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液面反向输入车轴润滑结构.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635145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0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38110.3

申请日:

2004.05.08

公开号:

CN1550695A

公开日:

2004.12.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16H57/04

主分类号:

F16H57/04

申请人:

阿文美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布莱恩·戴维·希斯; 托马斯·多佩克·瓦雷拉; 威廉姆斯·C·苏利安

地址:

美国密歇根州

优先权:

2003.05.05 US 10/429,31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学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包括一个位于车轴箱中的车轴润滑油液面和一个位于轮端组件中的轮端润滑油液面的车轴装置,所述车轴润滑油液面低于所述轮端润滑油液面。一个穿过所述轮端组件箱的开口,在轮端组件和车轴箱之间提供润滑剂流动通道。一个差速器组件靠近一个开口旋转,使得轮端润滑油液面中的润滑油被甩至所述开口。所述轮端组件中的润滑剂保持在轮端润滑油液面。轴通过一个开口伸进轮端组件箱,所述开口提供润滑剂从轮端组件回流至车轴箱的通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轴组件,包括: 一个包含润滑剂的第一轮端组件,所述润滑剂维持在一个第一轮端 润滑油液面; 一个第二轮端组件,所述第二轮端组件中的所述润滑剂维持在一个 第二轮端润滑油液面;和 一个连接所述第一轮端组件和第二轮端组件的车轴箱,所述车轴箱 装有在车轴润滑油液面的润滑剂,所述车轴润滑油液面不同于所述第一轮 端润滑油液面和所述第二轮端润滑油液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包括一 个安装在所述车轴箱中的差速器托架组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托架 组件包括一个靠近一个开口旋转安装的环形齿轮,所述开口穿过所述第一 轮端组件的一个轮端组件箱。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托架 组件包括一个靠近一个开口旋转安装的差速器支持箱,所述开口穿过所述 第一轮端组件的一个轮端组件箱。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托架 组件包括一个差速器支持箱小孔。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包括一 个轴,所述轴穿过一个第一轮端组件箱内的一个轴开口。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端组 件和所述轴组件之间的润滑剂通过所述的轴开口流通。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包括一 个所述轴开口和一个轴承之间的径向流通通道。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端润 滑油液面由一个轴开口确定。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包括一 个第二轴,所述第二轴穿过一个第二轮端组件箱内的一个轴开口。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包括 一个安装在所述第二轴上的抛油器。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端润 滑油液面与所述第二轮端润滑油液面等高。
13: 一种车轴组件,包括: 一个包含润滑剂的轮端组件箱,所述润滑剂维持在一个第一轮端润 滑油液面; 一个与所述轮端组件连接的车轴箱,所述车轴箱中的润滑剂维持在 一个车轴润滑油液面; 一个差速器组件,所述差速器组件靠近穿过所述轮端组件箱的开口 旋转安装,所述差速器组件把润滑油从所述车轴润滑油液面传送到所述开 口;和 一根轴,所述轴从所述差速器组件穿过所述轮端组件中的一个轴开 口,所述轴开口把所述润滑油从所述轮端组件箱中传送到所述的车轴箱 中。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组 件包括一个差速器支持箱和一个靠近所述开口旋转安装的环形齿轮。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支 持箱包括一个差速器支持箱小孔。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包括 一个所述轴开口和一个轴承之间的径向流通通道。
17: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包括 一根从所述差速器伸出的第二轴,所述第二轴穿过一个第二轮端组件箱内 的开口。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轴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包括 一个安装在所述第二轴上的抛油器,所述抛油器把润滑剂从所述车轴润滑 油液面传送到所述轮端组件箱中的所述开口。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车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抛油器包 括一个圆盘。

说明书


双液面反向输入车轴润滑结构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液面反向输入车轴结构,更具体说,涉及一种双液面反向输入车轴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公交运输车辆,比如电车、公共汽车和和其它类似车辆,通常带有在车辆侧面排成行的座位,及沿着车辆延伸的中间走道和地板。为了方便乘客乘降,我们希望车的地板和走道尽可能地靠近地面。这可以缩短公共汽车进站停靠的时间。

