒸发组,设置在所述制冷设备的内胆的顶壁上,用于对所述内胆
的顶壁降温,且所述第一蒸发组的一端与所述节流装置连接;和
第二蒸发组,由换热管缠绕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上形成,且所述第二
蒸发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蒸发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蒸发组的另一端
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包括第一容
纳部和第二容纳部;
所述第一蒸发组包括两个第一蒸发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的顶壁
和所述第二容纳部的顶壁上,两个所述第一蒸发器串接,且一所述第一蒸发器
与所述节流装置连接,另一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蒸发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第一蒸发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顶壁的外表面和所述第
二容纳部顶壁的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蒸发器为丝管蒸发器或板管蒸发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蒸发组包括两个第二蒸发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外表
面和所述第二容纳部的外表面,两个所述第二蒸发器串接,且一所述第二蒸发
器与所述第一蒸发组连接,另一所述第二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
发装置还包括:
冷藏蒸发器,用于对所述制冷设备的冷藏室降温;
其中,所述冷藏蒸发器串接在所述第一蒸发组和所述第二蒸发组之间,或
所述冷藏蒸发器与所述第一蒸发组和/或所述第二蒸发组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制冷设备侧板上的冷凝器,多个所述冷
凝器依次串接,且位于首端的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位于尾端
的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节流装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露管,设置在所述内胆的开口处,并串接在两相邻所述冷凝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干燥过滤器,串接在所述冷凝装置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
的制冷系统。

说明书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及具有该制冷系
统的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冰箱的冷冻室多采用绕管蒸发器提供冷量,具体而言,将蒸
发管缠绕在冷冻室的外壁面上,通过蒸发管内的冷媒吸收内胆上的热量实现对
冷冻室内的空气制冷,但由于冷气下沉,往往造成冷冻室内上部的温度高于冷
冻室内下部的温度,而使冷冻室的上下部位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导致内胆内壁
或内胆中的食物表面出现严重的结霜现象,这样就需要用户时常对冰箱的冷冻
室进行清理,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均匀
的制冷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制冷系统的制冷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用于制冷设备,
包括:依次串接并形成回路的压缩机、冷凝装置、节流装置和蒸发装置;
其中,所述蒸发装置包括:第一蒸发组,设置在所述制冷设备的内胆的顶
壁上,用于对所述内胆的顶壁降温,且所述第一蒸发组的一端与所述节流
装置连接;和第二蒸发组,由换热管缠绕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上形成,且
所述第二蒸发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蒸发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蒸发组
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第二蒸发组向冷
冻室的侧壁提供冷量,并通过在内胆的顶壁设置第一蒸发组以对冷冻室的
顶部补充冷量,从而避免了由于冷量下沉导致内胆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的
问题;此外,本方案设置从节流装置流出的冷媒依次流经第一蒸发组和第
二蒸发组,以确保第一蒸发组具有足够高的换热效率来与冷量的下沉速率
相协调,从而在伴随冷量下沉的同时,满足对内胆顶部的冷量补充需求。

具体而言,现有冰箱中通过绕管蒸发器对内胆侧壁均匀降温,以实现
向内胆中提供均匀的冷量,然而,由于产生的冷量易在内胆中快速下沉而
致使内胆上部的温度长期低于内胆下部的温度,从而出现内胆内部结霜等
现象,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利用第二蒸发组
向内胆的胆壁均匀提供冷量,同时设置第一蒸发组向内胆的顶壁不断补充
冷量,以此降低内胆内部的温差;此外,设置第一蒸发组和第二蒸发组依
次串接在节流装置和压缩机之间,以使节流装置流出的冷媒可依次流经第
一蒸发组和第二蒸发组,由于冷媒从节流装置流出后,在初始阶段的吸热
能力最强,并向远离节流装置的方向逐渐减弱,则通过设置该结构可确保
第一蒸发组向内胆顶部补充冷量的速率可与内胆内部冷量下沉的速率协
调,以此控制内胆顶部的温度与其底部的温度相当,从而杜绝内胆内部结
霜的现象,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制冷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
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胆包括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所述
第一蒸发组包括两个第一蒸发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的顶壁和所述第
二容纳部的顶壁上,两个所述第一蒸发器串接,且一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节
流装置连接,另一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二蒸发组连接。