    许多此类的车辆在每个纵向端采用带有齿轮箱的刚性车轴,以形成一个反向输入车轴结构。所述反向输入车轴结构在低地板车辆中是特别有用的。

    其不利之处在于:所述反向输入车轴结构在车轴内需要相当多的润滑剂。所述大量润滑剂要求刚性车轴中的旋转轴几乎完全浸入润滑剂中,以在车轮端形成充分的润滑。如此大容量的润滑剂大大增加了车轴的重量。在某些例子中,车辆运转可能使润滑剂溅出轮端进入车轴,导致回行滑动而损坏轮端齿轮组。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反向输入车轴结构,以确保在轮端和车轴中都有适量的润滑油,同时可以减少总油量并维持低地板外形以提高车辆的乘降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的反向输入车轴装置包括一个驱动车轴组件的差速器托架组件。所述车轴组件包括一短半轴和一长半轴。本发明中,车轴箱中的车轴润滑油液面低于轮端组件中的润滑油液面。也就是说,在反向输入车轴装置中保持一个双液面。

    在所述差速器托架组件中,一个输入动力驱动一个环形齿轮。所述地环形齿轮驱动一个与半轴相连的小齿轮组,从而把扭矩传递到轮端组件中的两个齿轮减速器。一个差速器支持箱支承所述环形齿轮,并随之转动。所述差速器支持箱临近一个开口旋转,使得轮端中的润滑剂被甩到开口中。

    轮端组件中的润滑剂液面保持在轴伸进轮端组件箱的水平面上。所述轴通过一个轴开口伸进轮端组件箱,所述开口为润滑剂从轮端组件回流到车轴箱提供通道。

    所述反向输入车轴装置的非差速侧包括一个附属于长半轴的抛油器,所述抛油器临近一个开口旋转,使得轮端的润滑剂液面处的润滑剂如同已经描述的差速侧一样被甩至开口中。

    这样,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向输入车轴结构,确保在轮端和车轴中都有适量的润滑油,同时减少总油量并维持低地板外形以提高车辆的乘降性能。

    【附图说明】

    从下面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明白本发明的各特征及优点。下面简要说明与详细的说明书相对应的附图:

    图1A是采用本发明设计的车轴组件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悬挂装置的另一个视图。

    图2是一个车轴组件的剖视示意图,图中示出了润滑油液面。

    图3是图2中车轴装置的轮端组件箱差速侧的截面图。

    图4是图2中车轴装置的轮端组件箱非差速侧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和1B示意性地说明了一个包括一个反向输入车轴装置12的车辆10。所述反向输入车轴装置12包括一对通过一个车轴箱16相互连接的车轮端组件14A、14B。一个靠近两个轮端组件14A、14B之一的输入端18,和把输入端18连接到另一车轮端组件14A、14B的轴组件20。所述轴20设定旋转A的一个车轴轴线。

    每个轮端组件14A、14B包括一个由齿轮减速器(用26A、26B示意性地表示)驱动的轮毂组件22。所述齿轮减速器26A、26B驱动主轴28(也在图2中示出),所述主轴28驱动轮毂组件22和轮胎23。所述齿轮减速器26A、26B包括从轴组件20向主轴28传递扭矩的传动装置。所述主轴28设定旋转W的一个车轮轴线。旋转W的车轮轴线相对于地面的高度高于旋转A车轴轴线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如同人们通常所知的,轮胎23安装在轮毂组件22上并与其一同旋转。

    参看图2,所述反向输入车轴装置12包括一个差速器组件(由标号32指示),其用于驱动所述轴组件20。所述轴组件20优选地包括一短半轴34(差速侧)和一长半轴36(与差速侧相对)。应该可以理解的是,“长”和“短”是相对的,用于描述目的,而不是指轴的实际长度,其包括等长度半轴,支持轴和其它旋转元件,都包含在本发明中。

    所述短半轴34驱动齿轮减速器26A而长半轴36驱动齿轮减速器26B。本发明中,车轴箱16中的车轴润滑油液面A1比轮端组件14A、14B中的轮端润滑油液面W1的液面低。也就是说,在反向输入车轴装置12维持了两个润滑油液面。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附加的驱动元件也可以包含在本发明中。

    参看图3,输入端18优选地驱动差速器托架组件32中的一个环形齿轮38。所述环形齿轮38驱动一个与轴组件20相连的小齿轮组40,使得扭矩被传递到轮端组件14A、14B中的两个齿轮减速器26A、26B(图2)。一个差速器支持箱42支承所述环形齿轮38并随之转动。所述小齿轮组40转动相应的差速器支持箱42。

    一个轴承44旋转支承所述差速器支持箱42,并附有靠近轮端组件箱46A的环形齿轮38。一个穿过轮端组件箱46A的开口48提供了轮端组件14A和车轴箱16之间流体的流动通道。所述差速器支持箱42在靠近开口48处旋转,使得轮端润滑剂液面处的润滑剂W1被甩到开口48中。优选的是,差速器支持箱42相当接近开口48的表面50,使得开口48象一个刮板一样,把润滑剂收纳到开口48中。同时,因为环形齿轮38附在差速器支持箱42上,可以起到桨轮的作用,把相当多的润滑剂传送到所述开口中。

    轮端组件14A、14B中的润滑剂维持在轮端润滑油液面W1。所述轮端润滑油液面W1优选位于短半轴34A伸进轮端组件箱46A的水平面上。也就是说,短半轴34通过一个车轴开口49A伸进轮端组件箱46A中,所述开口49A同时为润滑剂从轮端组件14A回流到车轴箱16提供通道。

    一个径向传送通道47从车轴开口49A扩大到轴承44,使得润滑剂除沿着短半轴34流动并进入差速器支持箱42外,还可以被甩到轴承44中。差速器支持箱42中的润滑剂润滑小齿轮组40,然后通过一个差速器支持箱小孔50被甩到差速器支持箱42外。应该理解的是,多个差速器支持箱小孔50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并且润滑剂可以替代地或附加地从其它部位流出。

    参看图4,对所述反向输入车轴装置12的非差速侧进行说明。穿过轮端组件箱46B的开口52在轮端组件14B和车轴箱16之间提供流体流通通道。优选地,一个抛油器54附在长半轴36上,以临近开口52旋转,使得位于轮端的润滑剂液面W1处的润滑剂如同已经描述过的非差速侧一样(图3)被甩到差速器支持箱52。可以理解的是,各种抛油结构,比如圆盘、开孔盘和/或桨状元件都包含在本发明中。

    轮端组件箱46B的轮端润滑油液面W1优选地是长半轴36伸进轮端组件箱46B的水平面。也就是说,长半轴36通过一个车轴开口49B伸进轮端组件箱46B,所述车轴开口49B同时为润滑剂从轮端组件14B回流到车轴箱16提供一个通道。所述车轴开口49B设定轮端润滑油液面W1的液面高度。

    前述的描述具有例证性,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根据以上描述的内容,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许多的修改与变形。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公开如上,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会公认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其进行某些修改。因此,上述的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所附的权利要求,并且包含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之中,本发明可以采用不同于以上具体说明的方式实施。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的真正范围与内容应该根据所附的权利要求来确定。

双液面反向输入车轴润滑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双液面反向输入车轴润滑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双液面反向输入车轴润滑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液面反向输入车轴润滑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液面反向输入车轴润滑结构.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包括一个位于车轴箱中的车轴润滑油液面和一个位于轮端组件中的轮端润滑油液面的车轴装置,所述车轴润滑油液面低于所述轮端润滑油液面。一个穿过所述轮端组件箱的开口,在轮端组件和车轴箱之间提供润滑剂流动通道。一个差速器组件靠近一个开口旋转,使得轮端润滑油液面中的润滑油被甩至所述开口。所述轮端组件中的润滑剂保持在轮端润滑油液面。轴通过一个开口伸进轮端组件箱,所述开口提供润滑剂从轮端组件回流至车轴箱的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