在冰箱产品中,具体而言,第一容纳部可构成冰箱的冷冻室,第二容纳部
可构成冰箱的变温室,通过设置该结构可同时保证冷冻室和变温室内温度在上
下方向上的分布均匀性,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第一蒸发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
部顶壁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容纳部顶壁的外表面上。

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一方面保证了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容纳能
力,另一方面使第一蒸发器的安装、焊接工作得以在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
纳部的外部进行,便于施工人员的操作,同时,也避免了焊接所产生的高
温和烟气破坏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外观面,从而相对提高了产品的
品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蒸发器为丝管蒸发器或板管蒸发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蒸发组包括两个第二蒸发器,分别设
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容纳部的外表面,两个所述第二蒸发
器串接,且一所述第二蒸发器与所述第一蒸发组连接,另一所述第二蒸发器与
所述压缩机连接。

具体而言,第二蒸发器为绕管蒸发器,由换热管均匀绕设在内胆外表面上
形成,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该结构,可确保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除开口
部分之外,其外表面均绕设有换热管,从而保证第二蒸发组可分别向第一容纳
部和第二容纳部均匀地提供冷量,以进一步提高其内部温度的均匀性。

当然,为了简化产品的组装工艺,本方案中还可设置一个第二蒸发器,且
该第二蒸发器由一根换热管直接绕设在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外壁面上
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蒸发装置还包括:冷藏蒸发器,用于对
所述制冷设备的冷藏室降温;其中,所述冷藏蒸发器串接在所述第一蒸发组和
所述第二蒸发组之间,或所述冷藏蒸发器与所述第一蒸发组和/或所述第二蒸
发组并联。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冰箱类制冷设备中设置有用于检测冷藏室
室温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控制压缩机启停的控制装置,具体地,温度传感器检
测到冷藏室的室温高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装置启动压缩机,以控制管路
中的冷媒通过冷藏蒸发器对冷藏室降温;当冷藏室的室温低于预设温度时,控
制装置控制压缩机停止工作以降低产品能耗。

由于冷媒的冷量主要消耗在第二蒸发组与内胆的换热阶段,本方案中通过
设置该结构,以使冷媒在进入第二蒸发组之前先经过冷藏蒸发器,使之优先对
冷藏室降温,或设置冷藏蒸发器与第二蒸发组并联,以使冷媒同时进入冷藏蒸
发器和第二蒸发组,以确保冷藏蒸发器对冷藏室的降温效率,从而相对缩短压
缩机的运行时间,实现降低产品能耗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凝装置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制冷设备侧
板上的冷凝器,多个所述冷凝器依次串接,且位于首端的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压
缩机的出口连接,位于尾端的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节流装置连接。

具体地,多个冷凝器可分别设置在围成制冷设备的外壳的左右侧板和/或
后板上,以相应地增大冷凝器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面积,这利于制冷设备的散
热,以避免制冷设备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防露管,设置在所述内
胆的开口处,并串接在两相邻所述冷凝器之间。

由于环境中的水蒸汽在内胆的开口处遇冷易形成凝露,这在一定程度上降
低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和安全性;本方案通过在内胆开口处设置防露管,并利
用流经防露管的高温高压冷媒对防露管的管壁加热,从而使得防露管位置处升
温以避免凝露形成,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干燥过滤器,串接在所
述冷凝装置与所述节流装置之间。

通过设置干燥过滤器,以在冷媒进入节流装置之前,有效地去除冷媒中混
合的水分和灰尘,防止节流装置堵塞。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
中所述的制冷系统。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通过设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
提供的制冷系统,从而具有所述制冷系统所具有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
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冷设备为冰箱、冷柜或酒柜。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
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
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蒸发装置与内胆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箭头表示冷媒的流动方向。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第一蒸发组,11第一蒸发器,2第二蒸发组,21第二蒸发器,3内胆,
4冷藏蒸发器,5压缩机,6冷凝器,7防露管,8干燥过滤器,9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
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
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
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制冷系统。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用于制冷设
备,包括:依次串接并形成回路的压缩机5、冷凝装置、节流装置9和蒸发
装置;具体地,压缩机5的排气口与冷凝装置的入口连接,压缩机5的回
气口与蒸发装置的出口连接;冷凝装置的出口与节流装置9的入口连接;
蒸发装置的入口与节流装置9的出口连接。

其中,如图2所示,蒸发装置包括:第一蒸发组1,设置在制冷设备
的内胆3的顶壁上,用于对内胆3的顶壁降温,且第一蒸发组1的一端与
节流装置9连接;和第二蒸发组2,由换热管缠绕在内胆3的外表面上形
成,且第二蒸发组2的一端与第一蒸发组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蒸发组2
的另一端与压缩机5的入口连接。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第二蒸发组2向
冷冻室的侧壁提供冷量,并通过在内胆3的顶壁设置第一蒸发组1以对冷
冻室的顶部补充冷量,从而避免了由于冷量下沉导致内胆3内部温度分布
不均匀的问题;此外,本方案设置从节流装置9流出的冷媒依次流经第一
蒸发组1和第二蒸发组2,以确保第一蒸发组1具有足够高的换热效率来
与冷量的下沉速率相协调,从而在伴随冷量下沉的同时,满足对内胆3顶
部的冷量补充需求。

具体而言,现有冰箱中通过绕管蒸发器对内胆3侧壁均匀降温,以实
现向内胆3中提供均匀的冷量,然而,由于产生的冷量易在内胆3中快速
下沉而致使内胆3上部的温度长期低于内胆3下部的温度,从而出现内胆
3内部结霜等现象,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利
用第二蒸发组2向内胆3的胆壁均匀提供冷量,同时设置第一蒸发组1向
内胆3的顶壁不断补充冷量,以此降低内胆3内部的温差;此外,设置第
一蒸发组1和第二蒸发组2依次串接在节流装置9和压缩机5之间,以使
节流装置9流出的冷媒可依次流经第一蒸发组1和第二蒸发组2,由于冷
媒从节流装置9流出后,在初始阶段的吸热能力最强,并向远离节流装置
9的方向逐渐减弱,则通过设置该结构可确保第一蒸发组1向内胆3顶部
补充冷量的速率可与内胆3内部冷量下沉的速率协调,以此控制内胆3顶
部的温度与其底部的温度相当,从而杜绝内胆3内部结霜的现象,提高产
品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内胆3包括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
纳部;第一蒸发组1包括两个第一蒸发器11,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纳部的顶壁
和第二容纳部的顶壁上,两个第一蒸发器11串接,且一个第一蒸发器11与节
流装置9连接,另一个第一蒸发器11与第二蒸发组2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蒸发组2包括两个第二蒸发器21,分别
设置在第一容纳部的外表面和第二容纳部的外表面,两个第二蒸发器21串接,
且一个第二蒸发器21与第一蒸发组1连接,另一个第二蒸发器21与压缩机5
连接;更具体而言,两个第二蒸发器21为绕管蒸发器,由换热管均匀绕设在
内胆外表面上形成。

在该方案中,具体而言,第一容纳部可构成冰箱的冷冻室,第二容纳部可
构成冰箱的变温室,通过分别在变温室和冷冻室的顶壁上设置第一蒸发器11,
可同时保证冷冻室和变温室内温度在上下方向上的分布均匀性,进一步提升产
品的使用性能;在此基础上,设置第二蒸发组2包括两个第二蒸发器21,并
使其分别设置在变温室和冷冻室的外表面,可确保两者除其设置有开口的壁面
之外的其他壁面的外表面均绕设有换热管,从而保证第二蒸发组2可分别向变
温室和冷冻室均匀地提供冷量,以进一步提高其内部温度的均匀性;当然,为
了简化产品的组装工艺,本方案中还可设置一个第二蒸发器21,且该第二蒸
发器21由一根换热管直接绕设在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外壁面上形成。

此外,如图2所示,在未设置变温室的冰箱类产品中,可仅在围成冷冻室
的内胆3的顶壁上设置一个第一蒸发器11,同样地,仅在围成冷冻室的内胆3
的外表面上设置一个第二蒸发器2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优选地,两个第一蒸发器11分
别设置在第一容纳部顶壁的外表面和第二容纳部顶壁的外表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一方面保证了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
纳部的容纳能力,另一方面使第一蒸发器11的安装、焊接工作得以在第一
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外部进行,便于施工人员的操作,同时,也避免了
焊接所产生的高温和烟气破坏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外观面,从而相
对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蒸发器11为丝管蒸发器或
板管蒸发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蒸发装置还包括:冷藏蒸发器4,
用于对制冷设备的冷藏室降温;其中,冷藏蒸发器4串接在第一蒸发组1和第
二蒸发组2之间,或冷藏蒸发器4与第一蒸发组1和/或第二蒸发组2并联。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冰箱类制冷设备中设置有用于检测冷藏室
室温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控制压缩机5启停的控制装置,具体地,温度传感器
检测到冷藏室的室温高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控制装置启动压缩机5,以控制
管路中的冷媒通过冷藏蒸发器4对冷藏室降温;当冷藏室的室温低于预设温度
时,控制装置控制压缩机5停止工作以降低产品能耗。

由于冷媒的冷量主要消耗在第二蒸发组2与内胆3的换热阶段,本方案中
通过设置冷藏蒸发器4串接在第一蒸发组1和第二蒸发组2之间,或设置冷藏
蒸发器4与第一蒸发组1并联,以使冷媒在进入第二蒸发组2之前先经过冷藏
蒸发器4,使之优先对冷藏室降温;或者,本方案中设置冷藏蒸发器4与第二
蒸发组2并联,又或设置冷藏蒸发器4与第一蒸发器1和第二蒸发组2并联,
以使冷媒同时进入冷藏蒸发器4和第二蒸发组2,以确保冷藏蒸发器4对冷藏
室的降温效率,从而相对缩短压缩机5的运行时间,实现降低产品能耗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凝装置包括多个设置在制冷设
备侧板上的冷凝器6,多个冷凝器6依次串接,且位于首端的冷凝器6与压缩
机5的出口连接,位于尾端的冷凝器6与节流装置9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多个冷凝器6可分别设置在围成制冷设备的外壳
的左右侧板和/或后板上,以相应地增大冷凝器6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面积,
这利于制冷设备的散热,以避免制冷设备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还包括:防露管7,设
置在内胆3的开口处,并串接在两相邻冷凝器6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环境中的水蒸汽在内胆3的开口处遇冷易形成凝露,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使用舒适度和安全性;本方案通过在内胆3开口
处设置防露管7,并利用流经防露管7的高温高压冷媒对防露管7的管壁加热,
从而使得防露管7位置处升温以避免凝露形成,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还包括:干燥过滤器8,
串接在冷凝装置与节流装置9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干燥过滤器8,以在冷媒进入节流装置9之前,
有效地去除冷媒中混合的水分和灰尘,防止节流装置9堵塞。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图中未示出),包括有上
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冷系统。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通过设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
提供的制冷系统,从而具有所述制冷系统所具有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
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为冰箱、冷柜或酒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第二蒸发组向冷冻室的侧
壁提供冷量,并通过在内胆的顶壁设置第一蒸发组以对冷冻室的顶部补充
冷量,从而避免了由于冷量下沉导致内胆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此
外,本方案设置从节流装置流出的冷媒依次流经第一蒸发组和第二蒸发组,
以确保第一蒸发组具有足够高的换热效率来与冷量的下沉速率相协调,从
而在伴随冷量下沉的同时,满足对内胆顶部的冷量补充需求。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
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
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
“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
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
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
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
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
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
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
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
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
内。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其中,制冷系统包括依次串接并形成回路的压缩机、冷凝装置、节流装置和蒸发装置,具体地,蒸发装置包括依次串接在节流装置和压缩机之间的第一蒸发组和第二蒸发组,且第一蒸发组设置在制冷设备的内胆的顶壁上;本发明提供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第二蒸发组向冷冻室的侧壁提供冷量,并通过在内胆的顶壁设置第一蒸发组以对内胆的顶部补充冷量,从而避免了由于冷量下沉导致内胆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